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2023-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义教均衡发展,六月下旬迎省检,十一月份迎国检。目前各校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整理资料,布置功能室,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可谓如火如荼,热火朝天。

校园卫生,据“小道消息”讲,是这次省检、囯检的重中之重,上级要求每校划片包干,责任到人。领导也多次会议指示:即使不上课,也要把卫生搞好!一定做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否则,将被追责。

为了清除卫生死角,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犄角旮旯用鼓风机或农用机动喷雾器——吹;教室、走廊,楼梯用水管子——冲;门窗玻璃用洗车液——擦;厕所用的什么药物,做到的无异味,也没搞不清楚„„反正方法多多、花样多多。

搞好校园卫生,给学生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有好处的,这是无可非议的。

但是,作为农村学校,笔者认为,能做到教室窗明几净、校园无纸屑,却很难做到校园、楼梯、走道一尘不染!(皇上,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因为,农村目前虽然有了村村通工程,但户户通还没有完全辐射,煤矸石路还有不少。遇到下雨天,四面八方涌到学校的孩子们,会把很多泥土带到校园,带上楼梯,带进教室。

所以,今天下午即使把楼梯冲洗的再干净,如果夜里下场雨,第二天校园也会到处是泥土,而且很多,有时会持续好几天。如果每天都冲洗,不仅繁琐,工作量大,耗时长,而且由于排水系统不是太好,会给校园造成积水,给孩子们课间活动带来诸多不便。

义教均衡发展——国家的一项英明决策,不知为何,实施过程中却给笔者带来了诸多疑惑:

我不知道,义教均衡发展,“均衡”的是什么?如果卫生指标也要城乡“均衡”的话,那么空气质量是不是也要城乡“均衡”呢?如果是的话,那么城里的学校能负责空气质量和农村一样“均衡”吗?

我不知道,义教均衡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国家教育均衡发展,还是为了迎接各级领导检查“均衡”?

我不知道,现在学校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是一切为了教育,还是一切为了“迎检”?

我不知道,“即使不上课也要把卫生搞好”出自哪级哪位领导之口,导致学校好多天教学秩序紊乱?

我不知道,平时铁将军把门,现在整天带着学生清洗得一尘不染的功能室,是仅供领导检查看的吗?

我不知道,国家投了这么多钱,给农村学校添了这么多硬件设施搞均衡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到底能发挥多少作用?(皇上,臣妾恳请您微服私访。)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如此之多的不知道,但有一点我知道,那就是服从领导,一切照办,不仅因为我是党员,得服从大局,还因为和领导所处的高度不同,看问题的层次不一样。(皇上,臣妾需要您来解惑。)

第2篇:我不知道诗歌

(一)我不知道

前方的路

有多远多长

我只知道

相伴是一生的时光

我不知道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我想阴晴都无法阻挡

想飞的翅膀

我不知道

世界上有多少的悲伤

我只想用心把幸福收藏

我不知道

世界有多么的奇妙

我只想活着的每一天

都给自己种上希望

我不知道

相伴与擦肩的人有多少

我只想珍惜

每一刻相会的时光

我不知道

我想知道

有多长的生命

就有多少的问号缠绕

所有活着的时光

无论多么的困苦烦恼

都十分的美好

(二)

你从志摩诗清照词中走来

抖落一身青春的尘唉

娜娜的摸样哀怨的眼色

在我的指间勾勒出诗韵的色彩

琉璃灯 霓红转

歌吹素衣轻轻飘

娜对谁呢喃

你从青春艳丽中走来

沾惹飞天的清香

那份沉鱼落雁的嫣然

沉淀在我的心中

解读出 心跳的感觉

是 怎样的情怀

可不见 蝶舞花笑的寂然

婆娑身姿 衣袂翩翩

热情似火 诉不尽衷肠红颜

还有流淌在岁月的诗篇

冷月空弦 昔日康桥的河边

烟雨江南 霓裳落霞

朱唇轻启 唱不尽繁华悲欢

日月弹奏着沧桑的诺言

谁在谁的梦中永贮

蕴一世情醉魂销的缠绵

(三)

哦 明月

十一月的夜

秋起的晚风吹来

打了一个寒颤

清晨 街道上的灯光有点微暗

抬头 遥望

夜幕里的天

有一轮圆圆的明月

充盈的是眼睛

饱了的是思念

哦 心中的明月

你是那么的明亮

又是那么的清晰

升腾在心里的是深深的眷念

是你

点亮了我的眼睛

给我一种坚强的信念

是你

点燃了我的激情

勇敢的开创明天

是你

燃烧了我的心

给我另外一个春天

哦 心中的明月

你曼妙而婆娑的身肢

你微笑的脸

那清澈的双眸

以及你的气息

无论多么的遥远

就象空中的那轮明月

永恒的挂在心尖

是我咏不尽的源泉

无论你在哪里

都在我的心田

(四)

牧心的姑娘

宁静的秋天

起伏的思念

不停的画着心中那一轮月

哦 草原上牧马的姑娘啊

给了我绿色的春天

给了我辽阔的草原

滋润着我的心田

缓缓流淌着思念

深深浅浅走过岁月

哦 草原上牧马的姑娘啊

当你打马走过我的面前

从那一瞬间

你牧的不是马

你牧的是心灵的琴弦

那颤悠悠的琴声

弹出的是心灵的诗篇

还有 晚秋飒飒跳动的韵律

第3篇:我不知道爱情诗歌

我不知道天还是不是蓝的

只记得

很久都没有再仰望

只记得

很久前我闻到过花香

我不知道

云还是不是温柔的

只记得

她曾经仿若仙羽

只记得

那声美丽的叹息

我不知道

窗外还是不是春天

只记得

曾看过角落里的日历

只记得

上面是五月

我不知道

镜里的人是谁

只记得

曾经好像见过

只记得

梦里他死了

我不知道

门前的盆栽是谁的

只记得

好像许久不曾照料

只记得

它似乎是为谁种的

我不知道

我脑袋里在想什么

只记得

醒来一片混沌

只记得

好像经历了什么

我不知道

你在哪里

只记得

你似乎离我很远

只记得

好像真的爱了

第4篇:我也不知道什么 文档

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2014年6月)

^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严格按照上级党委部署要求,以高度的思想觉悟和行动自觉,积极投身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之中。通过认真查摆自己在“四风”方面的问题,认真梳理查找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我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请批评指正。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及个人作风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本人自觉做到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在思想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直高度。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执行党的各项决定和决议,讲政治、讲团结、讲诚信。作为班子的一员,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勇于承诺、踏实承诺、与班子成员一道团结带领全单位人员,兢兢业业,克已奉公,扎实苦干,努力为通山人防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履职尽职。

需要说明的有关情况:本人公务用车为XX(品牌),xx排量,价格xx万元,XX年购买,有(无)公车私用情况。个人住房共有X套,一套在XX市XX区,XX平方,„„(注明时间和来源);一套„„。办公用房XX平方米,不超标(超标,需写明整改情况)。没有利用

公款人情消费情况(如有,需要说明具体情况),职务消费和“三公”经费开支均按有关规定执行(如有违反规定情况,需说明具体情况)。未配备专职秘书(如配备,需说明配备来源情况)。爱人XX,XX单位XX职务,儿子(女儿)XX ,XX单位XX职务。(以上为基本格式,也可以进一步详细说明。)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习上不求实践

(1)学习的时间不够充分。身为班子成员,虽然能按要求参加集体组织的集中学习,但主观上对学习不能持之以恒,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甚至有厌学情绪,总是觉得事务繁忙,没有时间或不愿意挤出时间进行业余学习。到了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时间上不能保证,导致难以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从而影响学习上的时效性。

(2)学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平时学习,只是按上级布置的政治学习任务抑或按照之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中指定的内容学,零零碎碎,甚至带有突击性,难以很好的联系实际,缺乏足够的系统性,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等重大理论的学习优势只停留在会议上、口头上、本本上,或是停留在宣传报道上,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认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从而学习的实效性打了折扣。

(3)学习的方法不够灵活。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只是经济时代,各种新媒体、新媒介层出不穷,人们汲取知识、交流思想的方

法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的单一从本本到本本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使之与

第5篇:我不知道风往哪儿飞

记得有篇中学时学过的文言文叫做《郑人买履》,说的是一个郑国人要去买鞋,他在家里把自己的尺码量好了记录了下来。待他来到市集已是正午,到了鞋店才发现没有带鞋码,他决定回去拿。鞋店老板告诉他,可以用脚试的,他却说,我在家里量了尺码,要用那个。结果郑人匆忙地回家拿鞋码,再回到市集时,人已散尽,鞋店自然也打烊了。

当时看完这篇课文的翻译时,大家都笑郑人傻,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呵?为什么总是有这些郑人买履、掩耳盗铃、买椟还珠、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杀鸡取卵的故事,真会有这样的人吗? 《华严经•入法界品》里说:一切佛兴,皆从信起。

就是说,不论是佛教还是任何教义,都是因为信仰才兴起的,那是人类需要一个精神的寄托,便出现了宗教和神。季羡林先生谈佛教说道:我是不信佛的,其实当一个学者越往深处研究佛教,就会发现佛教产生的漏洞百出,后来出现的这些佛法大作则是另当别论。如果一个研究佛教的学者还是相信这些的话,那就证明他还没有研究透彻、还没认清事实。

我很赞同季羡林先生的观点,信仰很迷信完全是两回事儿。禅,是一种境界,是自身的人格修养所能达到的高度,而不是佛能给予的东西。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诗里说: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这其实是一个浅显易懂的问题,但也是不好理解的难题。不是你修炼多少多少年,就成了佛,就去到西方极乐世界过神的生活,而是你悟了世间事,修成人世人,觉醒心与心,参透了生命的真谛,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佛陀之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那无论你是在炼狱、尘世还是极乐,佛就是你,你就是佛。你没有多大的法力,却是普度众生的觉者。

但你知道,这并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圣人都无能,更何况凡夫俗子?就如此说:我们一旦尝到了甜头,就再难以回到从前。欲望就像高坡上滚落的雪球,一旦崩塌就无止尽得越滚愈大,没有尽头。所以,这一切都要靠自身的控制力,没有人能要求你,除非你自己妥协。这一个自我浴火重生的过程是很煎熬的,它要你放弃太多的东西,需要很多的取舍,一旦你决定了就表明了你的态度,也决定你的余生。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凤凰涅槃。

你看吧,其实佛也没能忠于万物众生平等的信条。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如此,而已。

第6篇:行不行我也不知道

鲁迅杂文之余见

最近因为下雨,空闲无聊之下,又细看了几篇鲁迅的杂文,读书的感觉就是,我读的是杂文,面对的却是整座大山;看到的是文字,感受的是如火的激情。在细读他的文字的时候,情不自禁的进入深思和反思。 就以鲁迅杂文《坟》来讲,们从字面上看只是针对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中的许多具体的人、事和社会现象,但他所表现的思想和精神却远远地超越了现实空间。鲁迅要的就是以小见大,在讲述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的基础上,读者或许会情不自禁的笑笑,但是细读几遍他的文字或许就会让你陷入深思,把他所讲诉的每个细节和当时的社会现象所联系起来,反思这种的现象的根由,我们也许会感到很吃惊,会更清晰的认识当时的社会现象。。。更能深刻的体会他对当时现实的无奈并且为改变这种无奈的不屈不饶。

读《鲁迅杂文精选》,你可能会像我一样,一开始看看的很不舒服,因为鲁迅当时的心态是恨铁不成刚,是对民族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一种无奈。。。所以他他的东西有些针对国人的不醒悟的悲哀,对国人失去信心却又抱着唤醒国人的愚昧,可是看到的却是国人依然愚昧的辛酸,在经历这种种相互矛盾的心理之下,对民族的未来的担忧就在文字中体现。

鲁迅杂文看似很杂,其实却想散文一样,文字看似夸夸奇谈,可是主要内容很鲜明:

1、它反映的中国社会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从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面貌。如单从某一篇看,他的杂文所评述的多是具体、细小、平常之事,但汇在一起却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形象。因此,他的杂文又很具概括性和代表性。

2、鲁迅的一生关注中国的国民性改造问题,这一工作主要是由他的杂文来完成的。

鲁迅的杂文具有艺术特色,文章中的说理、论辩、批判、驳论等逻辑力量都是透过鲜明的形象来体现。他的文章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苍老的最困苦的时期。所以他的杂文是了解中国那段历史最好的方式,

鲁迅的杂文前期主要主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后期主要解剖中国社会思想。鲁迅的文字跟随者他的经历逐渐成长起来的,他的杂文形成之时,只是想要通过杂文批评一些社会不和谐现象,进而唤醒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的改变不好现象,争取幸福的革命进去心。但是当经历过一段的评判,发现简单的批判社会现象,只能是曲高和寡,简简单单的评判并不能唤起人们的心灵,逐渐的发现,国人个愚昧是从骨子里的,并不只是被外在的阴影所蒙蔽的。。要想改变国人这种现状,就需要从唤醒他们的心,引导他们正确的方向。所以鲁迅觉得剖析中国社会思想,才能进一步唤醒人们的心灵。

总之,鲁迅就像一个圣斗士,像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为了让社会向前不断的奔走相告,他的文章就是他的武器,而他的杂文就是他的旗帜。

上一篇:小学班级日记简要内容下一篇:初二地理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