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产业对于城市精神建设的重要意义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精神文化软实力的发达与否是判定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参数;而电影作为一个大众化的文化传播媒介理应充当文化传播的重要社会意义;本课题意在通过对上海电影行业发展历程的归纳与总结探寻上海电影行业与上海城市精神间的复杂联系。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证,大众采访和影片调查,本课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突破与发现:上海城市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精神支撑导向上海电影行业的发展;上海电影行业通过大众化媒介传播上海城市精神,促进上海青年融入与理解并修改与重构上海精神的部分内涵,使其符合新时代文化精神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上海电影历史发展;文化软实力;上海城市精神;青年文化;

上海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祥地之一,其本身对于中国近代电影的发展和影响重大,随着新媒体行业的不断冲击,电影行业在如今的发展过程当中波折不断。作为一门高雅艺术,电影产业在兼顾其受众的同时也因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高度,本文意在探讨上海城市精神和上海电影产业间的有机联系,思考两者间的关系与未来发展导向。

二、上海城市精神的历史发展和具体内涵

(一)上海城市精神的历史性思辨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作为中心城市发展迅速,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奔涌和文化思潮的交汇过程中,上海的城市精神在各方文化的冲刷与洗礼下,蜕变于传统的海派文化,凝练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1.上海城市精神的历史化发展

叶孝慎(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作中心主任)在2003年的“发扬申博精神与塑造上海城市精神”研讨会中曾经指出:所谓上海城市精神,在我看来,是弘扬、光大我们灵魂深处的东西,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使之升华为一种新境界。这种灵魂深处的东西就是海派文化,即“敢为天下先”和“海纳百川”。其实对于每一位上海市民而言,上海的城市精神,都能在自己的感悟和体味下,根据个人要求和自身发展予以不同的定位。不同的时代背景,孕育着不同的上海城市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一代代上海人民的发展与酝酿,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逐渐凝练为上海城市精神的主体,这也是当代海派文化的最好诠释,是海派文化的内涵特质的集中体现。

2.新时代社会主义形式下的上海精神发展

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与发展给上海精神带来了发展与扩充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逐步发展与形成的同时,也以其独特的形式融入上海城市精神中,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思维主体中来,将作为改革开放发展以来作为中心发展城市的上海和其独有的海派城市精神,与时代发展的特色融合,成为新时代思想交流,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局面的有力体现。

(二)上海城市精神的内涵

上海城市精神的提炼可以简要概括为两方面,一是上海城市名称的理解与拓展;二是海派文化的传承和延伸。

1.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理念剖析

上海,拆字来理解一个是“上”,蓬勃向上勇攀高峰的“上”。一个是“海”,包罗万象广袤无垠的“海”。上海二字,有高度,有广度。这也正是对应了城市精神里对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理念与剖析。作为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物流枢纽,上海如同他的名字一般引领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导向,吞吐着大量的资本和物质资源。故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八字,不仅仅是上海城市精神的集中提现,也是上海城市地位和城市氛围的真实写照。

2.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与时代目标的结合与思考

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八字严格来说更像是对于海派文化与海派民俗文化的发展和总结。上海作为多方文化发生汇聚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其本身的文化就具有一定的混合性与包容性。在民族融合和人口迁移的大潮中,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在长江文化,吴越文化,珠江文化和渔牧文化的多方汇聚和交融下,逐渐自成一体,形成现在被广泛认同的海派文化思潮。而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八字,就是海派文化最直白也是最普适化的体现。开明睿智是城市大众文化的主流思想体现,只有在开明睿智的城市化环境下,才能引发思维的碰撞融合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高度发展。

三、上海城市精神与上海青年文化的联系与渊源

(一)上海青年和上海城市精神间的辩证联系

上海市人社局、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联合在2019年发布的《上海市青年就业状况报告(2019)》,报告显示,2019年16-35岁的青年约占上海市登记就业人数的48.7%。可见上海青年群体是上海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是上海城市精神的主要载体。上海城市精神在其固有层面对上海青年的道德取向和行为价值观造成影响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收到上海青年的反作用。在践行上海城市精神的同时,上海青年也在发挥其重要角色,对上海的城市精神进行新的修正与重新定义,使其与时俱进,符合当代的社会发展新需求。

1.上海城市精神在当代群体中的社会化体现

青年是整个社会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活力的力量,既是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民族复兴的参与者、推动者。近年来,在上海登记就业的16-35岁青年人数,持续稳定在500万人左右的规模。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第十三节内容人口和就业的数据》显示:上海市2018年初的外来人口总数为972.68万人而这其中超过半数都是适龄青年人。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上海以其开放包容的姿态接纳着一批批有志青年,而他们也在各自领域为上海的经济发展贡献着属于他们的青春力量。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上海市青年就业状况报告(2019)》中各类所占的比重来看,16-35岁的青年约占全市登记就业人数的48.7%,为上海人力资源市场贡献了半壁江山。这也是上海青年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所在。

2.上海青年文化对上海精神的影响与扩充

在大量青年人才的流动与涌入下,青年文化和青年人蓬勃朝气的发展姿态,正在以肉眼可见的磅礴态势干预和影响着上海城市精神的走向与发展,截至目前,上海青年志愿者人数接近十万人次。我们不难发现,上海青年正在用自己的志愿服务传递着博爱,关怀的新生能量。“英雄战前线,我们援后方。”上海志愿服务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们共克时艰、守望相助的初心,在这段特殊的时期把握属于青年人的使命,引领新的航向。我们不妨大胆猜想,若干年后的今天,上海的城市精神将在原16字的基础上拥有正直、博爱、宽容、创新、沉稳、坚持等诸多导向。

(二)上海城市精神与青年导向的未来发展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青年群体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任务日益重大,大量外来青年人口的流入,上海城市精神,势必在未来与青年文化产生广袤的交汇与融合。上海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矛点城市,在拥有广泛的经济基础和人才汇冲的同时,理应承载开拓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发展目标。上海,作为一个由大量青年人口为主题的活力城市在未来将赋予上海城市精神以新的活力和崭新姿态。当今中国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时期,上海,作为商品输出和流动的主要载体,在科技创新和人文发展的领域理应承担起作为龙头的引领角色,开拓进取,钻研求新,将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成为上海市精神文化新导向。

四、上海城市精神之于上海电影产业的意义

(一)上海电影行业的发展历史与思考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经历时间的洗礼、岁月的荡涤愈发显得风姿绰约。吴越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产生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不断创新的海派文化。作为媒体发展的新潮流,上海电影发展曲折,引人思考。

作为上海电影,从20世纪头十年中期引进外国资本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的黄金时期,作为中国电影企业的龙头,上海电影高速发展,并且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上海电影”(海派电影)传统,上海在20世纪上半叶曾经是中国电影唯一的中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务实派价值取向的影响和推动下,上海电影在其早期存在着鲜明的文化特色,涌现出一批诸如《黑籍冤魂》《二百五游城隍庙》之类的一系列影片,这其中既有对于封建思想的不满和对长期压抑的社会环境的反抗和抨击,也反映出些许半殖民地固有的买办意识,混合着浮夸低俗的小市民趣味。

作为中国早期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上海成为中西方文化主要的交汇地。电影作为现代性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植入上海。成为上海小市民阶层的新风尚,逐渐引领上海文化发展的新潮流。作为文化交汇的重要发生地,杂糅的文化发展历程在上海电影乃至海派文化中都充满了“梦幻、传奇、冒险”的思维元素。

而在现代乃至当代的电影及娱乐行业中,上海电影产业却显得异常的平淡,逐渐被以北横为主导的影视产业追赶乃至部分取代。对于上海电影产业,如今最为津津乐道的要数动画电影《大闹天宫》,而他的创作时间是1961年,作为中国历史最长、片库量最大、拥有知识产权最多的国有企业,在之后至今的接近六十年时间里上海几乎鲜有佳作的出现,直到2018年上映的社会型题材作品《我不是药神》的上映才逐渐改变了上海电影的发展态势,在近年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回升。上海电影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和探索时期,在《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鸡毛信》《铁道游击队》《家》等拥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社会氛围的影片之后,上海电影曾出现过一长段目标模糊的时间片段。

(二)上海电影行业发展与上海文化和上海精神间的双向联系

在对于上海电影在1961以后出现长时间的困顿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反思中,我们不难发现,电影拥有的社会文化色彩和地域艺术风格对于电影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鸡毛信》《铁道游击队》这些电影之所以能够在建国初期拥有相当一部分影响力,对于其红色大气的艺术选材有着较为直观的联系,而电影《我不是药神》之所以在现代电影的行列中能够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其根本在于他的剧本设计中融入了对于社会文化和医疗社会问题的阐述与思考。从某方面来说,上海城市的精神能量对于上海电影的选材与采风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也直接影响了上海电影能否在电影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能够以其独树一帜的姿态赢得观众认可的重点所在。上海电影作为以城市为主体而发展的文化产物,对于海派文化的塑造和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反向体现。上海的电影所包含的世俗化导向正是上海城市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烙印,而上海多元化文化交融的特性也通过上海电影产业梦幻、传奇等多元素结合的特点得到集中体现。在上海电影文化的探索与发展中,印证了文化变迁与文化移入理论的某些方面,这也正是海派文化与上海城市精神发展变化的异曲同工之处。

五、上海城市精神的文化体现和青年文化价值观的未来展望

一方面,上海电影在海派文化的大环境下,与海派文化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传统思想与现代文化同在,政治思考和娱乐文化兼顾,艺术水平与商品化成分结合”的特征,大量以老上海为背景的电影诸如《花样年华》《海上花》之类的影片对于老上海的人文风物和海派包容杂糅的城市化文化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渗透和体现。他们不仅是上海电影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也对海派文化影响下的其他艺术文化形态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青年人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主题,也是上海电影的主要消费人群。上海青年的道德文化取向,一定程度上是上海电影行业发展蓬勃与否的重要导向,而上海青年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主力军和上海形象的未来创造者,也一定程度上对上海城市精神和海派文化存在着相对重要的作用。如前所说,上海城市精神是上海电影发展与变化的主要载体和影响因素所见,上海城市精神与海派文化潮流,和上海电影产业的发展以及上海青年人的未来,存在着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思辨性联系,发展上海电影行业对于发展和扩充上海当代文化思潮和青年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席卷华夏,在中国经济顺应时代潮流飞速发展的同时,外来经济文化对优秀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进口大片对国产电影和国内电影企业造成很大的限制和发展性影响。当今时代,经济产业飞速发展,随之带来的是精神文化产业和经济产业发展的不对位性。而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和经济产业相结合的标志性产物,它的提升融合与发展,是强化广大人民精神文明建设并兼顾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随着生存压力和社群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干预,上海青年在追求卓越,践行上海城市精神的同时,也因为较高的生存成本和时间压力从而减少了对文化生活的关注与思考。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上海电影不妨吸收之前的发展经验,将上海城市精神作为电影的主要精神目标给电影产业以浓浓的海派特色;同时将上海电影产业作为上海城市精神发展与发扬的文化媒介,将上海城市精神逐渐发展为国际化、世界化的文化发展新导向。

六、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我方发现上海的城市精神和上海的电影文化产业发展存在有相辅相成的利害关系,上海城市精神可作为指导思想和精神引领,提高上海电影文化产业的格调和发展方向;同时上海电影产业又能成为上海城市精神有效的宣传载体,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和其受众群体起到引领与潜移默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浩峰.海派文化与上海城市精神[J].新民周刊,2017(11).

[2] 上海市人社局.上海市青年就业状况报告(2019)[R].上海:上海市人社局,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2020.

[3] 佚名.2017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8.

[4]邱乙哲.海派文化环境下的上海早期电影[J].当代电影,2012 (010):157-160.

[5] 陆亦炯.海派文化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2008.

上一篇:公民教育视域下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下一篇:高中化学教学中框图法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