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开拓高校学生管理新思路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1.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核, 就是要充分认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首创性。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观, 归根到底就是要突出人的发展, 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这就要求:首先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 千方百计地弘扬人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其次要尊重人的需要。把人当做人, 凡是涉及到人性展示的方面, 都是值得理解和尊重的。再次要肯定人的价值, 一切为人的发展服务, 想方设法实现人的更大价值。

2.“以人为本”具体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 即要确立学生在高校中的主体地位, 坚持依靠学生办学校, 以为学生成才服务为办学宗旨, 切实保障学生的利益, 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现行高校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学生管理体制面临新考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原来单一的教育体制日显僵化, 教育和管理理念渐趋落后, 已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 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日俱增,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一系列转变。另外, 随着社会发展,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 大学生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 原有学生教育管理的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需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就必须改革原来的管理模式。

(二)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传统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地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乃至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 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条件;另一方面也给传统的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三) 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的实施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变革

目前, 全国范围内许多高校已普遍实行了学分制。在学分制下, 学生管理打破了学年制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 学生班级观念淡化, 形成了以课程为纽带的多变的听课群, 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可以在一起学习, 学生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本专业的学生, 同时还要管理其他专业甚至其他学校的学生,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寻找和构建新的“平台”。

(四) 高校后勤社会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新问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 实际上是建立一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高校按照市场规律运作, 开放学校市场, 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开发校内市场, 这些经营者进入高校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盈利, 而学生在缴纳各种费用的同时也逐步树立了教育投资意识, 对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有了更多的要求, 这就使二者容易产生矛盾。在这种新形势下, 探索新的学生管理模式意义重大。

三、以学生为本, 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一) 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改变行政命令式的管理为引导、激励式的管理。管理者应在尊重学生个性及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 建立学生个人发展规划档案, 引导、协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及其自身素质来为自己制定人生发展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 并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制定阶段性目标和计划 (短期目标) , 通过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进行过程管理, 激励、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长期目标)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 应更多地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从利于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角度、从关心学生各个层面需要的角度出发。

(二) 加快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 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 增强教育学生的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三)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改变学生在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地位, 降低乃至消除大学生对被管理者的逆反心理, 实现他们的自我管理。

(四) 理顺关系, 形成合力, 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 内容广泛, 涉及学校的各个部门, 学校要理顺各部门关系, 形成合力, 以应对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 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 理顺学生管理系统各部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 建立健全责任制, 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适当放权, 发挥基础作用。既要赋予院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 又要让其拥有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权力, 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提高实效性;实行年级辅导员制, 并与学分制相适应。强化以院系为单位的年级管理, 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高等教育领域中坚持以学生为本, 逐渐成为新时期高校的一种新的办学理念。文章首先分析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内涵, 探讨了目前高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提出了“以学生为本”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

参考文献

[1] 高静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管理的影响[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0.12

[2] 汤桂香.论“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J].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6.1

上一篇:浅议桥式起重机的常见故障与维修保养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