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提纲

2022-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提纲

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初稿)

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提纲初稿)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二、国外(英、美)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英、美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二)英国文化产业发展成功经验;

(三)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成功经验。

三、国外成功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加快城市软、硬件环境建设,吸引文化产业创意人才;

(二)调整教育发展模式,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三)重视政府补贴与规划的重要性,引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第2篇: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

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一、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方法、思路及论文框架

(四) 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概念

二、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三、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二):国内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四、 几种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五、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历程回顾

六、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七、 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

八、 改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措施建议(可包括策略研究)

第3篇:税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提纲

“税收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初稿) 调研提纲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2010

年稳居全球产销第一,但是在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由汽车引发的能源、交通、环境等多重压力。改革现行的汽车产业税收政策,更好地发挥税收在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中宏观调控作用势在必行。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省份,湖北省聚集了东风(二汽)集团为首的汽车产业群。在国家有关汽车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湖北省被确定为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的重点城市之一。本文以东风商用车公司(东风小康车辆有限公司)汽车产业发展为例,从税收政策研究的角度研究探讨,如何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文章将介绍企业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税收问题,对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关键字】节能环保 汽车产业 税收政策

导语: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快速增长,汽车燃油消耗成为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威胁国家石油安全、破坏大气环境;另一方面

1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税收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节能环保汽车产业的重要意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环境压力等)

二、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国内主要汽车集团公司产销情况及节能环保汽车产销情况

三、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

一是技术研发方面的差距; 二是产业化推进方面的差距;(市场环境还有待培育,目前混合动力汽车还处在试运行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节能环保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节能环保汽车价格偏高,与消费者的需求还有差距等,特别是节能环保汽车的售后服务与消费者的需求还有差距等等)

四、湖北省汽车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及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一)2006—2010年湖北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情况

(二)2006—2010年湖北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1.节能环保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情况; 2.节能环保汽车产业产品研发情况; 3.节能环保汽车产业产业应用化情况;

4、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的面临的问题。

一是节能环保汽车产业研究和产业化支持力度不够,起步晚,范围小;

三是对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重研究,轻产业化,实质性的组织推进不足;

四是财税政策仅停留在示范运行阶段,对产业化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在示范运行上有一定的财政补贴,但在产业化方面目前生产、消费、进出口等方面均没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同传统汽车产业没有明显的区分)

第二章 我国节能环保汽车产业税收政策情况

一、税收政策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调控作用分析

二、我国汽车产业税收政策

1、生产环节的税收政策执行情况(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研发);

2、消费环节的税收政策执行情况(购置、消费、保有、使用);

3、进出口环节的税收政策执行情况

(三)以湖北省为例,(2006——2010年)节能环保汽车产

3 业与传统汽车产业税负比较分析(总税负和分税种分析)

(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税收政策执行效应分析

三、汽车产业税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税制方面的问题

1、汽车税制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缺失 ——汽车购置、拥有和使用阶段税收比例不合理; ——尚未建立以油耗或CO2排放为基础的汽车税收体系; ——税制设计未体现公平原则和产业导向。

2、税制结构中部分税种征收初衷难以体现 ——消费税; ——车辆购置税 ——车船使用税。

3、税制调控范围存在空白点

——缺少环境保护方面的税种,对低碳汽车没有相应的税收激励政策; ——缺少对汽车信贷等方面的金融支持(汽车消费金融信贷营业税免征优惠政策问题。

4、税制设计与财政补贴政策、其他“收费”之间缺乏整体性

5、企业所得税方面存在的问题

——整车生产企业不能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节能环保汽车生产研发部门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的享受问题;

4 ——节能环保汽车风险投资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享受问题。

(二)税收政策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家出台的税收政策优惠大部分针对企业类型,对企业的创新研究和自主品牌支持力度不够,不少对节能环保汽车生产、消费和使用的税收优惠政策操作性太差,难以落实。

(三)节能环保汽车产业税收政策与传统汽车产业税收差异不大,税收政策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力度不大

四、其它配套政策问题

(一)消费环境问题(政府采购引导消费、配套设施支持消费、财政及行政收费政策支持等);

(二)企业自身的产品研发与推广使用问题 第三章、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完善现有汽车产业发展税制的总体思路

改革现有汽车产业税制,构建逐步抑制传统汽车产业发展,鼓励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的税制.

1、对现有涉及汽车产业的税种、税率调整建议;

2、开征新的税种

二、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生产环节的税收政策建议(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生产、研发及自主品牌创新)

1、对节能环保汽车整车生产及零部件企业给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企业所得税上给予相应优惠政策;

2、对节能环保汽车生产根据排放标准和燃油消耗给予消费税低税率和零税率优惠政策;

3、对节能环保整车及规模化生产给予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优惠政策。(如企业的兼并重组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整车的规模化生产的增值税、消费税优惠政策等)

(二)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消费环节(购置、使用、保有)的税收政策建议

1、给予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

2、给予车船税优惠政策;

3、出台环保税,对达不到节能标准要求的汽车征收环保税,对达到标准的汽车免征环保税。

(三)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税收征管建议

建议制定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认定标准,界定优惠范围;

三、其它配套政策建议

(一)政府财政等其它政策的支持

(二)市场环境培育政策支持

第4篇:北斗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附件2:

北斗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提纲)

一、项目企业资信情况

(一)项目企业概况

(二)项目企业财务状况

(三)项目合作单位概况

二、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三、项目的市场前景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五、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六、项目技术及建设方案

七、项目的技术团队及营销团队的人员构成及业绩

八、项目进度计划及目前进展情况

九、项目的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二)资金筹措

(三)项目分投资计划

(四)项目已投入资金情况

(五)申请政府资金的具体使用方案

十、项目经济效益

十一、项目预期社会效益

十二、财政风险的预测及防范

第5篇: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发言提纲

2011年5月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就明确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这是“文化产业”首次写入中央文件,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文化产业的提法尤其引人注目,要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省提出的“六个注重”就包含“注重加强文化建设”;江苏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强化文化建设工程,罗志军书记要求,要重点打造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和数字动漫等九大门类文化产业;徐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软件开发、文化动漫、旅游服务等重点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加快建设彭城欢乐世界、微山湖千岛湿地等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大开发、大发展。市委曹书记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在建设文化强市上实现新突破,抓好文艺精品创作,抓好标志性文化载体建设,抓好文化 1 产业发展壮大。邹部长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要求,要引进先进文化理念、崭新文化业态、多彩文化样式,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我们深感抓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及全国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背景和趋势,沛县文化产业也有了长足进步,具备了一定的产业雏形和基础。

一、沛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沛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龙城水乡新沛县”目标,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局,紧紧依托两汉文化发源地优势,充分发掘汉文化资源,积极开拓文化市场,狠抓文化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乐器制造、武术保安为核心,城市辐射农村的文化产业服务网络,县域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1、文化旅游产业。随着沛县“刘邦故里、大汉之源”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我们因势利导,进一步加大旅游景区建设力度,先后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汉城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汉之源景区以及占地1000余亩的沛公园和大风歌文化广场。同时以冯亦吾艺术馆、魏敬先艺术馆、张立辰艺术馆、程大利艺术馆、赵绪成艺术馆为基点,以国家级湿地公园——微山湖千岛湿地为支点,突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有机结合,带动相关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力塑造“刘邦故里、大汉之源、龙城水乡、生态沛县”旅游新形象。

2、乐器制造产业。沛县是全国闻名的“古筝之乡”,以江苏大风乐器、徐州星皓乐器为代表的沛县乐器制造企业,年产值超过4.5亿元,产品份额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江苏大风乐器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徐州市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3、武术保安产业。1992年11月,沛县被国家命名为首批“全国武术之乡”。2007年,“沛县武术”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全县武馆、武校32所,教武场地460个,常年习武人数超过30万。沛县以保安产业为切入点,将传统武术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成立专业化的保安培训教育机构,逐步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的保安产业,年培训输出保安人员1200人。截至今年4月,共输送专业保安人员15000余人,遍布北京、上海、广州、苏州 等10多个大中城市,年创收近3亿元。

4、其他文化产业。沛县民风民俗特色鲜明,剪纸、泥陶、布艺、糖人等民间工艺制作精美,民间奇石、根雕、古玩等藏品颇丰,民间演艺、影视娱乐、印刷复制等丰富多彩。以沛县鼋汁狗肉、封侯虎、沛县织锦为代表的地方文化产品,与通过现代工艺研发出来的沛筑、赤霄剑等现代工艺品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促进了沛县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二、沛县文化产业发展重点

抢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一历史机遇,树立“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发展经济、做强文化产业就是做强经济”的发展意 3 识,依托“一帝一湖一河”资源禀赋,围绕三大资源,建设一区两带,明确五个目标,抓好六项工程,打造“龙城水乡”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

三大资源,即:汉文化资源、微山湖资源、大沙河资源 一区两带,即:汉文化风景区、微山湖文化旅游产业带、大沙河农业观光带

五个目标,即:建成两个国家级5A风景区、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保安之乡

六大工程,即:汉文化风景区、千岛湿地风景区、微山湖生态文化园、张庄中西乐器制造园、农业旅游生态园、保安学校

1、汉文化景区

汉文化景区包括中华汉城和汉城景区的汉城公园、歌风台、汉街、高祖原庙、汉之源景区、大风歌广场。

中华汉城总投资25亿元,景区分为“一城四园”:“一城”即中华汉城,下列汉皇百家寻根拜祖长卷区、汉皇宫区、汉代商街区、汉十二乐府游乐区、汉十三部州馆驿区、市井民居区、泗上淹城区、地下博物馆区等八区;“四园”即公共生态园、名人度假园、生态湿地园、湖面观光园。项目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高起点规划建设。目前,项目规划已完成,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沛县汉城景区年内完成提档升级,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千岛湿地景区

千岛湿地景区是江苏省和徐州市“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15亿元币。项目由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总体规划,位于沛县城区东部,北起大屯镇,南至胡寨镇,西临千万吨大港。景区规划面积18.3平方公里,分为北、中、南三个片区。根据三区资源优势,规划在总体体现微山湖湿地环境特点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分别将北、中、南三区称为“千岛湿地”、“休闲湿地”和“农耕湿地”。按照“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突出生态、分布实施”的建设原则,利用原有的水系、沼泽、水田,以植物体系为主,突出自然野趣,努力建成集休闲观光、湿地体验、生态保护、教育基地、旅游度假、会议接待为一体的自然生态保护区。目前,千岛湿地旅游码头建设、湖上水城建造、航道疏浚正在进行,生态文化园即将开工建设,确保十月一日建成开放。

3、微山湖生态文化园

微山湖生态文化园项目位于微山湖大堤以西,是沛县微山湖滨湖国家级湿地公园配套项目,占地面积219亩,计划总投资3.2亿元。项目建设以“文化全渗透,生态全覆盖”为理念,集展示文化、展览文化、红色文化、文艺创作、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于一体,通过发展产业特色,突出文化亮点,建设成为生态与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淮海经济圈中的新兴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地,形成沿湖文化旅游产业带规模效应和品牌集聚,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园区内建有本 5 土文化成果展馆、中华湖泊文化展馆、沛县湖西红色文化展馆、民俗文化园,文学书画创作基地、摄影基地、演艺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时兼有水上会议中心、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

4、张庄中西乐器制造园

张庄中西乐器制造园以中西乐器为主导产业,今年内,园区进驻企业将达到20家,其中资产亿元以上企业8家,年销售收入12亿元。园区充分利用“古筝之乡”的品牌效应,整合以江苏大风乐器为代表的乐器制造业,做强做大古筝生产、古琴制造和古筝培训业,积极引导、扶持、培育我县古筝、沛筑等乐器研发制造产业,使其向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十二五”期间跻身全国民族乐器制造业前十强。

5、农业旅游生态园

农业旅游生态园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推进,着力打造特色农业旅游生态园,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重点建设安国“乡间侯府”、“汉韵风情庄园”,朱寨“文韵千秋” 主题文化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鹿楼“沙河果都园”,龙固“龙湖湿地”,五段“ 神龙水街”。突出特色,确保精品,打造亮点,努力实现文化游、生态游、农业观光游的协调发展。

6、保安学校

沛县以徐州职业技术保安学校为龙头,采取初、中、高级保安培训相结合,保安员与保安管理人员培训相结合,拓展专业培训渠道,今年开始增加武装押运、个人保卫、安检、特勤、消防等相关专业,努力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特色专业培训学校。

三、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推进力度。充分认识文化的经济属性,牢固树立“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发展经济、做强文化产业就是做强经济”的发展意识,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整合现有资源,成立文化产业管委会、文化产业招商局等专业性机构,加大文化产业推进力度,按照国家逐步扩大非国有经济投资文化产业的准入范围,通过招商引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投资文化产业,将沛县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向深入。

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科学制定和完善各项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用地税收政策、优惠扶持政策、分配激励政策和文化资源综合保护利用政策等,逐步使文化政策法规覆盖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积极落实各项文化产业政策,建立多渠道融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加大对文化骨干企业、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开辟“绿色通道”。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奖项,对为文化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地区、部门、企业、个人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界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打造文化产业实体,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以此构筑我县的文化产业体系。

3、完善运行机制,加大协作力度。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和考核机制。努力做到“三个结合”:政策与市场相结合,以政策强力推进,以市场灵活运作;事业与产业相结合,事业是阵地,产业是平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文化与旅游相互渗透,兼容发展。建立“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库”,认真抓好现有重点项目建设,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加强服务;建立由宣传、发改委、财政等有关部门参与的文化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调查研究和协调解决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结构调整、重点项目等重大问题;成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制定行规,合作交流,形成团队,共同发展。

第6篇:临沭县条柳编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提纲

一、临沭县柳编产业发展现状

临沭柳编产业早在唐朝贞观年间,以条柳命名的白旄镇“柳庄村”的村民,就以传统手工艺将沭河岸边的“杞柳”编织成箱、斗、箢子、簸箕等产品,供人们生产和生活使用,距今已有1360余年的悠久历史。自1953年始建条柳编加工厂,1973年柳编产品纳入国家出口计划,当年出口200余套,突破了我国出口柳制品的空白。全县条柳种植面积最多达5万余亩,农村家庭编织户达5万户,10万人有着丰富的柳条编结经验,直接从事柳编的编织人员达6万多人,柳编工艺品加工的花色品种达2万种以上,实现柳编工业总产值11亿元,产品出口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全县柳编加工企业共128家,其中有出口实绩的条柳编企业54家,柳编出口总额8140万美元,同比增长8.7%,占出口总额的44.4%。预计2011年上半年全县柳编出口实现4500万美元,同比增长22.9%。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为柳编发展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制定规划,狠抓落实,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制定了《支持柳编产业的十三条》等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搞好组织协调,提供政策、技术和信息服务,为杞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大力实施区域品牌战略,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为进一步扩大临沭县“中国柳编之都”的知名度,激活“临沭

柳编”地理标志,109届广交会上,临沭县商务局安排县柳编商会为每个参展企业制作了一块刻有“中国柳编之都”、“ 临沭柳编”地理标志和会员企业中英文名称的铜质宣传牌,将其挂在摊位的醒目位置。统一标识的宣传,展示临沭县柳编企业迈开了由原来散打到现在抱团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有力的增强了全县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3、积极发挥柳编商会作用,实行原材料统采共用。为保证临沭柳编出口产品质量安全,规范柳编会员企业原辅料的采购行为,对油漆、染料等部分原材辅料,实行集中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检验、会员企业共同使用的办法。通过“共采共检共用”的可溯源制度,真正使临沭柳编产品达到环保指标要求,符合商会企业联盟出口产品质量标准,自觉维护“中国柳编之都”良好形象。同时,还通过集中大批量比价采购,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保证了产品质量,增加会员企业经济效益。

4、部门与企业联手,积极开展柳编产业“品牌建设年”活动。自2010年6月开始,为进一步提升临沭柳编的国际市场层次,提高市场竞争力,发挥“临沭柳编”市场品牌效应,增强市场发展后劲,县柳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管理办公室和柳编商会邀请了市商务局、县科技局、质监局、工商局等部门的同志就柳编企业品牌建设的有关问题做了专题培训,宣讲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企业主题地位,收到良好效果,今年以来,白云公司等柳编企业新注册商标3件,晴朗公司等企业申请专利保护17项。

二、当前条柳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条柳价格持续上涨。近几年来我县生产的柳条数量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企业需要从外地大量购买原材料,随着周边县区柳编企业的迅速发展,我县面临着有企业、无原料的危机。因我县种植小麦有粮食直补政策,而种植柳条不能获得国家补贴,全县条柳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目前条柳种植面积实际仅为3.5万亩。病虫害影响较重,特别近几年柳条黄二橡甲虫(俗名:橡皮虫)高发,直接影响了柳条的生长,部分柳田连片发生,导致柳条连片死亡,影响了种植。当前,夏条价格6元/斤,秋条价格12元/斤左右。

2、柳编企业的各种税费项目仍然较多较重。目前,税务部门对柳编企业实行定税制,税负控制在4%,显得偏重,主要受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上涨因素影响,企业盈利水平较低。环保部门的排污费、防疫部门的职工健康查体费,都大大增加了柳编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费用,加重企业的负担,降低企业的利润,影响柳编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3、柳编企业品牌意识亟待加强。全县大部分柳编制品加工企业在国内外没有注册商标,无出口名牌产品,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缺乏自主的品牌,出口的商品中,大多贴牌生产。目前,仅“金柳”、“晴朗”、“荣华”等品牌已成功注册,并发挥作用。

4、柳编产业发展后继乏人,受劳动力制约日益显现。现在从事柳编加工人员,大都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出生的 3

人员,他们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随着经济繁荣和发展,工业企业的增加,用工也相应增加,新一代年轻人,多数都受到较高的教育,通过多年有规律的读书生涯,不适应农村没白没黑的生活,所以不愿意在农村从事杞柳种植和柳编加工,导致今后条柳种植和柳编加工人力资源不足。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积极开拓境内外市场。近年来柳制品在境内外的需求迅速增长,在组织好广交会、华交会的同时,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到境外参加国际知名的工艺品展会,加大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不断扩大销售渠道。

2、增强企业品牌意识。广大柳编企业积极响应县里“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号召,搞好产品自主创新,把临沭柳编做成世界知名品牌,充分发挥县编织工艺品协会的作用,积极主动申专利、注商标,提高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充分利用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我县柳编产业发展的优势,全面提高我县柳编产业发展的知名度。

3、增加条柳种植面积。为解决原材料供应不足问题,在适宜种植的乡镇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种植柳条。同时鼓励龙头企业自建杞柳基地,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实行集中连片开发,逐步建成规模适度的集约化、专业化杞柳生产基地。探索多种经营方式,建立公司加农户、协会加农户和股份制生产销售等多种形式生产经营联合体,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引导等形式调动种植户栽植柳条的积极性。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