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题分析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数学老师要着重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和提升,丰富学生的解题方式,促进学生学会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小学数学解题策略进行了简单阐述,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解题分析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解题分析论文 篇1:

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

[摘 要] 小学学生在进行数学解题时,出现错误的频率较高,导致学生频繁出错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靠、解题技巧不足、粗心等。为了提高小学学生数学解题正确率,必须选择正确的教导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原因,探讨相应的教学对策,提高学生解题正确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小学生出现数学解题错误时,很多教师会将错误原因归结为学生粗心、没能认真审题等原因。尤其是当教师认为题目简单、学生不应当犯错误时,更会加重这种错误思想。其实,学生解答数学题目出现错误的原因复杂,除了粗心外,更多的是因为未能充分掌握数学知识、解题技巧生疏等,需要教师以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原因分析

(一)学生因数学知识原因解题错误

学生因数学知识原因导致解题错误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将数学概念混淆,模糊不清,另一是因为对数学规则、规律掌握不牢靠,在实际应用中无法正确运用公式与规则。数学知识概念对小学生而言,属于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很多时候学生都只是了解数学知识的表面意思,而没有得到深刻了解。而数学的规律性与规则是客观存在、不会因外在因素而改变的固定不变的知识,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没有掌握数学的规律与规则,导致出现数学解题错误现象。

(二)学生解答数学题目的技巧能力不足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充分锻炼学生解答数学题目的技巧十分重要。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学生解题的数量,而忽略了教授学生解题的技巧。解题技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解题套路,而应当是帮助学生培养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性。还有很多学生虽然养成记录错题的习惯,但是没有达到记录错题的目的,当遇到同类型题目后,仍然会出现错误,导致学习效率明显降低,解题错误率不断上升,看似刻苦,却没有成效。

(三)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差

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计算能力通常都不及中学生,容易在同一个地方反复出错。尤其是在对数学应用题进行分析时,由于理解能力较差,无法准确区分出题目中的有用信息与扰乱信息,导致解题思路出现偏差,出现较多的解题错误。除此之外,小学生在解题时,思维基本只处于模仿阶段,不能进行快速、正确的理解与判断,导致小学生解题错误率上升。

(四)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小学生数学解题过程中,当遇到数学题目难、读不懂题的问题时,很多小学生会选择放弃继续解答,等待老师进行讲解,而不是持有耐心钻研的态度,甚至很多学生会抱有敷衍了事的不良解题态度。当小学生没有正确的心理态度面对数学解题任务,会导致小学数学解题率显著下降。

二、提高小学数学解题正确率的对策分析

(一)加大对错题本的重视

目前在很多小学数学教学中,都要求学生养成记录错题的习惯。但是很多学生在记录错题后,仅仅只是抄写一遍,并没有做到反复巩固、避免再次出错。导致数学错题本犹如虚设,成为了“摘抄本”。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整理错误内容,将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整理后,让学生记录在错题本上,对错题本上的内容进行定期抽查,督促学生加深错题本中的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乘法口诀(一)》一课时,可以将学生容易记错的乘法口诀整理出来,在课堂知识讲解间隙,穿插口诀提问,加深学生的记忆度,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降低错误几率。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施展个性教学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思想、心理等各方面均快速发展的时期,逻辑思维的成长度也有所不同。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错题教育时,不能以一概全,全部采用统一的教育策略。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面对对数学概念混淆不清的学生,教师应当加大对数学概念的讲解力度,争取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数学基础知识内容,掌握数学规律与原则。面对解题技能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准备完整的解题技巧资料,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外,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行巩固和复习。面对心理状态较差的学生,如上课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在解题时容易粗心等,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数学解题教学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调审题重要性等方法,提高学生解题效率。例如,教师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一课时,对于概念混淆不清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更直接的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概念;面对解题技巧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明确列出,让学生养成分解题目、摆出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等正确的解题习惯,将解题技巧教授给学生;面对心理状态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堂计算比赛、结合生活,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方法提高學生注意力,在解题时,强调认真审题、计算的重要性,避免因粗心出现“低智商”的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降低错误率,需要教师选择正确的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提高对错题本的重视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参考文献:

[1]张建英. 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及对策研究[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15).

[2]王淑廷. 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及策略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5,12(25).

[3]杨传冈. 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寻[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5(19).

[4]吐尔地布·赛拉依丁. 小学双语班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分析及对策[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7(10).

作者简介:姚春梅(1973-),女,汉族,江苏阜宁人,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作者:姚春梅

小学数学解题分析论文 篇2:

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小学数学解题策略分析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数学老师要着重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和提升,丰富学生的解题方式,促进学生学会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小学数学解题策略进行了简单阐述,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复杂问题简单化;小學数学;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对数学题目进行灵活准确的解决。数学老师要通过基础性题目的设置,让学生对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主动探索,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学会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解题质量,强化学生的解题目能力。下面就针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小学数学解题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一、在数学解题中利用假设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假设法在小学数学解题过程中应用的概率比较高。利用假设法来解决难度比较高的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解题思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拓展,实现已知条件和未知结构关系的有效建立,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更高效的解决。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题目当中的已知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假设解题的方式,逐渐由已知条件向问题方向进行过渡,以此来获得自身解题思维和解题能力的提升。

比如:每天早上爸爸都会骑车送小明去上学,如果爸爸的车速为15千米每小时,小明则能够按时到达学校。不过今天老师要求小明提前1小时到学校,这就需要爸爸骑车的速度提升到30千米每小时,这样才能够提前1个小时到达学校,请问小明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在解决以上问题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按照常规的解题思路来进行求解,也就是通过套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个公式来进行求解。但是以上数学题目并没有给出骑车的时间,如果按照常规思路学生则感觉无从下手。此时数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假设法来进行解题,从题目中给出的提前1个小时到达学校着手进行分析,假设爸爸骑车的时间不变,按照提升后的速度骑车时则会比平时的速度每小时多行驶15千米,总路程多出30千米,此时就可以轻松的得出爸爸骑车的时间为30÷15=2小时,以此来获得小明家到学校之间的距离为2×15=30千米,进而让题目得到顺利有效的解决。

二、在数学解题中利用辅助画图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辅助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题中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广,通过画图可以让学生对题意进行更好的理解,摸清题目中所给出的不同数量关系,将题目中给出的复杂文字信息转换成直观性的图像,以更简单更形象的方式将复杂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呈现出来。同时利用画辅助画图法来解决问题还可以不断强化学生对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应用,深化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和认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比如:学校建了一个长方形的花坛,花坛的长为15米,宽为8米,其中花坛宽的一边靠着校园的围墙。为了防止新建的花坛被学生随意进出践踏,学校打算为花坛修建一条围栏,请问围栏的长度是多少?以上问题主要考察的是长方形周长的知识点。大多数学生会利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来解题,虽然可以得出答案,但是解析过程学生会将题意理解错误,导致答案出错。为了能够将复杂的解题过程简单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意思来进行画图。题目中给出的长方形花坛的宽的一边靠着校园的围墙,很多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为了帮助学生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更好的理解和分析,学生可以通过主动画图,将题目中表达的意思直观性的体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图上直观地看到靠墙的长方形一边不需要做围栏。即围栏的长度为15+15+8=38米。通过画图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来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对题目形成一个直观的认知,避免学生对题意理解错误,进而实现题目的快速准确解决。

三、在数学解题中采用逆向思维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数学老师想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就需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般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由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进行逐步推理,但是在推理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找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案。此时数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通过寻找已知问题的条件来探索新的解题思路,这往往会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觉到豁然开朗。这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比如:已知简分数,它的分子分母之和为56,如果在分子分母上同时减去10,之后就可以得到分数4/5,求解已知的最简分数。按照常规的解题思路,学生会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来求解。但是在解题过程中,由于题目中只给出了分子与分母的和,需要学生进行多次拆分多次尝试,但是过程比较复杂繁琐,容易现错。因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法对此问题进行解决。从题目中给出的4/5着手向前进行逆推,56减掉两个10的和即为36,36是分数4/5在化解之前分子与分母相加的所得。然后再利用36÷(5+4)=4,即获得分数4/5再未化简之前分子为4×4=16,分母为4×5=20。最后得出题目中所要求的分数为26/30,化解可得13/15。这样通过逆向思维的方法向前进行推理,在问题得到了快速的解决。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转变学生的解题思路,优化学生的解题思维,促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假设法、辅助画图法以及逆向思维法进行灵活应用,不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春英.例谈小学数学解题思路的有效引导[J].新课程,2020(08):103.

[2]王斌.试论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J].学苑教育,2020(31):93-94.

[3]孙佐君.小学数学解题中转化思想之妙用[J].求知导刊,2021(34):44-45.

作者:徐良 吴优

小学数学解题分析论文 篇3:

小学数学解题策略分析

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分析了小学数学解题策略的培养方法,操作性强,效果好。

小学数学解题策略数学素养解题策略是对于解题途径的概括性认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解题方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丰富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解决基本习题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小学阶段常见的解题策略有假设、画图、逆向思维等多种解题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一定的习题,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问题情境,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遇到各种问题找到合适的突破口,确保学生迅速有效、正确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假设策略

假设法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常见方法之一,对于一些不容易解决问题,如果通过假设法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个新的思考点,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拓展,让学生的思路得到一定程度的向前推进,让学生根据相关问题假设某个或者多个点跳跃相关的思维障碍,有效建立已知条件和未知结果的关系,发现并建立较为隐秘的数量关系,让数学问题变得较为明朗,获得解题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让学生通过分析已知条件,结合假设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让学生能够通过假设把问题和条件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延伸,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有一辆载重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汽车按照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前进,可以按照预定时间到达目的地;现在如果让汽车改为每小时50千米,则汽车正好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乙地,请问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分析:这道试题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就要求学生用速度乘时间得到路程,但是这道试题却没有给出所用的时间,只告诉了提前一个小时,那么如何才能得到两地之间的距离呢?教师就可以通过用假设的方法来解决,引导学生把提前一个小时选定为时间的突破口,如果汽车用5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前进,可以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也就告诉我们:如果按照这一速度前进,在相同的时间内,运用第二种速度要比第一种速度可以多行驶五十千米,由于第二种速度比第一种速度每小时多行了十千米,那么一共多行驶了50千米。由于按照第二种速度行驶比第一种速度行驶每小时可以多走50减40等于10千米。总共多走了50千米。这样50除以10等于5,5小时就是用的时间,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也就是5*40=200千米。

二、辅助画图策略

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题意,让学生通过画图摸清各种数量关系,借助画图形让较为单纯的文字表述转化为较为直观的图形展现,这样就可以把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简单化、形象化。同时,让学生真正明白借助于图形解决问题数学数形结合的学科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形思想,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王叔叔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15米,宽8米。其中这块地的宽靠墙。王叔叔为了防止动物来干扰这块菜地,决定在这块地上修一条篱笆墙,那么总共需要多长的篱笆?这道试题实际上就是考察学生有关长方形的周长问题。运用一般的公式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讲感觉到并不难,但是如何灵活地运用它就成为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本道试题当中,有一条靠墙的长方形的宽是学生理解相关问题的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这样一个靠院墙类型的小学数学题,可以让学生动手来画图,让学生理解相关的题意,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能够更加直观理解,不会出现认识上的错误,也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解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逆向思维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按照一般的思路去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对于很多数学题来讲,如果按照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学生容易得出有错误的认识,或者找不到应有的解决方案,此时如果引导学生能够从相反方向思考,引导学生反过来思考,找到已知问题的条件,从而得到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种方法就会让学生对有关数学问题感到豁然开朗。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既是引导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方式,更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渠道。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既要培养顺向思维,更应该注重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有一个最简分数,其分母和分子之和为86,如果将这个最简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同时减掉11,得到了一个新的分数为3/5,求原来的最简分数是多少?

分析:按照常规的思路应该引导学生顺着已知条件去求这个分数,学生感觉到较为困难,因为原来的分数分母和分子都不知道。如果让学生把86拆分,必然要经过很多次,学生感觉到这个过程较为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逆向思维策略,这个新的分数是3/5,让学生去想像3/5是经过一定的化简得来的,然后用86减去两个十一的和得到64,而这个64应该是3/5在化简之前的分子和分母之和。再用64/(3+5)=8,然后用8*3=24,8*5=40,最后24+11=35,40+11=51,就可以算出原来的分数是35/51。通过这道试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通过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由已知结论往前推理,找到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总之,教学有法而又教无定法。数学本身的复杂性,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较为灵活多样的解题策略,解题策略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在小学教学中,解题策略有很多,还可以结合整体策略、替代策略等,在实践当中逐步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文学.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化思想的体现[J].学周刊,2011,(34).

[2]杜海军.浅谈小学数学的解题策略[J].才智,2010,(19).

作者:张优良

上一篇:物理课堂教学尝试论文下一篇:妇联总结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