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2022-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传递正能量

摘 要:大学生道德教育要注重道德榜样力量的运用,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道德榜样,并通过同伴教育、新媒体平台构建、情境体验等途径,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有效传递正能量。

关键词:道德榜样;正能量;大学生

榜样即指理想人格,泛指道德榜样,道德榜样即各个时代、各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们最为拥戴的先进典型,展示了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的主流方向、价值标准,以及对人价值塑造的基本要求,有着强大的正能量。道德模范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分子,在他们身上体现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体现了民族的希望”,有力地推动着社会与人的进步。并且,这一点特别要贯彻落实及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因此,大学生道德教育必须注重道德模范与榜样的传播、引导、教育,逐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有效传递正能量。

一、道德榜样正能量的内在表征

1、道德榜样正能量是一种客观存在

道德榜样有其客观存在的特点,即是指道德榜样是一种客观现象。“榜样产生于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榜样产生的效果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所推崇与追求的道德榜样必须以真实性与客观性为基础,因为道德榜样必定产生于道德实践当中,体现了特定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折射出该阶段的道德水准,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在全社会建立起一种新型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道德榜样自然是大学思政教育中的重要素材与基础。也正是基于道德榜样力量存在的客观性,才可以更加直接有效的引领大学生思政教育选择榜样的说服力与感染力,产生一定的教育效应,并在精神层面,鼓舞和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

2、道德榜样的理想主义

“任何一个社会都要树立一种理想人格作为人们在道德上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榜样作为一种理想人格,体现了人们的道德理想。历史上的榜样,其成长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体现了其自身对于理想的追求。”道德榜样的理想主义是指道德榜样作为社会所认可、推崇的道德人格,完美阐释了一定社会发展所要求的较高道德境界、品质、信念。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要抓住榜样同一般大众,同大学生自身在道德理想实现上的距离,正由于这种思想、信念以及行动上的差距,体现出榜样在道德境界方面的修为,更激发大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和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决心,通过比较差距,实现道德境界的升华。

3、道德榜样具有时代性

道德榜样具有时代性即指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道德榜样,必然具有其所处时代的阶级色彩、政治色彩、时代色彩,并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对道德榜样的崇尚与追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是因为榜样本身所赋予的适应性、代表性、时代性等特点,使之我们在选择榜样的时候既可以发扬学习雷锋精神等老一辈的道德楷模,也可以选择新时代的道德模范,引领社会道德风潮。因此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继承发扬历史上的优秀精神,更要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将新时期社会进步与发展同个人优秀的道德品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之自觉以榜样为楷模,塑造自己。

二、道德榜样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珍贵财富

道德榜样是社会推崇的主流价值观,是引导社会风气积极向上的宝贵资源,更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珍贵财富。

1、道德榜样的引领功能

道德榜样功能的引领功能主要体现为其行为与品质的模范、引导作用,利用其正能量去影响、引领向上、向善的青年。榜样的引领功能主要体现为:一是思想启迪,通过认识、学习道德榜样实在的光辉力量,通过“进课堂、进社团、进网络、进活动”等途径,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坚定广大青年学生主动提升自我道德修养的意识与行动。二是行动启迪,道德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教导习得,而要使这种知转化为行,知行一致,才能收获美好的德性,这应该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原则。大学生德性的养成需要道德主体参与到道德实践中,在实践中体会、认可、内化直至成为一种习惯。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我们是先有了感觉而后才用感觉。德性也是一样的,我们先运用它们而后才获得它们”。

2、道德榜样的激励功能

道德榜样的激励功能正是其正能量的直接体现,道德榜样身上就具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不仅引导社会道德健康向上,更是作为一定社会道德评价的价值标准,它具有价值肯定性和行为引导性,鼓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社会鼓励的道德要求。集中表现为精神激励与价值肯定:道德榜样凭借其富有穿透力与感染力的正能量,从精神层面认可、内化具有高尚品质的道德行为,进而在行动上予以效仿;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要注重发展符合社会道德倡导的价值理念,通过肯定道德榜样的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

三、榜样能量传递中面临的困境

道德榜样力量的传递在现行环境中,因多元化的价值观的不断涌现,其教育的有效性要求也愈发严格,现行的榜样教育与精神传递则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榜样教育机械化,落后时代步伐

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中,往往以课堂教学的模式展开,以《思想品德修养》课为主要载体,长期以来,形成了教条化教学方式,将课本中榜样教育内容的掌握与记忆程度作为最终衡量与考评的依据;另外,在内容的选择上,存在时时间上距离感,某些榜样因为时空限制,其普遍性、真实性、体验性大打折扣,在榜样形象的塑造和宣传上,推出的榜样形象比较单一,难以满足越发多样的思想与选择,流于教条。在具体调查中,虽然98%的受访者都肯定了榜样教育的重要性,但86.4%的人表示大学榜样教育中,时代感不强。

2、榜样教育中缺乏情感的体验与共鸣

教学考核的主要方式是考试,以分数判断学习情况的优良,过分推崇分数检验个人的学习成果,高校道德榜样教育亦是以分数来评价是否达到教学期望值,这种评价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观念,关键是要在情境中去体验高尚的德性,把握榜样的精髓,切实认可善的品质,才能做出善的行为。97%的受访者都表达了对情感内化的认同,并否定了分数等同于道德品质。

3、榜样教育的时代性与变化

榜样所指示的形象或者观念都是相对固定的,指示社会瞬息变化,不断发展,要求道德榜样所传递的能量与信息也要根据社会选择的方向去变化发展,导致了相对稳定的榜样教育与外部变化环境的一个巨大错位。

四、提高榜样正能量有效传递的对策选择

1、发掘身边同伴的力量

属于相同社会群体的人,尤其在年龄、等级或社会地位方面等同的个体更加愿意彼此接受,在提高传递道德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中,同伴教育的力量不容小视。从青年自己身上找到向上、向善的方向,无距离感,无陌生感,无疑是最具感染性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可避免时代局限性、教育机械化等不足。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寻找优秀的学生模范,侧重于态度和核心信息的传达,如高校“自强之星”的推选,“高校大学生励志先锋人物”的评选等都是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用最真切的正能量来打动青年,强化自我教育。

2、注重新媒体平台建设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榜样正能量的传递就是需要这样网络的媒介,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信息传递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发展“微媒体”平台,以微信、微博、易班等为网络媒介,发挥信息即时、互动、传播广泛特点,充分纳入学生的生活系统,融入大学生的认知生态圈,让道德传播更生动、直接、有效,拓宽传播渠道,并用新媒体聚合向善的力量。

3、创设情境,内化德性价值

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受到的道德教育能够帮张掌握知识,但知并不等于行,榜样正能量有效传递,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青年自觉去践行善的行为,不断的自觉实践,在具体情境中,内化榜样的精神力量。榜样正能量的传递不是静态的,而应是一个动态的实现过程,体现并行动出来的才是善。因此,要努力创设情境,开展系列的道德体验活动,例如校园的第二课堂、团日活动、学生社团建设等各方面,增加青年学生道德情感体验的机会,只有在实践中,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下,才能不断认识自己 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和世界。

参考文献

[1] 毕世响.教育的直接意义是人教育的实践意蕴[J].江苏教育研究,2009

[2] 亚里士多德.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 成云雷.当代中国建设中的榜样作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03)

(上接第1页)是当时受过教育的传统文人——也偏爱文言文。在腐朽的晚清,要唤起全民的觉醒,必须先从这些文人着手,因为这一阶层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更容易被启蒙思想,较之一般的劳苦大众,对政治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林纾正是心怀祖国,抱着这样的政治抱负,使他在翻译时加持使用文言文。

三是林纾的爱国思想在书名的翻译策略上的体现。“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字不仅经常出现的他译作的字里行间,更实在其译作的书名中频繁出现,如《孝儿耐女传》、《英孝子火山报仇录》、《双孝子喋血酬恩记》等等。“义”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下来的做人准则,如有《双雄义死录》等。另一方面,林译著作的书名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如《魔侠传》、《鬼山狼侠传》、《洞冥记》等,这些书名的翻译也都运用了归化的方法,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以便“开民智”。不管是要“开国之民智”,还是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些都表现了林纾的拳拳爱国之心。

三、结语

林纾是近代半殖民半封建中国的文学家、翻译家,他热爱祖国,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以“翻译”为精神武器,翻译了大量的文学著作,“开民智”、“救危亡”,爱国思想伴随着他一生的翻译生涯。

林纾的爱国思想首先体现在其翻译时文本有所选择。他选择的多是或是能够反映社会现实,揭露人民命运,或是能够拓宽人民视野的著作,使人们能够认识新思想,接受新思想,为民族觉醒、反抗帝国而奋斗。其次,林纾的爱国思想体现在其翻译策略上。归化和意译使得林纾能够不拘泥于原文,在翻译时有选择的增补或删减原文,把重点放在与中国社会、中国人民相关的描写上。书名的翻译是林译的一大特色,有些更是直接体现了林纾热爱传统美德的爱国思想。

林纾的爱国思想贯穿林译著作的始终,因为他的爱国思想和救国救民的理想,广大的国外积极的先进的思想被传播进来,他的译著极大地宣扬了爱国思想,激起了中国人民广泛的爱国热情,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为国家的独立自主、富强统一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朱 瑜.《林纾的翻译和时代》,中国现代文学研 究丛刊2 008年第5期.

[2] 康有为.《琴南先生写〈万木草堂图〉,题诗见赠赋谢》,《庸言》第1卷第7号.

[3] 林 纾《黑奴吁天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

[4] 林 纾.《爱国儿童子传·达旨》,参见薛绥之、张俊才:《林纾研究资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14页.

[5] 钱钟书.《林纾的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 付 悦.《从林纾的翻译看有意误译》,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第9卷总第35期).

[7] 《林纾与翻译》,百度文库.

[8] 丁彧藻.《林纾翻译爱国思想研究综述》,福建工程学院学报,第10卷第5期.

[9] 朱耀先.张香宇.《林纾的翻译:政治为灵魂,翻译为实业》,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2卷第5期

作者:毕建敏

第2篇:传递正能量

摘 要:春的气息,涌动着爱的暖流,暖流荡漾起层层的涟漪,相激起点点的石光,应该“做个怎样的思品教师?”“培育出什么样的孩子?”面对“青少年犯罪率直线上升、违法犯罪渐趋低龄化”“不少孩子的道德品质严重缺失、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重失范”的现状,教师应结合学校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的跟踪调查,在高深理论指导下,对现状与问题进行剖析,总结出坚持“以生为本”,走进孩子心灵;孕育出“育分先育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引高质”的教育理念。经过近两年艰苦探索,探讨出“求真知、用真书、说真话、造真境、显真情、做真人”的研究策略,付诸实践,收效颇丰,它能让学生感受到思品课堂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促使学生开开心心地生活,认认真真地学习,健健康康地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价值追寻;调查研究;教育对策

一、聚焦课堂与研究构想

1.从“一堂爱心画面展示课的意外事件”

一次课堂上,我在上八(上)第一课第三框《难保三春晖》时,先播放一位患病的妈妈渴望儿子好好学习的录像画面,接着展示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画面,其中一张画面上,一位母亲满身尘土,整个身子护着自己的儿子,儿子偎依在母亲身下,手里还拿着碗筷。母爱的伟大令人唏嘘,然而,有位学生竟然嘲笑画面上这位农村孩子的衣服“好土”!

2.从“一位优秀学生竟经常逃学上网”

课后我找他谈心时他说:“现在大学生还不如农民工、保姆、理发的。我去上网还可以找赚钱机会……”

3.从“一次似乎无效的对话”

师:“你为何上课老是走神,朝窗外看?”生:“我对读书没兴趣!无非是父母、你们老师叫我来而已!”师:“你脑子里想些什么呀?”生:“你是指谈恋爱吗?”师:“你认为呢?”生:“如果说实话,我是想谈恋爱!”面对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追寻,我不禁想问:“孩子的自我价值去哪儿了?”作为一个“思品”老师,怎样做才能点亮她们心灵的那一盏灯?

二、研究框架

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享有等同地位,师生地位平等,教学相长。因此,要在思品课堂上让学生朝着正确的自我价值方向追寻,需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领师生积极营造主体大本营。我们努力培育学生“说真话、用真书、造真境、求真知、显真情、做真人”,并以这六个纬度为出发点,进行交互穿插、整体推进,让思品课转型,改变学生“价值追寻”方向,养育学生的健康心灵,锻造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心路之旅。下面是学生《思想品德》课“价值追寻”转型升级基本架构图:

三、实践策略

“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正如著名哲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德顺所说“价值观”——“核心价值就像苹果核种下去会长出一棵树。”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开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阶梯。

(一)求真知——开发资源,活用真书

思想品德课程建设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深层的设计是要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大趋势,而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已明显滞后,缺乏初中生的生活需求。为此,我校思品组一方面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另一方面改变学生的求知观,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获取教材,筛选加工,合理开发,让学生活用真书,走进现实生活,学到生活真知。

1.走出教材“用”教材

进行课外实践是思品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自觉地把间接的认识与直接的体验联系起来。

(1)开发和利用学校现有资源

例1.在上七(上)第二课《珍爱生命》时,针对学校课桌椅经常破损修理的状况,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来开发课程资源:一位医生接待三位特殊的“病人”,甲:缺一只胳膊;乙:少一条腿;丙:满面都是伤痕。究其原因:甲:受人拳打脚踢;乙:遭人推拉损伤;丙:被人乱画。学生们听了这则故事后,都开心地笑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加深了。

(2)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

例2.在上七(上)第三课第一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我和班主任一起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向过路群众和当地居民宣传环保知识,为街头饰“美容”。这大大地增长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2.跑进教材“变”教材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离不开社会,也不断地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与社会发生多元联系。他们接受信息快,长期累积,形成了大量的感性知识,对学生的这些认识,教师要进行细心的分析研究,特别要注意挖掘其中对教学有益的资源,剔除其中的糟粕,为教学服务。例如:我在教學九年级第二课第一框《我们社会主义祖国》时,结合建国60周年,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录像“国庆大阅兵”和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并把搜集到的一幅幅取得成就的精美画面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然后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热爱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理解。

3.跳出螺丝壳“编”教材

寓教于乐,提升求知价值。孔子“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启示;教育教学活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就会快乐主动地去学习、钻研。”例如:我在教学八(上)第三课第一框《同学、朋友》时,让学生们自己编导了小品《我的孩子怎么了》,主人公李娜升入初中后,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原本活泼开朗的她逐渐变得孤僻起来。每天除去在学校上课,大部分时间都独自在家看书、看电视,同学、朋友都慢慢地都疏远了她。当学生们看到这里时,李娜的“妈妈”恳求同学们的帮助,“谁知道我的孩子怎么了?谁能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啊?”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课本的知识顿时活生生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引发大家的思考。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轻松地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起到积极作用。

(二)用真书——真人真事,激活真情

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可见,我们思品课教学运用形象而具体的真实事例与亲身实践至为重要。

1.情动于生活体验之中

“只有先感动自己的生命,才可以谈论好实施教育。”感动是教育,也是生命最动人的节拍,是教育得以发生的精神引线。例1.教学八(上)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三框《难报三春晖》时,我先播放了两组录像画面。一是一位母亲靠卖水果的微薄收入,为了维持一家人生活,让儿子上完中学,她不舍得花一元钱;儿子为了不让母亲冬天受冷,用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件棉袄。二是一位已患癌症的爸爸,为了使女儿在国外安心地好好学习,在他化疗时,嘱咐爱人不要告诉女儿,临死前他还写了10多封信,并把这些信由他爱人定时寄给在国外深造的女儿。生动的画面,使一种对父母的爱在孩子心中油然而生。

2.情动于有效活動之中

教学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就要与学生的生活同步。用细微、真切的事例渗入课堂,组织教学,收效倍佳。例2.在教学七(上)第五课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时,我要求学生针对课文中的案例《公交车上的一幕》作一个“假如是我”的“自我告白”式发言。班里有一位比较漂亮的女孩子说:“假如是我,我不会让座。谁规定一定要年轻人给老人让座的?”这时,教师要寻找与孩子的价值认同。我对她的发言做了幽默式评价:“你可千万不能有这种想法,不然别人会说,这个女生有美貌但没有美德!”她一听,马上红着脸说:“对不起,我只是说说而已,以后不会再说了!”

3.情动于生活的行动之中

教学中,教师怀情而教,学生领情而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例3.我在另一个班上教学《难报三春晖》时,一位学生谈到父母每天晚上陪他学习到深夜,还不时地问寒问暖,心里真是感激不尽时,我就以充满敬佩的语气说道:“你的父母真好,你也很懂事,已懂得感恩了,所以老师也很感动。”在我饱含深情的评价下,同学们纷纷举手讲述一个个父母与子女间感人的故事,有的说:“在我妈妈生病住院时,我帮她洗过脸,倒过小便盆。”还有的说:“我老爸干活回家很累躺在沙发上时,我帮他洗过一次脚。”等等。在以真心换真心的感恩旅行中,学生的情感在道德心灵感动中得到了升华。

(三)说真话——知情促行,平等引领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培养学生讲真话,首先自己要讲真话。走近学生,使学生能与教师“面对面的对话”。老师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1.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编排座位,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如:“品字形”“圆桌形”“U字形”“T字形”等,与学生一起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学生的发言,同时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做些点拨和鼓励性的评价。只有创设宽松、平等的氛围,学生才敢说、敢问,构建讲真话的平台。

2.完善教师个性,展现人格魅力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例1.一天,一位女生上课打哈欠,我就说了一段郭德刚的相声:“有一个女孩,会讲英语、法语、南斯拉夫语、西斯拉夫语、北西拉夫语……反正和八国联军对骂没问题,我喊她听我讲课,她不去,说听不懂。会讲七八国外语,听不懂我讲课……”那位女生跟着全班同学大笑起来,继而脸颊绯红,然后聚精会神地听讲我课了。

3.走进学生,使课堂教学主体化

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作为学生的朋友参与课堂学习,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氛围,从而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直接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化,恰如其分地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四)造真境——才艺表演,走向立体

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内容要求,借助典型事例或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创设情境,营造真境。如:让学生自编或创编一些小品,让他们模拟情境中承担或扮演一定的角色,变他人的经历为自己的处境。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在校园中存在的价值,唤起学生改造和提升自我的强烈愿望。

1.创设表演情景,培养学生对生活思维的深刻性

例1.我在教学七年级(上)第九课《保护自我》时,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关于买假货的漫画,接着让学生扮演,然后让学生立足教材、洞察现实、各抒己见。最后,他们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鼓励自导自演,在学生的活动中渗透生活化教育

例2.在教学七年级(下)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时,我以艺术手段实现中心,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上,学生们有独唱的,有表演舞蹈的,有吹口琴的,有演小品的,有当场表演粉笔素描的,老师只是在旁边指导。随后,老师充分肯定了各个小组同学们的优点和特长,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本堂课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教师的精彩点评更使学生们在游玩中提高了自我认识,感悟到自尊自信的含义、特点及自尊自信是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等比较抽象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自尊自信对人生的影响,使学生在兴趣中求知,在快乐中实现自我价值。

3.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搭建“参与、感悟、创造”的舞台

为配合七(下)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的教学内容,我专门组织了——模拟法庭活动课。成立了“审判委员会”“小律师事务所”等机构,负责案件的受理、审理工作。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扮法官、当律师、写诉状、写答辩状、写辩护词、写处理意见,自己开庭审案。“模拟法庭”既精彩,又风趣,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

(五)显真情——困难援助,人生引路

初中生还处在幼稚状态,他们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面对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有时会失去信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最困难时期拉一把,有时能决定他的一生幸福。”学校老师应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思品老师和班主任要对困难生给予困难援助,人生引路,激励他们的人生斗志,扶持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1.让丑小鸭树立信心。我在讲八(上)第六课第二框《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有位姓李的女同学,我发现她平时总是沉默寡言,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我从与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像一块木头,不是读书的料。上课她根本不敢接触老师的目光,“只怕老师提问她,同学笑她。”有一天,她突然站起来说:“现在我的价值观取向是正确的,如果不是我一放学就到网上与他们聊天,我怎能成为某聊天室的当红美眉(妹妹)呢!只要我发言,总有很多人跟帖鼓励我。”在网上被人欣赏的感觉真好,还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苦恼和心事向他们倾诉。近几天,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名叫天马的网友,我们很谈得来,正在想,他长什么样?多大年龄?帅不帅?我特别想一睹真实天马的风采。因此,我每天都想上网,连上课时我们聊天的情景都会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我真的无心读书了,反正读书也没用,父母也不管我了。

针对她思想和迷恋上网聊天的情形,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就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后果将不堪设想。一方面,我定期与小李的家长联系;另一方面,我提出与她交朋友。我与她每周上网聊天一小时,给她讲了一些名人成长的故事和迷恋上网影响身体,造成经济损失、家人伤害等事例,同时我还在班级中开展同学与同学“一对红”等活动,她感受到了“老师在关爱我,同学在帮助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现在她终于明白了。我在班里听到了她和同学玩耍时银铃般的笑声。

(六)做真人——传递真话,解开心结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中学生自信心的产生,往往来源于教师不经意的表扬。相反,一句不经意的轻蔑嘲讽也可能让他们丧失信心。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要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导之以行结合起来,要传递真话,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解开心结。

例1.铺台阶走路。一天,我在思品课作业本上发现一位女生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坐在窗前看到一群白鸽在天空中翱翔,心中叹惜:鸽子呀,鸽子,你是多么快乐!你没有考试,你不要读书,你不会受到老师、家长的指责,你成天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真想变成你,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让头脑中‘读书、考试、分数’的阴影永远都抹去!”短短几句话,道出了她心中的抑郁与困惑,我看到这张纸条后主动找她谈心,在交流中她告诉我:“平时我学习挺认真,可每次考试总考不好,爸妈责骂我无能,苕脑瓜,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孩子呢?有时也受到老师批评。

这位女生名叫小杨。针对小杨的心理现象,起初我给她讲了一些“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学可医愚”等名人成长故事,效果不甚理想。

后来我决定以学生的真实情感为主线,让学生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我请了二位校友给小杨和全班同学讲他的亲身经历。小杨在校友亲身经历的叙述下,慢慢有所觉悟,并试着去尝试,一段时间之后,她高兴地告诉我:“心理轻松多了,考试结果反而出乎意料地好起来了!……下学期期终我有信心每学科进步10分,争取全年级进入前50名。”接着我也每天说一句鼓励话给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结果从升初中的100多名,到初一第二学期真的进入38名,每门提高了10分以上;到初二第二学期已进入26名,去年初三期末考已跃到全年级第15名,现在她正在向更高的目标进军。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上思想品德课时,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要量身后再定制学生的成长方案,还要传递身边所发生的故事,因为故事很容易入眼、入耳、入脑,并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使他们学有目标、追有标杆,从而使学生改变他们的朦胧意识,学会做真人。

四、实践成效

(一)酿造出了一道“为孩子追寻正确自我价值实现”的培育公式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试教、养育和锻造,他们开始自信了、开朗了、文明了,看到了一个个“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成绩进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转型,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我们思品老师用真心换取了他们的真诚,在通过“六大实施策略”后,酿造出了一道“为孩子追寻正确自我价值实现”的培育公式:失败-失望+希望+引路+养育+赏识+锻造=成功(自我价值实现)。

(二)孕育出了以“三个为中心”的“价值追寻”优良品种

经过三年的艰苦探索,我们找到了思想品德课转化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和品德转型的基点、力点和重点,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接受知识为学习思想品德为重点的创新过程”;让每位学生享受到学习思品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个实践中概括出来的教育思考中,孕育出三个为中心的“价值追寻”优良品种:“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为中心,以养育学生健康心理为中心,以锻造学習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中心。”

(三)打开一把把“学困生”的心锁

由于我校思品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仅使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提高,尤其是对待学困生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能力,进而树立了自信。让学生在“尝试—犯错—失败—再尝试—成功”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冲淡了上思品课紧张感和枯燥感,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四)孵出了一个个“奇迹的金蛋”

我校思品老师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诙谐幽默的漫画、美妙动听的音乐、引人入胜的故事、发人深省的小品表演、直观生动的电视录像情境和现代化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引入课堂,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滋养了他们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度,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思品课,把学习思品课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2012年3月17日,《浙江教育信息报》作了详细的专题报道,题目是《让品德教育更直观更形象》。

五、问题与展望

思想品德课的转型教学研究只是我们的一种尝试,我们必须在新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正确把握,深入实践,不断规范与完善,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形成有效的教育体系。作为“思品老师”应放开思想,善于学习,体验生活,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模式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同时,学科之间的合作也需进一步加强。

总之,只要敢于探讨,齐心协力,师生和谐,一定能让思想品德课成为滋养孩子心灵的沃土,绽放出实现自我价值追寻的教育之花。

(作者单位 浙江省建德市更楼初中)

作者:杨金香

第3篇:传递正能量,弘扬高尚师德

一、教学目的:通过党课学习,帮助党员教师深入理解“十八大报告”相关精神,明确“十八大”中有关教育的论述与内容,并立足自身教育岗位,号召全体党员教师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传递正能量,弘扬高尚师德。

二、教学重点:面对与日俱增的压力,如何引导党员教师传递正能量,弘扬高尚师德。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十八大后,一个极有魅力的字眼一直跳动在我眼前——“中国梦”。这是怎样一个“梦”?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当物欲的强光让人迷失,当财富与权力霸占一席之地,当社会的价值取向被影响,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热忱让你我重拾感动与感激之情,拨动你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普通群众的无私奉献,他们总在以他们各自的方式传播着正能量。正如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些人所释放的正能量远远不能用数字来衡量,这些正能量早已跨越了年龄与性别的范畴,突破了职业与地域的约束,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在人们心中铸就永恒的丰碑,昭示着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茁壮成长,铸造了一个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精神品牌”。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树立了典范。

她不是收废品的,也不是做小摊小贩的,她就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此时此刻,她正在为她的孩子们,那些乡村里的贫苦学生沿街收购学生用书和课外读物。

李灵,生于1982年。2002年,刚从淮阳师范毕业的李灵,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办起了周口东新区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一手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1到4年级各1个,还有3个学前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全部免费,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而且7年来,李灵为建学校已欠下8万元外债。

“每次看到其他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我真的很难受,我也想为自己的学生搭建一个阅览室,哪怕是最简易的。”李灵说,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为让自己的学生有书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爸爸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后,开始收购旧教辅和儿童读物。

“就像收废品一样,踩着车到处去吆喝”李灵说,她的每顿饭都是两个烧饼。烈日下,李灵踩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满头大汗地装载着“精神粮食”一幕幕情景被网友拍成照片放到论坛上,感动了无数网友。

才27岁的李灵眼角已经布满皱纹,双手变得很粗糙。每次说到这些时,李灵总是不大好意思。“没有办法,我本身就是农村里头的,一直都忙这忙那,也顾不上这么多了。”李灵说,自己在学校是校长也是工人,“我给自己打工,没有工资的,每件事都要自己去跑。”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是八零后,为了贫苦的孩子四处奔走,眼角有了皱纹,双手不再细腻,但是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2010年2月11日晚,李灵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

当然,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细节悄悄地感动着我们。盘山教学点位于幕阜山山脚下,崇阳县青山水库的上游,是一个偏僻的教学点。这里山乡闭塞,落后贫穷,山民们祖祖辈辈缺少文化。它一面傍山,三面临水,而王值军老师是教学点上唯一的守护者。20年前,他师范毕业时,毅然选择回到大山里教书,面对乡亲们的不解和家人的抱怨,他总是说:“我是大山的儿子,家乡孩子的教育需要我”。

二十年来,王老师一直教的是一至三年级的复式班,学生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也才10岁。在学校他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育员,又、工友,还是开船的机长,甚至还要承担起妈妈的角色。 对于特殊的孩子,王老师倾注了特殊的爱。班上有个学生叫“佳佳”,是一个中度耳聋的孩子,微弱的听力直接影响着“佳佳”的心理,与人沟通的障碍也使孩子变得十分自卑。每天上课她都低着头,好像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下课了,“佳佳”坐在角落里,从不跟同学一起玩。这个孩子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没有能力为其治病。如果这样下去,“佳佳”的未来渺茫。为了使“佳佳”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 王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注她的发展。他翻阅了很多听力障碍学生随班就读的理论与实践书籍,掌握了一些简单可行的指导方法,拉着佳佳的手进行一对一的“补课”,还一边做口型一边比划,教她发音、开口说话。课上,王老师还特意留点时间给“佳佳”,专门找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虽然她发音含糊不清,但班上同学都听得很认真,并用掌声鼓励她。课下,王老师还教班上的同学放慢语速、加上肢体动作与“佳佳”交流,为她创造更多的开口机会。与此同时,王老师还积极与孩子的父母沟通,一方面建议他们坚持为佳佳治疗;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训练孩子说话。渐渐的,佳佳不再自卑、胆怯,她能够勇敢地张口说话了,能够与同学们做游戏了,佳佳变得热情起来。由于王老师课上的关注,课下的关心,才使得佳佳从原来孤独的“无声世界”走进了快乐的“有声世界”„„

王老师平时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他家最好的物件是一台彩色电视机,这还是为了让住宿的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而买的。可是他对孩子从不吝惜,每周总会多次自掏腰包托人从山外买来荤菜、时令蔬菜为学生加餐,增加营养,平时出差也总不忘为学生带点常备药回校。三年级的郑沙在《我的妈妈》作文中,写道:老师妈妈的房子有三个大小不一的百宝箱,一个百宝箱里永远都有体温计、感冒药、消炎药„„那里有给我们心灵治伤的妙药;一个百宝箱里是一叠叠鲜红分数的试卷、计分册、备课本、日记本,那里记载着我们成长的足迹;还有一个大大的百宝箱,里面有五颜六色春夏秋冬的衣服、裤子、袜子„„那有温暖我们心灵的爱。

在这20年里,王老师有过欢乐,也有过辛酸。2007年春天,他的妻子患了癌症,到武汉做手术,他也只陪伴了一天就委托岳母照顾,然后匆匆赶回学校给学生上课,直到妻子病情恶化离世。他半夜骑着摩托车带着六岁的儿子赶到县人民医院,在医院的太平间里才见到妻子的最后一眼,那也是儿子见亲生母亲的最后一面。一位热心的朋友曾经劝他:“值军,你在这里干了这么多年,申请调到好点的学校去吧。”他却毫不犹豫地说:“这里情况特别,条件不好,我习惯了,别人来了我不放心。”

还有这样一群穿越死亡站线的守护——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大地震。

在这场自然灾难面前,涌现出无数最可爱的人——辛勤的园丁,他们的行为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感动整个中国。

在这个群体中,共产党员教师又是最典型的代表。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的厄运留给自己,用行动、用鲜血甚至生命维护师尊,铸就了师魂。“重重的墙,将老师压下,我们在他身下,都很听话。”这是在地震灾区流传的一首儿歌,孩子们用质朴、稚嫩的声音吟唱着一曲“人类灵魂工程师”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赞歌。

被同事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的谭千秋老师,生前是四川德阳市东汽中学的一名教师,共产党员。地震过后,当救援人员发现他的遗体时,看到了一幅催人泪下的场景: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这四个学生都幸存下来了。救援人员在平武县南坝小学,被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去世多时的四十八岁女教师,共产党员杜正香趴在瓦砾中,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各拉着一个的孩子,胸前还守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

地震发生时,四川永安坝村小学即将成为共产党员的苟晓超老师,已经带领部分学生撤离至操场安全地带。随后他又冲回三楼,救出三名年龄较小的学生。他第三次冲进教学楼后,却再也没能回来!

这些共产党员教师用自己的行为昭示着:师者,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导师,在灾难面前,更是学生们偎依的羽翼和希望的灯塔。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教师”这一称呼的分量!

大地震中,许许多多共产党员教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他们用身体挡住坍塌的预制板,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返回最危险的地带救助学生。他们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只是用自己的臂膀,用自己的身躯,为学生筑起了一道生命的防线,撑起了一把生命的保护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因为,我是教师!

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不一样的正能量,或乐岗敬业、无私奉献,或执着追求、积极向上,我们个人的成长需要这些正能量的引领,我们教育的发展更需要这种正能量的推动。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充满教育情怀,用心工作,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充满希望!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力所能及的平凡善举传递爱心,传播正能量,那我们教育这个大家庭,一定会更温暖,更幸福!

第4篇:弘扬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那激扬的歌声犹在耳畔,今年已迎来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50周年。50年前,毛主席在看了雷锋的事迹后夜不能寐,挥毫题词,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大字。50年来,神州大地兴起了生生不息的学雷锋活动,雷锋精神像暖流一样持续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催生着“和谐中国”“幸福中国”的成长。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我们要继续高扬雷锋精神的旗帜,开掘雷锋精神的无尽源泉,弘扬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让雷锋精神成为“中国梦”的精神底蕴,成为中国人的价值追求。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丝风,你是否吹绿了一个嫩芽?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50年前,雷锋以对党的无尚忠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人民的无限深情,为年轻的共和国提供了精神动力,树立了历久弥新的道德标杆。今天,处于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的转型中国,更需强大的精神力量破浪前行。永不褪色的雷锋精神,正是我们建立自信、增强认同、激发热情、积聚能量的源泉。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深化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雷锋纪念日”固然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雷锋精神的经久不衰并不只是简单地过雷锋日,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当代的雷锋精神也不是简单的做好事,而是有着非常丰富的精神内涵: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今年着重提倡的勤俭节约精神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道德领域的滑坡和断裂越来越严重,人们呼唤雷锋精神,呼唤被赋予了新时代意义的雷锋精神。

如何弘扬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毫无疑问,必须以当代雷锋精神的内容为践行基准。今天,人们这样解读雷锋精神: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这样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一致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雷锋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学雷锋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有了这个载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不再空洞,而是更加可亲可近,易于落实。学习雷锋精神,必将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热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注入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雷锋精神指引了信仰的“正方向”,始终把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是为“真”;诠释了价值的“正取向”,始终把敬业奉献作为人生追求,是为“善”;树立了道德的“正导向”,始终把服务人民作为现实宗旨,是为“美”。“真善美”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正能量”,映衬出雷锋精神的时代光辉!

弘扬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人人行动起来。学习他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品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伸出援手,互帮互助,用实际行动推动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促进社会和谐;学习他立足本职、敬业爱岗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淡泊名利,勤奋工作,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用汗水和坚守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学习他刻苦钻研、锐意创新的“钉子精神”,不断学习,探索突破,在创业创新中发挥聪明才智;学习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厉行节约,廉洁、勤俭、务实,弘扬文明新风。

人人行动,敢于担当。人人行动是社会的进步,各司其责是文明的肇始。学雷锋不是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口头学”,也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虚假学”,而要多一点责任,少一些敷衍,多一点温暖,少一些冷漠,多一点诚信,少一些虚假„„完成该完成的,付出能付出的,不给岗位添负担,多为社会做贡献;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让雷锋精神辐射出生生不息的正能量,展现出昂扬向上的力量!雷锋精神,是时代的召唤,更是人们心灵深处的呼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行动起来,弘扬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唱响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主旋律!

第5篇:弘扬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

------崔成明

“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经济开发区中学积极开展系列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不断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了增强学雷锋活动的影响力,学校以“学雷锋精神,做文明好少年”为主题,扎实开展“六个一”活动:要求学生读一本雷锋的书籍,记住一句雷锋格言,写一篇学习雷锋日记,学唱一首雷锋歌曲,办一期“寻找雷锋的足迹”手抄报,各班级召开一次“学雷锋,树新风”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雷锋苦难的家庭,以及从军后艰苦朴素、热心助人等感人事迹,同时,各班级组织学生寻找身边雷锋式的好人好事,将典型事迹及时张贴于班级文化墙,通过校园广播站,对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迹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和宣传,营造了学雷锋的浓郁氛围。

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在校园中形成“人人学雷锋,天天学雷锋,时时有雷锋”的良好氛围,教育引领学生成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第6篇:弘扬雷锋精神 传递青春正能量

雷锋,这个名字在我们青少年的心目中完全不陌生。从小时候懂事开始,老师们都会跟我们说关于雷锋叔叔的故事,很多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就属钉子精神、火车事迹了。

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就像颗钉子一样深深地扎在我们心里!

一次,雷锋跟张书记去下乡,一边走一边聊天。走着走着,雷锋觉得脚下被一个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颗生了锈的螺丝钉,便一脚踢到了路边。张书记问:“你踢的是什么?”雷锋说:“是一颗破螺丝钉。”张书记听了,一声不响,从草丛里捡起那颗螺丝钉,用手帕把螺丝钉擦干净,装进了上衣口袋。雷峰觉得很奇怪。过了几天,雷锋跟着张书记到县机械厂开现场会。在机械厂,张书记问厂长:“如果这机床上少了一颗螺丝钉,机床还会转动吗?”厂长说:“那就要出毛病了!”聪明的雷锋这时已经明白县委书记为什么要捡那颗小小的螺丝钉了。只见张书记从口袋里掏出那颗螺丝钉郑重其事地交给了厂长。在回来的路上,张书记说:“雷锋,你瞧,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机器上少了它可不行!革命也是这样,我们这些人就是大大小小的螺丝钉,缺了谁都不行。就象你这个公务员,别看职务不高,我们的工作缺了你也不行。所以,党把我们放在哪里,就要在哪里起作用。同时,我们国家的底子还薄,处处要艰苦奋斗,一颗螺丝钉也不能浪费,积少成多啊!”之后,雷锋把这钉子精神用到生活的每个地方,随手带着一本书,只要有一丝的空闲时间就会拿出一本书在努力学习知识。记得雷锋叔叔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短,可是看一页算一页,积少成多嘛。学习不抓紧时间不行啊。”在当时雷锋都会抓紧一丝时间看书学习,为什么我们青少年在这个时代不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呢?

雷锋叔叔的火车事迹就像一列火车一样有目标的往我们心里去!

一天,雷锋坐上了从抚顺开往沈阳的火车。他看到坐车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忙不过来,就主动帮着扫地、擦玻璃、倒开水、帮助下车的旅客拿东西,忙个不停。有人劝他,说:“看把你累的,都满头大汗了,快歇歇吧!”可他说:“我不累。”在沈阳换车的时候,一出站口,雷锋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是把车票丢了。只见那个中年妇女浑身上下翻了个遍,车票还是没有找到。雷锋不由得上前问道:“大嫂,你到哪儿去啊?怎么把车票弄丢了?” 那位妇女着急地说:“俺从山东来,到吉林去看孩子他爸,不知什么时候把车票和钱都丢了,这可怎么办啊?”雷锋听了,说:“大嫂!你跟我来吧!”雷锋领着那位妇女来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买了一张到吉林的车票,塞到大嫂手里,说:“快上车吧,车就要开了。”那位大嫂手里拿着车票,感动得热泪盈眶的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笑了笑,心想,大嫂还想还我钱呢,就不在意地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现在我们大学生很多时候都会坐火车回家,如果在回家的火车上我们能像雷锋这样乐于助人,那社会不久更和谐了吗?

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榜样,是我们学会付出学会奉献的好榜样。当今社会上有很多学习雷锋的人,我们要把这些精神、事迹弘扬下

去,让更多的人为社会贡献出一丝的精神力量。在这正值青春之际,我呼吁更多的青年朋友们跟我一起弘扬雷锋精神,传递雷锋事迹!

造价12-5班

卫小芳

15578272790

第7篇:弘扬雷锋精神 传递青春正能量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身心感受着和煦春光的同时,我们不禁想起让人更加温暖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激起了无数人的奋进,在中华大地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科技高速发达,现实社会也是物欲流飞。雷锋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雷锋和他的精神仿佛也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社会中有人开始淡漠了雷锋精神,甚至忘记了雷锋精神,这不仅是对雷锋精神的一种漠视,更是对高尚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一种亵渎。文明的社会离不开高尚精神,和谐的社会离不开崇高品德。然而,一个转型期的社会同时面临着多元价值观的考验。不难看到,一些人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如此种种,令文明受损、风气败坏。呼唤崇高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范的强音,叩击着人们心灵,拷问着道德底线,冲击着社会良知。而承载着社会主流道德价值取向的雷锋精神,于平凡与伟大、个人与国家之间找到了结合点,顺乎潮流,合乎大势,给力和谐,需要把这种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强国梦的强大力量。

雷锋精神内涵深邃,首先是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其次是“钉子”精神。对待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成为工作的内行。然后是“螺丝钉”精神。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把自己生命溶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整体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以及艰苦奋斗精神。在一言一行体现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也许有人会说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雷锋精神已经不那么适用,他或许属于那个时代的,和我们如今的生活有了沟壑,但是雷锋不仅仅代表他所做出的事情,更代表一种内涵,新时期,雷锋精神有了新的含义,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把帮助别人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这种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重要体现。雷锋无论在哪里都能自觉服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勤勉敬业,精益求精,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雷锋不仅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且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在学习和工作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体现了一种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在雷锋精神丰富的内涵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也在其中。所以雷锋精神仍然活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哪怕做一点点的好事,也是雷锋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就像雷锋精神,不包含一点杂质,虽然都是小事,也能激励一代代人健康成长。

雷锋生于1940年,出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的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就是这么衣服乐于付出的人,总是为了别人的好,哪怕牺牲自己的利益。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 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50多年来,雷锋精神像一盏璀璨明灯,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传递真善美;像一抹绚丽的阳光,温暖着千千万万大众的心灵。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时代的孕育,雷锋精神已成为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成为中华民族美德宝库中一朵绚丽奇葩,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义语和先进文化的表征。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就是让雷锋精神“大众化”,让每个公民常年不懈地坚持,使学雷锋常态化。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习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应当把做好事作为事业来坚守,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将学雷锋融入到自己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时遇到需要帮助的人,立即伸出援助之手,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坚持做好做到位„„如此,我们就能把雷锋精神植入心中,将爱与温暖传遍神州大地,成为雷锋式的“好人”。

“美德就像花儿一样,开在哪里,哪里就一片芬芳。”走过昨天、跨越今天、拥抱明天,当我们再次用目光去擦拭、用心灵去感悟雷锋精神时,蓦然发现,它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和灵魂,在思想道德的高地上熠熠生辉。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就是要让美德的花儿芬芳神州大地!雷锋精神是活的,有生命的。他的生命是不同时期,不同年代雷锋式的人物赋予的。他与时俱进,不同时代具有不同含义,新的内涵。学习雷锋精神,以实际行动去弘扬雷锋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我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传递青春正能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要立志做时代新人,响应时代的号召,共同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8篇:“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倡议书

中和街道广大家庭:

家,是亲情洋溢的温暖港湾;家,是美德正气的传递起点;家,是社会和谐的坚定基石。音律和谐,能弹奏出优美的乐章;家庭和谐,能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一家一户的小事,而是关系到国兴民安的大事,只有家庭和谐,才能社会和谐。在春意盎然的3月,中和街道正在开展“好家风”评选创建活动,一个个温暖人心的家庭,一桩桩感动你我的故事将被发现、被传颂,这些家庭和故事不在远处,正在身边。

为此,中和街道“好家风”评选活动办公室向街道广大家庭发出倡议: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争做最美家庭,共享幸福生活。

弘扬传统美德,做和谐家庭的带动者。孝老爱亲、崇学向善、文明诚信、和谐邻里、助人为乐、勤俭持家、爱护环境是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也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努力影响亲朋好友、邻里同事和身边每一个人,让家庭文明促社会风清气正,以家庭和美促社会安定和谐。

科学教育后代,做文明家庭的传承者。父母是孩子的第

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为人父母要认识到道德培育的重要性,树立科学文明的家教理念,提高家庭教育的艺术和技巧。用你的言传身教影响和培养孩子从小追求善良美好的品行,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形成快乐感恩的心性,为弘扬文明风尚、培养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树立良好家风,做幸福家庭的守护者。要带头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争当树立良好家风的典范——勤俭持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廉洁立家,“以贪为害,以廉修德”; 平安保家,“不拒小善,勿为小恶”;文化兴家,“学以增智,读书养气”。 主动参与到议家风家训家规、晒家庭幸福生活、讲家庭和谐故事、展家庭文明风采、秀家庭未来梦想等活动,厚养家风正气,传递示范力量,使家庭成为每个人安享幸福生活的宁静港湾。

家和万事兴。家庭和谐,人人有责;社会和谐,万家共建。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我做起,从家庭出发,“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齐享幸福生活,共建美丽中和!

中和街道“好家风”评选活动办公室

2015年3月

上一篇: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下一篇:人生规划与理财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