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分析

2022-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 是骨科常见病之一, 也是引起腰腿痛最主要的原因, 多发生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 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 甚至造成残疾, 丧失劳动能力。治疗该病的方法众多, 现对该科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来门诊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采用针灸、理疗、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等方法进行治疗, 疗效满意, 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科门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1例, 女性31例;年龄23~65岁, 平均 (37±4.5) 岁;病程3 d~7年, 平均 (3±1.5) 年;L4~5椎间盘突出43例, L5~S1突出29例。

1.2 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997年第三辑中的“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严格筛选病例。 (1) 疼痛好发于下腰, 且向下肢放射;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发作期; (3) 有局限性压痛点; (4) 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 (5) 皮肤感觉、肌力和腱反射的改变; (6) 脊柱姿态的改变; (7) X线腰椎正侧位片提示脊柱侧凸弯或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 (8) CT提示有椎间盘突出;其中前4项为基本根据, 第8项为确诊根据。

1.3 治疗方法

1.3.1 针灸治疗

毫针治疗取穴根据每位患者腰椎X光片、CT, 取病变腰椎夹脊穴并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取穴进行针刺。如取相应夹脊穴、阿是穴、肾俞、腰阳关, 足太阳经可加秩边、阴门、委中、承山、昆仑等, 足少阳经可加环跳、风市、绝谷、阳陵泉、悬钟等。

具体操作:针刺时取3寸毫针直刺或斜刺1.5~2.5寸, 使用中等强度刺激, 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 腰部穴位加艾柱温针灸2~3柱, 1次/d, 10次为1个疗程。

1.3.2 电脑中频治疗

具体操作:全日康J48A电脑中频 (透热) 治疗仪。患者俯卧, 使用20 cm3×10 cm3×2 cm3电极板, 将电极板放置于患者腰部的痛点处, 固定后, 调节强度至患者能够耐受, 使用电脑中频11号处方进行治疗, 时间20 min, 1~2次/d, 10次为1个疗程。

1.4 护理干预

1.4.1 心理护理

由于该病具有病程长, 反复发作等特点, 有些患者思想顾虑较重, 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烦躁、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 常常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因此, 护理人员应注重患者情志护理, 洞穿患者心理变化, 掌握患者复杂心情。同患者真诚、亲切交谈, 了解患者对该病的认识, 进行细致耐心的宣教,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树立信心, 缓解焦虑紧张情绪, 帮助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家属陪伴, 进行语言安慰, 给予情感支持, 分担患者精神负担。创造安静、舒适、整洁、卫生的病区环境, 保持病室合适的温度及湿度, 以帮助缓解疾病带来的不适。

1.4.2 康复护理

1.4.2. 1 康复护理原则

康复功能锻炼应遵循由慢至快, 由轻至重, 由小幅度至大幅度, 由局部至整体, 时间由短至长, 循序渐进,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的原则。

1.4.2. 2 地面锻炼护理

地面锻炼须由护理人员协助锻炼。包括: (1) 脊柱小角度前屈、背屈、侧屈、旋转等腰部活动; (2) 蹲-站-挺胸运动:病人缓慢下蹲, 然后站起, 起身后挺胸, 使脊柱成弧形, 反复进行; (3) 缓慢下蹲运动; (4) 快慢步交替行走锻炼; (5) 脊柱侧弯患者, 双手中指紧贴裤缝贴于墙壁站立, 先由一侧中指沿裤缝逐渐下移, 使脊柱侧弯至极限, 然后复原, 完成后在做另一侧练习。锻炼强度和次数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1.4.2. 3 床上锻炼护理

床上锻炼须由护理人员协助锻炼, 目的是预防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包括: (1) 直腿抬高锻炼:患者取平卧位, 双腿交替抬高、放下, 反复进行, 抬腿时应尽量使下肢与身体成直角; (2) 侧卧位梨状肌舒缩锻炼:患者取侧卧位, 上边的腿抬高, 抬腿时应尽量使两腿之间的角度为直角, 两腿交替进行; (3) 仰卧位拱桥式背伸肌锻炼 (包括三点式、五点式) :患者取平卧位, 双脚掌、双肘部、后枕部着床, 小腿与床垂直用力, 使身体其他部分离床拱起像拱桥一样; (4) 飞燕点水式背伸肌锻炼:患者取俯卧位, 腹部着床, 四肢、头部抬起像飞燕一样。锻炼强度和次数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地面锻炼与床上锻炼相结合交替进行, 锻炼30~60 min/次, 1~2次/d。

1.5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体征消失, 腰椎活动正常, 日常生活工作正常;显效:上述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腰椎活动度较前增大;无效:治疗3个月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其中痊愈加显效为总有效。

2 结果

68例经上述方法治疗3个疗程, 痊愈40例 (58.52%) , 显效25例 (36.76%) , 无效3例 (4.10%) 。总有效率95.59%。

3 讨论

在众多骨科病人中约1/5的腰腿痛病人是由腰椎间盘突出造成。分析国内外流行病趋势, 其发病率的人口比率和绝对数值均呈上升趋势。这与我们生活的环境、生活和工作的习惯改变有关, 其中长期不良的用腰习惯是主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因素是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 在某些诱发因素的作用下致使椎间隙压力增高, 引起髓核突出, 破坏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脊柱及椎间力, 出现腰腿疼痛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中医辨证论治取穴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利用针灸疏通经脉, 调和气血, 化瘀止痛功效, 缓解局部肌肉痉挛, 消除和吸收周围神经根及软组织充血、水肿及炎症, 起到止痛作用[2]。电脑中频治疗利用中频电流对感觉神经有一定作用, 对人体细胞具有复活作用, 能明显降低组织电阻,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改善病变组织的血循及营养状况, 消除水肿, 松解粘连组织, 从而减轻并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 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3]。康复功能锻炼是LDH患者后期康复的主要措施, 科学、系统地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锻炼, 病变局部血流加速, 血液流量增加, 在局部进行重新分布, 有效促进局部神经、组织的充血和炎症的消除, 有利于水肿的吸收, 以及病变部位功能的恢复[4]。另外, LDH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间应注意睡硬板床, 做好腰间保暖, 勿做弯腰用力动作。护理人员还应重视心理护理, 做好LDH患者的心理疏导, 缓解不良情绪, 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针灸理疗的目标是解除肌肉痉挛, 缓解对神经根的挤压;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增加盘外压力, 促使突出物回纳;改变突出物的位置, 松解粘连, 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加强局部血液循环, 促使损伤的神经根恢复正常功能。该次研究中3个月的治疗痊愈患者40例, 显效25例, 总有效率95.59%, 能够充分证明针灸理疗的治疗效果。3例无效, 原因应为患者病程较长, 针灸与理疗的深度无法完全缓解患者症状, 需要进一步治疗。综上, 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综合针灸、理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临床疗效满意, 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在针灸理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方法 对于来该科门诊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采用针灸、理疗、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72例患者采取上述方法治疗3个疗程之后, 痊愈43例 (59.7%) , 显效26例 (36.1%) , 无效3例 (4.2%) , 总有效率为95.8%。结论 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综合针灸、理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临床疗效满意, 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理疗,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6131.

[2] 刘跃华.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6例康复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 2011 (10) :144.

[3] 李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特点及康复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4) :227.

[4] 邹树红, 王升英, 张彦妹.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 2011, 39 (4) :47-49.

上一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语文朗读教学下一篇:《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内容与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