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农村现状分析

2022-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当今农村现状分析

分析当今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激励

[摘  要:小学学校管理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如师生安全、师生、教学质量、教学工作等,主要目的就是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所以有效的学校管理极为关键。由于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之间的差异相对明显,要想实现农村小学的有效管理,必须要认真探究农村小学独有的特色,在管理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励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工作,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针对当今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激励展开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校管理;有效激励]

教师管理是农村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校的信誉度和教学质量,需要学校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或措施来调动教师的创造性及工作热情,这也是学校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所以如何实现学校管理的有效激励成为当今农村小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改革激励制度

激励制度的改革强调农村小学应该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赏罚规则加以明确,引导教师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始终恪守职业道德,鼓励教师积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与能动性;或者是对管理工作的创新职能、服务职能、文化职能加以完善,有机结合校园文化与管理文化,从而促进管理文化性的提升,为学生构建和谐融洽的特色管理方式及校园文化管理。与此同时,农村小学也要注重对教师在管理工作方面的服务职能加以发挥,要求教师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针对学生实施服务性管理和文明管理,即: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加以关注,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或生活方面的困难。此外,农村小学要以教师的管理效果和工作状况为依据,严格按照赏罚规则进行合理的惩处或獎励,以此发挥出激励制度的作用,促使教师切实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或者是鼓励教师对工作模式加以创新,提高工作的效率,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优化评级制度

针对教师的晋升评级,农村小学应该将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晋升考核相互挂钩,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级政策,结合政策给予教师百分制打分评级。换言之,农村小学激励教师时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来评比优秀教师,确保每次评比都能更多教师满意;同时要鼓励全体职工参与工作评比活动,公开说出表现优秀教师的教学贡献,这样既能保障奖励的公平,也能促使教师接受相应的惩罚与奖励。例如:农村小学设置满分为一百分的等级评价标准,以教师的教学成果为依据进行等级的评估确认,即:未达六十分的教师评为不及格,需要接受惩罚,包括书写检讨、扣除奖金、通报批评等;六十分至八十分的教师评为及格,无评价资格;八十分至九十分的教师评为良好;超过九十分的教师评为优秀,是学校干部评选和教师评选环节首要考虑的人才。可以说,教师评级制度的实施和优化,能促使教师积极履行自己的教育管理职责,认真努力工作,朝着更高的等级分数迈进。

三、创新激励方法

要想实现学校管理的有效激励,农村小学应该积极创新激励方法,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团体激励与个人激励、内部自我激励和外部激励相结合。首先,针对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结合。精神激励虽然能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但维持的激励效果只在短时间内有效,时间一长则会消失殆尽。因此农村小学实施精神激励的同时,需要注重物质层面的激励,如:通过绩效工资的方式,从物质层面激励优秀教师,将教师的教学表现及态度与其工作相结合,促使表现优秀的教师能获得更高工资,激发教师的主动性。例如:农村小学可以评选出校内的优秀教师,对所选的教师进行综合排名评比,给予排名不同的教师以不同的奖励,培养教师争当先锋、力争上游的教育精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其次,针对团体激励与个人激励的结合。团体激励是指团队通过努力所取得的成就或达成的目标;个体激励是指针对个人付出的努力或取得的成就给予个人表扬。针对学校管理工作,农村小学应该有机结合团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确保激励的有效性,如:有些教师的成绩相对平庸,虽然无法获得个人激励,但能凭借团队获得的优异成绩而获得团体激励,这也是对其的赞赏与肯定,能使其真切体会到成功的满足感和快乐,为工作不够认真的教师带来压力,使其在后续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更加负责。可以说,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紧密结合团体激励与个体激励,双管齐下、合二为一,提高教师的团队意识及整体素质水平。

最后,针对内部自我激励与外部激励的结合。内部自我激励指的是教师通过自我意愿来打破消极思想的束缚,在不懈努力中完成教学工作;外部激励则是常见的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任务激励等,其中任务激励强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即:利用压力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外部激励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对需求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作用,需要农村小学加强内外部激励的结合,这样方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教师的潜力和能动性。

四、结束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农村小学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时,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如改革激励制度、优化评级制度、创新激励方法等,这样方能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管理工作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梓洲.论当今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激励[J].新一代:理论版,2018(10):59-59.

[2]汤辉.浅论当今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激励[J].中外交流,2017(02):78.

[3]汪瑞勤.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激励[J].未来英才,2017(16):58.

[4]邱水生.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巧妙融入[J].中外交流,2019(06):98-99.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深圳龙华小学  广西  河池  547401

作者:陈文格

第2篇:我国当今中医名流代表学术现状分析研究

前言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人类东方医学的代表,历史渊源久远,内容精深博大,始终有力地指引着人们的保健和广大中医工作者日常的诊疗实践。当代我国中医名流代表人物国医大师及其候选专家,尽皆是德艺双馨的医界楷模,肩负着承先启后的学术重任。他们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卓越成就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高度融合的结晶,基本上标志着21世纪初叶我国中医界的学术水平与发展态势。大师们及其候选诸君的琳琅满目的主要成果,真乃是百花齐放令人慰,创新学术在今朝。宜及时给予回顾性的梳理与条析,研究其发展规律,揭示其辉煌内容,不啻开启一扇明亮的窗户,使广大中医同仁易觉自身之差距,从而学有所本,术有可循,进一步领会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启迪创造性思维,提振弘扬创新中医学术事业的信心。为此我们选立了此课题,得到省卫计委中医药局领导的支持与指导,尽量收集当今名流学者的代表性论著及有关文献资料,认真研读,精心筛选,重点摘录,对诸多主要信息做了力所能及的分析梳理与综合概括研究。现将初步结果简要汇报如下,并附管窥献言,供领导与同道参考,不周之处敬盼指正。再者本文内容涉及众多大师名家之学术成就,然而此汇报材料之着眼点为整体的学术现状,因此名流诸君之名讳恕不枚举,尚希见谅。

1聚焦对象

本课题聚焦之研究对象为2009年及2013年先后受表彰之国医大师60人,及各省区等按人社部、卫计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医大师遴选标准推选上报的第二届大师候选人86人,总计146位。其中有中共党员94人(占总数64.4%),他们都是21世纪初叶我国中医名家之代表,各门学科的泰斗,都为弘扬中医学术,传道授业,建设专科,创新理念,创立学派等做出了显著贡献,深受同道仰幕,在群众中享有盛誉的俊杰翘楚、学界精英。其中年龄最小者64岁,最长者100余岁,平均80岁左右。男性140人,女性6人,男女之比为23∶1。从事中医药工作均已50年以上。技术职称均为正高级,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各2人。大多数名流皆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又得名师传授,或毕业于旧社会私立国医院校,或解放后各省中医进修学校,西医学院或中医学院以及卫生部举办的三年制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一直从事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医教研工作者。

上述名流,尽皆是爱国敬业,仁心仁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精诚为人民服务的行家。他们十分热爱中医事业,始终坚持临床诊疗工作,经验丰富,术业精良,诲人不倦,热心培养后继人才,而今桃李满门,弟子多已成为中医骨干,其中不乏硕士博士。或创立学派,著书立言,广泛进行学术交流,影响遍及海内外。或研制中药民族药新制剂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党中央政策的指引下,共同推进了我国中医事业的进步发展,功不可没。

2学术思想

学术思想通常是某一学科领域内备受关注的事物或现象,不断反映在专业人士的脑海里,经过反复的思维加工与实践的检验,逐渐形成的具有根本性和普遍意义的主要理性认识。此种认识一般都有专业性,系统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处于不断发展和日愈深化的过程中,因此学术思想虽有相对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但同时也有多样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前者如该学科的定理、定律、法则及范畴等,后者则是学者个人或学派提出的某些具体观点或理念之创新,都共同反映着学术思想自身的发展规律,即共性思想与个性理念,普遍性与特殊性或个性与共性的矛盾统一。

综观上述中医界名流代表们的大体学术思想,也表现出比较统一的共性认识,体现了中医学基本理论的特色。他们中大多数皆由背诵《药性赋》、《汤头歌》等传统教材入门,继而谨遵医经原旨,均持有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统一和人体自身各组成部分也高度统一的整体观念。如“人与天地相参”且“中傍人事”,重视环境对人体的作用和影响。认为机体是形质(阴)与功能(阳)的矛盾统一体“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阳化气阴成形”,阴阳双方既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約,生理常态下“阴平阳秘”动态平衡,机体内环境保持自稳,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是因外邪入侵或七情内扰,损伤人体正气,导至体内气机失常,阴阳失衡,正邪交争的状态。诊病疗疾当知“医者意也,唯思虑之精者得之,学识之博者知之,殆心悟而已”,因此,必须研习医典,坚持实践,博涉知病,多诊识脉。治疗应以人为本,四诊合参,精准辨证,详查患者脏腑气血、阴阳、虚实、寒热,“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先其所因,伏其所主”,据证议法,依法组方,熟悉药性,巧于配伍,因人、因病、因地、因证制宜。分清标本、主次、缓急,灵活运用补益扶正、调理和解、攻病逐邪诸法,给予患者合理的针对性之治疗。最终达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使“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伤寒与温病均为外感病证,应当统一不必硬性分割。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治应处理好中西医学认识上的关系和差距,宜中西互参而洋为中用,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西医辨病为辅,不为西医观点所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治疗慢性病不忘顾护脾肾,调理先后天。对于疑难怪病,应考虑有痰湿、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存在之可能。一般久病之体则邪气多易入络或易殃及于肾等。

在上述学术思想的共识中,有的与现代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观点颇有某些暗合之处。这都是中医学思维方法固有的特色与先进之处。

3理念革新

理念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既定目标和方法,通过一定的实践而产生的思想或观念,这种思想观念往往都含有相应的个性特征,作为学术理念则带有学科性和专业性。理念的变革更新是丰富发展学术思想和实现创新思维的源泉,是理论形成的先导。凡是能够经受得住实践反复检验的正确理念,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中医学而言,尤为难得。当代中医名家通过他们长期的临证实践和深思熟虑的心悟历程,除了对公认的固有的诊疗理念认真遵循和强调外,也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有所更新或具有一定新意的关于人体的病因病机、诊察方法、辨证论治、针刺手法等学术理念。

3.1病因病机关于病因病机与病理观念:有名流提出五脏相互间的关系具有多维性、动态性与综合性,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虽表现于心,但其根在肾,且与脾等有关。神经肌肉病与脾肾有关,肠胃病与肝脾相关,硬皮病与肺脾肾相关等。另有有痰瘀相关之说,认为痰为瘀之早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冠心病是痰浊瘀血为患使然等。在温病学方面则有名流提出膜系理念,称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血脑筋骨皆含于三焦膜系之中,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邪气之感受伏藏与排除均是通过膜系而完成云。关于脾的脏象与脾虚病机,提出了脾与生物膜相关的新理念,并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膜结构与功能方面进行了现代研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妇科领域创立了经间期及心—肾—子宫轴学说,揭示了气血阴阳活动在女性体内的有序性。同时还提出女性生命网络调控学说,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认识与治疗已初步达到中西医融合阶段并获得显著疗效。老年病的病机特点是病程漫长,多系统病变交织,多脏腑功能衰退,往往宿疾与新病夹杂,病情易发生变化,诊断不易明确等。且由于前医西药之联合应用也使疾病之正常演变规律受其干扰,因此使老年病患者证候纷繁复杂,虚实交错而模糊难辨。关于肾病出现蛋白尿及血尿,病情轻者是肾失封藏所致,重者则多系风湿因素扰肾,治宜加用祛风湿之药。中医之肾风病与现代慢性肾小球肾炎相似。风湿所致之肾病涵盖了现代免疫炎症介导的一些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对IgA肾病的辨证论治体系有所创新,综合应用治虚治瘀,祛风湿之法可以提高疗效。对于损美性皮肤病痤疮,认为是由体内热邪所致,治宜以清热为主;黄褐斑则多为瘀血积滞于肤表使然,无瘀不成斑,治以活血化瘀为要等。

3.2诊察方法四诊合参是中医诊察病证的总原则,有大师指出“合舌脉”有新意,如舌体胖大苔腻,右关脉弦则为木郁克土,脾胃久病不愈之候;若关部之脉弦细,舌质淡、少津、舌体肥大则属于脾虚肝郁日久,化热伤阴之象,易见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之患者等。有时当现代物理化学检测不能明确之疾病,往往在脉象舌象中可见端倪,按中医原则进行辨证施治常可获效。此外反映病证之舌诊定位尚有将其划分为九区者。关于现代医学的纤维内窥镜检查应用为中医望诊之延伸,如纤维胃肠镜所见之胃十二指肠溃疡及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均可视为内疡予以治疗。

眼科运用现代检查仪器获取内眼疾病信息,如眼底出血、水肿、渗出,血管阻塞等进行辨证论治均取得较好疗效。外眼疾病如白内障通过旋转式晶状体断层图象分析,对于治盲防盲有重要意义。中医耳鼻喉科已将现代检查器械用于临床,称为第五诊亦属于诊法之创新或拓展。

3.3辨证论治有大师提出一种中医学临床诊疗的具体模式,即辨体—辨病—辨证,主病主方,是辨证论治思维的拓展,有实用价值。

关于证的医学意义:从宏观方面解析,是人类东方医学华夏独创的诊断学范畴,中医学诊疗方式的主要优势和特色之一。按证的自然层次结构的内在联系,可按核心证、基础证、具体证划分,则于临诊应用可以执简驭繁,易于掌握。辨证的具体步骤可分三步实施。疑似证候之鉴别有规律可循。另有辨证思维六要之主张,即辨证中之证,注意其杂;辨静态之证与动态之证,注意其变;辨有症状之证与无症状之证,注意其隐;辨宏观之证与微观之证,注意其因;辨顺良之证与险恶之证,注意其逆;辨正治之证与误治之证,注意其伤。此外尚有中介证的提法。

从微观方面观察,发现肾阳虚证有尿17羟皮质类固醇数值低下的共同特点,进而认为该证之下丘脑——垂体及其所属靶腺轴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瘀血证的基础研究也从整体、细胞、基因、蛋白表达分子水平作出相应的阐明。

论治方面,认为祛瘀之法并非单纯活血化瘀,应知常达变,熟悉各种祛瘀之变法。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重视维护人体正气的重要作用。因为药物摄入体内之后也必须赖正气之运化方能发挥其应有之作用。同时还提出了判断中药药力的公式,即药力=药性+用量+配伍+用法,强化了中药处方的严谨性,使药物之组成精而疗效高。关于血证,有肝不藏血,血证由生之说,宜清肝、养肝、平肝、疏肝四法并用治疗血证。

3.4针刺手法有针灸名流认为:针刺所得之气因刺入之深浅不同而其属性有异。如浅刺时皮肤微痛微红,针下无紧涩感,是为卫气反应;中等程度刺入,碰到血管壁时疼痛,或七星针叩痛,是为营气感应;针下出现酸、麻、胀、重者则为谷气之感应云。另在针刺疗法方面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理念,可使刺法趋于规范化、剂量化和标准化,以提高临床疗效。并对十二经病候、筋经、气海、刺络等法赋予了新意。主张可按脊神经交感神经节段之分布选取相应穴位,对有关疾病进行治疗等。

4治法汇萃

中医学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在指导人们保健的同时创造了丰富的治疗方法,形成了一系列较完整的治疗学理论。当代医家名流在此基础上反复实践,对中医学的治则治法等运用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原有治疗理法有所阐发和創意。认为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临床治疗的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药物。其性效功用等本草学药理内容是根据前人长期的社会医疗实践获得的感性认识,经过心悟式的思维加工而逐渐形成的。

由于各种药物之间作用有千秋,功效有长短,因此在具体运用时,特别是内服治疗均以方剂为主要形式,利用多种相关之药物紧跟辨证论治决定的治法,依法配伍,利用其相互间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作用,长短互补,对病体发挥多靶点、多方面、多层次的调治效应。因此在配伍之际还要顾及各药之间的开合、升降、增损、进退、走守、散敛、趋向等既依赖又制约,协同与拮抗等深层次的辨证关系,恰当配伍以增强疗效。

纵观诸名流临床诊疗之宝贵经验,一般对于急性发热性严重病证的治疗应知时节、明岁气,辨寒、温、疫疠等病因,审患者体质强弱,衡量正邪虚实,细查兼夹之证,遵循标本缓急治则。初起之际用药宜重视宣透,邪实而正未虚者可予峻剂急挫其势,阻其传变,先安其尚未受邪之地,同时顾护胃气,保存津液,掌握权变,灵活处治。对于病程缠绵久治不愈之顽疾,由于邪气深伏,潜藏难解,津血易滞,痰瘀易生,痰瘀胶结易成巢囊。或入于络或伤及肾,虚实夹杂病变广泛。诊治之法当细询病史,详析病机,查其有无风、火、痰、湿、沉寒痼冷,热毒等积滞胶着,透过复杂之症状寻出病情根源,厘清头绪,消除困惑,针药并用内外合治,不以汤药为唯一剂型,可灵活配服相应之丸散膏丹,食药兼用心身同治,“上下不一者,或从下治;表里不一者,或从里治”但须全面而有重点,且应吸取前医治疗之得失,中西合参而以中医为主。或予扶正培本,缓图取效,或于患者正气未衰而邪盛之际逐机而行,投以峻剂,斩关夺隘,继而调摄助其康复。总之,一切治疗措施皆须审谛覃思,用心精微,从患者实际需要出发,时时不忘顾护人体之正气。治小儿病重脾胃,治老年病重脾肾,治妇女病重肝肾冲任。久病入络者,治有不同。如辛润通络可治喉瘤,辛温通络治胃痛,搜剔通络治顽痹,辛香通络治胸痹,滋润通络治胃痞等。值得一提的是中药里的虫类药物,在处方中伍入适当的虫药,往往可收到单纯应用植物药不易达到之效果。因为虫类药物多具有不同程度之攻坚破积、活血祛瘀,熄风定惊,宣风泻热,搜风解毒,行气消胀。壮阳益肾、消痈散肿。收敛生肌,乃至扶正培本等多种作用。恰当伍用可以增强疗效。对于各类疾病之治疗,名流专家提出不少具有一定新意的治疗方法,现分析如下。

4.1心脑血管病欲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进程保护血管功能,宜以益肾健脾、软坚散结之法为基础,结合他法施用。冠心病合用调、补、通三法,调补心阳补益心气,芳香温通,宣痹活血以治標;补肾健脾,益气养阴疏调脏腑气机以培本,则可望缓解心绞痛,消减自由基,拮抗炎性反应,保护缺氧的心肌细胞等。对于缺血性中风,不能单纯从瘀血施治,应豁痰祛瘀等多管齐下;出血性中风则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清热熄风,化瘀涤痰,通腑醒神等法治疗。凡属痰瘀阻滞脑络、闭塞脑窍之证,总宜豁痰行瘀,泻下通腑,止血醒神,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此外尚有利用鼻内溶栓经鼻腔给药者,认为可以避开血脑屏障而直达病所。针灸则有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至于肢体末梢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般可予益气化瘀,温阳通脉,或清热解毒等综合治疗。

4.2消化系统疾病治脾胃病应知中焦动态,升降规律。脾气以升清为健,胃气以降浊为顺。土赖木疏,欲和中必先柔肝,肝血充盈,自能疏泻则中焦气机方能保持和顺。萎缩性胃炎亦有从内痈论治者,谓初期治以平肝、和胃理脾;中期益胃养阴、消痈散结;晚期消痈化瘀,去腐生新。癌前病变可健脾益气,清热活血,化瘀解毒。胃十二指肠溃疡可用甘平养胃之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治宜抑木扶土,柔肝缓急,酸敛收涩为基本治法。治疗慢性肝炎应知乙癸同源,肝病与肾有关,当滋水涵木以固其本,治肝可用和血养血之法。有名家用中药“抗纤维化复方”治肝炎所致早期肝纤维化及硬化,称其逆转率能达75%-82%。

4.3呼吸系统疾病哮喘病之宿根虽为痰瘀伏肺,但治宜标本兼顾,以益气补肾为本,清肃肺金宣化痰浊等治其标,若仅是补益肺气肾气则往往徒劳。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尚应顾护胸中之宗气方为全面。过敏性鼻炎,急性期可从外感表证论治,缓解期则宜健脾补肺,益气固表。但亦有名家用温阳补肾之法治愈过敏性鼻炎者。凡属风哮风咳之患者,发作时可予疏风解痉,宣肺平喘,平时则应固本培元。

4.4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空洞症,用补肾填精生髓,兼以健脾之法,则可望使神经细胞之再生。多发性硬化,帕金森氏病,颅脑外伤后遗症等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获得疗效。

4.5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有主张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之法治疗者。糖尿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及肾血管硬化等,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有望使病理变化得以逆转者。

4.6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之病机认为是气虚血瘀,瘀热互结,水湿停聚。治宜益气活血、清热祛湿等法治疗。另有谓糖尿病乃阴虚热燥,伤及津液,阴损及阳,致阴阳两虚,热瘀互结者,治当补脾肾,益气阴,清虚热,活血通络,虚瘀并治。

4.7妇女疾病妇科病之治疗,贵在调谐肝肾,疏利气机,顺应妇女之生理特点和规律,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调整用药。子宫内膜异位及痛经,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一般非炎性妇科疾病均宜以疏肝补肾健脾为治疗大法。女性不孕,通常可以从补肾疏肝养血调冲任入手。子宫功能性出血宜予气阴双补疗法。

4.8恶性肿瘤此类患者一般均属于本虚邪实之证,应以扶正培本为主进行治疗。因护正可以防邪,存正可以抑邪,扶正可以祛邪。不宜专用攻伐药物,如单纯祛瘀或过用活血行瘀之品,则有可能促使癌细胞容易转移,具体治法有大师认为:凡是病灶已行手术切除而未经放化疗者,可予补脾益肾之剂以固其正;经过手术加放化疗者,应益气养阴,滋补肝肾调和脾胃以减毒增效;无法手术者,扶正固本、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改善症状,减轻其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4.9其他疾病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应打破虚、邪、瘀三者之恶性循环,宜扶正祛痰化瘀杂合以治,若为热毒所致者,自当清热解毒。肛肠病多因湿热下注使然,可内服清热利湿之剂,外用酸涩收敛之品。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宜健脾益肾,理气活血治疗。痹痿之病,治用调肝肾,健脾胃,养血舒筋。多发性硬化,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者亦可予此类方法治疗。

5专科建设

中医专科是祖国医学领域内特色和优势比较集中的科室。在专科学术建设方面名家们相继创建了中医养生康复科,中医血证科,治未病科,中医男科、中医消化病专业,中医文献整理专业等学科,并在专科学术建设方面有所贡献。原有专科如中医眼科自身特色尤为突出,学术创新有所突破。如对白内障治疗手术之革新,已成为国内外同道广泛应用之新技术。又如旋转式晶状体断层图象分析,提升了防盲治盲水平。开创了中医眼底病辨证论治新思路,治疗取得相应的突破性进展。中医耳鼻喉科在诊法上创新,于原有四诊的基础上新增了现代医学器械检查,称为五诊。关于声音嘶哑的病机打破了中医学固有的金实不鸣、金破无声的传统观念。提出心为言之主,脾为音声之本,肺为音声之门,肾为音声之根,有形之质者,声带属肝,得肺气之鼓动而能发声等新理念,对嗓音医学颇有指导意义。中医伤科提出疗伤之法应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筋骨并重,内合肝肾,调治兼邪,独重痰湿,勘查虚实施以补泻,同时外用辛窜走窍之品等综合治疗。对于骨伤患者,治肾即治骨。腰椎间盘脱出者有一步十法之复位手法治疗已成为我国北派骨科之代表性手法。急性腰肌扭伤,用伤点暴刺取效甚捷。腰椎关节紊乱有一牵二搬之治疗手法。针灸科学术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创立了针刺补泻24式,单式和复式手法,更新了经典理论,将传统之营血流注改称肺肝流注,经气流注改称井合流注。认为循经感传具有普通性、潜在性、可激发性,可控性、趋病性、效应性、循行变异性等。此外还创立了针灸与西医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创新了头针疗法,发现大脑机能定位与头皮对应穴位间之关系。证明了头穴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为临床选穴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而且突破了热证忌灸的传统观念,提出腧穴热敏论,热证亦可用灸之说。此外还提出静穴与动穴等新理念以及两两相配之针灸对穴施治等新技术。中医男科则提出腺、性、精、育四类病证:腺病指性腺与前列腺疾病,性指性功能障碍疾病,精指排精和精液异常,育指男性不育病证。其实后者与前者关系密切,分类尚有探讨余地。中医妇科学术建设则关注乙癸同源,认为治肝必及肾,益肾须疏肝,故应肝肾同治。具体治法无论从(反治)、合(兼治)、守(持重守方)、变(灵活变通)等,皆须紧扣病机而行。中医文献整理专业,先后编撰了多种中医临床丛书·辞典,整理出版了中医古籍数十种,如《中国传统医学大系》,《历代中医名著精华》等。而且制订了首部中医理论国家标准。中医消化系病专业之学术建设,开展了脾虚证之临床与实验研究,探寻了脾虚综合征的微观辨证指标,提出中医脾胃病之复原理论等。中药学专业在中药的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订了《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等。

6学派创立

中医学术领域内,向来学派众多。通常皆以家族之姓氏冠名,或依所在地区命名,绵延传承至今,各自都为中医学术事业之發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是中医药文化的特征之一。我国现阶段新兴的中医流派是一支支学术劲旅,通常皆由大师级名医创建,在继承前贤认识的基础上有所推进,提出具有一定新意的自成体系的学术思想与诊疗技术规程,公开出版能集中反映本派学术观点和操作方法的代表性专著,扩大了交流范围,对临床诊疗及保健工作均有助益。其学术继承团队已达一定规模,并赢得患者的青睐与信赖,社会影响良好。如今之中医体质分类学派,活血化瘀学派,岭南皮肤病学派,云岭疏调学派等均是值得支持和鼓励的我国新兴的中医发展学派。

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学术流派在他们长期的临证诊疗实践的体验中获得的认识成果和形成的理论,往往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某些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的一些特殊规律。因此学派蜂起,学术争鸣,不但可以活跃学术空气,丰富祖国医学的内容,而且能促进学术事业的发展和创新。例如寻求可化裁运用于多种疾病治疗的广谱基础方剂的探索工作,便是学派关注的目标之一,也是待开垦的处女地。而云岭疏调学派所用之疏调人体气机汤(简称疏调汤)便是此类方剂之一例,据证依法化裁,操作便利,适应范围亦广,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7民族医药

我国是56个兄弟民族合成的大家庭,各民族的医药文化都是中华医学宝库的组成部分。当今医界名流专家相继整理、撰写整理出版了大批各民族的医学文献和古籍,发表了许多有关的研究论文,创办了民族医学院校,培养大批各民族的医药后继人才,研制了有效的民族药制剂,为民族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丰富了祖国医学宝库。如对蒙医史进行了系统研究,阐明了蒙医基本理论,制订了蒙医病症诊疗标准,使蒙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的疗效得以提高。藏医学方面开展了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将《四部医典》翻译成汉语文本,研制开发了七十味珍珠丸等藏药制剂。维吾尔族医学大师无私地献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大量验方秘方,热心培养维族医学骨干。回族医学创立了保护胃气津液的治疗技法。在傣族医学理论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傣医学与中医学、蒙医学、藏医学、维吾尔医学,泰国传统医学以及印度现存的Ayurveda医学等系统理论的对比研究,获得了不少新认识。此外对侗族医学理论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绩。

8管窥献言

综观目前我国中医界名流大师们的主要学术成就,由于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重视与鼓励,中医学术事业发展蓬勃,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往昔的认识水平。青蒿素截疟取得重大突破,中医药事业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继承弘扬祖国医药学的关键时期。然而目前从事中医工作的不少同道仍多倚重于继承应用本专业现有的传统认识于日常诊疗,如精于某些疾病的传统疗法载誉良多,但于医理之推进则贡献不足,致力于谋求在继承的同时加以创新之精英人才较少,获得公认的创新成果不多。为了更好地继承中医学理论中具有优势的特色,弘扬其特色鲜明的诊疗技术优势,实现进一步发展创新的愿景必须有足够的中医优秀人才群体的支撑。同时还要着力探寻切实可行的创新中医学术的途径和方法,则众擎易举,方能有成。

放眼全国13.7亿多人口之中,现有国医大师及候选专家共146人,且耄耋前辈已有多位相继离世,平均每千万人中仅有名流代表一人而已。足见中医硕果仅存之精英真乃凤毛麟角,此与我泱泱华夏中医之乡实不相称。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医学术之首要载体是人,优秀人才是继承发扬创新中医学术的尖兵。要使中药学术水平与时俱进发扬光大人才是关键。当今世界的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即出类拔萃之领军英才智力和创造性才能的充分释放和最佳发挥。因此加强中医优秀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应是当务之急。人才难得,应不拘一格地荐拔人才,充实中医人才队伍,广纳精英集聚优秀人才。

优秀人才一般是指德才兼备、学识渊博,精通本专业知识技术,富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善于灵活运用其所掌握的全部知识圆满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并从理论上给予明确的诠释,为社会作出贡献之人。应改进并完善人才评价和启用机制,使脱颖之优秀人才进入继承创新中医学术之团队,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和工作条件,在老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群策群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则中医学术事业之发展创新将如前人所言“才以用而自生,思以引而不竭”,“积众力之所聚,无往而不胜;得众智之所能,则无不成也”。

中医学正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创新驱动已是中华当今的国策。中医工作者应当自觉贯彻积极践行。然而由于中医学具有鲜明的继承性和相应的特殊性,因此要全面理解万众创新的国策,从实际出发认真执行,以免急功近利,一味地片面追求创新而忽视对中医特色优势理论的进一步之精准继承。目前中医学的主流仍是临床医学,除了继续加强传统的研究工作努力提升其质量外,还应发扬泰山不择杯壤,大海不拒细流的包容精神,使洋为中用。恰当合理地吸纳或借鉴国际医学快速发展创新的成功之路和措施,如灵活运用现代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Clinical Epidemiology and Evidence Based Medicine)等较先进的研究方法获取更为理想的研究成果,促进中医临床医学水平之提高。同时应进一步探明中医学自身之发展规律和正确可循的创新之道。

作者:张震 和丽生 田春洪 王莉 田原

第3篇:当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青年学生发展成才和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大学生社会实践虽然取得了积极效果,但还存在着诸如学生积极性不高、专业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因而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社会实践活动的更高成效。

关键词:社会实践;现状;大学生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30余年,每年约有数十万大学生参加,不仅使大学生受到了课堂教学之外的实际锻炼,提高了能力,而且使广大青年学生丰富了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新时期以来,我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需解决诸如学生积极性不高、组织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而需要包括政府、高校、社会和各类团体在内的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社会实践活动的更高成效,形成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一、当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有着其他课程和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起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从生活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升华自身的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寒暑假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社会服务与体验、主题调查、参观交流以及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出现的“虚拟社会实践”等。众多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弥补大学课堂教育的空位与不足。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

1.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在个别学生看来,参加社会实践无非是混个学分,应付学校交给的任务,对社会实践提不起精神,更谈不上兴趣,活动期间走马观花,敷衍了事,社会实践报告弄虚作假,子虚乌有,这完全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初衷背道而驰。

2.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不完善、体制不健全。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实践活动多由学校倡导,校团委牵头组织,院系落实老师指导和学生参加。然而,在我国不少高校,学校各部门单位并未实质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实事求是的讲是当今我国高校中缺乏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从而导致大学生实践活动在组织和开展环节中种种问题的出现,更谈不上产生预期的效果。

3.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缺失内涵。流于形式是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搞农村调查却连农村都不去,有的学生托关系找基层单位盖个章就回学校混学分。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缺失社会实践活动应有的内涵,主要是因为开展活动之前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专业性不强,同时指导教师不够也是社会实践活动质量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专业关联度较低。有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口号多于实质性的内容,活动的开展脱离学生专业结构,未能体现学生专业特色和知识水平,形式单一呆板,内容空泛无味,缺乏新意,毫无特色,实践活动多是些简单的参观、调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更是甚微,收效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5.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力度不够,点面结合不充分。由于部分高校经费短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投入有限,运动式社会实践活动远远多于目标式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个体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关注和更多支持,只能优先保证重点团队的活动开展,不能满足广泛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需要,与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众化目标还相差很远,这些都制约了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庞大而缜密的系统工程,需要包括政府、高校、社会和各类团体在内的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社会实践活动的更高成效。为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切实彰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真正精神内涵,具体做法如下。

1.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激励措施,切实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将前期宣传教育、中期指导监督和后期总结提升相衔接,使大学生能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所带来的对自身能力和素质提高的切实体会和感受,考量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动机和效果,实事求是评价社会实践活动的成绩,杜绝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弄虚作假,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社会实践活动对自己成长的意义。

2.夯实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实施项目化管理以遏制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主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开拓视野、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是对高校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学校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对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明确活动流程,规范活动进程,经过立项、答辩、总结等环节,严格把关,细致推进,遏制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偏离正轨,真正弘扬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精神品质,使广大青年学生乐于奉献、全心投入,真正从中受益。

3.以专业为依托,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的紧密程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依托大学生的专业特色和专业水平,从学生知识结构、专业特色和地方区域性出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贴近生活、关注民生、回应重大关切的具有社会实际意义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和极大兴趣,更加明确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和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4.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引领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发展。为适应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化的特点,各级各类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重要性,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大力倡导专业教师到社会实践第一线,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指导学生开展有质量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作为专门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辅导员也应该成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力量,共同引领大学生卓有成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焕发出青年大学生的青春和活力。

5.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当地政府要转变职能,树立服务学生的观念,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外部支持,建立与本地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助推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其次,各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选人的观念,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采取更加包容灵活的措施接纳大学生,创造条件吸纳大学生前来开展社会实践,积极主动地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便利和支持,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不可或缺的环节,为大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尽快融入社会提前做好了准备,因此无论是高校还是政府都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切合民生的各类实践活动,正确引领、精心组织、悉心指导,摒弃不良作风,拒绝无做无为,不断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发挥社会实践应有的积极作用,取得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更高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Z].1994-09-19.

[2]田浩.开拓创新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

作者:孙士现

第4篇:当今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性缺乏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文件提出,乡村地方的教师基本工资水平应不低于当地公务员,而且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这表明,农村教师的待遇将有显著的提高。在2014年年底,地方上整体对教师工资进行了调整,农村教师工资已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从这一点看,工资待遇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足以影响教师的积极性。笔者在2015年7月底至8月初对d县100多所中小学包括教学点、完全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调研中,却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性普遍不高,很多学校负责人和家长、村干部都表示,现今教师对教学以及参与学校管理等的积极性较低。

一教师积极性缺乏的表现

《学校管理学》一书对积极性作了如下定义:积极性属于心理学范畴,属于人的个性倾向性。所谓教师积极性,是指教师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主动的心态以及表现在行为上的努力,进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表现形态,它的主要判断标准有两点:一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二是在行动上的具体体现。结合笔者对多名教师及学校领导的访谈,发现教师积极性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不动,学校领导调动不了教师

笔者通过与农村学校校长和部分教师的谈话,发现教师在很多时候并不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一些学校领导表示,他们对教师的管理主要打亲情牌,强行调动会引起教师的反感,特别是将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农村地方优秀教师调往条件差一点的教学点,基本上不可能,即使明确表示给予多少补助,教师也基本不同意,严重一点的,就表示我辞职不干了。这是管不动的表现之一。即使勉强调动,教师答应去一两年,大多数去几个月就向上级部门申请调回去,得不到上级回应的教师就会通过各种方式调走,并且在教学中存在明显的疏忽。这些都表现了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

2.教不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积极性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对于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反馈,都没有认真对待,甚至漠视。教师对教学准备的不关心,则表现在对坐班制度的抗拒。现今的农村中小学普遍实行一种坐班制度,在具体的要求上有所不同,有的坐班制度要求教师在上午、下午上课前20分钟在办公室,有的则要求在每天的第几节课在办公室,这样的做法是为了保障教师有充足的备课时间以及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心得体会的时间,但在调研中很多教师却普遍表示他们希望上完课就直接回家,认为这样坐班没有任何意义。同时,笔者在一所农村初中实习的时候发现,教师在坐班时间多是闲聊,而非自我提升,甚至他们都表示,其他学校也是这样的。这些表现出教师对教学准备缺乏积极性,对教学过程缺乏积极性则表现在教师上课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千篇一律的。在笔者实习以及旁听的很多课程中发现,两位笔者曾经的老师上课的内容及方式和十年前大同小异,说明部分教师对教学过程并没有给予重视,甚至没有更新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在访谈中,很多学校领导表示,教师对教学的结果也并没有表现出重视,教师普遍上完课就直接回家,特别是农村部分教师本身要做农活,只将部分精力放在教学上,最后考试的结果如何也并不关心,他们只完成自己分内的教学工作。即使考试成绩在年级组排名倒数,教师也并没有受到影响。这表明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积极性。

3.培训不了,教师不愿参加培训

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需要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这不只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国家出台过很多鼓励教师参与培训的文件,如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11)中小学教师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通知》鼓励教师参与培训,而教育主管部门基本上每年都会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参与集中培训,还有平时学校自发组织的校本培训以及其他综合性培训,但在笔者调研的过程中,很多学校校长以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都表示,每次提到培训他们都很头疼,上面下发通知让他们组织人员,但人员很难组织起来,教师不愿参加,即使给予一定补助,教师也不愿意参与培训,更不用说自费参与了。本应是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培训,教师却普遍抗拒,这反映的是教师对自身发展缺乏积极性。

二教师积极性缺乏的原因

在访谈中,笔者同样询问了学校主要领导、学校校长、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关于教师积极性缺乏的原因。通过这些访谈以及笔者大量的文献分析和对当今教师积极性缺乏的思考,发现教师积极性缺乏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有教师引进流出机制的原因,有学校的原因,有教师个人的原因等。

1.农村教师引进流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环境的特殊性,现今教师的主要组成有公办教师、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其中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大部分是当地老一辈的教师以及赋闲在家的村民,其中有的仅有初中学历,而公办教师除了部分原在编和民办转公办的教师外,大多数公办教师都是采取新机制引进的年轻教师,即三支一扶大学生、师范生、支教生等,新机制引进的教师如果不是当地的人,很多在学校待一两年就离开了,特别是农村交通不便利的地方。据笔者调查,在一些偏远一点的地方,新机制留下的教师一个都没有。教师职业是一项长期的职业,一两年根本不足以了解当地的学生以及融入学校集体,这些教师在带入了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后离开,不只对他们自身的教育积极性有影响,而且还会对其他教师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学生习惯了年轻教师新的教学方法,再用老教师原来的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就不适应了,教师也会觉得很累,进而影响其教学积极性。

同时,在教师流出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农村地方教师紧缺,一般不存在辞退教师的现象,即使是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教师,也依然在一线教学。而一些优秀的教师,要么被城市的学校挖走,要么寻找各种渠道调走,最后留下来的教师,即使对教学工作抱有很大的热情,但要么精力跟不上,要么能力跟不上,久而久之,也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这便是农村地方很典型的优秀教师留不住,不能胜任教学的老师送不走的现象。

2.农村教师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很多农村地区地处偏远,交通很不便利。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有这样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这里的教师每到冬天要爬山去上课,山上全是积雪,每次单从山脚爬到山上都要很长时间,而且道路非常危险;教师一旦到了学校,可能一个月都没办法回家,这是出行的不方便。另外,还有办公条件的不方便。农村学校教师的办公室大多由教室改建,所有教师在一起办公,因为东西很多,即使努力整理,工作环境也很杂乱。在笔者所观察的100多所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办公设施都比较陈旧。在工作的软环境上,镇上的教师相对好一点,教师一天可能只有半天课,而在农村偏远地方,特别是教学点,有的只有一两个教师,只能采取复式教学,大多从早上上课上到晚上,不要说钻研教学,连基本的教学工作都跟不上;而且,同事之间也缺乏交流,这样不利于自我的提升,同样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培养。

3.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助力者,其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人口素质的高低和教育质量的好坏。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儿童的成长维系在教师身上,教师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了解农村教师积极性缺乏的表现和原因,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天才.找准管理着力点有效提高教师的积极性[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7)

第5篇:一、当今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1、农民文化生活开始丰富,但是仍旧比较贫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们不再为吃穿发愁,在物质生活日益增长的同时,农民文化生活开始丰富;一是农村文化逐渐增多,农民信息接收渠道日益拓宽,农民不仅可以看报纸、杂志,还可以看有限电视,数字电视,目前,数字电视转换到边远山区已开始推进,一些年轻人学会了上网,部分农民对网络已不再陌生;二是乡镇宣传文化系统每年都通过“三下乡”,艺术节,文艺汇演等形式,使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活跃。民间文艺团队的演出活动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但是现有的文化活动还是难以满足足群众的需要,农民文化生活仍旧比较贫乏。很多农民的娱乐活动还是仅仅局限于看电视,除此之外,别的文化活动很少,目前文艺团体的文化活动的开展具有单向性,临时性的特点,现有文化活动对时间和地域的覆盖也远远不够,往往只局限在乡镇街道中心地段和节徦日,一些乡镇文艺演出一般集中在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的村子,每年的文艺演出能有

三、四场,而位置偏远的村子每年几乎仅能看到正月十五由秧歌队,龙船队等组成文化队伍的汇演,

第6篇:当今社会现状

第一、情欲的时代

后末世的男子尽是情种。情欲汹涌,满腔阴柔,外强中干,遇上个事就心潮激荡,要么心里紧张推卸责任,要么暴戾凶狠。古人讲的心如古井身似磐石;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登高望远所以心胸开阔,心生悲悯所以普泽天下。这些儒家修身之德,现在怎么就如此罕见了呢?

说到底这就是心弱、心理素质差,也是邪心自我膨胀。眼里就只有私利,没一点丈夫气,放纵欲望,玩物丧志,心中的浩然之气早就消磨得一干二净了。这样的人能不被邪魔所侵吗?衰朽的身体能不被邪气侵入吗?自大自负正是自卑的表现,暴戾正是懦弱的表现,放逸正是心浮气躁的表现,自私吝啬正是心虚的表现。所以后世女人长命,男子反而寿命渐减。 第

二、物欲的时代

儒家讲修身养性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但西方物质文明一来,老祖宗的智慧积淀就不要了,没人看得上眼。钱成了第一位,任何东西都成了商品,包括良心、道德、肉体、体力、机心、聪明等等,如果你要赚钱,就必须先得出卖自己的某样东西,如果没人看得上你就倒霉了。

西方经济制度就是努力培养物欲膨胀的人,因为消费欲才是金钱流动的动力。所以必须努力打动人心,并且注重影响并培养幼小的客户群,最好形成物欲至上的社会风气,于是资本主义大行其道蒸蒸日上。

全球化是无法避免的,但也应该有智慧应对吸收,古人总讲文韬武略、刚柔并济、左手执花右手持剑,儒家也讲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自己心虚却装腔作势跟别人竞争,这是迟早要吃亏的。对手只要刺穿你盔甲就可以让你毙命,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原来自身的肌肉骨髓是空的,早就被自己阴柔放逸之情给蚀光了,果真是虚弱的胖子!

第三、恐慌的、无暇的时代

西方社会中的下层民众最恐慌。他们的家底本来就没几个钱,消费有高,物价、房价一飙升就怕,如果刚好丢了工作,那肯定撑不了三个月,半年不工作就没房没车,甚至老婆也跑了。真是让人恐慌的社会。如果不必每天为生计疲于奔命就是理想的生活了。即使他们有了工作,也得高效率、多加班,否则就会被淘汰。做人就像个傀儡一样,拼命赚钱,然后尽情享乐消费,再拼命赚钱,再尽情享乐消费,周而复始,只有流浪汉露宿街头,每天去吃一顿简单的慈善救助的午餐,才可以真正有时间享受闲暇的阳光。但这样的闲暇没几个人愿意,大多数人宁愿做个傀儡,直到死亡才让他们稍微休息一下,真不知道做了鬼后他们的心能不能闲下来!

所以后世信众总乐衷于学习研究风水财运、交际技巧、权谋兵法,就想现在的台湾一样,生计总得让人全力以赴,世人就这样被急迫待解决的生计所占据,却把重要的佛法抛于脑后,或者只是做个样子,不知不觉便堕入世间法的罗网。殊不知准提法、莲师法就已具足息、增、怀、诛,只此一招就足以获得世间丰足安乐和出世间的成就,干嘛还一头扎进纷繁机巧的世间法论中死用功呢?

哀哉!古代藏智于民,穷能独善其身,达能兼济天下,现代咋就没个明眼人?民众所好尽是哗众取宠的声色娱乐,尽是女子情怀的激情爱乐;民众所学尽是数理应用的赚钱技术,满街尽是投机取巧唯利是图的人才,咋就没个有精神的人?

真应了古人那句话“世风日下,子孙益蠢。”放眼望去,尽是弄钱、弄情的高手! 难道中华真的是金钱第一?

究竟啥是中国特色呢? 拜金将使民族退化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山楂树之恋》上映后,剧组公布了一段挑选该片女主角静秋人选的短片,六个导演组到各个城市,甄选了五六千名艺校学生,但仍旧没有一个人入老谋子的法眼。张艺谋开玩笑说:“现在的孩子越生越难看,漂亮姑娘都不和帅哥生孩子,全去找煤老板、有钱人、老男人,所以现在的‘90后’,真长得不行。”

这话尽管是一句笑话,也有些偏激,但却是当前一个残酷的现实。

如今的美女,几乎都是嫁给了有钱人,就拿那些女明星来说,比如伏明霞、王楠、张怡宁、李湘、章子怡、杨澜、刘涛、王燕、车晓„„还有几个不是在“一切向钱看”?“星”们如此,民间美女们更是削尖脑袋,不去找“才”,转而求“财”,于是煤老板、有钱人、老男人都成了香饽饽。当然,美女们可能就不得不去充当“二奶”“小三”,甚至可能连名分都没有。 而那个“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马诺,把“拜金主义”演绎得淋漓尽致。大家一定还记得,此前千万富豪“全球私人甄选佳丽”的活动,更是在为“拜金主义”推波助澜。

人固然逃脱不了自然的约束,固然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那些违背正常生理现象的结合,可想而知是个什么样的后果。而在张艺谋的心中,人的漂亮不止是表现在外表,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内心的干净,那是应该在“干净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干净、清纯和透明”。 一方是不择手段赚取金钱的暴发户,一方是满脑子金钱的“花瓶”;一方是抱着玩弄的腐化心态,一方是抱着赌博的投机心态。如此之结合,难道还能滋生出“干净”的环境吗?难道还会有奋斗、向上的思想境界吗?大人如此,小孩又会怎样?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在两种极端心态下诞生的孩子,本身就预示着一种颓废与没落。 对于那些一心嫁入豪门的美女,我们没有什么忧虑可言,最多不过可能是将来多个怨妇。而真正令人担忧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充满的“拜金”思想,这是一种致命的威胁,这关系我们的未来,不仅仅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

社会的财富不仅仅是靠继承,更重要的是要靠创造,何况有钱人的继承更多的是一种挥霍与倒退,而创造需要的是一种勇于进取、奋斗不息的精神,绝不是躺在有钱老男人的怀里醉生梦死、得过且过。 当前的拜金主义是“三俗”现象的核心所在,低俗、媚俗、庸俗,一个字,大家都是为了“钱”。为了钱,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事都可以做,人格、尊严、幸福、信仰等,都可以抛在一边,当然美女们去找有钱人,去当“二奶”,也就没有什么想不通了,只是这样的导向太可怕。 因此,当前反“三俗”的核心就是要打倒拜金主义,就是要营造一种干净、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这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点评:写议论文最怕板着脸孔说教,隔靴搔痒,枯燥无味。此文毫无说教的痕迹,风趣幽默,大气灵动。文章起于张艺谋的新片《山楂树之恋》,自然而活泼;佐证于女明星的“拜金”,有理有据。全文事例凿凿,析理透辟,尤其是“社会的财富不仅仅是靠继承,更重要的是要靠创造”的见解,入理而服人。文章最后结语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观点鲜明。

第7篇:农村公共支出现状分析

(一)现状。

1.农村公共支出的增长与变化。国家统计年鉴中“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的口径包括: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和农村救济费。财政部农业司提供的财政农业投入总额数据的口径比上述口径宽泛一些,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国债资金)、农业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水利建设基金、农业税灾歉减免补助、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农产品政策性补贴支出、农村中小教育支出、农村卫生支出;农村救济支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15项,实际上相当于农村公共支出。由图1可对比两种财政农业投入口径数据。 两种财政口径图片

上述两种口径的数据虽然有差别,但反映了同一种趋势,即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绝对量呈现稳定上升态势,且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三次高速增长的台阶:一是1993年分税制改革之后,由于国家财政收入迅速增加,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增长速度也随之提高;二是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财政支出规模空前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也出现高速增长格局;三是从2001年起,“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高层的关注,国家开始着力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特别是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力度。与此同时,为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央增加了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2.农村公共支出结构的变化。从统计年鉴反映的财政支农结构来看,财政支农结构变化不大,支持农村生产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这两项支出所占比重2005年均保持在90%以上,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增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补助村民委员会支出等支出内容,上述支出结构才有所变化(见图2)。

从公共支出运行来看,农村公共支出结构的变化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用于改善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投入比重大幅度增加。表现为基本建设投资和水利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1996年,这两项支出仅为141.5亿元,到2005年,增加到828.68亿元,占财政支农总投入的比重由18.28%提高到27.85%。1998-2004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基本建设投资为4284.38亿元,其中国债投资3622.59亿元。如果加上这一期间水利建设基金168.16亿元,投入总量达到4452.54亿元,平均每年投入636.08亿元。资料表明,2001-2004年,中央已经投资约800亿元(其中国债资金470多亿元)用于“六小工程”建设,累计解决了6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的问题,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12

亿亩,完成草场治理面积1.9亿亩。农村电网改造也取得明显进展。2000-2005年,农网和城网改造资金240.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35.42亿元,地方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21.05亿元。除了直接支持外,财政通过为电网公司提供资本金的形势支持农村电网建设。

2)用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增加。近年来,中央政府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转变。中央财政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和卫生的支出大幅度增加。1998年,中央用于这两个方面的支出仅为9.39亿元,到2005年增加到144.69亿元,占财政支农资金的比重相应由0.81%提高到

4.86%。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1998年,农村中小学教育支出为8.84亿元,到2005年,这一支出增加到106.69亿元。从全国财政支出结构来看,2000年到2004年,农村义务教育预算内投入从604亿元增加到1325.88亿元,5年时间增加1.20倍,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由,3.80%提高到4.65%。在卫生领域,公共财政范围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持。2005年,中央财政拨出5.4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如果考虑到地方财政对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支持,2005年这一项支出超过45亿元,2006年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补助村民委员会支出达300亿元。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看,2000-2006年,国家财政对县及县以下剧团、剧场、图书馆、文化馆(站)的投入从10多亿元增加到40亿元左右。

(3)用于农村社会稳定的支出占一定的比重。从中国农村地区的情况来看,农民负担沉重对农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明显不利的影响。“少取”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础。为了促进农村的稳定,并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从2000年起,中国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2006年,全国人大废除《农业税条例》,在全国取消农业税,彻底结束延续几千年的种粮必须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为了实现这一任务,中国政府近年前所未有地加大了投入,中央财政专门增加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支出项目。这项支出从2000年的11.5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62.04亿元。到2005年,为了缓解农村税费改革对财政困难县造成的财政压力,还增加了55亿元的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这两部分资金,主要是为农村社会稳定服务的。2005年,这两项支出占财政支农资金的比重达到了24.10%。

第8篇:农村复式教学现状分析

甘肃省成县小川学区

贺二平

内容摘要:复式教学对于人口分布零散的西部地区来说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教学实践中仍有许多障碍,我们应该正视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让复式教学更好的为西部农村服务。

关键词:复式教学

困惑

解决办法

一、西部农村教育现状及复式教学的优越性

在我国西部农村,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山区,交通相对闭塞,人口分布零散,适龄儿童数量逐渐减少,山区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教育资源匮乏,各种因素困扰着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复式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其独有的特色和魅力。复式教学使农村仅有的一点点教育资源尽放光彩,是一种提高农村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复式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1、缺少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只有朝气蓬勃的教师才能教出朝气蓬勃的学生,但在我国,农村教师出现严重老龄化现象,他们多属于“民转公”队伍,知识相对陈旧,管理方法老化。随着就业趋势的转变,虽然有部分青年教师被分配到农村任教,但恶劣的生活环境始终留不住他们的心,这些青年教师大多在一年左右就调离,即使在短短的一年中也因生活环境不适应而不能安心工作。因此,农村教育始终没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2、培训过后实效不佳

国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农村教师进行复式教学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对专家的讲解心领神会,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山区长期处于教师人数少、负担重的超负荷工作中,使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部分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复式教学是农村学校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但部分领导对其缺乏了解,认为复式教学已经过时,没有清醒认识到复式教学在广大农村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群众对复式教学缺乏信任

在广大农村,由于以上多种原因,导致群众对复式教学缺乏信任。村民中条件好的便将孩子送往乡镇中心小学或城区学校读书,条件较差的村民更是对复式教学不报任何希望,他们对孩子读书漠不关心,认为“学好学坏,只要认识自己就行”,从而出现家校难以沟通,学生学习懒散等不良现象。

三、对复式教学实践的几点建议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山区教师待遇,通过各种方式鼓励青年教师在农村任教。复式教学在农村山区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从事复式教学的教师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为普及初等教育,阻止新文盲产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复式教学教师大多在五十岁时就已身心疲惫,但他们仍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工作着,理应得到更多的照顾。只有提高山区教师待遇,广大青年教师才能扎根于农村安心工作。

2、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整合农村教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部分领导盲目行事,在未保证学生住宿和用餐的情况下,急于求成,使本来就艰苦的山区学生去较远的邻村上学,对他们的路途安全和身心健康全然不顾,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学校布局调整固然要加快,但应该是水到渠成、稳步推进的,切不可急于求成给孩子带来不便呀!

3、领导应提高认识。复式教学仍将长期存在,并将越来越有生机,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现状,因为农村山区人口分布分散,要不让一名孩子辍学,农村复式教学点便将长期存在,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领导应该重视复式教学。

总之,目前农村山区复式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但我相信,在不断的培训中,人们对复式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将逐步掌握,复式教学就能成为农村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有力推手。

2011年7月20日

第9篇: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普九以来农村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目睹这些,特别是从2006年后省综合督导评估后,农村教育确实有了以大的变化但是农村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费不足,教学条件落后

尽管现在国家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改革,学校减免了学生的学杂费,办公经费也由政府财政拨付,但是农村小学的校舍和硬件设施配备上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许多学校幼儿园与小学仍然同校,功能教室严重不足。例如:部分学校校舍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绝大多数村镇小学没有微机室及微机,即使有微机室也是多年前的并没有更新,教师学生是可望而不可及;图书室的书籍大多还是上世纪

七、八十年代的,可以不负责任的都是按斤买来的使用率也极低使用价值根本谈不上大多数是面子工程。乐、体育器材贫乏,很多设备纯属摆设。

二、教师队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缺乏后来之人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形势严峻。虽然我县陆续补充了一些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但仍然杯水车薪。二是学历水平过低。以我乡为例,大部分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甚至部分老师仅仅是完小毕业生,一直以来只是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任教。即使近年来部分老教师取得了大专学历,也只是有名而无实,学历是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却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三是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科目,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兼职的,好容易来了几名专业教师,也变成了“全能型”老师。专业教师不足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四是教师分布不平衡。县城及周边乡镇小学人员超编现象严重,而那些偏远地区的小学却缺乏人手。据了解,个别学校老师太多,上课不得不实行“轮休制”。缺编严重的学校,老师只能疲于应付,而超编的学校教学质量也并不高,反而是看的看,干的干,更让部分教师心理不平衡。

三、教师待遇低下,难以体现教师的价值。

从我县的教师待遇来讲,09年上半年的绩效工资还没有落实。并且绩效工资的底数太少,工资也很低,现在大多数四十岁以下的教师工资在1500元左右, 1

马上要入冬了取暖费依然是30元5角。在物价飞涨的今天都是典型的月光族,买房子那只是梦里的想法。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包班,工作累领导还要要求各科都上,从单一变全能,老师的总体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教育的发展,教师的上进心也非常的低下,现在讲老师的压力大,待遇低,老师不是圣人只是普通人,所以农村的教育堪忧。

四、素质教育难于实行,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力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多年,新课程标准也推行了十来年了,但当今农村小学的课堂却一如既往。受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老师们却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及主管部门也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加之目前绩效考核制度实行,这种“应试教育”还将继续下去。素质教育手册的填写都是公式化的,目的是应付检查,音乐、体育、美术课程大多数根本就没有开设没有教师,即使有也是形同虚设。

五、学校管理水平不高,教师工作效率低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许多的学校甚至教育局这个行政机构都是外行管内行,大多数并不是教学优秀或者多年的优秀基层管理人员出身的管理人员。从而难以形成管理的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从而造成教师和学校的效率低下。

综上所述,当下农村小学的教育情形实在是不容乐观,而农村小学教育占据了整个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病。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牢固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全民素质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早日腾飞做好充足的准备。

上一篇:处级干部是什么级别下一篇:帮扶救助资金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