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优化途径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发展特色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各个地方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可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转换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笔者阐述了河南省正阳县花生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优化途径提出了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农业;正阳县;花生产业;优化途径;

正阳县花生种植历史悠久,据2017年正阳县统计年鉴可知,作为连续20年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县的正阳县,花生种植面积达11.47万公顷,产量达50万吨。正阳花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正阳县是全国唯一以花生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县,被誉为“中国花生之都”“全国油料百强县”。研究文献资料可知,正阳县花生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1.1 种植规模大,品种丰富

如图1所示,从花生总产量来看,除了2008年到2009年之间有少量下降,2009年之后一直呈现增长的态势。从种植面积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花生种植面积始终保持缓慢增长。在这9年期间,2009年的种植面积最小,有7.578万公顷,在2016年达到顶点,种植总面积达到8.815万公顷。从单位产量来看,2009年的单位产量为3 354 kg/hm2,同样是2016年达到顶点,单位产量为4 479 kg/hm2。花生产业的种植规模决定了在正阳县发展以花生为主要产业的特色农业具有独特的优势。

正阳县的花生种植品种也多种多样,正阳县以往一直以种植白沙1016为主,县农业部门为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先后推广引进了豫花22、驻花1号、中花8号、远杂9307等优良品种。正阳花生以优质珍珠豆型特色著称,花生米粒外观整齐,含油量高达55%以上,比其他品种高8%~10%,含蛋白质28%左右,且富含1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正阳花生用于榨油出油率高,加工效益好,加工的食品或炒货具有香、酥、脆的突出特点,细腻好吃。

1.2 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正阳县花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全县共有38家从事花生机械生产的企业,每年可生产各类花生生产机械6万余台,从花生种植、管理、收获、初加工等环节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花生的机械化生产带动了当地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厂商发展,如正阳县车辆总厂、河南省豫丰机械有限公司,为花生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3 花生生产标准化

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栽培、统一技术、统一供肥、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的“六统一”模式进行标准化生产。推广起垄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化学调控、黄曲霉素防控等高产高效无公害栽培集成技术,逐渐形成“正阳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1.4 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在中国农科院花生专家王强研究员的指导下,正阳县花生产业链条不断延长,花生副产品品类增多,相关产品的附加值也随之提高。以君乐宝、鲁花、花生天地、正花食品等23家大型企业入驻正阳产业园,形成了以花生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的食品加工集群。围绕花生进行产品的充分开发,利用花生养殖奶牛、湖羊,利用花生壳种植食用菌等,并开发花生叶茶、花生壳枕头等花生副产品,实现全资源化综合利用。

2 正阳县花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优质产品过少,产品附加值低

由于正阳县在花生的生产中过于重视花生的产量,导致优质产品过少,且缺乏花生精加工产业,产品附加值低。而且大多数农户选择自留收获的花生,极大地阻碍了正阳花生产业的发展[2]。

2.2 产业链不完整

正阳县花生产业模式过于单一,只涉及花生初级产品的生产,深加工技术落后,没有挖掘花生作为普通农产品之外的其他价值,且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和监管机制,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较低,产品的档次不够,阻碍了花生出口产业的发展,致使花生产业链不完整[2]。

2.3 一、二、三产业没有融合发展

正阳县的花生产业没有做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具体体现在:1)产品的产业链不完整,缺乏产品的上下游产业,例如,以花生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业,花生的周边产品及花生精加工产业等;2)花生产业的经营主体之间联系不紧密,中间环节过于复杂;3)产业资源过于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产业化经营进程推进缓慢[2]。

2.4 自主品牌建设不力

目前,正阳县通过政策上的扶持,大力推进花生产业的发展,花生的种植规模和产量规模也稳步提升,逐渐获得区域市场的认可,知名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正阳县花生产业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花生产品质量体系不够完善,不注重花生产品品质的提高,也缺乏品牌意识,没有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到目前为止,只有“正阳花生”一种品牌,但这一品牌太过概念化,没有具体到某一个企业,所以正阳县花生产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存在很多不足。要想真正地让正阳花生走出去,提高知名度,在特色农业的发展中树立典范,必须要大力发展花生的自主品牌[2]。

2.5 基础设施不完善

正阳县地处河南南部的平原,地势较低,由于地形限制,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再加上各地区乡镇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很难及时地排涝和灌溉,这就导致花生产量上不去以及精品花生产品过少,极大地影响了正阳花生的推广,不利于正阳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2]。

3 正阳县花生产业优化途径

3.1 加强政策引导,构建保障机制

县委县政府应按照花生产业发展的需要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来满足花生产业发展的需要,从政策层面保障花生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1)产业扶持政策。主要通过吸引外商投资和增加财政补贴的方式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高花生从种植到收获、加工的集约化水平,延长花生产业链,整合花生产业资源,拓展花生相关副产品,提高花生产品的附加值,最终形成花生的产业化经营。2)土地使用保障政策。通过合理地调配县区土地资源,为那些能够有效组织带动花生农户、能够助力花生产业发展、科技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提高用地保障,解决用地需求。3)金融服务政策。通过“银行+信贷风险基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保险+信贷风险基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式,通过商业银行为产业集聚区内企业提供贷款,破解金融难题。4)完善基础设施。进行农业的综合开发和治理,推进土地整治、交通、林业、水利等各种涉农项目,实现土地规范平整,道路交通网络健全,水渠灌溉系统完善,使得土地干旱的时候能及时灌溉,洪涝的时候能及时排水,保障农田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3]。

3.2 实施科技引领,提供科技支撑

1)发展智慧农业。建设花生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化工程、花生产业投入品减量化示范工程、花生产业物联网集群示范工程、可溯源电子商务示范及品牌文化工程、智慧农业虚拟展示中心示范工程智慧农业“五大工程”项目,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原产地可追溯。2)引进相关产业高素质人才,通过福利政策吸引优秀农校毕业生还乡就业,为家乡特色农业作出贡献。3)培育新型农民。依托正阳县现有农业农村相关培训学校,如正阳农业技术推广学校、正阳花生学校、正阳农业机械学校等,定期定点地为当地农民开展农技培训,系统讲解花生种养及收获的相关知识,培养出一批懂农业、爱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壮大正阳花生产业的基层人才队伍[4]。

3.3 引进龙头企业,延伸花生产业链条

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提升正阳花生加工产业的实力。在原有引进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招商引资,争取花生油企业如鲁花花生油、金龙鱼花生油等企业入驻正阳县。加快建设集花生加工、期货交割、花生交易于一体的花生产业园,延伸花生产业链条[5]。进一步推进科研院所与正阳花生相关龙头企业如花生天地、君乐宝进行合作,搭建花生产品创新推广平台,研发与花生有关的农副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延伸花生产业链条。并以此为基础建设以花生为主题的乡村休闲农业,以花生深加工为基础,以与花生相关的二、三产业为特色的花生小镇、花生主题乐园、花生田园野望等,着力打造一个融合一、二、三产业的花生全产业综合体。

3.4 增强品牌意识,创新营销方式

正阳县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这对于特色产业花生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该引导花生产业,增强自主品牌意识,打造出正阳花生的知名品牌。并且通过精深加工,生产出优质的花生产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应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正阳花生的宣传,打破以往正阳花生不为人知的局面。可以通过时下最为流行的自媒体营销方式,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向全国网民介绍正阳县的花生产品,带动整体销量。还可通过一些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或者新媒体客户端如今日头条、观察者网等,撰写推介文章向平台的粉丝推销宣传,进而销售花生及相关副产品。正阳县还可通过官方渠道,培养一批致力于宣传本地农产品的自媒体从业者,通过自主发布视频和文章等方式,介绍家乡特色农产品,或者和平台上已经初具规模的自媒体博主如“华农兄弟”“李子柒”等合作,借助他们庞大的粉丝量推销正阳花生产品,这样才能进一步为正阳花生品牌推广助力。只有不断增强品牌意识,创新营销方式,才能增强正阳花生在全国特色农业中的竞争力。

3.5构建多元体系,实现融合发展

正阳县花生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单一产业的发展,要改变以往以原料生产为主的模式,构建多元体系,实现各个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花生产品辐射带动其他农副产品的推广和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推动花生标准化种植,实现农民增收。围绕拉长花生产业链条,以农业带动工业,补工业短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更多花生加工企业入驻正阳县。逐步构建花生产业产供销一体化的多元体系,将花生产业与当地特色融合,实现以花生产业为主、多产业融合发展的互利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彦玲.正阳县花生产业化经营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7.

[2]范杰,王思宝.让花生果变成金元宝:关于河南省正阳县花生产业化的调查[J].农产品加工,2014(11):16-17.

[3]贾淼.正阳县花生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J].乡村科技,2019(8):20-21.

[4]吴金珂.农村农产品电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机,2021,52(3):75-76.

[5]杨伟强,王秀贞,张建成,等.我国花生加工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6(3):105-107.

上一篇:大学生校外兼职劳动权益保护问题及应对下一篇:股权代持法律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