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答辩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德育是指针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德育答辩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德育答辩论文 篇1:

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德育答辩探究

【摘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状况,适应新形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是一个十分有益的重大课题。本文将针对毕业生的思想及行为特点,探索毕业生德育答辩,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毕业生顺利走上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生管理 毕业生 德育答辩

毕业生思想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现阶段我们应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荣辱观、心理健康、择业观、诚信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顺利地择业就业,健康地成长成才。通过德育答辩这一有效方式,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示德育成果的舞台,增强其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即能有效地疏导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又能使他们的思想道德得到洗礼和升华。

1 德育答辩实施的原因

为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客观及时地寻找到适于自身发展的工作岗位,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德育工作,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方式。北京理工大学从2003年起开始启动毕业生德育答辩,受到广大师生热烈欢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关于毕业生的德育答辩研究还较为稀少,对实施德育答辩的原因、特点、方式和意义等问题论述不够,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探讨:

在新的形势下,大学毕业生思想状况不容乐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待加强,德育答辩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尝试。

(1)德育答辩工作的开展,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战略位置的集中体现。胡锦涛同志近期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毕业生中实行“双答辩制”,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也有了同智育工作一样的评价机制和体系,进一步从制度上凸显了德育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通过实施德育答辩,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考核学生大学期间德育情况的重要环节。同时,学校可以全面考核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情况,深入掌握学生的成长轨迹,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完善大学德育体系。

(2)新形势下,当代大学毕业生思想状况不容乐观的表现:社会责任感欠缺。部分毕业生认为社会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不可及,而个人的现实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因而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命运、关注自身发展和利益,过分强调个人的价值,从而淡化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道德素质欠佳。部分毕业生一旦面临自身利益时,“严以律人,宽以待己”就成为他们的处事原则;心理素质差。不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过于急功近利,缺少艰苦奋斗精神和探索精神,尤其是求职受挫时,少数毕业生会动摇信心、意志消沉,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诚信度低。目前不少毕业生诚信道德滑坡,诚信危机凸显。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在求职简历上做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虚构经历;有些毕业生为了得到更好的工作不惜将个人诚信、单位利益弃之不顾,随意违约,造成人才资源和就业资源极大的浪费;缺乏团队精神。部分毕业生由于过分强调自我,导致他们的全局观念淡漠,对集体利益漠不关心,个体意识增强,群体意识减弱,团队协作精神下降,敬业精神不够。有些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即使就业也是在其位不谋其职,人浮于事,同时频繁“跳槽”,其主要原因是单纯地追求物质利益。

(3)毕业生由于忙于学位论文和找工作,在校时间较短,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相对薄弱。从毕业生成长特点看,毕业阶段容易产生思想波动,加上就业压力增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新的变数。一是处于毕业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思想波动大,容易产生矛盾心态;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的就业政策已由传统“ 统招统分”的计划分配政策,调整为“ 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模式,一部分高职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改变。而且,目前我国正处于就业“ 三峰叠加”的严峻时期,巨大的就业压力给高职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新的变数。

2 德育答辩实施的内容

因此,在当前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显得迫在眉睫,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的合格的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对毕业生实施德育答辩包罗万象,错综复杂,简言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针对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思想发生的深刻变化,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方向,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所学为国家、为社会服务,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广大毕业生同学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2)转变思想观念教育学生转变旧的思想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观念,引导他们敢于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劈荆斩浪,大胆实践,敢于创新,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为寻求新的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能凭借说教,而应当脚踏实地,勤奋创业,不断探索,实事求是,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充分展示自我,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3)组织纪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毕业生今后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态度以及工作道德规范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和声誉,因此加强对毕业生的纪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非常必要。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教育学生必须遵守行业规范,严明行业纪律,遵守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尊重事实,反对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和极端个人主义,防止各种错误倾向。

(4)将毕业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学校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培养乐观自信的思想品德,培养广泛的情趣爱好,使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充实健康,能够进行友好的人际交往,增强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5)文明离校教育 大学生接受多年教育,在最终离开学校前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应当为还没有毕业的同学留下点什么,在走向社会前打下什么样的基础至关重要。为此倡导毕业生文明离校,做合格文明的毕业生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施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原则和特点:

(1)以人为本,进行个性化教育。帮助毕业生分析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指导其如何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使其达到“三有”“三会”“三不怕”。“三有”是有目标、有信心、有毅力;“三会”是会做人,会做事,会创新;“三不怕”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失败,培养良好的、积极的就业心态。

(2)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毕业生德育答辩,弘扬正气,展示德育教育的成果,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3)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教育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管理;坚持教育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既“ 教”又“ 导”,教书育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引导他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充分调动毕业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变被动为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关于毕业生德育答辩的程序和方法:

(1)宣讲论文。在答辩会上,先让学生用10-15分钟概述论文的标题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可以事先准备好讲稿,最好能在规定时间内宣讲完,否则会影响评委对论文的总体评价;同时,可借助多媒体或幻灯片,尽可能脱稿宣讲。

(2)问题答辩。主答辩老师一般提2-3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准备10-15分钟,,再来回答;或由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立即作答,随问随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数个问题,学生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适当插问。

(3)成绩评定。

毕业生德育成绩包含毕业论文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其中论文评阅成绩由导师评阅成绩和1-2位论文评审人评阅成绩组成。评阅成绩依据包括开题报告的情况、学生的德育水平、毕业德育答辩的总体质量和整个毕业生德育答辩环节过程中的工作态度等。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分值比例,由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确定。

(4)毕业教育成果延伸化。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的理念加以推广,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通过一本教科书、一堂德育课和一篇德育开题报告,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促进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一本教科书是指学校每年都会将优秀德育答辩论文汇编成册,在新生入校时作为第一本教科书免费发放给他们;一堂德育课是指学校每年选拔一些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德育答辩优秀论文获得者组成“大学青春、人生”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告团,为全校学生特别是新生作报告,讲述他们的成长经验和教训,以此作为新生教育的重要载体,将毕业教育的成果和新生教育有机结合;一篇德育开题报告是指学校在一系列入学教育工作的基础上,以德育论文开题的工作形式,组织新生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生四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同时辅以在二、三年级开展的其他教育工作,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一个完整、有序的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还可以形成统一的教育品牌,通过不断地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增强这个教育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实现对各个年级学生的教育,从而提高整个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 德育答辩的评价

德育答辩在现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管理体系中的重要辅助力量。德育答辩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功能, 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示德育成果的舞台;德育答辩的实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的调动了高年级资源,促进了不同年级、专业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为新生在最短时间内熟悉适应大学生活提供了最大方便,也可以进一步培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就业竞争力。同时,在离校前夕,是毕业生能有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德育答辩的实施,是学生工作体制的一大创新,体现了新时代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高校管理中服务的理念,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与教育,是现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一种补充。

参考文献

[1] 魏俊兴,德育答辩:毕业生走向成熟的良方[M],政工研究动态,2007,21.

[2] 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M],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

[3] 常桦,龚萍,大学新生[M],中国物质出版社,2005.

[4] 李雪婷,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创新[J],成人教育,2006,3.

[5] 韦鸿真,用“学长制”辅助学生管理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5,3.

作者:高锡文 姚黎明

德育答辩论文 篇2:

谈高校德育答辩探索的积极意义

【摘要】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国各个高校都开始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德育教育的最终效果还非常有限。如果各个高校能够充分利用德育答辩的效果,那么就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水平。阐述了高校德育答辩的基本内涵,在明确其开展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德育答辩探索的体系建设,即强化两个素质要求、做好三个准备环节、构建四重导师制度、做好五个答辩转变。最后还明确了高校德育答辩探索的保障措施,给各个高校德育教育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德育教育全面发展四重导师制度答辩质量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多年发展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而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等方面还有较大的不足与欠缺。这也使得很多高校工作人员对于德育教育的理解有较大的问题,最终导致高校德育教育的效果一直不理想。在这种背景下,各个高校都应该重视自身的德育教育工作,并且还要通过各类有效的途径与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这个时候,很多高校都开始推行德育答辩体系,并引导校内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更新了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方式。下面也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全面的分析了高校德育答辩效果的提升。

一、高校德育答辩的基本内涵

高校德育答辩工作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载体,能够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具体来讲,德育答辩主要是秉承“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等理念,来引导高校学生全方位的梳理自身学习的专业知识,并在答辩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各个学生人员的社会责任。这样以后,学生就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并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可以较好的完成高校德育教育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讲,高校德育答辩也是对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种检验和评价,能够明确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

二、高校德育答辩开展的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

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一般都是“95后”,这些学生群体在成长过程中一直都处于一个相对健康的环境中,因此自身抵抗挫折的能力也有较大的不足,无法较好的处理自身遇到的各类冲突。具体来说,就是很多大学生在平时的时候,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过于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特别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大学生也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而高校德育答辩的开展则能够很好的改善这种情况,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提高学生对于自身的认知能力,让他们能够高校环境中学会处理自身的各类冲突,同时也可以立足于正确的角度来参与重大事件和热点社会问题的评论,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水平。

2.完成了高校德育教育的任务

在多年发展中,各个高校虽然都开始重视德育教育,但是最终取得教育效果一直都非常有限。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多数高校本身就不是很重视德育教育,同时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采用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也比较传统,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兴趣,也就无法保证最终的教育效果。但实行了德育答辩体系以后,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而具体德育教育的开展也就有了方向。更重要的是,德育答辩相较于传统高校德育教育来说,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方法,能够保证全体学生较好的参与其中,也就能够保证最终德育教育任务的完成。

3.促进高校德育教育的规范化发展

在以前高校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是比较模糊的,需要参与德育教育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比较依赖于教师经验。但在推行德育答辩以后,高校的德育工作就能够变得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也可以促进高校德育工作趋于有形化。这样以后,高校德育工作就能够趋于规范化发展,最终形成一个相对专业的高校教育模块。

三、高校德育答辩探索的体系

1.强化两个素质要求

高校德育答辩体系的构建首先就应该明确两个方面的素质要求,即学生基本素质和发展素质。其中在学生基本素质方面,各个高校可以通过优化与调整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和校园环境调整来进行专项的培养与调整。而对于学生的发展素质,各个高校应该注意开展各类校园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各类工作。特别是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够跟社会环境进行较好的融合与接触,并且明确当前本专业的行业情况,从而更好的定位自身发展。而从这两个方面的素质,也能够较好的完成高校德育教育的各项目标。

2.做好三个准备环节

高校在德育答辩体系建设中,还应该明确三个方面的准备环节,即德育日记、德育小结和德育开题。其中德育日记主要是在平时的时候记录了学生的德育过程,同时还能够将每一个学生的自身成长记录其中,将客观存在的内容固化到文件记录中,能够给后续的德育答辩体系提供真实的数据信息支持。而德育小结主要是指学生在每一个学期的时候都能够参与德育小结,并且可以围绕一个德育教育主题来总结自己一个学期中的收获与改变。德育开题则是组织学生进行德育答辩的选题。通常来说,具体的选题工作应该在大二上学期开展,并且组织五到六个人共同完成一个德育选题。在德育開题中,学生应该能够阐述自身在当前的背景下面临的诸多道德困惑,同时还要用真实的信息记录自己的成长,能够将德育答辩编程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3.构建四重导师制度

在德育答辩进行之前,高校还应该能够构建四重导师制度,给具体的答辩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撑。即辅导员为专职的德育导师,班主任则为兼职的德育导师,而心理辅导员和思政教育则作为深化教育导师,而行政领导则为德育专业导师。通过四重导师制度的构建,德育答辩的具体工作也被分割开来,能够在不同时间段,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教育。对于各个德育导师来说,不仅要在平时的时候做好学生德育教育和德育答辩工作,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与道德取向,能够给学生做好较好的模范示范效果,引导大学生在德育答辩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做好五个答辩转变

在德育答辩过程中,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还应该立足于德育内容,引导学生做好五个方面的转变。第一,在政治方面。高校应该通过答辩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马克思科学世界观,能够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坚持自身观点,主动抵制诱惑,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第二,在思想觉悟方面。高校应该在德育答辩中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回报社会等思想觉悟,同时提高他们的感恩心理,并且在高校教育环境中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择业观。在这个过程中,德育教育和德育答辩都应该注重使用挫折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三,在个人行为方面。高校应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形成相对完善的大学生个人行为规范标准,并且在校园内部推行各类实践活动和校内活动,能够对大学生个人行为产生正向的引导。第四,在知识学习方面。高校在德育教育和德育答辩中应该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的品質,并且积极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还要积极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各类职业技能的掌握能力,在未来的社会行业环境中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第五,在自身生活方面。高校应该积极调整自身的德育教育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自立、自强、自律等多个方面的优良品质。这样以后,学生在高校环境中就能够处于一种高质量的生活状态,提高高校教育效果。

四、高校德育答辩探索的保障

1.提高领导者的重视程度

要想充分发挥高校德育答辩的作用与价值,各个领导者必须要加强对于德育答辩的重视,并且能够在后续发展中积极推动德育答辩在校内环境中的贯彻实施。这也需要各个高校的领导者能够积极学习我国关于高校德育教育的相关文件,并在平时的时候多参与一些调研活动,前往其他德育答辩开展效果较好的高校进行调查,明确德育答辩所起到的作用。这样以后,高校领导者就能够充分的认识德育答辩,并在校内环境中推行和贯彻德育答辩体系。

2.保证德育答辩的全员参与

德育答辩体系要想发挥较好的效果,就必须要贯彻全员参与的理念。这也需要高校能够针对德育答辩进行全方位的规定,并且还能够在后续发展中不断的规范德育答辩的具体细节内容。特别是对于高校各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要参与德育答辩活动。而学校可以考虑将德育答辩作为大学生毕业考核的重要指标,保证德育答辩开展的有效性。

3.严格管理答辩过程的质量

在德育答辩开展过程中,高校管理者还应该能够针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同时还要把握答辩过程的质量,能够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不断累积经验。在处理大学生德育答辩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的时候,学校领导者应该重视使用正面引导的方法,让学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在后续活动中进行相应的改善。

五、结语

在高校教育中推行德育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行业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德育答辩的贯彻就是德育教育和高校教育进行融合的有效途径。而作为一名高校德育教师来说,在当前的背景下更应该深入了解德育答辩的各项内容,能够明确德育答辩的各个细节,并且还能够利用德育答辩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这也需要各个高校能够充分重视德育答辩工作,并且可以使用各类方式来提高答辩的参与度,并加强答辩过程的监管。这样以后,德育答辩在高校德育教育体系中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价值,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的提高高校德育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绍国.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员“三大德育答辩”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7):123.

[2]韩保清.完善大学生“德育答辩”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2,(Z2):74.

[3]王丽霞,辛焕焕.推行德育答辩制度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新模式[J].高教学刊,2017,(07):170.

[4]宋涛.西安文理学院德育答辩工作探索[J].新西部,2016,(07):41.

作者:杨君俐

德育答辩论文 篇3:

推行德育答辩制度 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新模式

摘 要: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对大学生的德育状况进行评价,呈现德育教育具体化、有形化,真正实现德育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实效性,这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命题。针对这一問题,云南中医学院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2013届本科毕业生起,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明确规定本科毕业生同时要完成学位论文及德育论文的“双答辩”,原则上德育答辩不通过者不准予毕业。这一积极探索大学生德育教育新渠道、新模式的有益尝试,立足于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答辩制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呈现德育教育具体化、有形化,这是摆在高校育人工作面前的命题,这就要求高校育人工作既要遵循教育规律,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又必须通过路径创新,在方法、内容、形式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云南中医学院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2013届本科毕业生起,推行德育答辩制度。为什么要在毕业生中推行德育答辩制度呢?基于云南中医学院对300多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在选用毕业生时,录用原则排在前列的是“思想品德”。然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还有许多不足,存在教师难教,学生厌学,形式单一、方法简单、目标空泛等问题。推行德育答辩制度,为创新德育评价形式提供了一个平台,毕业生通过德育答辩的形式,梳理、总结、汇报、提交大学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完成情况,获得学分,原则上德育答辩不通过者不准予毕业。

一、德育答辩的基本概念

德育答辩制度是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德育答辩是将“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德育方针贯穿始终的主要体现,是毕业生通过梳理专业学习、身心成长、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收获、得失及感悟,在总结中反思与成长,是对学校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毕业生德育评价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推行德育答辩制度的现实意义

(一)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创新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践行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具有建设性和探索性的意义。

(二)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凸显“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德育实践的重要举措

为保证质量,学校规定每个毕业生都要有教师指导,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8人,参与德育答辩工作的不仅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还有校院领导、专业课教师、机关工作人员,从2013年至2016年,云南中医学院德育答辩指导教师已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45%,这样的全员参与,大大提高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三)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深化高校德育工作的具体体现

德育答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实现德育教育有形化、可视化的具体体现,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

德育答辩要求学生按照相关规定格式,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专业学习、思想道德、身心成长等教育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结,形成德育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用答辩的形式进行陈述,同时接受提问并作回答,由答辩评审委员会综合其平时表现,就其德育表现做出评价。毕业生通过德育答辩这个平台,可以多角度审视自我,总结成败得失,为走好新的人生征途、开创美好未来奠定基础。

三、德育答辩制度开展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学校党政把开展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作为检验全校“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手段,专题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同时还制订了《德育答辩规程》、《德育答辩论文撰写规范》、《德育答辩成绩评分细则》等相关配套文件,为开展德育答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校院两级在工作中,领导重视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动员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协调配合到位。均成立“毕业生德育答辩指导委员会”,职责明确,责任到人,负责协调指导和具体工作。学校安排专项经费予以条件保障。

(二)精心组织,全员参与

整个答辩共分为宣传动员、论文撰写、交流答辩、总结整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均明确提出时间节点要求,校领导多次到二级学院检查指导,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了答辩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德育论文开题报告提纲、德育论文撰写规范、德育答辩鉴定表、互评表等,为规范德育答辩工作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三)过程管理,严格要求。

1. 严格遴选指导教师

德育论文指导教师按照专业论文基本要求,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教师与学生深入交换意见后确定题目,指导开题撰写,及时审读评阅。不少指导教师与学生多次面对面交谈,或在网络上保持密切交流,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总结得失。

2. 严把论文质量关

要求德育论文力求用准确精练的语言,通过自我总结、交流、答辩等互动过程,促使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反思,总结经验与体会,分析成功与失败,剖析优点与不足,许多学生还为自己制定了短期或中长期的生涯规划和努力方向,进一步理解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为端正学风,明确要求论文务必本人原创,抄袭者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3. 强调正面引导

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明确规定对每名毕业生的德育总结陈述和答辩中存在的偏颇问题,专家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基本要求,及时纠正,以理服人,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4. 注重总结,典型示范

推荐“优秀德育论文”印刷成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作为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

(四)创新举措,成效显著

推行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制度,可真实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有力推进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构建,充实了毕业教育内容,对毕业生实现成才梦想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德育答辩制度的创新举措,引起主管部门、兄弟院校、社会舆论的良好反响。应邀出席学校德育答辩工作总结汇报会的省委高校工委领导在现场点评时指出,“德育答辩给同学们的人生留下了一个很深的记忆,给他们注入了人生放飞理想与希望的动力。通过这样一个答辩过程,开启同学们的心智,传承医术,锻造品德,同时也让我们得到一次人生境界的再提升,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成为当前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有益探索,应积极倡导和推广”。新华网、凤凰网、云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及新华社云南分社分别报道了云南中医学院的德育答辩工作。

四、完善德育答辩制度的思考

德育答辩制度的推行应重在过程,应贯穿大学四年、五年的学习生活中去,使其延伸至各年级的學生中,大学一年级进行德育论文选题开题、大二大三进行德育实践回顾、毕业班进行德育答辩。通过对低年级学生参与到德育答辩工作的调查得知,许多学生通过学长、学姐的感悟,清楚了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时光,明白了该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对教师来说,学生在德育答辩过程中的自我剖析,是通过其他渠道很难了解到的,特别是为辅导员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平台,大一的选题开题、大二大三的实践回顾、毕业时德育答辩,能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

推行德育答辩制度,凸显“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德育的有效性。首先必须融合入学教育、日常教育和毕业教育“首尾相连”的全程化,将德育答辩制度贯穿学生教育的始终,最终形成全过程德育教育常态化。其次,适应教育环境不断变化的新常态,积极探索推行德育答辩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把德育答辩制度的推行作为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推行德育答辩制度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也不是一个单一的设计,而是着眼于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整体构建,是“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小落细落实的重要举措。相信在各方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德育答辩制度会日臻完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独明,李景国.论德育答辩体系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6):101-102.

[2]张海燕,饶亚林.德育答辩——创新大学生德育评价的新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16:134-136.

[3]张立忠.德育答辩: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2011,4:59-61.

[4]杨宾,刘明,等.以德育答辩制度为载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实践探索,2009(02).

作者:王丽霞 辛焕焕

上一篇:洋保险研究论文下一篇:氢化物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