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教育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小学信息教育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自2002年创刊以来,为传播教育信息化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研究成果,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创刊200期之际,我谨向刊物全体同仁致以热烈的祝贺,并预祝你们今后在培养广大青少年成为我国信息领域创新人才的伟大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一篇:小学信息教育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瓶颈破解策略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当下发展俨然处在了一个瓶颈期:重视度低、教育观念落后、教师质量差、设施老旧等。而面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逐渐显现,积极探究相关的破解策略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瓶颈;破解策略;重视程度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息国际化的范围不断扩大,提高我国信息技术水平、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本文则主要分析当下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从而提出相应的破解策略。

一、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为此,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在各地大力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在我国小学中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并不只是培养小学生的对计算机的知识了解、技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就接受并养成良好的全方位的信息素养,让学生自发地去学习,成为社会的全方位人才,适应新时代的到来。但是在一些调查中显示,对于学校设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分為“重点为学生普及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技巧”和“重点树立学生信息素养”两方面,并且比例为6∶4。

二、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

(一)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低

在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等的重视度仍达不到标准,认为学生学习的重心主要是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尤其是在个别的农村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可能完全没有设置。对于从小就培养孩子的信息技术技能的意识还没有在农村家长、教师等思想内部形成。在个别城市里,小学的整体教育风格也是主抓文化课,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量少之又少。例如有某些小学学生反映,他们正常的信息技术课是每周一节,学生对这个稀有课程还是满怀期待的,但是有时候一些主课的任课老师就会随便找一个理由,让学生进行文化课的复习,也就堂而皇之地把每周只上一次的信息技术课给占了。由此可见,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度实在是令人堪忧。根据一项关于“小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情况”调查显示,在个别信息技术课程专业知识上,如编程、使用学习软件,会的和不会的学生占的比例约为1∶9;对于Email、输入文字、画图等的掌握上,会与不会的比例为6∶4;而打游戏、听歌或下载音乐、电影等,比例为7∶3。

(二)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观念落后

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这个新型的教育课程,习惯于传统教育方式的教师在其教育观念上仍很难改变。例如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时,更侧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主体性地位越加明细,教师扮演的角色也正在向“引导者”转变。但是传统的教育理念则是教师的主体地位更重一点。这样就完全挖掘不出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主动性,并且实际操作能力的欠缺,导致达不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效果。一些数据曾表明,教师和校长对于学生使用计算机、上网找资料的态度各不相同。

(三)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素质能力差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具有超高技术含量的课程,因此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但是根据实践调查显示,在大部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里,教师们的整体的素质能力较低。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的专业技术不成熟。很多的小学在招收信息技术教师时,门槛较低。导致很多教师只是了解基本的信息技术,对于较为专业化、深层次的技术则没有接受专业的学习,因此在教授小学生时也是皮毛。再加上,当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化发展,技术的领域、知识等都在更新换代,而一些在职教师所接受的是相对落后的技术,从而造成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整体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例如一项关于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情况调查表,会和不会的情况比例:文字处理,71∶29;页面设置、排版打印,57∶43;对象插入及超级链接,46∶54;输入汉字,57∶43;多媒体设备,76∶24;博客,33∶67;检索信息,43∶57。检索信息、对象插入及超级链接等信息技术都是最为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技术水平让人堪忧。第二,教师的综合素质低。这里主要指的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态度、面对信息技术问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处理措施等。

(四) 信息技术教师事务过多

众所周知,计算机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对学校建设、发展等都发挥着支撑性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学校信息网络、现代教学设备等基础建设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教师不仅是教授学生专业的知识,还要从事项目策划、工程建设、进程实施、效益评估等工作。除此之外,学校的信息网络以及设备运行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信息技术教师们进行管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也依赖着信息技术教师的大力支持。由此看来,信息技术教师们的责任重大,事务繁忙。虽然这主要依赖于信息技术教师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但是过多的工作内容反而阻碍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忙不过来时很可能造成对学生本身管理的缺失。

三、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瓶颈破解策略

(一) 改变教育理念,重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学校方面,学校领导、任课老师等都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地重视在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状况,在教育理念上抛弃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对信息技术课程尊重、重视,并加以资金支持、完善学校信息技术课堂设备。要根据实际情况,如学生的数量等,购置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教学素材等硬件设备,不断完善小学信息技术设备的数量。在面对设备的防护和维修上,也要加以重视,采用专业的修护设施、方式进行后期的保护;要对学生的上机行为进行规范,爱护设备。

(二) 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拥有较高的计算机技术,但是想要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还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注意专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之上并不是单纯地为学生讲述课程,还要兼具对自我能力的提升。上课之前的备课必不可少,课后总结也同样重要。其次是竞赛辅导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而信息技术教师在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的同时,对学生的精神培养不能放松。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竞赛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己在对学生做辅导时也能提升自我的专业辅导的经验与修养。最后是课题研究过程中。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空余时间里应该多进行课题的研究,加强学校的信息技术理论,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与此同时提高自我的专业素养能力等。

(三)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一定要做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养的基础上,创新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多加体验实践。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年级的高低,实施不同水平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学,循序渐进,并且要确保小学的各个年级所接触到的信息技术内容的不同、教学目标的不重复等。在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之上,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在讲授知识之后,布置一些与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小作业,让各个小组的同学合作完成。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竞争精神等,还可以让学生上手操练信息技术,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而学校方面则可以举办一些关于信息技术的比赛,并设置笔试和机试双重考核,在严格遵循公开化、公平化等原则下,积极倡导学生们的参与。对获胜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充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充满热情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提高。

四、 结语

总的来说,在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上仍存在着较多的弊病,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瓶颈时期,但是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我国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会突破瓶颈,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做好后援,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 李静.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24:295.

[2] 朱智勃.浅析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不足[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99.

作者:薛锋

第二篇:如何推动小学信息素质教育

摘 要:信息素质是人们在未来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信息素养教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希望,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信息素质教育问题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界的重大热点课题。本文简要地对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

一、中国未来教育改革战略目标——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素质教育强调主体性,即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的发展为中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二、素质教育的马头卒——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的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最早是在1974年,在美国全国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接收的提案中,有一份提案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提出,他认为要掌握了利用信息工具的技术和方法,接受过信息资源应用培训,能够应用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是具有信息素质的人。而今信息素质已从其最基本的检索功能定义,衍生为包含一个人的信息需求、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素质的全方位概念。比较典型的概念是:信息素质是人们获取、评价和使用知识信息资源的能力,是现代人才在信息环境下获取、加工和利用知识信息必需的技能,是人们跨入信息社会,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基本品质的基础上,发展并升华出的一种新品质。

三、我国21世纪教育的通行证——小学信息素质教育

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学术界不断有人指出,现在的小学信息素质教育尤其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正在向边缘教师过渡。此语并非空穴来风,看看我们眼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宁可不上课也要为其它学科老师制作课件;课上的如何可以不追究,学校交待的任务一定要做好;只要会玩电脑,谁都可以带信息技术课……一时间,信息技术课成了边缘课,信息技术教师成了边缘教师。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基础

(1)提高思想认识。要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保党和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转变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依法保障少年儿童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二)加强德育工作,深化课程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搭建平台

(1)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和水平。小学信息教学活动必须高标准,严要求,紧扣课标。各小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2)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教育主管部门握好课程评价这根“指挥棒”。这事关方向性问题,上级有啥样的考核评价机制,下级学校就会有啥样的应对措施。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评价,不要进行泛泛的“达标式”的检测验收,要落实到真正考察每一个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上来。上级严,下级必严。

四、结论:

在当今倡导素质教育的信息时代,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型的课程,都必须面向素质教育。我们要全面革新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架构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和目标,形成合理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总之,只有多管齐下加以改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和教师就会由现在的边缘化倾向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我们相信:对全面实施小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进行的积极探索,一定会使得信息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的排头兵和领头羊。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1年01期.

[2] 黄红梅. 对教研系统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思考[J].晋图学刊,2006年04期.

[3] 田赞明. 对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1998年01期.

[4] 赵伟. 信息素质教育从会用图书馆起步[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1999年05期.

作者:陈庭晓

第三篇:写给《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自2002年创刊以来,为传播教育信息化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研究成果,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值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创刊200期之际,我谨向刊物全体同仁致以热烈的祝贺,并预祝你们今后在培养广大青少年成为我国信息领域创新人才的伟大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要敢于“顶天立地”—— 顶天,有敢于向国际权威挑战的自主创新理论;立地,能深深扎根于实践的土壤,时时刻刻为中小学老师排忧解难。

办一本让老师读得懂、喜欢读、开卷受益的信息化杂志,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师队伍建设,核心在人的信息化和专业发展。新时代,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和变化,加快教育教学创新和改革,培养具有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创刊200期之际,希望贵刊以媒体为平台和纽带,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水平,做新时代创新型教师的良师益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热烈祝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出刊200期

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发生,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正在迎接一次新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把握这一人类千载难逢的大势,提出了“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一系列重要部署,形成了习近平教育信息化思想体系,中国教育正在这一思想指引下走向未来教育新时代。期望贵刊能够肩负历史使命,与时俱进,主动融入新时代洪流!

祝贺《中小学信息技術教育》杂志出刊200期!望再上新台阶!

希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始终站在技术与教育双向融合实践的前沿,引领技术变革教育实践的发展。

以人工智能“领衔”的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影响与驱动日益彰显,教育的从业人员必须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已出刊200期,契合了这一需求,成效卓著!十分敬佩贵刊同仁的使命感和敬业精神!

衷心希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在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探索教与学新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力书写好新时代中国教育信息化“奋进之笔”。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使命非凡、任重道远。祝福贵刊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努力开创教育信息化新篇章!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教育正处于转型、升级发展阶段,“互联网+教育”正以其开放、共享、协同等要义生成更宏大的力量、更精致的服务,推动常态教学实践的高品质发展。作为基础教育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品牌期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迎来了信息化2.0时代创新引领、生态变革新要求,祝愿期刊永立潮头,做“互联网+”时代教育创新实践的倡导者、融合实践的传播者和常态实践的陪伴者!

第四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路

[摘要]阐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信息技术普及。在普及的过程中,根据各地区差异和普及情况不同而使两个阶段的普及侧重点也不同。

[关键词]中小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结构;资源建设

[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142—03

在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中,信息化是各国追赶的主题。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其中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问题

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地区差异显著。各地区、各学校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既存在着沿海和内地的差异,又存在着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不同。特别是农村山区的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空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比较差,资金投入力度小。但是随着国家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满足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需求,缓解农村山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师数量不够和教育信息化不高的问题,使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充分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不断缩小沿海和内地,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差区。

2 教育信息资源的严重匮乏、重复建设、分类标准混乱等,给信息资源的检索、共享带来很大的难题。

3 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跟不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教师专业化要求跟不上教学的需要。

(2)由于地区发展差异,适合本地区和本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教师只是把教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

(3)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评价机制刚刚建立,不成熟、不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去评价学生。

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阶段

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问题,采取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和学科整合两条主要途径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根据普及的进程把它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搞好资源建设,营造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

第一阶段是以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为主,以学科整合为辅进行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普及的过程中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课程改革现状。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各门学科在学科整合过程中努力渗透信息技术的思想和方法。在学科的整合和课程开设上由于信息技术普及的开始和教学理念的陈旧,使得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艰难的探索之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正常开设。

早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脱胎于计算机技术的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教育逐渐转变为信息技术教育。自从2004年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等四省进入实验以来,标志着信息技术课程地位的确立。

由于各地区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差区,对课程标准解读各自不同,因此教学效果也不同。同时由于各基层学校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各中小学对信息技术课程开课认识不足,出现随意删除、缩减课时,甚至不开设课程的现象,这就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质量大打折扣。基于这样的情况,课程改革实验区的省份采取小面积进入高考,或者进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这样最起码能够保证课程的开设。但是由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采取自下而上(从小学开始到高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农村山区采取自上而下(首先开设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条件成熟的学校再逐步往下开设),通过这样达到大范围的普及,形成信息技术学习环境,通过这个环境对中小学生所处的家庭、社区起到环形辐射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

(2)利用信息技术教师的技术优势促进其它学科教师学习信息技术。

因为其它学科的教师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科的整合上,信息技术整体水平总是滞后于信息技术教师,他们除了参加各级行政教育部门举办的教育培训之外,还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下或者通过网络教研来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但是这一阶段大多数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只注重技术的应用,而没有关注教学内容和本质。在经济发达地区,信息技术学习的环境比较好,因此教师的信息技术掌握情况也比较好,甚至有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的同时普及信息技术。

(3)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能够对教学起正确的导向作用,虽然目前还是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单一的教学评价机制为主,并且在短时期内还找不到可以代替的评价机制,但是教学评价机制应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减轻评价过程的操作复杂性。目前很多课程改革实验区的高考改革方案就释放出教学评价机制探索的信号,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新的课程,各地区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距离评价理念的实施还有一大段距离,所以课程实施困难程度就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信息技术学科在实验区省份小范围纳入高考,或者是进行等级考试,但是这种评价机制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呢?能不能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起良性导向作用呢?首先是涉及到信息技术评价系统的开发、实施,它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其次由于课程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信息技术教师绩效管理严重缺失,使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绩效无从体现,严重挫伤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造成许多优秀信息技术教师的流失,学科评价建设困难重重。因此探索一种符合新课程改革实际情况的教学评价机制势在必然,在探索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利用网络教研,集结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智慧探索教学评价机制的建设。李艺教授主持的大路论坛为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研究的平台。

2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急迫需要提高

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刚起步,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很低,这些严重制约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因此迫切需要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来满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被推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中心舞台,本身既要谋求自身专业的发展,又要承担繁重的学校信息化杂务,尽管如此,在教师希缺的信息技术学科中,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主动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培训和讲座,或者通过网络教研提升自我。如李艺教授主持的大路论坛和苗逢春博士主持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在这个论坛的学习、研讨得到专业化的发展。

3 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

在农村山区和一些边远山区中教学资源缺乏尤为突出,一本课本教了几代人的现象是常有的事情。为了搞好资源的建设,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2001年起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让全国百分之九十的中小学都能上网。

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质量的好坏是资源建设的关键,而资

源建设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瓶颈,因此学科基础资源库的建设始终是第一阶段的最主要任务。同时让教师、学生、各类教研人员群体参与基础资源库的建设,甚至引入商业机构竞争来加快基础资源库的建设。因为没有基础资源库的建设,教师在进行学科整合的时候就会没有具体的内容而停留在形式上。

在这个阶段很多教师也只是学会使用多种简单的信息技术工具,比如针对学科性较强的几何画板、物理画板等,一些教师沉溺于技术的应用,忽视了信息技术工具使用的真正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因此他们制作的课件格式多样,个人风格太强,相互之间兼容性太差,可扩充性差,可移植性差,从而导致资源利用率相当低。

因此必须对这些课程资源进行工程化管理、模块化划分。信息教育资源单元是课程资源依据教育规律、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信息技术整合后的最小的信息资源单元。它具有不可分解性、可扩充性、可移植性,具有对外接口和可调用的功能。通过信息教育资源单元的大量开发,形成信息教育资源库,兼容以前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减少资源的开发时间,降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难度,缩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周期。随着信息教育资源单元的大量开发和方便调用,加速资源的标准化和信息技术工具的大众化进程,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优化学科资源的配置,让教师有效利用已有的资源,真正抽出时间来进行教学研究。

4 更新传统的教学结构

传统的教学结构中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导致师生、生生交流方式相当单调,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新课程改革。自从新课程改革引入信息技术之后,加强中小学信息化的课程系统服务平台、教学管理平台的开发,使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个技术平台上得到实施。比如在新课程改革中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虽然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结构中它的优势很难得到充分的体现,根本原因是很多教师在传统的45分钟的课堂中很难组织与控制,结果在教学实践中把这种教学方法形式化了。所以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在引入论坛、QQ等技术手段之后,可以进行师生、生生同步和异步的交流和虚拟分组,凸显了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优势。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管理系统Moodle,它以其开放源代码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建构吸引了各国的教育工作者的参与研究。它把课程管理的各个教学环节集结在信息化系统的平台上,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快速交流和反馈,减轻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负担,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但是这些能否给学科课程整合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呢?我们应该理性地思考这个问题,不可盲目的迷信,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建设,即使你这个课程管理系统再先进,那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因此对这款国外的课程教学管理系统,应该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教学理念的融合,否则会适得其反。

我们有很多优秀的课程教学管理系统。比如华南理工的远程教育网和浙江大学的远程教育网,课程界面友好,条目的设置都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使用习惯。因此我们应该寻求一种适合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教学管理系统,来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结构。

第二阶段改变教学结构,实现学科的全面整合。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改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利用信息技术支撑的交流平台来实现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和交流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构建已经初步形成,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门工具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因此对于这个阶段的课程设置有两个方案。

1 基础教育阶段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由于信息技术工具的大众化,高端的信息技术让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研究,又利用高端信息技术研究成果不断促使信息技术工具大众化,因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并不依赖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来普及,而是依赖家庭、社会和学校特别是依据已经整合的学科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技术教育。要想使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必须利用高端的信息技术促使信息技术工具使用简单、方便。虽然高端信息技术的开发、研究是艰难的过程,学科的整合是渐进的过程,但是通过努力促使信息社会飞速的发展。

2 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把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提升到信息的宏观方法论上来,或者把高端的信息技术下放到基础教育阶段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下放高端的信息技术充实到基础教育阶段作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因此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并不仅仅是普及,而是为高端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普及的任务主要落实到了已经全面整合的学科,因为其它学科已经完全具备既利用信息技术为本学科教学的能力,又能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作用。

在这一阶段中,因为资源库建设的极大丰富,资源开发的方便,信息技术工具的极其简单利用,学科和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所以信息技术的思想和方法已经内化为人的素质,已经是人的灵魂和血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EB/OL].

[2]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1,(1):5.

[3]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7,(7):5—10.

[3]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7,(7):22—27.

[4]邓立言.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之我见[J].教育研究,2001,(4):52—54.

作者:邓 轶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优化的抓手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化已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趋势,和六年制教育专业之间的共同研究是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一次新型教学模式探究。如何运用核心素养对六年制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做到极优化,同时通过引导小学生树立信息意识,提高计算机运用的思维能力,用数字化学习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最大优化,既是探究的方向,也是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优化

引言

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非常快的今天,信息技术不知不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要求学生对信息既要有敏感度,又要有价值判断;既要具备数字化学习的能力,又要能通过数字化学习生成分享和创造;更要培养学生信息社会的安全责任意识。简言之,小学信息学科的核心素养即: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些素养和要求,能够适应学生一辈子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环境的需求。在我国新一轮的课改实践中,如何通过培养学生关于信息技术的综合素养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整体能力,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探究方向和终极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对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模式等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一种适合六年制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化策略。

学情分析:学生信息意识缺乏,信息基础水平差异较大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主要是针对1-5年級的学生开设,学生到了6年级,因为小升初的考试科目中不包含“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所以学生缺失学习的动力。由于学生学习科目的意识不强,所以,学生能熟悉并自由运用信息基础知识的水平差异也较大。通过问卷、访问等一些调查,我校80%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在所有学习的课程中属于不重要的课程。在平时生活、学习中由于手机的广泛使用,他们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更少。一方面老师应付式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因兴趣而学,导致学生信息基础的水平千差万别。在这种状况下,因为学生听课的起始点不尽相同,老师的教学如果起点过低,一定会消磨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如果老师教学起点太高,教学就只针对学习非常出众的小部分学生,这样就会打消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教育质量下滑,目标落空。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的情况下,怎样能增强学生信息意识,提高整体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水平是一个非常急需解决的问题。

抓手一:抓老师,因人成事

结合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学校所组织的调查,我校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极度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过于依赖老师,老师问一句就答一句,因而学生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作业,因为学生的疏于使用,加之一些规定和限制,只能由老师在课堂上直接把答案讲出来。这样的教学,又何谈利用知识去创新。所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并支持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思维,是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时关键。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堂,而课堂的现状又由教师主导,只有让任课的老师有了高度的重视,才能开发课堂,激活课堂,在学生产生兴趣的时候,再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发现总题、解决问题,最后才谋求创新。

抓手二:抓课堂,重视引入

在课程设立中,很多老师都会省略引入这个环节,但实际上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这一个步骤直接影响到学生们整节课的学习节奏,影响着学生是不是能及时的全身心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设立中,老师可以把创新的理念放在课堂刚开始的引入环节,开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对于提高整体的课堂质量非常有帮助。

老师在教学文本撰写时,把这节课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对立起来讲肯定会很无聊。从学生的角度看,就会认为这单单是一个练习打字的课程,如果这时老师按照传统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讲解,会让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的学习内容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老师可以在这部分加入非常有趣的创新部分,可以先准备一段教学视频给学生,同时向学生们介绍汉字编辑这部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这部分课程的运用环境,同时还可以运用比赛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对这堂课学习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比试哪组的速度更快,排版精美,充分的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在类似游戏的教学方法下同学们能快速的掌握文字编辑的手法,从而非常大程度的提高整节课的教学质量。

抓手三:抓操作,提升主动性

信息技术课程,属于工具类术知识,实质上是一门应用课程,在学会了这门课程后,可以通过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充分运用。如杂志的编排,文档的美化等。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很多的实际操作环节,尽可能的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操的过程中不断熟悉课堂中学习到的课本知识,加深印象。况且现在的小学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性非常强,很多学生在接触课程之前就已经非常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这节课的重要性。因此在课程授课中,要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到能够应用到生活中的操作面,能更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这节课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我在讲计算机章节时,就不只是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实际上机进行操作,用电脑上的算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能够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感兴趣。在日常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不断寻找信息技术与生活中能够应用上的连接点,尽量将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书面印象转变为实用性印象,而并不是理论考试型。

抓手四:抓自主学习,培养创新习惯

信息技术课程想要培养核心素养,教师要指导学生知道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好处和限制,指导学生利用先进的数字化进行自主学习、协同工作与交流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数字化学习,与相关的创新学习。尤其是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整体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能更快的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那就更高要求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我们研究的创新型教学,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动,每个小组分发一个计算机,随后用任务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把一台电脑拆卸,将各个零部件标注,最后按照部件将电脑组装起来。这样的方法可以激励学生们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当主角的感觉,这不但不会让他们觉得枯燥,还会觉得课堂非常有意思。

结束语

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十分重要的课程,也是当下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基础技能,老师在教授课程时应该舍弃掉传统的教育模式,用新颖有趣的方法来驾驭课程,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进度和效率,让小学生能更容易的接受、熟练信息技术课程,更好的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朱珏钰.核心素养理念下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优化研究[J].计算机时代,2021(04):92-94.

[2]王慧慧.浅谈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J].文理导航(下旬),2021(02):11+13.

作者:温耿华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学生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