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影院-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帮助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发展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社会经济体系也在不断地发展,自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以来,我国送电影下乡工程取得重大的进步与突破,但是在某些方面仍存有不同的问题,并待我们研究并试图找出解决办法。比如说下乡电影的放映资源不够丰富,电影的观影率不高,放映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农村思想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建设来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内容就包括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放映不仅可以提升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素养,也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保障农村群众和乡镇流动人口的文化权益起了重要作用。

一、项目简介

为了深入了解现当代农村文化发展现状,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同时提升大学生的素养,使小我融入大我,积极为社会作出贡献。由三所院校的三名大学生所组成的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参与到茂名市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践中,更好地了解“送电影下乡”这一举措的深刻内涵。

二、背景立意

(一)国家政策

我国正在大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指导性的战略地位,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其重要环节。在文化建设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十八大报告强调了以农业农村农民为重点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之一,让农民能够看上电影,不仅仅是丰富农余生活,也让先进文化深入人心。

(二)地方政策

茂名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惠民政策普及多村群众,电影放映工作常年不休。《2011年茂名市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方案》[1]中阐述:坚持把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作为我市建设文化强市和构建幸福茂名的一项重要工作,统筹和促进我市城乡电影市场的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公共服务和市场运作协调发展的新体系、新机制,确保我市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任务落实。且给出了详细的工作思路,在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过程中,成立以市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为龙头,各县(市)相应成立农村数字院线分公司,实行数字化放映,以流动放映为实施主体,深入贯彻农村电影放映“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十六字”原则,通过院线制,推动资源整合,建立省市、县三级贯通的农村电影放映网络和监管机制,实现我市农村放映规模化运营,建立并完善农村电影公益放映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我市农村电影放映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方案

(一)活动目的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由于2020年初恰逢新冠疫情爆发,对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而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落实扶贫先扶人,扶人扶精神”,努力实现扶贫与扶智的深度融合,通过相关的活动对脱贫攻坚体系的遗漏之处进行填补。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将文化资源覆盖到农村基层,既有利于加强社会政策兜底保障,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又有助于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积极培育发展国内市场,对于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缩小城乡公共文化差距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经济水平获得了有效提高,人们的娱乐方式富有多样化,然而农村公共文化的发展趋势不断下降,农村的社会秩序及其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不利的影响及消极的冲击。因此帮助农村传播更为专业的公共文化服务,让农村居民享受相关组织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我们团队主动参与到“送电影下乡”的活动当中,目的是通过行动深入到农村居民中去,了解情况,总结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

2.了解农村居民的需求

通过下乡访谈,了解农村居民对流动电影的看法及了解多数农村居民的观影意向,通过对其所表达的需求以及意见,将信息整合起来并提供给相应的部门及放映负责人,提高流动电影在放映过程中能够改善的软要求。

3.为农村居民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

通过电影下乡放映这一活动,农村居民在现场观影的同时还增加了相互交流的可能性,对促进农村居民的人际关系和谐以及通过影片内容调节身心健康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影响。通过共同参与村庄的观影活动,还可以增强农村居民的村庄认同感,调动他们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提高农村治理效果及水平。

(二)调研形式

传统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试点调查法等,通过小组多次讨论推翻,基于研究项目的特点,以及研究方法的客观性原则,考虑到农村居民老人居多,知识水平不足,问卷调查困难,且问卷调查结果缺乏客观性;试点调查法需要长时间调研,项目初定计划难以接受。最终选定了实地观察法以及访谈法(典型对象访谈)作为实地考察的重心。

1.实地观察法

在此次项目中,团队成员会跟随电影放映员下乡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参与电影放映过程,观察整个现场的真实反馈,并拍摄记录影像资料,多方面深入了解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情况。

2.访谈法

跟随下乡放映电影,结合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特点,对电影放映员,看电影的村民,村委会成员等典型人物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多年发展及村民受益情况,深入了解文化公共工程的实施情况。

3.文献研究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的重要内容,而文艺担负着为民族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本队根据这一背景,通过图书馆,网络,报刊搜集有关书籍及政府文件等资料,通过知网搜集近几年对电影下乡研究的论文及期刊,为此次送电影下乡活动提供基础的文字概念。

(三)主要内容

1.概况详述

本次“送电影下乡”活动所发生的地点是广东省茂名市,茂名地区共有放映队73个,其中茂南区含放映队共9个,我们此次活动所跟随下乡的放映队为“茂名市荔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城郊三队”。根据相关要求,放映队每年需放映300场次电影,每晚放映2场次,每年总共需放映150晚。由于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了做好防控防疫措施,2020年下乡电影放映队在疫情中高峰期间均不进行放映,直至2020年5月底,下乡电影放映队才重新运作下乡放映工作。我们团队希望通过此次“送电影下乡”活动,帮助放映队,将大量优秀的电影文化带到农村,让村民能够免费平等地接受到优秀的电影作品,让电影中所传递的价值以及正能量在农村群众中传播。同时,对村民及放映员进行深度访谈,对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对所搜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整合后提炼有价值信息,最终能够通过成员共同完成的报告中提出存在的现象、相应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项目实施

前期安排:我们团队首先与茂名市荔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联系,与相关负责人表明团队的目的以及来意,征求对方同意后,联系相关放映队队长即茂名市荔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城郊三队队长,提前与放映队队长协调好跟随其一起下乡放映电影的时间以及地点。与此同时,明确成员的分工以及相关物资的筹备,根据不同放映地点制定相应的拍摄内容,结合团队的走访时间,安排好成员届时相应的工作。其次,相关成员负责制定并编写采访稿,并对外出走访的小组成员进行简单的采访培训,对应访谈过程中团队所面对的不同的人群以相应的采访稿进行采访,有针对性地提问,从而获得更高效的沟通。最后,根据下乡电影放映的地点,提前安排好出行路线以及出行交通工具并提前对将要进行放映的活动地点进行踩点,安排准备好应急方案,如出现恶劣天气、塞车、放映过程中停电等情况。

中期安排:首先我们负责宣传工作的成员进行活动海报的设计,并梳理与确定整个活动的流程。负责协助放映的成员提前向放映队队长了解并学习放映队在电影放映前所需准备的工作以及放映后所要完成的工作等,在放映员的指导下协助放映。其次,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去了解实地情况以及放映当日实况,包括观影人数,人数波动趋势,村民获取电影放映消息的信息来源等。最后,我们团队的采访人员在放映现场与不同年龄层的观影观众(即村民)作出一定的交流,询问访谈者的身份、家庭情况、过往观影机会的来源、观影感受以及村民对下乡电影所存在的不足提出的想法与对未来的期待等,并在征得其同意后对其进行访谈并通过拍摄、录音的方式记录访谈内容,与放映员进行深度对话,了解其在放映工作岗位多年中所看到的电影下乡的发展与变化、放映过程中其所遇到的印象深刻的故事以及其坚持多年放映的原因等。每次跟随放映队下乡放映电影并与村民进行访谈后,我们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结合我们当日的工作,开展相应的小会议,由各个成员对当日的工作进行复盘并指出优缺点,并进行修正。

后期安排:三下乡结束后,各成员集合共同对此次下乡活动进行复盘工作,总结在活动过程中所发现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以及问题,提出并查阅相关资料,针对该问题进行了解并搜集信息,最终共同完成此次三下乡活动报告。与此同时,我们汇总下乡过程中的所有文字及视频资料,将其制作成短时纪录片,在网络平台发布。

四、项目总结和体会

经过由茂名市荔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城郊三队放映队长带领我们“流动电影院”三下乡的小组成员一同下乡放映后,我们小组成员通过在下乡放映电影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了一次总结复盘,并指出下乡电影这一项目在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农村居民的采访内容及小组成员数次随放映队下乡放映的感受结合,我们发现下乡电影放映队虽被要求一年要放映满300场,但也容易存在单纯注重放映电影的次数而忽视放映的质量的情况。其次则是有农村居民反映,部分电影如警匪片,有些画面过于紧张刺激,不太适合年龄小的小朋友观看,虽电影虽传达的内容有较大的教育意义,但是其中的打斗画面及烧脑悬疑片段有点难被中老年及幼龄农村居民接受。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与农村居民的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农村居民并不会前往影院观看电影,又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平时常要忙家中农活,休闲时在家也是偶尔通过电视上的电影频道观看电影,但是缺乏观影氛围,以至于很难投入到电影当中。他们表示,流动电影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能够接受多元电影文化的机会,村里几个邻居一同搬着小塑料胶凳,路上聊聊农活与乡村日常,小孩们也在旁边跟着看着玩着大脑着,居民们凑一块看着电影,偶有聊聊电影中的剧情,在这种欢愉的氛围接受乡村公共文化,加深与街坊邻居的联系与情谊。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办法渠道有很多,电影下乡只是其中一种,文化的传播无法一蹴而成,需要坚持与积累,通过长期的坚持与发展,将乡村文化娱乐活动转变为丰富农村居民精神世界的粮食,最终通过大家的努力,终有一日,会将这类文化转变为属于自己的财富,推动整个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

本次“流动电影院”三下乡项目团队成员通过对下乡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如下建议或解决方法,目的是能够通过此次下乡调研,能够为大力推进电影下乡服务创新这一事业提供绵薄的力量。同时期愿下乡电影放映队能真正地把电影下乡办实,把电影下乡真正做成百姓受用、喜爱的精神食粮。要自觉把地区文化发展同自身价值结合起来,把农村文化发展、农民文化权益同自身价值结合起来。

(一)改善观影条件及放映条件

此次下乡过程中,我们团队发现,大部分放映地点现场是没有座位的,即想要观影的村民一部分会选择坐在旁边的栏杆上或者站立观影,这样的观影方式会使这些村民因为站累了或者栏杆上坐累了选择离开;亦有部分村民会选择在家搬动塑胶凳子到现场进行观看,但是这也仅仅是少数村民的做法,一些住得远或者年纪大的村民则表达其不会自己搬动家里的椅子到现场进行观影。通过与放映员的谈话,我们了解到,每次放映他们都会实时GPS定位更新放映地点,以便省级相关部门实时监控,这样的做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下乡电影监管效率,但是在改善放映条件和观影条件这一问题上,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突破,若放映、观影条件能够被改善,那么则能够更好地提高观影率。相应的放映队应加强与村委会的沟通与协调,逢冬季或雨天时,向村委会借用村镇的文化室等开展电影放映,从而避免雨天或者寒冷的天气所造成的对观影率的影响,提升农村居民的观影体验。

(二)丰富电影片源

在与村民们进行访谈中我们发现,对于一些谍战或警匪电影,许多村民会更希望看到一些合家欢富有生活气息的影片。而经过对放映员的访谈,我们了解到,虽然每年放映队需要放映300场次的电影,但是影片资源并不丰富,能放映近几年的新电影寥寥,大多数都是比较有年代的电影,所以在电影丰富度上,应该加强丰富力度,为这些下乡放映队提供更多电影资源的播放权力。

(三)拓宽需求表达通道“送电影下乡”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而这其中,农村居民是主体,我们通过《浅谈电影下乡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2]所提出的建议中得知,务必需加强对农村居民意愿及需求的关注,建立相关的表达通道(如微信、QQ、线下走访等)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对需求结果进行放映调整,其中包括地区放映频率的调整、放映影片类型的调整等,避免无效下乡放映的情况发生。

与此同时,拓宽表达通道,能够更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提供服务转变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达到“送”文化到“种”文化的目的。

(四)相应的政策需更灵活

此次“送电影下乡”活动在广东省茂名市开展,我们了解到,当一些港台电影放映时,所采用的语言版本为国语配音版,许多村民反映,看粤语版的港台电影能更容易地投入进情景中。因此像是针对广东地区的下乡电影,相关政策应该更灵活,适当地使用一些粤语电影更能让在粤农村居民感受到其中的特色及味道。

(五)需要完整的政策支持

如今送电影下乡服务虽然主要是由放映总站进行推进,但是其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有限,结合《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送电影下乡为例》[3]中所提到的内容得知,如今推动这一“送电影下乡”项目所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需要多部门的通力配合与支持,但由于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常常会使得许多政策无法顺利实施,致使送电影下乡的成效未能达到理想状态。

可以通过与农村相关的文化部的人员多沟通,通过农村负责文化宣传的人员的帮助,加强本次活动的宣传,减少放映无效或浪费的可能性。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作用,促使党员、村民代表等等对活动进行宣传,起带头作用,运用灵活的方式进行宣传,让村民充分认识到“送电影下乡”可以带来的文化精神作用。

参考文献:

[1]茂文通[2011]55号.2011年茂名市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方案.

[2]莫合力斯江·迪力夏提:浅谈电影下乡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J].文化产业,2020(14):111-112.

[3]任和: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送电影下乡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6(03):64-70+96.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形式下一篇:红色文化营销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