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研组计划

2022-1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日常工作中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的重要工具,你在拟写计划时会感到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音乐教研组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小学音乐教研组计划

山西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教研能力的分析与讨论

[摘 要]音乐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实施。本文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研能力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针对其薄弱环节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音乐教师 教研能力

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中小学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各种课改活动。就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改革而言,不仅需要配备音乐设备、改善教学环境,更需要尽快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这是教师自身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它在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中起着十分重要,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为此,笔者对山西省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研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教研能力的调查现状及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采取分层随机抽样、问卷、座谈和采访等方法,按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朔州市(山阴县)、忻州市(河曲县)、太原市(娄烦县)、晋中市(榆社县)、临汾市(永河县)、运城市(平陆县)21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研能力进行了调查。项目包括教研能力、总结教育教学经验、选择科研课题、总结科研成果等情况,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研能力极为薄弱,得分率仅为36.6%,这说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还不善于从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还没有形成对日常教学工作保持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也还不具有对新的音乐教育理念进行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他们离音乐课程改革所提出的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还有着巨大的差距。通过对三个分项科研能力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

第一,虽然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能力最好,得分率为53.0%。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这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有38.9%的教师表示不能对音乐教学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总结。同时,通过翻阅教师的日常总结、汇报材料等发现,一些音乐教师的工作总结虽然内容丰富、语言精练,但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总结材料仍流于形式,甚至有些教师的总结几乎完全相同,而毫无个人特色可言。

第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选择研究课题的能力要逊色许多,得分率只有34.4%。调查数据也表明,仅有31.8%的教师表示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而大多数教师对于自己究竟应该对哪些问题进行研究仍显得比较茫然。同时,一些有研究课题的教师,他们的研究课题也多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随便选取的,或随大流,千篇一律;或题目太大,根本不能实施;或没有新意,跟不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

第三,22.4%的得分率说明,取得科研成果的能力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教研能力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目前,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中能够有教学科研成果的教师很少,仅为19.8%。而且在访谈中发现,音乐教师撰写的文章很少有在专业性权威刊物上发表的,大多数都是在水平较低,或不正规,甚至非法刊物上发表,这无疑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研能力大打折扣。同时,真正亲身参与过音乐教育研究(如教学方法改革、开发当地音乐教育资源等)的教师也非常少。换句话说,参与音乐教育研究对于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还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教研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一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仍然把自己定位在“教书匠”的角色上,认为开展教学研究是研究机构的事,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不是创造知识,从而无法摆脱从书本到书本的教育怪圈,且缺少应有的音乐教育实践土壤。同时,有的教师认为科研对于他们提高音乐课程教学的水平没有多大帮助,甚至简单地认为现行的音乐教科书只是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变换,而忽视了相关观念的转变和重建,不能正确处理音乐课程标准的统一性和教学资源丰富性之间的关系等。此外,还有一些教师把科研看得十分神秘或对教学硬件设施的依赖性太强,认为教研能力并非人人有之,只有那些高级、特级教师们才能搞科研;或者教学研究只能在城市中小学的专用教室里进行,他们认为,在“一台录音机、几首歌、娃娃们背着手来学唱歌”的条件下,科研几乎无从谈起。

第二,首先,目前山西省现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学历都比较低,接受教育的年限相对较短,这在客观上限制了教师教研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其次,高师院校所开设的音乐教育科研课程相对陈旧,且往往只注重理论的讲授,而不注重结合实践,再加上师专没有毕业论文的要求,致使许多教师都缺乏教学研究方面的锻炼。再次,很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都不重视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基础学科的学习,导致他们理论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无疑也影响了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第三,首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大多是兼职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他们不得不陷入紧张的“为应试科目而教”之中,不但自己经常占用音乐课时间,同时也抽不出时间来提高音乐教研能力。其次,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学校领导崇尚的是“时间加汗水”式的劳动,对于非考试科目的音乐教育研究则缺乏足够的重视,也缺少相应的考核、奖励机制,因而很少能够引起农村音乐教师对教学研究的重视。再次,教师之间互相攀比考试成绩、名次的现象比较严重,因为有了名次就有了奖金、职称及其他各种隐性收入和好处,这使得教师一门心思提高“升学率”,而对于音乐教学研究或视而不见,或应付了事,致使音乐教师的教研能力难以形成和提高。

第四,首先,农村中小学有关音乐教育科研方面的图书资料严重短缺,如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等,多数教师都不经常阅读这些最普及的刊物,而且教师之间、校际之间进入信息交流的机会也非常有限,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其次,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尤其是民办和代课教师往往无法得到足够的培训与锻炼。这使得许多教师不仅对音乐教育理论的现状和发展不够了解,对音乐教育研究的语言和方法也不太熟悉。所以,他们很难把问题和成果概念化。这不仅妨碍了研究的深入进行,而且也妨碍了研究成果的实践和交流。再次,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机制都是针对城市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教师教育机制,在农村中小学继续教育的实践和地点安排上不切合工作实际。在地点的选择上,总是选择在城市,这种远离农村音乐教育的培训带有明显的城市化倾向,而时间的安排又不能顾及农村农忙的实际情况,使得教师无法兼顾两头。在内容的选择上,侧重于教师的学历培训。尽管农村音乐教师学历、层次低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但如果一味地注重学历培训,而缺乏必要的教育实践交流、指导,就会导致教师的学历教育成为农村音乐教师教育的主旋律,而对教研能力的提高很漠视。

三、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教研能力的有效策略

第一,加强农村中小学与高师院校的有效合作,使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剧,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还客观存在,城市和农村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有一定的教育差异。因此,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师资培养不能一味以“学校本位”来培养师范生,而必须关注农村音乐师资的需求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要建构有效的、面向农村中小学音乐教研能力的师资培养体制。首先,在生源的选择上,既要关注城市学生,也要面向来自农村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以使之确立“来自农村,服务农村”的基本职业价值取向,增强农村音乐教师教研水平的整体实力。其次,加强高师院校与农村中小学的业务联系,组织一些本科生和研究生去农村学校开展教育实习和科研活动,使他们了解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并与农村教师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高师院校还必须加强与农村学校的教育协作,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促使农村教师从“经验式”教学上升为“研究式”教学,逐渐学会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最终成为“研究者”。通过构建优秀的教研团队,使教师明白只要做“有心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研究和创新,就能形成有价值的课题,从而在教研能力方面实现质的突破。

第二,在农村教师队伍中率先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组织,加强音乐教育科研理论知识的学习。教育部已启动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这个计划将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多种远程教育形式并举,大规模开展高水平的教师培训,使不同地区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2]。其次,强化政府对音乐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音乐教师教研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解决教师职后学习的经费之忧。再次,实施“农村音乐教师教研能力提高工程”,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邀请专家为本地区的教师进行培训。这样既可以降低教育成本,同时也照顾到了教师群体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不仅要让教师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知识,更要从当地教师教研能力的实际水平出发,加强音乐教育科研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提高科研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音乐教育科研的知识除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基础知识外,还主要包括:科学研究的目的和基本要求、科学研究的方法、科研论文和写作技巧、科学研究的实际操作及其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确立城乡互动的教研能力发展模式。由于城乡之间音乐教学条件的差异,城乡教师的教研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必须确立城乡音乐教师教研能力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即改变城乡教师不相往来,教师教育分治的做法及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把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纳入统一的社会经济和音乐教育发展大系统中,建立新型的农村音乐教师教育模式。首先,促进音乐教师的合理流动,建立县城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制度。对在艰苦、贫困地区长期任教,且能在困境中提高教研能力的教师,要和评职晋级、评先选优挂钩。同时,要切实保障教师工资,不断改善工作与生活条件。其次,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对于城乡之间音乐教学条件的资源差异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建立资源共享是在一定的教育行政区划范围内进行有效音乐教育合作的结果。音乐教学资源包括师资、设备、图书、课程诸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既有助于解决农村中小学当前必要的乐器和教具等困难;也有利于农村教师认识到最为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与自己教研能力的差距;同时也有利于城市教师看清农村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以便进行有效的音乐教育合作,起到教学研究互补的作用。如2008年9月26日,被山西省文化厅确定为“左权开花调”传承人的冀爱芳老师在左权宏远学校教孩子们学唱左权民歌,并对该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了辅导培训。当日,该县教育局在宏远学校举行了“《左权民歌小花戏》”(试用)校本教材进课堂启动仪式,1.2万余册民歌小花戏教材下发学生,实施了民歌、小花戏进课堂工程。此举在全国尚属首家,做到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建构了适合当地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教研体系。教师们欣喜地谈到:这种适合本地音乐教育的乡土教材,它不但能让农村中小学生从小就了解民歌、小花戏的起源与发展, 系统学习、掌握其中的技巧,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传承民间艺术的力量。同时,也获得了广大农民对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支持和认可,有利于农村学生入学得以保障。

新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教研能力,是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关键。目前,农村音乐教师教研能力发展的途径还在探索之中,我们既要克服“无为”的思想,同时也要防止“城市化”的倾向,必须从农村教师教研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切实可行、有本土特色的教师教育模式,推进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莉.新课程音乐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慧敏.转型时期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

作者:何 茜

第2篇:“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下的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探索

摘 要:“辐射引领”是上海市“高峰计划”体育学科名师基地三大任务之一,在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俞定智老师的主持下,发挥以区域协作、校级联动、导师带教、学员蹲点等形式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区域辐射和带动效应,探索建设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本文从“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下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建设价值、实践探索的过程及成效、对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探索的思考三个方面来进行阐释,总结凝练,抛砖引玉,为国内其他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峰计划;名师引领;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渊博的知识,更需要教给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方法和态度,使其能够自主、全面、个性地发展。体育教师怎样教?怎样更好地教?这将成为体育教师成长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毋庸置疑,教研活动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那么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呢,在我国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进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合作共享联通更加紧密,社交互动更加轻松,促成了若干基于共同的教学与研究目标的教研共同体[2]。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是对体育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方式方法的有效补充,依托“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本文围绕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建设问题展开探索实践。

一、“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下的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建设价值

(一)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的意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追求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的国际背景下,帮助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的转化已成为目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稳步提升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成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3]。打造“专业型”教师,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对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由此可见,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同样是教师前进路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也是未来教学教研发展的必然趋势。

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在“高峰计划”的引领下,让基地青年教师从中汲取名师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搭建骨干教师交流、学习、探讨的平台,形成教学风格;区域联动、合作研讨,让学科基地的成员们在共同体中挖掘潜能,交互心智,提升素养。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而言,通过共同体之间的联合活动,相互之间起到团队共建、优势互补的效应,打破了地域和学校界限,促进了学校间体育教师的良好合作和良性竞争。这不仅对体育教师的发展有积极助推的作用,而且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深化校际间的合作、联动,有助于构建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使教师在共同价值观的指引下形成普遍认同的发展愿景,完成文化的融合、精神的重构,为学校个性文化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地共同体的研修形式

上海市各区体育学科基地凭借“高峰计划”红利,以研促教,助力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各基地在“高峰计划”引领下策划与实施各类活动,如互动教研、课题沙龙、科研探讨、教学成果展示等(圖1),促进学习与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凸显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内的成员联动,通过沟通分享,加快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主动请“名师”指导。教师通过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可以在教育专家、学校领导、专职研修人员的多方参与助力下提升教科研的达成度,探索教学的瓶颈问题,共同发现、探索、创造、生成各种教学资源与教学成果,形成群体智慧共享,从而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图1 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研修形式

(三)基地共同体的发展目标

体育教师承担着促进祖国下一代身心健康发展的使命与责任,只有专业过硬才能履行和完成其使命与责任。虽然新教师的加入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活力,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重难点混淆、教学方法手段不合理等。经验型教师则沉溺于原先的教学经验,创新开拓性不足,无法满足现代新型教学模式。体育学科基地通过各种形式指导新教师更好地进行角色转变,快速挖掘青年教师的后续发展潜力,促使其加速融入体育学科的教育教学,帮助教师掌握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对青年教师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促进“三化”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二、“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下的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一)基地共同体探索实践的路径

1.理论学习

学科基地先后聘请了“高峰计划”主持人上海市特级教师俞定智,“高峰计划”核心团队成员上海市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卜洪生,特级教师陆志英等专家为体育学科基地作学科核心素养、科研技能、教学设计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为基地学员带来了最先进的理念、最前沿的资讯和最精彩的报告,为他们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成员基于每阶段的理论学习认真做好讲座笔记,形成体会心得并付诸教学中。“多读书、读好书、读有用的书”也是学科基地必须完成的任务,做好读书笔记形成读后感分享交流。该模块运行的流程为:名师讲座-分享交流-实践运用-反思修正-再实践。

2.教学实践

围绕上海市体育“三化”课改和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课例研讨、说课、评课等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多元的教学实践,教法的改变、器材的创新等使“三化”教学改革无痕“落地”。该模块的运行程序为:集体研讨-分工备课-示范课展示-课例研讨-总结-反思提升。

3.教学研究

学科基地要求每位学员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围绕学科基地研究的内容开展教学研究,例如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研论文、小课题研究等,目的是促使每位学员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争取在学科基地掌握一个研究方法,获得一个研究方向,让基地学员养成“勤学、善思、精于研究”的好习惯,努力实现科研为教学服务,科研为课堂服务,科研为学生服务的宗旨。该模块的流程为:确立方向-集体教研-交流心得-能力提升。

4.辐射引领

在“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下,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积极开展名师结队伴我学活动,深入学校,通过名师助力教学,开展校本研修、打造校本特色、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学能力,带动学校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辐射区域。该模块的流程顺序为:名师引领-带教教师-指导教研组-助力学校-辐射区域。

(二)基地共同体探索实践途径

1.形成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保障机制

为提升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成员综合能力,基地建立了“学员轮转制”,即学员在基地三年轮换五个职能小组(图2)。以基地任务开展为驱动的培养模式,既可以使每一位成员熟练掌握本基地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培养了团队协作和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

图2 基地学员职能小组轮换制图示

2.完善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研修制度

例会制度:每月择一日召开基地会议,当共同体成员面对某一问题时,学科基地优秀教师对其进行学习指导,帮助教师打开思路,引导教师积极思考,从而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并商讨布置下月工作[4]。每学期的期初召开一次基地计划会议,讨论本学期工作室计划,确定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每学期的期终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展示学期工作成果及形成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

研修制度:每位学员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含发展目标、发展进度、发展措施),并根据个人自我发展目标和研究课题,有选择性地学习相关理论,例如《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论》《体育教学》《现代教学》等学科研究的前沿理论问题,掌握和学习现代教育改革的理论,在广泛的阅读中,不断修炼内功,丰富内涵,夯实专业功底,进一步丰富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底蕴,为基地学员的专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要求学员每学期至少阅读一至两本理论专著,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学习心得,参加基地组织的集体交流研讨,每学期提交一篇有价值的课例或案例;每学年提交一篇获奖或正式发表的教学论文;每学年撰写一篇子课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

档案管理制度:学科基地为每位学员和跟岗研修人员建立研修业务档案,基地负责人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其中包括基地成员的计划、总结、论文、案例、反思等,定期收集、归档、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基地的发展提供依据。

考核奖惩制度:学科基地主要考核项目分别为研讨会出席频率、理论素养是否有所提高(读书笔记的撰写情况)、教科研业绩如何(承担课题情况、论文发表情况等),由学科基地负责人、学科基地特聘专家组成考核小组,每年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基地学习共同体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科基地任务分配、核心组成员负责工作内容以及学科基地表彰机制进行调整。

3.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研究项目“三步走”

体育学科基地把每次研究时间划分为“三步走”,每一阶段结束都将产生一定的研究成果(图3)。本着不断完善、不断积累、逐步提高的原则安排工作,使每一位学员都有工作,每一位学员都有收获,达到“培育一位名师,调动一门学科,带出一支队伍,产生一批成果”的效果。

(三)基地共同体探索实践成效

在“高峰计划”主持人及核心团队成员的指导下,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成员以报告、讲学、教学示范、说课评课、教研交流会等活动不断提升。与区域联动的同时,让基地成员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自主学习、如何使知识与能力迁移在教学和教研上,如何做到有效性,如何提炼自己的风格与特色,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高峰计划”不仅对体育学科基地学员的教学起到指引作用,对科研的引领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在高峰计划的引领下形成了跨区域、跨学段、高校与基础教育合作,专家领衔的多方合作型研究团队,对体育实践中遇到的共性及个性问题展开集体攻关,推动“体育与健身”“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体育名师是科研之路的一面旗帜,引领基地成员由“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型、智慧型”的教师转变。体育名师也是一盏“明灯”,他们敏锐的研究意识、自觉的研究追求、执着的研究精神,为基地成员指明了研究方向。以“嘉定区体育学科名师工作室”为例,依托上海体育学院的研究方向,跟随学院教授所研究的学校体育方向,积极参与“研动力”项目,成为名师科研板块中的一部分,工作室成员们在科研之路上积极与名师沟通,明确其阶段目标,以更好地达成科研成效。

三、“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下的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思考

(一)未来发展

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是以“修”“研”“实践”为一体进行建设和发展,在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运作的过程中,它会发展成为“教师发展共同体”,围绕教师专业发展诉求,形成科研、教研、信息沟通协同发展的一个平台。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在发展过程中也要在不同区、不同校立足本土特色、挖掘本土资源,打造本土专家团队,形成具有特色的教研制度与教研文化,从而促进体育学科教研共同体构建,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上海体育教育系统储备优秀人才。

(二)创新设想

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平台搭建,不同于简单的学习小组,教研共同体是一个相对庞大而复杂的组织体系,在基地大家分工明确,研究方向类似,体育学科基地成员接到新型研究项目时,成员之间需要通过频繁沟通、座谈和互动,深入地交流与研讨,从思想与观念上进行“碰撞”,从而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创新活力。

四、结语

随着体育学科不断受到重视,对优秀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也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打开各区、各校之间的沟通壁垒,增加区域体育教师间的交流频率,搭建体育教师平台,建立携手进步、共同成长的教学环境。基地教研共同体的作用在于相互促进,在“苹果”与“苹果”的交换中领略不同的成色,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领会不同的视角。相信教研共同体会发展成为“教师发展共同体”,成为科研、教研、师训、信息化協同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郝文武.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中国共产党关于教师和教师教育思想的百年发展和实践[J].当代教师教育,2018,11(01).

[2]曹宇星,王东虹,饶嘉婷,胡小勇.教研共同体:在线社交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J]. 数字教育,2019,05(04).

[3]朱建明.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市薄弱初中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0,12(10).

[4]陈悦.“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8.

作者:徐艳贤 胡艳晖 王建光 綦焱朱

第3篇:新课程:北京高中音乐教师、教研员畅谈音乐学科纳入高考

王双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践证明,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对其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预见,高考中增加音乐考试科目,也必将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

王曼鸥(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学科纳入高考,即是我国“课标”引导高考的一种走向,也是贯彻教育方针的一种体现,教育方针明确指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现在的学生虽然接受着音乐教育,但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音乐教育并没能完全发挥它真正的功能和作用,我们的学生音乐文化素质亟待提高。缺乏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现实,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现在乃之将来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这并非夸大其词,曾看过一篇报道,一位著名华裔科学家在回答一名学生提出“中国能不能向世界贡献‘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问题时,对中国的过去、现在和近期出现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特别强调中国忽视对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问题。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必再赘述,音乐作为人的必备素质必须加强。我想说音乐成为高考学科定能促进音乐教学的深入开展,是为音乐教育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是对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挑战和鞭策。总之,音乐纳入高考,益处多多。

马立平(北京市琉璃河中学):文学巨匠雨果有这样一句名言:打开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就是音符。数字、文字早已成为考核人才的手段,而音符的纳人更让人耳目一新,这样做的社会意义和教育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同时也说明音乐教育的重要。音乐纳入高考是对高考选拔人才的科学认识,更是对学校素质教育的有力推动。人不是纯技术性的存在,而是社会人的存在,是生命,生活,生存内涵的体现。那么考试方式也应该本着以人为本,以人的综合素质体现为本。做到既抓了基础音乐教育,又完成了高素质人才的选拔。

苏伦高娃(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部近日出台的2007年新课标高考大纲中作出规定,高考科目中将新增音乐学科内容。我认为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举措、一个标志性进步,对于音乐教育工作而言无疑是个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是个严峻的挑战,

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聆听对音乐学科重要性的呼声,但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却不得不面对音乐学科经常为其他学科“让路”,音乐教育缺乏统一权威考评等诸多不利于音乐作为独立学科发展的事实。而今,当高考指挥棒终于指向音乐学科的时候,当真正有机会将音乐学科请上高考舞台的时候,作为一名音乐教研员,我的心同无数音乐教育工作者一样有“天将降大任”的兴奋,也有将面对重重困难的复杂心理。这个如同怀揣着梦想的丑小鸭能否真正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高考中的10分,能否真正改变学科的地位?能否真正让学生们在艺术素质方面起到激励作用?我们满怀着期望。

王莉(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分院):高考科目新增音乐,标志着素质教育的又一新起点。音乐教育在塑造人的素质上有极丰富的内涵,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别是高中音乐教育是初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延续,是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生通过12年的音乐学习,应该有个完整的监控与评价,达到和完成“课标”的要求。

马振春(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12月1日,《中国艺术报》一版刊登了温家宝总理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同文学艺术家谈心》,文中提到了我国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发人深省的一段话,大致意思是:“现在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艺术和科学必须结合:搞文学艺术的多学一些科学,搞科学的多学一些文学艺术,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要有文学艺术修养”。这段话使我想到很多:我们的高考制度既然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理应为人才的进一步发展支撑起平台,但现实是急功近利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高考设置的科目教师拼命教,学生玩命学,不涉及的科目却冷置一边。这实在是一种缺乏长远发展眼光的行为。要改变这种现状,艺术学科必须要进入高考考试范围。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完善艺术学科学习及评价体制。现在的高中学制一般为三年,从1994年高中开设音乐课至今有12年了,这十几年我感到有收获,也有遗憾。收获的是我们的学生通过艺术课的学习,艺术修养有所提高,遗憾的是艺术课程只在高一高二阶段开设,高考没要求,时间一长,学生根本无暇顾及。我觉得应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坚持普修与选修相结合,与高考直接挂钩。

赵国平(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今年最令音乐教师关注的一件事莫过于音乐将被列入高考内容。听到这个消息大家一致的反应是拍手称快。这个史无前例的做法必将使音乐教师和教研部门从多少年的尴尬境界中走出来。

学校中音乐教师的地位普遍不高,同样45分钟的课,音乐课时费最低。有的教案费也最低,音乐教师职评困难,一位校长私下曾说过这样的话:只有每年的艺术节我才想起他们。高中音乐课更是不景气,被挤占严重,有的高中音乐课名存实亡。因此,将音乐纳入高考对于切实落实高中音乐课程要求、提高音乐教师地位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王曼鸥:我觉得考试是一种手段,但不是目的,我想通过考试强化人们对音乐艺术的重视,提高音乐艺术文化修养,也不乏为之一种好方法,但是只有人人自觉的、真正的认识到音乐艺术是获得人生修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时,人们的音,乐文化素质才是得到了真正的提升。音乐教育才真正的达到了目的。

陈文明(北京市昌平实验中学):将音乐列入高考内容,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中、小学校对美育的重视还远远没达到预期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高考中没有明确体现美育这一重要内容。将音乐列入高考内容中,势必引起各个方面对音乐教育实质性的重视,也将进一步促进音乐课程的改革。当然,还要防止将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演变成应试的内容。

侯文生(北京市通州区第二中学):音乐进入高考的必要性有几点:一是通过高考的手段,全面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二是通过高考这一平台,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健康成长,减少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三是通过高考音乐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赵国平: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本身就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是一种对社会的综合认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没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人在文化知识水平和情感体验上是有盲点的。人可以不会唱歌、可以不会演奏,但是人至少要有一双会欣赏美的耳朵,有一种热爱民族文化的

态度和传承文明的责任感。因此将音乐纳入高考必将改变人们对音乐课的固有观念,从而对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合格公民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苏伦高娃:目前对音乐人高考科目有许多看法,褒贬不一。我认为,音乐进入高考科目,一方面会激励音乐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音乐学科,从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科教育和发展氛围:另一方面也会使音乐这门最能体现素质教育成果的课程具备一个更加权威和规范的评价标准,从而有利于把素质教育与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有机地统一起来。尽管这样的考试难免会产生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把素质培养转变为应试教育之嫌,有与其他学科如何协调处理好关系的问题,等等。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考虑的是,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认真贯彻中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如何抓住这样一个有利时机,把高考音乐的内容安排好、形式组织好、标准确定好、学生素质体现好。

王双有:在高考中,音乐学科的考试考什么?或者说,对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应该评价哪些方面?我认为综合评价很重要,也就是说考试内容应该是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评价。音乐课程作为一门以培养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为目标的课程,其评价内容不应当是单一的内容,而应当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合作精神、探究性学习能力等,是定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可以用较为准确的文字进行评价:对学生在演唱、演奏、创作、舞蹈和戏剧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曲目的难易程度等进行定量评价。

王莉:高中阶段的音乐考试应以教材为主,分成模块量化教学评价,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便于操作。比如:音乐鉴赏,听一段音乐作品,学生谈听后的感受:或者听辨旋律中的节拍、节奏、音色、调式、演唱演奏形式、主奏乐器,以及曲作者、创作背景、作品的类型等。 同时,可参考平时音乐表演能力测试成绩,如演唱、演奏的熟练程度、情感表现和简单的技巧等。

陈文明:我认为,高考中的音乐内容应以现行高中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考核音乐作品鉴赏及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

侯文生:高考应考哪些内容,我认为主要是音乐知识的考察,其次是歌曲演唱,演奏。

王曼鸥:对于音乐高考考什么才能把学生的真正音乐文化素质评价出来呢?我觉得应结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进行音乐考核,音乐高考成绩可以分成两部分合计记分,一部分是在学校完成的实践性音乐学习成绩,包括演唱和演奏成绩,另一部分是音乐高考书面考试成绩。这样学生的音乐成绩更有说服力。

马振春:教材内容以“经典中的流行,流行中的经典”为原则,既要学习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又要感受世界多元文化。普修阶段的教材要降低难度,作品数量要适中。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开阔视野为主。选修阶段要增加教材内容和难度,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把中外优秀的文化通过精挑细选,纳入到教材之中,努力培养其良好的艺术修养。

赵国平:高中音乐课改北京还没有进入,但是我们学习了教育部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高中音乐课程分六个模块开设,根据网上与相关省市音乐教师的交流和我对本区教师情况的分析,我觉得音乐鉴赏模块是大家都能落实的,其余模块会因为各校师资专长和设备情况不同不能做统一要求。为了公平,如果要考只能考共有的部分,而其他涉及到演唱、演奏、表演、创作的考查将会因场地、考试标准、考试方式等问题很难进行。因此我认为,考试最好是对音乐鉴赏能力的考查,而且要本着高中这一学段经过学习得来的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来考查,少些选拔的意识。要以培养合格公民、传承民族文化作为出发点,降低对学生专业技能考查的要求,把一般人欣赏音乐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作为重要的考查点,考查学生对音乐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情感态度的理解。

苏伦高娃:在考试内容上,我认为要紧紧抓住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目标,处处体现音乐新课程标准。只有通过全面的考察、测试,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才能检验我们教师自己教得如何,才能及时总结和修正教育、教学方法。

内容方面我认为应按比重分层面考察: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应知应会的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体验和比较中外经典音乐作品的同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音乐的美:通过对作品的审美体验和作曲家的了解,体现真善美的高尚情操,感悟人生:可以利用综合试卷的优势打破学科间壁垒,考察学科综合的内容,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和信息综合整合能力。

王莉:音乐特长生,参加市级音乐类比赛获一、二等奖(含集体项目,合唱除外)、音乐权威组织的考级(分级别)在考试时考虑。在国际上获奖的可免试音乐考试。学生在高中音乐学习阶段,也可以采取阶段记分制,更有利于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

王双有:考试方法和考试形式应是综合的。其评价方法不应当是单一的方法,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表演、习作展示等方式。终结性评价在某一模块的学习结束时进行。教师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作出总体评价其评价形式不应当是单一的形式。音乐鉴赏、创作模块由平日考核与结业考试相结合,结业考试为纸笔考试,其中包括听音乐答题;唱歌、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由平日考核与结业考试相结合,结业考试为现场演唱歌曲、演奏乐曲、舞蹈表演、戏剧表演。平日考核的成绩占考试总分的40%(此项成绩可采用高中毕业会考的成绩。如:北京市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会考以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为对象,是考核考生在音乐欣赏课的学习是否达到国家要求对高中毕业合格标准的水平考试,也是检查和评价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音乐欣赏课的高中会考成绩达到及格以上等级,考生方可获得《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证书》)。结业考试的成绩占考试总分的60%。

赵国平:理想的方式是对学生进行一次专门的音乐考试,可以有笔答、有听力。它可以用英语高考的操作方式完成,一部分是音乐听觉能力的考查,一部分是笔试:还可以用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方式完成,听力和知识有机结合考查,随机生成成绩。前一种方式可操作程度高,而后一种方式对学校硬件要求较高,可是后一种方式对于听力考查更为有利,便于出卷和阅卷。

有人说,音乐成绩在高考中可能只占10分左右用得着专门考一次吗?我想这是完全有必要的,因为分值越小考查范围越小,成绩的偶然性越大,出卷越困难。其实我们可以对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的考试方式加以改变,把这项成绩按比例算进高考,这样也让学生免于增加一次考试。如果怕北京各地区出卷题目难度有差异,全市可以统一考试、统一阅卷。有人说那么高中音乐课改

中的其他模块还有人关心吗?我的回答是:“当然有人关心。”因为高中音乐课要拿到的必修学分为3学分,学生高考中的音乐鉴赏考试只拿到了1学分,其实二者并不矛盾。

王曼鸥:音乐高考为便于操作。可以采用闭卷方式。鉴于音乐学科特点,最好采用文字与音响相结合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听、辨、答中完成。内容可分成两部分进行考核:一方面是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可以将节奏、拍子、音乐术语认知作为考试内容:二要考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包括乐曲听辨与相应音乐家联系、辨析乐器音色、演奏形式、乐曲体裁、民族分布等等;

马立平:作为一线的教师,我认为音乐纳入高考的目的应该有两个。一是通过音乐高考的措施使学校能够重视音乐的基础教育,让音乐文化内涵渗透在国民素质当中,那么高考的设置具有普遍的激励作用。其二是考查学生音乐素质的层次,要通过考试向社会输送人才,具有选拔性。所出试题要有深度有代表性,能达到选拔的目的,由此我认为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采取两种考试方式。

首先,我们要从音乐的基本特征人手。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一定要有听力的考试。其次,从学生角度讲,音乐纳入高考对学生是个不小的冲击,也产生了多种想法。通过对我校高中22个教学班800余人的问卷调查显示,有10%的学生不支持音乐高考:有10%的学生建议要与音乐专业特长相结合,比如:演唱、演奏的特殊技能;有10%的学生建议像英语听力考试一样,听乐曲答题:但70%的学生建议听、唱、奏都考。由此,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利益出发要重视会考。会考虽然是检测音乐基础学习的一项考试。但会考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能通过唱、听、奏多方面的考核,对学生12年的音乐学习效果做全面考查,也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热爱音乐艺术的兴趣。

赵国平:如果把音乐作为高考试卷中的一部分考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英语高考的方式。如果把美术、音乐等作为综合素质全都放在一起考,除了分值比例的划分,就必然会牵涉到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这样可以把音乐与美术融合在一起出一些综合性的论述题,那样的题目确实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举例如:让学生论述音乐、美术在某一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审美共性或差异等。但是这对出卷、阅卷提出了很高要求,高考作文不好阅,毕竟只是一个学科,牵扯到两个学科的问题,是否会因阅卷出现问题呢?因此这恐怕是很难操作的,当然也不是不能进行的方式。不过我认为最好操作的是有一定分值的单一学科的考查。

马振春:高考的考察方式仍以闭卷为好,鉴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可采取听、辨、答相结合或者标准化的考试模式。

陈文明:在考核的形式上要听辨音乐的音响和笔答相结合,重点放在听上。因为音乐本身就是声音艺术,是听觉艺术,音乐的音响才是音乐文化的真正载体。如可以在音乐播放以后,笔答音乐的音色(中西各种乐器的音色及人声的各种音色)、歌曲或乐曲的名称、体裁、演唱演奏形式、音乐结构、曲种、剧种、时代风格、地域色彩、词曲作者等等,还可以对听到的音乐作品作出简单的评价。这样的考核形式易于操作,也定会促进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聆听和熟悉我们高中音乐教材中安排的经典、高雅的音乐艺术作品。

侯文生:我认为考试方法可用试卷形式考察,也可以将其穿插在高考试卷中以选择、填空或论述的方式出现,但不要太多。可利用网络让学生通过电子答题的方式进行考察,也可采用分层选题的方式进行考察式采用选作加分的方式进行考察,可以组成专家评审小组,集中考察。

马立平: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呢?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要以视听、答卷的形式出现,比如可采用电视歌手大奖赛中,考查综合素质的方式。并且在其中渗透对基础音乐知识,器乐,人声的听辨,音乐要素的考查。用音乐要素来分析作品的内涵,分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同时还可以设置创作题,这样可以拉开学生音乐素质的差距,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

音乐特长生与音乐专业考生都应参加音乐高考。以往的音乐特长生要通过特长生考试取证。获取音乐特长证明的在高考录取中得到相应的择优录取。我认为音乐纳入高考后,考取特长生证的方式应该取消,这部分学生的特长,即社会实践活动的成绩应在音乐会考中体现出来。而准备考取音乐专业的学生也同时参加音乐高考的各方面考试。

苏伦高娃:在确定具体考试形式时,我想应该先进行全市中小学生音乐学习情况的调研工作,分析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现状,掌握课程改革情况,等等。掌握目前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和程度,把握高考难易尺度。考试是好事,但一定要把握好考试带来的导向作用。

北京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好,远郊区县也基本实现了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并在逐步完善视听效果。所以应充分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在考试形式上,可以以书面与视听相结合的方式,增加音响内容。比如,可以听辨乐器音色、演唱演奏形式、乐曲体裁、曲种、剧种、地域色彩等等,还可以考察应知应会的乐曲名称、作者等。就目前教学现状,我想还应以高中教材为基础,重点放在艺术鉴赏模块。面对高考,我们也有担忧,以往出现过的过分热衷于直接、显性、量化的标准现象,会不会在音乐学科入高考科目中出现?

马振春: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艺术活动及成绩,要纳入到高考的考察范围之中。比如北京市学生艺术节、各类比赛(相关部门要作出规定,防止比赛过多过滥)及艺术特长生选拔,应该纳入到高考的考察范围之中。我认为,凡在北京市(含各类声乐、器乐、合唱、舞蹈、绘画、书法、工艺等)获得优秀成绩可在艺术高考成绩中予以加分鼓励肯定,并获得统一规格证书。加分多少可根据条文奖次而定,成绩特别优异者可免试艺术高考。此项工作涉及各方利益,一定要缜密科学,防止腐败现象。这样可以鼓励学生课余更多从事艺术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和动力。

王双友:“总之,音乐学科的高考,内容和方法都应是综合的,内容方面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方法应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平日考核与结业考试相结合,对学生作出总体评价。其目的是面向全体高中考生,给高中学生音乐考试一个客观、准确、公正的成绩。

作者:王双有

第4篇:小学音乐教研组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音乐教研组教研计划

一、师情况分析:

音乐教研组共有两名音乐教师。各位音乐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很强,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运用趣味和创新教育等方法让孩子喜欢上音乐课,认真努力完成学校教给的各项任务。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县、市乃至全国获奖,本学年我们将继续努力,促使西刘桥实验学校的艺术教育走入新的辉煌!

二、学年教研活动的主要目标:

1、积极开展每周教研组的活动,在相互听课,集体备课,研讨中提高组内成员的业务水平。

2、加强音乐教学研究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交流摘记、教学反思等形式,促使每一位教师扎扎是实实的上好每堂课。

3、积极组织开展教研课,做到一课一主题,一课一所得,通过教研,研究、探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新课标”、符合本校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4、通过教研,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丰富和提高各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通过教研,搞活学校艺术教育,丰富校园的艺术气氛和学生的课余生活。扎扎实实、认真准备好每项艺术比赛,争取在市、区各级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三、教研课题:

在音乐欣赏中引导培养艺术情操

1、组织和发动音乐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特别是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2、参与“精品课”建设,进一步总结我校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

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3、组织青年教师研究课,推荐青年教师优秀论文,为青年教师

成长创造条件。

4、重视音乐教师在教学专业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与进修,对

青年教师专业技能要有一定的要求。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1.进行双周一次的教研会议,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转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运用新课程理念研究新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探索新教法,研究新学法,建立有效的教学常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交流最新的教坛前沿信息;做到及时小结

2.结合教师实际,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层次的教研活动,通过理论学习、业务讲座、教材分析、集体备课、说课、上公开课等丰富的教研活动形式,提高音乐教研活动的质量。

3.强化自身的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专业和教学技能,加大对学生辅导的力度,开设和搞好各类音乐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比赛活动;重在实效,全面培养,多出精品。

4.加强教科研方面工作力度,做好山东省的新课题“在音乐欣赏中引导培养艺术情操”研究工作;做好论文及课堂教学经验的时常交流工作;要求专职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出一节优质课并撰写一篇课改论文或案例,参加教育教学论文或者案例评比。

5.抓好师资培训,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持音乐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以及各级各类音乐比赛。采取相应措施促使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

6.团结音乐组成员,形成积极向上、创新的教研组风气。

五、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布置新学期教研工作,制定本学期音乐教研计划。

2、组织教师参加音乐新课标的培训。

3、参加全县相关大赛。

4、筹备校园小歌手比赛,训练选手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5、筹备校园剧排练工作,力争排出两个比较优秀的校园剧。

6、开展三歌。

十月份:

1、积极开展组内说课、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每人

一节优质课,上交一份学习体会。

2、参加全县的中小学生歌手大赛。

3、校本课程学习交流。

4、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升理论素养和教育智慧。

5、开展三歌。

6、校园剧训练。

十一月份:

1、 定期开展关于课题等相关内容的研修活动。继续进行听课评课的教研,在学习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深入全面了解学科教学、教研情况,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3、开展三歌。

十二月份—一月份:

1、上交音乐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检测本年级音乐教学情况。

2、做好学期结束工作,撰写各类总结,收集整理资料。

西刘桥实验学校小学部音乐教研组

2010年9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音乐教研组教研计划

教研组长 张海彬本组教师:张海彬 万君炜

西刘桥实验学校小学部

二〇一三年九月一日

第5篇:小学音乐教研组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音乐教研组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期教研活动的主要目标

1.积极开展教研组的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低中高年级音乐课的具体思路、交流教案、教学反思等形式,在集体备课、校本研修、研讨中提高组内成员的业务水平。

2.加强音乐教学课堂工作,完成学期音乐课的必有项目。

(1.演唱2.综合性艺术表演3.识读乐谱、即兴创造、聆听、模仿与听辨) 3.积极组织开展音乐兴趣小组,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朔性。做到让学生参加学习,就一定学成所归。

4.认真准备好每项艺术节目的排练,争取在即墨市各级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三、工作重点及任务 A.教研工作

1.根据低中高年级音乐教学的不同点,集中开展讨论,每人根据自己所在年级拿出具体方案研讨,最终解决怎样来上好低中高年级的音乐课程。 2.组内每人写完教案必须相互传阅,并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再上交。 3.组内之间不定时听课,并指出课堂缺点一起研讨解决。

4.集体备课的时间,大家要勇于发言,指出不足,讨论后再进课堂。 B.课堂教学(在本学期中要完成以下任务) 低年级: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 3.能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4.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中掌握和运用。 5.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中年级:

1.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

2.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3.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4.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5.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6.学期末能够背唱歌曲3~5首。 高年级:

1.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2.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律动作出相应的反应。 3.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4.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5.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6.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7.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8.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9.能够以不同的音乐,即兴创编简单的音乐故事、音乐律动并参与表演。 10.学期末能够背唱歌曲4~6首。 C.兴趣小组任务 舞蹈队:

1.选拔组建舞蹈小队,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要求学生腿的开度和腰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2.在地面完成软开度的训练以后,进行把上规范而且简化的芭蕾训练。 3.练习组合,要求学生加深基本功训练的系统性。

4.舞蹈训练,解决形体、中心、控制和唿吸,以保证舞蹈作品的完整性。 合唱队:

1.合唱的姿态训练。2.声音的训练(呼吸、声音位置)。3.音准训练。4.节奏训练。5.合唱方法训练(连唱、跳唱)。6.咬字与吐字的训练。7.中外少儿合唱歌曲排练。 器乐队:

1.乐器的基本了解、保养和维护。2.基础乐理的学习与音准、音高的训练。3.基本功的训练。4.齐奏练习。5.合奏训练。6.具体曲目排练。

四、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布置新学期教研工作,制定音乐组学期总计划及各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2. 全组讨论本学期磨课,集体备课,校本研修具体事宜。

3.迎新生开学典礼舞蹈排练(负责人:兰浩文,徐安娜,曲美玲,李秋红)。 4.舞蹈、合唱兴趣小组成立,确定队员名单。(舞蹈队:徐安娜,曲美玲。合唱队:兰浩文,李秋红)。

5. 校本研修《怎样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兴趣》。 6. 舞蹈训练:六年级一班舞蹈基训。

7.确定兴趣小组排练时间(每周一三进行合唱、舞蹈小组社团活动)。 8. 打扫并整理专用教室卫生,清点具体器材。 9. 探讨适合乐器进课堂的具体事宜。

10.筛选兴趣小组名单,最终确定兴趣小组人员。

十月份:

1. 校本研修《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2. 集体备课《国旗国旗真美丽》《小青蛙找家》。 3. 运动会方队人员选拔及训练。 4. 确定器乐进课堂具体事宜。

5. 成立器乐兴趣小组,并确定最终各项乐器。(外聘教师) 6. 老教师示范课《国旗国旗真美丽》(主讲人:兰浩文) 7. 组内每人上交一次教案并进行组内评比。 8. 舞蹈社团训练任务: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

9. 合唱社团训练任务:合唱的姿态训练、声音的训练(呼吸、声音位置)。 10. 新教师亮相课《小青蛙找家》(主讲人:李秋红)

十一月份:

1.校本研修《如何上好低中高年级的音乐欣赏课》《如何让学生多感官参与课堂学习》。

2. 集体备课《拉库卡拉查》《桔梗谣》。

3. 组内每人上交两次教案并评比组内优秀教案,试讲并学习。 4. 上交两次教育教学故事并评比。

5. 检查舞蹈、合唱、器乐社团训练质量。 6. 舞蹈社团训练任务:芭蕾训练、练习组合。

7. 合唱社团训练任务:声音的训练(呼吸、声音位置)音准训练、节奏训练。 8.器乐训练任务:基本功的训练,齐奏练习。

9.新教师亮相课《拉库卡拉查》(主讲人:曲美玲)《桔梗谣》(主讲人:徐安娜)

十二月份:

1.推选一位音乐组优秀新岗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并出课。 2.校本研修《巧用音乐游戏构建趣味课堂》。 3.研讨:这一学期中音乐教学中的出现的难题。 4. 进行同年级同备课,相互借鉴,相互指正。

(一年级:李秋红,兰浩文。六年级:曲美玲,李秋红) 5. 舞蹈社团任务:训练具体舞蹈作品。

6. 合唱社团任务:合唱方法训练(连唱、跳唱、强而有弹性、不连不跳),咬字与吐字的训练。

7. 器乐社团任务:合奏训练。 一月份:

1. 合唱社团任务:中外少儿合唱歌曲排练。 2. 器乐社团任务:具体排练小曲目。 3. 舞蹈排练:具体训练舞蹈作品及修改。 4. 上交所有教案并检查教案质量并进行评比。 5. 评比组内优秀课例进行学习。

6. 做好学期结束工作,撰写各类总结,收集整理资料。 7. 各社团整理器材并归档,打扫各专用室卫生。

青岛通济实验学校音乐教研组

2013年9月11日

青岛通济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音乐组教研计划

2013-9-11

第6篇:小学音乐教研计划

(2011年)

一、 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紧紧围绕音乐课程新标准,努力创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音乐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切实抓好学校的各项音乐排练工作,争取在市、区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比赛,浓学校的艺术氛围,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 工作目标

(一)课堂教学目标:

1、积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并做好课后反思。

2、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二)课外辅导目标:

1、艺术辅导工作要认真负责,有目标,有计划,做好学生勤记录,学期结束每位教师要有成果展示。

2、兴趣小组活动每周一次:周五下午第二三节课。

三、 具体措施:

1、本学期音乐组全体教师要继续保持良好教学作风,更加重视自身的业务学习,强化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专业和教学技能。

2、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转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运用

第7篇:小学音乐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音乐教研组将继续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学校有关工作意见,以校为本,坚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发挥音乐课程多元化、人文性的特征,全面提高我校音乐教育质量,促进学校艺术特色发展。

二、具体工作及措施:

(1)强化常规教学

1、认真备好每节课,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增强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有成效地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加强音乐知识的普及教学,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和教学课中了解和掌握音乐的表现形式,使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研讨、集体备课、教材案例分析等时间,交流教学中的得失,让各类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根据各年级的进度,结合本校实际,在备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兴趣,选择补充多方面与主题相关的内容知识点以及优秀经典作品,让学生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深刻领略艺术的美,提高艺术素养和鉴赏力。

3、继续有效利用各种现代化媒体,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整理、优化,把它作为丰富教学资源的一个突破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加大课题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围绕我校“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方式研究”的课题研究,加强教师对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典型问题。

(2)提高音乐教师素质,推动音乐教育工作。

1、积极参加市、校各项教研活动,包括听课研讨交流等各项业务进修活动。参加活动的老师要及时与组内的老师进行共享和交流。

2、加强教师间的听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对存在的教学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措施。在相互的课堂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中不断成熟自己的教学风格,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3)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拓宽音乐教育的领域,增加艺术教育的活动。

1、继续开展我校各音乐兴趣小组活动,做到定时、定点 、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挖掘优秀的歌、舞人才。

2、配合学校搞好校园艺术节活动。

三、主要工作:

九月份

1、制定学期计划

2、认真抓好合唱队、舞蹈队、铜管乐队的正常训练

3、正常开展教研组活动

十月份

1、小学音乐教研活动

2、教师教研课

十一月份

1、合唱比赛

2、校园艺术节活动 十二月份

1、市、片、校教研组工作小结

2、学期小结

第8篇:小学音乐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驻操营小学音乐教研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校音乐教研组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课堂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全组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标,努力创新教学,创新学习、创新管理。人们常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因此,本学期我们音乐教研组主要从创新思路、注重实效、科学管理入手,大力加强具有本教研组特色的管理建设,努力加强了本教研组教学教研工作的计划性、前瞻性、常规性、连续性、针对性、特色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建设。以此来不断促进教研组内每位教师的成长,全面、高效地提高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我校的艺术教育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实现了音乐教学、教研活动的新突破,使我校音乐学科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重点开花。

一、本学期我们教研组探索了管理方式的创新和改革。

为了更好的把教研组工作做好,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本学期音乐教研组将探索管理方式的改革,实现组内教师优势互补,形成合理分工、责任到人、齐抓共管的局面。以此不断增强组内每位教师的责任心,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具体措施是:把教研组的整体工作细分为下列工作小组:声乐训练小组、器乐训练小组、舞蹈训练小组等。声乐训练小组的负责人是丁李芳远老师,负责学生声乐基本功方面的组织、训练、演出比赛工作。器乐训练小组的负责人是温大杰老师,负责全校学生器乐基本功方面的组织、训练、演出、比赛工作。舞蹈训练小组的负责人是刘清颖老师,负责学生舞蹈基本功方面的组织、训练、演出、比赛工作。如遇紧急任务教师再作调整。

二、创新化学习,个性化成长

创新型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我们组积极开展了组内的学习和交流。

本学期,组内教师将坚持每周定期相互交流学习一篇教育、教学方面对自己有启发的论文、案例和反思的工作。这项工作,我们教研组可以采用集体学习研讨和网上交流研讨两种学习的方式,目的是为了资料共享,减少学习和研究的盲目性,实现快捷、实效。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焦点问题、困惑问题和常规问题寻找科学的解决方法,从中获得深刻地教益和丰厚的收获。让我们的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熟起来。不断提高全组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注重课堂反馈和教学心得

本学期实行本组教师每月定期交流一次教学心得工作。这项工作我们做到了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效果。具体做法是:让本组的老师们把自己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教学灵感、启发、机智和困惑进行书面、口头或本组的网站进行交流和研讨,以达到彼此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成长进步的目的。

四、继续推行听评课、反思教研活动方式。

具体办法是:本学期音乐教研组组内教师听完课,利用规定时间进行认真、深入的研讨,执教老师要谈执教感言,听课老师都要进行点评,并将材料上交存档。

五、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制定各年级音乐教学进度。

3、进行学期初的教学常规检查。 十月月份:

1、组织教师认真研读《音乐课程标准》。

2、认真上好校内研究课,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 十一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音乐专题讲座。

2、认真上好校内研究课,继续开展听、评课活动。

3、开展“低年级识(五线)谱教学交流”组内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积极准备庆“元旦”活动。

2、教师撰写并上交音乐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

3、做好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

4、做好学期结束工作,撰写各类总结,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归档。

2012年9月

第9篇:小学音乐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音乐教研组将继续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学校有关工作意见,以校为本,坚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各教育法规为准则,发挥音乐课程多元化、人文性的特征,全面提高我校音乐教育质量,促进学校艺术特色发展。

二、工作目标:

巩固旧有成绩,强化质量意识。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丰富课余音乐生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研讨,提高理论水平

音乐组全体教师本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我校教育工作的高度责任感,要主动投入业务学习。将定期的组织组内、外学习和平时的查阅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料、相互探讨交流及反思、自学自练相结合,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理论修养。

2、将课改精神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课改精神提出以下教学建议:⑴ 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⑵ 严格“五认真”规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效率。

⑶ 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以“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主体式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采用听、说、唱、玩、想、演、做、画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感受,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⑷ 灵活选用各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⑸ 组织好课外活动,使课堂学习得以延伸,并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新知,兴趣巩固。抓好声乐、器乐、舞蹈等学生尖子,积累优秀作品,积极参加校内外音乐比赛。

3、以校为本,提高教科研水平

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经常化、专题化、系列化开展教研活动,加大研讨力度,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⑴ 重视自身平时的业务学习和提高,强化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专业和教学技能。

⑵ 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注重理解新教材,创造新模式,设计新课型,运用新方法,突出研究性、实效性。

⑶ 进行经常性的听课、评课系列活动,作到听、评、导、学,推动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达以教师教学经验的丰富。

⑷ 以现代化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学习现代教学手段,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拓宽活动形式,改进评价体系,不断总结,成长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

4、继续研究科研课题,提升教研水平

本学期在结合上学期课题的基础上,继续研讨《小学艺术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创新的实践研究》这一持久性课题,力争将这一课题中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落到实处。

四、主要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制定教研组计划、课题组计划、个人授课计划、课程超市计划、推磨课计划。

2、认真学习教学五认真实施细则和我校教学五认真具体规定,规范教师教育教学。

3、艺术类课程超市恢复训练。

4、认真组织合唱训练,参加教师节的庆祝展示活动和市级比赛。

5、备课组正常开展研讨活动。

6、鼓励教师写好论文,参加省“蓝天杯”、镇江市教科研、扬中市“三三三工程”论文评比。

四月份:

1、备课组正常开展研讨活动。

2、积极准备,迎接市教研室的随堂大规模调研。

五月份:

1、教龄在5年以内的教师积极参加市“新秀杯”课堂教学竞赛。

2、备课组正常开展研讨活动。

六月份:

1、镇江市、扬中市两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

2、音乐类艺术课程超市做好汇报展示。

七月份:

1、做好学生成绩考核工作。

2、做好学期结束工作,撰写各类总结,收集整理资料。

上一篇:公益亲子读书活动方案下一篇:安全监控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