语文思维缺陷教学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等问题进行论述,并通过大量丰富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思维缺陷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思维缺陷教学论文 篇1:

基于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语文思维能力,分析了当前高中教学实践在该方面普遍具有的意识不强、方法不对等不足之处,并重点围绕“润物细无声”原则、兴趣和主动性、形象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情感性思维、概括性思维等方面,对有效发展语文思维能力之策略展開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思维能力;思维导图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都存在重知识传授而轻语文思维培养的现象,导致教学水平的上限始终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为了切实改善这一现象,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与探索中逐渐发展良好语文思维,教师一定要对教学进行全面创新和优化,于实践中逐渐探索出凸显语文思维发展作用高水平课堂运行模式。

一、高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一)语文思维能力概述

所谓语文思维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当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固心理、意识倾向的思维能力,是高中生探究新事物、认识事物内部联系、研究事物规律、提升学习水平、应用所学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缺乏语文思维能力的学生很难学好语文,更难以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对语文教学而言,传授知识固然要紧,但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必要性无疑要更为突出。总体来看,高中语文思维广泛体现于形象性、发散性、情感性以及概括性等层面,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围绕这四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尽量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和收获知识的同时,不断发展语文思维能力。

(二)不足和缺陷

虽然发展学生语文思维是当前语文课程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落实到实践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导致不少学生的语文思维较差,并不能满足现代教育要求以及社会发展要求。首先,教师相关意识有所欠缺。长期以来,语文教师都习惯了以传授知识为教学根本目标,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主要任务,将教学重心过多地放在了更为具体的知识基础、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以及写作等方面,致力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语文答题水平,从而忽视了语文思维培养。在这一教学观念下,学生往往只能过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提升语文答题水平,却很难真正理解语文内涵并全面形成良好语文思维。其次,语文思维培养发展手段过于刻板、刻意。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推进,不少教师都意识到教学不能仅局限于知识传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实现思维、能力等的全面发展,并于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思维引导与培养。不过和具体的知识相比,语文思维无疑显得更为抽象,很难直接进行有效培养。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掌握语文思维培养诀窍,而是将语文思维总结为具体的知识点,并且通过死记硬背等刻板方式加强教育教学。这不仅难以取得良好成效,还可能加剧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厌烦情绪、抵触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

二、基于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坚持践行“润物细无声”培养原则

对语文思维发展而言,一定要避免操作方式过于刻意。这是因为思维本身就是属于抽象类,很难直接通过教学进行传授。这意味着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将语文思维具化为知识点并进行传授,虽然能够令学生快速理解,但却很难让学生在学习与探索中有效养成相应的思维能力,甚至还可能让教学过程变得过于枯燥、刻板,反而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本身形成强烈厌烦感,不利于教学工作顺利落实。故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坚持践行“润物细无声”的培养原则,将语文思维融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通过长期、间接的形式加以熏陶与培养,让学生在持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形象性、发散性、情感性以及概括性等方面产生深度认知和感受,发展思维,进而达到优秀教学效果。这意味着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优化教学设计,不能过于死板地按照教材设计教学方案,而是要尝试将语文思维培养任务融入到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整个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日积月累地收获成长和发展,顺利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渡,对学生语文思维进行有效培养。例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相关内容时,教师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点明各种语文思维,更没有采取灌输式的方式要求学生熟记语文思维的定义与内涵,而是围绕课文本身进行合理设计,挖掘课文中能够凸显思维的形象性、发散性、情感性、概括性等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理解课文,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更能在不知不觉间强化对各种语文思维的模糊认知。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对语文思维有正确认知和理解,并在长期积累中形成全面、良好的语文思维。

(二)全面强化学生语文学习与探索的兴趣和主动性

若要保障语文思维培养发展效果,必然应当先确保学生具有强烈语文兴趣以及主动探索知识之动力。思维本身不像知识,不可能通过教师的简单传授便能让学生发展起良好的语文思维,只有依靠学生自身长期、持续、科学的思考,方能逐步形成相应的语文思维。换言之,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语文学习探索兴趣以及主动性,只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地、机械性地获取知识,那么由于缺乏足够思考,学生不可能形成良好语文思维。针对这一客观现实,教师应当坚持贯彻以生为本观念,把学生置于首要地位,着重于激发语文兴趣,引导他们以科学的方式主动进行学习与探索,鼓励他们多多思考,从而让他们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渐养成优秀语文思维。例如在教学《雷雨》相关内容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而是在课堂伊始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话剧《雷雨》的视频。精彩而直观的话剧表演立马吸引住了学生兴趣,教师以此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兴趣趋势下对课文进行主动学习与探索,不仅起到了良好教学效果,也令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有效强化和发展了语文思维。

(三)在联想和想象中培养学生形象性思维能力

形象性思维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学生基于天性进行自由想象并将脑海中的事物具象化的能力。语文教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以文字作为载体,而文字本身是一种抽象的事物,和学生喜欢直观、形象事物的天性相悖,进而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很容易面临缺乏足够兴趣、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知识等问题。而发展学生形象性思维能力,则能全面强化学生基于文字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而解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促进教学效果改善之同时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养成良好形象性思维。例如《荷塘月色》课堂教学中,不少学生很难充分理解和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美,尤其是文字描述的内容无法在学生脑海中具化出相应的情境,导致实际教学效果较差。对此,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应的图片、视频等,将文字与图像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发展形象性思维。

(四)利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作为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工具,其对学生发散性思考具有不小助力功效。这是因为思维导图本身就具有表现发散性思考之功能,不管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其进行教学,还是引导学生掌握使用其的方法和技巧,都能在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应当于日常教学时大量运用思维导图,同时传授学生绘画导图的方法技巧,从而鼓励学生主动使用导图梳理知识,最大程度发挥其工具作用和价值,并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例如在教学《六国论》这篇课文时,教师布置了课前预习任务,并要求学生根据预习内容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并组织学生围绕论点、论证、结论等重新构思和绘制,确保学生能够清晰理解课文结构和内涵,同时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五)基于读写结合强化学生情感性思维能力

情感性思维能力即学生感受以及表达情感之品质以及本领。对现代社会的人而言,具有共情能力十分重要,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方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而文字作为情感的物质外壳,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语文教学之中培养情感思维的基础性工具,教师则可以围绕阅读和写作展开合理教学,尤其要基于读写结合对学生情感性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在读与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全面、持续地理解和感受文字,进而感受文字中的情感,领略文字中蕴含的思想,逐渐强化情感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读写结合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在理解文字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强化学生感知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培养学生共情能力,让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情感性思维的人才。例如在教学《离骚》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以此为基础指导他们分析和感受屈原通过文字所表达的深切情感。通过朗读这一方式,学生更容易感受到《离骚》文字中所蕴含的充沛、丰富情感,理解屈原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坚持崇高理想的意志,准确把握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情人民的情感以及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采取仿写这一方式进行写作练习,鼓励他们自由抒发自身情感,让学生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写作的文字之中,充分利用文字这一媒介工具对学生情感体会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作用,从而实现基于读写结合推动学生情感性思维有效发展。

(六)结合生活实践锻炼学生概括性思维能力

概括性思维是学生语文知识掌握运行的表现,而且也是学生解决问题本领的呈现。发展学生概括性思维,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的信息搜集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有效提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发展。而在实际培养学生概括性思维时,则需要以发展思维能力敏捷特性为重点,让学生将眼前问题与已知内容进行对比、类比、发展、变化等关系加以联系,同时进一步加快这一过程的速度,确保学生能够迅速敏捷地对语言材料做出判断、分析乃至推理。例如《李杜诗五首》相关内容的课堂教授中,教师一边带领学生阅读和学习古诗,一边引导学生对古诗中常见的特定意象進行联想和概括,指导学生对不同古典诗文的风格流派加以总结,让学生围绕李白和杜甫的语言特色、作品特点等进行对比。这样不仅可以高质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还能有效培养学生概括性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可知,高中语文教学一定要强化发展语文思维,让学生于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思维能力有效发展,从而为学生的持续成长、全面进步加以有效辅助。教师应当对语文思维加以全面剖析和把握,并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贯彻“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培养原则,以激发兴趣和引导主动学习为重要前提,从各方面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发展学生语文思维。

参考文献

[1]姜旭日.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策略[J].才智,2015,000(028):192-192.

[2]张旭.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文摘版),2016(12):00240-00240.

[3]周皎.探究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课外语文,2020,000(010):P.60-61.

[4]张超.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

作者:裴双双 杨宇

语文思维缺陷教学论文 篇2:

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尝试

【摘 要】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等问题进行论述,并通过大量丰富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思维 语文教师

语文思维主要指的是学习语文时所采用的思路,具体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包括怎么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何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等等。语文思维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思维的培养应当是循序渐进的,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一般而言,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与学习能力。但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并未意识到传统理论式教学法的缺陷,或者即便意识到教学方式存在不足,但仍固步自封、不求改变,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语文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按照传统方式教学,我们会发现,不少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受到了限制,不会主动追求创新,其学习效率得不到更大的提高。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现今,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社会各方不应再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而应开始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并试图通过完善教育方式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对于高中生尤其是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而言,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当下,旧有的学习环境和方式却几乎没有变化,其主要原因是高考成绩仍是大学录取学生的主要标准,学生、教师与家长别无选择。所以,语文教师的教学核心基本都是围绕高考来展开,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一般要求学生多学习写议论文,因为议论文最容易写,也最容易获得高分,只要列出论点、论据(举例子)进行有效论证便可,而其他文体的写作很少甚至几乎不会涉及。然而,这种具有固定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不会对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由此可见,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将思维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培养学生思维。高中生的学习任务与压力相对较大,在这个阶段开展语文思维培养工作,对学生、教师而言均是一个重大挑战。大多数教师考虑到开展思维培养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滑,便会主动放弃思维培养的想法,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迟迟得不到更大的提高,限制了学生个人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需积极在班上推行思维教育:一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辅助者,需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并且有信心、有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思维,从而使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得到相应的拓展与加深;二是教师需要下定决心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当保持自信、理智与积极的态度,努力将语文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进行结合,让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与培养,使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如学习《师说》这篇课文时,由于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已经习惯白话文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很难深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熱情和兴趣。此时,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尝试用通俗的语言去解释文章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二)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不仅能提高人们做事的热情,还能提高做事的效率与质量。对于高中生而言,兴趣能够激发其学习的欲望与激情,使其主动去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学习、思考与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新与完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带着十足的兴趣与热情进行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学习水平与思维能力。

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教师不必一开始就滔滔不绝地讲课,而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阅读一遍课文。待学生阅读结束之后,教师可随机提出几个问题,如“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其与贾宝玉见面时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文章中详细描写了大管家王熙凤的笑声,这是为什么?”这些问题与课文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听到这些问题之后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主动去重新阅读课文,寻找相关的答案。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全本《红楼梦》,以加深其对书中人物的了解与认识,这对于学生文学素养与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又如学习《鸿门宴》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一开始就讲解文章的内容与知识点,而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评书视频来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这篇课文。由于评书的内容有趣、语言平实、故事完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尽快了解鸿门宴的具体情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后续教学的有序进行。待学生进入听课状态后,教师再详细讲解课文,并将课文与评书一一对照,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会主动去研读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思想情感等,从而使得个人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三)深挖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高中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为名家之作,具有极大的学习意义与学习价值,对学生思维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仅浮于表面,而应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并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情以及现实的生活体验,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了解与认识,让他们从中获得启发、感悟,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简单的示范与点拨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思考、探究,使个人语文思维能力得到相应的训练。

《药》《祝福》均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浅尝辄止,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华老栓夫妇、祥林嫂等为代表的人是那么麻木不仁、愚昧迷信,是因为他们受的教育太少了吗?”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进行适当的点拨,如要求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探究,这样学生便会意识到人们的愚昧无知、封建迷信与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环境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不能仅限于文字的分析,还应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等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认识。

又如学习余秋雨的《道士塔》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大敦煌》这个视频,让学生深刻了解经书等文物的流失不仅与道士的无知、外国人的贪婪有关,还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有关,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浅尝辄止,最后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高中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均蕴含着极大的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引导学生深挖教材内容,方能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与思维能力。

(四)强化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为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思考、探究,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分析中锻炼自己的语文思维。但是,教材的内容毕竟有限,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还要注重课外阅读,通过强化课外阅读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情感,让学生思考能力与个人素养获得进一步的提升。笔者就经常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经典名著,学生在丰富的课外阅读中不断积累知识、不断开阔眼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为了将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相结合,笔者还经常从教材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利用课外阅读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如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这首诗时,教师可先提前布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白的生平以及《蜀道难》的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了解。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李白的经典诗歌,并在课堂上进行朗诵,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不断提高。又如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外仔细阅读《论语》,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以及育人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开始采用辨证的眼光去看待孔子教导弟子的方式,语文思维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来不断巩固自身的语言基础,逐渐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师,應当意识到语文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教学观念,采取高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并通过深挖教材内容、加强课外阅读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最终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俊杰.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10)

[2]徐晓艳.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7(6)

[3]杨琦晖.紧贴文本肌理巧搭思维阶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刍议[J].中学语文,2013(15)

[4]陶朝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

(责编 蓝能波)

作者:宋膑

语文思维缺陷教学论文 篇3: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摘 要: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当中,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有助于让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期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也可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教学的相关要求,让学生能够在语文思维的影响下,对知识进行学以致用,最大化地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和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解,令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全面增强。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语文思维

引言:在高中语文教学期间,语文思维特点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这对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带来很大影响,而且只有了解语文思维的特点,才能进一步实现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在培养期间,还要通过多样化的方法,最大化地促使学生语文思维得到发展和进步。

一、学生语文思维特点

1.创造性特点:创造性思维在发展中是以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存在的,这种思维能够通过对语文客观知识的分析来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并且在此基础上产生独特和新颖的思维成果,而且创造性思维还有灵活性、敏感性和多维性等方面的特征。高中语文知识内容丰富多样,而且很多知识呈现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结合人文性的知识来丰富自身的语文情感和素养,并且能够在更好的语文思维带领下,了解更多创造性的知识内容,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思考习惯和能力。同时,创造性的特点还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面,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各不相同,通过创造性的语文思维特点,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学习内容和问题的不同解答,进而促使学生语文思维特点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对问题和知识进行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特点还有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知识的学习期间,更好感受到知识的乐趣,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喜爱程度。2.交流性特点,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来说,良好的交流可以提升学生相互合作和学习的能力,并且在一系列课堂讨论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习的能力。而且交流性的语文思维特点,还有助于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表达对知识的见解,也能间接地在交流当中,寻找语文知识学习的缺陷和不足,不断对自身的思维进行发散和锻炼,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知识内容,让学生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3.渗透性特点,在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期间,需要根据学生语文思维的渗透性特点,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培养和引导。而且语文学科包含很多美学特征和艺术性特征,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渗透思维特点,对知识进行从策划和渗透性的学习,才能在学习期间更好感受到知识中所蕴含的内容和情感,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全面认识,发挥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推动学生更加高效和有序地完成学习知识。而且渗透性的语文思维特点,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期间,能够通过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及时了解其中的不同问题答案和知识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价值

现阶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文思维培养,主要价值主要有:其一,语文思维的培养价值,体现在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方面。而且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坚持传统填鸭式的方法为主,那么很难对学生进行发散新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所以,为其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及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散,就必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正确认识到语文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打破长久如此的传统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良好的语文思维引领下,提升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其二,现阶段,学生的语文思维中还包含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学习素养,更加全面地解决语文学习问题和不足,进而推动学生学习的与时俱进发展,让学生积累更多语文知识有关的学习内容和教育素材。其三,语文思维的培养,能够实现对学生良好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在此期间,学生在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都能得到提升,让学生在知识的一系列探究和学习中,不断摸索和调整学习方法,最大程度地形成良好语文学习思维和习惯,掌握更多语文知识学习的技巧和内容,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让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学生的将来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和习惯。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路径

(一)加强教学情景的构筑

语文思维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能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增强语文学习自信心,为实现学生良好语文思维的引导,需要在教学期间,加强教学情境的构筑,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形成良好语文思维,给予学生更多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同时,实现对教学情境的构筑,也有助于学生在知识探索期间,更加直观和生动的了解学习内容,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和想象力的目标,让教学工作效率在语文思维培养中得到全面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荷塘月色》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语文思维的培养,在语文思维培养期间,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与学习内容的相关歌曲,或者向学生分享荷塘月色相关的图片,对学生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进行调动,并且让学生进行自主知识的学习和探索,结合图片和音乐,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和内容。另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进行问题的提问,比如,荷塘月色中的哪些地方能够吸引你,作者在进行荷塘月色描写的过程中,想表达怎样的情感,促使学生进行开放性的问题思考和学习,令学生带着问题发挥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进而让学生在一系列学习中找到问题答案,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二)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思维能力,就必须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期间,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更加广泛的探索,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技巧,而且通过合作学习,也有助于让学生在知识探索期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良好学习氛围。而且合作学习,是让学生一直处于主体地位的,教师可以发挥教学的主导者和引导者作用,对学生进行多种的学习指导,这样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角色互换,发展与培养学生语文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相关知识内容时,为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则可以让学生在进行课文问题探索的过程中,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解决。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不同小组范围内负责不同的语文问题,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期间,了解更多的学习思路,学习到他人语文学习中的优点,而且也能够在全面交流和总结当中,启发自身的多方面的,进而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而且在学生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相關学习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增强对于知识的感知程度,这样更快地找到语文课堂的所学知识答案,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三)合理培养学生的个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需要合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中,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并且能够在一系列的学习中,实现语言与思维的高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包含在很多方面,通过对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在个性化语文学习期间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边城》这篇课文时,为实现对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师需要根据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课文都默读,然后根据自身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六个章节的内容大意进行有效总结和分析,给予学生更多发散思维的机会。然后,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文章中具体知识和内容,以此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最后,为了解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期间的整体情况,还可以在学生对课文和章节总结后,教师给予相应的教学总结和反馈,进而不断突破学生传统语文学习思想,能够更加个性化的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内容,而且通过教师的鼓励,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自信心和个性化学习习惯。

(四)提升学生全面性思维

全面性思维又可被称为系统性思维,单一思维通常是以“是非对错模式”的思维进行定结论,而全面性思维是一种“权衡利弊的模式”通过网状思维结构,对相关知识分析的更加全面、系统,能够从多角度去处理问题和学习知识。在培养学生全面性思维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性的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通过全面性的解决问题,才能有效防止学习中出现偏差和错误。例如,教师在教学《雷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蘩漪这个具有一定争议的人物,对学生进行全面性思维的锻炼。其主要原因是在语文文章学习的过程中,蘩漪有多重身份,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不同身份作为切入点,进行文章内容的分析,合理明确该人物的定位,这样才能实现对学生全角度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对不同事物的认知能力,而且通过这种方式,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全面性思维习惯,能够在阅读思考或者学习当中,从多角度去感受人物特点和形象特点。

结语: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的教学要求,需要大力改革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然后结合学生语文思维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地思考能力培养和探究能力培养。在培养期间,可以从加强教学情境的构筑、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合理培养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全面性思维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将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工作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马正虎.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63.

[2]沈林章.淺议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学周刊,2019(31):71.

[3]李华.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02):143-144+151.

[4]孙皓博.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J].内蒙古教育,2017(08):89-90.

[5]郑娟.浅析如何培养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24):140-141.

作者:白小洁

上一篇:出纳员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学宣传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