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三首

2023-03-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忆江南三首

《忆江南》教学设计

应用创新点

①借助网络,以电子书包为平台进行教学,加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交互性。

②课前及课中微课的运用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学习新知,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③现代汉语电子词典APP的加入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查询学习生字词,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④芜湖智慧教育平台及移动终端的应用加强了非课堂时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是小学学习阶段第一篇词的教学。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全篇仅用27个字就道尽了作者对江南的深切思念。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通过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积累,对古诗已非常熟悉,但却是第一次学习“词”这种文学形式,正确、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自主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感悟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的能力还未形成。另外,中高年级学生读写结合的训练和语言思维训练已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电子书包开展自主学习,认识“词”及“词牌名”;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生字“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背诵古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利用电子书包自主学习教师推送的随堂资料,并能提取、学习、保存有效的知识;在电子书包的支撑下,结合视频图片发挥想象,体会词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运用智慧课堂系统、电子书包等新媒体探索新的语文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课堂诵读中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语文,感受语言文字之美,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教学环境与准备

本课为基于人人端的数字化学习课例,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必须有互联网的支撑,并且配备相应的电子书包设备。在上课前,需要提前制作上课所需要的课件和微课,帮助学生在平板上下载现代汉语词典APP供学生上课使用,并在课前推送有关古今“江南”区域划分的微课供学生学习。布置学生通过芜湖智慧教育应用平台分享自己拍摄的江南的美图。

教学过程

1.“知”江南,激趣引入课题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一段中国诗词大会的视频唤醒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营造了浓烈的诗词氛围。此时,教师通过电子书包适时推送诗词排序游戏,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中走进诗词(如图1)。

设计意图:通过中国诗词大会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在学生跃跃欲试时推送有关江南诗句的拼图,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浓烈的诗词氛围中学习这首词。

(2)对比质疑,学习新知

①通过拼出广为流传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引出《忆江南》并比较两首古诗词在形式上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词这种新的文学形式。

②依托电子书包丰富的资源库,让学生在随堂资料中提取并自主学习介绍“词”的微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新知并当堂予以分享反馈(如图2)。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基本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但却是第一次接触词,微课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识词这种新的文学形式,并当堂对学习到的知识予以反馈分享,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2.“悟”江南,品读理解词意

(1)初步读,读准字音

①借助电子书包“图片—大屏快照”功能截取教师屏幕上的电子文本。自由朗读古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运用电子书包的画笔功能圈出生字词。

②通过大屏展示学生圈画的生字词,了解本课难理解难运用的生字词,让学生借助现代汉语词典APP查询解决生字词,并分享学到的新知识。

设计意图:课堂上,学生要有目的地学,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地教,利用电子书包的實时跟踪及展示功能,可以及时反馈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有困难的生字词,重点攻坚克难,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此外,现代汉语电子词典的使用,可以让学在网络环境下自主理解“谙”字,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善学、乐学。

(2)听范读,读出节奏

教师先范读,大屏同步出示朗读节奏,再引导学生练习读出词的节奏。

(3)重点读,体会对仗美

①观察三、四两句在句式上的特点,师生合作读出句子的对仗美。

②同桌互相练习朗读,并说出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了让学生读通课文,读出节奏,最后读出韵味,借助电子书包的资料推送,教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灵活多变的朗读既有趣味又有效率。

(4)以读促讲,以读促悟

大屏幕播放三、四两句描绘的景物图片,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初步感知三、四句所描写的意境美。抓住“胜”字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重点体会红胜火描绘的意境;通过“中国诗词大会”专家解说视频的播放重点讲解本课难点“蓝”字的含义。

设计意图:“红胜火”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图片和朗读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视觉、听觉双重感知上领略“红胜火”所描绘的意境。“绿如蓝”是本课的难点,而一段专家答疑视频简洁而又有效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5)课内拓展,课外延伸

①根据“红胜火”“绿如蓝”进行课外拓展,出示仿写题,学生在平板上进行书写。小组合作完成后通过电子书包的学生点评进行大屏即时展示,小组成员进行汇报。

②将词送进句子中,连一连。开启展示墙,快速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完成情况,并通过相应的配图朗读让学生领略一年四季不同的美景,从课内到课外,展开想象的翅膀。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的训练和语言思维训练已成为四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重点,使用电子书包上课,一样可以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高效而又节约资源。同时,电子书包的展示墙功能实现了学生学习任务单的快速反馈,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6)分层诵读,加深感悟

①在拓展思维的基础上,体會江南好,通过反复研读体会“好”字的含义,有的学生读出了激情澎湃的赞美,有的学生读出了江南小桥流水的温婉美……

②在“江南好”的研读中体会不同情感表达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③学生借助电子书包跟读《忆江南》朗读视频,读出自己心中的江南,开展个性化朗读。教师现场配乐录音并将朗读录音通过手机实时发到班群和家长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学生人手一台平板,自由查阅电子书包上丰富的学习资料,每个学生都能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推动了个性化学习的开展。

“忆”江南,揭示深化主题

(1)换标点,体会“忆”之深

①研读问号,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反问句所表达的情感。

②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句中情感,学生争相换标点朗读,体会不同标点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

(2)补充材料,体会“忆”之切

学生通过电子书包自主观看介绍《忆江南》写作背景补充材料的视频。在视频中体会白居易对江南人民的牵挂。

设计意图:微课的加入,改变了传统的说教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声音、视频、动画、图片等多方面获得感知和刺激,从课内到课外,学习的内容更为丰富,学习的资源更为立体,学习方式更加轻松。

“颂”江南,熏陶升华情感

1.赏美景

由白居易笔下的江南转到学生眼中的江南,欣赏班级小摄影家们在课前通过芜湖智慧教育应用平台上传的自己拍摄的江南美景。

设计意图:芜湖智慧课堂的运用,打破了课堂的局限性,加强了非课堂时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了资源的共享性。

2.赞美景

请同学们用一句诗一句话,或吟或诵赞美江南美景。

3.颂美景

配乐齐唱《忆江南》。

课后延伸

①依托互联网,通过访问芜湖智慧教育应用平台,自主学习忆江南词牌名下其余两首古词并完成相应练习。

②通过网络查询学习更多有关江南的古诗词,读一读,诵一诵。

③查看班级群中家长们对朗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将朗诵录音发送到班群,和同学家长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芜湖智慧教育应用平台进行课后的学习,通过开放性的作业设计,既能巩固所学,又能拓展知识面。同时,移动终端的加入加强了课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

教学反思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课堂、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技术逐渐走入课堂。本节课,在互联网环境下,我借助了电子书包进行授课。电子书包的使用,实现了无纸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得更主动,更充实,它有着很多常规课堂无法实现的功能。在此次和电子书包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1.小书包,大资源

整节课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在电子书包这个大资源库中选择需要的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源进行学习,并能够及时保存课堂成果形成个人学习档案,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随时提取。海量资源随需随取,满足多种需求,小小的电子书包却拥有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2.小平台,大功能

电子书包学习平台的应用,实现了师生间的资料推送、实时跟踪、在线测评、大数据统计和跨平台直播。人机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性更强,学习效率更高,课堂氛围更活。

3.小网络,大能量

“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老师问学生答,这是传统的课堂。而如今,“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全世界的知识任你学。在互联网的支撑下,教师可以以电子书包为平台开展教学,学生可以通过APP自主学习,师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课前可以学,课上可以学,课后还可以学。丰富的网络资源,让我们乐学、善学、博学。互联网的加入让学生学得更广,学得更深,学得更有个性。

点 评

余老师执教的这节《忆江南》,是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基础上开展的。总体来讲,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在于以语文学科为基础,利用电子书包的强大功能展现了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中的资源丰富性、人机互动性等优势,实现了资源整合,弥补了传统教学“信息量小、交互性差”的局限性。下面我就自己对本节课的一些感受作如下评议。

1.“创新”而非“守旧”

《忆江南》是一首构思精巧、意境优美的古诗词。首先,余老师能够大胆地选择这样一首仅仅27个字的古诗词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这本身就是一种突破和探索。更重要的是,课堂上余老师以电子书包为基础,整合了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移动终端、APP软件等资源,有效加强了课堂前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延伸了课堂的空间。与传统课堂相比较,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与创新。

2.“融合”而非“主导”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因此,不管我们利用何种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语文课堂教学都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在这节课中,余老师利用电子书包的优势,让学生通过电子词典查询生字词,速度更快,资源更丰富。学生也可以在便携式终端上仿写句子,拓展连线。教师则通过开启展示墙,实现了学习任务单的即时反馈和评价。在优美的图片和悦耳的背景音乐下师生反复吟诵古诗词。整节课,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纵观整个教学过程,电子书包充分发挥了其课堂教学的工具性,实现了学科教学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课堂效率提高了,课堂的“语文味”并没有因此减弱。

3.“巧用”而非“多用”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工具,为一线教师的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用得多”不如“用得巧”。余老师这节课的导入部分,通过一段紧张激烈的中国诗词大会答题视频唤醒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适时推送拼图,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平板上亲手操作,重现诗词大会答题场景,在自主体验式学习中学生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再学习古诗词水到渠成。学习结束时,教师借助班级QQ群,将学生的朗读分享到班级群,并及时反馈评价,适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声音,聆听同伴的声音。课堂内外,家校之间,就这样被紧密联系起来。

但是,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中,余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缺乏强有力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这都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的,希望余老师在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上一层楼!

作者:余孟伟

第2篇:杭州:忆江南,最忆是杭州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唐代大文豪白居易以这样不加修饰的词句表达着对杭州的眷念。至少从那个年代起,杭州就以她的明山秀水和人文墨香著称于世。直到今天,杭州的魅力也丝毫没有消退,人们依然不吝将“天堂”之美誉赠予杭州。杭州的美是自然的,更是人文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中国人几乎无人不晓的口号表达出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这座充满神话和历史的“人间仙境乐园”由衷的赞美。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的终端。被誉为“丝绸之府”“中国茶都”“爱情之都”,连续多年获得福布斯杂志中国最佳商业城市称号,是中国江南最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和浙江省经济中心。此外,杭州致力于打造“天堂硅谷”,是中国主要的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江浙地区民营经济发达,在注重促进就业的同时,也出台诸多政策支持创业,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实训和见习训练,加大创业融资支持力度,落实税收等其他扶持优惠政策。杭州市对在本地工作和创业的毕业生实行“先落户,后就业”的户口政策,支持人才留杭。

【院校推荐】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明显,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和良好声誉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建于1974年的浙江财政银行学校。学校政府管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产业经济学和财政学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的刺绣远近闻名,是杭州一绝。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将传统刺绣技术进行传承并加以现代改进和推广的,是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的工科实力最为雄厚。其中,学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机械设计专业是省重点学科,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机构分析及设计理论和现代纺织机械等研究方向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纺织工程一直是学校的金字招牌,是浙江省重中之重的学科,也是学校两个博士点之一(另外一个博士点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四电”之一,国防科工委与浙江省共建高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习科研氛围浓厚,曾制作出全球最高水平生物3D打印机,其电子信息和经济管理学科十分强势,被称为“卓越会计师的沃土,IT企业家的摇篮”。

中国计量学院

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和最高学府。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产品质量工程专业,不仅是全国首个此类本科专业,也培养了大量的质量总工程师与质量工程师,可谓独树一帜。

作者:张毅群

第3篇:《古诗三首》忆江南

1、《古诗三首》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二、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三、自学指导

1、了解诗人白居易。

2、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3、根据注释,结合工具书理解诗句。

4、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一)、学生自读,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初步理解

(二)、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

2、交流诗意。

(三)、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3、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教师点拨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

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板书设计

忆江南

总写:江南好

江花红胜火对江南的怀念

具体描写

江水绿如蓝

二次备课

第4篇:古诗三首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 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 介绍“江南”:关于“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

3、 课件出示江南的一些风景图。

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好,风景 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当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4、 板书:忆江南

5、 课件出示本词。(齐读本词)

6、 解题:“忆”是什么意思?说说忆江南的意思。(诗人回忆、追忆江南)

7、 了解“词”与“词牌”。与前两首诗比较一下,这首词有什么不同?(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颗明珠。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情感。词有不同的“词牌”,“忆江南”就是其中之一。

二、初读释义,感知促情

1.学生自由练读(4~6),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注意读准“谙”;

◎熟悉,精通:~练。~悉。~晓。~达。深~医道。 ◎熟记,背诵:~记。~诵。一览便~。 “蓝”:在这里用来形容江水深绿的景象。

2、指名读。指导读出节奏。

/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南江南?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忆景

1.这首词中的哪个字点出了诗人忆江南的原因?(好)

2、在诗人眼里江南好在哪里?引出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自读这两句,说说: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写了哪些颜色?(日出江花江水;红绿)

4、这两句诗可是流传至今的名句呀!你认为这两句写得好吗?好在哪?(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借助比喻“红胜火”和“绿如蓝”,并运用了异色相衬的写法,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

5、指名读。读着读着,这些美丽的景物和艳丽的色彩组合在一起,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用语言描述画面)

6、是啊,多美啊!如果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指名读,评议(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

7、同学们,它的独特魅力,其实不仅仅来自风景,还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大家将上下句对照起来读一下,。。。。。有什么发现吗?(字数相等,上下对称)

告诉学生,这是对偶。(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体会对偶句的独特魅力。)

8、 师: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画面啊!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

9、 记忆中的美景,在诗人的脑海里印象是那么的深刻,正如他所写道:风景旧曾谙。(释意)

11、如此之美景,诗人会把它忘记吗?

生:不会。师:从文中的哪句可以看出?(能不忆江南?)(释意)

(1这是个什么句式?

(2你从这个反问句中体会到了什么?(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无尽的回忆)

(3再读反问句。

(二)、忆人

诗人通过反问寄托身在洛阳的自己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思念。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

1.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诗人写作背景资料。 2.课件出示资料链接: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在那里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三年任满,他要离开杭州了。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 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5.小结升华: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诗人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诗人忆的也是这份“情”啊!

6、齐读全词。

五、拓展赏词,浓情延续

1.师: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结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2.课件出示: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3.指名读

5.全体感情朗读这三首词。

6.师:“古人唱歌兼唱情!”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

第5篇: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教学设计

沭阳县实验小学 王铸

一、教学内容: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忆江南》

二、教材分析:

歌曲《忆江南》的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所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戴于吾先生为该诗配上了优美、婉转的旋律,更加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情感目标:通过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与赞美。

3、创新目标:在欣赏、体验、合作、探究、等音乐活动中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对江南文化有感性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教学难点是:

1、指导学生准确地演唱一字多音,并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如画般的甜甜的江南。

2、了解中国五声调式及民间常用手法:“鱼咬尾”。

五、课前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舞蹈用具油纸伞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音舞激趣

1、看江南舞

师:同学们,愉快的四十分钟又开始了,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舞蹈。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这个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地方的舞蹈?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欣赏教师表演的伞舞----《梦忆江南》】 师:同学们,你看出来了吗?

生:舞蹈婀娜多姿;很柔美;音乐非常优美;表达了江南水乡的美;(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仿佛看到了撑着油纸伞的江南女子从弯弯曲曲的青石桥上走过。。。。。。(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跳的是一段江南的舞蹈,江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的江南文化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清朝的乾隆皇帝就曾六次下江南,还有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回忆江南美景时,

1 欣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今天就让我们学学这首《忆江南》,让我们在学习中慢慢欣赏江南的美景,细细品味诗人的情怀。

2、诵江南诗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忆江南》这首词。 学生齐读

师:这首诗饱含了身在陕西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美与怀念。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个浅显、圆活的“好”字道出了诗人对江南所有的好感觉、好印象。 “谙”是熟悉的意思,这些江南的景物都是诗人曾经非常熟悉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要读出悠远、深长的意境。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完整的朗读一遍。

二、初赏歌曲,借“境“生情

1、聆听录音范唱,观看江南风景。

(第一遍)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现在,这首词已经被谱了曲,很好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完)

师:同学们听得入神了,看得也非常仔细,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许多江南的美景;我看到了江南丝竹;我看到了江南的美女;我看到了江南有名的小吃。。。。我们江南美不美?江南好不好啊?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赞叹一声: 齐:江南好!

2、看歌谱听第二遍

师:下面咱们再来听一次,请同学仔细感受,你觉得哪一句最美?最好听?

(第二遍)

三、学唱歌曲,细“味”感受

1、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轻声哼唱。(出示歌谱图片)

师:忆江南的词很美,加上旋律以后就像给诗词插上了彩翼,让人听了更觉有韵味,现在听老师完整的唱一遍。(第三遍)

2、教学歌曲重点:

(1)教唱“江南好”——

这里的“江南好”旋律在一开始就从高音开始,同学们在唱的时候要做好准备,把这个“好”字表现出来,让没有去过江南的人也能感受得到,我们再来唱一唱:江南好 (2)教唱“风景就曾谙”,先跟老师唱一遍,(课件圈出“谙”)

师:这个“谙”字,有一个圆滑线,一个字有很多的音连起来唱,叫做“一字多音”,连起来唱就让人感觉到委婉、连绵,要唱的连贯一些。我们再把这句连起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 (3)教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接下去这两句非常的优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同学们注意一下,它的节奏是完全一样的,演唱的时候注意一下附点。 (4)教唱“能不忆江南,忆江南”。

师:最后两句再来跟着老师唱一唱,注意这个“能”字(圈出来),它也是一字多音,有附点和圆滑线,把它唱得连贯一些。把这两句连起来唱一遍。

师:这里作者沉浸在对江南的回忆当中,这个“忆”字听老师再唱一唱,看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一个“忆”短促一些,音断气不断。后面的“忆”唱得连贯一些,给人一种回味、悠长的感觉。 (5)跟琴完整地唱一唱歌曲的第一段。(第四遍) (6)教唱结束句。

师:歌曲在反复一遍之后有一个结束句,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注意,“忆江南”的这个“南”有五拍,我们要把它唱足了。再来一遍“忆江南”

再次跟琴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要注意一字多音的连贯和最后一个字的演唱时值。(第五遍)

3、表现歌曲: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强弱处理 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处非常美的景色,老师还想让你们唱的更加动听,更加有感情,我们来一起看大屏幕。(出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力度对比的图片)你能按照大屏幕上的力度记号来唱一唱吗?(自己先试着唱一唱,再大家一起唱,注意唱出力度对比)

(2)结束句的渐强、渐弱对比

师:再来看看这一句(出示“结束句”渐强、渐弱对比图片),屏幕上的力度记号你认识吗?现在,我们也按照这两个力度记号来作出渐强和渐弱的变化,先听老师分别唱一唱(师范唱)(学生说一说,老师总结)

4、完整跟着伴奏音乐演唱歌曲。

(第六遍)

师:下面,我们一起跟着伴奏音乐把这首歌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之前讲的一字多音,还要把刚才的力度变化表现出来哦,你可以自由选择最后结束句的力度变化作为你歌曲的结尾,表达出你想表达的情感。再一次的来感受一下诗人对江南的热爱和赞美。

5、哼唱歌谱:

师:同学们唱的太美了,我仿佛真的看到了江南那迷人的景色。现在请你们听老师唱一唱歌谱,仔细听一听,歌曲中一共用了1234567中的哪几个音? 生:53216

师: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只用了12356,这五个音我们分别把它叫做宫商角

3 徵羽,这属于我们中国的五声调式。同学们再来看一看方框中的音附是逐步向下走,还是逐步向上走的?(逐步向下)那么每一句开头的音降低,让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情感呢?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轻声唱一唱歌谱,仔细观察前一句的结尾与下一句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师:对,它们是一样的,而且都是前一句的结束音和后一句的开头音。这是我国民间音乐当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俗称“鱼咬尾”,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对吗?运用这种手法,也是造成歌曲连绵委婉的原因之一,使歌曲更加具有江南的特色。让我们来轻声哼唱一下运用“鱼咬尾”手法的这几句歌谱,一起感受一下曲调的优美。

6、拓展歌曲:

师:简单地了解了歌曲的曲调之后,老师更喜欢这首《忆江南》了,那我们再一起好好的来唱一唱吧!

(1)分男、女生完整跟伴奏唱一遍。

(第七遍)

师提出要求:第一遍有感情,响亮地演唱,第二遍老师朗读,你们有感情地轻声伴唱,最后结束句,我们大家一起唱。一定要唱出你的感情。

(2)跟伴奏填入另外两首《忆江南》

师:同学们表现的太好了!白居易一共做了三首《忆江南》,现在我们先把这两首词分别有感情地读一读。(生读词)

师:我们把这两首词也填进这段好听的音乐里,好吗?一首词填一段音乐,要有感情哦! (第八遍)

四、欣赏探究,融入艺术

听赏音乐电视——《忆江南》陈俊华 师:你们真棒,词填的真好。《忆江南》的词写得太美了,这么美的词让很多的作曲家都为它倾倒,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音乐电视《忆江南》,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小问题思考:

1、江南女子的性格怎么样?

2、江南风景的特点如何?你还知道哪些江南有名的景点。

3、你知道江南有哪些乐器呢?

4、你还知道江南有哪些特色? 欣赏音乐电视《忆江南》 小组讨论。

师: 江南的景色和音乐都是那么的唯美和动人,同学们,你觉得江南女子的性格怎么样?

生:温柔、腼腆、害羞。自古江南出美女,我知道古代的西施就是江南人。

师:说起害羞啊,老师想到了一首歌:“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人将我骂”这是什么歌曲,大家知道吗?

对,是咱们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江南女子温柔,腼腆,想摘花又不敢摘,也使得江南的音乐委婉、含蓄。

4 讨论2:江南风景的特点如何?你还知道哪些江南有名的景点?

生:小桥流水、轻纱薄雾、烟雨朦朦。我知道江南有周庄、有苏州园林、还有苏州乐园、西湖、乌镇等等。

师:江南有著名的六大古镇:周庄、同里、角直、西塘、乌镇、南浔,当然还有说的这些,这些有名的景点吸引了世界各地无数游客前来观光,也因此让作曲家们有了更多的灵感去创造优秀的江南体裁的作品。比如《太湖美》、《无锡景》等都是一些描写景色的江南作品。

讨论3:你知道江南有哪些乐器呢? 生:有琵琶、古筝、扬琴、竹笛、笙、萧等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些乐器刚刚在欣赏歌曲的时候都出现过。他们被称为江南丝竹。江南丝竹在清朝末年就有,产生于江浙沪一带,它小、轻、细、雅,充分体现了江南的音乐文化。

讨论4:你还知道江南有哪些特色? 生:江南是“鱼米之乡”,还有丝绸、刺绣,都比较有名。

师:江南的丝绸、刺绣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是雍容华丽的象征。生:江南美食很多:扬州炒饭、蟹黄包子、春卷等,

师:江南美食以清爽、秀雅著称。真可谓是色香味俱全。同学们,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因此造就了徐徐婉韵的江南音乐。

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音乐如此之美,这与他们的性格、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师:为了使歌曲更新颖、更丰富,老师还特别编写了另一个旋律,你们愿意和老师配合吗?要记住自己的旋律哦,千万不要跟着老师的旋律走,咱们带着对江南的爱有感情的演唱。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唱得真美!加上另一个旋律以后,我们对歌曲又有了新的体验。

师: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了江南,了解了江南的音乐特点,是什么样的?生:柔美、细腻的。

师:美丽的江南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曲歌,一段舞。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让我们对着美丽的江南,赞叹一声:江南,我爱你! (结束本课)

第6篇:《忆江南》教案

【教学年级】四年级

【教学内容】《忆江南》唐白居易 温庭筠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词与诗的不同,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诵读《忆江南》。

2、能利用注释基本读懂词的意思。

3、比较阅读,把握词的感情基调,基本能读出白居易《忆江南》对江南的怀念。 【教学重、难点】

比较阅读,把握词的感情基调,基本能读出白居易《忆江南》对江南的怀念。以及《忆江南》在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的感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熟悉有关描写江南诗歌导入。

2、播放相关江南图片。

3、揭题,读题,释题。

二、学习白居易的《忆江南》

1、初读词作,读正确,读流畅。

2、根据节奏符号读出词的停顿。

3、利用注释猜猜词的大致意思。

4、研读词作,找白居易《忆江南》的同异。 同:字数节奏同,都以问句结尾;

异:其一是总的概括,描写江南春,其二主要描写杭州秋,其三主要描写苏州风物。

5、统一把握词的感情基调。配乐诵读 师生引读,学生自读

三、比较阅读唐朝著名诗人温庭筠《忆江南》

1、过渡:唐朝著名诗人温庭筠也写过一首《忆江南》的词

2、读通词句,有节奏地朗读

3、比较两首词的异同:

4、练读,配乐诵读

四、选择一首配乐朗诵

五、课外拓展:听李涵歌曲《忆江南》

第7篇:《忆江南》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词的大意。

二、 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句的意思。

三、 准备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 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育方面:

1、 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 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自然的情感。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欣赏能力、鉴赏美的能力。

三、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第九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诗人选取“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四、

教学方法

《忆江南》这首词,在平时的古诗词中诵读中已经积累过,孩子们都不陌生。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由质疑开始,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理解古词的意思,感悟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首先引导学生比赛朗读,指导相互评价,把词读流畅,读出抑扬顿挫来。然后请同学运用已经掌握的读书做记号的方法,一边轻声朗读一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看谁读懂的多。同学们一边专注地读起来,一边在圈圈画画。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点拨,共同理解感悟。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师动情导入:同学们,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

今天,就先让我们一块走近江南,去领略它的美景。(课件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 【百度搜索】http:///s/blog_634818230100k362.html (5)是啊,多美啊!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你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对江南美景的赞美、思念)

指名读,评议(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配乐朗读)

(6)同学们,这两句词啊,我们越读越有味!这味道,其实不仅仅来自风景,还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大家将上下句对照起来读,发现了什么?(字数相等,上下对称)

告诉学生,这是对偶。(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体会对偶句的独特魅力。) (7)师: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画面啊!(板书:景)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 4.品第5句——反问句。

(1)江南如此之好,生读——能不忆江南?(板书:忆) (2)这是个什么句式?

(3)你从这个反问句中体会到了什么?(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无尽的思念)

(4)再读反问句。

四、结合资料,深情感悟

师:诗人通过反问寄托身在洛阳的自己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思念。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

1.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诗人写作背景资料。

【百度搜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4444214.html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在那里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三年任满,公元824年,他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他又从杭州带走了什么呢?“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区区小石片,却着实地叫他安不下心了呢。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一组《忆江南》。诗人死于8年后的公元846年,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3.师:读了这几段文字,你对这首词有了哪些新的理解?(板书:情)

4.教师引读:是啊—— 江南好,那是一幅幅令人难忘的江南美景图!因此,江南好,那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 5.小结升华: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诗人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诗人忆的就是这份“好”啊!(完善板书:将“好、景、忆、情”四字用线连成一个大圈。)

五、拓展赏词,浓情延续

1.师: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2.课件出示: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百度搜索】http://book.sina.com.cn/new/nzt/vip/66249/39729.html 3.指名读

4.说说从这两首词中,你又读到了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5.再次感情朗读这三首词。

6.师:“古人唱歌兼唱情!”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播放《江南曲》听吟唱)

【百度mp3】http:///music/95627.htm 师:你从这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听出了什么?

7.融入你们的这些感受,请大家再次朗读这三首词。(配上悠扬的音乐)

【百度搜索】http://xn.2000y.net/425623/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352 8.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值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来,请大家将这组千古绝唱《忆江南》背诵下来吧。附: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忆江南

好 忆

词学习方法

初读词——了解词人——理解词意——体会词情——熟读成诵

六、 教学反思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同时,“词”这种体裁在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觉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词的朗读要求语速要慢,而且语调要有高低的变化,课堂上我注重朗读指导,加强示范,并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带上动作读、配乐读,让学生读出诗中的情,读出诗中的美,读出感情了,对诗意的感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以想象为突破口

诗人之所以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是因为他曾经身处在那样的意境之中,只有为学生创造诗意的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诗意。所以在教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不但能说出诗中所写景物,而且有的孩子能说出仿佛听到了流水的声音,这足以见得学生真的去想了,真的走进了诗的意境。

三、以多媒体资源辅助课堂

我在网上查到了江南景色的视频,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享受,直观形象的画面加上学生的朗读,读出了意境品出了美。 当然不足之处有很多,我觉得在板书部分处理得不够巧妙,我在画简笔画时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如果我画时同时也让学生在本上画,比比看谁画得好,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对诗词的朗读技巧掌握还不够好,今后应加强指导。

希望自己能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深厚自己的文化功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出好的课!

本节课时利用了“百度搜索”在互联网上搜集了很多资料,使得本课的教学如虎添翼,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较好!

第8篇:忆江南

忆江南(其一)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⑵。

日出江花⑶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⑷,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⑴ 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⑵ 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⑶ 江花──江边的花。

⑷ 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题解】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赏析】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一共有5首,其中以第一首最为著名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 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其一译文

乌云翻滚,像打翻的墨汁,还未遮住不远处的青山,便大雨倾盆。白亮亮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乱窜入船。地面上忽然吹起一阵狂风,一下子把乌云全都吹散,望湖楼下顿时波平如镜,好似一碧如洗的青天。[1]

注释

1、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2、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5、遮:遮盖,遮挡。

6、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7、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8、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9、忽:突然。

10、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分析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运用拟人手法形象逼真。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的突出了一个“未”字,表明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水之急。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诗中“忽”字用得十分轻巧,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其一鉴赏

作者在这首诗歌中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 雨欲来和雨过天晴的景色。短短的四句话,就把这急剧变化的夏季暴雨 前后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对气氛的渲染,从乌云逼近、急雨骤降,到风吹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作者用了令人目不暇接 的四个镜头,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颇富戏剧性的场面。尤其是“白雨跳 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非常喜欢自己的这首诗,他50岁时再 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广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 这首诗的喜爱。[1]

上一篇:小学生英语作文写景下一篇:医疗纠纷案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