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创新教学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旨在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环节和主导思想基本角度,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创新性这两个“命题”,做一个较为粗浅的思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信息科技创新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科技创新教学论文 篇1:

在科技创新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探究

摘 要:文章结合作者多年来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大赛参赛及开展科技创新教学的经历,总结了信息技术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指导与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概述了建立科技创新网络平台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推广;利用信息技术,积累科技创新活动音视频优质教学资源与开发科技创新微课及DV教学资源的教学方法、成果及案例。

关键词:科技创新大赛 网络 共享与推广 微课 DV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提升,科技创新教育作为能显示学校素质教育水平与特色的指标之一,越来越得到学校的重视。在科技创新教育中怎样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好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每一位科技辅导员应该积极学习与探究的重要教学问题。

1 信息技术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指导中的应用

每年一次的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广大热爱科技创新的学生与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特长、潜能,提升自身科学素养的优秀平台。辅导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创新课题探究时,很关键的一步是指导学生怎样运用网络资源对所思考的创新问题进行学习与查新,找到尚未有人研究过的创新问题或创新点,从而确定探究方向,这一步关系着课题在创新大赛中的成绩档次。如:学生发现校园中呈紫色的成熟的大叶女贞子果实未被加以利用,首先,通过实验,指导学生检验到它的果仁中含有丰富的三价铁离子[1],果皮可以作为显色丰富的酸碱指示剂。其次,通过指导学生在百度、谷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网站进行查新后,发现女贞子树是西南地区有地域特色的绿化树种,净化空气能力强,它的树皮、树叶、果仁可作为药用。并且,没有查询到有关将女贞子果仁应用于实验改进方面的探究。最后,确立了开展题名为《巧用女贞子果实改进的两则学生分组化学实验》的课题方向,并开展了细致、深入的研究,该课题于2012年获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贵州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又如:学生想到探究《自动浇水花盆的设计》《汽车废气能转电能装置》《灌装液化气冬季防冻装置的设计》等课题,在指导学生进行网络查新后,发现已有人应用类似的原理研究过,甚至比同学们的思路、方法更好。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常常鼓励学生另外思考新的创新课题,或者另辟新的思路解决问题,如:代雯同学另辟新思路,想到利用花盆在缺水与浇水时的重量变化,通过自制装置,采用弹簧原理、杠杆原理、压强原理实施了花盆的自动浇水。该课题于2013年获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贵州省二等奖。

2 信息技术在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

2.1 建立科技创新网络平台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推广

科技创新教学是该校的一项特色教学,2010年至2015年,我带领学校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大赛竞赛项目及实践活动,共获全国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3个,贵州省一等奖25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59个。2014年开始,我们总结了获奖的成果与教学方法,建立了安顺二中环保创新共享交流网络平台,开展《高中化学校本特色环保创新教育共享交流平台的建立与应用》课题研究,通过开设以下四个网页窗口:“节能减排”教学实践、“创新教育成果”“交流与讨论”“您的共享资源”,实现环保创新教学资源的共享、交流与优秀成果的推广,该课题研究获中央电教馆“十二五”2013年度专项课题立项资格。

2.2 利用信息技术,积累科技创新活动音视频优质教学资源

在每一年的科技创新大赛比赛及学校每年的科技日、科技周活动中,我们会通过照像,摄像的方式,记录科技活动内容,并通过利用绘声绘影软件,将照片、录像制作成视频动画。如:在2015年我校的科技日活动中,拍摄了“航空讲座、航模制作与飞行表演、理化生兴趣实验探究、科技创新作品展示与交流、3D科普展”等科学活动,此外,2013年至2015年期间,我们摄制了10多个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作品的展示视频。这些积累的视频资料,为科技创新教学提供了真实、生动、直观的课堂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成长。

2.3 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科技创新微课及DV教学资源

有些有意义的、成功的科技创新教学活动,老师可通过总结的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微课教学视频。如:我们总结了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的科技实践活动作品,如:《节水减排生态道德教育创新探究与宣传实践活动》(获全国一等奖)、《“低碳实验 绿色排放”化学实验创新与实践》(获全国二等奖)、《“绿色责任——废旧电池的回收宣传与创新利用”》(获全国二等奖)等,我们制作了《化学实验中“节水减排”创新课题探究方法》,《实验中“变废为宝”的创新方法》《废旧电池创新利用的方法》《怎样开展植物学科环保创新课题探究》等微课视频,通过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能快速地、高效地了解各学科开展科技创新的方法及成功案例。此外,我们还利用校本课、课外活动课、信息技术课,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DV视频制作,制作了《多功能墙面清洗刷的创新制作探究》《防溺水手臂式救生圈的制作》《生活中锌锰原电池原理的探究》等DV视频。这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重视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科资源的整合与应用的现代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改变,对于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作为科技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性、灵活性,高效性为科技创新教学服务,积极开发科技创新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及媒体进行共享与交流,共同为学校、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102.

[2] 黄彬.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4(15):74-75.

作者:竺凌

信息科技创新教学论文 篇2: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方法

摘要:本文旨在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环节和主导思想基本角度,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创新性这两个“命题”,做一个较为粗浅的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创新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与主体-学生之间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深度交流,将信息技术教学当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传输的过程。从这个基本观念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说,“有效性”是课堂教学一个相对较为重要的核心理念。就是从新课改这个教育改革方向来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使有效的信息课堂教学常态化”,这些涉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命题,也是当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发展和进步一个主要突破口和入手点。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实践。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注重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更需要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就再次强调了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基本原则。脱离了这个原则,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纸上谈兵,想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相关目标和相关计划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

本文旨在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环节和主导思想这个基本角度,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个“命题”,做一个相对较为粗浅的思考。以期从现实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解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命题基本思路和简略目标。

1.信息技术教师应明确树立“有效性”这个基本观念,从教学计划设置和教学目标设定阶段,就真正落实“有效性”这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众所周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同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一样,是会分为几个重要的步骤来实施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真正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课堂教学之初就树立“有效”这个基本理念。所谓“有效”具体到课堂教学就是能够最为迅速、最为便捷的实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将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课程环节的设置充分注入“有效性”这个理念。同时注意关照相关学生、相关器材、相关硬件建设的基本状况,在现有条件下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效能达到最大。

另外,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还应注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通过收集和整理课堂相关信息,才能对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更深层的了解。并在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提出相应的对策。这样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初,落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这目标才能真正的得以实现。

2.信息技术教师应逐步锤炼自身的业务技能,培养自身较高的业务能力,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的教师首先要成为信息技术的专家。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基本功的锻炼上下大工夫、下大力气。对于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课堂的驾驭能力、语言表述的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的一些能力,要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培养和锻炼。切实保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真正落实。一个教师的魅力首先来源于自身的专业素养,一个自身业务素养不高的教师,是绝对无法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落到实处的。

3.解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命题,应注重“学生”这个要素。“一切为了孩子”,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孩子,脱离了“学生”这个重要因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思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命题,归根结底还是注重好“学生”这个因素。把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条贯穿解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线。真正考虑到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技能过程中所存在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是掌握了课堂教学主动。这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一下子活了起来。教育的根本就是“人”,教育的对象就是“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说到底就是“人”这个要素的最大化体现。

同时前文提到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想真正做到应有的“有效性”必须在学生的实践这个问题上多做文章。在实践中让学生总结出知识、在实践中让学生锻炼出技能、在实践中磨合课堂、在实践中创建“有效”。在课堂教学之中应该逐步引导在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中,去加深对于信息技术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掌握。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的运用中去创新和发展。

4.信息技术课堂创新性教学模式的优点。信息技术课堂创新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容易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点则是这种方法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自觉性较高,信息技术的悟性较好,否则很有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因无从着手而放弃探索、放弃自主学习的机会;或不安心于上课;或私自玩游戏,甚至去影响他人正常学习。

信息技术课堂创新性教学方法较其他的传统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它更加突出了“自主”和“创新”,这里的“自主”,既有老师对教材的自主使用,也包含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自主选择;而“创新”也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因材施教,对一些层次高的学生可以加快教学的进度,如:指法训练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进行压缩,把节约下来的课时用在课外知识的补充上面,例如: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制作一些体育卫生健康小报、科技创新电脑画等。(2)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在综合知识的运用上出新出奇。例如:和音乐课结合,练习键盘钢琴,寓教于乐。

信息技术课堂创新性教学方法也更加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创新性”这个命题不应该成为一句空话。他为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极具建设性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田震清,尹冰心.论信息技术对21世纪教育观念的影响[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2]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作者:赖明雅

信息科技创新教学论文 篇3:

优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 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悄然融入生活中。所探究的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首先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然后提出了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师;学生

素质教育的深入使得学科教育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变化,素质教育倡导学生重视个人能力的提高,倡导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学到实用的东西,而不是考试技巧。我们都知道受到高考的影响,高中教育普遍是为了高考而进行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学到真正实用的东西相当少。高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并不是高考考试范围内的学科,教师的教学可以不受高考的影响,发挥空间比较大。信息技术学科受到社会的巨大影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品,因此教学需要适应这种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地进行传统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真正收获有用的知识,而不是一些较为理论化的知识,这种理论性的知识只适合应对考试。现阶段的高中信息技术现状并不是很乐观,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都是需要改进的,同时学生也要逐渐地改变思想,对信息技术学科重视起来,以下是对本文内容的具体分析与探讨。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家户户都已经有了电脑,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很多学生其实已经对电脑有了很深的了解。但是我们的高中技术教学却没有重视这一点,教师的教学依然处于照本宣科的阶段,这样就直接影响着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习知识的有效性。同时,很多简单的电脑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很了解了,但是教学中依然在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这样就使得学生感觉信息技术课堂没有意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一部分内容是教学科学化的,在生活中的运用率相当低,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陌生的,教师也没有很好地教学这部分知识。

2.教师的教学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的教学为主的,这种教学中真正的学习者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教学者的过分教学打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平衡关系。高中信息技术虽然学科性比较强,但是社会的快速进步,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增多,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也增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其实也是可以带入课堂的,但是教师却没有在教学中给学生这种提问的机会,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其实是很重要的,忽视学生的个体感受是教学中的一大误区。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提高的方法

1.改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

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对于我们的教学并不是积极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弊端。在教学中,代替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采用现阶段较为开放的教学方法其实是很好的途径。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平均分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小组成员进行课上、课后的探讨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的是,要将信息技术学科与生活联系起来,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对于课程提不起兴趣是常有的现象,生活中的实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灵魂,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也是需要学科教学方法的创新性的。

2.提高教学效率,创建高效课堂

高中信息技术课时量并不是很多,要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教学其实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只要合理地安排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课时,将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创建高效课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教学模式相结合。教师的教学不能全是创新的教学方法,我们所说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是说其完全没有優势,只是在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避免这些误区出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然后建立恰当的教学模式,做到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所说的积极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建高效课堂。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对学生的影响

高中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起着积极的作用,信息技术是一门自信息技术融入生活之后的一门科学性学科。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学生有效地掌握它将增大学生的知识层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型人才,对于电脑的运用也不再是仅仅处于运用办公软件的阶段,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有利的。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其实不是用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学科,而是一门真正需要掌握技能的学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是对高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的一种培养,从另一方面来看,信息技术的有效性教学也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两种培养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生活实例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存在一些误区的,在融入新的教学方法时将有效地改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信息技术也是素质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多的是为社会培养出有能力、有创造力的学生,为社会培养下一代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媛媛.浅谈信息技术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

[2]周东锁.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09).

[3]朱建立.认清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4(15).

编辑 董慧红

作者:孙婷婷

上一篇:整改总结(3篇集合)下一篇:银行职员工作总结(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