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普修课体育教育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通過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对田径普修课进行了学导式与自练式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田径技能和理论的学习效果,且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心理参与性融为一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个性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在体育专业术科教学中进行推广。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田径普修课体育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田径普修课体育教育论文 篇1: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技术教学考核评价

摘要:现今田径课技术考核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很大差异,如何确定合理的,科学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考核标准是必要的。研究体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技术教学考核评价标准,检测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做出评定依据,检测对体育教学目标,计划的实现程度,通过适宜的考核评价体制与手段,发现教与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改善教与学的质量。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田径 考核 评价

田径本身是一切运动的基础,田径普修课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田径学科考核是体育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和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改革教法、加强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手段,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一种导向的作用。考核标准确定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影响对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考核内容和标准是随着培养目标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它服务于培养目标,又始终与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步。随着社会对体育人才需要的内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发展的需要。

一、研究对象

湖北省三所有体育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比较他们的技术教学考核评价方法,内容,手段等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查阅近几年的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技术考核评价研究的论文;问卷调查法:走访各学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做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法: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任课老师进行专访。提出关于田径普修课技术考核的相关内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现今田径普修课技术教学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3.1.1考核内容单一

当前田径普修课考核中都存在着内容单一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内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考核都是以技术考试为主的手段考察学生田径成绩,考核标准只注重技术动作规范性和最终达标结果,并且考核形式让学生只着重专业技术而忽略了综合素质。

3.1.2考核方法和手段的公正性不够

首先,每个学生的专项素质不同,评分标准不能一概而论;其次技术考核技评分由老师给分,其中不能避免“人情分”的存在,这样对学生的练习也是重大影响;再而,技评打分比较主观,也会因为老师自身存在的专业素质差异对同一项目产生不同的理解,标准本身模糊,也容易让学生对正确技术的认识不够清晰。即使达标,也是可能弄虚作假的。

3.1.3考核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不和谐。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学体育教师为主,术科考试只重视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熟练程度,田径普修课也变成了一种田径训练课,这样只单方面解决了对学生自身掌握技术的能力考核,而忽略了对动作讲解,分析能力,课堂组织、指导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让学生在教法运用和组织教学上出现较大的空白区。

3.1.4标准高低不适宜

近几年我国高教事业发展迅猛,高等院校也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以满足它的发展,班级人数的增加也影响了生源质量,很多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多年的系统的体育训练。而面对庞大的人数使学校配备的师资以及一些硬件设施发生欠缺,课时减少。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调整考核标准。

3.1.5考核评价不完善

田径运动作为典型的竞技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人们关注的更多的是他的竞技性。田径普修课考核评价方法陈旧,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跑的快,跳的远”未必是好老师,现在需要的是“跨世纪新型体育教师”。所以除技术外,必须重视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对一些综合素质(例如心理素质;外在素质,文化素质等)和综合能力都给予评价。

四、考核评价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4.1综合素质考核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1998年5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深化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课程纲要》中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不能纯粹以成绩达标为原则,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己任。在考核技评和专项达标同时,将考核内容全面化,技评考核专项外加入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类等基本身体素质测试(见表一)

每项10分,共考核10项。这种考核手段可以较为准确的评价不同年级、不同专项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水平,全面了解学生基本能力的状况,为专业技术和技能教学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除此外对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自信心)外在素质(气质风度,言谈举止),文化素质(自身修养)等做出评价,考核方法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的综合评价手。

4.2结合实际的对教学能力的考核

体育教育专业是要培养未来的中学体育教师。培养方案要从现实的中学教育情况出发。考核内容应该与中学教学实际相联系。要弄清楚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技能有哪些。而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的“重技术运动能力忽视教学能力”的技术考核评价方法方式与之并不符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出来的人是要从事体育基础教学,面对的是一群无体育基础的学生。只重视技术教学忽略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只会导致教与学的不和谐。所以对课程内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态仪表、分析、思想教育等方面做考核评价。将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作为其中一部分。

4.3裁判能力的考核

田径比赛时中学体育竞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学校田径运动比赛时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所以必须重视这项技能的培养。尽可能达到一定的等级水平,这样能更好的巩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考核标准可以让老师可以对学生参与裁判工作的实践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把评价结果纪录在案,期末总评的时候作为参考资料之一。

4.4整个课程学习过程的考核

考核是全面的考核,除了上述所谈到的方面外,也应该将整个学习过程做为评价之一。对整个教学过程做评价是比较科学、合理、客观的。每个教学内容,每个单元环节都要评价。这样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老师的教学行为做了监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4.5公平、公正的考核

对于考核成绩存在“人情分”的问题可以将“教”与“考”分离。这能检测教师平时的教学情况,调动了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的工作态度,责任感加强,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潜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使双方避免师生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切问题,人为因素的干扰降低,师生关系也不会因为所谓的“分数”产生奇异。考核尺度也相应科学,公平,准确。考核成绩现考现出也保障了可信度。

4.6健身属性的考核

我国《体育法》的颁布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成功体育”等各种体育教育思想以及各种新的体育教育模式的出现,都将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新的要求和冲击,因而我们推断21世纪的教育将会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而国家教委1998年制定的《径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要将健身手段纳入考试范围。

五、结论

良好的考核与评价是教学的客观依据与基础,为教学提供参考。规定教学方针,方向,从而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对教与学起到积极的相互促进的作用。使得教学评价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多元化。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法,体现因材施教,公平竞争的原则使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比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对田径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熊西北,等.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曲宗湖,等.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肖成.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考核内容与办法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

[4]刘明.体育院系田径普修课技评方法与达标标准科学化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

作者简介:

孙新云,女,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中学部体育教师,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与研究

作者:孙新云

田径普修课体育教育论文 篇2: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运用学导式和自练式相结合教法的实验研究

摘 要:通過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对田径普修课进行了学导式与自练式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田径技能和理论的学习效果,且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心理参与性融为一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个性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在体育专业术科教学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体育教学;田径;教学法;学导式;自练式

文献标识码:A

作者:邓卫权 杨丽萍

田径普修课体育教育论文 篇3: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知识体系的演进

摘要:采用文献综述、比较分析、案例分析法,对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知识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教材的发展历程、现状、规律进行分析,发现田径教材内容的编写仍缺乏严谨性、全面性,教学手段有待提高,教学内容实用性有待加强。因此,教材的发展须集竞技性、健身性、实用性于一体,教材内容应更为科学化、系统化。

关键词:体育教育;田径教材;普通高校;演变

Evolu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knowledge system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XIN Feng

(Dept. of PE,Xinzhou Normal University,Xinzhou 034000,China)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track and field;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volution

收稿日期:2014-01-20

作者简介:辛锋(1977-),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田径教学与训练。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因素,其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发展及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对现有教材方面的研究虽多,但所给出的建议仍未能满足教材发展的需要。通过详实的对比研究得知,当前田径教材虽更新速度加快,基本上紧跟了时代的步伐,但在教材内容的选编上仍缺乏严谨性、全面性、创新性。为此,本研究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不同版本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分析教材的历史演变规律及各时期教材特点,总结其发展趋势及经验,以期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的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田径(普修)教材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找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20余篇。查阅搜集从改革开放以来有关体育教育专业不同时期的版本教材、学术期刊论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不同时期的教材进行阅读、分析、研究。

1.2.2比较分析法根据两个阶段所颁布的一些政策的要求,纵向比较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不同时期的田径教材在时代背景、章节目录、教材特点等方面的异同并进行分析。

1.2.3案例分析法本研究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普修教材5个版本(1987版、1994版、2006版、2008版、2009版)为案例进行剖析。

2结果与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田径教材一直是学校体育课程的核心内容与必修课程材料。而主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却因时代发展而不同。20世纪90年代后期,田径教材是在文革后期,中国经济逐渐复苏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编写教材的主导思想在于注重运动技术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和指导健身锻炼的手段和方法。而21世纪初期,田径教材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教材的编写时代要求更为明确,有针对性。

2.1普通高校田径普修教材章节目录发展对比分析

20世纪80年代后期,田径教材是在文革后期,中国经济逐渐复苏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在于从增强体质出发的基础上,结合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与发扎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1]。

如表1所示,1987版教材共25章,教材内容没有篇章的划分,由一整部分组成,共549页,四十二万文字。这是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而编写的第一本田径教材,具有开创性意义。其中,教材可规整为理论与技术部分,理论部分共9章内容,技术部分占16个章节,此版教材标志着普通高校已具备了自主的教材,与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分离。

1994版教材由理论篇、实践篇两部分构成。与1987版教材章节内容相比章节明显缺少了田径运动的科研方法,中学田径教材教学分析,田径运动员选材、马拉松、撑杆跳高、全能运动、掷链球章节,新增了田径健身运动的理论与方法,中学课与田径训练,掷实心球和掷链球章节。不难发现,对比两册教材的运动项目章节目录,显示1994版教材将竞走、跨栏跑、掷铅球、投掷铁饼及中学课余田径训练这些章节规定为拓展项目。理论篇中增加了田径运动文化、教学训练篇中增加了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内容、实用篇中增加了田径健身理论与手段章节。

21世纪初期,作为新时代的教材,《田径》教学内容的编写,结合了《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方案》、《田径类课程指导纲要》等文件的精神,体现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终身体育指导思想。其中,《纲要》强调了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全面系统掌握田径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手段与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出了通过田径类课程来传播田径文化,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终身体育观念、创新能力、合作精神、道德修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课程目标[4]。

2006版教材由基础理论篇、教学训练篇、实用技能篇三部分组成。为了学生必修和专修知识的衔接,教学训练篇中新增了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等内容,为了促进田径运动的回归,挖掘田径运动的功能以及落实终身体育教育。在实用篇中增加了田径健身锻炼理论、手段与方法、趣味性田径运动和自然环境中的田径运动等[6]。

2008版教材由基础理论篇、技术教学与训练篇、田径运动拓展与训练篇三部分构成。与2006版教材相比,2008版教材章节内容明显减少,表现在田径运动文化、竞走,接力跑,距离跑以及自然环境中的田径运动这些章节内容删除。增加了新型户外运动项目介绍章节,突出了2008版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强调了实用性、趣味性为原则,设置了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时尚的新型内容,包括户外运动,定向越野内容。在教学训练篇中,2006版教材含有11个章节,2008版教材含7个章节的内容,教学内容明显减少。可以看出在教学训练内容的选择上逐渐改变过去以竞技性为中心的观念,要求掌握走、跑、跳、投等基本技术,同时,在具体内容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将单项内容归为一类[2]。此外,2008版田径教材内容的选择,强调田径运动的竞技性和健身性相结合,加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课程的人文属性,自然属性。

2009版教材结构新颖,由基础理论篇技术技能篇,健身锻炼篇,选用教材篇4部分构成,教材内容是现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选用教材中的文字含量最多的一本教材,内容选编的过程中秉承终身体育指导思想,设有健身田径运动、少儿田径运动、自然环境中的田径运动等内容。2009版教材在技术技能篇章节目录中,其含有2008版教材所含有的章节外,重新将竞走、接力跑、中长距离跑章节列入教材内容。

2.2普通高校田径教材编写背景及特点

1987版教材的编写是以1980年教育部颁发的《体育专业教学计划》及1985年颁发的《田径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写的。教材编写突出了田径运动的理论、教学、训练部分,强调具有高师特点的教学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普通高校与体育院系实用同一本《田径》教材,且教材是由体育院系编写。直到198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才编写出专门适用于普通高校的田径教材。该版本课程几乎涉及到了田径的每一个单项,理论部分以田径训练理论为主[5]。这充分表明了我国高等院校教材与体育院校田径教材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教材细化分层,专业方向侧重开始不同,以满足我国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多层次性,为我国这种培养体育师资打下良好的基础。

1994版教材的编写是根据1991年及1992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教学计划》及《普通高校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十一门课程基本要求》进行编写的。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复苏阶段。田径教材的编写不仅突出了当时时代的特色,体现了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传授基本运动技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思想核心。同时教材中强调了普通高校田径课程以摆脱竞技运动为核心,向师范教育转变,明确提出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侧重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的培养。

2006、2008、2009版教材结合《全名健身计划纲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方案》、《田径类课程指导纲要》文件精神的推行,体现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等指导思想。这一阶段的教材以培养中学体育教师为目标,紧紧联系中学体育教学实际情况,注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以适应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从而使教材进一步体现时代感、科学性、先进性、专业性特点[1]。教材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紧密结合,既保持田径运动教材经典知识,又有不断合理的吸收了当代田径运动发展的新内容,又丰富完善了田径运动教材的科学体系,文字生动简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可读性强。

2.3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各章节内容分析(见表2)

2.3.1田径运动概述演变

各版本教材共同涉及到内容有田径运动概述、发展、分类、价值等内容。同时除2008版教材外其余教材均涉及到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值得一提的事,2008版教材田径运动概述的编写,新增了现代田径运动在奥运会中的地位及田径运动发展走向小节内容。

田径运动概念的发展由最初的以走、跑、跳跃、投掷等动作形式组成的锻炼身体的手段或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比赛的运动项目的发展,演变为由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章程所解释的:田径运动由田赛,径赛,公路赛跑,竞走和越野跑组成的运动项目。

2.3.2田径技术原里的演变

针对与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章节内容,1987,1994,2008版(不含概述)教材编写,含田径技术原理概述,跑、跳、投项目技术原理分析,这两个版本教材章节的编写,强调从力学、心理学、生理学角度进行原理的分析并结合项目内容。同时比较可知,2009版教材技术原理分析的角度更为宽泛,涉及内容最多,更为科学合理。

2.3.3 田径教学与训练内容的演变分析

体育教育主要培养可以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的体育师资力量[7]。这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对于教学及训练的内容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对比各版本教材明显发现,部分教材教学方法比较传统、落后,内容编排上没有通俗易懂的案例分析。而另有教材既没有较先进的教学法,也没有案例分析环节。但随着时代的推移,教材的建设也有了新的发展。2008版,2009版教材涉及有探究式、合作式、条件式等先进的教学法,这些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性地位,实现学生的价值,淡化传统古板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这是符合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

田径训练内容上,各版本教材基本含有训练概念、任务、特点、方法、内容、计划等内容。在训练原则方面仅2008版教材出现过,之后版本教材再无该内容,总体看来各版本教材再该项内容的发展上,内容没有过大的变动,仅训练原则及新出现的新连队的组建内容是教材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内容。

2.3.4竞赛组织与裁判内容的演变分析

竞赛组织与裁判法内容体系变化不大,基本是均含有竞赛组织与裁判法内容。仅1987版教材竞赛组织与裁判法是分章节编写,其余各版教材均合为一个章节。各版本随着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竞赛规则随之更新,由1987版教材明显的风速测试和场地器材工作、竞走、马拉松裁判法章节内容的出现,其余各版教材这几项内容时有时无,且教材中出现了的也仅仅只是略微点到,无长篇章之谈。对比各版教材,教材组织编排章节内容大的变动有,近几年增设了计算机编排内容和大型田径运动竞赛组织管理介绍。

2.3.5田径场地内容的演变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田径场地的不断推新,田径场地跑道半径由之前的36米发展到37.898米,后来又发展为36.50米。在内容上各版教材中基本含有场地的修建、维护和保养等内容,为紧跟我国田径教育事业及竞技体育的发展,田径场地内容随之更新出现了塑胶场地的基本知识、小型田径场地的设计半圆式田径场地的设计、标准及非标准田径场地的设计与计算等内容。

2.3.6田径健身锻炼内容的演变与发展

受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政策的影响,及2004年颁布的《田径课程类指导纲要》文件精神的贯彻。健身锻炼及组织管理内容以逐步列入现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中,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田径类课程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指导课外田径健身锻炼的组织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而教材对健身内容的发展是从1994版教材开始出现,逐版完善的。

2.3.7新兴项目内容的演变

根据新的体育教育专业大纲的要求,而制定的旨在发展人的基本能力和生活能力,以促进人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性实践课程内容。同时根据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方案》要求,增加户外运动、定向越野等内容。从2006版,2008版,2009版教材的发展来看,教材根据当代政策的指示,新增了趣味田径运动、自然环境中的田径运动、户外运动及体现素质教育的少儿田径运动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背景与理念,并仍处于不断更新发展之中。

2.3.8田径运动项目的演变分析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推广和“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的普及 ,田径运动项目随之处于更新发展适应阶段。1987版教材之后,教材编写将全能运动、中学生田径教材教法分析、马拉松、撑杆跳远内容删除。撑杆跳高、掷实心球和掷垒球、掷链球这些运动项目只是在部分版本章节出现,并没有得到传承。而根据教材研究可知,各版本教材中共同保留内容可概括为“走”,“跑”,“跳”,“投”四大板块,项目分别为:竞走、短跑、中长跑、跨栏、跳高、跳远、铅球、标枪8项内容,这完全符合2004年国家颁布的《田径类课程指导纲要》文件精神的要求。

在运动项目章节内容分布方面1987版、2008版教材则将内容合为技术、教学、训练三部分,突出训练内容在运动项目章节中的作用,而1994版、2006版、2009版教材将内容分为项目技术与教学两部分进行。研究认为1987版教材的编写受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突出项目训练部分。2008版教材的编写受北京奥运会理念的影响而突出训练项目。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田径教材都由着各时期的时代特点。但教材内容的选编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始终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体现其时代性,满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需要。

3.1.2新兴运动项目的兴期是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的重大突破,根据国家教育部所颁发的文件要求,在实用技能方面,教材的编写仍不是很全面的贯彻文件的要求及其在教材的实施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3.1.3现行田径教材虽增设户外运动、定向越野等内容。但许多院校仍不能充分的开设这些运动项目,存在实用教材对教学所需要的环境设施条件考虑不充分的问题。因此,强调田径教材资源的整合,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同时实事求是的增设一些适合地方特色的传统性,拓展性教学内容。

3.1.4教材内容的选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之处。部分教学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动很大,之前版本教材中已删除的教材内容,在后来教材中又原班出现,依稀教材内容的编写应更加严谨且有针对性。

3.1.5田径教学的安排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科学施教。而项目内容的选编上,有版本教材编写不严谨,并没有按照田径教学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要求进行安排。需要按照版本教材发展和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规律,高度严谨的分析,选编教材。

3.1.6教师作为最直接的教学改革者,是学生体育理念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先导。随着教材内容的发展,教师在田径教学上也需要与时俱进,做到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此外,还需更新教学模式,推到教学内容的灵活整合和优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和深入。

3.2建议

3.2.1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代的田径教材有各时期的时代特点,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内容的设置更为科学、系统,具有逻辑性。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时代性。而教材本身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应继续突出时代的特色,符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发挥教材的最大价值和最优价值。

3.2.2体育课程结构是一种课程类型结构,其基本构成部分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的选择,应充分突出对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选择,保留传统特色及实用性,摆脱田径课上课难及场地设备缺乏等现象,增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拓展性、创新性项目内容。

3.2.3田径教材本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编写,使教材内容的选择设置科学合理,章节内容逻辑性强。

3.2.4终身体育理念的实现,贵在教材,教材是否妥当,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产生积极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热爱体育,学会学习。

3.2.5随着时代的发展,田径教材也处于不断更新突破的长河中。通过对比教材,认为田径教材内容未能满足部分有专项运动特长学生及病、残、弱等特殊学生群体的需要。

3.2.6体能是运动的基础,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前提条件,通过对比分析教材发现仅2008版教材含有“体能训练方法”章节,而对于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在以传授田径理论知识及技能方法手段的同时,不可忽视体能训练对田径运动技能形成的作用及素质能力对终身体育的作用。那么作为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一个基础,体能训练可穿插在技术训练篇部分,作为技能训练的补充,突出其作用。

3.2.7目前学生体质下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小问题,这与素质教育与及终身体育理念的贯彻背道而驰。而多种运动技能的掌握对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终身体育习惯形成的根基,田径教材运动项目内容更加丰富、有针对性。因此,不仅要做到内容项目的宽泛,而且要把握内容技术传承的大容量,求真务实。

参考文献:

[1]黄玉新.建国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田径(必修)课教材演变[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0.

[2]万炳军,刘建国.建国后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的历史嬗变[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8-13.

[3]卢英.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田径普修课程改革的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4]于军,刘运祥,马祥海.新指导纲要背景下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整体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9):1260-1263.

[5]熊扬名.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时代特征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12):88-92.

[6]辛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的演变与发展[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7(1):75-79.

[7]江金泽.1978—2006年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知识体系的演进[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2):102-104.

作者:辛锋

上一篇:小学电教工作总结汇总下一篇:规划办党建工作总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