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正气歌有感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观正气歌有感

观王毅书法作品有感

王毅,1971年生于沈阳,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现为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沈阳书画院签约书法家,沈阳大学副教授。出版有《王毅国学经典书法作品选》、《汉张迁碑笔法详解》、《颜真卿勤礼碑笔法详解》、《米芾蜀素帖笔法详解》等。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在国人的文化视域中想来是不陌生的。但是,在世界艺术的范畴中,这朵奇葩确实是生面别开。就书法艺术的现实考量而言,是从泛艺术的角度着眼,抑或是从民族文化土壤的深层中挖掘,这种向度的选择是很纠结的问题。对书法发度维度和向度的把握,可能是引领其面向未来的前提和条件。

当代艺术发展的强劲态势表现为一派繁荣的气象,这不仅是现实的景状,也是主流的呼声,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在文化艺术方面折射出的场效。书法艺术概莫能外,也是在这个体系下展开的。当代,书法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其独特性,迥异于其发韧、流便过程的状态。书法家以艺术家的独立身份出现,书法更多是以线性的视觉倾向为指归,其文化的脉络被消解和重构。即使一些书法家在创作中重拾了“文化记忆”,但这种有目的的碎片似的综合,往往大失书法的本意。书法艺术渐离中国传统文化的场,而片面追求艺术的新,其价值何在,很难说得清楚。这种前瞻,对于生活在当下的书法家是应该思考的。

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可以明确的是书法艺术当代性的体现,要在视觉艺术和文化内涵双重场域中展开。出于上述的思考,王毅在辽沈中青年书法家中,是我关注较多的一位,因此对他的艺术面貌和特点也大体了解。艺术是在交流和互动中生发的,在和他谈论书法时,有一种直觉,就是他更注重书法文化内涵的表达,这可能也是他给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所在。

他创作的作品有洋洋千言的长卷,亦有通篇数百字的条屏,内容涵盖了儒、释、道的思想精要。王岳川说:“在21世纪的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书法家,必须具有中国文化的功底,中国文化的精神寄托。”王毅的艺术实践,很显然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其现实的价值和意义也正在于此。事实上,只有把握了书法文化诉求的方向,才能在道的层面上去谈书。

王毅的书法创作,坚守了书法艺术语言本体的“本”和“原”。所以,他能很好地把握和理解传统,在“技”的层面上,潜心精研,取法高古。“书贵有古意”,对传统的继承是书法艺术的生命之源、创新之本。他的书法创作,真、行、草、隶、篆诸体均有所涉猎,以真、草为规模,旁及隶、行,可谓致力有专精,博采兼众长。

项穆《书法雅言》中道:“书之为言散也,舒也,意也,如也。欲书必舒散怀抱,至于如意所愿,斯可称神。”王毅在潜移默化中,也在寻求神化的书写境界。这在他的草书创作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其用笔遒丽劲健,提按腾挪跳跃,使转盘曲逶迤,线条飘逸飞动。但他的草书创作更多表现出的是“守拙归田园”的意境。草书在“拙”字上着眼,是他视觉物化的“本心”表现。拙而生力,如开弓之弩,箭在弦上,引而不发,这种颇具韧性的力度表现,让人联想到东坡的诗句“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王毅的书法创作,更追求“心性”和“禅意”的言表,这在他的楷书创作中有很好的体现。王羲之《书论》云:“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可见楷书是以静中见动,有合老僧坐禅之道,外象安如泰山,内修思越千言。王毅的楷书既不同于六朝碑版,又不同于隋唐写经,他是以唐碑为根基,取“欧体”结字之险绝、“颜体”用笔之遒劲,兼乎二者,于庙堂气中蕴清隽之态。

现下,王毅在他创作中倾心于对北朝摩崖书法的研习,摩崖作品的朴茂高古、正大严整成为他新的书法审美追求。北朝摩崖刻石在文化上融合了释与道的思想精髓,亦反映出书法流变的时代印痕,法兼众妙,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原创性。王毅从中深刻体悟到书法艺术,在取法用宏中表现书法家原创精神的重要性。他通篇地临习《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无量寿经》等经典,感悟良多,受益匪浅。当然,对北朝摩崖的追摹只是王毅书学道路上的关节之一,未来仍要以“渺沧海之一粟”的精神不断进击,方能有大作为,成大境界。

书法家就其实际的文化意义而言,与国学家应该是“同形同性”的,这决定着书法艺术的未来走向。这样的境界和理想,是真正书法家的必由之思,可以看得出王毅有着这样的前瞻性思维。正是如此,他的书法艺术之路可能更为艰辛,诚如屈子所云:“路漫漫其修远兮。”更何况,王毅身为师者,亦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担当和责任,何止是要有“上下求索”之为,更要师诸本心,传诸本心。如能有此作为,他的艺术也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途和景致。

(作者单位:沈阳书画院)

责任编辑:宋建华

作者:马

第2篇: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2014年12月8至14日,我荣幸地受到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之邀,参加了“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项活动。

观摩活动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三天,是小学音乐课程的展示;第二部分为后三天,是中学音乐课程的展示。每个部分完成后,我和其他评委一起进行了点评。因为日程紧、时间有限,每人分配到的点评时间较短,很多内容来不及细说。因此,本文以活动中的点评为基础,谈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一、课程观摩活动带给我的感动

参加观摩活动让我受到很多启发,带给我很多感动,甚至是很多震撼。老师们在课程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教学,在教材中开掘出的丰富而有效的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在课程教学中启发、挖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耐心而细致地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形式的各个构成要素,如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和配器等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和作用,学生们在老师悉心引导下对音乐作品所表现出的非凡领悟力,都让我深受教育和感动。

尤其让我感到惊讶并十分高兴的,是老师们在课程教学上对音乐理论成果的有效运用。音乐是一门抽象艺术,不像文学,见诸于日常生活用语的基础之上;也不像美术,其色彩和形状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音乐运用的符号更为抽象,靠的是不同音高和不同节奏型在时间中的各种组合和依次展现,配合不同的速度和力度,虽然与生活中日常用物距离较远,表现的却是人人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理解和感悟的外物与内心。由此而导致对音乐的理解有较大的可调整空间,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生活经历、心境,以及不同的感悟力而见仁见智;音乐形式上的分析也随之而抽象。而这些抽象的音乐理论,在老师们的循循善诱中变得那么可亲可近。

看到学生们在老师成功、有效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音乐感悟力和音乐理解力,我感到,如果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这样持续进行,受到这样音乐教育的学生长大后再从事不同种类的音乐工作,那么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将不可限量。

二、中国传统音乐以较高比例进入中小学课堂

因为我在中央音乐学院长期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教学和研究,所以当我看到大量传统音乐课程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时,既感到喜悦,又格外敬重这些老师们。

在21节小学观摩课程中,涉及中国传统音乐内容的有《喜歌》 《打枣》《草原》《打麦号子》《花蛤蟆》《划龙船》《看大戏》《蝈蝈和蛐蛐》共计八节之多,比例接近40%;在20节中学观摩课中,涉及中国传统音乐内容的有《东北风情小拜年》《沂蒙山小调》《世代相传的歌》《走进京剧》《丰富的民间器乐—丝竹相和》《走近古琴》《我在贵州等你》共计七节,比例为35%。这样的比例,让我对开发这些课程的老师们充满了敬意,因为我深知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是多么艰难。

我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1983年留校从教,专业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三十多年教学和研究的经验,使我能够体会到,在中小学教授这些课程内容,老师所花费的心血和努力,要远远超过教授其他类型课程内容,包括我国的专业创作音乐、西方经典音乐、爵士乐以及非洲音乐等,其原因是中国传统音乐现有理论基础的单薄和匮乏,很多传统音乐中积淀的艺术经验还缺乏理论表述。所以,尽管有些涉及传统音乐的课程尚有较大的完善余地,我仍然对这些老师抱有崇敬之心。至于那些把民间音乐课程教得十分出彩的老师,更让我内心充满了感动和赞叹。

历史上,音乐的发展在中国,有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有些学者受到西方音乐理论的影响,开始尝试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音乐形态的研究。但由于研究对象的区别,以及当时国力羸弱的原因,更是由于我国传统音乐理论基础的匮乏和传统音乐与西方专业音乐不同的创作机制,很容易让人产生“中不如西”的感觉。但我坚信,我们应平和而公正地看待我国传统音乐与西方专业音乐在创作机制上的不同而导致的必然结果,同时应该有信心建树中国传统音乐的系统理论。不能先入为主,以产生于西方专业音乐创作基础上的理论,来等同看待中国传统音乐。我们需要针对中国传统音乐而归纳自己的音乐理论,但这个过程艰难而缓慢。

因此,那些把中国传统音乐教得精彩的中小学老师们,你们做到了在国内很多大学讲授传统音乐欣赏或理论的老师们都不容易做到的成就。所有帮助开发这些课程的幕后工作团队的老师们,我知道你们查阅了很多书籍、很多资料,用自己创造性的工作和十分艰辛的努力,才取得了这样的成果!同时让我感到愧疚的是,由于专业院校和相关研究部门在中国传统音乐形式方面理论建树的薄弱,你们开发这样的课程,不仅需要不辞辛苦,还需要巨大的勇气。

有人说,这样的课程并不是常态,我同意这个说法。但是,至少这些课程代表了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最高水平。通过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这些最高水平的课程树立起了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最高标准,起到了典范和榜样的作用。从观摩活动现场的人气和热烈气氛看,这些课程具有毋庸置疑的引领导向作用!

三、观摩活动更坚定了我的信心,给我研究的动力

看了这些中国传统音乐的课程教学,使我产生了更坚定的工作信心和更强的研究动力。

尽管我国有不少音乐院校和研究机构,但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形态的研究,历来是极其短缺的。这是因为,中国专业音乐院校的成立和教学体制,建立在西方专业音乐院校的基础之上;所有学生入校之前和之后,大量接触和学习的是西方专业音乐的作品和理论。许多学生和学者,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远远不及对西方专业创作音乐熟悉。而如何在学习西方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建树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理论,这不仅需要学人付出艰辛的努力和运用创新思维,更需要发自内心地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理解,需要艰辛的大量传统音乐音响的长年积累,还需要对我国传统文化所积淀的精华充满自信心。

观摩活动给了我信心,我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经由这些中小学音乐课程开发者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工作,已经灌输到中小学教育之中。这些课程对我们是鞭策,催促我们加快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进度,为这些热心于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使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理论支持。

四、关于课程评选的标准

这里只谈中国传统音乐的课程。

观摩活动中有几节课上得十分精彩。我认为其中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由于教师具有高超的音乐才能;第二个方面是课程在教材的挖掘和安排上颇具匠心。

例如,小学课程中的《打枣》与《划龙船》,教师因具有的出色的音乐才能,使课上得风生水起;又因为教师自己边表演边解说,对于希望了解传统音乐奥秘的人来说,这种课比音乐会上的表演更引人入胜。

《打枣》课上,重庆市的马红磊老师展现了自己在唢呐、咔腔和口弦子上的特殊演奏技能。以唢呐、咔腔和口弦子分别演奏音乐旋律、模仿不同角色的说话和唱腔,使我国民间器乐艺人因戏曲音乐深入人心、受到广泛欢迎,而在唢呐这件乐器基础上,运用创造性思维,开发出来的演奏方式。目的是以戏曲唱腔的模仿,或者是不同人物说话的音色模仿,来突出唢呐音乐中的生活化因素,扩大对群众的吸引力,增加唢呐演奏的趣味。不要说小学生会在课堂上产生兴趣,即便是音乐院校里的专业教师,也未必都知道这种民间乐器的演奏技巧。音乐会上我们偶尔会看到这类的表演,但很多人因不知其中奥妙,也只是一掠而过。音乐院校里有懂得唢呐演奏技术的专业教师,但也只是在个别课上对本专业的学生有所传授,并没有机会在面对所有音乐院校学生的大课上进行讲解。马红磊老师在课堂上自己做示范表演,并边示范边讲解,就比单纯播放音响或视频再加老师的讲解更为直观,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深化了学生的理解。这样的教师,以及这样的课程讲授,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比现在音乐院校里的许多专业音乐学生更理解民间音乐。

《划龙船》课上,安徽省合肥市的王睿老师有很好的声音条件,并且更为难得的是,还保持了对民歌《划龙船》质朴本色的演绎。在课堂上,王睿老师先播放了由专业歌唱者演唱的《划龙船》,其后自己边演唱边讲解,并带动学生参与其中,既使这堂欣赏课避免了容易产生的单调乏味感,又使学生在趣味中对端午节的风俗、划龙船的情景,以及民歌《划龙船》本身加深了理解。之所以说王睿老师对民歌《划龙船》质朴本色的演绎十分难得,是因为现在舞台上或其他媒体中的民歌演唱,往往过于注重表现而忽略了音乐的本质,演员常以过于修饰而虚浮的表演,错误地表现民歌,以至这样演唱的民歌丧失了本真和深刻。我们常说追求民歌的“原汁原味”,原汁原味的民歌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民歌的音乐以及民歌的演唱。对于研究者来说,由于他或她熟知民歌的本真演唱,所以曲谱可以作为研究的样本。但对于普通听众来说,只在曲谱上真实而在演唱上虚浮的表演,离民间原汁原味的民歌相距甚远,只能说是一种“假民歌”。所以,王睿老师在课堂上的演唱,比他所播放的专业歌唱者演绎的《划龙船》更为精彩,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再听到虚浮的假民歌表演时,有可能会增加甄别良莠的能力,并提高他们音乐欣赏的品位和格调。

中学课程里的《丰富的民间器乐—丝竹相和》,讲授者是陕西省西安市的陈煜老师。她并没有在课堂上突出展示自己在乐器演奏或歌曲演唱上的特殊音乐才能,而是以导入聆听、讲解丝竹音乐民间乐器的分类、出示西湖美景的图片、感受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的音乐风格,细致而循循善诱地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在这导入的过程中,她以对教材相关音乐理论的熟知和自如的运用,让学生步步深入地学习到了很多音乐知识。继而,教师又深入讲授《中花六板》来自古曲《老六板》的变化加花,并让学生在学唱《老六板》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中花六板》的生成和特点,这就是课程意图中所设计的“从‘面’的欣赏转为‘点’的欣赏”方面,使课程内容不仅有广泛的相关背景知识介绍,还层层深入到民间音乐的创作本质。

在音乐母体基础上的加花变奏,是我国民间音乐由于创作和传播机制不同于专业创作音乐而导致的重要特点。由于我国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没有专职的作曲家,都是由演奏者或演唱者兼任,所以这个特点同时也是民间音乐之外其他传统音乐的特点。基于这个特点,不仅使民间音乐和其他传统音乐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限”产生了浩如烟海的曲目,还由于生成过程中艺人、歌手等音乐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创新性地衍化出许多经典曲目,如《沂蒙山小调》《茉莉花》《孟姜女》《二泉映月》《十面埋伏》《一枝花》《江河水》《夜深沉》等,从而使我国民间音乐表现出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

《丝竹相和》这节课,展示了中小学音乐课程优秀教学的另一个方面,即教师并不一定必须具备超凡的音乐才能,挖掘好教材和设计好课程过程,也可以使一堂课教得精彩。在观摩活动的讨论中,评委们的共识是,教师的音乐才能可以“上不封顶”(原话出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宋瑾老师),但不能只以是否具备突出的音乐才能作为评选好课的标准。人的才能有大小,而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和一堂好的音乐课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在有突出音乐技能之外的更多教师可以做到的。这是在非常态音乐课观摩活动中对常态教学的引导。

“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给了我深刻的感触。例如,教材的编辑具有多元音乐文化的理念,亚洲、欧洲、拉美、非洲音乐都有,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并从小培养他们欣赏多种音乐的能力。我们在观摩活动上看到的是老师们的教学,在这背后,还有教材编写者辛勤的劳动,精心选择、编辑曲目,在学唱或欣赏的区分方面、在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方面,都有细致的思考。这个工作量也是很大的。还有,观摩活动中一些教师开发孩子的音乐创作思维,让他们尝试变换某一乐句音符的顺序,从而改变曲调;在乐器的演奏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把音乐玩出精彩。这些做法,对消除音乐的神秘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知晓音乐,有很大的帮助。而用一些非乐器的道具,如木凳、算盘和水等,让学生施展自己的想象空间,表现对音乐的参与,这就不只是挖掘学生音乐的潜力,对开掘学生在其他学习中需要展开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另外,观摩活动中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也体现出近年来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的多方面成果,应该说这方面的进步也是巨大的。

总之,创造好的条件,激发出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整合好现有的资源,这些前提的合力,使我在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中收获了惊喜,增强了信心,对中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充满了希望。

周青青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作者:周青青

第3篇:以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摘要: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的理念,指将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关注学校学生的心理、情绪,帮助联结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好的帮助学生融入学校的环境。本文以一部关于问题少年的教育电影为内容,分析电影中旧的和新的教育理念,从而以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少年的教育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学校社会工作;问题少年;教育

一、“问题少年”的故事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一名代课教师马修被派到一家专门收留问题少年的学校,马修在课堂上遇到很多烦恼,捣乱的学生皮埃尔经常打架,甚至伤害到了学校的修理工大叔,而校长对这种捣乱学生采取的是关禁闭,而马修则从另一个方面来解决问题,让皮埃尔去照顾学校修理工大叔来作为惩罚,这让皮埃尔的心里有很大的改变,慢慢懂了爱。马修开始培养这些捣蛋的孩子们学习唱歌,组建合唱队,给每个孩子安排了最合适的位置,逐渐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插班生蒙丹,心理医生把他放到这所学校作实验。蒙丹无恶不作,人性几乎已被泯灭殆尽,他被校长指控偷了学校的20万法郎后被送进警察局,蒙丹从警察局逃出来一把火烧了学校的某几间房,而马修作为负责人也被辞退。马修而马修取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他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同事的认可。

看着电影,其实我最关心的还是马修的爱情,马修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子上了别人的车时,我的心也痛了一下,为什么这么好的人却没能拥有好的爱情,影片他告诉我们,在马修的世界里只要她爱的能获得幸福,他也是幸福的,他没有占有,而是选择了释怀。从马修的爱情观里,我们不难看出来这是一个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物,所以也成就了他能在“池塘之底”学校获得学生信赖的很好的支撑点。当影片最后看到马修再次回头把佩皮诺带走的时候,我那一刻的想法是:马修终于有个人来陪伴了,其实选择陪伴自己的并不一定要是爱情,也可能是一种亲情,马修在爱情失去的时候选择了亲情的陪伴,这也是一种幸福的选择。

二、“池塘之底”之校长和马修的教育方式

“池塘之底”在别人的眼中,被称为是有问题孩子聚集的地方,特别是他们的校长,在校长的眼中,“池塘”感觉这些孩子被永远的埋没在底下,他们没有能力,品质差,无可救药,所以在校长的所谓“行为与反应”模式里,孩子们做出违反校规的事情,校长只会通过自己的权威,然后就是负惩罚的方式,像关禁闭,打骂,扇耳瓜子这种体罚的方式,来让学生禁止甚至是恐惧在去再犯规则,这样的“行为与反应”其实就是最初的“条件反射”效应,并没有真正做到具体情况的“行为与反应”模式的运用。把人当作物来教育,那是一种军事化或者说是强权的模式,必会遭到人的反抗。蒙东就是一个例子,他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孩子,这种简单的治理模式只会激发他的暴力倾向,再加上校长对他的不信任感,他很可能会采取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对于有暴力倾向的孩子,以暴制暴不是一种好的解决方式。

马修的到来,真正意义上是一种理念的到来,在马修的眼里,“池塘之底”里的孩子并不是一无是处,可以说马修刚开始是带着观察的眼光进去的,他没有完全听从校长对孩子们的介绍,而是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孩子们,他用自己的幽默去感染着自己 的课堂,用自己的真诚去维护学生的利益,他并没有完全站在权威者的角度去替其管教或者说是体罚学生,而是愿意站在他人的视角上去看待问题,这里有他的同理心,有他的换位思考方式。这些是一种理念,当理念转化为行动时,他散发着感染甚至是影响学生的作用,在对于皮埃尔对修理大叔的伤害,马修体罚他的方式是让他照顾大叔,在照顾中,孩子真实感受到了自己对他人的伤害,他用自己的照顾换来别人的原谅,又重新获得了信任,这样的“行为与反应”模式里,其实只加了一样那就是理念,也可以说是一种认知。当然,我们马修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孩子们的,还是他那双善于发现别人美的眼睛,他鼓励孩子们唱歌,当孩子们一个个唱的时候,马修很负责的说:“你是高音,进去左边。”这一句简单的话语,其实是一种对学生的肯定,还记得皮埃尔是副指挥时坐在桌子上的可爱身影,萌萌的书架学生虽然唱歌不好,但马修也给他找到了很好的位置,有时候好的定位也是成功的启蒙点。

三、如何以管理者的身份改变“池塘之底”学校的系统

从管理者来说,你一开始的态度就决定了你工作的水准,要带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带领你的下属,这是一种领导影响力。

其次,要学习好并制定好学校的管理模式,连“行为与反应”的模式都没有学会,祸害的就是一群孩子,在“行为与反应”的模式里,个人认为还应该加入认知这一因素,也就是要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我们面对这样一群有问题的孩子,首先应该了解他们的认知情绪,认清其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通过改变认知再取得行为上的改变,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融入优势视角和个别化的原则,适当的去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给他们的人生定位有一个好的启发,而不是否定他们的所有。

管理者要客观的看待老师和学生,好的管理者往往不是为自己谋福利,而是大家一起谋福利,多站在别人的利益考虑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法。

“池塘之底”学校系统的改变,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办学理念上的转变,有问题的学生是被大众所不能接受的学生,来到我们这里并不是要替大众来体罚他们,而是要给予他们一种社会上的关怀,给他们带来信任感与社会认同,当然坏的行为我们需要用专业的方法进行矫正,而更多的帮助其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帮助其再社会化,理念对了,管理的路子就走对了。

四、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社工如何解决

学校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及技巧运用于教育机构和相关设施,旨在改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和生活能力,矫正其错误的认知和行为,预防和解决学生问题,促进学生、家长及社区的互动关系。

作为社会工作者,以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所做的角色就是要做好协调者,协调好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管理方式能有一个好的磨合,达到一种认同。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应是一位治疗者,对待不同的学生应该制定不同的方案,比如偷盗的学生、暴力倾向的学生,应该帮助其矫正不良的行为。同时,社工更多地应该有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不要给学生“贴标签”,应该用观察和访谈了解学生的认知,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才能有真诚的交流。

作者:司双双

第4篇:学习“抓整改转作风,扬正气促发展”有感

近日,认真学习了项雪龙市长的《抓整改转作风

扬正气促发展》的讲话,项市长要求我们要正视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总结反思,并举一反三发现问题,切实改进和提升工作作风,以更好地推动工作发展。

我本人结合学习内容及本职工作深入领悟活动精神,不断对比反思,使自己从思想内涵到实际行动都得到了一次质的升腾。现在把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以下:在对项雪龙市长的《抓整改转作风

扬正气促发展》讲话学习中,我深入领会精神,我认为项雪龙市长《抓整改转作风

扬正气促发展》的讲话是着力于“实干”、着眼于“实效”,要求我们在实干实效中,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履职能力、宏扬务实作风,建立良好形象。

一要着力于“苦干”,要心无旁骛、充满激情,要求真务实、讲究方法。做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的“愚公”, 进一步转变作风,不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激发为动力,以更加顽强的意志、更加忘我的精神、更加务实的态度埋头苦干,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埋头苦干永远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埋头苦干的作风永不过时。

二要着力于“实干”,就是以务实重干,脚踏实地办实事,营建良好环境,创造发展上风。务实出成绩,实干促发展。只有务实重干,才能营建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创造更大的发展上风。“不愿干”、“不能干”,既浪费宝贵的时间和资源,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更贻误我市、县科学发展的进程。

二要着力于“敢干”,就是要勇于担当。就是要重点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干又能怎样样”的突出题目,这使我晓得作为党员干部要力戒空谈、重视实干,力戒情势、重视实效,坚持继续巩固、一以贯之地干,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地干,节约勤俭、务实高效地干,和谐团结、齐心协力地干,一马当先、以身作则地干,对确定的目标、部署的工作、职责范围的事情,盯紧盯死、捉住不放、抓紧实施,真正做到说一句算一句、句句兑现,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

三要着眼于“实效”,就是要以具体工作的推动,带动全局发展。事业发展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成绩的。干事创业假如不能具体,而是习惯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沉不下往,不但不能推开工作,而且会影响全局发展。因此,我以为力促推动工作,就是要让每项措施、每一个项目都有方案、有要求、有载体,要明确责任主体、明确时间进度,一项一项地分解,一件一件地落实,决不能大而化之。 要在实干实效中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履职能力、宏扬务实作风,建立良好形象。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讲,既要在实干实效中赢得发展,也要在实干实效中锻炼本身、检验本身、提升本身,从而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中积极贡献力量。

四要在实干实效中建立良好形象。要善于揣摩事,善于干实事、干成事,在为民办事中、在推进工作中学会查摆题目,努力解决“敷衍应付”、“能力不足”、“庸懒低效”、“作风不实”、“虚漂浮夸”、“纪律不严”等题目,努力让群众看到广大党员干部立足现实解决实际题目的责任、能力和作风,看到为民办事的真心实意,努力在群众中建立起威望,建立起“勇于担当”、“能干善做”、“求实求效”、“立说立行”、“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项市长的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我作为一名基层的中学校长,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将讲话精神融入思想,化为实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事事不忘创先争优,努力争创一流。在实际工作中,要主动思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攻克难题;要勤奋工作,热情服务,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完善本职工作,努力为推动本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认为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做学者型校长 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打造书香校园,让每位师生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校长首先必须读书学习,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读书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活跃思维,开阔视野。要利用工作中的点滴时间,利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系统的阅读一些教育方面的专业书籍。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读书可以克服浮躁的心态,边读书边反思,在读书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做专家型学者型校长。

二、工作作风方面

工作中要实字当头,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入调查研究,多深入教室,深入课堂。认真听教师讲课,真正为教师把脉问诊,为教师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本着对教师负责、学校负责的原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不整改不放过,思想认识不到位不放过,知识落实不到位不放过。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出实招,想点子。着力打造高效课堂,运用好知识过关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坚决摒弃一些花架子,形式主义。切实改变班子成员教师的工作作风,形成一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树立服务理念

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树立服务的理念,真心实意的干好本职工作。坚决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做派。为教师、为学生、为家长做好服务,真正将师生的利益记在心头。满怀热情的做好校长进村组,教师进家庭活动。认真倾听家长的诉求。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杜绝公款消费。管理好学校的财务,真正将每一分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全力打造节约型学校。

四、强化工作责任心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发展的领头雁。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不只是行政领导,更重要的是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的引领。这就对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要深入学习,反思总结提升,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的发展。要不断的强化责任心,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学生的前途命运,对国家民族未来的重要作用,提升自身能力,激发工作热情,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以满腔的热情,亢奋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灌云县小伊中学

葛兆迟

第5篇:文章标题: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宣讲团录像观后有感

责任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主题教育活动宣讲团录像观后有感

4月**日,我院组织十大秀才候选人集中观看了全省“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宣讲团的报告录像,录像中,他们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围绕自身成长历程,从职业精神与价值观念等方面讲述了自己的工

作体会,听后很受启发,也深深地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能够创造出如此不平凡的业绩而感动。特别是平煤集团的代表***,在报告中讲到的“我是矿工,煤矿就是我的家”,这样一句非常朴实的言语,这不仅体现了他以矿为家的责任感,更是充分体现了责任二字在他心中的地位。

古往今来,责任首先是一种使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使命。事实上,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首先会失去社会对他的认可,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甚至失去自身的立命之本。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无论做什么工作,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就会出色地完成任务。就会发挥自己的价值;反之,不能承担起自己责任的人,就会懈怠自己的责任,就可能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以我们办公室的工作来讲,从印章和档案的管理到各类材料的编写,只有每一个同志全部做到了准确无误,才能保证整个办公室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虽然不是所有的岗位都需要高学历、高能力,但所有的专业都需要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从这个意义来看,我们每个人,无论在那个岗位,都要看重自己的工作,进而增强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一个对自己的工作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更多机会和可能性,更值得信任。同时,他因此得到更多人的信赖,更多地把握了掌控自己命运的机会和能力。一个对工作负责的人,更是对自己命运负责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工作是为自己做的。

责任比能力更为重要。在现实生活以及工作中,责任经常被忽视,人们总是片面地强调能力。一个法官能力强是件好事,但是,如果他不愿意付出,他就不能做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也就不能为我院建设“公正、高效、廉洁、为民”的学习型、科技型、创新型、服务型、节约型的人民法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而一个愿意为事业全身心付出的工作人员,即使能力稍逊一筹,也能够在法院建设过程中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来。当然,责任胜于能力,并不是对能力的否定。一个只有责任感而无能力的人,是无用之人。而责任需要用业绩来证明,业绩是靠能力去创造的。

责任体现于对工作的忠诚。忠诚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是一种对职业的忠诚,是对从事职业的敬业精神。一旦养成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感,我们即使面对逆境,也会鼓足勇气;面对诱惑,也会不为所动。会克服艰难险阻,执著勇敢,发挥潜能,奔向成功并乐在其中。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是法院给了我们成长的空间和成功的机遇。所以无论环境怎样复杂多变,但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院事业的价值观不因外界的纷扰而有丝毫改变。同时,对职业的忠诚,也必将唤醒我们的责任感、自信心,激发人格的力量。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调动起所有的潜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责任不允许寻找借口。借口与责任心有关。一个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是从来不找借口的。即使工作遇到困难,他努力寻找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认定了目标后的百折不挠。而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考虑更多的是“尽力就可心安”,而对于完不成任务,因为找到了自以为合情合理的借口,可以向领导交差,就放弃了追求成功的努力。常此以往,因为缺乏成功的体验,在单位受到损失的同时,个人的自尊心、自信心也将逐渐萎谢,难以有追求成功的愿望,难于获得成功的人生。

通过反思使我懂得:努力成为大家所尊敬的人,并不是要追求做“惊天动地”的事。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把责任融入到每个工作细节中去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于是我明白了:工作意味着责任,工作呼唤责任,工作需要忠诚,工作要做到更好。

《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宣讲团录像观后有感》来源于,欢迎阅读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宣讲团录像观后有感。

第6篇:观《观超强台风》有感

曾不止一次看过这步影片,但每看一次,就有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感动.在这用电影形式展现出来的关于温州市发生台风时的场面,人民与国家干部同心协力共抗台灾的动人情景.让普通老百姓都能感受到党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感动让人民团结一致,上下一心;镇静使生命再次重生.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大灾来灵时我们的干部我们的同胞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超凡的毅力.温州市长的大度英明,各级领导的严阵以待,专家的果断与准确计算,让生命的意义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在这次抗台斗争中,我们损失了几百亿的国家财产,滞后了经济的发展,但我们的党忠实履行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博爱精神.我看着这部影片,写着自己的感慨之言,为的不是让人恭维我的语言功底,也绝非借此来宣传自己.我的目的很简单,只想让更多的人分享我的这份感动,让我们九零后的人思考生命的内含,更加珍惜和平,立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好好的活着,我们不能像军人那样为祖国而战,也不能像决策者那般为民谋福利,但我们要用最简单的方式,最平凡的举动来表达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

在看的过程中,泪像雨一样,下个不停,感动如雨,无处不在,就算是你,或者是那些正在遭受苦难的人如果看到这样的场景,谁又能不为之而潸然泪下呢.毕竟,我们都是有七情六欲,有良知的中华儿女.我不能为大家把所有的剧情呈现,但我强烈推介大家去看.下面,我会向大家讲述我在这部剧里面所看到的人性光辉.

台风来临前,小镇还是往日的平静,人来人往,依旧车水马龙,还有那无数的笑颜,一片和谐的景象,一方安详的水土.故事以一对四川籍夫妇旅游为线索,拉开了大灾里感动的序幕.台风来啦,但夫妻二人却在此时失散,妻子所在的地方竟然是海中的一个孤岛,并且还是台风眼所在地,这个即将成为母亲的妇女却在此时难产,岛上仅有的卫生所条件极为有限,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也没有专业的妇产医生,只有一位年轻的女护士.远在岸上的丈夫与爱人失去了联系,心急如坟,完全不顾国家法律的规定,私自偷渡出海,男人好样的,看破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爱人和孩子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他那种毫不犹豫,是好男人的征兆,他没有太多文化,也没有太多金钱,平凡的几乎没人认识他,但他对家庭的爱,对生命如此透彻的理解,是我们常人无法做到的。

“你们走吧,再不走,我们会连命都保不住,如果生命都没了,那就什么都没了”,台风吹打起的雨滴落在了市长的身上,但他为了人民生命的安全,全然不顾自己,脱去蓑衣,在雨中向人们下跪了,这一跪,让在场人无不震惊,人们惊叹说:“你是市长啊,怎么能向我们下跪啊”,但他这样回答,“但你们是我的亲人”。简单的回答,感动了观众,震撼了人心。泪在流着,心在痛着,为人民有这样的好干部而感动流泪,为这多灾多难的国家而心痛|、、、、

故事到这里并不算结束,但从中,我们以泪来浇灌了我们干涸的心灵。我以一个大学生的身份来评价这部影片,悟出的是一份责任,一份牵挂。在这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大学生究竟该何去何从,又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处理遇到的麻烦。多少问题困扰着我们,但我想说的是,有感动,大学生就有救,

就能唤醒无数良知。看了这部电影,我不知道该告诉大家什么,但这无语的结语,将记录我们大学生行为的点滴,指引着我们前进。

第7篇:观铁人有感

世上总有一些东西令人感动不已,世间总有一种精神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今年的五月,总支组织党员观看了《铁人》——这部立志而感人的影片。电影中的铁人忘我拼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影片开始把我们带到了建国初期那艰苦卓越的年代,铁人的脚被砸伤了,但他还是拄着拐杖,脚上打着绷带,坚持奋斗在工作第一线,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钻井发生井喷,在这关键时刻,一位同志提出去安达找领导要重晶石粉压井,铁人听了大吼一声“等你们去安达找领导要回重晶石粉压井,钻机早掉进地球里头去了”,铁人当机立断,采用水泥来压井,大家投入了大量水泥,但是池内的水泥一时也不能和泥浆混合,铁人一看急了,扔掉拐杖,奋不顾身的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泥浆,最后在他的带动下,在场工人也都纷纷跳入池中,井喷终于被止住了,铁人却病倒了。看到这我无语凝噎,在座的同事也都掉下了感动的热泪,铁人也是人啊!寒冬腊月,就是一个健康的年轻人跳进冰冷的泥浆中都受不了,何况是一位脚上有伤浑身是病的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在影片中:铁人在誓师大会上的一段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也非常地感人。把作为一名中国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感,表现了出来把一个共产党员,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现了出来。

影片中还有另外一位主人翁,就是刘烨演绎的:“刘思成。做为一名新时代的石油工人的后代,同是楷模的他,在物欲横流的新时期,对着茫茫无际的戈壁,干着每日重复枯燥的工作,他困惑过,彷徨过,甚至怀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但是,就在工友失踪的突发事件中,他毅然踏上了寻找工友的征程。这样一段故事的穿插,暗示我们铁人精神并未泯灭,他在新时期的石油工人身上得到传承和延续。,“铁人精神”是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忘我的人,人们不会把他忘记;无私的人,历史一定会给他崇高的荣誉。如果一个人具有公而忘私的优良品质,那么,他就会像闪亮的星星,无私地释放能量,照亮别人,即使一旦陨落,也会在历史的万里长空划出一道强烈的闪光,而这闪光将永远留在人们心里。铁人王进喜就是这样一道强烈的闪光。铁人的时代虽然已经远去,但铁人精神永存!

观铁人有感

第8篇:观《信仰》有感

坚守信仰,践行对党的忠诚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最近收看了央视综合频道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信仰》站在历史层面,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植根中国大地,勇立时代潮头,与人民心连心,为旗帜添风采。通过每个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涌现出的党的优秀群体、个人的感人事迹,以人带事,以事说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的形成过程,以及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优秀电视片。

纪录片的第一集“只要主义真”展示了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的建立,共产党人从信仰的选择到信仰的坚守,从践行信仰的宗旨到信仰的最终胜利。苦闷彷徨的中国人在各种各样的“主义”中寻找着各自的信仰。最终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党宣言》,与既往一切信仰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良知的科学思想体系。张思德、刘胡兰、郭德贤„„数不清的共产党人在实践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的宗旨,得到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 影片第二集“壮志换新天”,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共产党人信仰的践行。新中国的成立,使海内外所有的炎黄子孙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期待。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的信仰铸就了一座又一座精神的丰碑。在需要保家卫国的时候,创造了“抗美援朝精神”;在没有石油的时候,迸发出“大庆精神”;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诞生了“雷锋精神”,在需要发展科技的时候出现了“钱学森、邓稼先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信仰的旗帜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

影片第三集“时代先锋行”,记录了新时期共产党人改革创新、争优创先的时代本色。一个时代的前进,靠的是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靠的是积极进取的意志;一个带领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更需要在各个领域彰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创造一流业绩,才能把自己的理想逐步变为现实。对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来说,却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通过改革创新,创一流业绩,来践行自己的信仰。

在观看《信仰》中,我作为一位党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时刻铭记党史,向革命先烈,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继承并发扬共产党人精神,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积极的工作热忱、严谨的工作作风、热情的工作态度贯穿于本职岗位上、日常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彩,为教育发展做贡献。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应该把为孩子服务放在首位,更好的为广大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氛围。二是要坚持学习,不断巩固理想信念。作为人而言,惰性和自私自利的天性是根深蒂固的。如何克服?那只有不断地学习。古人讲“学而时习之”,在克服人性的学习上,必须反反复复地学习实践,印象才能深刻。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多看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对我自己的触动比较大,这种学习比较有效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仅自己要学习,更要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学习,努力提高党员群众的政治素质和思想修养。三是要在工作生活中,践行信仰并检验自己理想信念是否牢固。理想信念是否牢固,不局限于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上,更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工作马虎、做事潦草、服务态度冷漠、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坚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用信仰的力量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要时刻准备用生命去捍卫中国共产党这面旗帜,要让这面旗帜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第9篇:观《信仰》有感

今天我观看大型记录片《信仰》。故事讲述了1919年冬天,一位当过师范学校国文教员,叫陈望道的年轻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浙江省义乌市分水塘村。从寒冬到次年早春,他在自己的卧室里,借着一盏昏暗的油灯,送走了一个又一个长夜,翻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共产党宣言》只有28000多个汉字。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信仰故事的思想起点。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兴业路一个狭小的房间成立……

随着大屏幕上一幕幕的历史画面,一声声叙述历史故事的声音,所有人仿佛置身其中,追随先辈们的足迹—选择马克思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建立伟大祖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感受中国共产党信仰之路那份执着的追求和坚守,也再次淬炼自己的灵魂,重塑自己的信仰。

通过观看党员教育片《信仰》,我在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正是在这种崇高信仰的引领下,党和国家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进步。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虽然这段历程已将近过去一个世纪,但曾经在其中光芒闪耀的信仰真谛现在依然是我们矢志不移坚守的精神家园,曾经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现在依然振奋人心,催人进步。

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文明,孕育出各种各样的学术思想和宗教流派,不管本土还是外来,都曾为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在信仰之路上点燃一盏盏灯。在这些信仰之灯指引下,寻求着中华民族的兴旺与发展,目不暇接的方法,到底哪一个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以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呢?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党宣言》。正是这一信仰,号召了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为之奋斗,甚至不惜鲜血和生命去捍卫。正是这一信仰,使得在新中国建设初期,无数的工人、农民、战士、干部、科技人员将信仰融为“一团火、一滴水”,化为自强不屈的精神,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用双手和智慧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改变了一穷二白落后的社会面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信仰表现为不同的具体目标。要知道,选择信仰很难,坚守信仰更难,因为在坚守信仰的路上,铺满了荆棘,更有可能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而通过对共产党信仰路程的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这段历程的艰难与曲折,更深刻体会到祖国如今的繁荣富强和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此,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坚守共产主义信仰,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觉悟,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此同时,自己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从自己的实际行动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出发,虚心向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学习,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将其付诸实践,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在实现目标的奋斗历程中稳步前进,为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如今,可以说我们生活富裕社会安定,那么那些曾经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是不是已经变得平淡?曾经光芒闪耀的信仰真谛,是不是已经变得虚无?《信仰》告诉我们,不,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现场,在奥运志愿者的行列,在新农村建设的田野上,在科技攻关的最前沿,在大学校园的朗朗书声里,在各行各业的平凡岗位上……无数党员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生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真义,丰富了共产党人信仰的时代内涵。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仰,积极进取。

《信仰》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的立足自己的岗位争先创先,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要明白,虽然我们身处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但都是为党、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只有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国家才能兴旺发达、长治久安。而只有国家安定和平,我们个人也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幸福的生活,快乐的工作。

上一篇:八年级生物济南版下册下一篇:顶岗实习阶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