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校园文化

2023-0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特色校园文化

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建设特色教育品牌

深圳市海湾中学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指以“文化育人”理念为指导,以弘扬“三守”(即守时、守约、守信)精神为抓手,以提升师生素养为目的,全方位推进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包括四个层面的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管理文化;促进师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寓“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文性、艺术性、时代性为一体的环境文化。

一、培育 “三守”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教育品牌

建设校园文化教育品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师生共同学习具有“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理论以及中学德育理论,确立“守时、守约、守信”的校训,并将其写入学校章程,作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標,结合中学生道德教育的特点及规律,将“三守”作为切入点,探寻符合中学生身心特点及生活实际的、知行合一人格培养的有效路径,树立校园诚信风尚,使学生真正把“三守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从师生的诚信意识与行为入手,将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渠道,营造诚信校园文化。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守时、守约、守信”主题教育活动,如评选“三守阳光少年”,开展“三守”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三守”专题黑板报展示活动;编纂《守时、守约、守信》校本教材试用版,并投入教学实践之中。与省内外“三守”特色学校交流与研讨,与山东等地十余所学校建立了联动机制,及时通报学习交流“三守”的宣传、推广经验以及进展情况。

二、构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管理文化

以人为本是依法治校的灵魂,依法治校是培育校园文化的前提,把“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融入到学校管理中,树立以鼓励人、信任人、尊重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管理思想。同时,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让师生共同参与,广泛发挥民主决议、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学校初步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创设具有感染力的学校文化生态环境,让师生感受到文化熏陶的温暖。

三、构建促进师生发展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

学校坚持以校训“三守”精神为指引,“诚信立人”树立道德模范,“科研立教”提高教研能力,树立了“博学明礼、扬帆起航”的校风、“宽容厚德、诲人不倦”的教风、“见贤思齐、学而不厌”的学风。编订《守时、守约、守信》校本教材,利用班会课组织学习,学生诚信意识明显提升;师生遵从“三守”校园文明的好思想在教育中不断深化,“三守精神”深入人心,落实在日常,育人效果明显。

第一,发现和收集校园文化实例,以集体活动为平台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四点半活动课程30余项,学生全员参与。按照简朴、实用、美观的原则设计校园文化展板和文字标语,采用教室和校园文化墙等载体来宣传育人事迹,如一楼大厅展板内容为“海湾中学阳光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子班牌以“三守文化”为主的文化宣传等,不定期更新校园文化宣传展板让师生在校园文化里时刻受到浸润与熏陶。

第二,每学年不定期举行班级、年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规范年级文化建设及各班教室文化布置,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发展。各年级栏目和各班级教室的布置体现特色,打造严肃活泼、干净文雅、文明健康、激人奋发的优良育人氛围。通过年级、班级制度化建设评比和月“优秀班级”“阳光班”的评选,推进年级和班级制度建设、学风建设。

第三,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影响。利用校刊、阳光少年榜、宣传栏、班牌、升旗仪式等平台,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宣传表彰,树立榜样,张扬学生的闪光点,发挥优秀学生在全校学生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第四,校园文化生活活跃丰富。海湾中学每年分学期举办各种各类校园文化节,比如体艺节、校园“三守”小世界杯足球赛。形成学校各社团在每天下午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如常举行的机制,并在每年组织一场校园文化汇报演出。

第五,开展各种校园文化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学校争取做到让每一位学生拥有一项特长,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信心。

四、构建寓“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文性、艺术性、时代性为一体的环境文化

学校不但让校园景观优美,而且让师生融入到良好的环境中,让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结合,发挥有效的育人作用。

班级是学生上课和学习的地方,以“三守”文化为主的课室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和性格行为塑造具有积极的渗透和引领影响。将“三守”电子班牌设置在每个教室门口的醒目位置,播放学校文化事迹内容;教室墙上悬挂“三守”时钟和“三守”标语,提醒学生树立守时观念。以校训引领为主线,贯穿所有“三守”文化建设的校容班貌,形成以“三守”为主题的校园氛围;以“三守”主题活动全面开展,构成“三守”校园文化特色最美的风景线。

五、搭建“一报五刊”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主阵地、载体和平台

以校本教材为支点,搭建“一报五刊”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主阵地、载体和平台,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守时、守约、守信”落在实处,推进校园文化特色案例建设发展,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用于学校全体学生校本课程和班会课参考使用。学校为此创办了《海湾教科研》、《缤纷海湾》、《海湾德育》、校园文学刊物《海湾》、《海湾年鉴》、《海湾校报》为代表的一报五刊。一报五刊是搭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平台,构成了海湾校园文化的主阵地,也成为校园师生文化建设的靓丽名片。

【本文系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关于‘三守’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案例研究”(项目批准号:yb17109)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钱昭君

作者:苏志雄

第2篇:从“特色学校文化”到“学校文化特色”

摘 要基于基础教育学校文化特色建设存在“大一统”“两张皮”“三分钟热度”的实践共性问题,提出在把握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形成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复杂关系思维,探讨从“内省”到“精进”的文化自觉,从“融通”到“创新”的文化自信,从“跟跑”到“领跑”的文化自强等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应有状态,讨论了学校文化特色建设宏微相生、内外交融、远近互成的机制。

关键词基础教育 学校文化特色 优质均衡

教育改革越向纵深推进,就越发触及教育的本质与本真。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2月23日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把“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之一。这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内涵式发展的优质均衡时代。如果说文化创新是教育变革与发展持续不断的推动力[1],那么学校均衡发展的最终动力只能是来自学校内部生成优质的学校文化,形成学校自身的特色,在特色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差异的优质均衡发展[2]。本文从基础教育实践中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问题、理解、机制三个方面,探索出一条从“特色学校文化”到“学校文化特色”的寻求之路。所谓“特色学校文化”是指将特色视为学校文化建设的至高境界和唯一目标,为特色而特色;而“学校文化特色”是指特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性成果而不是最终目的,学校文化中存有特色。

一、学校文化特色建设存在的典型问题

1.“大一统”现象

有些学校在外出学习参观时,对既有的、能够称得上特色的文化,不停拍照和机械记忆。参观后,或仿照一座花园,或张贴同条标语,不分青红皂白地简单复制、拿来就用,美其名曰“学校特色”。这种不经选择、过滤、转化的照抄照搬,导致产生明显水土不服之症,出现“大一统”现象。

2.“两张皮”现象

有些学校为构建学校文化特色,成立专门部门、设立专项经费、组织专门人员、开展特色活动,形成立竿见影的外在和具象的环境布置、图像、资料和技能展示,与学校实际运行不相符。这种重外在轻实质、重物质轻精神、重器物轻法度的认识和行为,造成学校追求的特色和学校生活常态的隔阂、异化和割裂,造成学校文化特色建设中表里不一的“两张皮”现象。

3.“三分钟热度”现象

有些学校为完成、迎合上级文化特色建设的要求和任务,匆忙起草建设方案,迎检结束,学校继续回复以往“过日子”的方式。还有些学校羡慕那些学校文化建设的鲜明特色,为追求自身学校的文化特色,短期内领导重视、活动火热,未能持之以恒。这种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思想和做法,成为学校文化特色建设中热闹一时的“三分钟热度”现象。

以上学校文化特色建设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一是学校还未把握建设文化特色的深刻内涵;二是学校未能形成建设文化特色的正确思维方式;三是学校尚未具有建设文化特色的应有状态;四是学校未曾生成文化特色建设的成型机制。

二、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特色”理解

1.学校文化特色的深刻内涵

《应用汉语辞典》中的“特色”指的是:“某事物与众不同的色彩、风格等;事物最见长的方面”[3]。这牵引出学校教育中的“特色”是一所学校与众不同的最见长的色彩和风格。美国学者华勒1932年在《教育社会学》中将“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定义为“学校文化”。俞国良指出,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所独有的文化现象[4]。这些都涉及到学校文化具有的特别和独特。这意味着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蕴含学校的特色精神和特色发展,学校文化是特色的底色;建设优质的学校文化就是积极创建学校文化的特色。基于此,本文将特色置于学校文化之后,即“学校文化特色”,而不是“特色学校文化”。

Heckman将学校文化理解为教师、学生和校长所持有的共同信念,这些信念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同时,学校文化和学校本身的传统与历史相关[5]。杨小微教授指出,学校文化从纵向上说,是一所学校对其历史文化传统进行梳理、提炼,并实现当代阐述与未来发展的“濡化”过程;从横向上讲,是与其他学校、其他组织、其他地区乃至其他国家、民族的交往沟通、相互学习、模仿和借鉴中吸取“异质”资源的方式[1];褚宏启教授在《教育治理:以共治求善治》一文中根据规则开展的教育管理活动,将多元主体分为学校内部管理机构、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2]。基于以上论述,将学校文化特色的内涵表示为下图(图1)。

图1中,学校文化特色从内容维度上分为多个组成要素,由内而外依次是“默许假设”“共享价值观”“共享行为规范”“象征性活动”[7]。学校文化特色最深层面是价值观无痕化和内化的“默许假设”,价值观外化的规则就是“共享行为规范”,“象征性活动”呈现的是价值观引领下的生活方式,如:仪式庆典、英雄故事、校园景观、书面材料等。学校文化特色在时间维度上纵跨过去、现在、未来,空间维度上横跨校内和校外社区、地域、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图中地域文化代表校外的文化资源。学校文化特色从主体维度上确定为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其他社会人员,其中校长是管理人员的代表,其他社会人员指向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主体带着已有文化进入学校,与学校文化特色多个内容组成元素在时空维度上发生多元、多层、多向、多群的关系,纵横交错地编织在学校的日常生活方式中,进而呈现出一所学校文化的特色,因此,学校文化特色建设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

2.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思维方式

学校文化特色建设中的“大一统”“两张皮”“三分钟热度”的现象,都折射出一种简单线性思维,将学校文化特色理解为象征性活动的简单相加,认为学校文化特色建设存在一种从目标开始到达成的绝对化、归一化的线性模式。尽管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提出、牛顿力学辉煌的产生、拉普拉斯机械论的诞生,都彰显出简单线性思维存在的价值,但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学校中,“生命”是教育的元视点,“关怀生命”成为学校教育价值的新取向[8]。生命存在涌现出丰富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关怀生命”并不意味着对局部改革的反对、对部分的隔离,而是要认识到教育活动系统就是一个带有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9],认识到教育系统的不可还原性、不稳定性、自组织性以及演化过程的多样性[8],认识到教育研究應遵从复杂性研究,做到把教育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结合起来[10],这需要用整体的意识和深层次的眼光以及建设性的方式,更需要从复杂思维视角展开对学生观、教育问题、教育系统的再认识。马丁·布伯提出在人与人之间的多向交往互动中产生了“我与你”的关系,用无条件、完整、本体的关系思维,来解读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书本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3.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应有状态

(1)文化自觉:从“内省”到“精进”

文化自觉是指对学校文化自身历史和传统有自知之明,这是对文化独特性的自我观照,这是对文化特色“根”和“魂”的“内省”。不再简单抄袭和模仿,不再用别人的尺子来衡量自我,而是“克己”和觉醒,反复追问“我从哪里来”“我有什么”“我缺什么”“我要到哪里去”“何以可能”,在新时代和未来的视角下进行意义的新阐释。这种“自省”、进取和刚毅的精神,使“精进”成为贯穿始终的事情。

(2)文化自信:从“融通”到“创新”

文化自信指向學校文化与异质文化的融通,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从而建构创新的文化。异质文化是指与学校文化这一独特组织文化相区别,抑或学校所处的地域文化,抑或空间内具有互补可能性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亚文化。例如:学校文化与社区文化,齐鲁文化与江南文化,大学文化与中小学文化等等。面对异质文化,通过多种方式建立起联结,先尝试理解,再进行比较,在筛选之后充分吸收和转化,直至融会贯通,进而实现文化创新。

(3)文化自强:从“跟跑”到“领跑”

如果说学校文化特色建设之初还是以引进理论、移植方法为基调的话,文化自强则是学校文化特色不仅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凝聚品牌,而且能够外推至其他学校文化特色的建设,能够辐射社区和地域文化,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并实现了输入和引进为主的“跟跑”,转向输出和引领为主的“领跑”。资源共享是输出的第一步,精神的交流和互动才是更深层次的引领和辐射。

三、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机制

1.宏微相生

宏微相生强调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微观层面的项目、活动、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是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抓手;宏观层面的学校文化价值理念作为出发点。学校整体建构和长远发展作为归宿点,微观层面的特色抓手产生于并反哺于宏观层面的价值追求,促使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更加凸显。例如:山东省淄博市一所小学“文明行为操”的特色大课间,使学生内化学校“文行并美”的精神,并外化于学校内、延展至社会和家庭的言谈举止中,产生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和品牌效应。“文明行为操”的特色大课间与学校“文行并美”的精神实现相互滋养。可见,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是以活动、项目、校园景观、书面材料等为形式,呈现出学校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学校文化理念引领下的“生活方式”凸显出学校文化理念为底色的特色,同时以点带面,培育和发展学校文化理念的特色。

2.内外交融

内外交融是指学校文化特色建设从空间维度上纵向的承前启后,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态脉络上,将历史传统的“前态”阐释出现代意义,因势利导地面向未来,并实现与学校组织外横向的开放互动,在与异质资源的互补、有机融合基础上生发特色。如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临近夫子庙景区,拥有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学校返本寻根,开掘“孔子文化”的丰富内涵,并阐释出孔子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即“亲仁、尚礼、志学、善艺”的夫子学校文化特色。从地域文化中寻学校文化之根与魂,校地融合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浓缩成学校“亲仁·乐学”的文化建设特色。又如华东师范大学杨小微学术团队与太仓实验小学联盟的合作文化,基于共识,超越“器物-空间”本位,走向“意义-关系”本位。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协作(U-S)中,U方是理论能动者,是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外部能动者,S方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实践能动者,两者间的内外联动生成双方特色的内生力,内外交融促成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

3.远近互成

远近互成是在阶段与终极的关系意义上,直面每一所学校文化特色建设参差不齐的水平,立足阶段差异着眼终极优质均衡,促使近景目标与远景目标的达成相辅相成。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通过均衡发展来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关键时期。如果将优质均衡背后隐藏的公平诉求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层次的话,学校文化特色建设可据不同的起点循序渐进地确立自己特色建设的递进目标。以人口普查文盲率的数据为例,1980年男性约为22.2%,女性高达52.36%,1980年后,人口文盲率整体下降,文盲率的性别绝对差异也在不断减小,至2010年,差异缩减到4.8%,但两者之间的倍数差异不变。可见,中国男女文盲率存在明显差距,“全纳和平等”“起点公平”成为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精神核心。北京十一学校为每一位学生设计一张符合他自己个性特点的课程表,满足学生成长的正当需求,高度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学习动力,“过程公平”成为这所学校的文化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确定差异性的递进目标,促使阶段与终极目标达成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杨小微.文化创新: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持续动力[J].教育发展研究,2011(24).

[2] 吴亮奎.优质均衡:现实矛盾及理论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18).

[3]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应用汉语词典[M].第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 俞国良.学校文化新论[M].第1版.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5] Heckman,P.E.(1993).School Restructuring in Practice:Recking with the Culture of School.International of Educational Reform,Vol.2,No.3,pp.263-272.EJ 465 326.

[6] 褚宏启.教育治理:以共治求善治[J].教育研究,2014(10).

[7] 杨小微.以庆典传承学校文化血脉[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11(03).

[8] 杨小微.教育学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9] 唐红春.从复杂理论的视角审视教育的非连续性[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7(04).

[10] 程广文.教育研究:走向复杂[J].教育研究,2008(07).

【责任编辑 王 颖】

作者:王娜 齐元军

第3篇:构建特色课程 培育特色文化

【摘 要】学校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课程的本质是文化。宁国市开发区小学在阳光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确立了让师生在阳光的沐浴下适性生长的办学宗旨,建立了健体塑身、丰灵润心、尚美提能的阳光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培育阳光、温暖、健康、博爱、多彩、和谐、尚美、奋进、提能的学校文化,其目的是开启智慧、发展能力,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特色课程    与时俱进     特色文化

这所学校建在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基于这一点 ,宁国市开发区小学在创办之初,学校管理团队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确立了阳光教育办学理念,努力将学校建设成美丽花园、书香学园、文明乐园、温馨家园,成为家长放心、社会认可、政府满意的阳光教育品牌学校。

学校制定了《特色发展实施纲要》,决定将体育舞蹈、葫芦丝吹奏、剪纸艺术作为学校特色教育课程,创设朝气蓬勃、乐教好学、格调高雅、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氛围,培养性格活泼、身心健康、自强自立、合群合作,有爱国情怀、具有广阔视野的阳光少年,使学校成为师生相长、充满成功与快乐的阳光学校,使教育事业真正成为让人民满意的阳光事业,并通过特色教育培育阳光、温暖、健康、博爱、多彩、和谐、尚美、奋进、提能的学校文化,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一、与时俱进,确立特色课程,明晰学校特色文化方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一直以来,很多学校在学校课程方面苦于找不到很好的载体,没有能在教学实际中很好地贯彻落实。而开发区小学超前谋划,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理性定位,将体育舞蹈、葫芦丝吹奏、剪纸艺术作为学校特色校本课程来实施。特色课程不仅仅是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使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道德修养、综合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在特色课程确立的过程中,校长是引领者。有人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优秀的校长应该具有丰富深厚的精神文化素养。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个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有思想、善管理,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心,有献身精神的教育者,还是一个有改革意识与创新精神的改革者。所以,校长要有较高的修为,能够创建、理解并表达学校特色课程的共同愿景,坚持自己的教育信念,深刻认识特色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发展的过程。在实践层面上要不断提升课程品质,要带领教师不断学习,逐步创造校本化、个性化的特色课程;同时,要不断提高特色课程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使课程管理逐步从制度管理转向人文管理,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应成为学校课程管理的核心。因此,要通过特色课程的创建,让特色课程的核心理念植入人心,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明晰学校文化方向。

二、扎实推进,落实特色课程,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发展

学校特色课程一旦确立,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抓好落实,为了切实落实特色课程,学校确定了特色课程的负责人,组建了特色课程的教学团队,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学习《学校特色课程实施纲要》和《特色课程实施计划》,让全体教师都成为特色课程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形成特色课程推进的团队和共同体,强力推进特色课程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科学安排专业教师进行特色课程教学,同时加大特色课程教师培训力度,制定特色课程教学考核方案和特色课程建设奖励制度,从根本上保证特色课程的实施。在特色课程的学习中,提出不求每一个学生一样发展,但都要发展;不求每一位学生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不求每一位学生相同规格,但都要合格,使学生们选准了学习坐标,扬起奋进的风帆。同时,重视强调体验,重视过程,激发学生自主体验、自主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自信,关注自己的成功体验和价值,并使他们的身体获得健康成长,心灵得到丰富滋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在教师教学评价机制上,学校还制定了《阳光教师考评细则和奖励办法》,引领教师们在寂寞的教育事业中尽情地品味幸福,由平凡走向卓越,由传统走向现代,使教育工作成为教师一种内在的需要和内部动力,秀出美丽人生。在学生评价机制上,学校推出《阳光少年(儿童)成长手册》,改革评价方式,摒弃模式化、刻板化的评价用语,提倡个性化、人性化的阳光评语;增加评价时段,由终结式向阶梯式转变;开展自评互评、班主任评价、家长评价及社区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个人,促进学生进步,鼓励多元发展。这样,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全面落实特色课程的过程中,使校园更加阳光、更加温暖,师生在和谐奋进的氛围中共同生长,进一步彰显了“阳光、温暖、健康、博爱、和谐、多彩、尚美、奋进、提能” 的办学理念,促进了学校特色文化发展。

三、深化研究,发展特色课程,推进学校特色文化升华

开发区小学在实施特色课程的过程中,认真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精神,加大教育创新力度,把宝贵的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和谐统一起来,把现有的教育资源和特色优势充分利用起来,认真调研,科学定位,实时开展了体育舞蹈、葫芦丝吹奏、剪纸艺术等课程教学,在一开始就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特色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为学生探究、感悟、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锻炼,在体验中成长。课程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支持,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这一现象鼓舞人心,更加坚定了学校推进特色教育的决心。在推进特色课程教学方面得到了专业委员会的高度赞扬,被安徽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葫芦丝教学基地”称号,标志着开发区小学特色教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受到了上级领导和专家的赞赏和肯定。因学校在特色课程方面的影响力,市教体局将市小学校长研究会学校特色发展论坛设在开发区小学,参与论坛的校长们普遍认为,开发区小学特色教育真正走上了自己的特色之路,这样的经验值得借鉴。

开发区小学在进行特色课程教学中,在传承吸纳的基础上还将不断整合创新,在实践锤炼的基础上进行体验内化、完善提升。用可操作性的语言将特色思想、特色内容、特色操作程序规定下来,形成制度,保障特色可持续发展,弘扬学校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广大师生的言行。

学校现已开发出体育舞蹈、葫芦丝吹奏、剪纸艺术等系列特色课程,并进一步完善课程开发和管理机制,完善特色课程评价和成果奖励办法,致力做精特色课程,构建丰富的特色课程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特色文化,以便更好地诠释学校办学理念。

为更好地推进特色课程建设和发展,学校确立了《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学校正(副)校长引领,教研组长分工负责,中青年教师参与,形成了良好的特色教育科研氛围,使特色课程的羽翼更加丰满,以此推动学校特色课程科学发展,不断丰富学校特色文化内涵,推进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学校特色文化的升华,促进学校个性化、优质化、品质化发展。

作者:盛敏晖

第4篇:特色校园文化

传承文化精髓,打造唐兴校园文化 几年来,唐兴小学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笃学厚德人才,打造特色文化校园”为目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在大厅、走廊张贴牌匾等活动,着力营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独特校园文化。

在教学楼门厅上方树立标牌“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赤诚爱国,奋发成才”,两侧分别张贴了两块标牌:“育以尚德学为创新毓秀钟灵博才笃行”。教学楼每层走廊横梁全部张贴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宣传标语;在每间教室及功能室门口分别悬挂 “办学宗旨、品味古诗文、学生行为规范、学生安全教育”等牌匾,通过这次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内的文化气息更加浓厚了。借助这次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将继续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等文学经典活动;继续开展师生齐动员,共建班级文化工作, 注重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我校文化环境富于教育性、科学性、特设性,规划合理、整洁美观。

第5篇:校园文化特色建设

幼儿园园本文化建设方案(音乐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效工程。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园文化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要求,使我园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拥有体现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教育内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幼儿的成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幼儿园的自主发展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特制定本园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幼儿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幼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目标任务

2019-2021年是我园校园文化建设打牢基础的一年。今年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习,做好规划,加强建设,夯实基础,通过加强幼儿园物质文明建设,形成幼儿园的物质文化;通过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形成幼儿园的行为文化;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幼儿园的制度文化;通过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形成幼儿园的精神文化。进一步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模式,构建具有幼儿园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园园风、教风、学风有新气象、新面貌,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制定规划的原则:

1.思想性原则。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阵地。

2.教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3.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全员参与,持之以恒。

4.个性化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注重规范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园制宜,形成特色。

5.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幼儿园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幼儿园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6.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四、环境创设要求及原则:

(一)环境布置要求

1.根据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及本地特色进行布置。 2.室内布置要与季节相适应。 3.主题突出,内容明确,有特色。 4.多体现幼儿作品,并经常更新。

5.室内外布置 要体现美化、儿童化、知识化、教育化。

(二)环境创设则

1.根据教育教学好特点创设环境。 2.根据季节特点创设环境。 3.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环境。 4.环境创设注意安全、美观。

5.适合幼儿活动,能为教育幼儿提供帮助。

6.具有审美的作用,儿童化的特点,为儿童认识周围世界创造条件。 7.充分儿童的生活内容,陶冶儿童的性情和情操。

8.让幼儿一起参加,儿童亲自动手创设环境,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责任心。 总之,各班要根据环境创设要求及原则,围绕教育的总目标,结合具体的教育内容、季节、重大节日活动及本地特色,创设墙饰和活动区。丰富各种活动区材料,创设与中班相适应的环境,如:自然角、结构区、图书角、制作角等。

五、校园文化创建内容

(一)文化建设。

1.墙壁文化: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我们在走廊上设置了教育性和鼓励性格言,还有一幅幅故事画面,室内老师们匠心设计,精心布置,从孩子的年龄出发,做到生活化、情趣化、艺术化,墙面上的布置更是丰富多彩,墙面上的每一幅图,都体现了美化、儿童化、教育化,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知识的熏陶。

(1)教室外前墙,以绿色为主色调绘制了花草,体现生机活泼的教育理念。 (2)文明礼仪儿歌。使幼儿在观赏,认知的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懂得许多文明常识。

(3)安全标志。使幼儿了解了常见安全标志常识,营造了安全氛围。增强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4)每班活动室前都放置了幼儿玩具橱,摆放了不同类型玩具,幼儿可以随时取放。

2.幼儿活动场地文化:我园将在校园内创设了棋盘,跳房子,图形,水果,直跑道等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活动图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活动场地,充分体现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既能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能显示季节交替,美化、儿童化、教育化融为一体。让幼儿置身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养成文明习惯。

3.传统文化教育:民族传统文化,就是指特定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民族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它是一个宏大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规、习俗乃至各种习惯。它既是既往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的积淀,又是民族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凝结。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增强幼儿体质,使幼儿动作更协调,更灵活,更准确,发展幼儿智力,有助于提高大脑神经系统的工作效率,为智力开发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更使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增加对自己的信心,有助于幼儿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独立,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个性。为以后从事各项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1)艺术类:包括神话、寓言、歌谣等文学艺术,剪纸、泥塑、国画等美术艺术,京剧、民歌、秧歌舞等音乐舞蹈艺术;也包括当前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电影、电视节目,如影视剧《西游记》、动画片《小哪吒》、电视节目《大风车》等。我园结合幼儿年龄实际,开展了编制、布艺、纸工、泥塑等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文化生活。 (2)节日类:包括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和重大的国际性节日,如六一国际儿童节等。并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发幼儿爱国、爱家、友爱的情感,培养幼儿喜欢传统文化的意识,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

(3)寓民族文化教育于社区活动中:大自然是一本活的书,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园努力挖掘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教育资源,充实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如组织幼儿观看地方戏录像,观看地方运动会录像,了解运动项目,让幼儿用耳朵、眼睛等感官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受到良好的熏陶。

(二)特色创建。本着“以人为本,精心呵护幼儿身心,以爱为魂,营造幼儿快乐成长空间”办园思想,注重幼儿个性特长和能力的培养,注重教育过程中满足幼儿生理、心理需要,并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内在需要。充分利用秋季活动收集农村最常见的碎布片、稻草、玉米皮、玉米芯、各种植物的种子等丰富的乡土资源,开展农村科技教育活动,发展了幼儿的多元智能。并结合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实验课题,积极开发以经典游戏为内容的园本教材,把游戏融入课堂之中,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获得知识。开设各层次、各种类的实践课程,通过实践活动使孩子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情感、品行等构成智慧的一系列素养。初步形成“幼儿园环境文化建设、游戏教学、实践活动”为特点的办园特色。

第6篇:小学特色校园文化

佛岭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一、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理念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整合朱子文化精华,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充实师生校园生活内涵,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二、校园特色文化定位背景

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各种文明成果均以文化来传递、延续。放眼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又相对独立,构成世纪文化圈,文化浸润至世界每一个角落,穿过一个个世纪,影响着一代代人。社会有社会文化,企业有企业文化,校园有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校园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将和社会主导文化一样,产生巨大的能量,成为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强劲动力。我们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来定位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全过程中,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尽管校园文化对人的影响只是“桃李不言”而非立竿见影,但对人的身心发展却发挥着其它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突出体现在四个层面,其一陶冶功能:校园文化起着一种文化传递的作用,使人通过对文化价值的摄取,陶冶人格和灵魂,以充实生命的内涵;其二社会

1 化功能:校园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与缩影,它以特有的精神活动和文化氛围,使生活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有意无意地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模塑,达到社会化的目的;其三潜力开发功能: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层次求知欲和需要,校园文化发挥着扩大学生知识面,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生情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社会交往的功能;其四导向功能: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兼收并蓄的文化荟萃的场所,各种价值观念在这里碰撞,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显而易见。我们应该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来定位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

三、校园文化实践的基础

近几年来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步形成了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艺术文化、行为文化、体育文化、社团文化、科技文化、心理文化。作为一所乡农村完小,我校已基本形成踏实的作风、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朴实的校风。办学效益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教育教学质量连创佳绩,赢得了社会较高的声誉。先后获得“校政管理先进单位”、“先进单位”称号。

三、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办法

(一)成立打造书香校园氛围领导小组 组 长:刘水良

副组长:程军志 黄正才

2 成 员:沈旭良 余璨 石海琼 丁燕清 吴小刚 任 务:负责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操作办法

准确定位俱乐部所属校园文化活动的特色项目,根据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及发展趋势,依据人本发展理论,结合学校以往校园文化活动实践的经验,经过科学论证,确定以下四个特色项目:

第一项 书香苑 ●广播节目采编 ●《佛岭少年》采编 ●文学沙龙●演讲比赛 ●校园焦点访谈 ●辩论

第二项 艺术苑●名画欣赏 ●绘画创作 ●书法艺术 ●摄影艺术

第三项 佛岭网苑 ●网页制作 ●多媒体信息加工 ●网络信息检索检索技巧 ●佛岭小学博客

第四项 体育沙龙 ●篮球队 ●排球队 ●乒乓球队●田径队 ●象棋

发放活动项目志愿表,尊重学生自由选择。校园文化俱乐部活动的核心在于俱乐部成员志趣的一致性、积极性。根据项目特色,让学生自愿报名挑选,俱乐部作好选择指导,达到全员参与,主动发展的目的。

征集项目特色名称,树立品牌意识。校园文化俱乐部各特色项目的名称均由其成员参与取名,择优命名,充分展示俱乐部成员的聪明才智。名称要求既有时代特色,又有文化

3 品位,让取名活动也成为一种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让学生自己设计项目特色标志,体味项目文化内涵。

开展各种活动,显现校园文化活动成果。校园文化俱乐部活动的成果展示通过4个平台来实现:

① 校园平台:学校将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做到首先特在校园内;

② 校外平台:学校让俱乐部成员参加校外组织的各种对口比赛展示,力争特到校外;

③ 资料平台:学校将对俱乐部活动整体策划,通过录相、光盘、书面材料实物等组成特色系列资料,特在资料上;

④ 发展平台:通过俱乐部活动,使其成员个体素质得到提升,人人有爱好,个个会发展,形成校园文化的特色特在成员素质上;

精心组织,三步实现特色学校。校园文化俱乐部活动分三步走,首先打响特色项目,把俱乐部下特色项目抓起来,初步形成特色项目;其次整合所有特色项目,形成四中学校特色--校园文化俱乐部;再次融合四中硬件特色、环境特色、智力活动特色,形成校园文化特色学校。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1、 健全领导管理网络。主要领导负责活动的策划、规划、协调、管理、检查、考评,组长负责各项目组活动管理、项目活动计划及执行。

2、 加大特色建设经费投入。为了保障学校特色建设,根据各项目设备设施情况,适度加大投入,确保活动硬件到位,确保必需的活动经费支出。

3、 以课程标准,保障校园文化活动的正常进行。学校把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校园文化活动纳入课程管理,排出校园文化活动课程表,各项目组订出行动计划,项目主管实行全程监控,指导教师积累指导材料,撰写阶段专题报告,以科研的姿态来积极创建四中校园文化俱乐部特色。各项目可选用其他课余时间开展活动。

4、组织展示活动,实行跟踪考评。根据项目特点,俱乐部定期组织展评活动,对活动情况实行滚动考评,对活动成果进行奖励

第7篇:突出地域特色营造校园文化

——黄冈市老年大学建设校园文化纪实

老年大学如同普通高校一样,在经历一定历史时期的积淀后,就会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方向、人文理念、校园环境、治学风气。黄冈市老年大学创办23年来,立足老区实际,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倡导快乐教学的原则,逐渐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符号,营造了积极好学的氛围,树立了政治鲜明的旗帜,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特别是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社会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坚持突出地域特色,夯实校园文化根基

黄冈是文昌之乡,教育名市,悠久的传统历史和良好的人文精神为黄冈优质教育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这里自秦代设郡始,就崇文重教,耕读为本,蕴育了明礼诚信、勤奋好学的民俗民风,孕育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毕升,《本草纲目》编撰者李时珍,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名家大师熊十力、汤用彤、黄侃、闻一多、胡风、王亚南等,科学巨匠李四光、彭桓武等,赢得了“唯楚有才,鄂东为最”的美誉。还有李白、杜牧、苏轼等历代名贤毕至,也在此留下千古名篇。黄冈开办教育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从唐武德四年(621)始,黄冈相继开办官学、州学、书院。建于南宋宝祐年间的黄州河东书院,宋理宗曾亲自为书院题写匾额,是《续文献通考》记载的当时全国22所著名书院之一。明朝颇有影响力的儒学大师、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李贽在麻城讲学十七年,学生数以千计。他提倡的“为学贵在有疑”、教学内容多元化、男女平等、建立师友关系、“因材而笃”、学必经世等教育思想成为后世典范。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冈的基础教育声誉鹊起,具有百年建校历史的黄冈中学曾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第一名”。黄冈师范学院成为鄂东孕育各类人才的摇篮。

黄冈市老年大学秉承崇文重教之风,以弘扬鄂东教育文化传统为主脉,突出地域性,将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开设具有黄冈本土特色的课程。比如黄冈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地之一,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位中共一大代表,学校就安排党史专家讲授黄冈党史;比如黄冈在大革命时期,爆发了著名的秋收起义——“黄麻起义”,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学校就组织宣讲黄冈革命史;比如黄冈诞生了200多位共和国的将帅,学校就设置黄冈名人文化讲座;比如黄冈是黄梅戏的发源地,学校就开设黄梅戏班,从黄梅戏剧院聘请国家二级演员授课;比如苏东坡在黄州写就了传世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前、后《赤壁赋》“一词两赋”,学校就聘请学者讲授东坡文化等等特色课程。这些具有浓郁本土气息的人文历史,凸显出其独特的地域性,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亮点,成为黄冈市老年大学的传统课目,也一直深受广大学员的喜爱,为老年大学校园文化注入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二、抓住思想政治主线,引领校园文化方向

老年大学是伴随着我国的干部制度改革而诞生的,具有特殊的历史印记和时代特点。黄冈市老年大学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老年大学是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的指导思想、基本使命和办学方向。市委、市政府把老年大学作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老干部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掌握老干部思想动态、加强沟通交流的主要场所,实现老干部自身价值、展示精神风貌的有效载体。学校则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和管理全过程。为了做到这一点,学校首先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三会”(校委会、学生会、班委会)并举,层层督促,确保办学方针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建立临时党小组,把学员中的党员组成起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老同志的政治觉悟。其次在教学方式上,通过“三定期”,即定期举办“三会”(形势报告会、情况通报会、专题辅导会)、定期传达文件、定期举办讲座等形式,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由党政一把手亲自主持的情况通报会。三是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传播重大时事政治,引导老

同志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复杂形势,把老同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上来,统一到促进黄冈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上来。

鲜明的办学理念铸造优良的校园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营造向上的人生境界,独特的管理模式成就自觉的学习氛围。黄冈市老年大学正是基于这种校园文化的引领性而在老年群体中独树旗帜,彰显魅力,赢得赞誉。

三、围绕社会群团组织,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黄冈是革命老区,老干部人数多、分布广、威望高、影响大。同时黄冈又是人口大市,全市人口仅次于武汉。黄冈从1999年开始,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就以10﹪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12月,全市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94.9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2.8%,高于全省比例1.4个百分点。因此,老年大学作为离退休干部和老年人的重要学习活动阵地,具有较广的社会辐射力、较高的政治号召力和较强的文化影响力。黄冈市老年大学针对老年人群的单一性、复杂性和广泛性,认真研究对策,确立以老年群团为龙头,配合、组织、参与各项文体社会活动,从而进一步营造老年大学普及性、群众性校园文化氛围。

一是发展壮大校园文化团体,做校园文化的先锋队。市老年大学结合热爱文艺的学员多的特点,在民舞班、声乐班、合唱班的基础上,组建了老年艺术团、老干部合唱团两个团体,参与人员有120人。现在“两团”已成为全市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老年艺术团先后参加全省社区文化、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汇报演出等,在第

八、第九届全国中老年人健身球操比赛中,分别荣获表演一等奖和编排奖。在全省老干部健身操舞大赛中荣获金奖,其中创编的《三峡我的家乡》健身操被中国老年体协录用为规定套路向全国推广。参加中组部召开的全国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经验交流会演出,得到了中组部领导的赞扬。参加第

一、第二届全国中老年人春节电视联

欢晚会演出并获奖。参加由省委、省政府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老干部、老工人、老党员、老模范座谈联欢会演出受到省领导的好评。老干部合唱团由原行署老领导发起成立,吸引的党员离退休干部就有70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有离休干部83岁。合唱团成立6年来,多次赴县市区农村和社区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先后参加过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大家唱”来黄冈演出,以及黄冈市老干部迎春茶话会文艺演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艺晚会等。2011年9月应邀参加湖北电视台“岁岁重阳岁岁歌”节目录制,受到社会广泛的好评。老干部合唱团实行自我管理,章程严密,组织性强,充分展示了老年大学学员的精神风貌,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是紧紧依托社会群团组织,做校园文化的促进者。在老年大学里,不同生活阅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相互混合,相互作用,因而产生极大的差异性,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差异性势必造成校园文化的多样性。而校园是文化的容器,校园文化则是一种机制,需要管理;是一种理念,需要传播;是一种氛围,需要倡导。因此,如果能够团结一切有益于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机构,就会推动和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形成,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市老年大学依托市老年书画协会、诗词协会、舞蹈协会、音乐家协会、黄梅戏迷协会、京剧票友会、老年体协以及多个团体优势,广泛开展老同志喜闻乐见的文体比赛活动。如举办学员书画展览,印发纪念画册;举办教练培训班,开展健身操舞比赛;举办黄梅戏迷联谊,京剧票友联谊会,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举办门球、象棋、乒乓球、台球赛等,满足学员求知、求乐、求发展的需要。校内外文体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员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校园文化的形成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四、加强教学理论研究,指导校园文化发展

学校十分注重对教学及管理的研究和探索,并多次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其他学校成熟的先进教学管理经验,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学校自1998年加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后,先后选派管理人员和理论骨干参加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中南协作组研讨会和全国18城市、校长研修

班及全省老年大学理论研讨会。近几年来,学校在中国老年大学网、全国老龄委门户网等全国和省级媒体发表理论和通讯等近百篇。其中《黄冈市老年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坚持理论指导实践、推进老年大学创新》、《浅谈老年大学校园文化的个性及其特色》被评为全省老干部门优秀调研论文。《关于老年大学管理体制的研究与思考》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网发表后,全国老龄宣传网、全国老龄委门户网、中国老龄产业网、中国老年学学会网、中国社会化养老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上海、广东、江苏、湖北等多家媒体转载引用,并被多家论文网收录,同时还被《2008年中国老年教育动态》列入第十五项“指出管理体制的弊端”及有关社科论文引用。学校还将校报《黄冈老年大学》更名为《黄冈老年教育》,扩大报道范围,增加出版期次,提高办报水平,赢得了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

校园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校园精神的代言,是学校形象和魅力的直接显现。黄冈市老年大学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注重继承创新,始终以构建和谐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为主线,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积极态度引导老年健康生活方式为目的,其儒雅大气、厚重平和的办学风格日趋凸现,崇尚学习、追求快乐的校园精神逐步形成,兼容并蓄、开放教学的管理格局渐成体系,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底蕴深厚、品味高尚的校园文化在不断凝聚和提炼,校园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到重视。

第8篇: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书香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书香校园 主题词:侵润书香

睿智启航

发展目标:大力开展校园、班级读书活动,优化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引领广大师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用阅读引领成长”,让校园回归到阅读的本真中来,打造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书香班级”。用阅读让“师生的精神亮丽起来”,用洋溢的书香感染师生。重视学校传统,立足人文积淀,凸显文化特色,为学校建设寻求新的发展亮点。 活动规划:

一、以“晨诵、午读、暮省”为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在学校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和环境。“晨诵”为每天早晨到校后的一段时间,以“每日一诗”的形式,广泛开展“走近经典”的诵读活动。全班同学或自由朗读或齐声诵读,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在大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优美及音乐感,在大声诵读中走近文化经典和民族底蕴。学校将组织相应的古诗文诵读大赛或诗词知识积累竞赛。

“午读”为每天午读课时间,学生按照语文老师安排的进度阅读每个班级学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师生可针对其中片段作赏析、点评交流。

“暮省”则是学生课后,抽出时间,在读书笔记上,记录晨诵、午读的主要内容,写一些心得体会。或以日记、随笔、读书手抄报等形式记写成长的记录。暮省主要是以写的形式,记写感悟。师生之间,亲子之间要用语言相互激励,以共勉。

二、精心设计了学生读书活动,做到了“三定”:

一是定等级,将图书分为八个星级,每个星级5本书,学生读完一个星级的五本书,经教师验收,达到标准的,学校安排统一时间面向全体师生向该生授星;二是定标准,验收标准是学生学生积累的好词好句,书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心得体会三个方面,学生能完成验收模板可顺利获得授星;三是定活动,学校安排各班每周开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各班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展示活动,通过讲故事,交流心得,片段表演等形式,交流学习成果,相互借鉴提高。

三、活动引领,进行全方位展示;一是系列读书成果展示,学生每周一份手抄报,班级两周一份班刊,教研组每月一期校刊《山果果》,学校每期一期《师生优秀作品集》。二是活动展示,即班级每周一次读书会,每月一个主题阅读擂台赛,定期举办课本剧展演和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活动。 活动剪影:

博览伴我同行,让书香溢满校园;经典伴我同行,让生命光彩照人。

24*0.85*2

第9篇:太阳学校校园文化特色说明

太阳学校校园特色文化说明

几年来我校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有效的现有条件和地域环境相融合,再建设,优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整个校园渗沁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激励学生积极上进学习,教师潜心教学,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1、自然文化与人文文化相结合;太阳学校坐落在九水河畔,四周稻田环绕,前有烈士纪念碑,后有敬老院;校园内绿树苍翠,试验田种类繁多,标志鲜明,责任明晰,生长植物错落有致;幼儿园新建,家长爱戴,这些无不成了学生们的德育实践基地,学校开展了多项德育主题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志愿者慰问空巢老人、义务劳动;师生同种试验田,《大手拉小手》关爱幼儿园小朋友安全等活动,处处彰显了人文关怀和暖暖的爱心及责任心。

2、主体文化与个体文化相结合;2014年学校将学校墙壁文化重新规划和建设,根据底楼低年级,高层高年级的特点;走廊文化和班组文化相结合的方式,精雕细刻的进行了设计,并融入了师生的集体智慧;走廊突出了党、工、团、队、德、心理、国学、体、音、美、安全等知识和内容,外面白钢宣传栏记录着学校的历史和发展,甬路、路灯排树彰显着现代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朱漆大字为学校指明了培养人的方向;个体班组、科室突出理念特色、志在激励教师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潜心教学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激励学生尊师重教,求知做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课程文化与特色文化相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由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转变,因此,积极提倡并努力推进文化型的课程改革,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改造学校文化,有利于学校教育创新。近年来,我们先后开设了棋类、美术类、音乐、体育类、艺术类、语言类、花样跳绳、科学种植等校本课,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今年,我们又开展起来了花样踢毽子活动,这是集技巧与兴趣的一项健康性运动,尽管难度较大,但领导重视,学生感兴趣,指导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已在全校普及且已经形成了规模。

4、精神文化与管理文化相结合: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几年来,我们先后开展起来了《金达莱校报》、校园广播站、自愿者服务队、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校长杯足球赛,趣味性体育运动会、小河龙实践活动、参观延吉市污水处理厂、历史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活动等,都很好的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孩子们成长起了积极作用;尊重是实现人本化管理的基石。管理是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去思考,管理是以个体的需要为前提,管理要建立在信任、理解、沟通、和充满人情味的基础上。学校力争营造一个宽松、有序、规范、充满关爱和尊重的适合师生个性发展的工作学习环境。在师生互尊、互敬、互动、互励中,培养师生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和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关心自然的情怀。从学校的制度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和情感管理等方面,2014年起我们统筹资源,实施了领导包组、年级,分工负责,教学实施了目标管理,教师量化管理考核机制、太阳学校五步精细化管理流程;修改了学校章程、制定了学校十三五年发展规划、实现了周周例,会月月总结等管理机制,将学校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有机结合。这样使我校文化有项目,有内容,有形式,有特色,突出了典型鲜明。

总之,我们认为,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师生是学校的生命,而校园文化则是学校的血液,他维系着灵魂和生命,为师生构建了温馨的精神家园,学校让师生生活更美好才是最好的文化!

上一篇:1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下一篇:组织部工作计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