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县

2023-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人才强县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努力做好人才工作

事业呼唤人才,时事造就人才。人才工作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也是经济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关键在于人才。

一要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这风云激荡、变化万千的时代,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谁就能占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我们要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必须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到做好人才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三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科学的人才观的有机统一,统筹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与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质、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努力营造“天生我材必有用,社会造就我成材”的人才成长环境。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其作用放在人才工作的首要位置,重视人才的价值,开发人才的潜能,发挥人才的效用,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二要创新思路,努力抓好人才开发工作。

要立足**的县情,创新思路,冲破传统思维定式和工作模式,创造性地抓好人才开发工作,使安仁成为一个人才聚集之地、人才创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

1、用项目凝聚人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才往往流向能为实现自身价值搭建舞台的区域。对人才来说,项目就是舞台,项目就是事业。没有好的项目,人才就引不来;没有好的人才,项目也建不好。要实行人才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立足我县的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大上项目和上大项目,通过项目吸引和聚集人才,通过人才推动项目实施,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把人才开发与重点产业开发结合起来。通过人才流带动项目上,通过人才流带动资金流。

2、用环境吸引人才。环境优则人才聚、事业兴。对人才来讲,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要坚持服务为上,把营造环境作为服务人才的重要途径。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术环境。主要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工作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人才身心健康、相互交流和学习的需求;加强沟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增进理解,努力形成相互信任、彼此尊重、鼓励创新、鼓励探索的学术氛围。要优化政策环境,完善管理政策、分配政策、奖励政策、福利政策,真正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要优化社会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

3、用机制激活人才。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任用新机制,推行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措施和办法,为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要建立符合社会需要和各类人才特点的人才流动机制、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工作有激情、贡献有回报;要建立用好用活现有人才的新机制,鼓励科技人才走出“书斋大院”闯市场,允许科技人员停薪留职,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现有人才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4、用知识武装人才。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积极营造全民学习的浓厚氛围,构建全民学习的教育体系,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在职培训,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活动,建立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坚持分类指导,着力建设好人才队伍。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一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党政人才队伍;要以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大力实施企业人才工程,加快培养一批熟悉国内外市场,具有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和水平的企业家;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要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创业本领为核心,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工程,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实用领先技术带头人。

三要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

要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执政优势,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人才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一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高度自觉地把“三个代表”思想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全过程。谋划人才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根本依据;推进人才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强大动力;检验人才工作,要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二是要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人才工作和人才资源开发必(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须坚持为中心任务服务。要围绕发展确立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根据发展制定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用发展来检验人才工作的成就。三是要做好识人和用人的工作。坚持选贤任能的制度、机制和政策,做好识人和用人工作。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唯学历资历的传统观念,把实践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作为发现和识别人才的根本途径。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既要坚持用人标准,又要不拘一格,特别是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要大胆使用、破格使用,防止“大才小用,小才大用,庸才重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党管人才和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关系、党管人才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关系、党管人才和依法管理人才的关系,统筹兼顾地抓好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人才使用工作,做到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千方百计做好发现、培养、凝聚开发人才工作,努力开创一个人才队伍百舸争流、万马奔腾,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涌流的新局面。

第2篇:人才强县战略经验材料

着力抓好四个环节推动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是最大的挑战,对于县级党政部门,人才匮乏是最大的危机,人才问题不仅事关党政部门的发展,更严重地说,事关整个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党政工作是政治性很高、业务性很强、素质要求全面的工作,没有一流的人才支撑,发展现代化党政事业将成为空中楼阁。做好新形势下的党政工作,必须坚持党管人才、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托,确立科学的人才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理念,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人”这个中心,突出抓好选、育、管、用四个关键环节,着力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广纳贤才选好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干部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富于创造力和战斗力,就必须根据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指标体系,制订实施中长期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广泛吸纳各类优秀人才,注入新鲜血液,保持一种良性循环。

一要严格标准选人。党政工作具有极强的政治性、高度的责任心和鲜活的系统性,从事党政工作的人员必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工笔硬、懂技术、会管理。选调录用党政干部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适用性,建立人才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及时掌握人才需求。要坚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除了必备的学历外,还要考察政治素质、德才表现、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严格选招、选调、选拔党政人才,严把党政人才入口关,精挑细选,宁缺勿滥,真正把对党忠诚、作风优良、素质过硬、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人才选调到党政工作岗位上来,确保可靠、可信、可用。

二要放宽视野选人。除了通过公务员渠道招收新的年轻干部外,还应充分考虑到县域引进人才少、难的特殊性,争取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支持,采用特殊办法引进急需的新型人才,将更多优秀、年轻的外单位干部和高校毕业生纳入视野,多渠道、多层次的选人,形成一个滚动发展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库,缺编时能及时补充,防止“人才断线”,保证持续发展的人才需求。 三要主动出击选人。当前各行各业对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而党政部门吸纳人才方式相对“死板”,如果坐等人才上门,就会非常被动。县乡级党政部门对此要有紧迫的危机感,要有“萧何月下追韩信”那样求贤若渴的劲头,想尽一切办法招揽人才,例如每年各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期时,县级党政部门应主动联系各高校的就业办,吸纳信息,形成一个系统的人才输送网,用原有优秀干部的发展过程和成功事例说服优秀毕业生,使他们形成“小地方能干大事业”的思想观念, — 1 —

用真诚打动优秀人才,把甘于为党作贡献的人才吸引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上来。

二、千方百计育好人

玉不琢,不成器。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再优秀的人才,如果不注重后续教育和实践锻炼,很快就会能力弱化,甚至被淘汰出局。因此,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党政人才能力建设。

一要抓好新人培训。新进入党政机关的干部,一般在政治上、业务上的基本素质都是合格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也很高。但新进人员毕竟资质尚浅,所以必须对新进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让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对他们进行“传帮带”,着力加强党政工作优良传统和作风培养。为了让新进党政干部素质全方位提高,可采取轮岗培训的方式,让新进年轻干部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职责,尽快适应整个党政部门的大环境,进入角色,胜任工作;同时,可通过这种方式找到每个岗位最适合的人选,已达到“人尽其用”的效果。

二要抓好全员培训。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各级党政部门要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载体,针对党政工作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体制和机制,对全体人员分层次进行扎扎实实的培训,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启动、实践能力的培育、内在潜质的开发上,打破“就教育抓教育、就培训抓培训”的旧框框,更加注重岗位需求,更加注重学以致用,更加注重运用网络学习、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手段整体推进教育培训。坚持从干部的特点出发,灵活安排学习方式,按需施教,做到“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根据培训内容,做到“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改进学校培训的教育方式。除此之外,还可积极开展技能竞赛、科技攻关等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主动,赢得优势。

三要抓好个人自学。学习是心灵的铸造师,是成功的奠基石。每位年轻干部应深刻认识到,学习不仅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时刻都要有“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要牢固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觉悟、一种修养、一种责任,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新理念,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社会管理、社会科学、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各方面知识,并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增强学习效果,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要抓好实践锻炼。始终坚持干部下基层、基层出干部的用人导向,提倡和鼓励党政干部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艰苦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加强对年轻人才的岗位能力培养,强化基层锻炼,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企业挂职,对优秀中青年人才,要多压担子、多岗位培养锻炼, — 2 —

让党政干部在基层、在经济建设一线、在艰苦环境中、在复杂形势下经受锻炼,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推行机关基层互派干部见习制度,县直机关与乡镇等基层单位通过互派干部见习,提高中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大干部外派挂职学习力度,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副科以上年轻干部到发达省市和大型企业集团挂职学习。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参加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党政人才实际工作能力。

三、多管齐下管好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施正确的管理体制对培养优秀干部、提高办公效率至关重要,这是将每个人的力量进行整合的重要手段,可使党政事务处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建立党政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领导班子共同抓人才队伍的目标责任制,做到谋划发展首先谋划人才,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各项建设计划、工作计划必须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

一要用理想信念教育人。理想信念是党政人才“德”的重要体现,要发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经常组织年轻干部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毕竟年轻干部对这些深层次的理论知识接触的时间较短,学习的程度较肤浅,所以应加深对这方面的学习。首先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荣辱观,坚定为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理想信念,其次可学习怎样将这些深层次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二要用规章制度规范人。结合党政工作实际,把握各位干部的共性,制定出教育、监督、激励并重,设计合理、运用高效、针对性强的制度体系,既管好八小时之内,又管住八小时之外,使他们始终处于组织的监督之下。执行规章制度要一以贯之,对违规的干部要严肃处理、不搞特殊、不讲变通、没有例外,让制度深入人心,把制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真正成为全体干部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三要用先进典型激励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近年来优秀共产党员特别是身边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示范作用,为年轻干部争创一流、发奋工作树立标杆、指明方向,激励大家忠诚于党的事业,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争创一流。

四、知贤善任用好人

为政之本,在于用人。用好用活人才是发挥干部最大效能的根本。人才的最大价值在于使用,要使各类人才充分释放其潜能,就必须合理使用人才,尽可能使每个人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始终坚持把使用干部的标准同发展的要求相统一,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等陈旧用人观念,通过树立正确的用 — 3 —

人导向,引导全县干部把精力和干劲集中到发展上,真正做到用人所长、用人所强,放手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局面。

一要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如今新踏入县乡党政部门的年轻同志多,他们学历高、有理想、有抱负、有干劲,渴望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身价值。各级党政部门应坚持“用人育人”的发展思路,在本职业务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努力拓展发展空间,注重对年轻党政干部进行培养锻炼,积极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要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人的学识、才能有着质的差异性和量的多样性,有的人精于此,有的人精于彼,有其所长,亦有所短。故应通过平时表现对党政干部的长处短处、脾气性格加以分析,把他们安排在最适宜实现自身价值的岗位上,使各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党政干部的特长优势相吻合,做到人事相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调动每位干部的积极性。

三要正确考核评价干部。建立适应党政工作特点的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坚持走群众路线和实践检验的原则,实行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干部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公平、公正、公开地评价每位干部,能者上、平者让,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克服干部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不能只侧重经济的增长,还要看社会稳定、精神文明、人才工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体,由德、能、勤、廉等要素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把群众的意见作为考核党政人才的重要尺度。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党政人才,应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考核评价标准。通过建立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健全平时考核制度、完善年终考核办法等措施,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要合理流动普通干部。应合理流动普通干部,加强单位之间交流或岗位内部轮换,使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学习成长,借此提高普通干部的综合素质。党政部门工作业务繁忙,亦是培养人才的最佳摇篮,可建立正常的干部流动制度,对在固定岗位从事工作的年限做出规定,到一定的年限,组织上应安排其转业换岗,并对优秀者提拔使用。这样无形中会使每位干部的信心倍增,在不同岗位成就新的业绩,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问题。

— 4 —

第3篇: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泗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工业突破为主线,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抢抓发展新机遇,谋划振兴新举措,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200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各项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全省排名上升三位。被省命名为“省人才工作先进县”。展望“十一五”,泗阳要做强特色产业,打造工业强县,争当宿迁突破和苏北振兴的先行军,必须将特色经济战略与特色人才战略相结合,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资源开发为重点,以盘活用好现有人才为着力点,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环境,以人才资源开发拓展经济发展之路。

一、人才开发:资源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发展。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要围绕经济发展来确立,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要根据经济发展来制定,人才工作的最终成效要用发展的成果来检验。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支撑发展。目前全县人才队伍的现状与泗阳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每万人口拥有人才243人,人才总量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4%,远远低于省内平均水平。二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全县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3133人,占人才总量的6.27%,各类高层次人才匮乏。三是人才分布不合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县直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相对集中,企业人才比例偏低,只占企事业单位人才总数的18.6%。专业技术人员中,近60%从事教育和卫生工作,产业化发展急需的理工科专门人才严重短缺。四是人才工作制度和机制还不够健全。人才队伍活力不足,现有人才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优秀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高学历毕业生回归率低。

二、营造环境:破解人才工作难题的关键

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发挥人才作用,就要破除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政策和做法,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土壤,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一是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直接影响人才能否脱颖而出。人才政策不完善,贡献与报酬不相适应,是目前人才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高层次人 — 1 —

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创新政策,出台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投入、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初步建立起了人才工作政策框架,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了县党政领导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了“一把手”人才工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是优化人才激励环境。构建以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完善“泗阳县优秀人才奖”、“泗阳县科技创新贡献奖”、“泗阳县科技进步奖”,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奖励。建立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对承担重点开发任务的,费用可在项目或课题经费中专项列支,县财政给予一定资金支持。通过政策引导,事业激励,利益驱动,有序竞争,使人才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

三是优化人才保障环境。树立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回报率最高的投入的观念,逐步提高发展性投入中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比例。完善泗阳县人才资源开发资金,集中财力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奖励、引进、培养,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同时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人才资源开发事业。完善福利制度,逐步实现福利分配规范化、制度化、货币化,保证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完善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把多种所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保障范围,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在转岗和流动中的实际困难。

四是优化人才信息环境。建立经济发展与人才供给相匹配的信息互动机制,充分利用县内外各种人才资源。着眼于特色经济战略与特色人才战略的结合,建立网上人才市场,完善人才资源开发、管理信息网络体系。加快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和各类高级人才数据库建设,促进人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人才市场的信息化水平。依托人才信息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公共培训、人事档案管理等工作,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人才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三、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的核心

一是加大人才工程建设力度,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群体。以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科研骨干为重点,以省“333工程”、市“135工程”和县“实用技术人才建设工程”为载体,培养一支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制定和完善县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考核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加大人才工程建设力度。

— 2 —

二是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争取有关大学来泗阳创办分校;整合提升现有教育资源,创办以纺织、木业等专业为主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促使职教资源向职业技术学院整合,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定、技术等级认证的评定制度和办法。

三是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培养开发工作。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开发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人才开发的总体规划。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在参加培训、职称评定、评选专家、学术交流等方面提供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实现人才资源在多种经济主体之间的优化配置。四是有效盘活存量人才,发挥现有人才作用。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和所有制限制,疏通各类人才之间的流动渠道,积极探索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机制,鼓励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影响本单位利益的前提下兼职兼薪从事科技开发与推广。

四、构建平台:人才引进开发的现实要求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构建创业平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要条件是特色经济战略与特色人才战略的结合。依托泗阳纺织园、木业园等经济开发区以及现有的泗绢集团等省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棉花原种场等良种繁育基地、来安等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等,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人才创业平台建设,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来泗阳创业。

二是面向科研生产,吸引紧缺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采取调动、兼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着力引进高新技术、应用复合型、外向型和工科类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坚持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对重大工程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和技改项目,采取公开招标和招聘技术负责人的形式,引进人才和智力。

三是把握需求导向,引进国外智力。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坚持引智工作为泗阳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积极争取省市有关部门对我县引进国外智力的支持,在聘请外国专家、高层次人才出国出境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为来泗阳工作的外籍技术和管理人员提供出入境便利;围绕资源型产业发展和打造新兴工业基地的要求,对重点引智项目及引智成果等开展对外宣传;有计划地聘请外国专家来泗阳工作,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派技术、管理人员出国出境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为泗阳经济腾飞服务。

— 3 —

第4篇:商南注重四个结合 强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2日

近年来,商南立足于“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建设“更有活力、更有魅力、更加幸福”的新商南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是注重育才与成才相结合,形成人才培养机制。面对当前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局面,坚持立足本县人才资源,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人才数据信息库,详细掌握各领域、行业、部门人才队伍实情,配套完善全县专技人员信息库管理。目前,已录入各类专业人才1万余人。深化学历教育,加快知识更新,将公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的经历作为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促使加快知识更新。建立人才培训制度,形成长效培训机制,制订人才年度培养计划,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和现场培训等形式,多渠道开展公务人员、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二是注重留才与引才相结合,健全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坚持“党管人才”方针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工作原则,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制度,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减少人才引进、流动和创业中的阻力。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商南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启动了中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等八大工程,并从待遇落实、晋级和

职称评定、资金扶持、后勤保障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

三是注重识才与用才相结合,搭建人才发挥作用平台。建立教育管理平台,每年举办一次人才政治理论培训班,加强对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定期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及时了解全县人才状况,收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县上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鼓励人才科技创新,建立考核激励平台,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民营企业人才档案,完善人才信息化管理和责任考核机制,对各单位实行年度目标考核制。

四是注重爱才与惜才相结合,营造人才至上的工作环境。积极营造“硬环境”,县委、县政府每年拿出一定资金重奖在经济建设上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并对人才引进、培养和科技研发给予必要的经济扶持。大力营造“软环境”,通过举办优秀人才评选、专家人才科技成果图片展等活动,充分展示优秀人才风采。坚持开展重大节假日县级领导走访慰问优秀人才活动,大力实施“人才关心爱护工程”,建立了人才关怀帮扶机制,激发了各类人才积极干事创业的信心。事业造就人才,人才推动事业。通过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商南各项经济社会事业保持了飞速发展。

第5篇:由工业强县战略到科技人才的思考与建议

县政协委员、团县委书记 马恒生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的根本因素在人,首先要有科技人才,才能有科学发展,如何结合含山实际,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达到“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含山”的目标,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科技工作:

一、建立科技人才定期普查机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牵头,抽调有关部门人员参与,定期分行业开展科技人才普查工作,了解全县各行各业现有多少科技人才,尚缺多少科技人才,哪些行业缺科技人才,缺什么样专业的科技人才,怎么样引进这些科技人才。只有掌握自身家底,才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二、建立长效科技人才引进机制。在摸清家底 之后,党委、政府要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建立长效的科技人才引进机制,为各行各业引进科技人才大开绿灯,从编制、人事等方面降低科技人才进入门 槛,对引入的科技人才分层次从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实惠,生活上给方便,让科技人才愿意来含山,愿意服务于含山。

三、建立科技人才服务机制。科技人才引入后,相关职能部门要确定专人进行跟踪服务,为其开展工作力所能及地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发挥其人才效应,为我所用,要经常性了解其想法、工作状态,及时帮助协调其子女就学、亲属就业等实际困难,解决其后顾之忧,确保其能保持良好状态,安心工作。

四、加强与合肥、南京等地高校联系,建立经常性的互动交流机制。高校是科技人才密集区,我们周边的合肥、南京更是高 校密集区,名牌高校层出不穷,我们县内所需的机械、纺织、建材、农业、卫生、规划设计等等科技人才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些专家教授不大可能来我们这里工 作,但作为政府我们可以搭建与周边高校科技人才交流平台,经常性邀请其来含指导、输送有关人员去接受培训,接受其学生、弟子来含山实习实践,保持经常性交 流和互通信息机制,掌握科技人才信息。

五、加强职业教育、建立人才培训机制。整合县内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力度,改变办学思路,要根据市 场需求,开办专业对口、企业所需的职业班,目前县内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熟练技工,更招不到高级蓝领,另一方面是职业学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还有第三方面是 待业青年宁愿去盲目打工而不愿报考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思路,建立合理的人才培训机制应是当务之急。

六、以奖代补,建立企业、行业引进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任何对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 展,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人才资源作保障。对于县内急需的人才,行业、企业以优厚的待遇引入后,政府可以根据人才的层次和类型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行业企 业引进人才的积极性。对于一些集聚大量科技人才,甚至成立一定级别的技术研发中心的行业或企业可以给予重奖。

第6篇: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努力开创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新局面

同志们:

这次全县人才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回顾近年来人才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前段时间,县委专题听取了人才工作汇报,并就人才工作作了研究。下面,我就加强我县人才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认真分析国内国际形势,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对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具有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重要的意义。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始终围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最终目的,按照“五个统筹”的根本要求,更加强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经济增长同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依靠过高消耗资源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把丰富的人才资源转变为现实的人力资源,走上一条知识驱动、资源节约、环境优化、生态良好的新型发展道路。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去年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如紧缩银根、调整外贸出口政策、实施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等,这些政策举措,对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以积极的态度贯彻落实好宏观调控政策。中央加快发展的战略决策并没有变,要变的是经济增长的方式,这为我县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推进产业升级,转变增长方式,关键是科技创新,核心是人才建设,谁掌握了科技的制高点、人才的制高点、高技术产业的制高点,谁就在区域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有可能实现技术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因此,我们要主动适应宏观调控政策,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要牢固树立人才强县观念,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富民、海洋开发、生态立县四大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精深加工型和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对已经明确的、可以实施的项目要抓紧进度;对可以争取的项目,要积极创造条件,赶快做好项目的争取工作;对明确过当前无法做的,要头脑清醒,既不要去碰“高压线”,又不要轻易放弃,不碰不等于不做,可以先做些准备工作。同时,土管部门要积极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全力做好工作,各地各部门在工作中要注意方式,不要做违法违规的事。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的目标,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目标,包含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仅要实现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还要实现人和社会的现代化。长期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不放松,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必须看到,发展是不全面的、不协调的、不平衡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相对滞后,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要推动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就必须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所以,我们要把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作为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出台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创业环境,有力地推进了我县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人才总量稳步增长。到2003年底,我县人才总量2.8万人,比1999年增长8800人,年均递增10%。每万人口中人才数为528人,比1999年增加160人。二是人才整体结构逐步改善。到2003年底,全县具有高级职称人才520人,中级职称人才4410人。全县县管领导干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68.2%;专业技术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35%。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3人,获得省、市级有突出贡献人才5人次。三是人才引进激励机制日趋完善。大力开展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强化继续教育,完善社会教育,一场热爱学习、崇尚学习的热潮正在兴起。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建设了高教园区,开通了浙江大学象山干部远程教育中心,通过出国深造、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委托培养等多种形式,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去年,与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举办了6期培训班,培训企业管理人才500余名。完善人才市场建设,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鼓励引进人才的政策措施,建立了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思路,通过兼职、委托项目开发、技术入股、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促进了人才的柔性流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探索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和退出淘汰机制,重能力、重绩效的用人导向逐步确立。四是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坚持以产业集聚人才,以科研项目集聚人才,以创业基地集聚人才,把人才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促进了人才智力和技术能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县科技创业园、科技孵化中心等人才创业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去年我县获得授权专利数达91件,其中发明专利数达5件。科技进步对全县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8%。

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的人才工作与经济发展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等各个环节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人才的服务激励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1、人才总量和整体素质与经济百强县地位不相称。从人才总量看,到2003年底,我县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18人,不及全市每万人666人平均水平的一半,在全市处于下游水平。从人才整体素质看,全县党政机关干部队伍中,具有研究生等高学历的人才仅5名;规划、绿化等专业毕业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紧缺,具有规划高级职称的仅2名。高级职称专业人才年龄严重老化,45周岁以下只占28.5%。农技人员中,50岁以上的多,30岁以下的少。企业员工队伍中,全县4200余家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仅2800余人,平均三家企业合用2名专业技术人员,很多个私企业基本上没有专业技术人员。

2、人才结构状况与产业升级要求不相适应。2003年,全县现有高级、中级、初级的结构比例为0.3:2.4:7.3,与国际公认的1:3:6的要求相差甚远。教育、卫生和经济、会计类专业技术人才占了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近50%。工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真正从事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的不到12%,我县产业发展急需的机械、针织、建筑、旅游,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外经外贸等专业人才和熟练掌握实用技术的技能人才十分匮乏,预计2005年需求缺口将达2500名以上,这与我县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对人才的需求差距较大,与我县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的发展要求明显不相适应,

3、创业平台和人才环境建设与人才成长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县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产业化效果明显的项目偏少,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约30亿元,只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我县企业的规模、档次和科技含量都不高,企业自主设立的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不多,缺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吸引和接纳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平台缺乏,影响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人才创新能力的发挥。部分企业满足于现状,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给人才的引进带来阻碍。就政府层面而言,人才开发机制和人才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人才使用还不够开放灵活,人才创造的价值还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一些部门和地方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影响了优秀人才的集聚、使用,出现人才引进后“留不住”现象。我县一名引进的人才在离开象山时说:“我从安徽来,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家乡贫穷落后,我也不会被引进到象山。但工作生活中,象山人一听到说普通话的,就用异样的眼光看人,直接称呼‘安徽人’,很伤自尊。我很希望象山人消除排外心理,消除狭隘的地域优越感,把象山建成一个接纳外来人员、包容外来人员的大气的城市,为象山的引资和引才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据统计,全县引进人才的流失率高达40%以上,且流失的大多是青年专业技术骨干,这种状况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此外,随着全社会对人才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县周边一些地区都在以优越的地域条件、优良的工作环境、优厚的经济待遇招揽人才,给我县人才工作带来了很大冲击。在这场日趋激烈的区域人才争夺战中,象山并不占优。因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强烈的现实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坚定不移地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发展壮大人才队伍,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二、进一步明确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推进人才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面临难得机遇。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推进我县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我县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今后一段时期,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紧紧抓住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各项事业中来,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今后一段时期,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县人才总量达到6万人,年均增长11.5%,每万人口中人才数达到1100人以上,具有技术员以上职称或拥有各种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2万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2000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人才10000人,把我县建设成为与经济百强县地位相适应的人才强县。

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把握以下几条:

——坚持扩大总量和提高素质相结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在扩大总量的基础上,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人才素质,促进人才总量同我县现代化建设目标相适应,人才素质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坚持自主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根据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改进培训方法和内容,促进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多途径多渠道引进人才,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坚持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实现人才资源的综合开发、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完善投入机制,建立政府为引导,用人单位为主体,社会各方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加强人才工作,根本任务在于完善人才规划、增强人才实力、激发人才活力、营造成才环境上下功夫、求实效。

1、搞好人才规划,抓牢三支队伍。规划是龙头。要紧紧围绕县域发展总体规划的战略重点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认真做好人才需求、培训等各类规划和预测工作,尤其要加强象山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重点工程和重点科研项目等领域人才的科学预测,真正把现有人才,所需人才,缺多少,缺什么,哪里来等问题分析清楚,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才需求标准,为有目的培养和引进人才打好基础。我县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已基本完成,正式颁布后,各责任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以人才建设规划纲要为龙头,按照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党政人才要以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增强科学判断形势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以提高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大力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专业技术人才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努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高技能人才要着力提高知识层次和实用技术水平。要以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批适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较为稳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建立农村人才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投入,全面实施十万农民培训工程,努力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

2、围绕能力建设,增强人才实力。构建象山人才高地,引进是“外增变量”,教育培养是“内生变量”。要把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

一要加大对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各地各部门要把人才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象抓基础设施、抓项目、抓技改那样抓人才培训,舍得花钱,舍得投入。县委、县政府已经决定,由县财政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对企业投入人才培训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大力实施公务员培训计划,建立党政人才培训考核学时学分制度,选送一批干部赴国内外重点高校进修深造,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抓好浙大远程教育三级干部培训网络建设,三年内覆盖全县90%以上的党员,逐步形成多层次、开放式的终身教育网络。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继续加强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经济管理方面的培训,有条件的要选送赴国外学习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有战略思维、国际眼界、竞争意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利用长三角丰富的继续教育资源,加强与各类名校合作,优化整合电大、党校、成人学校等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研究探索各类人才差别化、个性化培训新做法。用人单位在人才教育培训中要发挥主体地位作用,把人才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尤其是一些骨干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要注意人力资本的投入,推广员工的专业化教育。

二要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围绕“工业强县、旅游富民、海洋开发、生态立县”四大战略,以培育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合理设置切合象山实际的专业课程。县职业高中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探索订单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等新路子,重点培养一批象山急需的专门人才和高级技工等实用型人才。当前,要突出抓好机械、针织、旅游、宾馆服务、养殖等专业的培训。为引导鼓励企业对人才培训的投入,县里已出台了一些激励政策,由县财政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对企业投入人才培训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三要把人才引进作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为了切实改变人才资源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除了加强教育和培训外,还需要切实加大引进的力度。要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大力引进我县急需的外经贸、法律、规划、高新技术人才,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企业家,以及其它高级经营管理等急需的人才。2002年以来,我县采取“实习+就业”人才引进模式,从兰州等地引进了一批机械、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这样的引才方式很好,要继续加大力度,改进方法,把触角延伸到高等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生活比较贫困的其他地区。要充分发挥柔性人才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智力。进一步加大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做好象山籍人才的“回归”工作,我县每年向国内各类高校输送了上千名优秀学子,去年达到2400名,但回象山创业的人数并不多。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在校学子、在外创业人士的跟踪联络工作,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鼓励他们回乡创业。

3、围绕市场取向,深化制度创新。完善的人才工作体制与机制,是激发人才活力的关键。要按照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一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将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研究建立党政人才素质评价和实绩评价机制,重在群众认可,扩大民意在党政人才评价中的作用;建立科学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评价机制,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完善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积极探索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法,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破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

二要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深化各类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和调任制度,完善竞争上岗,推行绩效考核,改进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方式、方法,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任期制、试用制、辞职制等制度。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等制度,规范按需设岗、竞争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工作,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完善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培养、考核、评价、激励、监督等制度。

三要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大力发展各类人才市场,完善统

一、竞争、有序、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通过政策引导、行政驱动和规范市场规则等手段,使各类人才实现自主择业与双向选择,在市场平等竞争中成长。加快建设人才资源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县人才供求信息联网,使其成为人才流动的主要引导工具。消除人才的地区、部门、身份、所有制限制,疏通三支人才队伍之间、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人才的流动渠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四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元化分配机制,鼓励经营管理、专利、发明、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业余兼职,放宽部分高级专家的退休年龄。实施重奖制度,对企事业单位引进国(境)外智力项目,县财政根据市补助额度按1:1安排配套资金。对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中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开展两年一次的“杰出人才奖”制度,对达到考核评定体系要求的企业,授予“人才型企业”荣誉称号并予以奖励。

4、围绕优化服务,营造成才环境。任何一种人才工作机制的有效运作,都离不开相应的环境条件。对各类人才来说,事业是内动力,环境是吸引力,服务是凝聚力。一方面我们花很大投入去引人才,另一方面却有大量人才从本地流失,因此,我们必须把营造良好环境作为加强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真正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法制保护人才。

一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进一步加快象山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和城市化进程,做强企业创业载体,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层次,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高素质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加快科技创新,加强县科技创业园和科技孵化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大学生和研究生实习基地。凡有条件的企业都要建立各种形式的科研开发机构,在企业内部形成科研、开发、生产一体化,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全县工程技术中心达到100家。要积极创造条件,尝试在有关城市建立“象山科研创新中心”,使其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锻炼成长的有效载体和舞台。要推动社会进步,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加快社会领域体制改革步伐,促进社会领域事业和产业的协调发展,使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二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大力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建设“便捷、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县人事局要强化服务功能,开辟人才“绿色通道”,提供“一条龙”、“一站式”窗口服务。对柔性流入我县服务的国内外人才要发《特聘工作证》,其子女入托入学等待遇等同于人事关系和户籍随迁的同类人员。加强与引进人才的联系、沟通,健全定期通报制度,增强引进人才对象山的归属感。关心人才的工作和生活,让优秀人才在文化教育、交通服务、医疗保健、休闲活动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实施县人才公寓工程,三年内要兴建人才公寓1万平方米。切实按政策解决引进人才在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以及各类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问题,以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开展“我为跨越式发展做什么”大讨论活动,落实“四个尊重”重大方针,不断营造包容的开放的社会氛围,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鼓励创新、勇于探索、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要深入推进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寻找学习活动载体,让每个组织、每个家庭都重视学习,营造人人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强化学术氛围,充分发挥县科协和各类学会、协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学术、技术及其他形式的交流活动,为各类人才提供交流发展平台。要强化文化氛围,加快科技人员俱乐部、博物馆等设施建设,为人才提高素质能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创造良好条件。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对高层次人才每两年要组织开展一次健康检查,人事局要做好组织工作。最大限度满足各类人才的交流、学习、娱乐的需求,真正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

三、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人才强县战略是一项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大局和未来发展的大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党管人才。我们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真抓实干,推动我县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对人才的认识不到位,人才工作也就无从谈起。提高认识关键在党政领导,要建立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听取他们对县委、县政府决策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相对稳定的专家咨询组织,发挥专家在重大决策中的参谋咨询作用。各地各部门党政“一把手”要牢固树立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制订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环境,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挖掘出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协调,形成合力。人才工作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既有相关政策制定和贯彻执行等宏观方面的问题,也有情况汇总、信息交流、工作协调等具体工作。为此,县委专门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初步构建了人才工作的新格局。组织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要认真履行好牵头抓总的职责,着眼大局、超前思考、及早谋划,做好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工作,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三个家”一起建;县人事局作为综合职能部门要履行好职责,教育、科技、卫生等部门要在人才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新闻宣传部门要为人才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镇乡、街道都要相应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同时,各地要在县规模以上企业中建立人才工作联系点,主动与各类人才交朋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为推进我县人才工作,县委、县政府在这次大会上下发了《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象山县2004—2010年人才资源开发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供各地各部门讨论参考,有意见(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可以书面形式向组织部门反映。各地各单位领导要切实负起做好人才工作的主要责任,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并提出针对性的落实措施。要建立人才工作目标制,明确分工,任务到人,层层落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目标考核和督促检查,把人才工作成效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同志们,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我们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动员和组织全县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共同创造一个人才活力迸发、聪明才智涌现的新局面,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