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实现。在素质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必然会受到幼儿教育界的关注。幼儿健康心理培养的黄金时期就是幼儿园时期,直接影响着幼儿未来的人格发展。因此,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与扶持,使其从小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为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文章分析了当前阶段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策略;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这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尤其是0至6岁阶段的儿童,身体、认知、情感等各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缺乏相应的知识经验,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样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与行为,非常依赖教师与家长,缺乏甚至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基于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必须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 幼儿心理教育内容

(一)主要内容

首先,培养幼儿健全的意志品质。当幼儿犯错时,我们不能单方面批评幼儿,而是要让其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承认错误,向对方道歉,如某个孩子经常在操场上和同伴打架,还经常擅自离开座位等。另外,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鼓励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困难,而不是包办代替等,这样有利于他们形成坚持做事的原则,形成一定的自制能力。

其次,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要引导幼儿与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互谦让与合作等,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相互间的信任,并获得最终的成功。

(二)幼儿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

幼儿心理健康对其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幼儿教育心理学,以便于对幼儿心理进行更加全面的揣度,从而更好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我将幼儿教育心理学归纳成了三个方面:第一,幼儿学习特征与教学规律的研究与阐释;第二,对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变化,以及教育教学效果进行预测;第三,为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必须要灵活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干预。

总之,幼儿教育心理学科有着较强的综合性与交叉性,通过多种相关学科的理论,揭示了基本的幼儿学习与教育规律,为指导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对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效率的揭示、中国特色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形成,以及对幼儿教师教学实践的科学指导这三个方面认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二、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幼儿健康心理

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和社区,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我们应适当、有效地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与应用,不断地丰富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二)及时发现并矫正问题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丰富多样,可以是教师引导,可以开展多种活动形式等。每一个都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幼儿心理方面的问题,然后再以他们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和依据,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措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心理,保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

(三)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3~6岁这一阶段,是培养幼儿心理素质的黄金时期,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强,又比较依赖于父母和师长等,较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让他们的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促使他们学会如何控制自身行为与情绪,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定的意志品质,养成健康心理,为培养幼儿健康人格做好进一步的准备。

三、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中,一般都会侧重于发展幼儿的智力,以幼儿在幼儿园的所学、所记内容为焦点,并未重视幼儿思想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以灌输式等教学方法为主,并未重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对教学的影响,这对幼儿思想和生活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束缚,致使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个性化发展受到影响,阻碍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培养。

(二)幼儿教师缺乏专业性

目前,很多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都不太专业。他们在校学习时,侧重于对幼儿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少注重学习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最终在实践工作中缺乏足够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因此,当教师发现幼儿情绪中存在的问题时,很难与幼儿实际情况相结合,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理,对幼儿心理进行正确的疏导。

(三)家庭教育缺乏正确的方式

现在,很多家长依然保持传统教育观念,只注重给幼儿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多数家长依然是注重给幼儿灌输理论知识,关于幼儿饮食方面的健康,忽视了良好行为习惯和积极情感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上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的良好发展,容易打击幼儿自信心,导致他们缺乏责任心,自信心不足,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在教学目标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也要依据这三个领域来确定具体的活动目标,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本就在情感领域的范畴之内。儿童是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满足他们身心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正确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我们要结合幼儿的实际年龄段,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目标。不同的幼儿个体,应该实施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教师适时把握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要想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良好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首先就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纳入各项活动的目标体系当中。

现在,传统的教育活动目标不仅无法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更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热情与投入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基础,尤其是幼儿情绪、态度及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要在各项活动目标中融入这些内容,从注重培养知识技能转向对幼儿参与各项活动的兴趣的关注。例如,“我的影子朋友”是一项科学探索活动,它是由“画影子—看到影子—探讨影子(为什么影子会和脚连在一起、怎样能让影子消失)—利用影子的特点,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环节组成。这一探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培养幼儿的积极探索精神。

(二)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师的教学要以幼儿的实际心理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实际教学内容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讲故事以及行为强化等,有利于加深幼儿的切身体会,丰富情感体验,以此满足他们在认知与情感方面的各种需求。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还要学会善于发现幼儿思维中的“闪光点”,并给予赞扬和鼓励,引导幼儿学会取长补短,加强幼儿自我意识与自信心的培养。在活动实践中,提供给幼儿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的同时,还要确保他们有足够的自主选择空间,以此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度,让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获得更好的满足,使其更加的身心愉悦。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还要为幼儿参与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积极动手,积极动脑,大胆开口,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获得全面发展,促进幼儿自尊心与自信心的不断增强。

(三)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与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侧重于对幼儿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体验的评价,适时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努力,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以此对幼儿给予激励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积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促进良好自我意识的形成。

五、 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具体策略

(一)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氛围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这一氛围中获取知识的同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良好物质氛围的营造。物质氛围的优美与温馨,可以让幼儿更加热爱生活,使得他们的日常生活变得充实,促进幼儿良好性情的培养,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同时,还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提高幼儿认知事物、情感以及动手等能力。只有让幼儿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他们才能在快乐去主动学习,继而在愉悦中的氛围中实现心理的健康发展。其次,良好心理氛围的营造。教师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尊重和平等即是心理氛围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两点:首先,与幼儿之间的良好交流。教师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交流,使得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更加亲近,从而有效增进双方的了解;在交流中,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产生被重视的感觉,从而产生愉悦的情绪。当幼儿体验到良好情绪时,对教师的信任和喜爱也会逐渐增加,继而对于教师的帮助和教育也就不再感到抵触或排斥。其次,对幼儿优势的发现与利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优势,并加以利用,有效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尤其是在成长过程中,每一个幼儿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赞扬与认可,当获得教师的赞扬与认可时,幼儿对自身的价值与能力的认识也会加深,继而更加积极地与教师交流,确保其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开展实践活动课程

在幼儿园教育中开设心理课程是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须环节。在设计前期活动方案时,必须要与幼儿自身特点紧密相连,设计具有正能量的实践活动,并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

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组织,确保每一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避免幼儿之间出现拉帮结派或孤立某个同学的现象发生,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平等参与活动。对于幼儿的评价,也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多一些鼓励和肯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活动效果。

心理活动课程是多元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娱乐表演、DIY展示以及讲故事等形式,让幼儿在班级中进行即兴表演,有助于锻炼应变能力,增强展示自我的信心和勇气;以故事作为课堂导入,不仅能快速集中幼儿注意力,还能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汲取更多正能量;组织幼儿开展DIY活动,有利于锻炼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他们创新的意识及能力。其实,心理活动实践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活动加深情感体验,让他们从内心产生共鸣,最终实现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幼儿园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幼儿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让他们及时记录自己教学的心得体会等,以此构建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而教师为了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在学习过程结合自身学习经验时常进行相互交流与沟通等,以此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整体教师的专业素养。

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应该经常组织各种专家讲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养等活动,加强对幼儿教师专业的培训,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的提升。

课堂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之一,除了传授给幼儿理论知识以外,还要保证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上好心理健康课程,还要在其他学科中进行积极渗透,全面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教育。如,在思想品德课上对幼儿心理进行疏导教育;在语文课中引导幼儿对文本人物的良好心理素质进行体会和感悟;数学知识更是与幼儿心理活动紧密相连,如观察、思维、记忆等行为都会涉及幼儿的心理活动,因此这些都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机会;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幼儿学习自信心,鼓励他们敢于表现和发展自己,全面培养幼儿的能力。

另外,在美术和音乐等课程的设置方面,提供给幼儿更好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幼儿情操的陶冶,让他们的心理在美的熏陶中获得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助于幼儿不良情绪的缓解,既能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又能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增色添彩,不断增强幼儿自身的免疫力。其实,无论幼儿还是教师,每个人都面对着不同的压力,而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利于他们自身压力得以更好的释放,获得情绪上的稳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做些放松性的体育训练,促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通过运动锻炼获得身体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愉悦。而在家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幼儿推荐简单的体育活动,让他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有趣,劳逸结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同时,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可见,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渗透到不同的学科教学当中,可以让幼儿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势在必行,这对于幼儿未来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而教师的支持与鼓励是幼儿形成积极情感与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在这一时期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助于他们健康自我的形成。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注重与幼儿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家校联动,确保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谭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7):188-189.

[2]田甜.幼儿园教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观调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3]张全,王佩升,张皓.基于幼儿心理规律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分析[C].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267,275.

上一篇:肖邦钢琴作品中人文主义价值观下一篇:房建工程深基坑施工中的组合支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