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小学班主任就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班级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让学生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意识,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调整管理手段,促进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立足于中小学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新时代政策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论文 篇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摘 要:在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心理学教师关注的内容,也是学校心理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师以及其它科目教师必须关注的内容,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学科教学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实施,实现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同步发展,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在学校教育中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有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采取了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我们在实践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进行一些论述。

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策略

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

近年来,各学校都派了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学校应该发挥专业心理健康老师在心理教学方面的专业特长,给学生安排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一些提示纠正,让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基本的认识和主动自觉,能够对心理健康发展有一些积极的认识,能够更加主动的纠正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问题。

一、开展校园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发展

学校应该通过开展一些校园活动,比如体育运动比赛以及其他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和竞赛中体验成就感,认识到成功与失败的生活常态,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种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活动的准备和竞赛中,认识到唯有努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既要在准备中体验过程性的快乐,也要重视在竞赛中获得胜利的荣耀,也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做好进一步的努力。

(一)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常态工作。从过去到现在,在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中,有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学习焦虑和应试焦虑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影响重大,成为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有部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中,学教师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等等都充满着焦虑感,他们害怕发言,害怕说错,害怕使用的词语使用的词语使用的词语使用的词语,甚至说话的声音,对于己的表达没有信心,感觉自己表现不够优秀,对于老师的提问和与学生的互动,以及与老师的互动充满紧张感,不能自如应对,这是学生上课学习焦虑的典型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这些表现做好适时引导,让中小学生逐渐调适自己的心理,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策略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教育策略,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表现为有效克服了中小学生传统心理焦虑和当前中小学生独有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

(一)纠正了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传统心理问题

考试焦虑和学习焦虑是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果学生不能克服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就难以在课堂教学中自由的互动和发挥,影响学生的学效果和互动效果。有些学生在考试之前就表现出一种紧张,在考试过程中发挥不出應有的水平,考试焦虑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发挥失常,成绩下降,从而影响学生对学习的信心。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课让中学生对于自身的焦虑状态有了清醒的认识并主动纠正;另外,在中小学阶段人际交往与互动是中小学生应该大力提高的一种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关乎中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的快乐,以及学习的效率也影响着中小学生在以后的成长,以及长大成人之后工作的能力。有部分学生在人际互动中有明显的交际焦虑,这种焦虑影响着他们之间正常的互动与交往,也是中小学生人际交往中冲突和矛盾的根源,同校园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交往,提高了交往能力;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偏差的问题,通过教师平时上课的引导,纠正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认识不足,自信不够的问题,学生愿意挖掘自己的潜力,逐渐对自己的学习和做事建立了信心,那些过分自信,也愿意接受打击和批评,正确看待生活和学习中非常正常的失败,学会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提升自己的能力,正确的看待成果,不陶醉于已有成果,也不缺乏自信心,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另外,初中学生还会出现逆反心理,适当的逆反是中小学生成长的标志,表明其开始独立思考,但是过度的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很容易造成学生不良的性格特点,没有合作精神,不能积极看待问题,自我中心,目中无人,都会在中小学生成长造成很大的困惑,学校组织大量活动纠正了中学生严重逆反心理,让他们学会了合作努力和尊重他人。

(二)纠正了当前中小学生独有的新型心理问题

今天的中小学生从互联网接收到了很多信息,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发布者,为了吸引读者阅读,往往关注一些非常规信息,或者关注一些明星轶事,或者关注一些特别事件,有关一夜暴富或者一夜出名等虚假广告或者虚假消息甚至题不对文的标题党,都会严重影响读者的阅读倾向,互联网也存在着对读者依据其喜好进行推荐的做法,导致中学生受到自己好奇信息的反复影响,从而形成相关内容是生活常规或者社会主流的错误认知,有的中学生认为成功就是要成为明星,或者赚大钱,或者做大官之类,不劳而获的思想严重,还有的学生有着理不清的网红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这些错误的认知,让学生认识到认认真真做好身边小事,踏踏实实做人才是成功的基本途径,应该树立做大事的思想和追求,立志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

总之,在中小学生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除了传统的中小学生常有的心理问题之外,由于社会、经济以及技术的发展,当前中小学生接触的信息内容与以往的学生所接触到的内容不一致,学生对于自身社会的认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以往的中小学生不同的见解、认知,他们所获取的信息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这仅仅是事物的一个面,在事物的另一面,是当前的中小学生在接触到一些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在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中会出现一些偏差,导致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教师要根据这些新的,信息所引起的新的心理问题,对中小学生进行实时的引导,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云.新形势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9(29):52.

[2]宋莉薇.探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应对策略[J].心理月刊,2019,14(17):42-43.

[3]谭昌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要讲“真”[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6):29-30.

[4]杨亚伶.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3):86.

作者简介:

贵淑萍,女,本科学历,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关小学教师,2003年3月参加工作,一级英语教师。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GS[2018] GHB1014)阶段性成果。

作者:贵淑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论文 篇2:

探究新时代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摘要:中小学班主任就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班级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让学生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意识,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调整管理手段,促进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立足于中小学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新时代政策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心理健康

引言

中小學心理育人是“心理”与“育人”的结合,通过心理层面达成育人目的,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心理教育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新时代下,譬如“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一方面在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成人会觉得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想法简单,不会出现什么心理隐患。事实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自媒体或者杂志、报刊上我们都会看到一些负面的能量。中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接收到的信息繁琐复杂,他们并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接收到的信息。更为严重的是,他们会模仿这些信息中的行为和说话方式。在潜移默化影响中孩子们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隐患。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孩子们的兴趣补习班也越来越多,有的孩子中小学就没有休息的时间。家长们之间也是相互攀比,看到其他人家的孩子报了英语班、口才班、舞蹈班,那么他们也会给孩子去报这些课程,没有关心孩子愿不愿意。迫于这样的压力孩子又不敢说,积压的情绪越来越多,导致孩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再者有些学校也不怎么重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课程也仅仅局限于发几本心理健康的书。所以这样子的课程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有些孩子受到同学的欺负,或者遭受语言和行为暴力以后,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心理,而家长跟老师的不重视,将这一切归结为孩子之间闹着玩。这些问题都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孩子带来心理问题。

2.教师队伍不专业、相关设备设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是业余的,对于专业知识比较缺乏,且对于相关教师的培训程度也不够。要想很好地开展一门课程就需要好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而目前的情况就是因为资金问题,许多学校都没有相关的基础建设。因此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符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案。

3.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全面

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具有局限性,许多学校的重点在于那些明显可以发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而忽略了其他学生。我们的目的是确保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如果等到学生情绪积压过多时,在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就会出现一些障碍。不能及时发现其他学生的心理隐患,使得这项工作显得片面。

二、新时代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加强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对于心理健康不够重视,是这项工作最大的难题。首先我们应该呼吁各级部门定期开展讲座,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老师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孩子的近期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让孩子健康全面地发展。鉴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也可以定期召开一些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讲座,让家长了解并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发现孩子近来的情绪变化后,家长跟老师应该更加有耐心地进行劝导、沟通,而不是简单批评来解决问题。我们也要让孩子也重视自己情绪,告诉孩子有什么事要说出来跟老师或者家长沟通,我们了解到原因后能更好地制定合适的方案。只有各方面的配合重视,才能让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开展。

2.提高相关教师综合素质,加强相关设施设备建设

针对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不足,学校应该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并设立专门的心理诊疗室。加大对于相关方面的培训力度。国家设立专门研究青少年方面的研究机构,及时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最新的研究报告或者成果,使其可以更好地服务学生。还要注重提高心理健康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一言一行也会影响孩子。老师越亲切和蔼,孩子对老师才越有亲切感,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工作更好地开展。对于相关的设备设施建设也很重要,学校应该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或者设置发泄室。

3.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烦琐的工作,需要班主任全面了解班级中的学生,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心理教育方式,要关注学生,让学生时刻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照顾,这样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同时就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重要的地位上,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也能够彻底落实新课程的改革方向。此外,中小学班主任还要积极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学生成为好朋友,这样学生就能够对班主任产生信赖,从而依赖班主任,这样更利于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地与老师交流,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中小学班主任要更多地去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案例,这样可以根据相应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

4.关注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

从心理学的角度,价值观是个体个性倾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个体对社会的理解,并影响个体的社会行为。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因此,中小学心理育人应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突出对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在坚持尊重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扬善抑恶,帮助学生应对价值取向上的困惑与迷茫。

结论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迁,越来越多的家庭生活质量提高,家长对于孩子的溺爱,对于孩子关怀的缺失都会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孩子对于信息获取的渠道也多种多样,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因此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密切配合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其成为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王诚俊.高中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J].江苏教育,2021(25):39-41.

[2]王璨,夏娴,孙艳玲.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展趋势探讨[J].新智慧,2021(08):3-4.

[3].第八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征稿启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08):80.

[4]杨忠健.学术之树 实践之花——我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情缘[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08):75-76.

作者:甘伟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论文 篇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的思考

摘 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深入思考和研究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就显得重要而迫切。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有效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再加上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迫切而必要。在多年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工作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的认识是关键

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学生身心健康长远发展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考核机制不完善,加上唯“分数论”的影响下,一些学校或者说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在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引进、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课时、活动场所的提供等方面都大打折扣,学校领导有了这样的认识,那么这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就可想而知,最终学校的质量似乎上去了,学生的成绩似乎提高了,但是在学生成长的这个阶段所呈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被掩盖了,这就为孩子的一生或者社会埋下了隐患,这种短视的教育认识,不仅会毁了孩子的一生,还会威胁社会的稳定,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未来,而学校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要建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机构,在这个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整体谋划,精心组织,系统推进,这项工作开展就会富有成效。

二、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配合是保障

影响学生成绩更多的可能是学校、是老师,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方面就太多了,家庭、学校、社会任何一点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问题,像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就更大,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波及心理还不健全的青少年,而学校一方面是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多发地,同时也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像成绩的不理想、考试焦虑、同学关系紧张等问题在学校就比较普遍。而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形成的不良心理问题还会交叉感染,使问题加重,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就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应该形成有效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配合的教育机制。在这方面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除了有效开展学校的教育活动外,还要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心理讲座,推动家校配合;也要在社区建立由学校专任的心理健康老师指导的少年活动中心或者联合医院等机构进行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学校和社会的沟通。

三、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主阵地

孩子的心理问题出现一般都带有隐蔽性、突发性、间歇性等特点,要准确判断哪些是心理问题,哪些是孩子正常的情绪问题,就必须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而且有些状况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跟踪监测才能定性,针对确实存在的心理问题就需要进行心理干预,而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进行,但是,等到心理问题出现再进行干预固然可以避免一些更坏情况的发生,但如果我们防患于未然,提前就做好预防教育,能够大大减轻各个方面的能耗,在这一点上学校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也是国家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都决定了学校担负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责任,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按国家要求开足开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配齐专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其次,要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建立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档案,并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对来访的学生提供咨询帮助;最后,要进行大力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如心理讲座、创办心理专业报纸等途径。

四、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心理健康问题贯穿于孩子的时时刻刻,贯穿孩子的一生,育人是教师职业的根本,所以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不光是心理教师的事情,也不光是心理课和心理活动的任务,它应该是包括心理老师、班主任、各任课老师及学校所有管理人员的职责。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仅仅是心理课堂的事情,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中都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像语文课、政治课、历史课等。

五、要有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心理首先必须是健康的。很难想象,教师心理都不健康或对心理健康都缺乏认识,怎么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一盘大棋,下好这盘棋,不仅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而且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也拷问着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良知。

参考文献:

[1]邢群麟.心理学一本通[M].华文出版社,2009.

[2]宿春礼,王婧.好思路好方法好經验[M].华文出版社,2009.

[3]李坤崇.班级团体辅导[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6]GHB1467。

作者简介:李娟(1980.12—)女,兰州新区第一小学一级教师,国家心理二级咨询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李娟

上一篇:镇学习党章工作总结下一篇:二年级语文工作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