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达唑仑清醒镇静疗法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急诊科很多呼吸抑制的患者需给予紧急气管插管治疗, 急性药物中毒患者也需给予洗胃抢救操作, 而如果进行插管、洗胃等抢救措施的患者处于清醒状态, 则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刺激, 使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焦虑、紧张等应激反应, 并且咽喉部神经分布较为密集, 如不给予干预措施, 可引起患者剧烈的生理反应, 使呼吸和心率增快, 血压急剧升高或出现剧烈波动, 对患者病情产生不良影响, 尤其是对危重症患者, 生命体征的不稳定可加重病情, 使预后不良[1,2]。故应对行气管插管及洗胃等急救措施的患者实施镇静治疗, 以减少不良刺激, 提高治疗效果。该院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急诊患者应用咪达唑仑进行镇静治疗, 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急诊患者共112例, 其中男70例, 女42例;年龄在20~7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6.18±10.68) 岁;其中行急诊气管插管者78例, 中枢性呼吸衰竭44例, 由急性左心衰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引起, 周围性呼吸衰竭34例, 由重症肌无力引起, 行置管洗胃者34例, 其中急性有机磷中毒18例, 服用大量安眠药10例, 其他药物中毒6例;112例患者均处于清醒状态, 未出现脑损伤;将其中采用咪达唑仑实施清醒镇静疗法者作为观察组, 使用地卡因进行镇静者作为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立即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 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监护,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咪达唑仑以1 mg/30 s的速度静脉注射, 初始剂量为0.5 mg, 随后以0.5 mg的剂量递增, 直至达到理想的镇静效果。应用Ramsay镇静分级法对患者的镇静效果进行评估:Ⅰ级:患者有明显的焦虑、躁动不安表现;Ⅱ级:患者清醒, 安静配合, 定向力明确;Ⅲ级:患者安静, 可对指令有反应;Ⅳ级:患者处于嗜睡状态, 对疼痛或大声呼叫等刺激有敏捷的反应;Ⅴ级:处于嗜睡状态, 但对疼痛或大声呼叫等刺激反应迟钝;Ⅵ级:对以上刺激均无反应。气管插管、置管洗胃治疗需达到的镇静效果为Ⅲ~Ⅳ级, 咪达唑仑的最大使用剂量为10 mg。在患者达到理想的镇静效果后给予气管插管或置入洗胃管洗胃治疗。另外, 需注意的是, 在气管插管后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 应继续给予咪达唑仑0.05 mg/ (kg·h) 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维持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1%~2%地卡因5 mL口服, 进行表面麻醉。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对操作过程的遗忘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56例患者全部置管成功, 对操作过程完全遗忘者53例, 3例患者对操作过程部分遗忘, 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体征均未有明显的波动。1例患者镇静深度达RamsayⅤ级, 出现镇静过度, 给予高浓度吸氧、氟马西尼催醒后患者很快逆转, 未出现呼吸抑制并发症。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50例, 对操作过程完全遗忘者21例, 部分遗忘者32例, 3例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明显的不良感受, 观察组的成功率、完全遗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气管插管、置管洗胃等操作可对患者产生很大的刺激, 清醒患者在治疗后会留下痛苦的记忆, 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 对插管产生恐惧心理, 拒绝再次麻醉或手术等治疗。而急救治疗中, 产生的严重刺激, 可使患者产生严重应激反应, 导致抢救失败。因此, 清醒镇静治疗成为气管插管、置管洗胃等操作重要辅助治疗措施。

清醒镇静治疗是指给予镇静治疗同时, 保留患者的言语交流、合作等能力, 维持患者的保护性反射及呼吸道通畅, 使患者能对医师的指令作出正确反应。清醒镇静治疗在内镜检查、急诊急救等治疗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可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患者出现烦躁、挣扎等反应, 妨碍操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又可以保持患者神志清醒及完整的吞咽、咳嗽等反射, 使患者能配合医师做出各种所需的动作, 保证治疗的成功实施[3]。以往用于清醒镇静治疗中的药物为1%~2%地卡因, 通过喷雾进行咽喉表面麻醉, 效果不理想, 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较差, 操作成功率很低, 导致抢救或检查失败。

咪达唑仑属于新型苯二氮类药物, 是一种亲脂性物质, 能微溶于水, 在体内生理性pH条件下, 可迅速透过血脑屏障, 产生抗焦虑、催眠、抗惊厥、肌松等作用, 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 并且起效快、患者耐受性好, 在麻醉前用药、全麻诱导和维持、部位麻醉中辅助镇静等均应用广泛[4]。咪达唑仑还具有明显的顺行性遗忘的特点, 但对逆行性记忆无影响, 并且其遗忘作用与镇静作用非因果关系, 不必达到嗜睡状态即可达到遗忘的效果, 因此咪达唑仑在清醒镇静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同时, 咪达唑仑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较小, 不会引起呼吸抑制、血压波动等不良影响, 安全性较高。该研究中, 置管的成功率达到100%, 操作完成后。完全遗忘的患者占94.64%, 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 咪达唑仑在气管插管、置管洗胃等的清醒镇静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有助于提高置管成功率, 使患者遗忘操作过程, 减轻抢救治疗对患者产生的不良感受, 有助于抢救操作的顺利实施。

摘要: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清醒镇静疗法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56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给予气管插管、置管洗胃治疗措施时行咪达唑仑清醒镇静治疗, 并选取同期56例使用地卡因进行镇静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对操作过程的遗忘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 对操作过程完全遗忘者占94.64%, 部分遗忘者占5.36%, 未出现明显的不良感受;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9.29%, 对操作过程完全遗忘者占37.50%, 部分遗忘者占57.14%,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 观察组的成功率、完全遗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将咪达唑仑用于急诊抢救中的气管插管、置管洗胃等操作, 有助于提高置管成功率, 使患者遗忘操作过程, 减轻抢救治疗对患者产生的不良感受, 有助于抢救操作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咪达唑仑,清醒镇静疗法,急诊抢救,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卢迎芬, 李伟, 卢开林, 等.咪达唑仑清醒镇静治疗在急诊气管插管及洗胃患者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 2010, 50 (47) :99.

[2] 姚允泰, 龚志毅.急诊气管插管的若干问题[J].中国急救医学2005, 25 (8) :585-587.

[3] 孙丽华, 杨桐伟.咪达唑仑的临床应用进展[J].吉林医学, 2006 (12) :1469-1470.

[4] 朱贤嫒, 王书强, 季长明.咪达唑仑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32) :7852-7853.

上一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下一篇: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灾备系统中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