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环境立德树人

2022-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爱护环境立德树人

营造立德树人环境,打造音乐智慧课堂

【摘要】如何在音乐审美教育中体现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审美核心素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呢?经过近三十年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笔者认为在当前教育的形势下,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核心素养关键是要营造立德树人环境、打造音乐智慧课堂。本文具体从稳固专业师资队伍,培养音乐人生导师;加强音乐文化建设,营造优美育人环境;精选课程教学内容,打造音乐智慧课堂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立德树人;传统文化;人生导师;校园文化;智慧课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務,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看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也充分显示了美育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在音乐审美教育中体现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审美核心素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呢?经过近三十年的教育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当前教育的形势下,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核心素养关键是要营造立德树人环境、打造音乐智慧课堂。具体的工作部署与教学策略如下。

一、稳固专业师资队伍,培养音乐人生导师

目前,我国有不少地区仍存在以下现象:教师教非所学,音乐老师教语文,美术老师教数学,语文老师教英语等。记得某小学音乐老师小云,入职后安排教语文,很多教研活动都没法参加,心情郁闷了十几年,最近换了一所学校,专职教音乐,人一下子活跃了很多,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还成为名师工作室成员,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大不一样。所以稳固当前音乐教师师资队伍,让音乐老师发挥自己的专长,是营造立德树人环境、打造音乐智慧课堂的根基。

最近,全国各地学校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开展了一系列的网上教学,有稳固的师资队伍,让专业教师发挥团队的作用,培养了一批音乐人生导师,让众多师生受惠。例如,白云区音乐科开展微课制作活动,让全体音乐老师发挥自己的长处、自报课题、资源整合、分工合作、效果喜人,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微课质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涌现出一批优秀骨干教师。

二、加强音乐文化建设,营造优美育人环境

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是温馨、舒适的学习状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非常有特色。2019年,我曾到该校实地考察,感觉这所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校园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无论是课室走廊,还是墙面,甚至课室门,到处都是学生的书法作品。学校重视榜样作用,“免考榜”设在校园的显著位置,平时作业每次都95分以上可以申请入免考榜,期末不用考试,直接得满分。学校图书馆非常漂亮,校园到处都有图书角。学校活动场地就像一个儿童乐园,有树上的屋子、跷跷板、搭积木、溜滑梯、攀岩等,进入校园的人们不由得由衷地感叹,能来这里学习的学生真幸福。

借鉴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我们应加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营造优美育人环境,为打造音乐智慧课堂做好铺垫。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应重视学生的榜样作用,音乐室的外墙上可展示宣传优秀学生、学习方法、表演场景图片等优秀作品;建议音乐室外面放一个书架,放着学生喜欢看的音乐课外书籍;音乐室配备各种适合学生学习的小乐器;音乐室贴满音乐附号、乐理知识、音乐家故事等;合理利用校园广播站,每天定期播放精选的优秀音乐作品;音乐室完善的管理制作,学校每年定期举办音乐艺术节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三、精选课程教学内容,打造音乐智慧课堂

音乐科要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首先应该要精选教学内容,把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定为必学曲目,先学会保住我们的树人根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习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提高音乐审美核心素养呢?最近在抗疫音乐实践活动中,在音乐教学的内容方面我做了如下尝试: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精选了几首抖音热门歌曲:《不放弃》《武汉加油》《听我说,谢谢你》,通过用手机录音、剪映、美篇等媒体工具给学生上网课。因为每首歌曲都带有手势舞蹈动作,内容健康、励志爱国、心怀感恩,学生非常喜欢,很多学生学会歌舞自己拍录了抖音视频,在留言区点赞并写下了学习感言。其中小婷同学写道:“在学习《不放弃》手势舞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心连心,全中国人都在抗击疫情,帮助武汉渡过难关。相信我们以舞传情,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不放弃,一定能战胜疫情!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单单学习《不放弃》这首歌,全校802名学生点击量高达4200,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精选教学内容,除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外,立德树人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神滋养,所以精选当地岭南传统文化的内容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我们的岭南醒狮鼓乐文化,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学习内容。舞狮可以磨练意志,锻炼身体,传承传统文化,丰富课余生活。最近我们学校音乐科开展“广东龙狮鼓乐课程资源开展与利用”的课题研究。在“岭南龙狮鼓乐之多少”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在现实生活或者电视网络媒体中都看过舞狮表演。92.97%都没有参加过舞狮方面的训练,有百分之57.45%的学生想学习舞狮的鼓点,51.71%的学生都想去参加舞狮的课,15.97%的学生觉得太难怕自己学不会。看来很多学生都对广东醒狮传统文化,是非常的感兴趣,只是没有机会去学习而已,所以在以后的时间我会继续走访民间狮艺人,整理鼓谱,由浅入深,降低难度系数,开发适合小学生的课程资源,利用微课视频、美篇等网络媒体工具打造音乐智慧课堂,让学生有机会、有信心学习醒狮鼓乐,传承岭南醒狮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当前学校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核心素养,关键是要稳固师资队伍,让教师有专业成长的空间;加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营造优美育人环境;精选教学内容,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打造音乐智慧课堂。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音乐智慧课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岭南音乐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课题编号:2019YQJK015)之课题研究成果;于2020年白云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年会中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卞桂平,焦晶.浅议立德树人:内涵、实质及要

求[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4(4):50-52.

[2]付胜利,张勃.略论美育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21-23.

作者:罗丽芬

第2篇:“三喻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探析

【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视阈下“三喻文化”的内涵,分析“三喻文化”环境下构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的必要性,提出“三喻文化”环境下构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的策略: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根本,引导全员参与研练;以学生素质提升需求为中心,丰富研练内容与形式;以共建共享为原则,拓展研练空间。

【关键词】三喻文化 高职院校 立德树人 研练机制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成效直接反映着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成效。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应创设独特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求知求真、向善向美。本文探讨如何基于“三喻文化”环境构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引导形成新的师生关系,推进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视阈下的“三喻文化”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区分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前喻型学习),并喻文化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并喻型学习),后喻文化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后喻型学习)。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前喻文化环境下,人们缺乏疑问和自我意识,人们的生活道路既定永不变更,年长者是年轻一代的“行为楷模”。并喻文化环境下,人们的行为以“同辈人”为准,且与长辈有所不同,而一个人如果“成功地体现一种新的行为风范”,则将会成为“同代人的学习楷模”。同时,代际的冲突不可避免,因为长辈的教育无法适应年轻一代的成长。而在后喻文化环境中,代表未来的是晚辈,他们在与长辈持续的对话中,引导长辈走向未来。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视阈下,“三喻文化”主要指向教师这一主体和学生这一客体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多向度关系:教师主体在学生客体面前保留着权威,扮演着“引路人”角色。同时,学生客体同龄人之间的互相学习、效仿与教育常见不鲜,但教师主体面临的挑战不可避免,因为他们有时候囿于传统,缺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的愿望,对时代境况缺乏鲜活的感知。因此,他们必须转向学习学生客体,在逐渐认同学生客体个性化的过程中走向未来。

二、“三喻文化”环境下构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形成了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辩论式研练”“汇报+讨论式研练”“网络研练”“微视频研练”等形式。这些研练模式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引导学生“信”和“行”的重要手段。在“三喻文化”环境下,构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提升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的必然需要。

(一)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现实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根本。在“三喻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主体与客体、客体与客体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时而新。只有不断加强守正创新,才能真正适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要求坚持“底色”,也就是须臾不离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根本,在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变化中守住马克思主义阵地。“三喻文化”环境下构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的目的,就是要把高职院校学生的“大德”立起来,使他们成为有思想道德素养、法治素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要求相关工作富有新意,超越传统,面向未来,带给学生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验。“三喻文化”环境下构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研”和“练”,即既要发挥学生研究学习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学生践行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研练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体悟理论知识的真理性,真正成为相关理论政策的践行者。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现实要求基于“三喻文化”环境加快建立立德树人研练机制,以期运用多方面资源促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在“三喻文化”环境下,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要提升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就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引導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把个人与国家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践行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身发展、国家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关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现实的关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现实形态,进而形成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三喻文化”环境下构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强调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发挥高职院校校外内资源优势,运用多方面手段、载体和平台,引导学生把专业知识学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把专业技能提升与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结合起来,把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践行结合起来。因此,基于“三喻文化”环境构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有助于在新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不断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三)高职院校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内在要求

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只有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学生培养成为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过硬的时代新人,高职院校才能切实巩固意识形态阵地。高职院校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要求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信、真用,应对多元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防止不良思想观念向意识形态阵地渗透。“三喻文化”环境下构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强调引导学生在研练过程中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学会透过社会现象看本质,对不良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进行批判,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这实际上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运用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应对意识形态渗透的能力。这就使得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突破从理论到理论、从本本到本本的传统模式。因此,“三喻文化”环境下构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有助于帮助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觉悟,是高职院校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内在要求。

三、“三喻文化”环境下构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的策略

“三喻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高职院校要积极应对挑战,善于把握机遇,既要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生动力,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素质提升要求,在多方面合作中不断拓展立德树人研练空间。

(一)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根本,引导全员参与研练

立德树人的实现“从个体上开始”,既“在教师主體上发生”,又“在学生客体上生成”。因此,“三喻文化”环境下构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要注意激发教师主体和学生客体的内生动力,引导学生全员参与研练。

一是要激发教师主体的内生动力,促进教师主体全员参与引导研练。高职院校教师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高职院校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职能的内在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因此,“三喻文化”环境下构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必须激发教师主体的内生动力,引导教师主体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参与立德树人,引导教师主体全员参与引导学生研练。一方面,要紧紧抓住思政课这一主渠道和主阵地,激发思政课教师的内生动力,使全体思政课教师成为引导学生参与研练的核心主体。另一方面,紧紧抓住校园日常这一关键,激发辅导员、班主任等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内生动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成为引导学生参与研练的关键主体。同时,要面向课程,面向顶岗实习,激发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课教师的内生动力,使他们成为引导学生参与研练的重要主体。只有教师队伍全员参与,才有利于整合多方面力量,全方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练,加大立德树人工作力度。基于“三喻文化”环境,要注意发挥“前喻型学习”“并喻型学习”“后喻型学习”的作用,即要发挥年长教师、年轻教师的相互影响、相互引领作用,发挥年长教师对年轻教师的带动作用;鼓励年轻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鼓励年长教师向年轻教师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新方法。

二是要激发学生客体的内生动力,引导学生客体全员参与研练。高职院校立德树人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学生具有内生动力,主动付出、愿意付出,才能真正融入研练过程。并且只有学生全员参与,全员接受教师主体的教育,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因此,“三喻文化”环境下构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要注意激发学生客体的内生动力,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基于立德树人的各种研练活动。“伦理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在于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要”,道德虽然对人有所限制,但是道德要求限制的是“不合理需要或不正当方式”,维护的是“人的合理需要”。“三喻文化”环境下,学生客体参与研练的动力主要来自自身、教师主体和同龄人。自身的需要与对实现理想目标的渴求成为至为关键的动力。作为教师主体,要发挥“前喻型学习”和“并喻型学习”作用,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树立学生研练典型,尊重学生的合理需要与价值追求,激发学生客体内生动力,引导学生全员参与研练。而学生面向同龄人,则应以优秀的同龄人为榜样,纠正自身的行为偏差,端正思想认识,积极参与研练。

(二)以学生素质提升需求为中心,丰富研练内容与形式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面向学生,学生是相关研练活动的主体。因此,在“三喻文化”环境下,要坚持以学生的素质需求为中心,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不断丰富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的内容与形式。

一是结合专业能力与思想政治素质双提升丰富研练内容。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因此,相关的研练内容也应是教师和学生在民主、开放氛围下共同研讨决定的结果。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与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相辅相成。对专业能力提升缺乏关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活动就容易囿于单纯的道德、理论说教,难以持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而对立德树人缺乏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就会失去根基和方向。因此,应当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讨论和互动合作中,围绕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和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不断丰富立德树人研练活动的内容。比如,面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以把旅游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案例作为研练的内容;面向汽车类专业学生,可以把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案例作为研练的内容;面向市场营销类专业学生,可以把市场法律法规、市场伦理、经济道德以及相关案例作为研练内容;面向模具或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可以把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以及相关案例作为研练内容。为了提高研练活动内容的针对性,高职院校不同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应建立研练活动交流沟通机制,及时分享信息、整合资源,以便使内容切实适应学生素质提升的需求。

二是借助现代技术创新研练形式。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形式承载着具体的研练内容。丰富的研练形式有利于充分挖掘研练内容的信息,全面呈现研练内容的教育价值。“三喻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要基于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丰富立德树人研练活动形式。就采用何种形式而言,同样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探讨交流。不可否认,与学生相比,部分教师在现代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软件与网络应用、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尚有欠缺。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后喻型学习”中,即在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切实有效的现代技术,进而运用现代技术促进立德树人研练活动的展开。比如,相关教师可以在掌握手机短视频拍摄、视频与音频剪辑、动画制作等技术的基础上有效组织开展立德树人研练活动,可以借助互联网、微信和App等使立德树人研练活动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可以运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协助组织开展立德树人研练活动,等等。

(三)以共建共享为原则,拓展研练空间

与多元主体合作共建、共赢、发展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三喻文化”环境下构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应当发挥多方面合作机制作用,运用不同主体的合作资源,以共建共享为原则,把立德树人相关研练活动由学校延伸到行业企业。

一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拓展研练空间。高职院校依托地方办学,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有着良好的合作沟通机制。“三喻文化”环境下构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通过共建研练基地把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社会资源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活动,把立德树人研练空间由高职院校拓展到社会领域。

二是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拓展研练空间。行业企业是高职院生存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在实习实训、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三喻文化”环境下构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机制要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通过实习实训基地升级改造、共建研练基地、共育立德树人师资队伍等,把行业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劳动精神、奉献精神等元素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练活动,把立德树人研练空间由高职院校延伸到行业企业。

【参考文献】

[1]谢丽娴,韩光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探究[J].高教探索,2010(4).

[2]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 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周晓红,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3]袁慎芝.“三喻文化”视域下思政课研练式实践教学法运用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4]李长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实现的伦理机理与路径[J].伦理学研究,2020(4).

[5]鞠玉翠.需要驱动与条件支持:落实立德树人的动力机制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20(10).

注: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喻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机制研究”(GXGZJG2017B016);2019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职思政课教学个性化理论与实践研究”(2019SZ021)

【作者简介】段方雪(1986— ),女,汉族,河南郸城人,硕士,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

作者:段方雪

第3篇:“立德树人”视域下赣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究

摘 要:赣南红色文化极具地域特色,是革命建设中凝结而成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革命精神和教育价值。环境设计专业极具发展前景,高校应积极探寻提高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用性与有效性的路径;挖掘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与环境设计专业相融合可使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提质增效,并使赣南红色文化得以有效传承。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立德树人视域下赣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价值意蕴,并分析了赣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究立德树人视域下赣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有效路径,以期最大化提升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为弘扬赣南红色文化提供优质媒介。

关键词:赣南;红色文化;高校;环境设计

赣南曾是进行革命建设的核心区域,赣南红色文化极具革命精神内涵与崇高理想信念,深入探析赣南红色文化,对传承革命精神极具积极影响。环境设计专业将艺术文化、精神文化等众多文化融为一体,具有较强艺术性、文化性与实践性。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赣南红色文化可推动本专业创新发展,丰富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帮助高校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培养具有爱国精神、奉献精神的综合性优秀人才。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赣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为环境设计专业提供特色教学资源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西方艺术理念,忽视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导致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传授给学生的艺术理念缺乏全面性,从事相关工作的设计师在设计居住空间或其他环境景观时深受西方艺术观念的影响,在设计中更偏好西方建筑样式或设计风格,使我国建筑风格失去自身特色,同时无法突破古建筑风格桎梏。传统文化是赣南红色文化的根基,赣南红色文化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提供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教學资源,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对赣南红色文化进行讲解介绍可提高高校学生在设计中应用红色元素的意识,也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传承赣南红色文化的有效路径[1]。学生在设计中应用红色元素需对赣南红色文化进行实地考察,深入赣南红色文化基地、示范区等,在此过程中不仅传承了赣南红色文化,还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

(二)促进环境设计专业发展

赣南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将其融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意蕴。将赣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可对赣南红色文化进行全新艺术诠释与展现,并推动环境设计专业发展革新。环境景观设计风格展现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特点,环境设计师不仅应使环境景观发挥自身价值,还应使环境景观极具美感与欣赏价值,并使他人从景观中感受中国特色文化意蕴。环境景观设计风格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因此,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中融入赣南红色文化可为学生日后设计极具中国特色的环境景观夯实基础,使环境景观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教育价值。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赣南红色文化可使学生沉浸在赣南红色文化氛围中,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同时还可培养学生在环境景观设计中融入红色元素的意识,丰富环境景观的思想性与文化性,促进环境设计专业有效发展。

(三)培养高校学生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未经历过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对中国革命历史无法感同身受,帮助大学生了解赣南红色文化对培养学生使命担当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但部分新媒体社交平台中夹杂着大量不良信息与虚假信息,甚至掺杂着诋毁、质疑红色文化的声音,由于大学生思想观念尚不成熟,极易受其影响,良莠不齐的信息易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产生负面影响。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赣南红色文化可使学生在学习与探索中对中央苏区革命建设历程有更清晰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实现民族独立的不易,防止学生在多元信息中迷失自我。学生在设计中融入红色元素的过程是再一次领悟红色精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充分唤醒学生担当意识,对学生树立伟大志向和正确价值观念具有引导价值,为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夯实基础。

(四)满足高校“立德树人”任务要求

世界各国之间的来往交流日渐密切,国外文化与思想观念逐渐融入我国,给我国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学习阶段是塑造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关键阶段,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极具地域特色的赣南红色文化一方面可避免学生被不良社会思潮影响,防止学生出现危害校园安定与社会秩序的行为,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赣南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使学生在设计中有意识地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并在实际创作中能够结合当前时代特征对红色文化中的元素进行改变,将红色元素完美融入现代设计中,使环境景观或室内设计充满红色气息。红色文化与景观或设计风格相融合,可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对学生思想观念起到熏陶作用。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赣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性不足

虽然部分高校已有意识将赣南红色文化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但具体落实情况尚不理想。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仍采用单一讲解教材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环境设计课堂中被动接收赣南红色文化知识与环境设计理论知识;同时环境设计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化的特点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匮乏,在环境设计教学活动中缺乏主动性[3]。在实践性不足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虽已对赣南红色文化有所了解,也已掌握了环境设计专业理论知识,但因缺乏实践经验,学生无法将红色因素融入设计中,无法满足新时代对环境设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落后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无法与时代发展脚步相吻合,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落后致使学生无法对赣南红色文化进行系统学习,也无法掌握新时代新型设计理念。在教学方式上,部分教师缺乏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意识,在课堂上仅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并没有从根本上丰富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仅仅是改变了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展现形式。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对将赣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无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赣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赣南红色文化不能仅依靠教师讲授理论知识,高校应积极带领学生深入调研赣南红色文化,通过对赣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深层次领会赣南红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赣南红色文化的独特见解,提高学生运用赣南红色文化创新艺术设计的意识,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日后从事相关行业具有积极影响。教师应将学生实地调研赣南红色文化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汇总,并以此为根基创新环境设计教学内容。高校可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的方式推动学生深入企业实习交流,丰富学生实践经验,为学生创造将环境设计专业理论知识与赣南红色文化融合运用的平台,为后期设计夯实基础,或创建环境设计实验室,将具体设计项目引入实验室教学中,将学生实践能力最优化[4]。除此之外,学生在赣南红色文化实地调研中可对其产生强烈认同感,是推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多元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为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全方位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对赣南红色文化进行深层次探索,并挖掘赣南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与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教育资源,以此为丰富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的基石,实现赣南红色文化与环境设计专业的共同发展,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营造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文化氛围。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将赣南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接收外界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教师应提高在环境设计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如可借助微信、贴吧、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专业教学活动,使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讲授。环境设计专业教师无法一次性掌握众多学生对赣南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可组建赣南红色文化研究工作室,并打造工作室专属公众号,对赣南红色文化进行全方位宣传讲解,帮助学生深层次了解赣南红色文化,为赣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提供根本保障。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应整合网络中赣南红色文化各种表现形式的教学资源,如与赣南红色文化相关的图片、宣传片、电影等,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学习,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赣南红色文化宣传工作中的价值,将赣南红色文化融入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使赣南红色文化影响学生设计理念的同时影响学生思想观念,在培养学生中国特色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远大志向。

(三)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团队,将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最优化

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不仅应具备丰富理论知识与从业经验,还应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活动中了解赣南红色文化对学生的实际影响情况,更好地促进赣南红色文化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一方面,高校应注重提高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并积极组织教师学习赣南红色文化,提高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专业素养与红色文化素养,为赣南红色文化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奠定良好基础[5]。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赣南红色文化融入环境设计教学应以教师自身素养为依托,定期组织教师参与赣南红色文化相关的讲座,深化教师对赣南红色文化的认识,为教师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赣南红色文化夯实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应组织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参与到赣南红色文化地标或基地建设工作中,为教师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赣南红色文化提供新思路。高校应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教师及时总结实践活动心得,并与其他教师积极分享,促进赣南红色文化高效融入环境设计专业。

(四)将赣南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校园文化具有隐性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身行为模式与思想观念。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精神文化。优质校园文化可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完善学生品德心理结构,同时,高校校园文化也是在环境设计艺术教学中融入赣南红色文化的重要媒介。在校园风景或校园雕塑设计中融入赣南红色文化可营造浓厚红色氛围,使大学生直观感受赣南红色文化内涵,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融入赣南红色文化营造气氛。高校可定期举办以赣南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切身体会赣南红色文化内涵。

(五)与时代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赣南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较为突出,在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堂中,教师在融入赣南合作文化时,要和时代发展方向相匹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依托于赣南红色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并将红色资源中的绘画和艺术文化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以此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尊重赣南红色文化精神,构建精神性和时代性的相互结合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首先,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主,融入现场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不断丰富学生当前的学习情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教师还要适当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生活中深入感受赣南红色文化,与专业设计行业进行相互融合,不断优化学生当前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其次,在课程教育方面要充分发挥地域资源的优势,开展现场教学活动,让学生参观纪念馆和革命旧址等,让学生身处红色文化氛围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革命战争的艰苦和革命先辈先驱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在实践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试着说一下自身的感想,不断深化理解能力,回忆整个观察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把握住赣南红色文化的精髓,丰富自身的学习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最后,在实际教育中,教师也要采取多元的考核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综合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果,评判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以及认识,比如教师可以开展读后感和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將红色文化和设计思路进行相互融合,制订多样性的考核方式,以此深化学生对文化的印象,凸显现代化的教育色彩。

(六)采取项目式的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课堂中,教师在融入赣南红色文化时,除了要向学生讲述文化背后的精髓之外,还需要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到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感悟和学习,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赣南红色文化的不同内容,将自身最感兴趣的文化元素融入环境设计中,通过项目式的学习模式建立与之对应的设计方案,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感悟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在班级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思想的碰撞,不断深化对赣南红色文化的认识以及了解,转变以往粗放式的学习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反复的印证和学习,了解红色文化的特色,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学生完成实践学习之后,教师可要求其扮演教师的角色,深入地阐述自身在红色文化学习方面的一些启示,并从红色文化的角度,为其他学生讲解自身设计方案、思路等,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在学生完成分享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评判出自己认为最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案,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通过文化之间的相互传播,不断深化学生对赣南红色文化的印象,并对专业学习有所启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赣南红色文化具有独特和重要的历史地位,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赣南红色文化对培养中国特色设计人才具有积极意义。环境设计专业涉及多方面知识,教师应积极创新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方式,立足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深入研究赣南红色文化内涵,通过挖掘赣南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丰富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为赣南红色文化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提供根本保障。教师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赣南红色文化宣传方式,使赣南红色文化全方位融入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赣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夏旺,罗方妍,李洁,等. 基于红色文化的革命类纪念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05):66-69.

[2] 吴懿. 传统文化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渗透表现[J]. 建筑科学,2021,37(01):157-158.

[3] 施煜庭,孙文鑫. 高等艺术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方法创新与探索[J]. 美术大观,2020(12):146-148.

[4] 余然. 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体现[J]. 建筑经济,2020,41(11):141-142.

[5] 金青梅,付燕. 基于地域文化的陕西省特色小城镇升级发展路径研究[J]. 东北农业科学,2020,45(02):72-76.

(荐稿人:边晓芳,江西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2021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赣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1QN052)。

作者簡介:魏晞(1988—),女,硕士,江西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作者:魏晞

第4篇:立德树人学校征文:高扬立德树人主旋律

立德是育人的根本,立德树人是学校的使命和价值。

xx市xx实验学校是一所幼小中xx年一贯制的公办学校,培养的学生从3岁进幼儿园到18岁高中毕业,学生生命的底色就在这里铸就。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所好学校就要高扬立德树人主旋律!

一、“立德树人”是学校育人的根本目标

“立德树人”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德育方面要从小培育学生的是非观,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个方面,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材,成为社会有用之材,这就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顺应每个学生自然的禀赋,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尽最大可能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才。

“立德树人”包含了德育和智育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019年3月18日,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政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xx实验学校牢记育人使命和价值,传承“德行好、基础实、能力强、视野阔、特长显”的学校育人目标,始终将“立德”放在育人的首位。2019年10月学校将迎来八十年校庆,八十载xx育人播撒爱,新时代立德树人再出发。学校致力于为祖国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关键在教师。

结合区域“三好两优”人才建设项目,党总支在发动师生、家长讨论的基础上,设定了xx“好老师、优势学科、优秀团队”标准,明确将“立德树人、学科育人”写入好老师和优势学科标准内容中。党总支通过设标准,达到广大教职工共学习、树榜样、有提升的教育成效,在广大教职工中倡导立德树人使命和育人价值。

二、增强全体教师 “立德树人”责任感

2014年9月9日,习总书记在对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是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

“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一切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成就一所好学校的关键是要拥有大量的好老师。办人民满意教育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xx实验学校党总支落实学校“全员、全面、全程”的教育机制,通过“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全体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受学生欢迎的xx好老师的不断涌现。营造风清气正、和谐进取、敢为人先、积极探究、勇于创新、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氛围。

党总支开展多种教育活动,提高全员“立德树人”的责任感。

xx实验学校目前全校教职工247人,围绕学校“实验性、创新型、国际化”办学目标和“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党总支就学校师德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坚持师德规范要求,加强思想文化引领,营造“立德树人”氛围。结合长宁区“三好两优”人才队伍建设要求,自下而上广泛听取师生、家长意见,制定了“xx好老师、xx优势学科、xx好团队”标准,引导广大教工和班组对照标准,完善行为,提升师德修养;并注重挖掘培育身边先进师德典范,每年评选“xx好老师、xx优势学科、xx优秀团队”,通过道德讲堂进行表彰宣传,弘扬先进,倡导师德风尚;组织中小两部学生运用网络APP无记名征集“最喜欢听老师讲的一句话”和“最不喜欢听老师的一句话”活动,在道德讲堂上进行发布。通过设标准、树榜样,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党总支组织开展以“勤耕杏坛,芳菲满天”为主题的师德教育主题活动;利用建党纪念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xx实验学校建校80周年、十九大报告会、道德讲堂、电影党课、外出参观、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最喜欢听的十句话》印成书签发给每一位老师等等,在教工中广为宣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宣传xx“好老师、优势学科、优秀团队”标准,激发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服务奉献、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xx好老师。

党总支把“弘扬高尚师德,倡导立德树人”作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强化党性观念,提振教师精气神,引领党员在内的全体教职工以敬业爱生、服务奉献的突出成绩共同奏唱出校园最美好声音!

三、培养党员教师成为“立德树人”的楷模

xx实验学校目前的党员人数共101人,占全校教工总人数的41%,抓好党员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将党员培养成师德典范和教育教学骨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更多教师树师德、强师能,为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优秀教师人才队伍的保障。

党总支鼓励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在探索幼、小、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以及开展国际融合教育实验、探索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总支组织“道德讲堂”让党员成为引领高尚师德的模范。“道德讲堂”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和师德素养,增强党员“立德树人”意识,促进党员带动广大教师成为师德强、业务精的好老师,将党员培养成为教育教学管理骨干,推动和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例如:《清气满校园,师德耀xx》的“道德讲堂”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有青年党员教师谈教育理想;有教工团志愿者展示他们的风采;有展示学校“三好两优”先进集体和个人风采;有校领导为 “三好两优”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奖;有“团队育人 润物无声”视频展示;有幼儿部中班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展示;有手球队师生的访谈;有小学部合唱队献给亲爱的老师们的合唱《茉莉花》;有校长对好老师诠释的微讲座。“道德讲堂”主题活动凸显师德师能、立德树人、党性修养、服务宗旨等关键词,催人奋进、积极向上,每学期召开的“道德讲堂”与每年3月开展的党员师德承诺活动增强了党员教师的师德素养,提升了党员教师立德树人意识。

党总支开展“做受学生欢迎的xx好老师”系列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党员教师的育德能力和思想境界。2019学年起,组织党员教师每周开设“党员教师讲时政”活动;组织党员教师开展“国旗下讲话”;组织青年党员教师跨学段开课、全体党员教师听评课活动;结合家长、学生所需,组织党员参加特色课程---《情商》课程的培训学习,提升党员教师的育德能力,帮助党员教师更好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以及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党总支组织“做受学生欢迎的xx好老师”的微型党课征文、演讲活动,提升党员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境界。

四、“立德树人”培育xx时代新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们在教育综合改革、注重“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公平和优质。

党总支倡导鼓励党员教师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先锋模范。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学生选课走班学习成为了学习常态,走班制的学习模式给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和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党总支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要求党员积极参与集体辅导助力学生成长的教育活动。党员教师积极参加对学习困难、心理焦虑等学生开展个别化针对性的辅导,以及集体会诊、集体反馈、分头指导、集体家访等行之有效的个性化教育。

“集体会诊”---在以党员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集体会诊制中,导师组成员在党员班主任老师的召集下,每周一碰头,一月一例会。每周一碰头,班主任老师主动向任课老师询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行为规范的表现。通过任课老师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班主任把学生的一些意见和想法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和谐师生关系。在每月例会上,各科老师就个别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状态起伏较大、心态出现问题、学习态度有问题、学习方法需调整以及个别学生进步较快或者退步明显等情况进行集体讨论、分析,集体确定帮扶对策。

“集体反馈”---对一些需要与家长反馈、沟通的学生,党员班主任邀请家长到校,相关任课教师集体与家长反馈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情况,听取了任课老师全面而科学的建议和辅导,凝聚导师团队集体智慧的沟通、反馈往往全面而高效,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

“分头指导”---对学生进行全面“把脉”结束后,党员班主任协调任课老师进行课外辅导、答疑解惑等,导师组老师各自领取 “扶贫”对象和“攻尖”对象,随后,任课教师各自采取行之有效的个别辅导形式,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师生一对一),点对点(帮扶薄弱方面)的辅导。一阶段后再进行评估。党员教师尤其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使家校共育达到理想效果。

“集体家访”---以党员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集体家访制最大限度发挥了教师团队家访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学生更加亲近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家长更加信任教师,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助推学生成长!例如,党员班主任施宇慧老师先分析学生情况,找出典型,确定家访对象。随后征询并邀请任课教师一同随行。在高三第一学期开始前,施老师协同语、数、英学科老师一同前往陈某(过渡焦虑型)、顾某(严重偏科型)、郑某(自由散漫、严重缺爱型)等几位同学家里,了解情况,送去老师们的关爱。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许、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情况。在家访的过程中,有着丰富德育工作经验的语文万技伟老师充分展现了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技巧,与家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得到了家长的充分信任与认可,也让我们其他老师觉得受益匪浅。数学曹俊老师和英语任含华老师认真查看了学生的暑假作业,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并给学生私人定制了近期小目标。英语任含华老师为顾某同学定制了英语一考能达到100分的目标;万技伟老师为陈某同学定制了每天读15分钟文言文的任务,争取语文过班级平均分;曹俊老师给陈某同学定制了每天挑战一道数学难题的任务,争取能在数学学科上有突破;给郑某同学定制了补齐暑假作业的任务,争取不拖欠作业的目标。通过本次家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老师满满的关爱,更是老师的鼓励和信任,事实也证明了他们将这份鼓励化作了学习的动力,高三一个学期下来,这几位同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总支将继续加强组织、宣传和发动,将党员服务宗旨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党建项目积极回应“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求,引领全体党员和广大教师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xx实验学校就是这样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培养了一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教师,造就一代有青春梦想,有理想追求,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

第5篇:仁以立德立德树人

仁以立德

立德树人

仁,仁者爱人,立己达人。

德,厚德载物,立德树人。

为适应教育发展大势,自2009年建校以来,廉江一中通过学习孔子、弘扬国学、浸润育德,逐渐找到了一条仁以立德、立德树人的“仁德教育”特色发展之路,推动学校不断前行,不仅中考、高考成绩显著,还被评为湛江市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湛江市绿色学校、湛江市德育示范学校、湛江市文明单位、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广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全国特色学校、全国校园写作示范学校、全国创新名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仁德之始

走进廉江一中,仿佛徜徉于国学殿堂:宽广美丽的“论语广场”正中矗立着孔子雕像,中央两侧的石柱,刻着体现“仁、义、礼、智、信”核心思想和“温、良、恭、俭、让”处世品格的论语名句……从“论语广场”的创设,到“仁”“孝”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课程的融入,廉江一中仁德教育特色的创建之路,无不凝聚着廉江一中校长张旭的智慧与心血。

1. 一个校长的德性之思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灵魂所在,生命不息。”在张旭看来,德育就是让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无限接近天空时,又勿忘脚下的大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传统文化智慧就像一条长长的根脉,扎根在我们生长的土壤里。由此,张旭认为,德育是扎实人生的根本,德育是树人成事的保障。

2008年7月,按照廉江市委组织部指示,张旭负责筹建廉江一中。学校建成后,摆在张旭面前的难题是,如何确定办学宗旨、奠定办学基调、构建办学特色?张旭选择往回看,开辟了一条教育“寻根”之路――向优秀的传统文化寻根。基于此,经过与教师讨论,张旭敲定了办学思路: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以国学经典为载体,打造学校的特色品牌。

2. 一所学校的树人之举

理清办学思路,接下来就是搭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的平台。基于此,张旭提出了建设论语广场的设想。在廉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论语广场于2010年1月建成。张旭说:“建设论语广场,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学经典’,营造浓厚的德育教育氛围,让学生明白‘颂经、尊孔、学做人,知书、识礼、成大业’的道理。”依托论语广场这一载体,廉江一中从校园生态、文化建构、课程建设等方面入手,为学校通过传统文化导向立德树人搭建了一个标志性的平台。

立德树人,要树人,教师必须先立德。为此,廉江一中每年都开展一次以“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立师德,树师表,正师风,铸师魂,用精神和事业点亮教师成长的心灯。同时,张旭重视教师的培训和专业成长:对青年教师,张旭提出三年循环教学制,通过循环教学助其成长为优秀教师;对中年教师,张旭指导制定了《廉江一中名师培养方案》,每学年推选10位名师培养对象,助其早日成为名师。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成长,让教师在教书育人之路上有心有法,有为有位。

既有文化育人之平台,更有立德树人之良师,廉江一中逐渐形成了仁德立人的学校育人特色雏形。

仁德之式

“以德立校,以智强校,先成人,后成才”的办学理念,“培养有中华灵魂和世界眼光的当代人才”的办学宗旨,“争一流、创特色、办名校、育英才”的办学目标,“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校训,“孝亲、尊师、赞美、鼓励”的校风,“勤学、善思、互助、奋进”的学风……现都已篆刻在廉江一中的各式建筑之上,处处彰显着学校的精神文化底蕴,凸显出仁德教育样式之美。

1. 成式

这里所谓“成式”,是指已经形成的特色教育样式。从传统文化入手,办学以来,廉江一中逐渐形成了文化育人、活动怡人的育人之路,彰显了知行合一的教育路径。

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文化育人。以论语广场为平台,以传统文化为抓手,廉江一中持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每日书声琅琅的晨读、晚读,每周一节的《弟子规》或《读,学做人》校本特色课程,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例行儒学传统教育,每年9月28日的敬师节活动……如今,廉江一中已基本形成了“读?看?听?说?行”融于一体的传统文化教育路径:一“读”,利用晨读午读、文化周等读《论语》《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精华;二“看”,由班主任组织,每月安排一节班会课,利用教学平台播放《感恩》《母亲》《天下父母》《母慈子孝》《让生命充满爱》等视频,引导启发学生珍惜生命、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学会奉献;三“听”,利用“校园之声”广播让校园处处散发传统文化书香,举办传统文化知识讲座让学生聆听专家解读经典;四 “说”,打造“说”的平台,如每周一升旗仪式结束后,由学生代表作《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专题演讲等,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反思和吸收;五“行”,在每年的孔子诞辰日组织新生集体礼拜孔子,通过书画、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传统文化名言名句选读”“读《论语》、写心得”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

以特色活动为载体,活动怡人。廉江一中把学生社团作为素质教育新课堂、学校特色活平台,对各社团制订了科学的学年活动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开展活动。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是全校统一开展社团活动的时间,各社团定期开展书法、美术、文学和科技等知识讲座和比赛,举办全校性田径运动会和科技文化艺术节。“在我们学校,每人每天阳光锻炼一小时,每人参加一个社团,每人学习一门艺术技能。”张旭自豪地说。课外时间的廉江一中,琴声曼妙,歌声飞扬,艺术楼里传来朝气蓬勃的大合唱、古筝曲,运动场上已拉开了足球比赛的序幕,论语广场空地上闪过各种高难度动作的轮滑舞者……论语朗诵队、美术社、书法协会、合唱团、古筝队、女子足球队、科技协会、摄影协会等34个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校超过50%的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并结出了喜人的硕果:学校合唱团参加第四届香港国际青少年合唱节比赛夺得小组合唱金奖、混声合唱银奖,参加广东省第5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得一等奖,参加第13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比赛荣获重唱小组唱银奖、青少年组铜奖;学校足球俱乐部 9名女足球员被选拔到湛江市女子足球代表队,参加第14届广东省运动会(学校体育组)足球比赛,获得冠军;科技协会在全国航模比赛、青少年创造力大赛等活动中斩金夺银,多人多次获国家级奖励――学校科技小组参加第3届“晶草杯”钟南山创新奖公益活动、第11届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大赛和第67届德国纽伦堡发明展中国地区选拔赛,获得三金一银的好成绩,学生叶德瑜的 “便携式高效发电装置――重力势能太阳能风能互补蓄电演示仪” 发明作品勇夺第68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银奖及第9届国际发明创意大赛金奖。

2. 创式

这里所谓“创式”,是指正在以及将要探索的特色教育样式。立足于论语广场平台,通过传统文化育人与特色活动育人这两大成式,廉江一中以仁爱之德载育人之道,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与极高的社会声誉。在此基础上,廉江一中立足现代化视域下教育理念的范式变革,于2016年下半年起明确提出仁德教育理念,创建仁德教育特色学校,让学校的教育特色在聚焦中更加鲜明。

为什么要在这时提出现代化视域下的仁德教育理念?“主要基于两方面的思考,一方面是适应于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学校的特色发展也到了一个需要主题性聚焦、体系化梳理的阶段。”张旭接着说,“将‘仁’‘德’思想与现代化视域结合起来思考,有利于学校在仁德教育理念引导下整合学校特色发展样式与路径,构建起更多样、更系统的学校特色发展生态。”正是基于这样的实际与思考,廉江一中不仅明确了仁德教育发展理念,而且通过申报《仁德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教育理念的范式变革》省级重点课题立项深入推进,以立德树人为方向,以现代化视域为基点,以“慈、和、爱”为核心,积极探索以深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强化教育科学研究为先导、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的仁德教育实施策略,构建“崇德尚礼”的仁德课程体系,全面开展“仁师、仁生、仁教、仁学”的仁德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创建系统化的仁德教育特色样式。

仁德之旨

仁德,既是传统文化之精华,又寓现代教育之精髓。现代教育倡导以人为本,以爱育人,强调真、善、美。这些,都可以从仁之德性找到精神源头。廉江一中的仁以立德、立德树人的仁德教育理念与实践,以现代化视域传承传统文化智慧,推进教育特色优质发展,可谓找到了一条传统与现代相融相生的教育发展路径。

仁德教育,立足于文化“寻根”,但这种“寻根”,不是一味遵循不合时宜的文化传统教条,而是要寻回被遗忘了的或被边缘化了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结合现代教育价值导向,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教育内涵。所以,廉江一中虽然倡导一拜孔子学礼仪、二拜孔子学做人、三拜孔子学读书的“三拜”活动文化,但这种“三拜”活动文化不是为了复古,不是崇尚迷信,而是以一种现代敬拜礼来营造尊师重教、立德树人的育人氛围,展现学校以孝为先的孝道、以生为本的生道、以师为主的师道三位一体的“三道”思想理念,并由此促进学生在日常行?橹凶跃跣纬啥辔⑿Α⒍辔屎谩⒍嘈欣竦摹叭?多”习惯,自觉实现内务无杂乱、餐桌无剩饭、地面无垃圾的“三无”目标。学校还通过成立“清华园”助学基金,以“借”而不是“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资助,学生可在将来有能力和意愿的情况下“归还”,实现仁德品行的自觉传递。如今的廉江一中,处处展现了举止文明、知书达理、热心服务的师生风貌。

在廉江一中,通过对以孔子为典型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学习,促成学生日常优良品行的生成、培养与传递,极好地彰显了仁德教育的目标导向与旨趣――仁以立德,立德树人。

(本文图片由廉江市第一中学提供)

1

第6篇:立德树人

努力争做有新疆特色的好老师

老台乡小学

2015年8月26日-30日,我校40名教师参加了由县委组织部安排,由以县一小为盟主捆绑联动的三所学校参加的为期五天的‚争做具有新疆特色的四好教师‛专题培训。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们感到:好的教育需要好的老师。新疆处于民族复杂、政治形势严峻的时期,更需要具有新疆特色的好老师,需要这些好老师带动新疆的教育事业,最终带动新疆各方面事业的大发展。

张春贤强调,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与核心要素,没有好的老师,就没有好的教育。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作用。教师首先是国家公职人员,要自觉用好干部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教师是知识分子,肩负着引领社会风尚、传播现代文化、启蒙基层群众的特殊使命;教师的本职身份是教育工作者,从事的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总书记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新疆各族教师都要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争做具有新疆特色的好老师。

如何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具有新疆特色的好老师?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才能成为一名具有新疆特色的好老师。

首先,做新疆特色好老师,就要像天山雪莲般的高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做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好老师,就要像天山雪莲坚定守护生命和美丽一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做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好老师,就要像天山雪莲不畏严寒秉持高洁一样,用好课堂讲坛,守好校园阵地,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疆精神,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当热爱我们的职业,对教育饱含热情,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是教育的动力源泉,是教师前进的内在动力,教师只有深深地热爱自己的职业,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用自己的爱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用爱去感染身边的人和事。

提高工作的热情,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的问题。一是自身需要做出改变。如今的教师生涯面临两大方向:一是力求创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二是墨守成规,直至走下讲台。然而事实上有很多教师对变革和新思想表现出恐惧,他们甘心平庸,封闭在狭小的教室里,早已忘记了社会的变迁。而优秀的教师则不停的探索新思想,尝试新变革,寻找有助于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新方法。只有这样不断学习实践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信条,保持一个职业责任感和热情,教学才能不断进步。其次,要以自己的职业为荣。在如今复杂的社会,仅仅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是远远不够的。每个教师还必须为我们所从事的职业负责,提升教师的这一地位。真切的感受‚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所带来的自豪感和兴奋感。而‚优秀‛是要通过许许多多艰苦的奋斗换来的形容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如今,社会赋予老师的责任和要求也随着城市的不断进步而提高。总结一下可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八个字为重点,树立一名优秀的教师形象。教师应内有自觉能动和创造的主体意识,外有昂扬的精神面貌!

其次、做新疆特色好老师,就要像大漠胡杨般的顽强,把立德树人贯彻始终。 教师从事的是百年树人的崇高事业,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在碰到各种困难、挫折、考验的时候,就要像大漠胡杨一样,保持一种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们最崇尚有知识的人,最尊敬有德行的人。教师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必须要师德垂范。不仅要严格要求自自己,以身作则、行为世范,给学生以正确引导;更应主动审视自身不足,干干净净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像大漠胡杨一样,吃苦耐劳,越是清贫越不放弃追求,执着于教书育人,把心放在学生身上,把根扎在三尺讲台。

做立德树人的新疆特色好老师,更要秉持大漠胡杨那种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的顽强品质,在面临特殊困难时,迎难而上、勇于探索,努力开拓出适合新疆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关于教师生命的两个态度:

第一个态度,就是有‚韧‛劲儿地学习。做教师一个普遍问题是文化素养缺失:视野不宽、底蕴不厚、修养不足、情趣不多。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读书。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读书、读经典,才能获得生命的气象。‚读书是最高级的化妆品,是老师最长远的备课。如果说有字书是光合作用,无字书就是化学反应。读书,让教师从容、淡定、祥和,从而驻颜有术。‛

第二个态度,则是靠‚恒‛劲儿积累。‚日本有句谚语‘滚石不生苔’,这告诉我们要有定力,定下来才能生出智慧,获得机遇和回报。‛窦桂梅说,‚演讲、笔耕,把自己的人生当故事,不断积淀,在现实中找到成长点,发现自我追求的动力,为自己立一座人生的丰碑。‛ 人生是一本书,自己写出来大家读。‚教师的十条修炼‛是她自己对这本‚大书‛的独到诠释:激情不老、读书一生、宁静致远、以写促思、慎独养身、伸展个性、爱在细节、海纳百川、合作学习、海星角色。

每个教师都要思考怎么样生活才能达到生命的高度。而让教师的生命得以润泽,需要教师以一个个教室为基地,以自我发展为目的,遵循专业历程的基本规律,让课堂改变职场、实现价值,站在学生面前,用思想的力量、学科的魅力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第三、做新疆特色好老师,就要有绿洲白杨的进取拼搏,做‚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表率。 做新疆特色的好老师,就要像绿洲白杨般的努力奋进,不讲究生存条件,大路边、田埂旁,哪里有黄土的地方,哪里就有她积极生长的倩影;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只要能够在哪怕板结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就会生根、抽芽、玉立成一道风景。只要有一间教室,有一张课桌,就应该有新疆特色好老师辛勤授课的尽职身影,只要有一个学生,有一本作业,就应该有新疆特色好老师努力耕耘的执着付出。教师不仅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深耕,在非专业领域广泛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知道自己该教什么,如何教,如何提高自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我们知道教师其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递本学科的知识,但是更应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学科知识不能过分强调,因为它不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重点。

我们学校是民汉合校,所以我们更加要用自己的职业道德,师德师风树立一个有新疆特色的教师形象,作为各族学生的引路人,既要传授知识,更要教育他们做人,为他们指引人生方向。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处理好教书和育人的关系、业务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牢固确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们学校是典型的农村民汉双语寄宿制小学,在校学生人数不多,规模不大。但是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和民族团结精神的塑造。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以及点点滴滴的事务,努力抓好养成教育,大力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和秩序意识。从遵守交通规则、遵守校规校纪、遵守公共秩序等点滴平常事做起,养成重修养、明礼仪、讲文明、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民汉教师在工作中能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拒绝愚昧、反对迷信、远离极端;利用一切机会大力弘扬新疆精神,引领学生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互相欣赏。这次学习之后,我相信我校更加会把去极端化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更进一步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筑牢防范和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的防控体系,凝聚共识,切实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总之,我们觉得要做一名有新疆特色的好老师,不仅需要热爱教育、对教育有热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你了解新疆热爱新疆,对新疆的历史知识、民族文化有更深的涉猎,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为社会树立标杆,以一个个‚微行动‛教育感染学生、带动影响身边的人;作为一名有新疆特色的好老师,更需要你能自觉承担起民族团结的责任,与少数民族师生、家长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牢记自己的身份和神圣职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为新疆的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捆绑联动‚争做具有新疆特色的四好教师‛集中教育学校总结

努力争做有新疆特色的好老师

单 位:吉木萨尔县老台乡小学 日 期:2015年8月30日

第7篇:立德树人

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只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十心”立“师德”,才能搏击教育之长空,培育社会之幼苗;学校教育要重视并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就有重立德的传统。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这也是把道德放在首位,把立德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当今的中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外来思想与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碰撞,有些人盲目崇洋,有些人无所适从,有些人迷失了自我。再者,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上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急功近利等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已不再是一方净土,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因此,重视师德,加强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立师德以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师德,就是树立教师良好的德行,为人师表,做人楷模。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问题,而且关系到熏陶和培育出怎样的人的问题。

1.忠心是教师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教师,忠心就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忠诚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忠诚于学校,只有当人民教师将“忠心”二字内化为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内化为对工作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形成持久的工作动力。

2.良心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和调节机制

“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个人自律的突出体现。教育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范畴。作为老师,我们要对得起我们国家给我们的那份工资;要对得起上级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要对得起我们学生及其家长给予我们的渴望的目光。在有限的时间里,潜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将自己智慧与汗水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让我们的良心才能坦然。

3.热心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动力源泉

作为教师,就是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拥有一颗对工作的无限热爱之心,你才能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业职责,才会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4.爱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教师职业,懂得教学艺术,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情感,才能激发自己为这一事业忘我工作的热情,才能为培养下一代尽心尽力。其次教师要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三是爱同事。这样才能与同事友好相处,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5.雄心使教师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作为老师,如果有了雄心壮志,肯定会注重学习与研究,观察与思考、潜心钻研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实践,善于从教学实际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积累经验,及时总结,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

6.虚心是教师进步的阶梯

虚心学习是一个合格教师良好的品德,在师德修养中善于虚心学习他人、自觉与他人交流,才有可能成为师德修养高的教师。

7.同心是教师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定有力武器

教师应该树立校荣我荣的意识,只有同心同德,才能心情舒畅;只有同心同德,才能共同击破一个个难题;只有同心同德,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协调一致地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造就素质全面、出类拔萃的人才;只有同心同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8.耐心是教师成就事业的保障。

“耐心”如实反映出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守住耐心,就意味着教师能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良习惯;就意味着教师能以一种接纳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障碍;就意味着教师愿意给学生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有人陪伴的安全感;就意味着对每一名学生都寄予期望,都不放弃。

9.公心是学生评价教师的一杆公平秤

身为教师,也要时时牢记这一点,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带着成见去评价学生。

10.恒心是教师成就事业的试金石

只要有恒心,相信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成功!对于教育事业而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时时事事不性急、不气馁,力求耐心细致地教育和帮助孩子们,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德正身堪为人师才称其职。”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更为重要。 “十心立德”中“十心:忠心、良心、热心、爱心、雄心、虚心、同心、耐心、公心、恒心”均离不开真诚。让我们真诚地对待教育事业,真诚地对待上级同事,真诚地对待各位学子,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做一个具有高尚师德和文化素养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重德育以树人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事业。那么,人才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我国古代讲“德才兼备”,现代提“四有”新人。可见“德”乃人才的首要条件。

教育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程,培育人才是长久之计,不可能一蹴而就。人才的培养,有它自身的规律可循,“欲速则不达”,不能急于求成。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中,急功近利的现象仍较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被忽视,学生道德等素质的发展被削弱。据调查,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现象十分普遍,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持刀抢劫、结伙斗殴等已成为社会上令老师和家长头痛之事。

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德和智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因此,学校德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品质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之道,以立德树人为本。立师德,抓德育,树新人,小而言之,可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建功立业;大而言之,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梁蓉

第8篇:立德树人

《诚实守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校本教材《立德、树人》课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编写的。目的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有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将来才能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适应时代的要求。 课文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讲明观点的。

1、感知诚信,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

2、我与诚信面对面,知道诚实守信是美德,做人要以诚信为本。

3、携手诚信,明白现代社会更需要诚实守信。

4、 诚信小使者,教育学生要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栏目

一、“感知诚信”,意在使学生对诚实守信的表现有一总体认识,由此引出本课所学内容。

栏目

二、“我与诚信面对面”,意在巩固本课所讲观点。学生在联系正反两方面实际的同时,全面认识诚实守信的意义。 栏目

三、“携手诚信”,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分辨、评议,明辩是非。

栏目

四、“诚信小使者”,通过评议使学生从感情上体验诚信的重要,使学生产生努力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的愿望。

二、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诚实守信的基本含义。

2、懂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人要诚实守信。

3、懂得现代社会更需要诚实守信。 情感

1、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鄙视虚假和不守信的行为。

2、对自己不诚实和不守信用的行为感到不安和歉疚。 行为

1、努力做到说话做事实实在在、表里一致,当着人和背着人一个样。

2、做到学习、评比、竞赛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

3、做到承诺时实事求是、讲原则,作出承诺后努力兑现。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真正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诚实守信。

五、教学用具: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 感知诚信。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诚实守信》(投影显示,板书),老师讲故事《国王的花种和诚实的孩子》。

2、听了故事请大家想一想:(1)、为什么端着空空花盆的小男孩被选为王位的继承人? (2)、你们佩服杨平吗?你们觉得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杨平是一个特别守信用,说话、做事表里一致,不虚假,不隐瞒,办事讲信用是他成功的关键)

3、小结:象杨平这样,说话、做事表里一致,不虚假,不隐瞒,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

4、下面请听《曾参杀猪》

5、讨论:从曾参杀猪中,你明白了什么?

6、小结,引导学生自读“知识窗”——世界各国对诚信的看法

7、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收获,进一步感知诚信的重要。

(二)、深化认识,巩固本课观点。

1、 请同学们看《千里赴约》

2、提问:请大家仔细想一想?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人之本。)

3、小结:对!如果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表里一致,诚实待人,说话办事讲信用,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4、投影仪呈现:课文中的“交流园”,并组织学生谈体会。

6、欣赏木铎声声,引导学生谈体会,进一步感知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人之本。

7、交流:(1)、学习这课后,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说一说真实的心里话,谈谈自己在这方面有什么真实的想法。)

(2)、学习这课后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总结全课。

1、总结:诚实守信的好品质,是为人之本,需要从小培养。市场竞争信誉第一,无往不胜。希望大家在平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言而有信。

2、小手拉大手:课后,用摄影、书画、小品、歌舞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诚信知识,让我们把诚信的春风送到每一个角落。 板书设计: 第二课、诚实守信

表里一致 说到做到 为人之本

小学生“诚实守信”教育的教案

第二课时

分析:

本课教育是在的三年级“诚实守信”的基础上,从观点的外延“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这个广泛意义上认识对教育内容的深化和拓宽。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有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将来才能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适应时代的要求。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诚实守信的基本含义。

2、懂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人要诚实守信。 情感:

1、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鄙视虚假和不守信的行为。

2、对自己不诚实和不守信用的行为感到不安和歉疚。

行为:

1、努力做到说话、做事实实在在、表里一致,当着人和背着人一个样。

2、做到学习、评比、竞赛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

3、做到承诺时实事求是,作出承诺后要努力兑现。 教法建议: 1.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诚实守信方面的实例,课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加深学生对诚实守信的理解。

2.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资料要尽可能的生动直观,使学生觉得真实可信。如:如报刊上,电视中报道的实例。

3.教学中,一定要利用诚实守信方面的正反实例教育学生。使学生体会个人或企业诚实守信的好处以及不诚实守信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引入

请同学们听故事《立木为信》。(见课前准备中阅读材料) 你们佩服商鞅吗?你们觉得他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季布是一个特别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的人。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他变法成功的关键)

小结:象商鞅这样,说话、做事表里一致,不虚假,不隐瞒,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诚实守信》,从而使我们懂得:诚实守信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做到诚实守信。

二、 学习新课 引出观点

1、 请同学们听一个真实的故事《五毛钱丢掉的信誉》(见扩展资料) 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一个人不诚实守信是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的。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如果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表里一致,诚实待人,说话办事讲信用,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出示投影片:课文第三小节,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

请同学们用自己知道的例子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 板书:为人之本

小结:看来一个人,只有能做到诚实守信,才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

2、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百年老字号同仁堂的故事》

提问:在许多企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同仁堂药店销售却直线上升,久盛不衰,原因是什么?如果不这样做会是什么结果?(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信誉,产品的质量,是赢得顾客信任的基本保障。诚实守信也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你还能举出类似这样的例子吗? 老师讲:飞机送面团

小结:在我们现代社会,对于小到一个人也好,大到一个企业也好,诚实守信是立足根本。诚实守信既是做人应当具有的基本品质,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稳步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 板书:现代社会的需要

3、 小组活动,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市场;反之就会失去信誉,最终砸了自己的牌子”的事例。

各小组汇报。(在学生汇报过程中追问:谁都知道应当诚实守信,但是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使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加深认识。)

4、 其实在我国历史上 ,也有许多这样的故事。 下边请听历史故事《诚实的晏殊》。

小结:这个故事说明,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把诚实守信作为一个人起码的道德品质。 板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 联系实际 深化观点

1、 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方面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不抄别人的答案,虽然成绩一时不理想,但是一种诚实的表现。成绩是可以改变的,人的品质最可贵;抄袭别人的答案,即使一时取得好成绩,也不光彩。不仅不利于弥补学习上的漏洞,而且还养成了自欺欺人、不诚实的坏品质,最终害了自己。) 板书:从小时候要求自己诚实守信 第三课《 团结互助》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的团结互助的感受和对团结互助意义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团结互助是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要求。

2、通过本站教学,要落实到行动中去,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团结互助,更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团结互助的意义。 教学难点

团结互助,乐于助人,有利于我们自己的成长。

【引言】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团结、互助、友爱、祥和的大家庭中。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分享到大家的快乐,还可以在大家的帮助下不断进步。和谐友爱的生活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奉献和付出。 提问: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互助?(补充知识)

1、什么是团结?

团结:指为了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者结合。

2、什么是互助? 互助:指互相帮助。

【导入新课】让学生听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讲授新课】第1站团结就是力量

(思想驿站)生活中影响团结的现象有:

1、自私自利

2、自以为是

3、顽固不化

4、心胸狭窄

5、特立独行

6、山头主义

7、貌合神离

8、局外观察

想一想:自我检查一下,自己身上是否也存在上述不良行为? 结论:一个集体中如果有这些影响团结的行为的话,无论对集体还是对个人都是不利的。

一、生活中的团结互助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他人的关心和热爱就像抖动一个蜘蛛网,我影响着他人,他人又影响着更多的人,彼此相连,互相关爱。我们要形成一个温暖的共同体,一个温暖的集体。关心,帮助他人就是自己心中装着别人;关心,帮助他人就是在自己开心的同时,也让别人开心;关心,帮助他人就是理解别人。 (举例)四川汶川县5•12地震后,我们学校在5月19日举行了“献爱心赈灾捐款”活动。

目的:让学生亲自体会一下关心,帮助别人。

二、团结互助的意义如何?(重点)

1、团结互助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人们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做个游戏)《让我们携手前进》

找7位学生,有男生也有女生,都伸出右手,左手握住,7只右手搭在一起。

目的:让同学们团结起来,建立一个温暖、团结、祥和的班集体。团结友爱的集体可以使我们享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也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他人帮助的温暖。

(引名人名言)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俄】高尔基 目的:告诉学生,人应当留给他人美好的东西,这样我们的生活也将是幸福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乐于帮助别人,有利于自己的成长(难点)

交往,友谊是相互的,需要互助互爱。因此,我们主动去帮助他人,他人也会帮助我们的。所以,我们要主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就可以形成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补充知识)“助人”能“助己”意思是什么?

并不是一种功利的态度,即把对别人的帮助当作一种投资,期望得到回报。(错误的理解)谚语“施恩莫望报,望报莫施恩”。

“助人”能“助己”包括两方面。(正确的理解) 一方面指交往,友谊是相互的,需要互助互爱。

另一方面说“助人”能“助己”实际上是蕴含着一种信念和道德要求。我们主动去帮助他人,他人也会帮助我们的,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人会成长完善;虽然交往是相互的,但不能等待他人先帮助自己,我们强调我们自己要先走出第一步,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帮助了别人未必会同时等到他人的帮助,可是我们应当走出第一步,才有可能引起互动。 (讲故事)《小刺猬救孔雀》

森林的动物们在森林里玩耍有大象,老虎,小白兔,小刺猬和美丽的孔雀等。长的丑的小刺猬说出给孔雀玩的话,但孔雀嫌小刺猬丑,并长满全身的刺不和它玩,然后,自己去玩,大家正玩的时候,听见远处喊“救命啊,救命啊”,小刺猬听到喊声立马往喊声跑去,原来孔雀在草丛处玩时,窜出一条毒蛇,小刺猬缩成一个小球滚到毒蛇边,用刺去扎它,毒蛇受了伤一溜烟跑了。孔雀这时低下头对小刺猬说:“对不起,以后我给你玩,谢谢你救了我”。

目的:帮助是相互的,我们一定要主动付出。

3、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许多人凝聚在一起,却会形成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

(谚语)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听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一根筷子呀,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哟,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呀,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哟,声呀声震天,声震天。 目的:团结起来力量大,即团结就是力量。

(举例子)蚂蚁的力量一群蚂蚁被林火包围了,火圈在迅速地缩小,黑压压的蚂蚁群瞬间将葬身火海。这时,蚂蚁很快地聚集在一起,抱成一个巨大的蚂蚁团。蚂蚁团顺势向火势较小的地方滚去,熊熊烈烧焦了蚂蚁团外围的蚂蚁,但蚂蚁团一点儿也没有松动,迅速滚出火区,滚到没火的地方,绝大多数蚂蚁得救了。这说明了什么?

(1)人心齐,泰山移。

(2)相互之间的团结可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战胜力。 【本课小结】人是社会的人,人是有情感需要的人,人际互动的方式除了竞争与合作,还有一种交往方式就是包含着人们深厚感情的团结互助。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是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板书设计】第12课团结互助

1、什么是团结?

2、什么是互助? 第1课时团结就是力量

一、生活中的团结互助

二、团结互助的意义如何?

1、营造良好的氛围,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2、乐于助人,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3、团结起来,会形成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

第三课要团结合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团结合作就是在大家合干一件事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

2.懂得在做很多事情时都需要团结合作,尤其是现代社会更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 情感:

愿意与人团结合作。 行为:

1.与人合作时,能听取别人意见,不固执己见。

2.与别人合作时,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树立团结合作的思想。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课件:(幻灯片)

2、《三个和尚》动画。

3、有关团结合作的名人名言。

4、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教学过程:

一、动画揭题

导入:同学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你们喜欢听歌吗?

(播放歌曲《三个和尚》) 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三个和尚》)

《三个和尚》的歌曲对同学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可以抬水喝,三个和尚反而没有水喝呢?

(3个和尚都存有私心,所以没有水喝;一个和尚没有依赖只有自食其力挑水喝,两个和尚能够互相配合抬水喝,而三个和尚都互相推脱,谁也不愿出力,所以没有水喝;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务。……) 过渡:

同学们说得很好!在集体中,团结就是力量,生活中很多事情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团结合作》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

1、教师讲述课文故事。

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并回答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汇报:(分别出示课件) 1)钢笔、墨水、稿纸它们争吵的是什么事?(它们比本领,看谁的作用大。它们谁也不示弱)

2)钢笔、墨水、稿纸它们都是怎样说的? 3)同学到前面表演课本剧。

(分别请四位同学扮演钢笔、墨水、稿纸、作家) 4)小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 探究:如果不团结合作,结果会怎样?

(不愿与人合作,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

三、深入明理

1、看一看

出示“神舟六号”飞船的相关资料,并讲解:

同学们,在科技发达、社会进步的今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国内外的每一项科技的重大突破都是团结合作的产物。

大家都知道从神舟1号到神舟6号,每一次成功地发射,从设计、生产、试验都与无数科学家的通力合作是分不开的。这里面的每一个数据,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都需要万分的精确,只有这样,飞船才得以顺利的发射、返航。它不仅是我国科学家数年来不断探求、不断创新,呕心沥血的结晶。更是这无数航天人精诚团结、紧密合作的体现,才实现了中华儿女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想!

2、说一说

1)请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需要团结合作的事例。来说明个人的作用怎样才能发挥出来? (篮球比赛:每个人都要找好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合作的不好,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打扫卫生:擦地、打水各有分工,相互配合;……) 2)A、出示《折箭》故事动画课件

团结合作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这个故事同学们懂得了怎样的道理?

(故事告诉我们他的儿子们通过和睦相处,团结合作取得了伟大的功绩;正因为他的儿子们也领悟出了讲团结的道理,所以吐谷浑王国逐渐强盛起来。) B、出示故事中最后一段话

同学们,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无不证明了现代社会更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请大家看屏幕,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并汇报。)

(首先集体中每个成员目标要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还要互相配合、相互协作;……) 过渡:

只有善于团结合作的人,才能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中有所作为。

3、(动一动) 1)拉球游戏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拉球”小游戏,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我们分两个组,每组选五个同学参加游戏,其余同学在下面当裁判,在听到老师的口令后看哪一组的5个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5个彩球从瓶子中拉出来就算获胜,好不好?

(找同学做游戏,对游戏进行总结。找出获胜与失败的原因:配合默契、互相团结、共同合作完成的,并用掌声对他们进行鼓励) 2)夺红旗

同学们下面这个游戏也需要团结合作来共同完成的。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夺红旗”小游戏,请听好游戏的规则。每5个同学为一组,哪组算得又对又快。老师就把这面红旗送给他们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在这个游戏中,小组的五个同学有四个分别计算红旗下面的4个算式,再由另一名同学将得数相加得出最终结果,这也充分的体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四、正确导行 同学们,轻松过后老师还要考考大家。(出示辨论的题目)

1、李芳说:“团结合作,就是不管什么事,都大家一起干,不能自己单独干。”

2、张青说:“意见不一致,没法团结合作,团结合作得 合得来的人在一起才行。” (学生辩论、教师引导)

五、体验激情

“团结合作”从大了讲关系到一个民族,从小了讲它就渗透在我们身边点点滴滴的事情中。

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名言警句展示给大家。 (学生交流名言警句)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都有哪些收获?

(明白了现代社会中学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善于团结合作的人将来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明白了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学会团结才最有力量;我明白了团队精神在一个集体中是很重要的,我们每个学生只有具备这种团队精神,才能把我们所在的班级建设好;)…… 教师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合作的时代,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与时代是格格不入的,一个集体只有具备可团队精神,有了较强的凝聚力,才能把事情办好,老师希望我们中队全体队员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更加团结,亲密合作,把我们班上各项活动都搞好。大家有信心吗?最后老师还要送给同学们一首歌,让我们在这里共同分享歌声给予我们的力量。 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会唱的同学一起唱起来,也请同学们边唱边体会歌曲中所蕴涵的道理,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学习。 板书设计: 十 要团结合作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胜利

第9篇: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性

马维琼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会议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党的代表大会中首次提出。是我党的重大政治宣示,令人精神振奋,倍受鼓舞。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中的这段话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立德树人”也几乎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只是

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得可贵品质。“传道”,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授业”,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老师与家长最关心的主题。“解惑”,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老师要有效地解决知识的困惑。韩愈的这句话很明确地指出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任务和职责。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首要的和重要的应该是“传道”,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处事,建立健全学生的健康的人格,由此看来对学生的德育是多么的重要。对于这一点我特别赞成培训过程中一个老师说过的话,“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功重要”所以作为老师就要不断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成长的点滴。不能只单纯的追求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因为我们的学生真正的任务是学会以后如何在社会中立足,并不是永远靠一个优异的分数去生活。

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在高考的压力下,我们很多学校只是一味的追求学生的成绩,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十八大报告中能够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首次正式的提出,可见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德育工作以及德育的重要性。那么作为新时代和新课改理念下教育工作者,在立德树人方面要做哪些努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第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识和育人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打造一流德育人才队

伍。我的母校东北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勤奋创新,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就要为学生起表率作用,就要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才能做到言传身教,才能让学生信服,并且把老师作为榜样来学习和效仿,众所周知,正值青春期的学生的效仿能力是最强的。在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想,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思想,不再只单纯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并且能够大量的事实举例来说服和教育学生,让学生能够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在“学科德育”的引领和要求下,进一步增强其育德意识,使“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在学科教师队伍中更加深入人心,进而凝聚共识,使更多学科教师学会并善于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地开展德育教学,使学生既学到学科知识,又接受德育引领。在这一方面,我觉得有必要坚持和落实学校提出来的德育导师制,作为老师,要认真的落实这一制度,在学生的德育方面真正做到到导向作用。

第二,加强学科德育。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老师过分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教师不育人,育分不育人。背离了教育的真正的目的。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新课改的前沿下,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让教育回归本质,真正的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统一。因为当今我国正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

之中,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德育为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过去的历史中也有着骄傲的成就,四大发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个性的古代建筑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作为教师,首先要自觉的去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中华民族精神,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的引导学生去认识和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并且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去体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将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只有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其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应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既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又努力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有利契机,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培

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第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崇高追求,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加强和改进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

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

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怀和帮助。认真发掘学科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与涵育。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为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围。要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把学生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发展层次。

教育关乎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千秋大计。我们

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上一篇:年度企业党建工作总结下一篇:高新技术及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