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听课反思

2023-0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幼儿园语言听课反思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反思与批判

[摘 要]幼儿语言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幼儿的认知、心理、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发展,然而当下我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面临主体性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成人”的理解规范幼儿语言行为,忽视幼儿对现象的质疑;以“控制”的理念指导师幼对话进程,抑制创生性课程的出现;以“正确”的标准衡量语言学习状况,缺乏发展性学习评估。要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应该树立幼儿主体性的基本理念,通过自我反思开展语言教育实践的改革,并牢记聆听、理解并尊重幼儿的使命。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主体性;批判

[

幼儿阶段的语言教育具有基础性,良好的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生活与学习质量,也可为其以后人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幼儿园语言教育场域中,与语言相关的教育乱象层出不穷,同时,很多教师似乎并不明了语言教育背后所体现的教育意蕴。这些促使笔者对语言教育现象及教育理念进行重新审思,从批判的视角反思当前我国幼儿语言教育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或许,幼儿语言教育的理念就在那“熟悉”场景的背后。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场景:日常生活、语言活动和其他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与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笔者通过对幼儿园一日活动场景进行扫描,发现语言以各种形式渗透在不同类型的活动场景中,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活动组织、言语表达及行为方式,创生出多样的语言教育场景。总体而言,语言教育的场域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师幼和幼幼对话,以非正式对话姿态的形式呈现;二是以语言为主要学习对象的专门语言教育活动,如阅读、语言游戏、谈话等活动;三是以语言为载体而开展的一系列非语言领域的活动,如科学探索、手工制作、学唱音乐、学跳舞蹈等。

(一)日常生活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语言不仅传递纪律、礼仪、尊重等规范性信息,而且也是建立良好师幼和幼幼情感的关键途径之一。理解日常用语、遵守行为规范、乐意与人交谈、表达内心想法等是日常生活中渗透性语言教育的主要指向。下面笔者将描述一个关于中班教师在晨接之后与幼儿对话的案例,并对其作进一步分析。

幼儿:占老师,早上好。

老师:代华楠,早上好,去把书包拿出来放好,书包放到书包架上去。(老师因为她的迟到,显示出不高兴的表情)

幼儿:占老师,我今天来得有点晚。

老师:你知道啊,为什么啊?

幼儿:我爸爸从泉州回来了。

老师:然后呢?

幼儿:我爸爸回来了,就要去喝酒,然后就起不来了。

老师:为什么要喝酒呢?

幼儿:我叫他不要喝酒不要喝酒,他就要喝酒,气死我了。

老师:然后呢?

幼儿:因为他喝醉了,我不放心他开车,所以我不要他送我的,然后,他非要送,然后就来得有点晚了。

老师:那好吧,看在你这么能干的份上,今天就原谅你了,去吧,拿碗打饭吃。

此案例中的占老师是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但从语言教育的视角分析她与幼儿的对话文本,笔者认为存在如下三方面问题:第一,尽管占老师不断提问,鼓励幼儿表达,但在实际情境中,她一直站着,在对话进程中存在形式上的不平等。而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很少蹲下来与幼儿对话。第二,幼儿的任何行为与表现都有他背后的原因与动机,但占老师在没有了解幼儿的想法时,已显示出她的不高兴,而面对幼儿的“过错”,教师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第三,在占老师的追问环节,幼儿似乎没有回答老师的问题,或不知道如何回答老师的提问,如“为什么要喝酒”。此时,教师要对自己的提问进行反思,或进行引导性的追问,或换一种提问方式。

(二)语言活动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学习有五大领域——健康、语言、艺术、社会和科学,其中,语言是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幼儿阶段的语言发展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期语言发展,为此,幼儿园纷纷开设各种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以提高幼儿语言水平,达成语言领域课程总目标。下面笔者将描述中班语言活动的教学案例——小猫的生日,以呈现语言活动的常见场景,并对其作进一步分析。

老师(手拿布制小花猫):小花猫,你好,让我先来抱抱你,请你做我的好朋友。还有谁愿意和小猫做朋友的?(学生都举手)这么多,来来来,那咱们一起和小猫打声招呼好不好?小猫你好。

幼儿齐答:小猫你好。

老师:你看,小猫笑眯眯的,它一定也非常喜欢你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有一件特别令小猫开心的事情,所以它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你猜猜它遇到什么事那么高兴?(部分学生举手)心心,你猜?

心心:我觉得小猫找到了一条大鲫鱼。

老师:猜得有道理,猫最爱吃鱼,如鱼得水。还有吗?来,多多说说看。

多多:今天小猫过生日了。

老师:有可能,小猫过生日,多开心,猜得有道理,还有吗?(部分学生举手)嘉嘉,你说说看。

嘉嘉:我猜小花猫今天和其他小动物过新年了。

老师:她想的和你们都不一样,动脑筋了。还有吗?小兰。

小兰:因为它今天捉到了一只老鼠,所以它很高兴。

老师:说得真完整,(小花猫)本领那么大,我们给它一点掌声好不好?(老师指着小花猫)

老师和学生:小花猫,你真棒!(合拍着手)

老师:好,给了小花猫掌声,也给我们的小兰一点掌声。

老师和学生:夏小兰,你真棒。(合拍着手)

老师:究竟小花猫为什么高兴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通过分析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师幼对话文本,笔者认为存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出现“为导入而导入”的现象,忽视幼儿给予结论的原因,特别是对有特色、有创新的回答,教师缺乏进一步追问,丧失了解幼儿及让幼儿表达的机会。统计得知,教师的言词比重高达83.2%。第二,教师使用的部分词语超出幼儿可理解的范围,如“如鱼得水”等,这将影响幼儿对教师的言语理解,进而影响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第三,教师对幼儿的语言评价出现错位现象,以固定的方式鼓励或表扬幼儿,对为什么鼓励或表扬的解释存在不足。

(三)其他活动

语言是信息、思维与思想的载体,在对话中,语言出表现三方面意蕴:一是透过语言,学习怎样清晰地思考;二是学习怎样表达才更加有力;三是怎样增进理解力。在与社会、健康、艺术、科学等相关主题活动中,师幼之间或幼幼之间的对话过程即语言教育的过程。下面将描述小班数学活动的教学案例——谁长谁短,以展现对话的常态情景,并对其作进一步分析。

教师(指着黑板上画的线):这像什么?

幼儿(纷纷回答):像火,像一条蛇,像筷子……

教师:对,像一条蛇,直直的。我这有几根管子,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呀?(教师按由左至右、由长到短的顺序排列四根不同颜色的管子。)

幼儿(出现了不同的答案):由长到短,由短到长。

教师:对,是由长到短。我请坐得最好的甜甜上来,你说哪一根最大。(甜甜走到黑板处,挑对了。)

教师:为什么你觉得它最长?你是怎么看出来呢?和什么比出来的?

幼儿:我没有比就看出来了。

教师:与这两根短的一比就知道了。

通过分析在教学活动中师幼对话文本,笔者认为存在如下三方面问题:一是教师几乎完全控制师幼对话的进程,抑制了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的课程内容;二是教师未对答案给予充分的解释,束缚了学生创造力,使学生向“标准答案”靠齐;三是教师给予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存在不平等现象,回答问题的机会与幼儿课堂表现紧密相关,而与学生对问题理解程度无关。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问题:主体性的缺失

处于3~6岁阶段的幼儿,语言发展的速度很快,无论是在词汇、语音等方面,还是在语言流畅、言词理解等方面,其发展速度远高于其他阶段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幼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也正处在形成与发展阶段,幼儿总以好奇、疑惑等姿态对周遭事物进行认知,并将其对事物的认识以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然而,在观摩幼儿园常规活动和分析上述三个案例中,笔者认为在幼儿园语言教育场域中,幼儿主体性的缺失是产生不良语言教育现象的关键原因,主要表现为如下三方面:

(一)以“成人”的理解规范幼儿语言行为,忽视幼儿对现象的质疑

教师与幼儿拥有不同的语言理解水平。“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1](p8),教师作为“成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幼儿对世界的认识仍未形成,知识与经验存在不足。在语言教育中,教师必须考虑两者之间的差异,只有开展基于幼儿已有语言水平的语言教育活动,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幼儿教师热衷于以成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幼儿对话,忽视幼儿的理解水平,如老师对哭着的幼儿说“如果你再哭,我就不带你去找妈妈啦”,幼儿听到这话,哭声就更大,原因是他将这句话理解为“老师不带我去找妈妈啦”。现实中,教师对幼儿语言的理解,就如同“经常存在着置身于一个世界观的内部去理解另一个世界观的观念或论证的不可能性”[2](p76),因此,教师要悬置起成人的语言思维,观察并研究幼儿的语言理解水平。

幼儿以言语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质疑。处于3~6岁的幼儿,总以好奇心、质疑的姿态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是幼儿对周遭事物质疑的思维逻辑。面对生活中一系列疑惑与不解,幼儿以言语表达的形式向教师进行“咨询”,如“怎么有太阳还会下雨”“汽车尾部为什么要装灯”“检票员为什么要给完整的火车票打孔”等。面对幼儿对生活现象的质疑,教师并不能以自由平等、科学求实的态度回答幼儿的问题,应该与幼儿一起探讨与研究幼儿所提到的问题,因为“高压姿态”“糊弄忽悠”等回答方式会压抑幼儿语言运用的积极性,以及他们对生活现象的思考。

(二)以“控制”的理念指导师幼对话进程,抑制创生性课程的出现

通过控制对话的内容与进程以实现教师主导。师幼互动是促进幼儿习得并发展语言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互动的效果直接影响语言的学习质量。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很多幼儿教师在互动过程中,频繁出现控制型的语言,如老师要求幼儿认真听完故事,然后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此类封闭性的问题经常在活动中出现,而与直接控制相比,间接控制显得更为隐蔽,如过度表扬好孩子的表现、不断强化教师的权威等。教师通过对活动的控制,进而控制幼儿的学习进程及活动经验。

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常常蕴藏在幼儿语言当中。“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价值”[3](p228),儿童对生活的感知和认识与成人不同,从儿童的生活感知和认识世界中开发课程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幼儿以语言的形式将自己的生活感知和认识呈现出来,这是教师了解幼儿兴趣与需要的重要途径。如在谈话活动中教师出示一张画着老虎在吃兔子的图画,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助兔子脱离危险。学生的想法很多样,有学生提出老虎是一级保护动物,应该为保护老虎而让老虎吃兔子。此观点引起学生的讨论,这与教师预设的课程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如果围绕“老虎该不该吃兔子”“如何保护老虎”等话题展开,讨论活动的效果将会更好一些。因此,幼儿以语言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常常蕴藏在其语言当中。

(三)以“正确”的标准衡量语言学习状况,缺乏发展性学习评估

幼儿的语言学习向标准语言看齐。幼儿教育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启蒙性,也正是由于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质,我们不能以对错好坏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评判幼儿的语言发展状况。在教育情境中,教师如果使用标准语言衡量幼儿语言发展状况,将严重束缚幼儿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如幼儿在活动中对老师说“今年我家的‘红锄’(‘红锄’是南方农村方言,指马铃薯)长得不好”,如果向标准语言看齐,教师为了使幼儿说得合乎书面或口语的要求,就把改正幼儿的语法、发音、措辞当作最要紧的事,以向标准语言看齐的思维方式教育幼儿,这将阻碍幼儿语言的发展。如果教师能够摆脱向语言标准看齐的思维方式,那么老师的着眼点就会不同,他将更加关注语言背后的内涵,进一步追问,“你说的是马铃薯吗?”“是你家的马铃薯还是全村的马铃薯?”“你是怎么知道的?”“自己看出来的还是得自可靠的消息?”……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与表达后,再引导学生来留意语法、修辞等问题。

幼儿语言发展的情况体现在发展性学习评估中。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它是幼儿呈现个人想法、思维和思想的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在语言评价中,我们常常弱化了发展性学习评估,表现为如下三方面:一是忽略幼儿之间的语言发展水平差异性,不同幼儿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存在差异,以一定的标准衡量所有幼儿,势必造成对个别幼儿发展状况的忽视,特别是语言发展水平较低的幼儿;二是忽视幼儿语言水平的纵向发展,“与以前的自己比”是评价过程中重要的理念,然而,很少有教师能够做到以聚焦式的个案方式记录并分析个体幼儿语言发展的纵向发展情况;三是语言的最终指向是传递个人想法、思维和思想,如果仅体现在语言层面的观察上,而忽视幼儿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将使幼儿感受不到理解与支持。

三、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使命:彰显幼儿语言学习的主体性

幼儿主体性是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蒙台梭利提出,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反对成人为儿童提供成人的文明环境,因为这种环境没有考虑儿童的身心特点,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内心诉求。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尽量避免成人语言给幼儿带来的影响,凡是幼儿能够说的,就让幼儿自己说;凡是幼儿能够自己解释的,就让幼儿自己解释。让幼儿在说与写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并使其兴趣和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满足,进而在语言教育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语言教育实践的改革始于教师的自我反思。在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场域中,若要不再发生文中所提及的语言教育乱象,不再像以前那样错误地对待儿童,教师必须对自身的语言教育行为进行彻底的反思,考量自身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如何开展语言教育活动、何时切入教师的语言指导、采取何种言语表达方式、如何在对话中体现幼儿主体性等问题。如果没有教师的自我反思,幼儿语言教育课程改革将停滞不前,幼儿语言教育质量将因幼儿主体性的缺失而维持在较低水平。

聆听、理解并尊重幼儿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尽管师幼之间的经验、阅历、知识等存在不平等,但教师和幼儿都是生命体,在教育情境中,生命体之间的相互理解极其重要,没有理解,即无教育。教师不仅要聆听幼儿的心声,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幼儿内心的心声,基于理解,教师要做到尊重幼儿内心的心声。如果看到幼儿在哭泣,理解他的方式不是通过估量哭的时间长短和流泪的多少,而是通过把他同化于我和把我同化于他,在我身上重新发现我孩提时的悲伤[2](p75)。只有在这种基于平等式主体间的理解,幼儿语言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彰显。

参考文献:

[1] 〔意〕玛丽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金晶,孔伟,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 〔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 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李小红.教师与课程:创生的视角[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余景丽

第2篇:运用互动式听课方法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摘要】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对幼儿各项综合能力的发展能够产生直接影响。教学实践表明,互动式听课方法是一种非常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将其运用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此,本文主要对如何运用互动听课方法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互动式听课方法 幼儿园教育 教学管理质量

互动听课方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常用的管理方法之一,主要是指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利用听课的手段,相互交流和汲取教学经验,以提升自身教育管理水平的方法。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合理运用互动听课方法,对于促进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能够起到显著成效。那么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中将互动听课教学法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呢?这是广大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一、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

就目前幼儿园教育现状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幼儿缺乏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极大的抑制了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会造成不利影响。另外,落后的教学管理方式也会阻碍幼儿园教学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幼儿的年龄较小,在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部分幼儿会因此丧失自信心。如果教师没能对这些幼儿进行及时的指导,则会让他们的这种负面情绪不断高涨,进而影响到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幼儿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管理观念,走出教学误区,给予幼儿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幼儿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教育形式单一

幼儿园教育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爱好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多样化,以便于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幼儿教师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进行优化和创新,这样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但就目前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现状来看,教师所采取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性不高,导致各项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三)教学活动缺乏规范性

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他们会做出各种错误的行为。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幼儿,还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约束和规范他们的行为,以此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但就目前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幼儿普遍缺乏规则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不听老师的指挥,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比如,在绘画教学中,有些幼儿就会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在画板上随意涂鸦。如果他们的这些错误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互动式听课法在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质量中的应用

(一)讲座式互动听课模式的应用

由于受到年龄限制,幼儿的自我控制力较弱,心智发展不成熟,在幼儿教育中难以充分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如果管理者和教师不能对这一问题有所重视,则会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为此,幼儿园管理者可以将专题讲座式互动听课模式引入到教学管理中,并针对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完善教学课堂架构,打造科学合理的教学课堂。专题讲座式互动听课模式是指幼儿教师在相互听课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信息进行收集,并针对其中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划分种类,建立问题库。然后通过在园内举办专题讲座,让幼儿教师们针对这些问题,共同探究解决方法,探索创新思路,以此来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二)同课异构式互动听课模式的应用

以往的幼儿园听课模式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听课班级、听课内容、听课时间等都是由幼儿园管理者制定的,其他幼儿教师只能被动参与,并在最后提出反馈意见。虽然这种听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幼儿园管理者的指导性作用,但却严重忽视了听课主体本身的教研作用。[2]针对这一问题,幼儿园管理者可以引入同课异构式互动听课模式,即管理者先自行听课,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用于指导教学实践,示范讲课。然后组织其他幼儿教师共同参与,通过听课、评课等方式,制定出更加严谨的教学方案。同课异构式互动听课模式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使得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三)研讨培训式互动听课模式的应用

听课的主要目的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但在以往的幼儿园听课模式中,听课成果只关注的问题的反馈和交流,缺乏研讨环节,这不仅会影响到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而且也不利于幼儿教师教研水平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幼儿园管理者可以引入研讨培训式互动听课模式,以此来提升幼儿教师的教研能力,确保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开展研讨培训式互动听课模式的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研讨内容必须要具有探究价值。这就要求管理者对听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找出其中最为突出、最为迫切的问题,并让幼儿教师就这些问题进行交流和探究,共同商讨解决方法。二是营造良好的研讨氛围。这就要求管理者积极转变管理观念,鼓励幼儿教师提出创造性的意见或建议,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动听课法对于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幼儿园教育管理者应加强对互动听课法的重视和研究,并将其灵活的运用到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及时发现和总结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以此来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快乐成长的乐土。

参考文献:

【1】赵丽娟.论运用互动式听课方法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研究[J].才智,2020(18):208.

【2】姜志娟.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提升过程中互动式听课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6-17.

作者:王守栋

第3篇:互动式听课方法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研究

摘要: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时,幼儿教师应该重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落实互动式听课,进而则能够保证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不断得到培养提升,为这一教育工作高效开展奠定基础。互动式听课方法能够有效优化过去教育工作中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思想素养,促使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积极性与自主性,整体教育工作则能够得到高效开展,充分满足当下教育工作开展要求。

关键词:互动式听课;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升策略

一、引言

在过去的幼儿教育工作中,由于幼儿教师之间长期缺乏交流,导致其综合能力难以得到培养提升。同时,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不能够重视培养幼儿的思想素养,导致这一教育工作开展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幼儿成长与发展需求。因此,当下通过落实互动式听课的方法来提高幼儿教师综合能力,同时不断培养幼儿的思想素养,为这一教育工作长期稳定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二、互动式听课方法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效提高幼兒教师综合素养

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是保证这一教育教学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在过去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往往由于幼儿教师长期与幼儿接触,不能够重视自身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优化,导致这一教学工作开展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幼儿成长与发展需求。因此,在当下的幼儿教育工作中,通过以互动式听课方法对过去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优化,保证幼儿教师能够不断得到综合素养培养,最终整体教育工作则能够得到高效开展。

(二)不断培养幼儿的参与教育积极性

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幼儿教师需要保证幼儿参与其中能够具有高度积极性,最终整体教育工作则能够得到高效开展,充分满足当下对幼儿教育工作提出的高度要求[1]。通过将互动式听课法应用在这一教育工作中,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积极性培养的教育要求,促使幼儿在接受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互动式听课法带来的趣味性,进而则能够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 之中。

(三)为幼儿思想素养培养奠定基础

在过去的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能够重视幼儿思想素养培养的问题导致幼儿教育工作开展效率低下。由于过于重视对幼儿进行能力培养,导致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式方法都以幼儿的能力培养为目标,最终这一教育工作开展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幼儿的综合素养培养要求。所以当下应用互动听课法开展这一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培养幼儿的思想素养,最终整体教育工作则能够得到高效开展。

三、互动式听课方法在幼儿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一)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落实互动方法创新

在这一阶段教育工作中落实互动式听课方法,幼儿教师应该高度明确这一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幼儿教师综合素养的高度要求,进而能够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保证互动的高度合理性,最终才能够满足教育工作开展要求。同时,幼儿教师在互动方法创新的过程中,应该保证互动式听课方法对幼儿的重要影响,进而能够落实教师队伍建设,为互动听课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前提基础。通过同一层级之间互动听课,能够及时发现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能够明确其教学中具有的优点,不断作为己用,最终则能够促进整体幼儿教育工作高效开展。

(二)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环境氛围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落实互动式听课方法时,幼儿教师应该重视这一阶段幼儿高度参与其中,因此应该不断落实教育教学管理环境创设,促使幼儿在参与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积极性,才能够为互动听课高效开展奠定基础。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时,由于其活动环境分为户内与户外两种[2]。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落实开展方式方法创新优化,保证幼儿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之下都能够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最终才能够为互动式听课方法的落实开展奠定基础,满足当下对幼儿教育工作提出的教学质量提高要求。

(三)重视总结与积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进行完互动式听课后,幼儿教师应该重视开展相应的总结积累活动,能够在互动的背景下落实积累,能够将自己在互动听课过程中所学习的良好方式方法以及策略进行积累,最终整体教育工作则能够得到高效开展,充分满足当下对幼儿教育工作提出的高度要求。同时,应该重视以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对教育工作进行合理审视,才能够明确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良问题,进而落实优化完善才能够为这一教育工作高效开展奠定基础,满足当下幼儿教育工作创新优化开展要求。

结论

在当下对幼儿教育工作提出高度的教育教学要求后,幼儿教师应该重视落实开展方式方法的优化创新,促使幼儿能够在参与这一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积极性,为整体教育工作高效开展奠定基础。通过互动式听课方法的应用能够满足这一教学要求,保证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能够不断得到培养提升,最终这一教育工作则能够得到高效开展落实。

参考文献

[1]姜志娟. 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提升过程中互动式听课地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5).

[2]陈学丹[1]. 新媒体下幼儿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J]. 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000(009):0139-0139.

作者:周艳丽 刘静

第4篇:中班语言《春天》听课反思

中班语言《春天》听课反思

听了安庆市同课异构的三堂中班语言活动《春天》,这三堂活动分别有三种类型的教师任教,新手型、熟手型、介于两者之间的,观摩完三堂活动,有一些感悟:

一、三种类型的老师她们的课程组织模式有很鲜明的个人特色。新手型教师敢于尝试,从新的角度来展现诗歌内容,虽然在目标的达成度来说,有所欠缺,但是她的角度很新颖。熟手型教师课堂组织严谨,环节紧扣,善于挖掘诗歌本身的教育点,课堂的驾驭能力强。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教师,课堂呈现方式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失误,但也没什么创新。

二、课堂的组织方式与内容都应紧扣教学目标来完成。在新手型教师组织的活动中,虽然运用水墨画的创意是很新颖,但这一材料的运用并不能为这堂活动达成目标提供了平台,反而在活动中成了过多干扰孩子的因素之一,冲淡了孩子本身学习诗歌的热情,而在诗歌本身的学习过程中太单薄,没有完成预设目标。另外两堂活动都达到了教学目标,活动的开展都紧扣着目标进行的,这一角度来说,这两堂活动都是成功的。

三、如何深入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常困惑的问题,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材,这是本,熟手型教师在诗歌的学习中,尤其让我欣赏的是加入了音频了,“春天是本会唱的书,青蛙呱呱呱,燕子啾啾啾,小雨滴滴嗒”让孩子听声音,调动多种感官来感受春天,这本身也是诗歌内容所要表达的。深入挖掘教材中可以教育的价值,发挥教材本身的效应,这是我们要认真钻研的一个方面。

第5篇:幼儿园听课反思

听课感想

作为一名新教师,很荣幸能得到这样的一个好机会,观摩这次活动。从教学的各个方面来看,都是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我这名新教师去学习。

通过观摩李老师的活动,结合对照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觉得感慨颇深,以下是我个人谈的几点体会与感受:

感受之一是我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我们新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活动中,教育思想直接促进或制约着我们教学方法的选定和设计,同时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如果我能面向全体幼儿,全面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那么这就是跟上了“二期课改”新理念的步伐了。

感受之二是活动中我应尊重每一幼儿个性,注重为

>幼儿创设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幼儿如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教师,引导作用是要充分发挥的,但引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幼儿,通过这种引导,让幼儿学会自己去学习,去探索。

感受三就是在活动中要善于营造情感氛围。有人说过:开展好一次活动,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幼儿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了活动的成功与否。

最后一点我想谈的就是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儿童的经验与兴趣,并借助现代的学习手段,使幼儿的学习称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为教育是科学,要求真实。这就需要自己去经历,去提炼问题,因此通过活动要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的之所在。对于幼儿所提的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切还只是个开端,今后的工作对于我而言,将是充满挑战性和意义性的,我需要在实际工作不断去学习、去观摩、去实践,我想只要有这样的一份恒心,万事是难不到的!

第6篇:幼儿园优质课听课反思

“三优评比活动”听课反思

一学期一次的教师听课、评课活动已经结束。在本次听课、评课活动中,教师的课各具特色,各具风格,从不同的课型角度给我们展示了在新纲要的引领下,老师们观念的更新,素质的提升,以及以幼儿为主,把时间留给孩子,深挖教材,明确目标的体现。

这次讲课的老师都是城区、乡镇的一线老师,这与听名师的课有所不同,少了些仰视,多了些真实。讲课的教师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年轻教师。她们能站在这儿上课,就是非常优秀的。这样的课堂不仅是对教师基本功素质的考验,还是对教师课堂驾御能力的考验,也是心理素质的考验,与其说坐在下面听课,其实是在欣赏,以敬佩的姿态去聆听,去学习。

此次听课,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老师们的语言极富感染力,能根据活动需要很快地把孩子带入情境,体态语言很生动,虽然有点夸张,但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都让孩子们受到感染。正因为如此,课堂上的孩子们才有了精彩的表现。课上,我听得津津有味,孩子们更是兴趣盎然。小手一次次举起,小口一次次打开,有时为了抢答问题高高站起,课堂是孩子的,她们喜欢、兴趣浓。

我觉得老师们的课都做到了以下几点:

1、转变教育观念,落实纲要精神。《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有安全感、信赖感。在传统观念上,我们习惯与整齐划一,因为这样便于管理。在很长时间内,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总会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后,坐好不准动”,“小朋友跟我读”然后就一遍一遍的重复。还有上美术课的时候教师会在黑板上画一副示范画,评价是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逐步屏弃了这种刻板的、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赏识每一个幼儿,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

2、教学设计有创意。每一节课教师都经过精心的研究、每一个环节也都经过认真的考虑,什么地方该说什么?该提问那些问题,这些每一位老师都做到心中有数。

3、教具的准备恰到好处: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教具准备非常关键,如果你准备的教具,孩子感兴趣,愿意去了解它,认识它,那么你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粗浅体会,当然,还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刻苦钻研教材,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教师有一种更好的方法获得教学经验,那就是多听课。通过听课能给我们带来更直接更有效的帮助。

耿娴静

2011年12月

第7篇: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

篇一: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大部分幼儿在看图讲述过程中往往只能讲出表面、简单的情节,不能够完整的讲述图片,通过《猴子过河》这个活动,对幼儿进行启发性的提问和有目的地讲述,可以更好地让幼儿学会完整有序的表达图片内容。设计本活动的主要意图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较多数幼儿喜欢争强好胜,事事都想争第一。通过本活动对幼儿进行常规方面的教育,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懂得谦让、遵守秩序,以下是我通过本次活动的几点反思:

首先在活动目标上,我制定了三点:

1. 鼓励幼儿能注意>倾听,并大胆的在集体中讲述:幼儿都能积极认真的倾听,但他们还不能够大胆的讲述>故事,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过程中还是以老师讲和幼儿听的方式进行的,因此第一个目标“让幼儿大胆的在集体中讲述”定位偏高,没有达成。

2. 引导幼儿有序的观察图片,根据提问完整连贯的讲述故事,丰富词汇“又*又”:幼儿都能根据老师的提问完整的回答问题,但在丰富词汇这个环节中没有很好的的进行,教师对词汇的解释不够全面。

3.教育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学会谦让、遵守秩序:在这一目标上定位合理,幼儿都能体会其中的情感教育。

其次在活动准备中,我准备了四幅教学挂图,和一张桃子图片:图片色彩鲜艳,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在活动过程中;在导入环节中我运用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图片,幼儿都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对活动充满好奇。在第二个环节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尝试讲述,幼儿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都能认真的在观察图片,但主体性比较没有体现到,都是处于老师问幼儿答的形式进行的,幼儿比较被动。在第三个环节中,引导幼儿大胆的猜想故事发展,我在设置问题方面不够明确,不能很好的做到有效提问,让幼儿自由讨论的时间较少。在第四个环节中,鼓励幼儿大胆为故事取名字,发展孩子的概括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兴趣都比较高,多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积极的为故事取名字。

整个活动在孩子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幼儿敢说、会说的求知欲望,活动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整堂活动幼儿的兴趣都比较高,也能跟着老师认真的学习,在活动中幼儿愿意把看到的图片用完整的话讲述出来,幼儿基本上能边看图边完整的讲述图片。

教学中多了一份反思,就多了一份智慧,我想:把反思中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继续改正,相信我的>收获会更大!以上就是我本次活动的反思。

篇二: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

学前班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我根据活动目标,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讲新课的时候,我采取邀请学生做游戏的方式,开始课程。学生边做游戏,教师边提问,并在提问的过程中,渗透本课的基本句型“谁做什么?”、“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把有趣游戏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即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生活实际想出结果,慢慢的学生就会形成说完整话的思维模式,为学习其他句式做了铺垫。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学生对基本句式掌握的不牢固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开始学习基本句式时,问题的设计、语句完整的训练,没能从学前班学生的实际出发,致使学生对句式理解不够透彻。还有就是,情景设计的连接性,和没能充分的利用所创设情景,导致学生,在后半节课的学习主动性不强。针对这些问题,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吸取教训,在备课的过程中,反复的研究教材,推敲所设计的问题是否合理,并符合学生的实际。加强情境运用与教学相结合。

语言教学的有效方法需要我们来创造,只要我们善于把语言变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定能在语言学习生活里尽情驰骋并乐此不疲!

篇三: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

小白兔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他们时常将《小白兔》这首儿歌挂在嘴边,因此他们对小白兔的特征非常了解,这对他们理解故事《小兔乖乖》有了一定的帮助,他们很快就记住了故事的名称和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而且特别喜欢和我分角色说、唱故事中的对话,仿佛他们就是兔宝宝,而我则是兔妈妈了,当故事进行到大灰狼来敲门而妈妈不在家时,孩子们很紧张,个个屏住呼吸。而当听到小兔们通过自己的勇敢战胜大灰狼时,他们又欢呼雀跃,完全地进入到了角色当中。听完故事后,我引导幼儿进行了小小的讨论:“如果有陌生人来敲门,该怎么办呢?”幼儿能从故事中迁移经验,作了如下的回答:“听听是不是妈妈或爸爸的声音,如果不是就不开门。”

因为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不丰富,因此,我还介绍了几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在游戏中充实他们自我保护的经验,效果特别明显。

通过本活动我感到,表演还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给幼儿带来积极的状态,从而就愿意去探索,创造和想象以及动作。所以在表演组织中我认识到以下几点:

1 .活动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征。

由于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的发展特征不同,所以我们设计的游戏也应符合他们的特点,使其感到一种成功,使其努力就能达到的,从而获得更大的快乐。

2 .活动要具有一定的情景性。

情景对于幼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境,他能很快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进入活动当中,并自主大胆的溶入到生活当中。

3 .活动要给幼儿发展的空间。

游戏虽然要有规则,但是也要给幼儿发展的空间,就象这个音乐活动,它虽然要求听音乐进行表演,但是它给了幼儿创编的空间,使幼儿在游戏中有极大的乐趣。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想,一堂好的课应该体现“引导灵活化、幼儿自主化”,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中体验音乐,交流互动的教育理念,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在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继续探索,共同成长!

第8篇: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小壁虎借尾巴》

——语言活动《小壁虎借尾巴》

一、案例描述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

2.熟悉动物对话,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3.知道要保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体验关爱之情。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故事。故事借助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向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故事,讲了小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作用。从而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的这样一个道理。故事生动、有趣,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在角色的扮演中让幼儿体验语言,并且运用语言,使幼儿在表演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以及产生一种成就感。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所以,我选择了这节课并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设计了这节语言课《小壁虎借尾巴》。 活动过程:

上课时我从身后拿出自制的手偶小壁虎跟小朋友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从而引导幼儿说出小壁虎。接着我进行导入:“可是呀,小壁虎今天有点伤心,你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下面我们来听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我绘声绘色的把故事讲完后开始问小朋友:“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啊?”幼儿激动的告诉我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吃掉了。我接着引导:“那小壁虎没有了尾巴怎么办啊?”幼儿开始抢着举手“小壁虎要去借尾巴。”看到了小朋友热情那么高涨,为了延续这种热情,所以我把准备的连环画拿出来,开始通过看图片回忆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并在每段结束时进行提问,达到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以及为下面分角色表演做下铺垫。

分段的图片看完后,我把故事完整的借助图片讲了一遍,并提醒幼儿“老师讲到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的尾巴都有什么作用时,会说的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说”。幼儿在老师的提醒下,和老师共同完成了看图讲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接着,我请了几个小朋友来角色表演。老师跟剩下的小朋友做旁白。待第一组小朋友表演完后进行点评,希望下面表演的小朋友能够注意,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表演两组后,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参加表演。结束采用律动《我最棒》,让幼儿通过动作来表扬自己今天的表现。

二、教学反思: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发现有好几处都是我不能控制的,甚至有时会冷场,一个问题抛出去没有幼儿搭理我。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开始上课时幼儿还没能完全进入课堂中,有的还沉浸在刚刚的玩耍中,所以我的突然提问和问候让有的幼儿愣了一下。如果我能够采用一个小游戏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或许一切都不会显得那么堂皇,幼儿能够一下子被我的游戏吸引过来,从而达到我之前预想到的效果。

2.当我运用图画边讲边做动作时,幼儿觉得很新奇,听的也很认真。可是让他们复述里面小动物对话的时候就显得吃力。如果我能够在每段讲述后带着幼儿多练习几遍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并让所有的幼儿跟着我做动作,例如小壁虎是怎么爬的,小鱼是怎么游的类似于这些要求,幼儿在下面的表演也不会显得很笨拙,肢体语言不自在。

3.我原以为在角色表演时是最尽人意的。可是事实并不是如此,相反场面有点混乱。尤其是在最后,所有的幼儿一起表演时,那个场面我控制不了了。因为幼儿都要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表演。而且那个卡片很小,贴在袖子上很不方便。所以幼儿在对话表演时都是先看下袖子上的卡片接着表演。如果我能把所有的卡片做成头饰或者胸饰,或许就会好点。而且我应该把卡片分类好放在指定的篮子里,这样幼儿在选择卡片时就不会把卡片弄的乱七八糟。而且我给幼儿表演的舞台很小,把他们框在了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导致幼儿不能放开的表演。

4.幼儿表演完后,我应该及时的把卡片收回。因为好多幼儿根本没有听我的总结,总是在那边玩弄手里的卡片。所以好多幼儿都没有听到我说的话,导致音乐声响起了才注意到要跳舞了。

所以,通过以上的反思,我重新把教案修改了下,又选了一些幼儿进行上课。我的课前游戏是手指游戏——《手指开花》,正好游戏结束时,幼儿的小手都是藏在身后的。他们的注意力也集中了,我的课也很顺利的进行下去。并且回应方面也有进步,幼儿能够很快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在第二环节看图分段讲述故事的时候,我把动物之间的对话来来回回跟幼儿说了几遍,并且在说的时候采用肢体语言。不仅如此,我还跟幼儿进行了角色表演,我扮演小壁虎,幼儿分别扮演小鱼、牛、燕子,这样不仅让幼儿加深了对话的内容,而且还激发了幼儿表演的乐趣。下面的角色表演我给了幼儿足够大的舞台空间,并且把小动物卡片所放的的位置告诉了幼儿,方便幼儿取卡片表演。表演结束后,让幼儿分组把卡片送到指定的篮子里,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以舞蹈结束这节课。

经过反思后修改过的教案上起来就显得比较得心应手。幼儿能够跟着你的思路走,虽然还是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但幼儿都能够跟着引导很快的回到轨道上。

一节课有优点的同时也必然存在不足之处。但是课后能够及时反思就可以少走弯路,让你进步的更快。所以说一节课上完一定要进行反思,虽然反思的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反思后的结果却是喜悦的,是美的。这份美的喜悦也只有自己可以体会的到。所以,一切从心开始。

第9篇:幼儿园语言活动反思中班

3月幼儿园语言活动反思:桃树下的小白兔

大二班

案例:

散文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刚结束,部分孩子还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但有的幼儿早就已经将故事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陆诗怡忽然问我:”老师,那些小动物去了小兔的家里,向它说了谢谢后,后来怎么样了呀?“

”没有了,他们可能回家了吧!“我微笑着回答。

她还是不肯放弃:”小白兔不和他们一起玩吗?”

我点点头回答说:“可能会玩吧。”

“哦!”她若有所思地走了。其他幼儿却热闹地谈论起故事来了。

我想,既然她对故事后来的情节发展那么感兴趣,为什么不尝试自己去创编呢?孩子们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在思维上总是力求完整性,这个散文故事意犹未尽的结尾方式,激发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遐想。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又根据幼儿谈论的内容,我即兴组织、创编了一个故事情节:小兔和好朋友们一起玩——小兔邀请大家一起吃桃子——小动物们互相谦让,都要小桃子——大家一起吃桃子。这样,幼儿在听故事的时候,也经受了一次情感的洗礼,感受到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关心,互相谦让等美德。

分析:

在这次学习活动后,教师及时地发现了孩子们的需要,捕捉到了孩子们的兴趣,及时地作出了回应,在使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创编,又将基本的中华美德巧妙地融合在了故事之中,使幼儿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又得到了熏陶,感知体验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使教材和活动的教育价值得以提升。

通过这次活动,我同时也感受到:

1、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不仅要以幼儿为本位,使用好教材,而且更要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创编,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价值,使教材更加符合幼儿的需要。

2、在组织活动时,教师也要灵活、机动,不能一板一眼地安排时间,只要幼儿有兴趣,可以适当地延长学习活动的时间,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感兴趣程度,

组织幼儿进行分组活动的形式来组织活动,使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3、这次活动的组织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可挖掘余地,如: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来创编故事的结尾,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可能会更高,也可以和美术表现相结合,让幼儿自己来画画故事的结尾,然后再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同时培养幼儿表达与表现的能力。

崖子镇中心幼儿园

2011.3

上一篇:乡镇平安建设工作计划下一篇:交通运输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