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发展趋势

2022-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当今社会发展趋势

浅析当今工业设计发展趋势

引言:

人类文明诞生以后,设计文化应运而生。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类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人们对设计作品的欣赏与追求也随之提高,如今的设计强调个性化、多元化、环保化,实现了现代科技与艺术生活的完美融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现代设计新的发展趋势开始凸显,设计师们需遵照设计原则,科学,合理地设计,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问题,为人们打造出一个个极富人性化的生活环境的同时,要考虑设计作品社会带来的贡献,以及对未来设计发展的贡献。

一、艺术与设计的结合成为设计发展的趋势

设计与设计的关系像不可分割的一枚硬币的两面,艺术和设计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艺术与设计相结合时就会得到很大的成效。

里特维徳是现代建筑、现代设计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设计的红蓝椅子和施罗德住宅典型的印证了设计与艺术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红蓝椅子是用方形、长方形木条和木板,按模数组合,红蓝色非常鲜艳夺目。椅子具有高度立体主义象征特点,和风格派领导人物蒙德里安的绘画具有很多内在联系。施罗德住宅釆用了框架结构,平屋顶,建筑无论是外立面还是内空间,都具有立体构成的形式,并且在外立面用纵横方格形式构筑,色彩上用白色和鲜艳的红黄蓝色,完全是蒙德里安绘画的建筑表现。

设计的艺术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设计的根本属性,是出自人们内心对审美的需求及精神上的需要。艺术与设计相结合可以使两者的优点最大化,对以后的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教育对设计趋势的影响

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通过教育的方式可以为设计注入新鲜血液,正确的教育是设计发展的基础。

说到设计艺术教育,最成功的典型案例便是包豪斯设计学院了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第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格罗皮乌斯希望能通过教育改革,是艺术和技术结合起来,第二,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三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包豪斯在教育中强调这些观点,在设计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引领了当时设计的发展趋势,他的设计思想影响至今。这些观点对于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走向现实。为现代主义思想的建立,传播和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方面

三、科技的发展推动设计发展

工业时代,进入机械时代是人类智慧创造的一个里程碑的重要标志,到了20世纪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时期,现代工业凭借科学技术的指导和高效,创造了生产的奇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飞跃。

格罗皮乌斯是现代主义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设计的科隆“德意志工作同盟”大楼是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大楼采用现代主义方法和原则,特别是功能决定形式的基本原则,采用现代建筑材料,以钢筋混凝土、玻璃为主,建筑朴实无华,具有良好的功能性。采用玻璃幕墙结构,在主建筑的两端用两个玻璃圆柱结构,将楼梯包裹在内。建筑立面简洁明快,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体。他认为建筑首先应该考虑服务对象,为了能够服务整个社会而不是为少数权贵设计建筑,就必须采用经济的方法,尽量缩短工期,降低建筑成本,才能真正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为了降低建筑造价,他在设计中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钢材等现代材料,并且采用简单的、没有装饰的设计。他希望能够为社会提供大众化的建筑、产品,使人人都能享受设计。他期盼自己设计的建筑最终能为德国人民提供廉价、环境良好的住宅空间,从而解决因为居住环境恶劣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

四、服务于大众的设计必然成为设计发展的趋势

好的设计一定是服务于大众的,全设计是每日生活的设计内容,包括我们身边的所有事物的设计在内。“全设计”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对物体进行物理修改以适应人的需求。全设计是由美国建筑师麦斯提出的,麦斯将其描述为这样一种概念:所有设计出的产品或环境均美观且无需特别调整便能适用于不同年龄、性别和能力的人。

美国公共场所的门一律都是朝外开的,门上的把手不是常见的旋钮型,而全是一条宽宽的长金属杆,无须用手抓或拧,一推就开。这是根据美国家的公共设施安全法规而设计的,设计的概念及产品本身其实没有什么复杂的地方,但是上升到国家法规的高度来制定和执行。无论是年轻加社者,或是老弱病残者,无论在紧急状况下是冷静还是仓皇,本能地用身体任何部位都可以撞开大门而逃生。这类设计,是为所有不同能力的人计的,这就是所谓“全设计”的概念。

这个概念强调了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的方便和安全的关注,同时也关注到公共场所里所有的人的总体全设计的服务对象包括了残疾人士,考虑到他们的特殊需求但同时也是針对所有的人的设计,力求将产品设计得更加便于使用,加容易明了和掌握使用方法。全设计概念把设计向更细、更深、更贴近生活的目标迈进,受众广的设计是设计的趋势。

五、更有趣的设计将收到大众的欢迎,成为设计的趋势

深泽直人设计了一款CD播放机,外型与“换气扇”非常相像。只要将CD放进去,拉一下垂下来的绳子,就可以开始播放CD。这个过程就好像打开换气扇一样。即使明明知道这是台CD播放机,但因为脑海里总是想着换气扇的形象。当我们凝视这台CD播放机时,身体就会做产生相应的反应。特别是脸近的皮肤,感觉似乎格外的细腻和敏锐,简直就像等待吹过的风一样等待着播放出来的音乐。把CD播放机做成换气扇的造型,也许会稍稍削弱一些它作为音响器材的功能,反过来,这让听者的感觉变得更加敏锐。用这样的方法建立商品与使用者的关系,使使用者与商品产生了情感互动。

如今,情感化设计已经悄悄走进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积极作用,情感化经济时代随之到来。消费者购买产品已不局限产品的基本功能,也是在购买产品所传达的信息、文化象征,如档次、品味等。情感化设计让产品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在给消费者带来积极情感体验的同时,使产品获得更高附加值,是企业开拓新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方法。

这样的设计便成功的让消费者产生情感触动,会被更多人选择,从而成为设计的主流,设计的趋势。

六、结论

设计的重要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它广泛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衣食住行无不依赖着设计,设计应体现其更大的价值。它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是对生活方式的探讨,是超前的、对未来的筹划。设计的发展与工业生产、科技进步、城市建设、民众生活等诸方面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人是这个社会的创造者,是设计的执行者,也是设计的享受者,人们把握好设计的趋势才能为人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作者简介:

宋玉青(1994.11—),男,汉族,辽宁大连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美术理论。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宋玉青

第2篇:浅谈当今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室内设计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的设计师比较,我们的设计师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作为室内设计大军中的一员,我们有着肩负室内设计发展的重大责任,本文阐述了现今室内设计在国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

关键词 室内设计 发展趋势 绿色环保概念 本土化设计

Ab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ior Design

YAN Li

(Department of Interior Design, Sanmenxi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anmenxia, He'nan 472000)

Key words interior design; development trend;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 the localization designs

1 室内设计行业现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室内设计专业才在我国扎根发展,在初期阶段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受到了苏联专家的影响,一味的跟风崇尚“新古典主义”风格,从那时的作品里面我们很容易找到浮雕,画梁雕柱的身影,在当时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装修是室内设计的最大亮点。

改革开放以后,室内设计专业也受到了南方地区的建设热潮,开始大量的去模仿和抄袭一些国外室内设计师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虽然在当时指引了室内设计的潮流,但是,并没有我们本土特色,盲目追求奢华的装修,大量的使用昂贵装饰材料去追求装修形式上的视觉冲击效果。这样的设计在当时比比皆是,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

到了近代,我国的室内设计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一些优秀的海归,把国外新的室内设计思想带回国内,但是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室内设计作品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是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当然学习学习国外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是必要的,如何吸取别人的经验,而有自己的特色,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 与国外的室内设计对比

2.1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我们在一些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里面不难发现,国外室内设计师们更加注重的是如何满足客户基本生活需要,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新理念,而我们的室内设计师则是会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室内的豪华装修上面。室内设计是在室内空间里面,对空间内部的环境进行创造,进行改造,变相的是对室内空的第二次更新改造。这一切都应围绕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一些国外的优秀室内设计作品里是看不到装修的,比如笔者最喜欢的一件具有代表性国外室内设计作品,坐落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由赖特先生亲手设计的流水别墅。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

流水别墅的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别墅的设计与自然契合与环境交融,室内空间在这里并不只是用围合空间来限定建筑形式,形成空间体验,更重要的是这些空间介于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走桥,道,平台和台阶。房间的对角则留有玻璃封闭的小窗,以免小溪的水声及水气渗入房间,通过它及悬挂的楼梯,使居住者从隐喻落到实际,感觉把握光线、质感、材料以及被石头和水乃至高处的树林所限定的空间的通透感。流动的溪水及瀑布是建筑的一部分,永不停息,触觉、嗅觉及听觉总是成为一个感受建筑及其布置的整体因素,以一种真正的运动感知方式经历与流水别墅的建筑的交流。这件作品极大的证明了室内设计在于提倡以人为本的设计空间,而不是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室内装修上面。

2.2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同步发展

在我国,前进行建筑设计,把房子完全改好之后才可以进行室内设计,而在国外,这是同步发展的。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建筑设计师们开始勾勒创作草图时,就会考虑到室内设计的效果了。这样的创作,会更有目的性的组织空间,利用空间。而在我国,刚好相反。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是两个不同的行业,也从不进行沟通。如果在建筑设计之前就沟通一下的话,就不会出现在室内设计时,因为空间合理不合理的问题上,大动干戈,把原先砌好墙,打掉重新改造。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

2.3 室内设计公司的独立经营

在我国室内设计公司,不仅仅设计室内效果,还要包装修施工的工程,而在国外室内设计公司一般都是独立经营的。他们只是负责做室内的设计工作。而施工与室内设计各自独立经营的。一个室内设计的工程项目是由一个室内设计师带领几名助手完成。室内设计师对整个室内装修、电路、水暖工程等施工进行负责监督。这样从设计到施工可以得到保证。

3 看室内设计的未来趋势

3.1 充分发挥本土优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对生活的要求不断地提高,室内设计的发展前景是非常良好的。民族化的发展是当今之时下发展的热门话题,人们越来越喜欢把带有民族化特色的文化带入生活,带入设计当中。如果可以同西方的文化结合,借鉴他人的经验,来创造自己的设计道路。我们的室内设计要设计我们自己的室内设计作品,走自己的室内设计道路。

3.2 不断提高自身实力

虚心不断地像西方发达国家的室内设计师学习,提高设计师自身的素质和室内设计水平,以及室内设计的审美观点,增强竞争实力。对室内设计公司而言,大力学习国外室内设计公司的经营模式,抓住市场信息,从而快捷、准确、了解到企业管理规范、不断提高室内设计的技术以及室内设计师的综合实力。

3.3 走出国门,大胆交流

室内设计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应多于国外的公司进行交流,交流市场的动态,设计的思想,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敢于研发,或是才有校内外的联合办学,研究所与公司的相结合,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相互联谊。加强设计行业之间的技术、管理以及设计理念的交流。

3.4 提高室内设计师整体素质

室内设计行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我国的室内设计专业在中专、大专、本科院校里面都设置有,但很多院校的室内设计课程设置上面存在很大的漏洞,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面得不到很好发挥。

3.5 绿色环保装修材料的应用

绿色环保生活,低碳生活,是现在非常流行的话题,国人都打造一个和谐的环保的生活环境。在我们室内设计中,室内设计师应当把因素考虑到大量的使用低碳环保的室内装饰材料。再加上与现代高技术的技术结合,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便利的网络技术、完善的电子技术,新发展的自动控制技术,设计室内的采光、采暖、温度和湿度调合、通风等。大量的利用环保产品,如节太阳能集热器、节能灯具、光电板的有效应和大量的采用多层次的室内绿化,无土栽培腐植土生成技术的绿化技术,利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不仅美观美化了室内环境,还可以清除空气中甲醛、苯、细菌,净化室内的空气。

4 总结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 ,室内设计师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发展力量,肩负着文明社会对室内生活空间发展的重要使命,虽然我国的室内设计水平还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但是我们的优势还是有的,我们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室内设计作品中的优点,来完善我们自己的室内设计路线,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提升自我的设计水平与设计师的自身修养。

作者:闫丽

第3篇:当今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与趋势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从规模差异、结构差异和收支差异三个角度出发,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主要从服务贸易的增长率、服务贸易结构、服务贸易收支和竞争力系数等方面,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趋势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了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仍以发达国家为主。但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将进一步发展,地位将趋于上升。

关键词:服务贸易 竞争力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在一国的经济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已日益成为一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战略替代的工具。需要我们正确把握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特征与趋势。作为第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如何把握当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特征和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主要特征及其比较

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规模差异。由于当代世界各国经济和服务贸业发展水平的严重不平衡,各国的对外服务贸易水平及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十分悬殊,与国际商品贸易领域相比较,全球各地区和各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对称性更加突出。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东亚三大地区。2005年,仅欧盟25国就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44.3%。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0年其服务贸易出口额为6686.05亿美元,占到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70.1%;2005年为18350.2亿美元,占到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73.6%,到2006年,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19876.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72.7%。而1990年、2005年和2006年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为1543.5亿美元、5934.3亿美元和6697.5亿美元,分别占到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8.6%、23.8%和24.5%。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所占的份额还是相当小的。

世界服务贸易一直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发展的。2005年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位居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在2004年和2005年稳居服务贸易进出口前五名。2005年五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38%。服务贸易出口前十位国家和地区只有中国和中国香港归入发展中国家行列。

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结构差异。本文列举了五个发达国家和五个发展中国家,在美国的服务贸易结构中,2005年的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贸易的比例分别为:17.8%、28.8%和53.3%;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代表国中国2005年三类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0.9%、39.6%和39.5%,列举的其他国家也会有同样的贸易结构。由此可知,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以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赞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总体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劣势。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旅游,旅游服务贸易额在其服务贸易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收支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总量上处于比较劣势,而且还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贸易收支存在大量的逆差,而发达国家存在着大量的顺差。1980~2006年。发达国家一直保持顺差状态,且顺差增加,由1980年的161.52亿美元到2006年的179.108亿美元。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收支逆差状态严重,由1980年的逆差611.27亿美元到2006年的489.45亿美元。

具体到国别(或地区)而言,服务贸易顺差国前五名的国家(或地区)除了中国香港地区,其他四个分别依次是美国、英国、西班牙和瑞士,均为发达国家,顺差分别为646亿美元、287亿美元、259亿美元和199亿美元。

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将进一步发展。地位将趋于提升

虽然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明显加快,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本文将从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结构、服务贸易收支状况和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四个角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比较分析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 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发展中国家增速迅猛。发达国家2006年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9876亿美元,是1990年6686亿美元的Z97倍,发展中国家在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额是1990年的4.3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从增长速度来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明显加快,发展中国家在2004~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分别是23.11%、16.75%和12.86%,均高于同期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

在2003年以前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都快于发展中国家,但是从2004年起,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长率开始大大提高,且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当然这里面有发展中国家的原来的基数比较低的原因,但仍然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强劲势头。

2 服务贸易结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均得到优化,但发展中国家转移速度慢于发达国家。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将以服务贸易出口额为标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额进行排名,截取发达国家前五名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五名为研究对象,对服务贸易结构进行比较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服务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保持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首先,1990年至2005年。代表发达国家的五个国家,除了法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占比有所增加外,其他四个国家在运输和旅游两项服务贸易方面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发达国家代表之一美国,其在运输服务贸易的占比分别由28.1%(1990)下降到17.8%(2005),旅游服务贸易的占比由37.9%(1990)下降到28.8%(2005)。而以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同样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其他服务贸易类型的占比由34.0%(1990)上升到53.3%(2005);在代表发展中国家的五个国家中,除了韩国和中国分别在运输和旅游服务上占比有所上升外,其各类服务占比的变化总体趋势是由传统的服务贸易部门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转移。这都与世界服务贸易由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的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相吻

合。其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做一个比较,发达国家转移的速度快于发展中国家,例如,在其他服务占比项下,发达国家增加的幅度都保持在10~20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的增幅仅为2~10百分点。

3 服务贸易收支状况——发展中国家收支状况改善,逆差减少。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总量上处于比较劣势。而且还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贸易收支存在大量的逆差,而发达国家存在着大量的顺差。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逆差额呈现波动减少趋势,虽然在个别年份有所扩大,如在2004年达到最大值,逆差541.88亿美元,但发展中国家逆差总体呈现逐渐缩小的态势,从1980年的逆差611.27亿美元缩小为2006年的489.45亿美元。

4 比较优势指数一发展中国家竞争力逐渐增强。关于一个国家的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可以用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comparativeAdvantagelndex,CAt)来分析。本文根据截取了李辉的《全球服务贸易10强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定量分析》中的数据,并根据UNCTAD《HANDBOOKOF STATIsTIcs》数据,可以计算出本文选取的十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系数,首先,从系数本身来看,五个发达国家除了日本和德国,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始终为正;五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除了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印度、新加坡和韩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均为负,这也验证了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比较劣势。

其次,从服务贸易竞争力变化趋势上来看,(1)五个发达国家中,美国和法国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美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系数从1997年的0.2109下降到2006年的0.0956,同样,法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系数也从1997年的0.1278下降为2006年的0.0193,但两者总体存在微弱的比较优势。英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系数在1997年到2006年期间存在波动,在1997年~2001年处于下降趋势,2002年和2004年都有所回升,但总体水平没有太大的变化。德国和日本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系数有缓慢的上升趋势,但总体仍处于微弱比较劣势的行列。(2)五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中国香港、印度服务贸易竞争力系数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且中国香港地区在2005年转为较强的比较优势的行列,印度也同样在2005年有微弱比较劣势转为微弱的比较优势行列;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系数在1997年~2006年存在波动。但总体水平变化不大,在1997年服务贸易竞争力系数为-0.0613,2006年的该系数为-0.0661;新加坡在1997年到2000呈现了直线下降的趋势,且有比较优势转为比较劣势,在2001年有所上升,在2002年又有所下降,但在2002年以后开始稳定,并呈现缓慢上升趋势;韩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系数波动较大,在1998年出现了从比较劣势转化为比较优势,但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且一直处在微弱比较劣势的行列。经过上述比较,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虽然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

(责编:吕 尚)

作者:朱远程 张春霞

第4篇: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前142 何佳钰 1406032066

(一) 民主化

民主化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世界学前教育民主化趋势主要表现为: 学前教育普及率持续上升, 加强学前教育的公平性, 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发展。

1、 学前教育普及率持续上升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容, 而入学机会均等又是其前提。学前教育普及率是反映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无论是世界还是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率都在显著上升。有关数据显示,OECD的30个国家入园率由1999年的74.4%上升到2006年的83.8%,而我国的幼儿教育也不断从城市向农村发展,更多适龄儿童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

2、 加强学前教育的公平性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对教育公平的呼吁逐渐增多, 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成为可能。 2000 年, 有 164 个国家参加的达喀尔会议所通过的六项全民教育目标中, 第一项就是 “全面扩大和加强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 以最易受到伤害和处境不利的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为主。 1965 年, 美国提出了 “开端计划”, 其主要目的是对贫穷、处境不利和少数民族 3 岁~5 岁儿童提供补偿教育。 1994 年, 美国又提出 “早期开端计划”, 将赞助对象延至 2 岁儿童。英国的 “确保开端” 运动, 资源优先向 20% 处境不利的地区倾斜, 该项目的口号是 “每个儿童的生命都值得拥有最好的开端”。 3 岁~4 岁儿童可享受每周 5 天、每天 2.5 小时的免费教育。在俄罗斯, 1992 年通过的《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宣布教育为优先发展的领域, 并将教育的人道主义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准则, 规定俄罗斯境内的公民, 不分种族、民族、语言、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社会地位、财产和职业状况、社会出身和居住地点等, 均可接受教育, 并得到保障。不让每一个儿童因贫困、疾病和身体缺陷等原因失学或辍学, 保证每个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而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布后, 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很多人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在网上有关学前教育的 4357 条建议中, 实施学前教育 “扶贫计划” 的有 201 条, 占意见总数的 4.6%。从中可看出, 社会对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贫困儿童和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有所诉求, 而且也反映出对学前教育公平性的关注越来越深入人心。

3、 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发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并将公共财政支持作为国家介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美国每年都增加对 “开端计划” 的投入, 到 1997 年拨款达到 39.8 亿美元, 比 1965 年增长了 40 倍, 这一年全美有 80 万幼儿得到了资助。 1998 年, 克林顿政府制定了学前教育的五年计划, 包括增加对开端计划的投入、加强师资培训、设立专项奖学金等。在联邦政府不断增加儿童发展事业经费的推动下, 各州政府也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纷纷增加投资支持公立学前教育。英国 1995 年实施了 “儿童凭证计划”, 发给每位 4 岁儿童家长价值 11000 英镑的凭证, 以支付孩子的学前教育费用。从 1997 年以来, 英国已对学前教育投入了 85 亿英镑。日本在近几年也不断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比例, 1990 年比 1985 年增加了 27%, 1993 年又比 1990 年增加了 8%。这些国家财政支持学前教育的举措, 极大地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加快了学前教育民主化步伐, 同时也为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二) 合作化

1、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各国政府鼓励社区和家庭积极参与到学前教育中来,进行合力教育。1984年,美国学前教育协会颁布《高质量学前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对密切家园关系,进行家园合作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日本1990年颁发了《为了家庭的合作》,在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幼儿园教育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利用大众传媒媒介开展家长教育和咨询指导;改革福利措施,让父母与孩子接触时间更有保障;开放幼儿园资源为家庭、社区共享等等。在2005年1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向文部科学大臣提交了一个《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的咨询报告。在这份咨询报告中指出,家庭、社区、幼儿园三方协作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是今后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家庭是通过爱与习惯养成等奠定幼儿身心发展最初基础的场所;社区则是通过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流和亲近自然等来丰富幼儿体验的场所;幼儿园则是在此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教育引导下,通过集体活动使幼儿获得在家庭中难以得到的社会、文化、自然等方面的体验,充实幼儿期的发展场所。只有这三方力量的有机整合,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全发展。

2、 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二战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加强,各国间的往来和交流也日益频繁。因此,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和积极推动学前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推动学前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策略。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世界学前教育大会,要求每个国家为保证儿童接受合理的保育和教育的问题献计献策。1989年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要从全人类、全球的视野出发,把儿童培养成面向世界的国际人。1990年在美国召开了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儿童问题的进一步重视,为儿童营造了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更大空间。1996年、1997年还分别在泰国曼谷、北京召开了亚太地区幼儿教育国际研讨会,研究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和普遍规律。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埃及召开了第六次“全民教育高层小组会议”,参加的各国教育部长对发展学前教育达到了几点共识。

(三) 高质量

1、 注重对课程的改革

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教育的结构从根本上讲就是教育课程的结构,世界各国纷纷对幼儿教育进行了改革,其中,主要是对幼儿教育课程进行了改革。

法国的《幼儿学校教育大纲》的颁布,体现了法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动向,其基本精神为:开放的大课程观、丰富的经验性课程、幼儿中心的课程观、结构化学习。

德国的幼儿园课程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即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幼儿的课程被视为体验领域,包括游戏、社会教育、语言教育、动作教育、韵律与音乐教育、图像与劳作性教育、事实与环境教育、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等八个方面。

2、 培养优质学前教育师资

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教师。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师资,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延长职前学习的年限。西班牙、澳大利亚把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时间从两年延长至三或四年。

其次,优化职前学习课程的结构,既做到基础课和专业课互相补充,又注意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 再次,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来培训学前教师。 最后,注意教师的性别构成。丹麦、瑞典、澳大利亚等国都十分重视男性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使男性学前教师能占有一席之位,以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此外,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提高学前教师的地位,满足其生活与心理需要,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

3、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

各国学前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来说,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来说,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与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各种不同的需要。近来,许多国家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一是夸大幼儿园的服务社会的功能。而是学前教育机构微型化和家庭化,满足了人们各种需要。

综上所述,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中,除了要明确把握政府管理,教师职责等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同时,国际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国际融合也将进一步加强,通过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拓展学前教育视野, 增强学前教育发展动力,从单纯注重引进外国理论转向借鉴适合中国幼教的西方先进理论和经验,为创新本土理论服务,为提升中国特色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服务。

第5篇:当今职场招聘方式的发展趋势(共)

当今职场招聘方式的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是一个商业化社会,商业的繁荣,行业的多样化,势必给当下的企业以及求职者带来了更多选择与被选择的机会。尤其是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接受信息的来源也越来越广。

随着社会商业的繁荣,行业的丰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求职者与招聘企业之间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企业招聘以及人才求职通常都会选择各种各样的招聘会,但是无论是企业还是求职者,只要有过类似招聘和求职经验的都会有一个同感,那就是招聘会的时间固定性,给招聘双方都带来了时间上的浪费,而且这种招聘会一般来说效率和质量都不高,一场招聘会下来常常会出现大量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求职者往往也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职位。这种传统的综合性招聘会的弱点显而易见:招聘时间的不灵活性;招聘与求职的盲目性。继而,一些大型行业也会组织一些行业性的行业招聘会,这种行业招聘会较综合性招聘会来说,招聘与求职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但在招聘的时间上还是存在不灵活性这一缺点。未来是年轻人的世界,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社会效率也有了大大的提高。当今的招聘与求职方也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招聘给招聘企业和求职者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改传统招聘方式缺点,大大提高了招聘和求职的效率。但是现今有很多招聘网站还是以综合性招聘为主,虽然招聘方式较传统招聘方式有了变化,但是其实质上还是停留在“综合招聘会”时代,未能进一步提高招聘与求职的效率和质量。

一览英才网旗下铜业英才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一改传统的网络招聘方式,将招聘细化到每一个具体行业,这样不论是企业还是求职者招聘和求职的成功几率都更高。正因为我们了解企业和求职者的需求,掌握了招聘方式的发展趋势,我们才能够走在招聘行业的前沿。

第6篇: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各国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联系,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涉及到国家经济体制、企业趋利动机与技术进步等三个因素。(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2)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展。(3)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经济全球化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第三,金融国际化。第四,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和完善,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经济全球化在加强各国相互依存,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1)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2)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3)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

二、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 围绕着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主要表现在:1.各国竞相调整科技战略和政策2.各国把经济安全确定为对外战略的重点3.积极调整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努力扩大世界市场份额4.争夺科技人才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

三、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一下,各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化,追求数量和速度的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对减少,而对科学技术、信息和人的素质的依赖程度大大加强。新科技革命使各国的经济联系和协作关系更加紧密,为国际交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信息载体,为全球性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手段,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这一全新概念被广泛接受,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配置以智力资源(包括科学技术及其一切成果和信息)为第一要素,对智力资源的占有比工业经济中对自然资源的占有更为重要。经济信息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点之一。

四、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场大规模的市场化浪潮席卷全球,这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又是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然而,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部分国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行,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体制方面的条件。进一步完善不同市场经济模式的运行机制和效能,将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长期任务。

六、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规律。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经济”的发展使得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范围更广,主要表现在: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发展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平衡

八、跨国公司的作用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主体,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对外投资速度大大加快;内部组织管理方式进一步调整;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一浪高过一浪的企业兼并浪潮。通过联合与兼并的扩展,跨国公司有效地扩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控制销售渠道,增加市场占有份额,使自己成为经济领域里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

第7篇:当今社会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几大趋势

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这些环境变化必将对财务管理的目标、范围、内容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笔者认为,上述环境变迁引致的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财务管理发展的目标将从“股东财富最大化”发展为“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是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员工甚至政府等多边契约关系的集合。如果将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目标仅仅归结为股东的目标,而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显然,只有当企业财富增加后,各契约方的利益才会较好地得到满足。

2、财务管理发展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

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的比重迅速上升,甚至成为企业的主要资产。在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高达60%~80%。随着知识资本在企业资本结构中所占主导地位的形成,无形资产必然成为企业最主要的投资对象。

3、财务管理发展之人力资本所有者将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是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和物质资本的所有者一样分担企业的风险,同时也分享企业的税后利润。目前,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对员工送“红股”、对企业经理实行“股票期权制”,都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形式,这种趋势往后将越来越明显。

4、财务管理发展之科技创新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心。

单义涛(出身摩托罗拉、阿里巴巴,实战思维训练名家)

实战思维训练名家。曾在摩托罗拉、阿里巴巴、李阳疯狂英语担任销售部经理、客户服务中心经理、运营总监、副校长等不同岗位。现任北京天下伐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独家签约讲师、思维训练学院执行院长。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推动全球优秀企业的最佳管理实践——“职场思维导图”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及推广。

讲课足迹遍布全国,受训学员超过2万人。是思维训练领域学员最多的老师。

授课风格:多案例、灵动有激情。学员满意度极高

企业自主组织科技创新活动,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着眼点。将科技创新成果引入生产领域,形成可行的投资项目,最后把经过详细论证的可行性投资项目提供给投资者,以其高额回报为条件筹集资金。因而,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对其成果的利用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

5、财务管理发展之人的价值管理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科技创新成为财务管理的重心之后,必然使人的价值管理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中心。科

技创新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利润,拥有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人,则能保证企业未来的优势和利润。将人的价值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中心,其重要意义不在于为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什么新的内容,而在于强调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围绕招揽人才而进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激发人才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工作热情。

7、财务管理发展之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并重。

由金融全球化和电子商务所产生的“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将使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更快捷,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而且知识经济下,信息传播、处理、反馈以及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这些新变化既给企业带来机遇,同时也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因而,必须采取“防火墙”等相应的安全措施,实现财务发展与有效监控的同步进行。

8、财务管理发展之财务制度将更加灵活多样。财务危机的存在加剧了大多数伞业的代理难题。

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价值,企业将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如员工持股、利润分成、高层管理人员股票期权以及灵活的福利制度等,以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和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同时,建立健全多层次、多角度的约束机制,如政府法规、债券条款、债券评级、会计报表审计等等。激励与约束是相对应的,缺一不可。

9、财务管理发展之财务评价体系的创新。

现代企业在评价企业经营效绩方面,除采用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外,近年来又提出了经济增加值、自由现金流量和市场附加值等财务指标,从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经营期间实际的资金实力及市场对企业前景的评价等方面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今后将进一步拓展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并且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的财务评价指标将有所增加。

10、财务管理发展之树立全球化的财务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为企业的国际经营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由于知识资本较容易跨国转移,加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空间相对变小,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故企业经营表现出全球化特征。在此条件下,企业必须树立全球化理财观念,放眼于世界。

第8篇:当今国际物流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际物流市场的发展现状

(1)交通运输设施不完善

以前,由于对交通运输设施投资少,交通运输设施能力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后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初步缓解了交通运输的全面紧张状况,但与满足国际物流服务需求的能力相比,目前交通运输总体规模不高,交通运输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2)国际物流节点的功能混乱

各地规划的国际物流节点缺乏统一标准,造成国际物流中心,国际物流园区等名字大量混用,导致了国际物流节点层次关系及功能界定等的混乱。因此出现了某些国际物流中心的布置紧邻港口,火车货运站或公路枢纽,并且周围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而有些国际物流园区完全建在市中心地区,且周边交通条件不好;有些又建在远离市区的公路交汇处,造成了园区在短时间内很难吸引各种类型的企业入驻等错误理念。 (3)国际多式联运的非标准化操作

在国际运输方面,集装箱普遍应用于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输使用了大量非标准集装箱和装载工具。由于历史的原因,各个国家对于发展运输业存在着不同的态度,因而导致了整个国际范围内的分散的物流系统,包括不同的技术标准、运价系统等。由于各国法律不同,使得所规定的联运人责任的联运单证及其背面条款存在差异,加之国际上尚无一个可为各国通用的、统一规范的标准联运单证,造成联运单证纷繁杂乱的状态。 (4)信息化程度偏低

目前,国际上的企业应用最广泛的物流供应链系统是供应链管理(SCM),部分企业由于对物流的需求只局限于仓储,或者对物流需求有限,则会选择使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I) 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中的物流管理部分。SCM、VMI及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国际物流企业中的实施尚不足十分之一,其中制造企业应用情况略好于流通企业,目前流通企业中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比例仅为3%左右。 (5)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国际物流行业最为缺乏的人才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不是仅仅会管理仓库或懂得某种运输方式,知识结构单一的人才,而是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可以胜任多个岗位的,能够对所执行的作业进行全程全方面监控、优化和提升,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的复合型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目前还没有合理的教育和培训机制来培养符合现代国际物流需求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现代物流业对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提高和竞争实力增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从而使国际物流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

1.国际物流系统更加集成化

传统物流一般只是货物运输的起点到终点的流动过程,如,产品出厂后从包装、运输、装卸到仓储这样一个流程。而现代物流,从纵向看:它将传统物流向两头延伸并注入新的内涵,即从最早的货物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领域,其间要经过包装、运输、装卸、仓储、加工配送等过程到最终送达用户手中,甚至最后还有回收物流。整个过程包括了产品出“生”入“死”的全过程。从横向看:它将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等各种物流系统,通过利益输送、股权控制等形式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即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来掌控整个商品的流动过程,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和不断变化的需要,争取做到效益最大和成本最小。国际物流的集成化,是将整个物流系统打造成一个高效、通畅、可控制的流通体系,以此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达到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的目的,以适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流无国界”的发展趋势。可以说,过去物流企业的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群物流企业与另一群物流企业的竞争、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的竞争、一个物流体系与另一个物流体系的竞争。物流企业所参与的国际物流系统的规模越大,物流的效率就越高,物流的成本就越低,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这种竞争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共赢”关系。国际物流的这种集成化趋势,是一个国家为适应国际竞争正在形成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是一个国家流通业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当前,国际物流向集成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加快物流企业整合。物流园区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物流企业整合,特别是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横联纵合”式的并购,或形成物流企业间的合作并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加速本国物流业深度地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2.国际物流管理更加网络化

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条件,强化资源整合和优化物流过程是当今国际物流发展的本质特征。信息化与标准化这两大关键技术对当前国际物流的整合与优化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又由于标准化的推行,使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获得了广泛的支撑,使国际物流可以实现跨国界、跨区域的信息共享,物流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加强了整个物流系统的信息连接。现代国际物流就是这样在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共同支撑下,借助于储运和运输等系统的参与、借助于各种物流设施的帮助,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使国际物流覆盖面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更加明显。以法国kn公司为例,该公司在没有自己的轮船、汽车等运输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自行设计开发的全程物流信息系统,对世界各地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在全球98个国家、600个城市开展物流服务,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物流网络。目前,该公司空运业务已排名世界第五,每周运输量1.9万次,海运业务一年毛利约为40亿欧元。

3.国际物流标准更加统一化

国际物流的标准化是以国际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各系统内分领域的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国际物流系统的标准;最后研究国际物流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配合问题,谋求国际物流大系统标准的统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本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相互衔接问题,努力使本国物流在发展的初期,其标准就力求与国际物流的标准体系相一致。因为现在如果不这样做,以后不仅会加大与国际交往的技术难度,更重要的是,在现在的关税和运费本来就比较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国际标准不统一所造成的工作量,将使整个外贸物流成本增加。因此,国际物流的标准化问题不能不引起更多的重视。目前,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正在极大地影响物流全球性标准化的建立。一些国际物流企业和协会,在国际集装箱和E鄄DI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对物流的交易条件、技术装备规格,特别是单证、法律条件、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统一的国际标准,使物流的国际标准更加深入地影响到国内标准,使国内物流日益与国际物流融为一体。

4.国际物流配送更加精细化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各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错综复杂,物流是联系这些复杂关系的交换纽带,它使经济社会的各部分有机地连接起来。在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和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要求物流在企业和整个系统必须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协同配合的能力。更快的响应速度,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全面跟踪和监控需求的过程,及时、准确、优质地将产品和服务递交到客户手中。协同配合的能力,要求物流企业必须与供应商和客户实现实时的沟通与协同,使供应商对自己的供应能力有预见性,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价格和服务;使客户对自己的需求有清晰的计划性,以满足自己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国际物流为了达到零阻力、无时差的协同,需要做到与合作伙伴间业务流程的紧密集成,加强预测、规划和供应,共同分享业务数据、联合进行管理执行以及完成绩效评估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物流作业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由于现代经济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相当一些企业除了自己生产一部分主要部件外,大部分部件需要外购。国际间的加工贸易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国际物流企业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分工布局应运而生。为了适应各制造厂商的生产需求,以及多样、少量的生产方式,国际物流的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也随之产生。早在20世纪90年代,台湾电脑业就创建了一种“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就是采取按客户订单、分散生产形式,将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国际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芯片集中到物流配送中心,再由该配送中心发送给电脑生产厂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进行了一场“物流革命”,其内容是对物流各种功能、要素进行整合,使物流活动系统化、专业化,出现了专门从事物流服务活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随后,各种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大量涌现并加速发展,使物流服务功能更强大,服务质量更精细。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国际物流园区更加便利化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许多发达国家都致力于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仓库的建设,一些国际物流园区也因此应运而生。这些园区一般选择靠近大型港口和机场兴建,依托重要港口和机场,形成处理国际贸易的物流中心,并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要求,提供更多的物流服务。如日本,为了提高中心港口和机场的国际物流功能,重点在京滨港、名古屋港、大阪港、神户港进行超级中枢港口项目建设,对成田机场、关西机场、羽田机场进行扩建,并在这些国际中心港口和空港附近设立物流中心,提高国际货物的运输和处理能力。这些国际物流中心,一般都具有保税区的功能。此外,港口还实现24小时作业,国际空运货物实现24小时运营。在通关和其他办证方面,也提供许多便利。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实际上是货物在两个关税区的转接和跨国界的流动,要实现国内流通体系和国际流通体系的无障碍连接,必须减轻国际物流企业的负担、简化行政手续、提高通关的便利化程度。日本在这方面实行了同一窗口办理方式,简化了进出口以及机场港口办理手续,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检疫、安全性和通关检查。因此,国际物流园区的便利化发展,不仅有赖于物流企业本身的努力,而且特别倚重于政府的支持。而如何围绕机场、港口建立保税区、保税仓库,提供“点到点”服务、“一站式”服务,则是国际物流中心规划必须深入考虑的问题。

6.国际物流运输更加现代化

国际物流的支点离不开运输与仓储。而要适应当今国际竞争快节奏的特点,仓储和运输都要求现代化,要求通过实现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手段来提高物流的速度和效率。国际物流运输的最主要方式是海运,有一部分是空运,但它还会渗透在其国内的其他一部分运输,因此,国际物流要求建立起海路、空运、铁路、公路的“立体化”运输体系,来实现快速便捷的“一条龙”服务。为了提高物流的便捷化,当前世界各国都在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开发新的运输和装卸机械,大力改进运输方式,比如应用现代化物流手段和方式,发展集装箱运输、托盘技术等等。美国的物流效率之所以高,原因在于美国的物流模式是善于将各种新技术有机融入具体物流运作中,因而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高度的物流集成化和便利化。这也使从事物流的企业,利润和投资收益持续增加,进而诱发新的研究开发投资,形成良性循环。总之,融合了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现代化手段的国际物流,对世界经济运行将继续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9篇: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案

专题十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点睛】

本专题主要讲授的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及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趋势。主要内容包括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欧盟的成立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通过讲授,要让学生掌握从战后至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了解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和作用,正确评价和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1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课标考点1】

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史实,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解析考点1】

1.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过程及作用。

(1)背景:①随着二战胜利的临近,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的机制,以稳定世界秩序。

②二战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德、意、日战败,英、法等国实力大为削弱;惟独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大大膨胀起来。

③经济实力的急剧膨胀使美国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2)建立:1944年夏,美、英、中等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最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3)作用: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从而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2.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过程、意义。

(1)过程: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②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③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2)意义:尽管在体系中,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是它们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考点释疑1】

二战之后,西欧国家的经济在战争中遭到重创,而美国却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由此而形成的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不仅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居于特权和支配地位,而且也试图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考点综合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战争的影响,西欧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美国却成为资本主义的头号强国。为了迅速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局面,西欧各国不得不依附于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则在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各国走上复兴道路的同时,逐步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这一体系,一方面使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掌握了国际金融控制权。另一方面也使美国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构成了战后世界贸易、货币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它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已经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总的来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但在客观上,这个体系的建立也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

第2课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课标考点2】

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解析考点2】

1.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1)背景: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①二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②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使欧洲人民意识到不能再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欧洲联合的必要性强烈的表现出来。

(2)进程:①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1957年,六国首脑签署《罗马条约》。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在布鲁塞尔宣告成立。②1967年,以上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③1968年,关税同盟建成。同年,欧洲共同农业政策基本得到实施。1985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提出;1993年,正式开始运作。④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⑤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欧洲一体化的内容从最初的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⑥1995年,欧盟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2002年1月1日正式起用。

(3)意义:①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 ②欧洲一体化也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③欧元的诞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稳定地发展。

2.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过程和作用。

(1)背景:①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对美国是一个严重的挑战。②加拿大和墨西哥也需要应对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的挑战。因此,三个国家开始建立区域经济组织,以求与欧共体等抗衡。

(2)过程: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起北美自由贸易区域组织。该协定从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作用:①在经济上形成互补。促进了三国的经济发展。②为三国贸易的扩大和生产的合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③其他美洲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经济联合的重要性。 3.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背景、过程、原则和作用是什么?

(1)背景: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区域内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2)过程:①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美国等12个国家宣告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②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香港加入该组织。

(3)原则: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以及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其合作方式被看做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称为APEC方式。

(4)作用:①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②还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中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点释疑2】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各国之间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经贸领域的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了走经济区域化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加强,形成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区域经济集团。这说明,在共同的机遇和利益的驱动下,地理位置相近、通过自主自愿、共同参与来推动地区间合作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不仅有可能,而且还有一定的内在动力。地区性各国建立良好的经济贸易关系,会对世界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中的区域集团化加强的趋势,是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必然产物。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专业简介下一篇:简析初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