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黑名单"制度的利与弊

2022-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的社会背景下, 人们对诚信社会的期待越来越高。近年来, 我国纳税过程中失信行为层出不穷, 偷税漏税现象屡屡发生, 有关部门通过建立税收“黑名单”制度对失信人的生活、工作等多个方面进行限制, 进而保证了社会人员在税收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纳税, 切实保障了税收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税收“黑名单”制度的内容

(一) 对纳税人信息进行公开

税收“黑名单”制度会定期对名单上的失信行为进行公开, 公开内容包括纳税过程中的具体失信行为、失信行为违反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征税部门对违失信行为采取的措施。另外, 征税部门还会对社会公开失信人的信息, 使失信人无处可藏。

(二) 多部门联合对失信人进行惩处

税收“黑名单”制度中, 征税部门联合民政、公安等多个部门对失信人进行惩处, 对失信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约束。具体包括禁止失信人乘坐飞机等交通工具、禁止失信人进行融资及禁止失信人高水平消费等, 对失信人进行全方位的限制, 税收失信成本大幅提高, 迫使失信人进行诚信纳税。

二、税收“黑名单”制度的发展

截止到2019年, 税收“黑名单”制度的已经建立并实施了5年的时间了。2014年7月国税总局发布了《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开办法》, 提出了税收“黑名单”制度的构建。同年12月, 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开办法的合作备忘录》, 通过多个部门之间的联合, 对失信人进行全面的监管, 使失信成本大幅提高, 加大了对失信人的威慑。

2016年4月, 有关部门针对税收“黑名单”制度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对税收“黑名单”制度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 进一步明确了税收“黑名单”制度的概念, 规定失信人在接受处罚后可以将其信息进行消除, 为失信人提供了恢复信用的途径, 使税收“黑名单”制度更加科学合理, 促进税收诚信体系的构建。

三、税收“黑名单”制度的好处

税收“黑名单”制度促进了社会人员诚信纳税意识的树立, 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我国税收诚信体系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 实现信息公开透明, 提高了市场效率

税收“黑名单”制度可以定期对失信行为及失信人信息向社会进行公开, 方便人们获取合作方的信用情况, 能够规避交易中的风险, 减少市场交易中对信息搜集等方面的支出, 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通过对信息的公开, 失信人无处可藏, 在市场交易中不被他人信任, 丧失了交易的基础, 久而久之就会被市场机制淘汰掉, 实现了对市场交易环境的净化, 减少了交易中的争执, 进而提高了市场的效率, 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 针对性监管, 提高了税收监管质量

税收“黑名单”制度为税收部门的管理活动提供了信息依据, 税收部门通过对“黑名单”信息的分析, 可以提高税收监管质量。税收部门可以对失信人进行重点管理和监督, 加大管理力度, 提高监管频率, 对其纳税过程进行严格的审核。

(三) 多部门合作, 充分发挥政府监管作用

通过多部门、多领域的联合, 对失信人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根据《合作备忘录》的要求, 税收部门联合公安、工商及财政等部门, 对失信人进行联合惩处, 对其处境、融资及经营等多方面进行限制, 大幅提高了失信成本, 加大了政府对失信行为的监管力度。

(四) 营造诚信社会氛围, 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税收“黑名单”制度可以向社会公开失信人信息, 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大了对失信人的管理力度, 迫使失信人对自身行为进行改正。税收“黑名单”制度的实施对社会人员起到了震慑作用, 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上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逐渐形成, 人们在税收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注重诚实守信,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

四、税收“黑名单”制度的缺点

(一) 信息公开侵犯纳税人隐私

税收部门在税收过程中对纳税人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 有利于保障税收工作的稳步开展, 但是税收部门也应该对纳税人信息进行严格的保密, 确保纳税人的隐私。税收“黑名单”制度中, 税收部门未经纳税人允许便向社会公开失信人的姓名、住址及企业名称等信息, 违反保护纳税人隐私权利的法律法规, 也违背了税收部门的工作原则。不利于纳税人和税收部门之间的关系的改善, 会导致纳税人出现抵抗情绪, 进而对税收工作造成影响。

(二) 监管程序不规范

有关部门在对失信人管理和监督的过程中程序不规范, 不能保证人员的合法权益。税务部门在想社会公布“黑名单”时不能提前通知纳税人, 导致纳税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公开信息, 对纳税人的工作生活造成影响。另外, 部分税收部门及人员对税收“黑名单”制度的认识不够, 不了解制度的作用和最终目的, 不能发挥税收“黑名单”制度的作用, 不利于社会诚信氛围的形成, 影响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

五、如何克服税收“黑名单”的缺点

(一) 税收部门在获取纳税人信息的同时要注重保障纳税人的隐私

目前, 我国在税收“黑名单”制度中的信息公开中对纳税人的隐私保护力度不够,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不能保证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当前, 在纳税人隐私保护上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有加拿大和美国, 美国通过长期的探索, 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隐私保护法律法规, 通过健全的法律为纳税人的隐私提供全面有力的保障。因此, 我国应该注重对纳税人隐私权利的保护, 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 提高税收部门的隐私保护意识, 切实保障纳税人的隐私权利。

(二) 税收部门应该对税收流程进行规范, 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 确保税收过程的科学合理

另外, 在税收“黑名单”制度中, 税收部门要加强和纳税人之间的交流, 确保纳税人对信息公开情况的了解。税收部门要明确税收“黑名单”的制度的目的, 引导社会人员进行诚信纳税, 帮助失信人员恢复信用, 进而促进税收诚信体系的构建。

六、结语

税收“黑名单”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纳税人行为, 提高纳税人诚信意识, 保障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但是, 税收“黑名单”制度会侵犯纳税人的隐私, 不利于纳税人和征税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 有关部门要正确认识税收“黑名单”制度, 在发挥其自身优势的同时注意对纳税人隐私的保护, 进而促进纳税诚信体系的构建, 也为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期待诚信社会的构建。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 我国政府多次提出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营造社会诚信氛围, 以期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税收诚信作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政府通过建立税收“黑名单”制度对税收中的失信人进行管理, 避免了传统手段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 是税收管理制度的一大创新, 促进了纳税诚信体系的构建, 也为我国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定帮助。

关键词:税收“,黑名单”制度,利与弊

参考文献

[1] 张利.我国税收黑名单制度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 2016.

[2] 刁静.税收“黑名单”制度的利与弊[J].法制博览, 2017 (30) :190-191.

[3] 辽宁省鞍山市地税局干部、首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宋振国.从立法和执法层面落实税收黑名单制度[N].中国税务报, 2014-09-10.

[4] 任冬雪.纳税“黑名单制”是对守信者的反向激励[N].财会信报, 2018-07-09.

上一篇:外语学习焦虑的成因及对策下一篇:高校食堂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