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022-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动画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目标下我国动画产业模式研究

摘 要:动画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可小觑。纵观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的动画产业发展历程,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既要把握宏观政策调控,又要注重动画企业内在产业链完整,依靠经济规律加快动画产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内的动画产业模式,从而促进我国动画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关键词: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动画产业;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动画产业曾经出现过短暂的辉煌,民众对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国产动画产品青睐有加。但随着国外动画产品的不断输入,我国动画产品市场逐渐步入寒冬。通过深入研究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动画出口国不难看出,各个国家动画企业的利润水平大相径庭,如美国动画企业利润率高达20%,日本在10%左右,而我国大多数动画公司仅仅维持在不亏损的状态。如何引导我国动画企业在国外市场冲击的背景下形成有利的发展模式,还需从动画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着手。

一、动画产业发展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一)动画产业发展中的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生产成本逐渐降低,而利润却逐渐增加的经济模式。对动画产业来说,随着动画企业对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员工技能水平的逐渐提高、动画产品制作时间的持续缩短,生产成本得以降低,企业效率与利润迅速提升。因此,以迪士尼为代表的国外大型动画企业由于受上述因素影响,形成了成本可控状态下的规模经济,从而实现了较高利润水平。

(二)动画产业发展中的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成本远比单独生产不同产品的成本低。如迪士尼公司先制作动画电影,获得观众的好评后,再在动画影片基础上批量设计、生产衍生品进行出售,动画电影本身成为一种广告投放,这就大大降低了生产与宣传成本,从而获得利润的多元化。

由此可见,得益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作用,大型动画企业比中小型企业可以获得较低的制作成本和较高的经济利益。然而,在国际化分工秩序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小型动画企业同样也能收获较高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

二、日本动画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探析

日本动画产业在国际动漫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要是依靠中小型动画企业集群发展的产业模式。日本动画发展得益于手冢治虫探索出的“手冢模式”。“手冢模式”最初源于阿童木形象的制作。手冢治虫最初的想法是将阿童木卡通形象商品化,通过向国外出售动画片版权、动画制作技术和动画版本胶片获取利润。但手冢治虫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公司的制作能力有限,不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动画任务的制作。于是,他就把制作过程中的部分任务分包给了其他动画公司来完成。这种最初的想法创造了日本动画产业的“分工专业化”制作体系,也为当时的电视动画盈利模式打开了新渠道,对整个日本动画产业的未来发展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动画制作能力与效率,手冢治虫联合日本众多中小型动画企业共同来完成大量商业动画项目。虽然当时每个动画企业的规模都不是很大,但聚合起来相当于大企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具备了实质性的规模效应,从而实现制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最终实现规模经济。另外,日本众多的动画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其配套的诸多小企业相互合作,这就相当于将一个动画创意创新成了多种商品,实现了市场扩展下的范围经济。“手冢模式”联合众多小型制作企业创造了与美国大型动画企业等同的效果,获得了广泛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

三、现阶段我国发展动画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的动画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美日等动画产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各动画企业之间未形成完善的分工体系

改革开放后,我国动画企业不断推出新的动画产品,但大多是由企业自身来完成的,很少通过服务外包完成。通过对国内多家动画制作基地的企业调查发现,虽然已经有一部分动画企业通过外包合作来完成动画片的制作,但大多只是体现在动画加工方面。由此可见,我国动画产业专业化分工体系尚未形成。

(二)动画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未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在美国和日本,多方投资共同制作动画产品的模式比较普遍。比如,在日本开发一款动画产品,常常会有广告公司、电视剧制作公司、电视台、玩具公司甚至大型食品公司等多种企业共同投资开发制作动画片。更有甚者,日本的银行、航空公司、工艺品制作公司和钟表公司这样的企业都会参与到动画投资中来。因为有众多市场主体参与,这样的合作机制往往能将创意、设计制作甚至商业推广模式的效能发挥到最佳。然而,国内动画制作企业大多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承担制作和推广,这就导致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进行高质量产品的制作和商业市场推广开发,这种“独善其身”的发展模式往往致使大量动画企业快速倒闭。

(三)专业化动画人才市场尚未成型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民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这就对动画产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通过调查显示,目前的专业劳动力市场并不能满足动画制作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民众对动画专业的认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国内专业的动画制作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造成众多动画企业求贤若渴。另外,人才匮乏和专业动画人才市场不完善造成人才流失的现象很普遍,这都加剧了动画专业人才市场的快速萎缩。人才的缺乏使得国内难以形成稳定的人才市场,这也是国内动画产业无法实现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我国动画产业未来发展模式探讨

(一)发展大动画产业基地模式

通过研究日本发展动画产业的经验不难看出,其动画产品的制作主要集中于动画出版社,且动画出版社绝大多数使用工作室制度。工作室编辑人员会挖掘一些漫画作家作为思路主创人员,并将细节制作部分安排给助手。这种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出大量作品。从经济学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看,我国完全可以借鉴日本动画的发展模式,结合美国计算机“硅谷”创造的经济传奇,在国内规划建造出多个动画产业基地,将动画制作产业的一系列流程制作公司吸引到动畫基地里来,形成基地内部的专业化分工机制。这种模式的优点就在于集中专业化人才于一体,既能激发专业人员的创造素能,又能节省不同专业制作公司的交易成本,有利于形成规模化制作产业集群,提高动画制作的产量和质量。从范围经济的角度来看,依靠发展大动画产业基地的方式对于提高动画创意或者制作企业的经营水平极为有利,也有益于吸引动画上下游企业向基地靠拢,从而形成广义范围的大产业综合集群。

(二)发展互联网动画新模式

21世纪初,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刺激了一些新生事物的出现,网络动画就是其一。现如今,网络动画已经成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甚至不乏一些作品创造了新的衍生产品,最为成功的要数《滚蛋吧,肿瘤君》。该作品最初由年轻漫画家把个人经历以漫画形式发布在网上,由于大量网友的推崇致使該漫画爆红,随后被众多的动画制作商制作成动画片,甚至被翻拍成了电影,并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从该案例可以看出,新时期创作者应该按照新媒体时代动画产品的特点,依靠点击率和视频网站的相互联合共同创造价值收益。除此之外,在网络动画衍生品环节,利用逐渐规范化的文化版权市场,通过动画产品的品牌形象与其他产品市场达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达成更广泛意义上的范围经济效益。同时,动画制作商也要注重与新媒体、自媒体(比如微信)的推广和结合。

(三)布局适合我国国情的动画发展模式

文化是发展动画的营养,国情是发展动画的土壤。总结过去我国动画发展的经验不难看出,发展美国大企业动画模式不适合我国,发展日本小企业精细化产业链模式也不适合我国,也即,通过这两种模式实现动画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目标在短期内都难以实现。

我国的动画企业大多是民营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本不足,技术设备欠缺。动画市场专业化分工体系也不完善,专业人才资源也不丰沛。因此,根据美日发展动画产业的经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组建国有大型动画企业,依靠国家资金和国有资源集聚规模优势,吸引专业人才进入,并由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动画产业体系的快速形成,依靠市场化运作体系并购中小型企业完成动画产业的规模扩张,在短期内形成较大企业群体。二是借鉴日本动画产业发展模式,鼓励组建多个中小型企业,依靠市场的力量自发形成动画产业专业化分工体系,通过市场分工的模式形成动画产业集群,最终实现动画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综上所述,动画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可湮没。纵观美日等先进国家的发展经历和经验,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既要注重宏观政策调控,又要注重动画企业内在产业链模式发展。要依靠经济规律,尽快形成动画制作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内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参考文献:

[1] 赵江源.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模式探讨[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4):143-147.

[2] 刘健.20世纪日本影视动画产业经营模式透析[J].电影文学,2013,(21):49-51.

[3] 郭虹.中国动画的劣势与思考[J].学术界,2011,(2):77-79.

[4] 杨英法.文化产业集群与文化消费市场间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J].云南社会科学,2013,(2).

[5] 李贤.中国经济转型与文化产业兼并重组[J].思想战线,2013,(3).

[6] 王克岭,陈微,李俊.从“自给”到“共生”:文化产业链分工范式演化研究[J].思想战线,2013,(2).

[7] Japanese Economy Division.Japan Animation Industry Trends[R].JETRO Japan Economic Monthly,June 2012:36.

[8] 胡惠林.文化产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 大卫·赫斯蒙德夫.文化产业[M].张菲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0] 王丹丹.互联网动画的发展模式研究[J].艺术科技,2014,(35).

[责任编辑 张宇霞]

作者:于振玺 王婷

第2篇:论中国动画发展的新模式

收稿日期:2014-02-21

作者简介:高疏寒,女,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化艺术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字动画研究。

摘 要:中国动画发展了近百年的历史,经历了坎坷也创作了辉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族动画片,其中水墨动画在国际动画的舞台上已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动画。历史变迁,在技术和市场竞争的当代,中国动画人也在不停地探索着中国动画新的发展模式。在现代技术的革新下,以网络、手机为新的传播媒介已逐渐成为现代传媒的主流,随着网络游戏、手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大量运用动画元素和动画技术,使动画在这一新领域也逐渐的形成了新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动画;网络;手机;发展模式

中国动画发展了近百年的历史,经历了坎坷也创作了辉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族动画片,其中水墨动画在国际动画的舞台上已是代表中国的特色动画。

一、中国动画百年发展

在众多动画人的心中一直在不停地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动画发展道路到底该怎么走?”回想我国动画百年的发展历史,20世纪60年代的上半叶那是中国动画创造的第一个光辉岁月,在艰苦的条件下在1961~1964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万籁鸣、唐澄导演创作的一部根据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前七回改变的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1963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特伟、钱家骏导演创作的全长21分钟,水墨动画片《牧笛》、196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中国彩色剪纸片《金色的海螺》、同年出品的木偶动画片《孔雀公主》等等。都是堪称中国动画历史上的传世之作,创作了中国动画历史的最高峰,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动画片民族化的成熟。

然而一次文革让中国动画一停就是十年(从1966年开始至1976年,是‘文革’时期),1976年“文革”结束以后,动画工作逐渐复苏,否定了“文革”时期的错误思想恢复过去传统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延续了60年代的民族题材创作出《哪吒闹海》《金猴降妖》等动画长片;以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创作了《一副僮锦》《蝴蝶泉》《九色鹿》等,延续60年代中国水墨动画的风格创作出了诗一般的气质、幽远清淡画面的水墨动画片《山水情》《鹿铃》《三个和尚》等;以漫画风格创作出《没头脑和不高兴》《三毛》等,与60年代的影片相比画面更为精致,艺术风格也更为突出特色化可以说是继60年代后中国动画的又一高峰。但是由于80年代的大多动画作品是为了参加各种电影节比赛而准备的,所以多数影片为艺术短片在叙事性方面有些忽略,当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就提出了相关的批评:“我们的导演大都是出身美术行伍,喜欢在美术形式上作各种探索,这是很自然的。谈到成绩,人们首先肯定的就是在美术形式上的丰富多彩。但相形之下,其他方面弱点不少,甚至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暴露了不少问题,影响了影片的艺术质量。问题就主要出在导演创作上缺乏‘总体构思’。”总体而论80 年代的动画电影是维持了以前的水准并没有新的突破。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精雕细刻的影院片的生产被叫停,90年代动画系列连戏剧开始陆续登上中国动画的大舞台,这一时期主要作品有1984~1987年出品的13集动画片《黑猫警长》、1987年出品的13集动画片《邋遢大王历险记》和1989~1992年出品的13集动画片《舒克和贝塔》、1995年出品的156集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陪伴众多80后成长的经典动画作品。90年代动画的一直制作,逐年的出品数量也在递增,但品质却是在江河日下,1999年出品的《宝莲灯》在技术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但在剧情、人物造型等方面也是有些瑕疵的,与之前《大闹天宫》、《山水情》等经典动画片相比就显得略有差距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电影也从计划经济体制被纳入了市场化的体制中,国营体制在管理上的弊端也日渐明显,大量的动画人才流失,日本、韩国、美国等外来动画片也进入了中国动画市场,对中国动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力,从此中国动画就一蹶不振,时至今日也处于徘徊和探索之中。

二、新传媒时代的到来

近年来网络、手机的逐步升温,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被悄悄地改变。网上购物、网上观影、网络游戏、电子书籍等等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中国动画是以电视、电影、游戏、期刊、书籍等媒介为传播渠道,但网络、手机的出现和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以传统的传播渠道已经明显有一定的局限性了。就在中国动画陷入僵局时,以手机、网络为主要的新传媒时期悄悄到来了,为中国动画产业点燃了新的希望,注入了新的血液。随之的手机智能化、网络化更是将网络和手机紧密的捆绑在一块,3G、4G成功使用将网络带到了每个人的身边,这也将软件开发商的目光投向了手机软件,各种适应于手机的游戏软件、聊天软件、工具软件、阅读软件、播放软件等陆续亮相。其中动画在手机、网络新媒体的平台上也开拓了新的发展模式。

三、中国动画发展新模式的探索

2003年1月翔通在厦门注册成立,是目前中国大陆最早从事手机动漫的企业,并得到文化部、工信部的重点扶持,很快同年7月就在北京成立了分公司,并获得迪士尼授权分销许可。同时与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合作开拓了彩信和动漫杂志等项目。在2004年6月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开发了手机游戏软件之后,翔通在哈尔滨、成都、西安都成立了分公司。坚持“创新动漫,美好人生”为理念,集创意、策划、开发、发行于一体的新型动漫产业,从2003年到2013年10年的努力下创立了绿豆蛙、酷巴熊、MINI姐妹、功夫包子等近百个成功动漫品牌。

近年来,其实不只是翔通看到了中国动画在手机、网络这一新媒体的发展前景,像腾讯公司,不论是腾讯QQ的游戏、空间、聊天还是在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微信中都也大量应用动画技术和元素。将动画和手机、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最近微信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和交流方式。2014年1月28日在腾讯微信中注入“萌小奇”的微信表情,这款微信表情的原型就是日本动画片《甜甜起司猫》中的“小起”的形象,应用原有的动画形象为元素再加上简单的Flash动画技术一个个可爱的“萌小奇”吃饱饱的表情、含泪委屈的表情、馋嘴乞求的表情、满脸疑问的表情等一系列可爱猫咪的微信表情就与大家见面了,一夜之间风靡网络和手机用户中。

其实在“萌小奇”微信表情推出之前,腾讯已经推出了“神偷奶爸”、“迪士尼新春大拜年”、“怪物大学”、“加菲猫”、“小爪派对”、“汉斯圆滚滚”、“挨踢狗”等系列动画表情。我们发现这些表情与以往的二维QQ表情相比,这些表情通过动画技术的制作将各种以我们熟知的动画形象为原型的,再加以简单的动画技术合成便形成了现在的微信表情。使人们喜爱的动画原型变成能动的、会笑、会哭、会发脾气的小动画。在人们使用的过程之中也将这些动画片不断的传播广泛,而且也将动画技术不断革新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不仅如此,在2014年的拜年短信中可以看到与以往不同的拜年短信。以往每年枯燥的文字短信今年已经被可爱、动感的动画短信所取代了,腾讯微信中也推出一款动画贺年卡,通过微信就可以轻松发送一张带有动画的可爱小马的新年贺卡,上面有中国传统的福字和彩色贺词还有卡通形象的小马载着粮食的小动画。这样一个动画贺年卡在2014年可真火了。

在网络、手机这样新传媒的平台下,不仅动画本身得到了传播,同时动画人才也在这些新领域得到了重用,使他们的动画梦想也进一步实现。以往毕业的动画大学生都对找本专业的工作发愁,有的甚至转行做了别的工作,2009年前中国动画专业就业在国家就业榜中还处于就业难的行业,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已有明显好转,动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网络、手机等新领域成了争取的对象。动画专业也成为当下热门行业之一了。

四、结 语

无论从手机彩信、手机游戏还是到现在的手机微信,我们发现了动画产业新的发展模式,当前我国手机动漫业务的主要用户群体是在18~35岁之间的手机用户们合计大致有1.1亿户,随着4G网络的普及手机动画作品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与子同时动画产业在网络技术的进步下已初见规模了,据报道“2009年中国动漫网站数量已达到6万个,网页数量增加到了3亿个。”看到这样的数据统计我们不禁地想今天动画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已不仅仅局限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单一的动画片、动画电影、动画书籍的传统模式而发展了。在当代新技术、新媒介的平台上中国动画将会在手机、网络、软件、游戏等领域以新的发展模式不断前进,使中国动画更具运用性、广泛性和娱乐性,为中国的动画艺术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同时也期待我们中国原创的动画在新传媒的平台上发展更好。

参考文献:

1 特伟.美术电影创作访谈[C].美术电影创作研究,1984.

2 皇甫晓涛.创意中国与文化产业[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3 聂欣如.动画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4 段佳.世界动画电影史[M].武昌: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

作者:高疏寒

第3篇:浅谈动画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摘 要 本文从剖析我国动画产业快速发展入手,分析了我国动画教育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动画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动画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模式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最后通过总结,本文指出动画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依托整个动画产业的健康发展来实现。

关键词 动画职业教育 动画产业 发展模式

一、动画产业快速发展的因素

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后,动画产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动画产业迅猛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动画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动画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好、覆盖范围越来越大,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再次,国际市场动画产品的大举进入对我国相关产业带来了很大冲击,我国有必要加快自身动画产业的发展,占领本土市场,抵制外来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入。

二、我国动画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首先在于人才的培养。但是,现阶段动画人才的供给远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需要。行业缺乏一批富有想象力、懂技术、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内涵的动画相关人才,这成为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的动画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相比于日美等动画强国,都有不小的差距。

为了满足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需求,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动画相关专业,来培养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动画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动画产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同时,由于对产业结构的认识不够清楚、对产业发展脉络的把握不够准确,高校对动画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够科学。第一,人才培养层次划分不明确,各大高校的培养目标一般都定位在高端动画人才,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造成每年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一方面企业急需的熟练掌握动画设计、制作本领的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形成供需矛盾,第二,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普遍存在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眼高手低,不能合理、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只有科学规划、合理分配、统筹管理、严抓质量,才能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切实满足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动画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现有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动画职业教育应当成为培养动画人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动画产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合理制定培养目标、分清层次、抓好质量,通过向社会和企业提供优秀的动画人才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具体来说,我们在做好把握市场对人才需求方向的同时,还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科学定位,明确培养层次和培养目标。

目前,全国各个院校每年培养出数量庞大的动画相关专业毕业生,由于培养目标不科学,层次定位不合理、对实际动手能力不够重视等原因,许多毕业生在毕业走向社会之后,并不能满足相关企业的需要,造成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而动画企业因为招不到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企业发展受到影响,推而广之,整个行业的不良发展又造成对人才需求的减少。

(二)集中力量,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动画人才。

1.培养学生在创作中锤炼故事情节,提高作品深度

真正意义上的动画,和人类历史上其他文明成果一样,都能够打动人的灵魂、使人获得内心深处的触动,来达到获真知、长见识、增才干、养性灵的目的。现在市场上有许多的动画作品,无论画面多么精美、色彩多么绚丽,如果没有深刻的内涵、精彩地情节、巧妙的结构,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淹没。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这类作品不仅没有现实的文化意义,也不会有今天的市场。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念。

中国的动画产业虽然出现得比较晚,但是发展过程中不乏精品,比如大家熟悉的《三个和尚》、《骄傲的将军》、《宝莲灯》等。随着近几年来外国动画的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国产动画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少,很多国产动画还出现严重模仿、抄袭国外作品的现象,这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它会使市场丧失对国产动画的信心,从而导致整个产业的衰落。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有很多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可以为我们后人所演绎、表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创新精神,一定能够对提高我国动画产业水平有所裨益。

3. 培养学生研究市场的能力。

在未来的经济社会,没有市场,就没有生存权和发展权。我们在追求艺术的同时,也一定要重视市场、研究市场,不仅要关注国内市场,还要放眼国际市场。在整个世界出现“中国热”的时候,美国人制作了《花木兰》,日本人制作了一系列的以三国为背景的动画,而我们却缺乏能够与之媲美的动画作品。对市场是否敏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做到一流的企业,人才是不是一流的人才。如果只是按照别人意识来制作动画,那么动画产业也就变成了一个熟练工种,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国产动画要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站住脚跟、开拓市场,要解决好创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动画产业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三)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结合的运作模式。

动画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动画产业有着文化产业的基本特点:知识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等。动画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专业人才、先进的软硬件设备、资金、合理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规模化的发展更是要求相关企业、学校联合起来,形成一个人才培养、产品生产,并且能够盈利的组织,这也是保证产品质量、利于品牌建设、把握主流市场的现实需要。更是集中力量立足国内,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如果没有一个这样的平台,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不仅仅动画产业的发展会遭遇瓶颈,新的人才的培养也会因为不能适应市场需要而遇到困难。新时期政府倡导发展产业基地,来达到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提高国产动画产业竞争力。通过发展产业基地,将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放在同一市场上竞争,充分企业自身的积极性、让市场来检验,在企业优胜劣汰的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作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达到产业整合的目的,来更好的参与真个市场的竞争。

(四)培养动画产业管理人才、市场人才。

动画产业的发展在需要大量创作人才、技术人才的同时,还需要相应的管理人才和市场人才。动画产业和任何一个产业一样,都有一套独特的运作方式,管理的作用在于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动画产业管理人才应该是精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人才,他们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创新企业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使行业、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互相协作,有条不紊,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企业效益。市场人才应该能够把握动画市场的发展规律,指出动画产业将来的发展方向,指引国产动画做出自己的特色,创立自己的品牌,不必跟随日美的亦步亦趋。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自己的位置。通观国际动画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动画市场绝不仅仅就是动画片、电子游戏、动画电影,还有随之而来的一大串产业链,比如动画模型、饰品、服装、箱包等日用品,迪斯尼大型游乐园,其他文化形式的改编、再创作等,这些产业的市场前景、预期收益都应该是市场人才根据市场发展水平和现实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对动画行业的发展提出的合理建议。

(五)注重与网络技术的结合。

21世纪是计算机和网络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新技术,移动通讯、数字电视、计算机网络、手机wap、短信、彩信、铃声、游戏等一一进入人们的生活,这些产品的诞生都离不开动画技术的支持,动画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和这些产业的结合,主动向这些产业靠拢,依托已有的市场来增加产业的覆盖面,达到扩大产业规模和应用的目的。我们在生活中已经看到各种各样的电脑动画、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动画歌曲、动画广告等,新的产品和新的应用领域需要新的人才来开拓和发展。总之,促进动画产业和新型市场的结合,促进动画市场向上游和下游市场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动画产品附加值,这也是未来动画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动画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职业教育加速了动画产业的发展。在下一阶段,仍将是动画产业发展的春天,我们面临的现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积极地优化自身结构,准确定位动画职业教育市场,动画职业教育产业能够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实现自身的健康快速发展。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在数量上有很大的提高,在品质的追求上也有质的飞跃。包括动画在内的文化产品的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至关重要。现阶段,我国广大青少年和儿童对动画的消费需求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这和我国动画产量不高、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未来的动画产业不仅是一项拥有巨大经济效益的产业,也是拥有可以解决大量就业、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巨大社会效益的产业。动画职业教育界应当认真研究中国动画市场的现状,把握产业发展的特点,做到正规化、规模化,向动画产业不断输送合格的人才,促进动画产业的壮大和实现自身的发展。

五、总结

当前动画产业发展处在一个难得的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动画职业教育产业应当把握动画产业的发展脉搏,积极调整自身,适应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努力培养出合格的动画产业从业人员,来实现自身的健康快速发展。动画产业具有回报率高、产业关联度大、国际化程度高等特点。目前,全球动画产业发展成熟,已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日美占据动画产业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并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我国的动画产业依旧存在产量和质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动画产品消费需要的现状。我国的动画教育体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动画职业教育还要积极改革来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我们应当进行积极整合,理顺关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展开有序市场竞争,不断提高动画产品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才能健康协调地发展。动画教育产业的整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首先,应由政府、学校、企业积极合作,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其次,要发挥市场调控的功能,把动画产品和动画人才交由市场检验,利用经济的杠杆进行调控,优化资源配置,优胜劣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人才素质;再次,要准确把握市场和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向上游和下游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结合,提高人才素质和产品质量,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同时,借鉴国际上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提高动画行业和动画教育行业整体水平,实现正规化和规模化。只有这样,我国的动画职业教育才能依托动画产业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汪淼,张俊苹.我国动画产业的四大发展趋势[J].文艺研究,2005,(10).

[2]徐光春.在全国影视动画工作暨动画片题材规划会上的讲话[J].中国电视,2004,(05).

[3] 粟丹倪, 丘隶. 动画专业学科建设之初议[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4,(03).

[4] 袁亮, 黄利. 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J]. 电影评介,2009,(01).

[5] 师高民. 刍议动画设计人才的培养思路[J]. 电影评介, 2006,(17) .

[6] 兰育平. 论高职动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广西轻工业, 2008,(11).

作者:史玉红

第4篇:动画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为了推动我国动画事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全国各地建立了众多的动画产业基地,各大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动画专业,招收了大量的动画专业学生。在这种形势下,动画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高校动画专业为例,探讨基于数字艺术的动画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

【关键词】数字艺术;课程设置;“知识树”;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益革新,数字和信息处理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领域,拓展出数字艺术。“所谓数字艺术,可被诠释为这样一种艺术形态:艺术家利用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类数字信息处理设备,通过构建在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的创作平台,对自己的创作意念进行描述和实现,最终完成基于数字技术的艺术作品,并通过各类与数字技术相关的传播媒介(以网络为主)将作品向欣赏者群体发布,供欣赏者以一种可参与、可互动的方式进行欣赏,完成互动模式的艺术审美过程。”①与数字艺术同源的有数码艺术、数位艺术等。数码艺术延伸到教育领域,直接催生出众多的专业,如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网络交互设计专业、信息艺术设计专业等等。动画与数码艺术的联姻,使动画自身的属性得到了拓展,也使动画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具有了新的特点。因此,基于数码艺术的动画专业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动画专业是传媒或艺术类院校的重点专业,每所院校都会讨论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分析基于数字艺术的动画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等问题。

一、“知识树”教学模式的确立

众所周知,一粒种子必须有足够的养分和充足的阳光,才能够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学习过程也是如此。因此,我们提出“知识树”的概念。

(一)人文科技知识的吸收

基础理论课程,比如设计美学、影视动画编剧、科技概论、戏剧文学、中外美术历史、中外文化概论等,不但能够提供足够的基础文化知识,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大学生不仅要谋得职业,还要做得事业。这是知识树的根基部分。

(二)知识技能工具的掌握

相关学院和系部建成了电脑工作站机房,开设了多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应用、数码造型基础、动画运动规律、原画、场景、角色设计、平面立体动画造型软件如ADOBEPHOTOSHOPCS,ADOBEIILUSTRATORCS2,FLASHCS,ANIMO,3DSMAXMAYA的使用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动画专业基础知识,还能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完成专业领域的基础绘制与创作。学生找到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方法,能够描述和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念,学习成为一件体验创作快乐的事情。这相当于知识树的枝叶部分,提供给学生选择的机会。

(三)创意思维表现的训练

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要充分考虑课程设置的引导性。在掌握基本的技能之后,还需要专业的思维,也就是动画的思维。动画具备电影的视听特性和动画的绘画特性,要训练动画思维,就要在课程设置上加入剧本写作、视听语言、分镜头脚本创作、导演基础、表演基础等内容。通过训练动态思维、想象思维等,使每个学生的想象力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这个过程好比修葺知识树的枝叶,使树木茁壮成长。

(四)实践项目成果的转化

经过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创意思维表现的训练之后,加上项目实践环节,目前有些学校实行的短学期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夏季实践学期,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组成项目创作小组,完成短片的创意、制作以及成果的转化。或者学生进入公司企业进行实践,接受市场检验。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得到锻炼,也可以让教师查找教学上的缺失,以便及时弥补,可谓一举两得。创作的动画作品可以参加每年举行的动画节、电影节。如果作品能够吸引到投资,可以进行下一步商业开发;如果作品可以拿到奖项,还有助于学生获得工作的机会,这就是收获果实的环节。目前,“知识树”教学模式的成果收效日益显现。

二、“知识树”教学模式的分析

古人云: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②无论何种教学模式都要切合实际,符合教学规律和相关教育理念,数码艺术的教学既要继承传统的教育观念,又要符合现代大学的教学理念。

(一)模式特点分析

“知识树”教学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渐进式”学习和“捆绑式”教学。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上形成“井”字形的框架结构,一年级和二年级为横向黑色区域,三年级和四年级为竖向黑色区域,交叉的白色区域为实践环节,环环相扣、节节相连,体现出捆绑式教学和渐进式学习模式的特点。大学四年分为两个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属于获取人文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阶段,三年级是知识总结和思维训练阶段,四年级是实践和成果转化阶段。而每个年级的知识结构都环环相扣,中间都有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就是实践环节,展示学生作品和教学成果。这样,教师可以查找教学上的缺失,学生也得到了实际锻炼。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把每个环节都做到位,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起始阶段进行干预和把握,做到教与学的捆绑。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教师就应在哪个环节及时纠正和调整。学生要在渐进式学习过程中完成一系列作品,就不能松懈。这种层级递进的模式,既符合传统的教学规律,又贴近现代教育的理念。大学的“教”应该尊重教师的权利,让教师发挥教学热情,使之能够从教学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满足;大学的“学”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得到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提升。这两个方面互为关联,缺一不可。针对这一模式,相关教学系部可以对一些课程进行调整,分为专业骨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针对专业骨干课程,每个学期结束都要进行一次作业和作品的汇报展出,每一个学生的平时作业和考试创作作品都要在专业展厅进行展出。这样有助于消除一部分学生“混”学分的思想,有助于对于全体学生起到督促作用,使教师易于进行教学管理。

(二)专业特色凸显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开设动画专业的本科院校不少于400所,加上民办院校、高职院校等,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多达1000余所。这些院校的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质量也良莠混杂,如何差别化办学、特色化教学是这些院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实现专业化办学、特色化教学,首先就应该明确培养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动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具备人文基础、创新思维、表达技巧和实践运作能力。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凸显特色,在软硬件建设上加强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要专业化,管理要科学化、人性化,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现代大学管理体系。特色化教学的关键是要有特色课程设置,目前相关学院动画专业正在建立一套主干课程教学计划。比如,正在准备实施的“实践项目”教学,每个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至少要完成两个短片,在二年级学期末,学生要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短片,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至少要完成一部成熟的短片制作。到毕业设计阶段,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要有制作短片的经历,都能参与到创作的环节中。另外,除了特色课程设置以外,还要有特色化教师。有专长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特色项目的设计,能使有天赋的学生发挥一技之长,专业特色也就此产生。

三、总结

基于数码艺术的动画专业设置要构建厚实的创作基础,包括人文基础、技能保障、思维训练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国产动画的原创实力靠的就是创造性思维。另外,学生的培养最终要贴近动画行业的实际。学校办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生最后要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教学模式的革新离不开社会的实际需求。针对实际项目和市场进行教学模式探讨,根据动画业界的实际需要进行课程设置,实现教学成果转化、凸显专业特色,是目前各院校动画专业的立足之本。

注释:

祥忠:《数字艺术论(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②参见《百度百科》“朱子读书法”条目,

第5篇:动画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文化局动画产业研究报告

一、动画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产业现状:

1、投资规模有限。投资没有合理的回报机制。

首先,动画片是个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产业,尤其对于原创的动画企业,更是缺少制作经验的积累和明晰的盈利模式,大资金的进入有一定的难度,造成整个动画产业投资规模有限。没有大的资金进入,对消费难以形成强有利的刺激,更无法引导消费,无法培育拥有众多成熟的消费群体和一定消费实力的市场。为什么动漫产业会首先从经济比较发达的欧美、日本、韩国最先发展起来,这跟美国能产生率先出现好莱坞是一个道理。经济发展了,人的精神需要就会向多元化发展,就会催生很多新兴的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出现。

其次,就动画片而言,必须通过电视播出才能进入市场,动画片的直接消费者是电视台,国内电视台的播出基本是免费的,本身也没有能力消化动画片高昂的制作费用,跟电视动画片不同,动画电影的主要市场出口在票房收入上,而电视片没有。直接收回成本或收回部分成本的可能性都很小同,实际上动画片的经营已经从动画产品本身的经营转化成广告经营,品牌运营,衍生品经营的概念了。

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动画产业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加工为主,原创能力很弱

(2)、缺乏核心企业、缺乏核心产品,缺乏核心品牌。

(3)、产业链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有效价值链;

3、产业政策不完善

动画产业目前的政策还只是行政意义上的定性的方向性政策,缺少比较具体,明确的实施细则对产业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比如动漫形象的知识产权保护的保护问题,版权转让问题,分级管理问题,这个立法和政策的完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二、动画企业面临的现状

目前国内的动画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现金流压力较大

动画企业主要的开支项是人工成本,是个先投入后产出的企业,动画企业也是个高投入的行业,在动画片制作的前期和制作过程中,资金消耗量非常大,产出几乎为零。因此现金流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对于一些资金准备不充分而匆匆上马的企业,很容易因前期对创作,制作,技术,管理、市场等问题估计不足而导致夭折。

2、专业人才短缺

虽然近年来,动画技术,CG技术等培训机构风起云涌,但有基础素质,有艺术功底,有创作经验,有技术实力的全面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市场人才仍然十分短缺。

首先,动画片不等同于动漫形象的设计,它是电影的一种类型,电影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需要具备专业的电影制作的基本艺术修养和艺术功底,不是通过短期培训可以培训出来了。

其次,国内的动画培训本身也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师资的缺乏就是个明显的例子,缺少优秀的师资力量,怎么能培养出优良的学生,因此大部分培训基本都是出于商业目的。

再次,缺乏实践环节,动画制作,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产业,不单纯是技术问题,也不单纯是个艺术创作的问题,电影本身是一种工业,动画更是如此,工业特征很明显,因此,很多经验和技巧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总结和提高,国内这种机会比较少。人才成长和成熟的时间要长

些。

但尽管如此,起码对动画技术和艺术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距离制作商业性很强的动画片而言就欠缺太多东西了。

企业人才短缺的总体状况如上所述,具体地说,目前国内的动画企业,尤其是原创动画企业,最缺的两头的人才,既前期的策划人员、创意人员和后期的市场销售和市场推广人员。制作技术人员相对来讲情况要好一些,因为毕竟有给国外加工片子锻炼出来的一批“画匠”。但真正懂得动画行业的创作规律和市场规律,既懂技术又有艺术创作能力的人才,高专业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制片人可以说更是奇缺的。

3、缺乏经验积累

这一点对国产动画尤为明显。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加工为主的产业模式,造就了一批机械的,缺乏创造力的“画匠”,而对于美术设计,造型创意,原画设计,动画设计,制作合成等关键性的技术环节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实践和发展机会。尤其在动画片的细节方面,如题材的选择和立意的深度挖掘方面;剧情设计的结构性和戏剧性方面;原画人物动作设计的流畅性和美感方面,人物造型设计的夸张性和创意性方面,场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方面,后期制作的技术性等许多细节问题不是教科书上所能学到的,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通过艺术功底的修炼和摸索才能有较深刻的体会和灵感。而在这方面,国产原创的动画企业由于制作成本的压力,是没有时间和费用去深入挖掘和提炼的。一部优秀的动画片,是需要原创,剧本,导演,美术,动画,剪辑,效果等等和个环节的协调统一,才能制作出优良的片子,是需要集体的创作才能完成的,哪一个环节薄弱都可能造成片子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受到致使的影响,这个制作的经验是需要时间和过程才能积累出来的。

因为缺乏制作经验,导致在制作过程中走弯路,真金白银地交“学费”,使很多企业陷入困惑甚至无力自拔,项目流产。

四、国产原创动画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1、动画企业要重视前期工作。

很多企业前期工作不充分,给中期和后期制作带来了致命的影响,这种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前期工作扎实,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的。

2、在产品,也就是片子上下功夫

目前国内大部分动画片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前期先把片子急匆匆地赶出来,利用各电视台国产动画片源短缺的市场机会和政策性机会,赶紧播出,产生一定的市场效果和知名度。然后利用形象片权的转让,开发衍生品,出版物等形式盈利。

很多企业忽视产品本身的质量,急功近利,片子的前期市场定位草率天真,形象设计简单粗糙,剧情平淡全无创意,寄希望于电视台的播出造成的影响,形成所谓的“品牌”。再通过版权衍生品等盈利。这个模式的误区是显而易见的。企业经营规律是产品经营,品牌经营,文化经营的顺序,动画企业产品还没有经营好,就已经开始品牌经营,是本末倒置的。没学会走先要跑一样。

在这一点上,深圳市唐人动画公司有深刻的体会,唐人公司制作的三维动画长篇电视系列剧《憨八龟的故事》第一部《我来自它星》52集,目前正在制作的第二部《拯救王子》26集,可以说是把重点放在了产品的制作环节。这也是唐人公司创立以来形成的一种踏实稳健的作风使然。公司并没有急于把这一形象推向市场,而是对形象的市场定位,目标消费群体定位,后期商业开发的可行性和空间,形象造型的可观赏性,目标消费群体的审美偏好,形象的延展性和应用性,形象的精神内涵等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在此基础上,围绕这一形象,组织了公司最强的设计和技术制作团队,对形象精雕细琢,在细节上下功夫。这一形象一经推出几经修改,终于在推出伊始便博得了业界的公认和社会的好评。 夺得了中国视协“ 最佳动漫形象奖”,在上海等国际大赛中获得大奖,通过调研,公众对形象的认知度

和喜爱度也很高,为以憨八龟的形象作核心,开发动画片及其它动漫产品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片子制作过程中就已经有很多发行机构主动找了过来,片子还没完成,音像制品的版权已经被国内一家发行公司买走,由此可见,基础性工作是不能忽视的。产品质量基础。

3、注意资源整合,这是动画公司普遍忽视的问题

前面说了,动画是个综合性产业,投资、策划、制作、发行、运营等环节涉及很多专业领域,动画企业要善于与行业内及行业外的专业性公司合作,单纯靠企业本身是很难一下子把各个环节做的十分到位的。产业链的构建基础是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相互关联的价值链,形成专业化分工,形成一个价值共享,风险共担的良好合作关系,尤其是原创企业,就抓住重点,而不是大而全的经营模式,风险很大。这个问题目前很动画企业重视程度还不够。

第6篇:从中日动画电影产业比较研究看日本动画电影对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

2012·第4期

CHINESE FILM MARKET 中国电影市场

从中日动画电影产业比较研究看日本动画电影对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启示 ■

周口师范学院美术系董云志

世界上动画电影产业最发达的国家首推美国,其次是日本。虽然动画电影产业在日本兴起和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但通过动画电影大师手冢治虫、动画电影奇人宫崎骏等人的努力,使得日本的动画电影产业快速发展和壮大。加上政府的重视,不论是在动画电影产业的运作机制方面还是政策导向方面,日本动画电影产业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世界各国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现将中日两国动画电影产业进行比较,研究中日动画电影产业发展差异,寻找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可借鉴的经验,以便国产动画电影产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起来。

发展现状比较

日本对动画电影产业的重视和开发由来已久,动画电影产业在日本的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日本经济的一大支柱。首先,日本动画电影产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日本有着成熟的漫画市场。目前,日本动画电影产业的规模已经超乎寻常,漫画作品几乎占了整个日本出版物的40%,读者不局限于儿童,而是有着一个很庞大的读者群体。

我国的动画电影产业在进入21世纪之后,发展势头迅速,特别是在动画电影产业总产值和拍摄动画片的时间上都突飞猛进的增长。据悉,到2010年底,我国动画电影企业已约有7000余家,动画产业基地40多个,动画片产量翻了几番,涌现出一批深受观众喜欢的高质量动画片,如《秦时明月》、《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国内许多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动画专业,在校学生约50多万人。从上述情况看,我国俨然已迈进了

动画电影大国的门槛。但比较而言,我国动画电影的创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作品缺乏创意、整体质量不高、动画电影人才断层严重、产品营销薄弱、知识产权意

识不强等,这与我国的动画电影业发展趋势相比还不够成熟。

据查,我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画电影产品,日韩占69%,欧美占29%,内地和港台只占区区11%。《名侦探柯南》是日本的一部动画片,它在搜索引擎上可搜到600余万条的相关条目,中国经典动画片《西游记》的搜索结果却仅有

200多万条目。历时三年打造的2011 年上映的3D 动画电影《兔侠传奇》,由范伟、闫妮、濮存昕等阵容强大的明星团配音,其搜索结果也仅过百万条目大关。在日本,动画电影产业已位居日本国家支柱产业的第三位,在世界上,日本的动画电影产业也具有相当大的国际影响力,仅次于美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动画电影帝国。与日本相比,我国人均拥有国产动画片的时长就显得较少,这与日本政府对于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和推动有着很大的关系。

很明显,我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日本的差距还很大。我国并不缺乏绘画人才,每年为日、美加工动画,也出了不少名作。综合日本动画电影的发展状况和对中国的影响,可以看出,我国尚未形成一个适于动画电影发展的文化体系。当然,中国的国情有其特殊性,我们的政府既要鼓励发展本土的动画电影产业,又要从邻国吸收值得借鉴的东西。因此,静心反思,潜心发展,才能逐步缩短差距,健康、快速地向动画电影大国迈进。

产业政策比较

2004年4月20日颁布的《关于发

展我国影视动画电影产业的若干意见》规定:电视台每天播出的国产动画片比例不能低于60%。随后,国家还启动资金大力支持发展国产动画电影产业,政府的支持也带动大量民营资本涌入,极大扩展了动画市场,创作数量增长迅速,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与我国的动画电影产业政策相对单一相比,同处于亚洲的日本,其动画电影产业的发达不仅有动画电影产品本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有政府的政策杠杆调节和完善的法规布局。

日本采取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其一,利用援助资金方式进行动画电影文化的扩展宣传。日本利用“政府开发援助”中的“文化无偿援助”资金对动画电影产品进行播放版权的购买,然后在海外实施免费播放行为,在一些国家熟悉和依赖这些动画电影产品后,将免费版权渐次提升为低价版权。其二,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二战之后,日本尚处于动画电影模仿创新阶段,就已重视动画电影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如今政府不仅规定动画电影产业中要有专门的知识产权财团法人,更重视动画片及衍生品的授权行为,从法规到具体实施对动画电影知识产权进行严密的保护。其三,成立专门部门,加强产业管理与支援。日本动画电影产业的政府部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文化厅下属的文化审议会,主要负责日本动画电影产业的国际交流与政策;另一个是动画电影产业研究会和传媒与内容产业局,给日本国内发展初期的动画电影企业提供发展交流平台,进行帮扶、引导、交流和增长。这样以来,政府职责分工明确的专门部门就形成了对动画电影产业的分类细化管理,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并及时进行政策性的调控,使政策实施更加高效。其四,重视软实力战略。日本动画电影产业软实力的核心是对优质人才的重视,如将动画电影产业的大师与大学动画电影教育相结合,形成名师名教的活跃局面;再如每年都举办各种类别的动画电影节,著名的有“东京国际动画节”等,与动画电影商业行为紧密联合,在制作、营销、推广等方面综合培养动画电影产业的后继人才。无论在教

专题研究 26 CHINESE FILM MARKET 2012·第4期

中国电影市场育、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等方面都非常重视动画电影人才,重视动画电影产业中的软实力。其五,采用分级制度,加强市场规范。日本动画电影不仅仅是指向儿童的一种单一的艺术形式,更是全民总动员的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在日本每个年龄层都有与之相适合的动画电影作品欣赏,都有相关的衍生品可进行消费,并细化动画电影类别的分级制度,从而形成一个庞大有序的动画电影市场。

由上述情况可知,我国在动画电影产业政策上的不完善还体现在“专门部门”、“分级制度”、“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亟待加强和改善。

运营机制比较

动画电影产业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世界各国在发展动画电影产业时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特点。在运营机制方面,日本的动画电影产业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规模,在于其资本运营的环节都以市场需求为指导原则,这对我国动画电影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

(一生产方式不同。日本的动画电影运营机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分工协作,这种方式提高了漫画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日本的漫画家一般都以工作室方式进行创作,每一个工作室里的工作人员在漫画家的领导下,进行分工协作,有明确细致的分工,剧本文本和角色绘制,甚至形象的勾线、上色都是分工完成的。分工协作的生产方式致使其动画电影教育也是分类的专业化培养模式。在我国,动画电影产业整体落后,在教育方式中还是针对工作环节的教育培养,没有完善系统的分类专业,主要侧重于制作技术的培养,忽视动画电影产业在创作故事剧本、衍生品营销等其他环节的培养,这些原因也导致我国动画电影人才的结构单一,形成的动画电影产品缺乏创意,集中在模仿创作的程度。分工协作生产方式是提高动画电影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对此应有深刻的认识。

(二分级制度不同。日本动画电影产业有着庞大细致的分级市场体制,规范的分级制度。针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受众,进行了类别和级别的细致划分。例如日本很多漫画杂志是面向18-25岁的青年,也包括从少年时代一直看漫画到30-40岁的读者,目前日本动漫产品受众的平均年龄为32岁,这极大的扩大了受众市场。反观我国,对

于动漫的认知还停留在认为动漫是低年龄层的消费艺术种类的层面,不仅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思路受限,而且相关部门在审批动画电影项目时,也往往出于这种保护低龄消费者成长健康的考虑,进行各种题材和创作的限制,这些都使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无法扩展和壮大。正如某动漫资深人士所言:“如果说宣传力度不够是外伤的话,观众定位不准则是致命的内伤。”2011年入围法国昂西国际动漫节的中日联合出品的电影《藏獒多吉》,由于坚持“根据两国国情,达到双方认可”的折中原则,致使影片定位不准,从而重蹈国内票房失利的覆辙。此外,日本动画电影产业中与动画电影作品等同重要的是衍生品的开发和营销,国家也在各种政策举措上大力支持和保护作品和衍生品的出口,开拓国际营销市场。

对此,我国在动画电影运营机制的相关环节做得不够完善,这也是我国动画电影发展滞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想使动画电影产业给我国带来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我国应该在动画产品体系中各年龄段的比例合理,还需要增设动漫分级制度,立足国内市场,开拓海外市场,从各方面加强学习和调整。

结语

日本作为当今世界上的动画电影的生产大国,不论是题材、内容、受众、艺术性还是外在的机制方面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与之相比,国产动画电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日本动画电影产业的成功,为我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我们应当立足本土,结合实际国情,清醒认识,找到不

足,更好的发展我国动画电影艺术。

首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有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才会很好地利用中国丰富庞大的传统文化素材。如在选用中国传统题材时,可以加入再创作的成分,以原来的故事为基础,从现代人的欣赏角度对其进行改编,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在注重动画电影艺术教化功用的同时,还要提高作品的观赏性和娱乐性,紧跟时代步伐,尊重观众需求,才能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动画电影艺术。

其次,逐步引入动漫作品的分级制度。重视成年人的动画电影需求,克服低幼化倾向,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动画电影作品的取材范围,拓展动画电影市场,使动画电影产品和动画电影衍生品的附加值增大,并逐步完善动画电影产业链,创造我国的动画电影形象品牌,增强动画电影产业的影响力和辐射性。

此外,重视动画电影人才的培养。在高校中不但要改变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当中注重理论和技法的学习,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文化素养。同时,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也应注重实践性和多元化,避免“统一化”和“笼统化”,这样才能培养出复合型的实用性人才。

与动画电影帝国日本相比,我国动画电影大国的道路还任重道远。除了上述种种原因,我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还需在题材选择、剧本编排、人物塑造、场景刻画、声优挑选、音乐制作、商业价值取向、动画电影品牌创造、动画电影产业链完善、受众定位,以及政府扶持和新媒体力量支持等诸方面付诸实际行动。只有把人力、物力全力投入到打造国产动画电影产业品质中,立足本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民族动画的优点,突破动画电影产业发展的局限,提高品质,增强审美性和娱乐性,才能制作出更多内容高尚、品格优良、受众广泛的动画电影精品,从而实现国产动画电影产业的大发展。

(责编:程 龙 专题研究 27

第7篇:社区商业发展研究与模式探讨

营销部

乔相逢

【摘要】社区商业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出现。国外的社区商业主要以购物中心的形式出现,具有满足社区居民购物、服务、娱乐等综合性需求的功能。购物中心的核心店基本上都是知名的连锁企业。各种连锁经营品牌是支撑社区商业中心的骨干力量,是社区商业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国内的社区商业设施正朝着成为一种综合建筑、景观、空间、声音的体验式场所,一种为社区居民创造的拥挤热闹的场所的方向发展。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的社区商业普遍带有浓厚的住宅底商特点,与国外成熟的社区商业模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随着社区商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越来越多的大型综合建筑体的出现,与以往零散商业运作方式不同的模式正在悄然改变社区商业地产的未来。

社区商业的发展概况及特征

社区商业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出现。当时由于家庭汽车的普及,以及城郊新建的发达的高速公路,使得城市居民大量向郊区扩散,由此产生了专门为郊区新建居住区居民服务的社区商业。60年代,英国、日本、法国等西方国家也由于居民的郊区化而出现社区商业,到70年代,新加坡的社区商业也开始大规模发展起来。

国外的社区商业主要以购物中心的形式出现。购物中心是一种现代的零售业态,美国的《零售辞典》对购物中心是这样定义的:“购物中心是一个由零售商店及其相应设施组成的商店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和管理,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核心商店,并有众多小商店环绕。购物中心有宽敞的停车场,其位置靠近马路,顾客购物来去便利。”

国外社区购物中心的零售商们联合扩大经营的范围,不仅增强对人们“一站式”购物的满足能力,还向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服务项目和休闲娱乐项目,因此社区购物中心在国外城市整体商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美国为例,2000年全国社区购物中心零售额为4494亿美元,高于近邻型购物中心(3205亿美元)和区域购物中心(1429亿美元),约占美国商业总零售额的40.68%。

一、社区商业的特点

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空间中的一个重要层次。社区商业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社区居民需要的日常生活服务,这些服务具有经常性、便利性,但不一定价格低廉的特点。因此社区商业具有稳定的市场基础,并将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得到更大的发展。

二、国外社区商业的发展概况及特征

西方各个国家的社区商业,虽然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

社区商业的功能

国外社区商业是为了适应城市居民郊区化而建立的,具有满足社区居民购物、服务、娱乐等综合性需求的功能。社区购物中心提供的商品包括便利品和选购品,主要有杂货、食品、衣服、鞋帽、家具、家电、建筑材料、药品、珠宝饰品、礼品、酒类等,商品的档次要根据所服务社区的经济状况而定,一般以中档品为主。而服务功能包括,银行、邮政、电信、图书馆、警察所、医疗中心等公共事业,也包括干洗、修鞋、裁剪、洗车等日常服务。社区商业中心又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提供许多流行的娱乐设施,如雕刻、滑冰场、电影院、健身房、摄影、旅游代理等。另外,各种类型的餐饮服务,也是社区商业中心的功能之一,快餐、酒吧、咖啡屋等不仅解决了人们购物、娱乐过程中的饮食问题,也是朋友们约会、休闲的良好场所。

2.

社区商业中心的业态构成

国外社区商业主要是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形式,购物中心和连锁组织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购物中心的核心店基本上都是知名的连锁企业,例如,美国的沃尔玛、日本的大荣等都是它们国家许多社区商业中心的核心店,社区购物中心靠它们来提升对附近居民的吸引力。除核心店外,中心内还汇聚着各种不同规模、不同业种的专业店、专卖店,它们也多是连锁经营。各种连锁经营品牌是支撑社区商业中心的骨干力量,是社区商业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3.

社区商业的开发

国外社区商业的开发都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进行的,其中,英国、新加坡等国家,政府对社区购物中心的开发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开发者须与地方当局结成共同开发的伙伴关系。而在美国,政府对社区商业开发的干预要少得多,主要是一些私人开发商以赢利为目的而进行开发。

国外社区商业的开发商主要有大型零售商、专门的商业开发商、房地产开发商、甚至是保险公司、基金会等。商业企业和地产物业公司联合开发的做法也比较普遍,如澳大利亚的C.lesMyer,日本的太丸、伊势丹、高岛屋等大零售企业和当地地产物业公司联合建设的社区购物中心在上述国家到处可见。国外社区商业中心一般都实行开发和经营分离的做法。开发商负责前期开发,经营商负责租赁经营,形成良性的运作机制。

4.

社区商业的布局与设计

国外社区购物中心都有严格的设计布局,其目的是使购物中心的任何一部分都能吸引大批的购物者。购物中心重视对承租户的科学组合与安置,核心承租户对引导人流起关键作用,占总购物中心面积的约40%,其位置最先确定。对普通承租户的位置安排,充分考虑他们之间亲和力的不同,一些经营项目需组成群体以增强吸引力,而另一些经营项目必须相互避开。一般来说,国外的社区商业中心,会把四种类型的经营项目分别汇集在一起,一是男士用品店,包括男鞋、男装、运动用品等应当集中布置;二是女士用品店和儿童用品店,应该集中在一起,便于消费者进行价格、颜色、款式的比较;三是食品零售店,包括肉店、鱼店、面包店等;四是个人服务,如干洗店、修理店等也要集中布置。国外社区购物中心在总体布局确定以后,还充分考虑商店的装饰效果,承租户的平面布局和店面装饰需要在统一和个性之间维持一种平衡,既要有必要的控制,保证所有商店具有整体性,又要避免标准化的设计,提供给承租户表现个性的机会。

三、国内社区商业概况

1.

国内社区商业现状

我国的社区商业相对落后,正在大力推行的城市居住社区建设,把社区商业的规划和发展视为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社区商业的发展状况不仅影响到社区内居民的消费满足情况,也关系到城市商业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影响整个城市的综合商业能力。

我国的社区商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商业主要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为载体。这种商业形式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统一规划,业态档次普遍较低,社区商业功能不全。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房地产的逐渐成熟,社区商业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国内出现了一大批“购物中心”、“生活广场”、“娱乐休闲一条街”等众多社区商业项目。它们可能在定位上提出超出社区服务范围的口号,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它们多数仍是以服务社区居民为主要目的,特别是居住区内部的商业设施。国内的社区商业设施正朝着成为一种综合建筑、景观、空间、声音的体验式场所,一种为社区居民创造的拥挤热闹的场所的方向发展。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的社区商业普遍带有浓厚的住宅底商特点,与国外成熟的社区商业模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

国内社区商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社区商业正朝向统一规划,科学选址,集中布置的方向发展。各个省会城市都在制定自己的社区商业发展规划。从各城市的社区商业发展规划可以看出未来社区商业将具有以下特点:

1)

各商业行业种类将采取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连锁店、专业店等先进业态形式。根据用户的需求,有效开展网上销售、电话订购、送货上门,送餐、送货、上门理发、维修等服务,因为居民日常购物消费将在居住地500米范围内完成。

2)

各城市将大力发展社区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是相对集中的社区商业网点所形成的具有多业态的综合性商业市场。这个综合性商业市场不同于大型商场,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居民。

3)

社区商业中心将普遍位于小区的中心位置。要求必备的商业行业种类有:早点快餐店、美发美容店、洗染店、摄影店、日用品小超市、生鲜副食土产店、肉制品专卖店、修配服务站、物资回收站、洗浴中心、服装加工等。要有名牌企业的连锁超市、24小时便利店、市政府推动的放心食品零售门店、放心早点快餐连锁店和放心茶店等正规企业的连锁店,既能满足传统的衣、食、住、行需要,又能适应新型的消费需求。

4)

从发展趋势判断,社区商业将是未来商业投资的重要市场机会,同时也将是商业地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社区商业的模式探讨

社区商业“因住而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满足社区人们基本生活消费服务方面将逐步完善六项功能:购物功能,提供主副食、生活用品;修理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用品修理的需要;餐饮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早点、正餐和满足学生、老年人用餐;综合服务功能,社区居民理发、洗衣熨衣、服装加工、彩扩等全在社区完成;可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功能,采取固定收购站和定期流动收购两种方法,保证居民废旧物品下楼就可交售;家政服务功能,社区能帮助居民雇用小时工、保姆、家教等。

可见,社区商业体现就近方便、价廉物美、服务多样的三大经营法宝。社区商业是一种有别于城市的区域中心商业、SHOPPING-MALL(大型购物中心)、特色步行街的商业形态,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为本地区居民服务的商业模式,社区商业的经营特点体现在:

一、侧重特色。

针对社区居民这一特定消费群体的特征采用不同的经营策略,随着社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层次从小康全面迈向比较富裕,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以物质消费为主的传统消费观转变为现代的综合消费观,以家庭为载体的休闲消费、文化消费、娱乐消费、服务消费成为生活的主流,并逐步向体验消费发展。据此,社区商业营造特色休闲所、风情购物区、艺术市场、风格商业街等,具有消费、娱乐、服务、休闲多重功能的商业配套。

二、辅助功能。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商业布局出现“集聚——扩散”的发展趋势,即:品牌、高档、大宗商品向市中心商业街集聚,追求商业利润的品牌效应。日用商品向社区扩散,减少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商业扩散趋势使得社区商业成为投资创业的热点。

三、经营集约化。

大型社区商业以购物中心为主打业态,居住小区以“商业街”、“组团式”、“多点式”为重点建设类型,在业态上以“超市”为主,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的业制。购物中心包容各种新型商业形态,生鲜食品为主的超市、品牌荟萃的特色专卖店、各种便利的餐饮、综合服务设施触手可及,集约化经营将成为社区商业的优势。

社区商业由社区中心向外围延伸,其成型的模式有三种类型:

第一,社区底商发展模式。社区底商是属于零售物业范畴,一般指开发利用住宅、公寓等物业的底层建筑,从事零售商业和服务业。是房地产开发与零售业相结合的一种社区商业模式,是社区商业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底商具有相互推动和强化补充的商业特点。入住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自然产生商机,商机呈现,又会推动入住率的提高。社区往往是居住人口同质化程度最高的地方,社区商业强调的是本社区的特色,在社区底商和居住环境“软硬”条件集中配套上下功夫,与大型购物中心区别开来,着眼于生活服务为主,使社区底商因社区生活配套而存在,使商业资源配置更合理,降低居民区的噪音污染,避免各开发商重复投资和建设。

第二,社区商业街发展模式。社区商业街是指由相当数量营业面积不同、经营不同类别商品和服务的商店有规律地排列组合的商品交易服务场所。其存在形式分为带状式商业街和环型组团式商业街。从规模上看,社区商业街小于城市中心区的大型商业街和城市区域的中型商业街,属综合型的小区小型商业街。从人的需求发展方向来看,有形商品的充分满足,会使需求向无形商品转移,即所谓的“离物”倾向。在人们的消费生活中,除购物消费外,休闲、文化娱乐、健身、修养等方面的支出比重会大大增加。考虑到商业街的服务商圈和辐射功能,大中小型三种商业街各自的经营定位应有所不同,社区商业街要和住宅区融为一体,成为一条真正的“生活街”,社区商业街不仅仅是一个购物场所,而是一个集购物、餐饮、服务业、居住为一体的生活空间。

第三,购物中心发展模式。美国《零售辞典》对购物中心是这样定义的:购物中心是一个由零售商店及其相应设施组成的商店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和管理,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核心商店,并有众多小商店环绕。购物中心有宽敞的停车场,其位置靠近马路,顾客购物来去便利。购物中心不是一个简单的分布式经营模式,而是一个统一高效运作的有机整体。根据国际购物中心协会的分类,从商圈辐射范围看,购物中心可分为四类:邻里型购物中心、社区型购物中心、区域型购物中心、广域型购物中心。美国社区购物中心的形态以单层楼为主,营业面积在9000-36000平方米,服务人口2万至10万。社区购物中心在面积、服务人口、商店数目等方面都界于区域型购物中心和邻里型购物中心之间。社区购物中心集购物、服务、休闲、娱乐于一体,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社区购物中心实施团组式开发,融合各种新型商业业态,以生鲜食品超市为主力,集品牌荟萃的专卖店为特色,融各种便利的餐饮、娱乐、健身、服务设施为一体,能满足消费者一站式的消费需要。社区购物中心实施集约化经营,管理成本低,商业带动效应强,容易凝聚人气,是社区商业的一种好模式。

第8篇:我国社区警务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社区警务强调警察与社会公众和谐相处,通过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增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以全社会的力量抑制与预防犯罪。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社区警务在中国,不仅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深厚渊源,而且有其他国家难于全面实现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社区警务 中国特色 发展

社区警务是西方第四次警务革命的产物,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以来,风靡全球警界,对各国警务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休斯顿警察局率先提出回归社区警务后,世界上很多国家,如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及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也先后实行社区警务。简而言之就是一种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的警务发展战略。它是对传统的“专业化警务”战略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深刻反思之后的一种选择。

传统的“专业化警务”战略虽然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警察在其中亦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如此巨大的付出却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专业化警务”战略简言之即是一种以打为主的战略。警察受报警电话驱使,对案件作出事后反应;警察工作过分强调专业化,而忽视发动公众广泛参与;衡量逮捕罪犯的数多少和警察接到报警后到达现场的速度是警察工作的主要评价标准;依靠增加警力和装备现代化提高警察工作效能;对警察注重提倡勇敢顽强的精神,而忽视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为公众乃至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这样做的结果是警察疲惫不堪,效果并不理想,犯罪不仅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打不胜打,愈打愈多。为改变这种局面,英、法警学专家和警务人员开始探讨一种新的警务战略。他们的注意力从以打击犯罪为主转移到以预防犯罪为主;从强调警察的专业性转移到重视改善警民关系、广泛发动公众参与;从警察工作随着案件走转移到以社区为单位,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共同预防犯罪,将犯罪遏制在发生之前;从强调高破案率转变为树立多破案不如少发案的观念。由于这种警务战略植根于社区,以社区作为警务工作的重点,所以,概括地称为“社区警务战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介绍社区警务的著述、文章日渐增多,一些人认为,社区警务发端于美国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是对过分公务化、强力化、技术化的科学化警务并没有解决警察与犯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问题的反思与回归。有人说社区警务是社会化警务、集体化警务,有人说社区警务是民主化警务、人性

化警务,也有人说社区警务是特色化警务、个性化警务。对中国而言,社区警务是不是世界警务新潮流并不重要,它是否适合中国国情才是关键。一方面,社区警务并不完全是国外泊来品,中国人很早就有过相关探索,新中国警务在这方面更是有成功的实践、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社区警务既适合中国传统文化,又适应中国社会变革,对中国警务的改革、尤其是对基层实战单位的警务改革,具有广泛意义和重大作用。

社区警务强调警察与社会公众和谐相处,通过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增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以全社会的力量抑制与预防犯罪。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社区警务在中国,不仅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深厚渊源,而且有其他国家难于全面实现的广阔前景。

中国古代就有社区警务的类似理论和实践。通过整体解决社会问题入手强化社会治安,这种思想和实践在古代中国一直存在。在思想方面,韩非子就是典型代表之一,他在《韩非子.显学》篇中曾明确指出:“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修刑重罚以为禁邪”;“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而备军旅”;“境内必知介而无私解,并力战斗以擒虏”;“此四者所以治安也!”韩非子所论述的治安,是从国家政治生活的全局加以考察的,这是一种“大治安”的理念。这就使他的思想不仅有宏阔的实践视野,又能获得深广的理论支撑。在实践方面,管仲在齐国的改革是成功范例之一。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的改革,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定民之居,使士、农、工、商各安其居,不得混居杂处,并限制迁徙,管理流动,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较强、相对同质因而相对稳定的社区,既使人们生活安定、恋土重家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又能较好地避免社会心理学上的“交叉感染”,防止形成与主流文化不太合拍的亚文化;在管仲这一“三其国而五其鄙”“寓兵于农”的规划下,齐国全境每一个人户都处于一个统一有效的行政网络之中,得到了权威而有序的管理。这个体制,可视为后世郡县制的前身。他还进一步在基层推行闾伍制:每25户为一闾,闾设闾墙、闾门,按时启闭,由闾有司主管。凡出入不时,行不由径,衣服不正,所携非物,或圈属群徒,歌呼呜叹于道,哄抢强卖于市者,都要受到闾有司的严格惩处。管仲认为,凡扰乱治安的攘夺、盗窃、攻击、残贼、奸非等情,都滋生于“州里不隔,闾门簧瑁出入无时,早暗不禁”的管理不力上。因此,他每到一地,必询问“邑之贫人债而食者几何家?士之有田而不耕者几何人?”“国子弟之无上事、衣食不节、率子弟不田、弋猎者几何人?男女不整齐,乱乡子弟者有乎?”等等,调查题目有七八十个之多。(见《管子.问篇》及《八观》等) 他还亲自布署筑城郭、修墙垣、绝通道、扼门关、深沟防、捕盗贼、除人害,强化基层治安设施与治安活动。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国家行政管理能直达每一人户,至少可从齐国实行闾伍制的春秋初

年( 公元前8世纪中叶 )算起。第二,恒民之业,父传子继、兄授弟习,职业长期不变,既节省了社会的就业培训费用,还因为能够保持较低失业率而有利于社会稳定;第三,“作内政而寄军令”,用军事编制组织、训练、管理民众,既使社区居民相互比较了解、信任,形成并存互助习惯,更使人们惯于服从和奉献,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两方面都有利于社会稳定;第四,严密户籍登记,既使国家可以严密其他管理,减少无序状态,从而有利于社会治安,又通过及时的登记、调查使可能违法犯罪的居民产生受控感觉,形成心理威慑,从而有利于社会治安。第五,厉行邻里连坐,邻居犯罪,告发者重赏,隐匿者重罚,以严刑峻罚扼制犯罪。管仲的改革,使齐国迅速安定、迅速富强,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到了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郡县制,“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上设郡,县下设乡、里、什、伍。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乡里什伍的头目由地方聘选。这就是“郡县制”。在乡里基层,每5户为一伍,10户为一什,实行“什伍制”,“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 史记.商君列传 》) 居民之间,推行“联保联防连坐制”:一户失窃、失火,四邻都有责任救助;一家违禁犯法,四邻与地方均负连带责任。商鞅还严厉控制流动人口、非农业人口即“言说者”、“工商游食之民”等,其措施包括旅馆的投宿登记,旅客“无传”没有通行凭证不许投宿,否则旅客和店主一体治罪。这个措施连边境私人旅舍都执行了。在这种强化管理下,动荡社会的基层也获得了相对的安稳。“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

当然,这些改革措施大多不适合现今社会,但是,不是就犯罪谈犯罪、就治安搞治安而是以社会发展谋求社会稳定,这种思路,分明是社区警务的思维模式。 由于国情不同,中国的社区警务建设并非照搬欧美经验,而是伴随着公安体制的改革,呈现循序渐进的特点,两者的结合点是公安派出所体制改革。二十世纪90年代初,公安部第四研究所首先与山东省济宁市公安局合作进行了派出所社区警务试点。1995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接受公安部治安局项目,在全国16个城市进行公安派出所工作改革与社区警务方而的调查研究,取得了建设性成果。在此基础上,1997年4月,公安部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全国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将社区警务作为未来派出所工作改革的重要内容。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123号)提到“有条件的地方,要根据社区规模的调整,按照区‘一区’(社区)一警的模式调整民警责任区,设立社区警务室”.将社区警务纳入社区建设工作体系。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同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 13号),要点就是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坚

持统筹兼顾,进一步加快公安体制改革,加强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社区警务是其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2006年10月9日,公安部正式下发《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提出以社区警务服务和谐社会。当月,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7年8月,周永康同志在全国城市公安机关“二基”工程建设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入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探索建立与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新机制。在同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成为了“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基本内容。从发展历程上来看,社区警务在中国的发展始终紧随着党的理论发展,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阵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正是指明了发展社区警务在今后中国警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那么,社区警务符合中国公安机关优良传统,中国公安工作有其特色,这是国内外警察学界所公认的。这些特色究竟是些什么?在不断地发展和摸索中的中国社区警务发展和改变又是如何的呢?作为在一线的基层民警,我有着最切身的体会:

一、是以“三基”工程建设为重点。

加强“三基”工程建设,是公安事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基石。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肩负着其他任何部门都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基层公安机关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担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其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基层公安机关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意识,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要狠抓工作落实。要严格按照“人往基层下,劲往基层使”的要求,将工作中心向基层下移,同时从财力、物力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切实提高基层基础建设的保障力度。要积极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的沟通,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夯实基层硬件基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吸纳社会资金,壮大保安队伍力量,扩大治安报警监控设施的覆盖面,打捞基层防控基础,实现互利双赢。要苦练基本功。以提高基层所队民警执法水平和做群众工作能力为重点,立足所在岗位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开展基本功训练。要把岗位练兵和“三个必训”相结合,把训练经常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确保基层民警做到既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又会擒敌自卫,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服务,会群众工作,计算机操作。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通过运用信息、信息网络和信息手段,实现警察内部管理和社会治安管理,形成一种

高效能的警务体系。基层公安工作事务繁杂、千头万绪,管理效能不高,消耗了大量的警力。因此,要大力加强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刑侦综合2000系统、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指纹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110接处警系统等建设,以简化警务运作流程,强化科学管理,提高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基层公安机关由粗放式、低效能的警务运作向集约式、高效能的警务运作方式转变,进一步打牢基层基础。

二、是以社区警务建设为重点。

社区警务工作是公安机关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党的十七大将城乡社区警务工作提到新的历史高度,要求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来谋划、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基层公安机关根据新时期的需要,深入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

完善管理制度。由派出所副所长分管社区警务室的工作,从而进一步强化警务室职权和处置警务的能力。完善工作职责和激励、监督考核管理制度,通过不断完善社区民警的工作职责,明确社区警务的内容和目标,同时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形成量化考核标准,进一步促进社区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社区民警的素质。首先要提高社区民警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社区民警对基层情况最熟悉,要善于第一时间掌握不安定因素的信息,提前介入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解决。要善于发挥居委会、民调组织、社区德高望重人士的作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尽量将其解决于基层。要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善于引导矛盾双方依靠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升级。其次要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社区警务时时刻刻面对群众,必须把服务意识贯彻到各项警务工作中,做好群众工作。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心声和建议,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要与社区干部、群众建立良好、融洽的工作关系,争取大家的支持和理解,为社区警务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要提高建设平安社区的能力。要大力整合群防群治力量。目前,石岐区社区警务实行“一加三”模式,即在警务室的框架内,以直管或双管的方法,设立社区治安保卫委员会、出租屋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保安组织协调管理办公室三个专门的群防群治组织机构,系统地把主要群防群治力量置于社区民警的指导、监督下开展治安防范工作。要科学布防,比如:各社区一旦发生刑事案件,社区民警必须亲自到达现场了解情况;社区民警要对本辖区及周边辖区的治安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定期将案情通报给社区群众,提高群众的治安防范意识;社区民警要根据辖区的治安情况,科学布防,提高治安防范和打击的成效。要大力开展文明平安小区建设。对于开放式的住宅区较多,治安防控难度大的地

区,社区警务室积极联合居委会等部门,选择有条件的住宅区,发动、协助居民集资建立封闭式安全小区,提高治安防控力度。

三、是以治安防控工作为重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指出,加强社会治安管理,要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在城区社会治安管理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要实现“发案数下降、破案数上升”的工作目标,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促进社会治安明显好转,要以“破窗”理论为指导,重点抓好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破窗理论”是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的,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又得不到及时的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窗户玻璃,从而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导致犯罪滋生、蔓延。因此,在警务活动中,我们要对各种可能引发违法犯罪的因素及时进行化解和控制,对各种违法犯罪坚持严打,防止其升级、恶化。主要抓好两个方面:

“以防为主”,构建严密的治安防控体系。要按照管好犯罪高发群体,管住特种行业和重点场所,压缩多发性案件和加强基础性工作的整体思路,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构筑各单位、部门积极参与、专群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一要强化“三安”联动机制。在保安员队伍的管理方面,强化对保安员队伍的管理指导,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完善,使保安员队伍向规范化、法制化发展。在工作中,形成了“公安、治安、保安”“三安”联动的工作格局。二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内保单位、重点企业、重点场所和金融单位的安全防范工作。通过加强对各单位的治安防范指导与督促检查工作,动员和发动单位及时调整、完善、优化内部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治安防范针对性、时效性,确保安全。三要以“科技”为依托,提高治安防控力度。通过建立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对辖区治安重点部位、路段进行实时监控,加强警情分析研判,统一指挥,对社会面进行科学布警、动态防控,提高防控针对性和打击精确性。四要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五是加强对敏感行业监管,预防事故发生。通过加强对废旧物资回收业、娱乐场所等敏感行业的档案管理,进一步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制度,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全面掌握各敏感行业的治安情况,积极堵塞销赃渠道,减少违法犯罪,降低安全事故几率。

“以打促防”,加大对行政案件等轻微性犯罪的打击查处力度。对轻微犯罪的打击,我们始终要坚持“零容忍”理念,因为相对于犯罪的实际发生来说,对犯罪侵害的恐惧和对犯罪高发率的担忧,也是同样重要的问题。打架斗殴、毁坏公物、卖淫嫖娼、吸毒、小偷小摸等行政案件,不仅直接刺激了人们对违法犯罪

的恐惧感和忧虑感,同时也经常直接成为暴力犯罪和其他恶性犯罪的导火索。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行政案件的查处,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增强群众安全感,密切警民关系,防止严重犯罪行为发生。在工作中,要切实转变“重刑事打击,轻行政查处”的思想,把查处行政案件作为预防和打击刑事犯罪、促进社会治安好转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狠抓落实,切实扭转行政案件与刑事案件倒挂的现象。要对整治治安重点地区和群众关心治安热点问题及时进行集中整治,限期进行整改,化解民忧,努力净化社会环境。要坚持严格执法,对满足查处条件的行政案件要坚决查处,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遏制犯罪违法犯罪蔓延升级。

综上所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实践,我国已经自己找出适合自己的社区警务模式,中国虽然被认为是世界上发展社区警务较早的国家,但我国社区警务的发展某些方面并不如西方一些国家,以美国社区警务为例,美国的社区警务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密切警民关系,实现群防群治,十分注重警察在公众形象,在社区建立警察机构,在街区实施“市民在巡逻”计划等无一不是为了增进警民关系,促进社区发展;在这方面,美国与中国虽然都在进行,但美国在这方面显得突出。所以西方社区警务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学习西方让民警走出去以巡逻、巡查、访查为主要值勤方式,与公众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我坚信通过每个基层民警的不懈努力,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定能建立一套先进而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管理体系的!

参考文献:《韩非子.显学》《史记.商君列传 》《秦律问答》等部分章节

《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123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 13号)等

第9篇: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北京是一个常住人口超过1600万的特大型城市,有巨大市场容量和消费能力,目前每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在4000亿元以上,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左右。北京城乡居民消费仍处在结构升级之中,新的消费热点不断出现。 在层出不穷的消费热点中,乡村旅游以其丰富的乡村资源、浓郁的乡土气息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青睐,从而形成一大新兴消费热点。适应旅游者不断扩大及对乡村旅游品质追求逐步提高的趋势,北京的乡村旅游业在历经自发发展、数量扩张、规范发展三个阶段后,目前已进入品质提升阶段,形成了养生山吧、山水人家、国际驿站、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生态渔村、民族风苑、采摘篱园等多种创新业态。至2008年年底,北京市已有20000多个农户开展乡村旅游,市级民俗旅游村达到167个,民俗户9089户。全年共接待游客2703.8万,实现收入19亿元。乡村旅游成为首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市“国家首都”、“国际城市”的城市定位和特大型城市的城市特点,决定了北京市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路径和形态,不仅具有全国普遍存在的农家乐、农业观光园等业态,更具有市场需求国际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等鲜明特色。因北京是乡村旅游开发环境存在某些共性特征,导致北京市乡村旅游开发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采用相同(或类同)的途径加以解决,根据这些共同特征、共同问题、共同途径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即刻抽象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推广价值大、并能保障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程式化事物,即北京市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分别由“国际驿站”等民居功能拓展,“生态渔村”等品牌餐饮,“休闲农庄”、“采摘篱园”等都市农业,“山水人家”等生态环境示范,“养生山吧”等景区依托,“乡村酒店”、“民族风苑”、“古村聚落”、“创意产业”等十种模式组成。

北京市乡村旅游呈现出特色发展、规范管理、品质提升、科学规划等明显的特点。

其具体表现:

一、 标准化规范和引导乡村旅游发展。2008年,北京市制定了养生

山吧、山水人家、国际驿站、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生态渔村、民族风苑、采摘篱园八个乡村旅游新业态地方标准,成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新业态地方标准。

二、 高水平规划“一沟一品”发展。继2007年推出十三条沟带规划

后,北京市于2008年委托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又编制了十三个“一沟一品”的沟(带)地域乡村旅游规划。

三、 差异化策划“一村一品”发展。北京市旅游局委托专业机构,

制定了延庆县柳沟村、上磨村、大柏老村等30个“一村一品”项目创意策划,这些创意策划成果,对北京众多开展乡村旅游的村落起到了明显的示范作用。

四、 明确“一区(县)一色”特色化发展。2008年北京市确定了涉

及乡村旅游的13个区(县)的旅游特色功能定位,例如,昌平区——温泉胜地,大兴区——绿海田园休闲旅游区,怀柔区——不夜怀柔,平谷区——休闲绿谷,密云县——京城“渔乐圈”

等,区域旅游发展的功能定位必将对相关区县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五、 完成多个设计乡村旅游的专项调研报告,例如,北京环城旅游

乡村休闲度假带研究、北京郊区旅游用地需求与功能配置研究、北京率先实现休闲度假旅游主题试验区可行性研究

上一篇:中南分公司管理制度下一篇:留住新员工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