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教育强县总结

2023-0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是我们反思自身、了解自身、明确目标的重要方式,通过编写的总结报告,我们可以在工作回顾中,寻找出自身的工作难点,掌握自身的工作优势,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创建教育强县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创建教育强县总结

在延川县创建教育强县验收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刚才,省人民政府总督学曹普选同志代表验收组对延川县创建教育强县工作作了全面总结和评价,认为延川县已经达到了陕西省教育强县的标准。待省政府批准后,延川县将被正式命名为教育强县。这是对延川教育的最高肯定。延川创建教育强县工作,凝聚了全县各界之力,寄托着18万人民群众的期望,开启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实现教育强县的目标,是延川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对加快延川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向延川县和延安市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延川创建教育强县作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广大师生和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

近几年,我参加了几次教育强县的评估验收。前几天,普选同志希望我参加延川的“创强”工作的评估验收,我觉得这个会议非常重要,于是欣然应允。我认为它不仅仅是对延川县“创强”工作的验收,更是在新形势下对全省创建教育强县工作的一次总结和动员。昨天下午,我4点在省委开完会后直接赶过来,到延川已是10点多了。晚上和市上、县上的同志就延川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交流,深感振奋、深受启发。在创建教育强县的过程中,延川县委、县政府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目标责任考评体系,形成了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几大班子齐抓共管、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全县上下强力推进的工作局面。普选同志在验收报告里,总结了延川教育工作的6个亮点,其中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推进教育公平、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做法,对全省各地具有示范意义。刚才,冯继红副市长、呼延鹏县长就在新的形势下,在新的起点上,做好延安市和延川县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安排,都讲得很好。

最近,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学习贯彻,我一直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加上延川县,我省已经创建了14个教育强县,占到全省县区总数的13%。那么教育强县在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中究竟应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重要地位,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应起到什么样的战略作用?我认为,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教育强县要当好“排头兵”、“火车头”,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所谓“排头兵”,是指县域教育发展基础好、发展氛围浓、发展思路清、发展水平高,综合实力居于全省前列;所谓“火车头”,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指一个县教育事业的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改革措施等方面具有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进而推动全省形成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生动局面。

新形势、新阶段、新要求对教育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等一系列新任务。教育强县在这种大的背景和形势下,如何当好“排头兵”和“火车头”,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认为应当把握好三个问题。

第一、要高起点谋划,努力实现县域教育健康发展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发展更是如此。自2002年开展教育强县创建工作以来,我们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3次修订,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复查验收更加扎实细致。获得“教育强县”称号的县区,要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怀、开拓的精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政策措施、提高工作水平。

一要科學制定县域教育发展规划。5月5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颁布实施,这是指导今后1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学习好、贯彻好纲要精神是我省教育系统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去年10月,省委、省政府在吴起县召开全省县级党政领导优先发展教育现场会议,研究我省“两基”攻坚全面完成后县域教育发展问题,提出了“双高双普”(即义务教育向高水平、高质量迈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新目标。教育强县要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规划部署,敢为人先,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奋斗目标,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当地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深入分析存在问题,明确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重大举措,深入、广泛地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力争研究制定出一个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互适应的县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或“十二五”教育事业专项规划。这是我们教育发展的路线图和方向标,离开了它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二要不断完善教育发展保障机制。首先要完善工作责任机制。穷抓教育能脱贫、富抓教育能持久,这是为古今中外、千百年来的实践所证实的一条真理。作为教育强县的党政领导要把“教育书记、教育县长”作为执政的一个理念,重视教育、关心教育,亲手抓教育,使教育成为一把手工程。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落实各有关部门、单位和组织的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职责,形成目标一致、责任明确、通力协作,优先发展教育的工作机制。其次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教育强县绝不能出现教育经费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必须用好国家的、拿足自己的,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切实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再次要完善监督激励机制。教育强县要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职能作用,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激励办法,确保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得到全面、切实的贯彻实施。

三要积极探索不断改革创新。教育发展在于改革,教育改革在于创新。我常说,基层和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是创造先进经验的不竭源泉。我们要充分发挥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推动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强”是相对的、暂时的,现在强不能确保永远强,在陕强不能代表在全国强。与发达省市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育强县不能安于现状,要认真研究、学习、借鉴省内外、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先进思想和先进经验,根据国家和省上的教育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标准要求,结合实际选取一个或几个突破口,积极探索,大胆试点,为实现县域教育现代化提供创造更多的好经验、好做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在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10个方面进行改革试点,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教育强县要抓住关键点,找准切入点,小步快跑,先行先为、创造经验、作出示范。

第二、要高标准要求。努力实现县域教育协调发展

县域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各类教育在结构上相互支撑、规模上相互适应、质

量上相互促进,彼此之间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新形势下,县域教育目前面临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背景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问题、普及学前教育和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问题、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等突出问题。作为教育强县,必须认真对待、着力解决。

一要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部提出,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强县评估验收的重要指标,对教育强县而言,首先要科学合理地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实现义务教育主要资源的均衡配置。要在规划编制、资金投入、条件装备、师资建设以及教学指导等方向贫困山区和偏远地区倾斜,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适当增加城区、开发区以及新建居住区的学校布点,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使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都能达到基本办学标准。在此基础上。要努力实现“高位均衡”,即鼓励优质学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抬高底部缩小校际差距,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缓解已经成为热点的城市择校问题。整体提高办学育人水平,从而达到让儿童少年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的目标。另外,要高度关注残疾儿童少年、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改善办学和住宿条件,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关爱和服务体系。

二要推动普及学前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去年11月,我们在长安县召开了全省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现场会,研究部署我省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目前,我省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率只有63.5%(江苏、浙江等一些东部发达省份已经达到95%)。我们要达到《纲要》提出的75%目标,普及学前教育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希望教育强县在学前教育需求增加和供给多元化的背景下,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积极建好县级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完善幼儿园审批和管理办法,防止未经审批擅自举办条件不达标的幼儿园;同时,妥善处理“普及”与“义务”、“基本均等”与“多种需求”、“政府主导”与“多元发展”、“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做好幼小衔接”的关系,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三要推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键在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从包括延川在内的好几个教育强县来看,中职教育相对还是一块短板,亟待加强。教育强县要做到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总体上保持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要强化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

第三、要高质量推进。努力实现县域教育持续发展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强县强在哪里,最终要体现到人才培养质量上来。因此,教育强县要紧紧扭住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不放松,走以人为本、内涵发展的路子,着力解决“上好学”的问题。

一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首先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要重点抓好城乡教师资源统筹配置、教师培训和专业成长、教师合理流动、教师管理体制的几个关键环节,努力建设符合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其次要创新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按照《陕西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严格进人标准,公开招聘教师,把好教师队伍“入口关”;要按照实际需求配备教师,利用“特岗计划”、“振兴计划”等项目补充教师,调整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和学科结构。严禁有编不补,产生新的代课教师。再次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风尚;扎实开展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为教师创造条件参加各种培训,加强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四是要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考核、聘任和評价办法;要尊重知识、关心教师,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对长期在山区和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

二要推行学校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强调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坚持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信息化的原则,使管理各个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它强调人人都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将所有工作全部纳入管理系统,注重各个阶段、环节、细节中的各个要素,做到管理无死角、盲点。学校是培养人、陶冶人的地方,学校管理的粗放和疏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学校管理方面,教育强县有不少好的范例。有的县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等,都做得很细致。走进校园让人感觉到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师生精神面貌良好,一派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景象。

三是全力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保障青少年的安全,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底线,更是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责任。最近发生在我省南郑县的“5·12”凶杀案件,危害严重、影响恶劣。我们必须警钟长鸣、引以为戒。教育强县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广大中小学师生在校期间的生命安全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要坚持以健全体制机制为根本,以校内安全为重点,以周边治理为关键,以日常教育管理为核心,通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建立健全维护学校安全的长效机制,大力加强安全防范,彻底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师生演练;要注意饮食卫生,科学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蛋奶工程;同时,要采取措施避免发生季节性事故。安全不保,何谈教育,对学校安全工作,教育强县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同志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建设西部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祝延川教育发展取得更大成就!

祝延川明天更美好!

责任编辑 王波

作者:杨希文

第2篇:我国百强县发展经验总结及对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摘要]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包括县、乡(镇)、村经济,具有多层性、综合性和基石性等特点。全国百强县的建设为各地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借鉴。由于我国各地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发展县域经济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辽宁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虽不能盲目模仿,但也可借鉴其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 百强县发展经验辽宁县域经济启示

一、全国百强县的发展经验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2000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开始对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评价,同时每年评出百强县,以总结和推广百强县的发展经验,促进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06年9月,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揭晓 ,会上评出了新的百强县。 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在各省市区的分布是:河北省5个,山西省1个,内蒙古自治区2个,辽宁省5个,上海市1个,江苏省21个,浙江省25个,福建省8个,山东省25个,河南省3个,湖南省2个,广东省1个,四川省1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通过详细解读连续6年全国百强县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其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

1.注重培育特色产业

从历年的全国百强县的经济结构来看,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各县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经济特点来进行定位,从有本区域特点的经济发展之路,其产业构成也各有特色。

在2006年的“百强县”中,浙江占据了25个席位。从产业组织形态来看,浙江县域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中小企业集群,“一村(乡)一品”、“一乡(县)一业”、“家庭工业+专业市场”曾是对浙江县域经济的生动描述。例如,位居全国“百强县”第27位的诸暨市,以大唐袜业而著称。大唐袜业以大唐镇为中心,辐射周边14个乡镇、120多个村连片发展,现有上万家家庭企业、十几万人从事袜业生产,年产袜子60亿双,年产值120多亿元,是全国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正是这些中小企业集群,创造了浙江县域经济的群体规模效益。

山东莱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市,工业基础薄弱,入选百强依赖的就是农业资源。莱西市通过培育壮大奶牛及奶制品、肉鸡及鸡肉制品、生猪及猪肉制品、蔬菜及蔬菜加工、果品及果品加工、花生及花生制品等六大产业链,将全市80%的农户和70%以上的耕地,纳入了产业化经营体系,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于农业产业化经营。2004年,莱西市被评为中国食品工业强市。2006年位列全国百强县84。同样在山东百强县中排位第一的荣成市,虽然与全国大部分百强县一样具备沿海的地理位置,但其发展却与其它地方注重中小企业不同,在渔业和旅游业上做起了文章。如今,荣成是全国第一渔业大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居全省第一位,同时又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2.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

可以这么说,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今天。越是实力强的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的比例就越高。

有专家指出,县域经济实质上是民本经济。个体私营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也是县域发展振兴的坚实基础。强县的发展经验也鲜明地印证了这一点。如江阴市有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46家,14家企业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其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力实施富民工程,注重激发民间包括农民的创造活力,几年来,江阴市鼓励和扶持市民和农民兴办实业,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辟出民营工业区,着力培养一批创业型市民和农民。

作为河南县域首富的巩义市,采取借民资之势突破资本“瓶颈”的发展战略。该市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优势,通过出台政策、优化环境等措施,将民间资金充分调动起来,更好地配置到扩大再生产中去。2004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已发展到7000多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2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7%,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80%以上。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快企业做大做强步伐,巩议市还专门成立了企业上市办公室,为高效益、高增长、高科技、有上市愿望的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促进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3.经济开放

综观强县的发展,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路就是以开放的眼界和积极的姿态,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之中,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当地的发展水平和规模。经济发达的强县如江阴、昆山、顺德等,都是对外开放水平较高的地区。以昆山为例,昆山市始终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加快工业化和经济国际化的步伐,走出了一条以外向型经济为特色的“昆山之路”。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昆山市就确立了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战略,迅速实现了经济总量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形成了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以现代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仅2004年,全市实际到账外资就达9.55亿美元,占当年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的1.5%,成为全国引进资金技术最多的县(市、区)。正是在外资拉动模式的带动下,2004年昆山人均GDP实现90714元,位居江苏省首位。

昆山通过利用外资,打破了县域经济的低水平均衡,找到了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完成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为下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因而,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充分吸引、利用外资是摆脱自身资本和技术不足的劣势,突破资金与技术瓶颈,加快发展的一条捷径。在发展中要坚持把吸引外资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

二、百强县发展经验对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1.在产业上,突出发展工业经济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发展县域工业,必须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和发展特色产业的原则,立足产业基础,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鲜明特色的骨干支柱产业,以此支撑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辽宁省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各县应根据自身的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工业。

例如辽宁省已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的庄河,基本实现了由农业县向工业市的转变,连续几年强力推进项目发展,兴建了花园口等一批工业发展区,发展了华丰、大轮、大宇、名兴电束线、宝锋轧辊、嘉隆电机等一批大的工业项目。2004年,新开工百万元以上工业及产业化项目243个,其中千万元以上86个,亿元以上9个,创历史最好水平。到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0多家,第二产业增加值在三产的比重已经上升到55%。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扩大优势产业,创立农业品牌,发展和做大善岛、海洋贝类育苗、富谷水产、天利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到2004年末,农业龙头企业已达70多家,农民人均收入预计完成4653元,比上年增长15%,为历史最高年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有新的提升。2004年,建成了新天地商业城、旺客隆超市等一批大型商业设施,新的商业业态初步形成。旅游业有较快发展,2004年,成功实施了冰峪旅游区经营体制改革。

从本质上讲,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从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大力推进工业化,使农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大规模地转入工业部门和城镇就业,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前提和根本出路。农业是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承担的重要分工,“三农”问题又是困扰县域利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依靠农业产业化。因此县域工业化应该为农业产业化服务,新型工业化必须同县域特色农业资源开发相结合,发展特色农业,建立“一县一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体系,将乡镇工业同发展农业产品化经营以及培育县域特色产业紧密联系起来,加大乡镇工业投入,壮大新型工业化的区域基础。

同时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不仅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工业和服务业部门,提高工业、服务业部门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而且要用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2.在所有制上,突出发展民营经济

把民营经济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基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多数县属国有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境,主体地位日益萎缩,给县域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就业、财政和稳定的压力。因此,要发展县域经济,填补县域公有制经济全面退缩形成的“真空”,只能在国有经济的体制外,大力实施“民营强县”的战略。为此应进一步大幅度提升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构筑民营企业的人才工程;培育和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

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走势看,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因此,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引导上,特别需要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一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3.在资源利用上,突出发展特色经济,提升特色经济的竞争力

在现代经济的全面竞争中,县域经济要想在更大范围的分工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利用自己的资源,创造自己的特色优势。

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其行政区划的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由此决定了县域经济必然是特色经济。特色就是优势,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把握自身的优势。县域经济的特色就在于,在特定区域里有别人不可比拟的产业优势,也就是比较优势,这种特色产业能使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并带来较高的知名度,走出具有区域特色产业带动其它产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

打造特色产业,关键要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立足国际国内市场,通过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选准特色,确立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和名牌产品,让一个产业、一个产品或一个品牌成为县域产业的代名词。辽宁省县域单位情况比较复杂,有山地型、平原型、沿海型、城郊型等,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各有不同,经济基础存在很大差距,有先进富裕的,也有贫穷落后的,发展极不平衡。变比较优势为经济优势始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县域经济绝不能追求“小而全”,而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县域经济,应立足县情,立足于现有资源优势,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构筑特色经济。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辽北粮食和牧业、辽南水产和水果、辽东林产品和旅游业、辽西农业和牧草业四大经济区域,区域特色明显。如东部山区的药材、土特产,沿海地区的海产品,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西柳服装、南台箱包等产业,以及山水和海岛旅游业等。以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以及交通、运输、旅游等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重要支撑,特色产业的发展将县域内的各种资源要素重新整合并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

4.发展配套经济

随着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优势企业纷纷将非核心产业向外扩散,给广大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大量的配套空间。县域经济要密切关注这一发展趋势,把发展配套经济作为对内对外开放的主攻方向,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集团、优势企业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调整结构,围绕其主导产品生产配套零部件,加工品牌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县域经济要甘当配角,各县都来搞主导产品这不现实,要主动配合周边工业化程度高的大城市进行产业产品配套,发展配套产品和下游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辽宁省有以沈阳、鞍山、抚顺为中心和以大连为中心的工业区,可以利用这些大城市的大型企业集团的优势,推动县域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县域中小企业加入到大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中去,调整结构,围绕其主导产品生产配套零部件,充分利用目前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和优势企业将非核心产品向外扩散的趋势,积极发展配套经济,扩大新型工业化的区域外延。

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和发展基础,积极招商引资,弥补县域资源、技术、资金的不足,为新型工业化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辽宁地处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和县域土地、劳动力、资源及环境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内引外联,承接大中城市或其他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配套协作型产业的梯度转移,建设初级产品加工和辅助产品生产基地,延长产业协作链,壮大工业基础,为新型工业化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1]http://www.chinagate.com.cn/chinese/MATERIAL/41723.htm

[2]《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百强县传授“发家”经》 经济晚报 2005.6

[3]《从百强县看经济强县的四条发展路径》http://www.fubusi.com2005-12-13

[4]中国县域经济网

[5]刘福刚:《第五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报告》2005.12

[6]刘福刚:《第六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报告》2006.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孟 雷

第3篇:创建教育强县工作

简报

第1期

太白河镇中心小学 2011年 月 日

我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办公室成立以来,资料组各成员虚心学习,精心准备,团结协助,积极争当排头兵,“创强”资料收集整理的各项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查阅档案资料是省教育强县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创强”档案资料是督导评估组了解我镇教育工作综合情况的最重要的载体,档案资料是否齐全、准确、全面地反映一个镇教育改革发展和“创强”工作的情况,对是否通过评估验收将起关键作用。收集整理教育强县档案资料是迎评工作中任务最重,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

为了高速、高效、高质地完成任务,资料组成员每天一大早就来到办公室,有的忙着熟悉内容,理清思路;有的加强学习,编制表格;有的忙着细分目录,查漏补缺;有的忙着复印材料,认真梳理。由于分工明确,各成员按照自己的职责,或翻阅相关镇的材料,或联系有关职能部门、镇村、学校收集真材实料。资料组的各项工作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当

中。

县教育局和镇委、镇政府的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资料组成员的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除了经常来看望大家、了解工作进度之外,把办公室环境布臵得美观实用,错落有致,还悬挂了激励标语为“创强”助威,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领导的关心重视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创强”资料组的前期工作进展非常顺利,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创建教育强县工作

简报

第1期

太白河镇中心小学 2011年 月 日

县督导室领导莅临我校调研创强工作

2011年5月4日,县督导室主任王祁让一行五人来我校调研教育创强前期准备工作。

检查组一行通过看硬件、问情况、查资料、听汇报等形式全面了解了我校目前的办学情况,对镇党委政府重视教育的举措和学校办学条件的显著改善、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我校的创强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太白河镇镇长王忠平、副镇长王盛利等参加了调研。

创建教育强县工作

简报

第1期

太白河镇中心小学 2011年 月 日

县教育局领导来我校指导创强工作

2011年4月27日,县教育局侯润民副局长携督导室人员对我镇的“创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检查人员分别查看了学校的硬件建设和“创强”的相关材料,并与镇政府领导和学校领导进行了交流,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

创建教育强县工作

简报

第1期

太白河镇中心小学 2011年 月 日

太白县人大副王书堂到我镇调研创强工作

2011年5月10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书堂,在教体局副局长黄金焕的陪同下,到我校开展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调研。

太白河镇镇长王忠平、中心小学校长刘军利分别向调研组汇报了我镇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学校目前存在的困难。调研组的领导详细询问了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察看了厨房、餐厅、中心幼儿园。

通过一个上午的调研,调研组对镇政府为教育付出的努力给予了肯定,并对学校的发展及目前的重要任务“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创建教育强县工作

简报

第1期

太白河镇中心小学 2011年 月 日

王红良副县长到我镇检查指导创强工作

4月28日上午,副县长王红良在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龙林太的陪同下,来到我镇检查指导创建省级教育强镇工作。

太白河镇镇长、镇创强领导小组组长王忠平汇报了我镇的创强前期工作。自县召开创强工作会议以来,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迅速动员,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为确保2011年实现省教育强镇目标,镇委、政府从三方面来开展创强工作:一是专门召开了全镇各站所领导和村支部书记、主任参加的创强动员大会。加大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充分调动镇、村、校和各部门积极性,以促进创建工作高质量完成。二是成立

了创强领导小组和创强办。创强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教育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各校和各村负责人为成员。创强办还下设了资料组、宣传报道组和后勤保障组,专门负责创强的资料整理、宣传报道及协调工作。三是加强与学校联系,做好资料的前期准备工作。虽然我镇是要求2011年完成创强目标,但创强工作资料繁多,分管领导已与学校联系,要求各校资料员按创强要求,在平时工作中把相关资料进行归档,做好准备工作,务求工作抓早抓实。目前,我镇各项创强工作正稳步推进。

在听取创强工作汇报后,王红良副县长对我镇创强工作给予肯定,认为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开局良好。在肯定工作的同时,王县长也指出了我镇创强工作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我镇创强任务重、责任大,虽然是在2011年完成创强目标,但困难还是很多。王县长对我镇创强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求我镇立足于早抓早谋划,做好计划,逐步展开创强工作;二是要求教育部门和镇政府能从实际出发,做好学校的部室建设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三是要求镇政府和学校能对照创强标准,对资料进行查漏补缺,做好资料收集归档工作。

创建教育强县工作

简报

第1期

太白河镇中心小学 2011年 4月8日

举镇一致 上下一心

努力创建省级教育强县

继我县“双高普九”顺利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后,县委、县政府乘势而上,及时将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决定今年启动我县教育强县创建工作,并争取年内创建成功。

创建教育强县是县委、县政府于2011年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发展目标,是实施《陕西省新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定的“教育综合政策工程”的一项主要内容,是继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推动教育不断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教育强县不是对某类教育或某项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评价,也不是单看自身发展水平,而是对一个县域教育的整

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的衡量(整体水平指的是县域各类教育普及和协调发展的程度,综合实力指的是教育在培养人才通过多种途径为经济社会服务方面的能力)。

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年启动并实施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是继我县去年顺利通过省政府“双高普九”验收后,又一英明决策,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适合我县教育发展情况的,这也是市教育局在今年目标任务中对我县提出的要求。市教育工作会上提出的创建目标是:到十二五末,所有县区达到“双高普九”县,三分之二县达到省级教育强县。2011年的目标是:太白教育强县达标,凤县、千阳“双高普九”达标,陇县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通过省政府验收。因此,我县今年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是势在必行,众望所归。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树立了“小县要办大教育、穷县要办富教育、弱县要办强教育”和“民生至上,教育为先”的科学执政理念,以推动教育公平为重点,加快教育改革,初步形成了“学前教育普及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突破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成人教育特色发展”的新格局。各类教育在结构上相互支撑,规模上相互适应,质量上相互促进,彼此之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前不久我县高规格、高标准通过了“双高普九”评估验收,这为我县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激发了强大的动力。

4月7日晚,刘军利校长主持召开会议,会上,传达了3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会议精神、4月1日全省的教育工作推进会精神和4月6日召开的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动员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到我县创建教育强县工作中去,真正把“教育蓝图”变成为“路线图”、“施工图”,努力开创我镇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会议强调,要广泛动员、强化责任,营造一个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在深入落实“促进教育公平和区域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对照标准、查缺补漏、攻坚克难,努力提高我县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的实施水平。

会议号召,全校上下要振奋精神,乘势而上、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务必确保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一举成功。

为了做好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我校抽调专门人员,成立创建教育强县办公室,负责处理创建工作日常事务。目前,工作机构已组建完毕,抽调人员已全部到位,创建工作已全方位铺开。

创建教育强县工作

简报

第1期

太白河镇中心小学 2011年 4月22日

学习金台经验

实现创强目标

为了顺利开展省级教育强县创建工作,学习兄弟县区创建教育强县的先进经验,2011年4月19日,在县教体局的安排下,我校刘军利校长一行4人,赴宝鸡市金台区参观学习,探寻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的经验。

金台区于2008年11月顺利通过了省政府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区评估验收。2009年4月,金台区作出争创省级教育强区的决定,把创建省级教育强区摆到全区重点工作之首,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强化责任、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城乡中小学设施配备全部达到省颁一类标准,基本实现了学校管理科学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质量优质化。经过整整两年的创建,2010年12月25日,金台区以482分的高分通过陕西省教育强区评估验收。

在金台区政协副主席兼督导室主任张守国、教体局副局长李鸿及督导室副主任吕革生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蟠龙镇

中心幼儿园(民办)、蟠龙镇中心小学、蟠龙镇农科教综合服务中心和三迪小学。

通过学习对比,金台区创建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五方面的成功作法:一是制定完善工作方案。积极与省教育厅衔接沟通,认真听取专家和领导对创强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在认真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起草制定了详实的创建实施方案。二是细化分解工作任务。主动与各乡镇街、区级有关部门多方沟通形成合力,召开相关会议,印发创强工作任务分解表,层层细化责任,并签订了创强工作责任书。三是规范档案管理。结合省上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乡镇街、区属各部门五个层面,分别制定档案资料收集要求及目录,收集并完善了档案资料建设。四是加大宣传力度。编发《创强简报》,下发“创强”宣传口号,举办“创强”知识问答比赛,督促各乡镇、各校园营造良好的创强舆论氛围。五是全区共同参与。财政部门多方筹措专项资金,确保创强工作顺利推进;人劳部门急教育部门所需,及时落实了人员的各项工资福利待遇政策;公安部门多次牵头整治学校周边环境,选派优秀警官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司法部门积极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努力营造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密切配合学校做好德育工作;各乡镇按照“创强”工作任务,积极做好档案整理和总结汇报工作。总之,形成了政府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良好局面。

借鉴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我校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在以下七个方面亟待加强:一要加快骨干体系建设步伐。积极创建省级教育强镇。二要精心搞好档案建设。“创强”档案是评估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验收检查的一个重点。

要对照评估内容和立卷类目,本着“全面、真实、细致、统

一、规范”的原则,按照验收标准的100条评估要素,逐一收集资料、归类完善、建立档案。三要着力抓好队伍建设。在创建过程中,通过实施“教师队伍提优工程”,分层次加大对中层管理人员、学科带头人、各科教师的培训提高,不断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四是细化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在今年的创建活动中要进一步完善、规范、细化管理常规和教学常规,严格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真正使教育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五是强化安全工作。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创强”验收中的“一票否决”条件之一,丝毫不能放松。要时刻保持安全警钟长鸣,坚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要通过“校园安全工程”的实施,坚持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相结合,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六是优化室部管理。经过“一乡一校”工程实施和“双高普九”县创建,我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改观,室部配臵趋于标准化,但管理使用的问题依然存在。今年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大对教学仪器设施的使用力度,真正使其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武器和有力抓手。七要加强幼儿、成人教育。教育强县是对全县各级各类教育水平的全面检验。经过 “两基”巩固提高和“双高普九”的实施,我镇的义务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幼儿及成人教育发展还相对滞后。因此,我们要通过“学前教育普及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全镇各类教育的整体水平。要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持续规范管理,办好镇中心幼儿园。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办园水平。建设好农科教综合服务中心,对照指标体系切

实做好有关成人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各类学习培训,确保验收一举达标。

第4篇:创建教育强县自查报告

西坡中心小学 “教育创强”自查报告

教育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校教育工作全面发展,实现2012年上半年创建“教育强县”目标,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建教育强县的工作部署和《彬县教育系统创建强县工作实施方案》,我校深入地开展争创省教育强县活动。经过几年扎实有效工作,我县的教育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照《2012年陕西省教育强县评审标准》,我校教育已达到省级标准要求。现将我校教育强县工作的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了“创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张太红

成员:杨建忠 豆红英 史会元 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创强”实施方案及学校内部设施配备方案。

2、统筹协调各阶段工作进程安排。

3、研究解决创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县教育局“创强”领导小组汇报“创强”工作进展情况,并提供信息和决策。

4、制定“创强”评估验收各项工作安排。

5、全面负责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的摸底、估算、配置、安装、调试等工作

6、指导各校搞好“创强”档案整理,做到规范、科学、合理;

7、指导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安静、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

二、创建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统一思想认识 通过会议等进行广泛宣传。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查功能

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为切实加强创建教育强县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校委会其他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必须按照统一要求,围绕标准,抓好落实,强化工作督促检查。全体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全力以赴推进创建工作。保证省级教育强县创建攻坚工作在我校区顺利开展。

(三)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验收达标。

根据我校区实际和“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的重要求,要在校园干净卫生、校舍管理科学规范上下力气,要科学化、人文化、规范化布置校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彰显各校特色,保证通过验收。

2、加强档案建设,重视资料的支撑作用。

档案真实记录了“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的过程。进一步规范档案建设,完善档案管理以及分类工作,做到有案可查。

(四)完善激励机制。

1、建立对学校的以奖代补政策。充分调动校长办学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对学校的考核,奖优促优。

2、加大对优秀教师、班主任的奖励。

(五)强化质量管理。

建立学生素质的跟踪监测、评估体系,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引导校长和教师树立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教育观、人才观,引导学校走内涵发展、质量兴校之路的关键,切实做到教育要面向全体,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实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中下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一辈子的发展。建立一套教学质量跟踪方法。

(六)实施“强师兴教”工程。

加强对各个层次、类别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着重抓好校本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科带头人培养等工作。构建开放、多元、综合的教师培养体系。

(七)狠抓九项工作

1、巩固“双高双普”成果,抓好防流控辍工作,提高办学水平。

2、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①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②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③强化教师师德师技培训,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3、积极推进素质教育。①加强德育工作,切实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②推动书香校园建设。③开展阳光体育。④举办各种艺术竞赛,抓好艺术教育。⑤重视学生健康教育、安全教育。

4、狠抓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实施教学目标层级化、教学队伍优质化、教学资源使用最大化、教学管理精细化、教研教改常规化,推动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

5、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建立比较完善的素质教育考试评价机制、教育教学机制、学校管理机制。

6、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完善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安全管理、德育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重视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按照课程标准,保质保量地开好相关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8、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制度、安全预案,加强安全工作日常管理及预防工作,确保校园平安。

9、完善创建工作相关档案,抓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工作,认真采集、核对、归类、文字数据材料。

我们相信,有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我们将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发扬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认清形势、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创强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第5篇: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首先,欢迎并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借此机会,将我镇实施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情况作以简要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山阳县西北边陲,东与元子街镇毗邻,南与牛耳川镇交接,西与柞水县接壤,北与商州区为畔,总面积223.7平方公里。全镇下辖18个行政村,138个村民组,5049户,总人口20922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881元。2011至2012学年度全镇布设各类学校(教学点)21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中心学校1所,政村完小5所,教学点13个,中心幼儿园1所。教职工149人,在校学生2539人,在园(班)幼儿459人。

近年来,我镇教育体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全面落实“科教兴镇”、“人才强镇”战略,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两基”、“双高普九”和教育强镇等工作相继通过省、市评估验收,先后被省、市、县授予“教育强乡(镇)”、“教育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提高教育质量先进集体”等,部分学校还获得了省、市、县级“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等殊荣,教育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全镇中小学教育质量稳中有升,连续6年我镇中小学毕业生素质检测一直名列全县前茅。自2011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创建教育强县的决定以来,我们按照“优化布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

1

平、提高质量”的原则,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经过全镇师生和干群的不懈努力,已基本形成学前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成人教育终身化的教育发展格局。

二、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

全镇4-6岁幼儿581人,已入园(班)495人,一年入园率100%,三年入园率85.2%;7-12周岁学龄儿童1622人,入学1622人,13-15周岁学龄少年915人,入学915人,残疾儿童少年均能随班就读,中小学入学率均为100%,巩固率小学为100%,初中为99.8%。

(二)办学条件

全镇各级各类学校占地面积96310平方米,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分别为30.4平方米、37.5平方米,生均校舍使用面积分别为8.4平方米、7.85平方米,生均活动场地面积分别为26.3平方米、27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分别为8平方米、6.4平方米;小河中学建配了22室1部,完全小学建配了15室1部,教学点建配了4室1部,幼儿园建配了活动室、寝室、多功能室、艺术室等功能部室,配齐了学习、生活用品和教、玩具等设施,图书配备中学生均56.7册、师均87.9册,小学生均37.2册、师均57册,幼儿园每个幼儿平均图书15册、师均35.6册,中小学计算机配备台数与学生数比例分别为12:1和18:1,保证学生上课每人1台计算机,各类功能部室和教学装备的配臵均达到省颁标准。

(三)教师队伍

全镇中学专任教师53人,本科学历以上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

2

95.9%,研究生学历达6.1%,小学专任教师85人,专科学历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2%,本科学历以上占35.3%,幼儿园专任教师9人,本科以上学历8人,专科以上学历1人,每班达到“两教一保”标准,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岗位合格率均为100%,专任教师数量充足,无缺科,计算机、劳技、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专、兼职教师配备达标,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各项指标达到省颁标准.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每年岗位培训不低于80学时,校(园)长岗位培训率达100%。

(四)经费投入

近年来,我镇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组织社会捐资、上级财政拨付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先后投入623万元,主要用于学校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装备配臵、学校文化建设、普及学前教育和“两基”巩固提高等。全面落实惠民政策,按时足额拨付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及配套资金,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两免一补”、住宿生生活补助、教师国标工资和绩效工资等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农村中小学营养计划顺利实施,运作规范,管理严密。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校收费规范,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实行民主理财,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无教育乱收费现象发生。

(五)素质教育

2009-2012学年度中小学按时毕业率均达100%,毕业生合格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比例分别为96.5%、96.7%、96.6%,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均为100%,按照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

3

各科实验课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开出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实验合格率100%。中小学、幼儿园适龄儿童、少年、幼儿犯罪率均为0。

(六)职成教育

镇农科教服务中心下辖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8所,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每年开展各类培训达8000人次以上,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85.2%以上,近三年企事业单位职工培训率分别为32.%、33.7%、35%,15-50周岁农村劳动力培训率97%,非盲率达100%,18-22周岁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7%,平均每万人口中有大专及以上学历1034人。

三、主要方法措施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

1、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教育职责。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优质发展、均衡发展作为实现镇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把高水平、高质量创建教育强县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镇属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中心校成立了以中心校长为组长,各学区(校)校长为成员的工作实施小组,实行教育、行政“双线包抓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层层落实教育工作考核,形成了以教育主管部门牵头,镇属机关包抓,镇、村、校三级联动,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强工作方案》和《创强工作实施意见》,及时研究和解决创建

4

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为创建教育强县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创建氛围。充分利用宣传板报、悬挂横幅、刷写标语、新闻媒体和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在2011年召开创强动员会的基础上,先后多次召开全镇各部门、各村、各校参加的创强工作促进会和协调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和带动全镇上下关心支持教育强县建设,掀起了新一轮重教、兴教、助教的良好工作氛围。

3、完善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了《小河口镇教育三年发展规划》,确保教育工作发展“三优先”。依据全县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制定了《小河口镇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并全面落实,全镇校点布设由“双高普九”验收时的25个调整到现在21个。同时积极改善保留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完善寄宿制学校建设,创建教育强县以来,小河中学、二河小学相继实施了教学楼加固改造工程,中心学校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综合设施改造工程,中心学校、钢研小学、李村教学点等多所学校翻新校舍8栋190间21924平方米,袁家沟小学和马家山小学拆除土木结构校舍13间,新建5间2层综合楼1栋,彻底消除了我镇各级各类学校使用土木结构校舍的历史,代院教学点、二河口教学点等学校先后实施了排危工程,全镇安装电子显示屏4面,铺设软化草坪5860平方米,修缮刷新围墙900延米,各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新增或调配部室18个,增配各类教育装备8000件(套),配备民生工程设施2套,安装壹乐园项目1个,农体工程项目1个,合理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消除了薄弱学校,

5

实现了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臵,小河中学和中心学校分别通过AA级寄宿制学校和市级标准化后勤管理示范校验收,各项指标达到省颁标准。

(二)坚持依法治教,全面规范办学行为。

1、依照《义务教育法》完善了义务教育入学制度和控辍保学制度。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建立了镇、村、组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和奖惩机制,通过发放《义务教育依法入学通知书》、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落实救助保障,多措并举,保证了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按时、免试入学,全面完成义务教育。

2、坚持依法治教,强化普法教育。各校依法制订办学章程,健全了法制教育工作机构,聘请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定期举办法制教育专题报告,坚持每学期第一课上好法制和安全教育课,法制安全教育工作开展规范化、常规化,做到了计划、教材、课时教师四落实。

3、健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现代教育管理机制。“双高普九”结束后,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全镇教育体育工作进行了思考和定位,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结合教育十二五规划,按照“育人为本,动态管理”的原则,先后出台了《小河口镇教育体育工作发展性目标规划》、《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中小学教师流动暂行办法》、《中小学校长目标责任管理办法》、《中小学教育监测制度》、《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意见》等管理制度,多次修订完善《教育质量评比办法》等管理细则,印发了新的《小

6

河口镇教育体育工作管理制度汇编》,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职能作用,不断细化过程管理,构建起了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教育过程监测和考核工作,办学行为规范,无滥发教辅资料、节假日补课、违规办班、体罚学生、侵占学生课余时间等问题,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

4、强化安全教育,扎实安全网络。党委、政府牵头,部门配合,不断强化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和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及时清理学校周边摊点和网吧。中心学校和各学区(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机构,落实了安全管理职责,制定各类安全工作制度、预案,按规定聘用了专(兼)职安保人员,配臵了安保器材和技术设备;坚持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和滚动排查相结合、常规排查和专项排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多方位健全校园安全保障机制,无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三)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1、学前教育突破发展。制定了《小河口镇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在民办幼儿园的基础上通过改制新建镇公办中心幼儿园1所,在原校舍的基础上新建园舍20间,室内外全部软化,建配了寝室、音美活动室等幼儿活动部室,配齐幼儿生活、学习、娱乐设施,新购臵幼儿玩具160件(套),各项办园条件符合省颁幼儿园办园标准;完全小学所在村实施了校中园改造工程,新建村级幼儿园4所,教学点均附设有学前班,玩具教具、活动场地等学习、生活设施齐全,形成了以镇中心幼儿园为示范、政村幼儿园为主体、教学点学前班为辐射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7

2、义务教育持续发展。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巩固,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按照“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学校管理科学规范,教学秩序安全稳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德育工作扎实有效,校园环境整洁优雅,校园文化氛围浓厚,行风评议成效显著”八大标准,从环境与设施条件、制度与活力、办学理念和精神培育三个层面不断提升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努力推进教育内涵纵深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积极指导家长从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等方面对子女进行教育,建立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监控网络,营造了安全、健康、和谐的教育氛围。

3、职成教育高效发展。在镇政府的统筹下,创建了农科教综合服务中心,把分散在各有关部门的站、所、场、校统一在一起,整合成人教育资源,实现普、职、成三教沟通,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农科教综合服务中心下设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充分发挥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作用,因地制宜,积极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成为当地农民创业、项目服务和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效枢纽。

4、全面做好初中毕业生“分流”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对每年的初中毕业生采取毕业前职业学习培训和地方成技校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分流教育,把职业教育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做到了课时、教材、教师、基地、考核五落实。

(四)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德育工作不断创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理念,各校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创建德

8

育基地,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完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班会、团队部的德育基地作用和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2、素质教育丰富多彩。按照国家课程方案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制定了《小河口镇素质教育系列化方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阳光体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实践教育课的开设,积极开发和开设校本课程,小学三年级以上均开设英语和信息技术课程,开辟各类兴趣小组,举办各种艺术类竞技比赛活动,为提升学生素质搭建平台,全面落实《体育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同时通过开展歌咏比赛、诗歌朗诵、读书节、运动会、创办手抄报等让校园充满浓郁的育人氛围,大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遵纪守法、团结向上、互相关爱、相互协作的良好风尚,深层次的提高办学品位,建立了素质教育评估制度,形成了素质教育的正确导向。

3、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全面实施“校本教研、课题引领”战略,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抓手,创办了《小河教育》期刊和各具特色的校报校刊,强化课题研究,建立问题及课题的校本研究理念,目前,中小学各级在研课题46个,已有1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7个县级课题完成结题鉴定,完全小学以上校本教材均已通过县级教研部门审定并相继开设,坚持每年举行1至2次全镇性集教学模式、学习方

9

式和现代教育技术为一体的教育观摩交流活动,为师生学习交流搭建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

4、教育模式不断创新。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以小河中学为阵地,统筹优质教育资源组建了小河口镇青少年校外活动站,按照“一套设备统筹两项工作”的思路开设了美术、音乐、制作、书法、计算机等课外兴趣班,根据标准创建了省级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示范基地,以培养中小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指导下广泛开展体卫艺教育,活动开展规范有序,32名学生作品在省市县获奖。

5、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树立“质量是学校存身立命之本、发展壮大之基”的质量观,加强教育教学全程管理,按照“抓小学固本强基,促中学打造品牌”的质量管理理念,多年来我镇中小学教育质量一直稳居全县前茅,多次被县政府、教体局评为“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单位”、“提高教育质量先进集体”和“年度目标综合考核先进单位”。

6、保教工作科学规范。建立幼儿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按照充分体现素质教育战略主题的原则,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保为主,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按照《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幼儿园实际,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分别制定了保育工作方案和游戏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游戏、活动、喝水、吃饭、睡觉、休息等具体要求,有效的防止了幼儿教育小学化。

10

(五)、强化教育基础,促进教育持续发展。

1、强化教师队伍基础。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固本强基的工程来抓,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臵,先后制定了《师德建设实施方案》和《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全镇性的师德专题报告会和演讲赛,定期举行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一名双优”评选及表彰活动。全面抓好“名师工程”、“新课程大讲堂”、“阳光师训”、“国培计划”和教师继续教育等工作,通过在岗研修、岗位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努力提高培训实效,从师德师风建设、业务水平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入手,狠抓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在岗学历提高进修。创新选人用人机制,规范落实职工绩效考核,多层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强化教育现代化基础。不断充实现代教育装备,推动校园数字化进程,小河中学和中心学校创建了数字化校园网站,完全小学以上的学校装配了远程教育接收设施,安装了校园广播,全部接入互联网,各校建起了校本资源库,所有校点(幼儿园)实施了“班班通”工程,中小学、幼儿园远教设施管理使用良好,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管理数字化。中小学均建起符合标准的实验室、劳技科技室、卫生室、心语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档案室和团队部等现代化功能部室,教学仪器设备和体、音、美、劳、卫器材、图书等达到省颁配备标准。

回顾过去,硕果累累,立足今日,信心百倍,展望未来,任

11

重道远。虽然,我镇在教育强县创建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可是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信息闭塞等因素,目前的发展水平与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期望相比、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但我坚信有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指导,有全镇干群的理解和支持,有全体师生的顽强拼搏,我镇教育体育工作会不断突破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严谨的作风,更加科学的方法,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增加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突出教育内涵发展;优化教育结构,做精做优学前教育;紧扣产业结构,做强做大职业教育;细化常规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科研引领,持续提高教育质量;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以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创造一流的办学条件、培育一流的教师队伍、打造一流的教育质量、构建一流的管理体制为目标,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效益,努力开创小河教育科学、均衡、和谐、持续发展新局面,为创办人民满意的小河教育而不懈努力!为小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

第6篇: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实施方案

为做好“创强”工作,迎接省市县的验收,根据横山县创建省级教育强县会议精神和县教育局《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实施方案》的安排,结合我校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就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为目标,按照“硬件达标、软件规范、满足需要、适度超前、彰显特色”的原则,千方百计完成省级教育强县的各项指标要求,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硬件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一手抓学校规范化管理,使学校管理工作科学、规范、高效。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任务

1、成立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

2、搞好部室建设工作,争取在原有部室的基础上再增加语音、科技等部室。各部室要建好自己的各类档案。

3、规范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建立规范的使用档案。

4、添置图书。按照生均40册的标准基本达标。

5、加强教师的岗位学历进修。专任教师学历达标,本科学历占教师总数80%以上,近三年新任教师学历达本科以上。

6、规范建立“创强”档案,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初中入学率达100%,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5%以上。

7、健全各类教育教学档案、教改档案、教学常规档案、素质教育档案、德育工作档案、安全工作档案、学籍档案、行政文书档案、部室的册表档案、财务档案。

8、规范学籍管理制度。健全文字资料,档案数字准确,逐步建立学籍电子档案,随时记载学生的变动情况。

9、认真开展新课程改革。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10、做好素质教育成果的展示。

11、更换校园内橱窗,规范教室的布置、部室的标牌,布置学生宿舍的文化设施,教师办公室的文化设施,更换学生宿舍的取暖设施,补充部室的文化设施,印制宣传标语。

12、搞好校园的“四化”建设(绿化、美化、硬化、净化),提升校园环境育人功能。

1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禁体罚学生,严禁乱收费,严禁不守单位纪律,严禁违法犯罪。

14、进一步建设好劳动实践基地和德育教育基地。

三、实施步骤及任务分解

1、阶段划分

第一段阶从2010年10月1日至10月30日为组织实施阶段。

第二段阶从2010年11月1日至11月20日迎接市政府初验阶段。

第三阶段从2010年12月1日至12月30日迎接省政府正式验收阶段。

2、责任分解

(1)成立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边步安

副组长:郑飞

组 员:李树荣 王振峰 乔于蓉

领导小组全面安排负责“创强”的实施工作。

四、主要措施

1、认真宣传,广泛动员。召开各种层次的动员会,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实施“创强”的重要意义,明确实施工作中我们的主要任务,全员齐动员,人人都参与,做到“创强”工作,任务具体,责任到人。

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学校应将实施“创强”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从本地实际出发,认真制定“创强”计划,应把实施“创强”作为教育新一轮发展的推动力,作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科教兴县”战略,提高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深化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强有力措施。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力度到位”。

3、突出工作重点,巩固“双高普九”成果,提高普及水准。学校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把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将残疾少年儿童的入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点任务之一。要深化初中教育改革,加强学校教学管理,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学有所得,进得来,留得住。要实施扶贫助学工程,建立爱心助学金制度,扶助贫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第7篇:清水镇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清水镇党委、镇政府热烈欢迎省、市、县领导、专家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

清水镇位于县城东北部30公里处,东接黄甫、西连木瓜、北靠哈镇。府准公路,魏哈公路,纵穿全境。东西宽9.5公里,南北长17.6公里,总面积167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80个自然村,3294户、10485人。辖区内的清水川工业园区是2008年2月省政府批准设立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府谷煤电化载能四大工业集中区之一,是全省100个重点建设的县城工业园区之一。园区现已引进和正在建设的企业主要有清水川电厂、冯家塔煤矿、镁业集团多联产项目、330KV配套变电站等企业。目前,清水川电厂一期已投入生产,配套冯家塔煤矿也已投产,330KV变电站已投入运行,镁节能多联产项目已投产,现正在完成90万吨捣固焦和60万吨免烧砖等四个子项目。全镇交通较为便利,经济发展走在了全县前列,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镇现有九年制学校1所,成技校一所,幼儿园1所。在校中小学生301人,在园幼儿67名。在职教职工64人,专任教师49名,平均年龄35岁,其中本科学历24人,专科学历36人,中师学历4人,学历达标率为100%。2005年通过了“普实”达标验收,2009年通过了“双高普九”达标验收,去年经过全镇的共同努力,顺利通过了“教育强镇”验收。自县委、政府提出了创建省教育强县的奋斗目标以来,我镇以此为契机,动员全社会力量,全面推进教育“创强”工作的开展。对照创建标准,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整合教育资源,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稳步提升教育质量,使我镇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省级教育强县要求。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抓领导,凝聚创建工作合力

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教育发展规划,把教育“创强”纳入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认真组织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镇长、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任副组长的创强领导小组。各部门单位也成立了相应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创强工作,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局面。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对照省级教育强县评估标准,制订出台了清水镇创强实施方案,落实了各部门的责任,形成了明细化的工作任务单。镇政府与学校及各基层站所分别签订了创强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夯实了工作责任。三是完善工作机制。镇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专题会30余次,研究创强工作。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教育工作,现场进行办公,解决突出问题。各基层站所依法履行职责,齐心协力推动创强工作。四是积极营造氛围。通过层层召开创强工作动员会、推进会,张贴标语、举办专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使教育“创强”家喻户晓,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

二、抓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以政府投入为主,依法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我镇在教育的投入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实现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筹资为辅的体制,使办学条件和教育设施得到切实改善。镇政府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做到优先安排教育事业所需经费,依法保障对基础教育特别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投入以政府为主。2009-2011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小学分别为823元、926元、1083元,初中分别为918元、1017元、1125元,在达标的基础上均实现了逐年增长。全镇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从2009年“双高普九”以来,一直保持在20%以上。

(二)多方筹资,高标准改善办学条件。2010年积极筹措资金25万元,新建了教师办公室,2011年相继争取资金170万元新建镇中心幼儿园及改建学校操场,今年又争取资金130万元,准备在5月份新建男生宿舍楼和学校的排污管道(该项工程资金已到位)。同时镇上准备通过争取煤矿、企业和清水籍知名人士的捐资,成立清水镇文化教育基金会,每年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奖励教师、资助学生,现在已做好了成立基金会的前期工作,准备在今年6月份前完成此项工作。学校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三)关爱师生,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一是镇政府在每年教师节拿出一定资金奖励优秀教师,同时,在每年春节、教师节等节日期间,坚持慰问看望退休老教师。二是镇政府每年出资5万多元对清水籍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三是严格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学前三年免费教育以及“蛋奶工程”,镇政府高度重视,强化责任,落实监管,严格流程,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确保“蛋奶工程”安全、有序运行,使教育民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通过落实多种举措,全镇上下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三、抓统筹,保障教育科学发展

(一)布局调整成效显著。针对我镇学校布局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学校条件差的现状,我们经过认真调研,科学布局,撤并了 “偏、散、远”的农村小学。目前,农村教学点已全部撤并到位,全镇只有一所九年制学校(含附设幼儿园)。做到了合理使用经费,资源共享,均衡教育,减少重复建设,从而达到提高办学质量的目的。

(二)“三教”统筹有力推进。一是抓基础,巩固“双高普九”成果。我们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制定了《清水九年制学校学籍管理办法》,完善了贫困生救助等多项制度,从严控制辍学率。三年来,全镇小学和初中阶段入学率均为100%,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现象。二是抓就业,重视发展成人教育。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主阵地,以“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抓手的终身教育网络,强化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和成人“双证制”学历教育,有效提高了全镇农村青壮年整体素质。为更好地拓展培训范围,在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农民转移技能培训,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企业职工培训等五个方面,我们结合本地产业特点,相继举办了粮食加工、畜牧养殖、沙棘栽培、育苗技术、安全生产等十几种形式的培训班,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32期,培训学员3238人次,其中31名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满足了当地民众的需求,从而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我们制定出台了《清水镇学前教育三年规划》,全面实施了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有力保障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一是着力提升办园水平。2011年投资50多万元改建了占地面积为1010余平方米的中心幼儿园,幼儿活动场所达798平方米。玩具设施、生活设备齐全,为幼儿创设了愉悦、宽松的成长氛围。二是制定、完善安全保健制度。根据卫生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的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晨检、午检、消毒、清洗等各项卫生保健制度。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作息时间。本着“安全为天,安全为先”的思想,把幼儿的生命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三是狠抓教师培养培训。贯彻落实《幼儿园办园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曾多次选派教师参加市、县有关培训,学习幼儿教育先进理念,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育实际水平。四是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加强宣传引导,教育家长要树立新知识观,纠正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错误认识。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四、抓质量,强化教育教学管理

(一)从教师队伍建设抓起。一是创新教师培养模式。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我镇根据县委、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在办学思路上也摸索出了一些自己的特色。我镇积极鼓励中小学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让全体教师都参加校本培训,几年来,广大教师参加了阳光师训、国培、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科研培训等,每人每年培训不少于60学时。通过培训,教师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三年来,有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2名教师评为市级优秀教师,15名教师被评为县级“好教师”,有32名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分别在省、市、县获奖。二是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中大力开展“树师表、铸师魂”和争先创优活动,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开展师德讲座和演讲比赛,切实增强了教师的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了“思想育人、榜样带人”。

(二)从学校常规管理抓起。要求镇政府主管教育的领导每年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学校开展“双常规”检查,指导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我镇的中考成绩名列全县前茅(2009年72名考生中62名升入普通高中,其余10人升入职业中学,2011年56名考生中39人升入普通高中,其余17人升入职业中学),极大提升了全镇上下发展教育的信心。

(三)从校园环境保障抓起。一是饮食保障。严格食品采购、储藏、加工、留样、发放等环节管理,确保学生在校就餐既营养又安全。二是住宿保障。宿舍内部设施设备统一布局、统一配备、统一管理。三是安全保障。2010年,我们为学校配备保安2名,并为学校安装了监控设施,配备了安保器材。镇政府与学校、教师、学生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做到目标明确、常抓不懈。工商、卫生、交警等部门联合执法整治,使校园及周边的综合环境保持安定。三年来,学校未发生安全事故。

五、抓改革,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一)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一是中小学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建立和完善了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保障了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是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设置方案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地方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成立了青少年活动中心清水基层站,并设立了乒乓球、绘画、书法、剪纸、打击乐5个课外兴趣小组,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上好体育课、艺术课,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为学生建立了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二)积极推行教研教改。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县去年提出了“高举质量大旗,深入实施有效教学”,教育局又把今年定为“有效教学深化年”,我们多次选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广西玉州、绥德辛店中学课改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大胆推行“336”课堂教学模式,即:“三性”(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动”(互动、主动、能动)、 “六个学习环节”(课前预习、依标自学、互动交流、小组展示,质疑探究、达标检测),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坚持规范办学、依法治教理念,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探索建立了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公告制度,坚决禁止体罚学生、教育滥收费等现象发生,做到不滥发教辅资料、不违规补课、不违规布置作业,有效维护了学生权益,保障了教育健康发展。

总体来看,我们以创建省级教育强县为契机,通过坚持不懈地狠抓实抓苦抓,使我镇教育的基础得到切实加强、内涵得到不断丰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呈现出了良性发展的势头。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知道,清水镇教育的发展水平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要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争取办好清水的教育事业,为我县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清水镇教育工作的整体情况汇报,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诚恳的接受,并将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争取达到“创强”标准,为我县今年创建教育强县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8篇:此路中学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实施方案

创建“教育强县”实施方案

此路中学2013.3

创建“教育强县”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快我县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根据昌图县《关于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实施方案》的安排,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现就我校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创建省级教育强县为载体,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我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撑。

二、“创强”目标

根据辽宁省教育强县评估标准指标要求,围绕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目标,结合我校实际,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明确办学任务和职责,强化政府办学职能,认真落实今年教育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我校教育全面进步。

(二)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巩固“双高普九”和“双创”成果,整改薄弱环节。

(三)实施人人技能培训计划,提高青少年升学率。

(四)进一步发展成人教育,充分利用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展灵活多样的成人技术培训,培养内容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加强

扫盲工作,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8%以上。

(五)进一步优化现代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室、远程网络、“校校通”、实验室、语音室等设施设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进修,强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结合“四制”改革,做好职称评定、岗位设置工作。

(七)加强依法治教,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着力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校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八)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健全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九)做好“创强”基础性工作,重点抓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工作,认真采集、核对、归类文字数据材料,确保文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长:梁占东(校长)

副组长:谢青春(书记)陈雪峰(副校长)李刚(副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任:李刚(兼)

副主任:张正仁

贾辉

王春贵

吴兴永

员:焦富强

许春艳

李俊明

刘兆丰

栾传儒

王旭方

四、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创强”实施方案及学校内部设施配备方案。

2、统筹协调创强领导小组、各阶段工作进程安排。

3、研究解决创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县“创强”领导小组汇报“创强”工作进展情况,并提供信息和决策。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综合协调工作,总结各阶段工作进展情况。

2、定时总结“创强”工作开展情况。

3、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五、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13年2-4月):准备和宣传动员阶段。在创建省级教育强县领导小组指导下,召开“创强”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对照各项“创强”指标,分析现状,找出差距,落实措施。

第二阶段(2013年5-12月):制定实施方案和摸底培训阶段。根据教育强县评估标准要求,摸清底子开展系列创建活动,及时配置各种设施,领导小组要根据目标任务齐头并进,扎实细致地开展工作。

第三阶段(2014年):组织实施阶段。对照评估标准,逐条分解

任务,完成各类档案资料的收集,对“创强”工作进行全面的指导。培训讲解员、部室管理员,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第四阶段(2014年):市政府初验阶段。上级领导组织有专家对我县“创强”工作进行初验。

第五阶段(2015年):自查整改阶段。按照上级领导提出的整改意见,找出差距,提出问题,及时整改。进一步查漏补缺,完善各种资料、表册、档案等,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创强”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

第六阶段(2016年):省专家组先期评估验收阶段。准备好学校的汇报材料和档案资料,给出自评自查得分。档案、展板、专题片、文艺节目(素质教育展示)、讲解在验收前一周准备就序。

第七阶段(2016年):整改完善阶段。我校根据省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第八阶段(2017年):省政府正式验收阶段。做好正式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准备好迎验汇报材料,安排好验收程序和后勤保障工作。档案、展板、专题片、文艺节目、讲解在验收前一周准 备就序。

六、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是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县”战略,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创强”工作对于巩固“双高普九”成果,进一步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校要

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抓紧抓好“创强”工作,努力实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目标。

(二)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依据县创建省级教育强县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我校把“创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采取有力措施,明确责任,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组织、指导作用,督促尽快完善硬、软件建设,动员全体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创强工作。

(三)依法督查,强化监督。

领导小组依照教育强县评估标准,对各项“创强”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接受社会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继续实施并进一步完善我校工作管理目标考核和学校教育工作管理目标考核制度,促进各项“创强”指标落到实处。

2013年3月

上一篇:部编八年级下语文课件下一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