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培训机构运营管理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空域是具有国家属性的重要资源,伴随着无人机技术应用范围从军事领域拓展到民用市场,其稀缺性日益凸现。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飞行培训机构运营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飞行培训机构运营管理论文 篇1:

古城西安的飞行魅力 聚焦中国通航城市

“秦州自古帝王都”,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在这里建立丰、镐两京,自此,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200多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代周、秦、汉、隋、唐均建都西安。

西安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这里同样是中国航空产业的集中地之一,坚实的通航基础以及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的驻足使它拥有了一个十分现代的名字——中国“西雅图”。

航空基础深厚

相对于全国其他省份来说,西安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有着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西安阎良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的建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陕西已经聚集了全国1/4的航空产业总资产和产业工人,而西安航空基地又集中了陕西航空力量的精华。

西安航空基地的党工委书记金乾生表示,做飞机首要的是要有强大的研制力量,西安航空基地在飞机的研发和制造方面具备了全国领先的力量。而这些研制力量,正是西安航空基地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最大的底气。

西安同时牢牢地把握住了历史的发展机遇,西安航空基地于2007年9月率先在全国设立了通用航空产业园,成为了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开先河者”。

一个基地四个园区

2008年,陕西确定以蒲城内府机场为依托,充分利用2000米以下、半径8公里的本场空域资源,重点发展通用飞机的设计、制造、试飞、飞行培训、跳伞训练、航空俱乐部、航空博览等,形成最具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产业集群,打造中国最大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平台。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则是国家发改委2004年批复设立,到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西安阎良航空基地升级为国家级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成为全国惟一以航空为特色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阎良驻有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一航飞行试验研究院等国家航空企业和科研、教学单位,是亚洲地区最大的集飞机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强度检测、试飞鉴定、航空教学五位一体的“航空城”。我们拥有4平方公里的亚洲一流机场,全国惟一的航空科技专业孵化器,以及西飞公司国家级技术中心等全国最先进的飞机试验、实验中心。”

目前,西安拥有“一个基地四个园区”。一基地指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四个园区分别是:阎良航空核心制造园、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咸阳空港产业园和宝鸡凤翔飞行培训园,利用各自的优势重点发展局部产业。

低空开放有亮点

在关键的低空空域开放上,西安航空基地在2009年成功地说服了国家民用航空局在基地设立试点园区——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进行低空空域开放试点,这是我国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个通用航空产业试点园区,将把陕西蒲城机场、华山、洽川湿地、司马迁祠、黄帝陵、壶口瀑布等旅游景点区域及其连接路线确定为开放空域,通过这些开放空域组织低空观光旅游飞行,以积累低空空域开放的经验。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基地目前已有5家飞行员培训机构,并专门引资在基地建立了一个高标准的通用飞机机场,联合西安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西安武隆集团公司成立了国内首家民营通用航空机场专业管理公司。基地希望通过这些工作能为今后国内通用飞机机场的大规模建设探索一些经验,制订出行之有效的行业标准来。

西安航空基地的这些努力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大力认可,目前西安阎良国家航空基地在通用航空方面,已拥有从设计研发、整机制造,到机场跑道、飞行员培训等完整的产业链条,这在全国仅此一家。西安阎良国家航空基地已成为了中国通用航空改革最大、最主要的一块“试验田”。

在2009年和2011年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后,国务院已批准将西安确定为“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永久会址。

探索通航改革

西安航空基地党工委书记金乾生告诉本刊,通用航空的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除了开放低空空域外,还得进行通用航空机场建设运营管理和补贴的改革,行业管理政策及行业标准的制定与试行的改革,以及运营监管、安全保障与风险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的改革。目前,西安航空基地已着手进行这些工作,这些工作的完成将会使通用航空产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力争到2015年,西安航空基地将打造成全国最适合发展航空产业与高端机械制造业的区域;到2025年,建设成为全球航空产品采购供应中心、航空人才培养中心和航空技术服务中心,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飞行培训机构运营管理论文 篇2:

关于民用无人机空域管理的研究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30.135

摘 要:空域是具有国家属性的重要资源,伴随着无人机技术应用范围从军事领域拓展到民用市场,其稀缺性日益凸现。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无人机空域管理监管政策和措施的比较分析,阐述了我国民用无人机空域管理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从技术、管理和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确保空域内民用无人机安全飞行的一些设想和管制方法。

关键词:无人机 空域管理 监管政策

空域是具有国家属性的一种公共资源,也是每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伴随着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产业的迅猛发展,看似广袤的天空变得越来越拥挤了,有效开发、合理利用有限的空域资源是其必然趋势。如何构建并完善具有我国特色的空域管制的法律、法规体系来确立国家主权、安全、秩序和效益为主的立法价值观以及处理好空域管制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社会关系,是当前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空域的重点。

微电子、微纳米、微机电以及航空航天等高新产业及技术的日趋成熟,为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无人机的应用范围从军事领域拓展到地质探测、测绘、灾害监测、边境监控、电力线路监测、反恐和毒品种植监测等许多民用范畴,应用领域日益广泛,飞行活动也日益频繁。但由于我国民用无人机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的缺失,民用无人机各种违规飞行现象也随之而来,飞行空域管制在法律、法规和制度层面也暴露出许多缺项急需补充和完善。本文以民用无人机空域运行环境为切入点,研究如何更好地加強民用无人机飞行空域管制。

1 国内外无人机空域管理比较

虽然无人机功能和应用早已被各国所重视,但是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所以关于民用无人机的监管规则大都处于起步阶段、探索之中。采取什么样的监管政策和措施,加强无人机飞行的空域管理,确保无人机安全飞行,迄今仍是各个国家无人机空域管理的关键问题所在。

在美国,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首部专门针对小型无人机的管理规则《Part 107》在2016年8月底正式生效,从而意味着所有在美国领土内的民用无人机,都需要按照《Part 107》的要求在FAA的管理下飞行。必须确保民用无人机的重量低于25kg,飞行的高度不超过120m,飞行时速最大也不得超过每小时100英里;同时,民用无人机不得飞越敏感地区和设施,不得飞进机场附近,不得干扰其他飞行器等。且这些规定仅限于个人进行的消费级无人机飞行,其他所有的商用无人机飞行未经申报批准均属违法。

在德国,德国《航空管理法》规定,所有重量超过5kg的飞行器都必须持有许可证才能飞行。在其2017年4月7日起正式实施的、关于无人驾驶飞行设备的最新的管理规定中规定,带有照相、录像等拍摄功能的飞机,不得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拍摄个人或其私人领域,进一步严格了民用无人机的使用管理,改善了对隐私权的保护。该最新管理规定的核心内容重点强调了4个方面:(1)牌照制。所有重量超过250g的飞行器都必须在醒目位置上标注其所有人的姓名以及住址;(2)驾照制。飞行器操作者必须持有有效无人机驾照,也就是必须具备必要的飞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控能力;(3)飞行许可制。必须申请并获得许可才允许在户外飞行;(4)特定敏感区域禁飞制。包括禁止在警察、安全机构或组织执行任务区域内飞行;禁止在人群聚集区和灾难发生地区域内飞行;禁止在工业设施附近飞行;禁止在监狱附近飞行;禁止在军事设施区域飞行;禁止在发电站附近飞行等。

而在日本,为加强反恐和禁止无人机在重要设施以及禁区上空飞行,日本国会参议院2015年9月通过了《航空修正法案》,2016年3月通过了《无人机管制法》。在《无人机管制法》中,无人机不仅禁止在首相官邸、天皇皇宫、外国政要下榻地酒店及重要工业设施、军事基地等禁飞区域上空飞行,也禁止未经许可在影响航空安全、人口住宅集中区域的上空和集会、展览会等人员密集区域的上空飞行;同时,授予警方视情况摧毁可疑无人机的权力。日本东京大都会警察局还为一些重要的场所配备了一种“捕猎”的无人机,可直接捕获、击落非法飞行的无人机,非法飞行的无人机操作员将面临着数百万日元的罚款。

就民用无人机的空域管理问题,2003年01月10日,为促进通用航空事业的发展,规范通用航空飞行活动,保证飞行安全,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发布了《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2014年,民航局推出《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低空空域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对打开无人机市场具有重大意义;2016年6月,民航局出台了《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运行规定》),强调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依托,细化分类,对低、慢、小无人机运行实施放管结合的差异化管理,以进一步维护轻小型无人机的飞行秩序,确保运行安全。在《运行规定》中制定了一些确保飞行安全的规定,如无人机驾驶员不得在酒后、药物作用下操纵和架设飞行器、禁止鲁莽飞行等;也有一些技术规范,如无人机必须具有有效的空地信号链路、机身上需注明个人信息等。

我国在民用无人机安全飞行和空域管制方面,正在进行着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和改革。总体来说,我国迄今尚未形成完整的民用无人机空域管理规章和管理体系,已出台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大都是临时性、指导性的规定和补救措施。民用无人机空域管理政策与法规的缺失和管理的不到位,已成为制约民用无人机市场发展的一大瓶颈。

2 加强无人机空域管理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首先,由于无人机产业发展迅速,飞行安全问题不断加剧,航空产业发展倒逼空域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趋势正在逐渐显现。

今年8月,国家民航局运输公司出台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民航各地区管理局、监管局,及民用无人机相关单位和社会大众意见。国家民用航空法律体系中的最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以下简称《航空法》)中,无人机飞行被划分到通用航空飞行类别,而在《航空法》中,也仅有第十部分对通用航空飞行管理有原则性的规定。也就是说,现有的无人机管理法规制定在《航空法》)中很难找到具体的法律条文支持;更何况当今无人机的应用范畴实际上已远远超过通用航空范畴,所以即使是参照现行的通用航空相关规定,类比制定的无人机空域管理法规也很难满足其发展需求。

其次,在我国现今的民用航空管理体制下,民用无人机的管理是参照有人机的管理执行的,大体可分为飞行标准管理、航空器适航审定管理、市场运营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四大类,作用上类似于德国的“四制”。对于前三类,民用无人机参照有人机的管理,大都制定有一些比较完备的法规、制度或正在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具体如下。

(1)针对飞行标准,国家民航局飞标司已经发布了《轻小无人机运行管理规定(试行)》和《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等,要求无人飞行器操作者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持有有效无人机驾照,必须具备必要的飞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控能力。

(2)针对航空器的适航问题,涉及无人飞行器的设计和生产标准,国家民航局适航司已发布了《关于民用无人机管理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规定无人机要实名制登记,这与国际通行的牌照制作用类似;同时,要取得适航证,要根据2009年发布的《关于民用无人机管理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办理特许飞行许可证,还要取得无线电台使用许可证等。

(3)针对市场管理,根据《航空法》第147条规定,使用无人机从事经营性通用航空经营活动必须取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

在无人机飞行的空中交通管理方面,国内目前仅有一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无论是《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还是《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都没有专门针对无人机制订飞行管制和空中交通管理相关规定,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无人机空域管理现状的要求。

最后,民用无人机飞行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空管、空防法规缺失,漏洞颇多。

空防、空管是一个国家空域资源安全防护和管理使用的两个侧面,空防负责监视空域情况,判断并处理违规飞行或非法侵入空域的航空器事件;空管分工则负责对所辖空域内航空器的飞行活动进行统一管理控制,确保空域的运行安全、经济和有序。二者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依托,密不可分。然而,我国针对无人机的空管、空防法规几乎是空白的。

3 加强无人机空域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发达国家民用无人机空域管理普遍强调满足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民用无人机的飞行活动不能干扰空域中其他航空器飞行的安全;二是无人机的飞行管制应该参照有人机的做法,基本达到一致;三是对管制人员而言,向无人机提供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是清晰、透明的。这些做法对加强我国无人机空域管理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筆者认为,从民用无人机飞行的空域运行环境出发,确保空域内民用无人机安全飞行,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民用无人机空域管理的做法,从技术、管理和政策三个方面来实现。

技术方面:一是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不断提升无人机的高智能程度,使得无人机具有较强的“感知与规避”的能力。正如有人航空器在飞行的过程中,能感知各种可能出现的威胁,及时地予以规避,确保自身的安全。对于无人机来说,应该根据其自身感知到的信息,对威胁飞行安全的状况和危险进行有效的规避,进一步确保其飞行的安全。对此,美国联邦航空局和英国民航局就有类似的规定,即不具备被感知和规避风险能力的无人机不被允许在划定区域内操纵人员的视距外飞行。二是要大力发展“电子围栏”等相关技术,限制和规定无人机的飞行区域。当无人机闯入“禁飞区”时,导航系统会自动锁死无人机,令其无法飞行并按指令降落或飞离。同时,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China)推动的“云管控”系统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无人机的隐患,所有接入该系统的无人机飞行时的飞行轨迹、高度、速度等信息都能实时回传给空管部门并保留3个月以上。

管理方面:一要从无人机生产、销售、使用的源头上加强对无人机产业的管理,所有无人机产品要可追溯、可监控,一机一码,信息实时接入监管系统;二要加强无人机使用者和操作人员的管理,充分考虑无人机操作人员的飞行经验和培训情况,严格执行无人机操作人员资格许可制度,并建立类似于汽车行驶证、司机驾驶证式的无人飞行器分类、分型,操作人员分级的许可制度和年检、考核、扣分办法,规范民用无人器运营和使用的管理;三要分类划定空域,要明确哪些空域在什么条件下是允许无人机自由飞行的。很显然,完全限制和禁止所有空域的无人机飞行,或者是申报、申请手续过繁都不利于行业和社会的发展,疏导和规范管理才是正确的做法。

政策方面:要理顺无人机空域管理的上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与运营类法规(飞行标准、航空器适航审定、市场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相关法规)、空管空防类法规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并且根据无人机应用领域和实际情况进行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 潘卫军.无人机响应延迟对共用管制空域的影响研究[J].飞航导弹,2017(2):25-30.

[2] 史远.轻小无人机管制相关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6(8):265.

[3] 刘颖.小型无人机扩散带来的低空飞行安全问题——美军关注低空战场的飞行管制[J].现代军事,2006(6):51-52.

[4] 张传民.对无人机飞行空中管制的几点建议[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5(12):125.

[5] 沈振,刘洋.规范无人机空域使用的建议[J].国际航空,2014(9):37-38.

[6] 彭博.基于无人机的交通监控研究现状与展望[A].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第十一届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16.

[7] 民用无人机管制解决方案[J].中国无线电,2016(5):3.

[8] 手持式无人机管制设备[J].中国无线电,2016(11):7.

[9] 周航,戴苏榕.无人机低空域安全飞行管理概述[J].航空电子技术,2015(2):21-25,35.

作者:章玄 罗明

飞行培训机构运营管理论文 篇3:

浅谈机场运行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经济的进步,实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出行次数越来越多,民航是交通运输方式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当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受到高度关注。所以,民航机场的运行管理必须要提上日程,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近年来,在民航运输过程中出现了较多次数的航班延误以及行李运输不正常等现象,而这些问题都会给民航发展造成阻碍。为了全面落实机场运行管理体系的建立,促进管理效果提升,本文针对机场运行管理体系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航班正常;运行效率;机场运行管理;体系;要素

1 引言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机场建设数量在逐渐增加,实现了客流量以及货物吞吐量的上涨,对机场地面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通过对当前机场运行管理体系的调查发现,机场客流以及货物增长的同时,各类保障措施并未落实到位,出现了大面积的不当行为,而这些问题都会给民航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在机场运营管理中加大管理效率,降低不正常事件的发生几率,推进我国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

2 机场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机场管制运行模式单一

大部分机场运营管理中均存在着管理方式单一的现象,而这也是影响机场运行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在机场管理中管理效率、跑道运行顺序以及跑道运行结构为统一的整体,而大部分机场并未落实较为清晰的认知,一些西方国家在机场运营管理中逐渐加大对此类问题的重视,也开始落实了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对于机场运行跑道管理模式不断改进,推进了跑道运行管理的效率提升。然而,由于各个国家的管理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在管理方面并不具备较强的参考性,所以在我国机场管理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自身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加大机场运行管理模式的优化,降低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实施管理制度的优化。

2.2 提升管理的外在和内在的驱动力不足

在机场管理过程中,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但是在机场运营管理方面,管理与人员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缺少相应的组织机构,甚至在外部管理方面,无法做到内部管理与外部驱动之间的融合。结合当前的市场发展形势,很多管理制度方面实现了改革,一方面在管理中需要实现对管理层战略的思考,强化危机意识的建立。另外,在内部管理方面,需要落实完善的管理机制,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到更恰当的问题解决办法,全面优化机场运行管理的市场化,强化外部力量,落实对内部改革的创新。

2.3 安全管理存在不足

在机场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管理問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安全管理涉及内容较多,包含了跑道维护、导航保障、鸟击防范以及净空保护等等,不同的管理内容之间有着较强的差异性,对于不同的专业技术应用也有不同的要求,造成了管理较为混乱。第二,在机场运营管理中缺乏较为完善的监控机制,大部分的监控采用的是固定摄像头,并未做到信息化管理与可视化技术的融合,达不到机场运营管理的精细化要求。第三,在机场安全运营管理方面,建立的数据库并未落实其安全管控机制,很多的数据驱动决策缺乏创新意识,建立的指标并不完善,无法结合数据分析和对比进行相应问题的探讨,往往因数据分析不够客观而无法满足预警机制,造成了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3 机场运行管理体系的建设途径

3.1 资源配置

合理的资源管理是推进机场运行管理的重要途径,首先,在机场飞行区域的设施配置方面,必须要让工作人员意识到资源合理分配的价值,结合机场飞行区管理的实际情况,落实对各项资源的分析,确保飞行内的跑道以及停机坪位选取的合理性,落实恰当的分配管理机制,保障机场运营的高效性。另外,在飞行区内的车辆设备需要做到对航班机型、远近机位的保障,满足飞机起飞的准备工作,降低作业区内的设备数量。其次,航站区设施资源配备方面,需要结合飞行区域与公共区域的管理要求,落实完善的过渡区域管理机制,尤其是旅客以及货物手续的办理。航站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够进一步降低手续办理所花费的时间,缩短了到登机口的时间,满足了流程的优化,降低机场管理的难度。最后,在公共区域需要落实资源的优化配置,公共区域内主要包含了车道的通行能力以及停车场的容纳,落实严谨的管理机制,促进管理效率提升。机场的停车场以及车道边的优化配置,能够为机场提供有效的辅助作用,确保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所以说需要针对公共区域内展开合理的配置,满足旅客的出行要求。

3.2 运行监督与检查

机场运行管理中需要落实完善的监督与检查机制,结合机场的运营要求落实对监督与检查工作内容的优化,工作人员在值班过程中需要明确工作状态以及建立完善的工作职责,对于工作流程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热情,已建立的各项管理制度为基础,做好员工之间的交接班,应用到的设备及时进行运行与维护。如果在值班过程中出现了不确定因素或者异常事件,需要及时进行处理,落实各项报告执行的科学性,建立的机场运行与监督管理机制需要实现对整个机场管理内容的覆盖,一旦发现不确定性因素或者存在员工的违规操作,必须要及时进行纠正。

3.3 运行信息管理

第一,在机场运行管理中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承担机场运行管理的职责,工作人员在经过专业培训之后强化机场管理的高效认知,对于各项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每一项设备的潜力,确保机场运营的高效性,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几率。第二,在机场运行管理中最为关键的手段是实施准入管理机制,加大对紧急事件的处理力度,满足运行监督与管理的要求,对于相关的机构人员或者设施而言,通过准入机制管理满足机场运营管理的高效性,建立淘汰机制,实现对人员机构设备的约束,满足其管理的相关规范,促进机场管理的科学性,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建立PCDA闭环管理机制,结合管理过程中面对的异常事件,确保问题得到科学解决,满足管理秩序的规范性,通过合理的监督与检查,及时掌握基层运行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加大对机场中出现问题的分析,确保机场的高效运转。第三,在机场运行管理中,管理指标需要建立在相关部门的合作基础之上,将不同的管理职责落实到相应的管理部门,各部门之间将工作职责进行详细划分,明确到个人,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保障各个工作目标的细化,才能够达到相应的运行管理指标,落实完善的机场运行管理,要求满足机场的高效运转。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机场运行管理中,想要实现管理效率提升,必须要确保运行管理的安全性,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实现机场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由于当前机场运行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养,确保机场各管理中资源的优化配置,落实完善的数据与信息传递,推进机场管理的高效性,为我国的民航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庄青.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场面运行管理自动化系统建设[J].航空计算技术,2020,50(02):82-85+89.

[2] 李立群,刘文芝,安海明,卢思良,白伟伟.机场现场运行管理方向“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教学方法浅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3):54-55.

[3] 辛然.机场交通枢纽运行管理系统的构建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9,32(06):47-50.

作者:漆亨木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