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监护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ICU儿童谵妄首次发作的特征和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1、描述并分析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儿童谵妄首次发作的特征,包括ICU儿童谵妄的发生率、首次发作时间、首次发作持续时间,以及首次发作类型。2、分析并探讨ICU儿童谵妄首次发作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1、基于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借鉴系统评价再评价方法,利用AMSTAR对检索到的系统评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对ICU谵妄危险因素相关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后,结合现有研究报告的儿童谵妄危险因素,经整理,得到ICU儿童谵妄相关因素。2、应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设计,采取方便抽样调查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ICU患儿,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研究对象。研究者运用中文版康奈尔儿童谵妄量表评估ICU儿童谵妄,并收集患儿一般资料、症状相关因素、治疗及护理相关因素,直至患儿死亡或转出ICU。运用SPSS22.0(IBM Corp.,Armonk,NY,USA)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重症患儿资料639例,ICU儿童谵妄发生率为31.30%,在3703个研究日中,有581个研究日(15.69%)发生ICU儿童谵妄。在发生ICU儿童谵妄的200例患儿中,ICU儿童谵妄首次发作均在患儿入住ICU的前7天,其中,176例(88%)患儿谵妄首次发作在入住ICU的前三天,148例(74%)患儿谵妄首次发作在入住ICU的前两天,95例(47.5%)患儿谵妄首次发作在入住ICU的24小时内;107例(53.5%)患儿谵妄首次发作持续时间为一天,谵妄首次发作时间平均数为1.79天(SD=1.49),中位ICU儿童谵妄首次发作持续时间为1天,其中最长的ICU儿童谵妄首次发作持续时间为9天,最短为1天;105例(36%)患儿首次发作类型为躁动型谵妄,112例(41%)患儿首次发作类型为安静型谵妄,87例(23%)患儿首次发作类型为混合型谵妄。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ICU滞留时间、肾功能异常(OR,2.36;95%CI,1.44-3.87)、感染(OR,3.26;95%CI,1.98-5.38)、缺氧(OR,2.55;95%CI,1.58-4.11)、PRISM IV评分、使用机械通气(OR,3.62;95%CI,2.17-6.04)与ICU儿童谵妄首次发作有统计相关性。年龄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和2-5岁的患儿分别是5-7岁的患儿ICU儿童谵妄发生率的9.26倍(95%CI,3.08-27.89),5.00倍(95%CI,1.89-13.28),6.05倍(95%CI,2.04-17.94)和2.80倍(95%CI,1.03-7.61);ICU滞留时间大于7天组的患儿ICU儿童谵妄发生率是1-3天组的2.65倍(95%CI,1.49-4.74);PRISM IV评分大于10分组和评分5-10分组的患儿ICU儿童谵妄发生率分别是评分小于5分组的3.53倍(95%CI,1.09-11.47)和2.81倍(95%CI,1.65-4.79)。此外,谵妄组与非谵妄组相比,诊断类别、镇静药物、约束、ICU前CPR、有ICU住院经历和急诊入住ICU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患儿年龄小于2岁为界,分为两个亚组,最终纳入两个亚组模型的变量并不完全相同:ICU滞留时间、感染、缺氧、PRISM IV评分、使用机械通气是小于2岁的患儿ICU谵妄首次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ICU滞留时间、肾功能异常、缺氧、使用机械通气是大于等于2岁的患儿ICU谵妄首次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论1、ICU儿童谵妄发生率较高,首发主要出现在入住儿科ICU前三天,首发后大多只持续一天,且安静型谵妄发生率最高。2、年龄、ICU滞留时间、肾功能异常、感染、缺氧、PRISM IV评分和使用机械通气是ICU儿童谵妄首次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3、针对不同的年龄亚组,医护人员需关注其ICU儿童谵妄首次发作的危险因素不完全相同。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儿科;ICU儿童谵妄;危险因素

学科专业:护理(专业学位)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回顾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 操作性定义

1.5 理论基础

1.6 技术路线图

2 ICU儿童谵妄发作相关变量的筛选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方案

2.3 研究结果

3 ICU儿童首次谵妄发作的特征和危险因素的探究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方案

3.3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ICU儿童谵妄首次发作的特征

4.2 ICU儿童谵妄首次发作危险因素

4.3 研究创新点和局限性

5 研究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实践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