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30课导学案

2023-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年级下册30课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二至十四课导学案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主备:冯志东 审核:张军文、毛远福、杨阿敏

【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2、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3、认识成吉思汗的杰出贡献和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出的高尚的民族气节。 【重点和难点】 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 难点:“行省制度”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片段“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提出问题:“蒙古是谁实现统一的?成吉思汗的主要贡献等问题导入新课。

(二)自学提纲(试一试,相信你能行)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间、人物、事件)

2、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3、元朝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在政治上实行何种制度?

4、我国56个民族中有一个是在元朝时形成的。你能说出这个民族的名称吗?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

(三)合作探究(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优秀)

1、说说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当今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这件事吗?课后不妨查一查南水北调东线的走向。

2、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达标检测 1.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 )

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元朝 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 )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 5.被毛泽东主席誉为 “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 )

A.统一了蒙古 B.建立了元朝 C.灭亡了南宋 D.创立了行省制度

6.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7.“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内阁制 D.行省制 8.下列各项不属于秦、隋、元三个朝代相似之处的是( ) A.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 B.都开凿过运河 C.都创设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行政机构 D.都是短命王朝 9.读下图

请回答

⑴上图所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是谁建立的?

⑵从图可看出当时统治者采取什么制度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管理的?管理西藏的机构是什么?

⑶该朝统治者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管理,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请任举两例当时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

主备:冯志东

审核:张军文、毛远福、杨阿敏

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

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发明时期: 发明人:

历史影响:大大促进了

的传播,比欧洲的活字印刷早约 年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战国:制成“ ”,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 事业 南宋:广泛用于航海

影响:由 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2、火药

发明者:

应用:唐朝末年,开始用于

外传: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 和

(三)沈括和郭守敬

北宋科学家 著有《梦溪笔谈》一书,还创制了“十二气历”,主持开凿通惠河。

三、思维拓展

动脑筋

1、想想看,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什么新发展? 答:雕版印刷费工、费时,一次印刷后的雕版又无法在派上用场,,很不经济。活字印刷术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板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今印刷业已告别了与“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导入框里的图,是我国金元时期......是否相同?

答:两者的发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推动火箭向前、升空。

四、巩固提高

1、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版,比毕升的发明晚( ) A、300年 B、400年 C、800年 D、1000年

2、我国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在( )

A、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唐朝时期 D、北宋时期

3、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航海事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4、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标志性的成就是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注重发明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北宋中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A、张仲景 B、祖冲之 C、贾思勰 D、毕升

6、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同学们看到了色彩缤纷的烟花,你知道制造烟花的主要原料——火药用于军事上出现于那个朝代

A、西汉 B、唐代 C、宋代 D、明朝

7、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是

A、张衡 B、僧一行 C、沈括 D、郭守敬

8、一名地质学系的大学生希望查找“最早认识到石油用途”的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他应该找的是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9、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材料一:早在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用天然石制成了一种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期,人们又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材料二: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为人们提供了便宜、轻便的书写材料。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亚洲东部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5——17世纪,造纸术又横渡大西洋,传入美洲。

材料三: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毕升发明了陶活字印刷术。15世纪中叶,德意志人古腾堡等人受到活字印刷术的启发,造出了合金活字印刷机。印刷机的出现,是书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材料

四、火药是我国炼丹家发明的。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蒙古军队在大举征战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1)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哪一项发明? (2)写出造纸术在各大洲的传播顺序

(3)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的活字印刷机大约早几个世纪? (4)我国的火药和火器是通过什么方式传到欧洲的?

(5)从材料一中摘录一句话,证明阿拉伯人是东西文明交流的使者。 (6)那些发明便利了人类文化的继承、积累和传播?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

主备:冯志东

审核:张军文、毛远福、杨阿敏

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等的相关知识。

2、通过对“文献洲资料”、插图的鉴赏,培养审美能力,了解相关历史并理解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宋代文学美在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具有撼人心魄的魅力。

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学习难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文化现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史学家 编写的《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照年代顺序,叙述了从 到 的历史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词是宋代的组要文学形式,出现于 ,宋代的杰出词人有 、李清照、辛弃疾

三位词人的风格分别是:气势豪迈, ;风格委婉,清新自然;豪放

2、元曲

元曲由 和 组成最优秀的剧作家是 代表作是《 》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绘画

(1)张择端的《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的景象 (2) 是元代著名的画家,他的话被称为“ ”

2、书法

宋元盛行随意挥洒的

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苏轼、 、米芾、蔡襄 元朝 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三、知识拓展

动脑筋:1.你能从历史上找出一两件......你也找找看。

答:他们举的例子很好。楚汉之争中刘邦获胜的经验与项羽失败的教训归为一个问题就是:对人才的态度。当今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发现人才并大胆使用人才才是成功的关键,嫉贤妒能最终必定要失败。文帝、景帝“以德化民”促成“文景之治”,显示统治者认识到百姓的生活稳定与否,决定着民心所向,决定着统治能否长治久安,因此他们注重节俭,这对于我们今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想想看,在现代的诗词里......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答:有。毛泽东诗词,风格豪放,气魄宏伟,像他的《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等,都是这种风格。

四、巩固训练:

1、宋朝文学最主要的成就是( ) A、诗 B、散文 C、词 D、小说

2、两宋绘画的特色是( ) A、山水画开始出现B、宗教画占主导地位C、人物、花鸟画占主导地位D、风俗画的出现日益增多

3、下列宋朝词人中,风格豪放的是①苏轼②辛弃疾③李清照④柳永(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

A、张择端 B、吴道子 C、苏轼 D米芾

5、《窦娥冤》的艺术表现形式属于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小说

6、下列人物,能读到活字印刷技术印刷的《资治通鉴》一书的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明太祖

7、被称为是北宋成城市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艺术长卷的是 A、《富春山居图》 B、《游春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8、元杂剧中最负盛名的作家是

A、司马光 B、苏轼 C、辛弃疾 D、关汉卿

9、在一文学作品欣赏课上,老师说:“他的词豪迈奔放,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由此,我们可知“他”是

A、杜甫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10、下列各项中,属于辛弃疾词作的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D、“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1、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了写这部书,作者前后用了19年,仅采用的资料就达到300种,连草稿也没有一个字写的潦草。 请回答:

(1) 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部书?谁主持编写的?哪个朝代的人?

(2) 该书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历史著作?根据材料,说一说该书的内容。

(3)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该书作者的哪些品质令人钦佩,值得学习?

(4)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该书作者和谁被视为中国古代史学界的两大伟人,并称为“两司马”?他写有哪部史学巨著?

12、(窦娥唱)为善的受贫更命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天地也做的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 上述材料摘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他是哪朝人?

(2)这部作品属于那种文学形式?这种文学形式有什么特点?

(3)这几句唱词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第2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5课导学案

第5课 《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会走向成功) 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学习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习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

一、预习导学(一定要认真噢)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背景: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主要是把___________组织起来,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_________年起,实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4、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 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改造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合作走向成功)

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三、当堂检测

1、1953年至1956年,我国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B为了学习苏联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C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为了推进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农业合作化和土地改革的最大区别是() A受到农民的欢迎 B对所有制进行了改革 C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

D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产状况

3、如果需要那个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 A当时农民使用的先进机械化农具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的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

4、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的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的原因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 B 人民公社化 C “一五”计划 D 土地改革

5、下列选项最能说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论断的一组数据是() A合作经济由1.5%

B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不足1%C国营经济由19.1%上升为32.3%D公有制经济由21.2%上升为92.9% 6下列没有改变生产私有制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没收官僚资本企业C土地改革运动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7下列哪一种政策是三大改造中队资本数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A拍卖B兼并 C 赎买 D 没收 [知识拓展]

1、 新中国成立之后是如何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 1949年~1956年是新中国的“过渡时期”,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为这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此之前的已经建立的中央人民政府、社会主义宪法、三大政治制度等相配套,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2、 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初步建立?

因为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习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这回主义公有制的基本任务,公有制形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政治、经济双重范畴,1954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政治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完成了经济方面的任务。

第3篇: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45课导学案

学校:XXX中学备课组:八年级英语组主备人:XXX审核:XXX年级:班级:组名:姓名:

Lesson 45:Wang Mei’s First E-mail

共8课时,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的词汇:till yet problem advantage disadvantage 2. 识别的词汇:chat

3. 重点:⑴如何使用not…until…和from…till…. /from….until…表达时间

⑵固定句型:①ask/tell sb.to do sth.ask/tell sb. to do sth.

②怎样使用right now

一、 自主预习

根据句意及首字母的提示完成单词:

① May I sto Li Ming, please. ② Can I take a mfor you?

③ Li Ming won’t be at home teight o’clock. ④ Who athe phone? ⑤ Don’t worry;he’ll be back soon.

⑥ What are the aof chatting on the Internet.

二、预习自测

把下面汉语翻译成英语

1.收到你朋友的电子邮件__________ 2.给你的笔友发信息_________3接电话_________ 4.等一会儿_________ 5别担心_________6.在网上交谈 _________7她最喜欢的节目_________8.一个好主意_________9.几秒钟_________

10.一个电子邮件地址 _________

三、重、难点点拨(知识拓展) 1.I’mHe is not here. =He is not in. =He is not at home. =He is out.

right now: at this moment / now

right now: at once / immediately立刻;马上

eg:我们马上出发.We set of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e ht o’clock. not…until….=not…till…. 直到…..才….

from…till…. /from….until…(时间上)从…时候到…时候

eg:The mother waited_____ morning_____ night for her son to comeback那位母亲从早上到晚上一直在等她的儿子回来. wait a moment : wait a minute wait for sb./ wait for sth.等待… ①他正在等公共汽车。

He is _______ _________ the bus. ②比得正在等他的朋友.

Peter was______ _______ his friend. ③他正在公共汽车站等.

He is________ __________the bus station.

● 生成问题 (解决学生预习中出现或新出现的问题)

四、当堂检测 ⑴巩固基础 完成句子:

1.Wait a moment. I have to______(接 )the phone.

2.Brian often____________(收信 )e-mails from his friends in China. 3.There are no________(问题 )for the workers to finish the building in

1 time.

4.Could you take a ________(消息 ) for me, Jim? (2)选择填空

1. The teacher asked me ____ talk with others in class.A. not toB. don’tC. to notD. not 2. My mother made me ____ for her here.

A. waitedB. waitC. to waitD. waiting 3. My cousin told me to ___ English.A. taught himselfB. teach myselfC. taught myselfD. teach himself 4. I am sure you will succeed _____.

A. in the endB. by the endC. on the endD. to the end 5.Can I take a message Kate?A. withB. fromC. giveD. for

6. ----- I called you again and again last night but there was no .

---- I went shopping with my mother.

A. answerB. askC. requestD. information 7.He won’t be backtwelve o’clock.A. atB. tillC. toD. from

五、课堂小结

请你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并作好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第16课导学案

荥阳四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编号: 32 —3

3第16课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科目:八年级语文编写人:胡爱萍审核组长:胡爱萍审核领导:温馨寄语: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 【学习目的】

1.识记“迤西”“譬喻”等生字词。

2.学习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的描写方法。 3.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

4.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 学习重点】

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学习难点】领会三种场合唱歌的不同场景,欣赏写法上的差异。 【知识链接】

1、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以歌唱表达

2、有些四字词语可以颠倒顺序而不改变语意,如“避疫免灾”可说成“免灾避疫”。试分析下列四字词语,能颠倒顺序而不改变语意的一组是()。

A.唱和相续 清洁索利 盛会难逢B.龙吟凤哕 呼朋唤侣 别开生面

C.晨光熹微 舒卷张弛 扶摇盘旋D.随事押韵 哑口无言 循环无端

3、根据语境或词语的意思,在下列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

A.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引经__________) B.开头先言他物起兴抒情。(即物__________)C.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__________不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温故知新。

二、精读课文,探究质疑。

1、说歌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歌会形式,对有关文段深入阅读,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喜欢的原因。(有不同意见可以展开辩论)

温馨提示:我喜欢的是第种歌会形式,因为

2、品歌会:体味云南的美和作者的感情。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结合文章中所做的标注和提示反复研读课文后,进行回答。

(1)文章第四段对云南优美的自然风光有精彩的描写,请同学们认真研读后作答,这里写出了云南的美。

(2)文中写了三种类型的人,年轻妇女表现了美;赶马的女孩子表现了美;吹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总之。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鼓手(歌库)表现了美。

《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3)从演唱内容与特点方面看,第一种歌会形式美在,第二种歌会形式美在第

三种歌会形式美在集中体现了云南的歌美、民俗美、人情美、艺术美、文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化美。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准下列字音

蹲踞()酬和() 熹微()譬喻()淳朴()即物起兴()

3、赞歌会: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云南之情 。

三、拓展迁移,放飞思想。

1、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很多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本民族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吗?找出一两个,写在下面。

凤哕()迤西() 糯米()忌讳()荆条()酬和()

铁箍()柞木() 矗立()掠地()熹微()屋脊()2 、为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请拟一条宣传的标语,或提几条建议。

(2)识记并理解下列词语。

四、课堂检测,查缺补漏。 酬和引经据典别开生面悠游自在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忌讳若无其事龙吟凤哕即物起兴

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云南歌会带给你的总体感受是。

(2)作者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尽量用四字短语回答)侧重点各是什么? 第一种形式:山野第二种形式:漫歌

第三种形式:村寨

2、带着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文段,并能说出理由。

三、课堂小结,回顾主题。

四、课堂检测,落实效果。

1、下列加黑字中注音和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情歌酬和(音;hé,义:声音相应)蹲踞(音:jù;义;蹲或坐)

B.蹬秋千(音:dēnɡ;义:踩踏)淳朴(音:chún义;朴实,淳厚)C.快速下坠(音;zhuì义;落)矗起(音:chù,义:直立,高耸)

D.龙吟风哕(音;huì;义;鸟鸣声)气氛(音:fēn,义;气象,情势)

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1.你认为从描写的笔法看这是中国画中的水墨画还是工笔画?

2.这里是一段人物的________ 描写,写了人物的面容、________ 、________。 3.你认为这段描写好在哪里?

4.请你学习这一段的写法,给你身边熟悉的人写一段肖像描写。(100字左右)

五、反思得失,再接再厉。

第5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导学案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

共1课时1 课时数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

3、学习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

学习难点: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与目的:__ ___~____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和国防_________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相应地培养。

3、“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1)工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通运输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基地的形成:

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_______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___ ___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4、 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______年9月。

地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的宪法。

二、合作探究(请相信集体的智慧)

1、阅读教材18页左边毛泽东的话和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说明什么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取得那些成就,起到什么作用?

2、“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选自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 一桥”是指?“一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三、达标检测(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句话的意思是()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基础薄弱

2、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是()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B、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C、东北工业基地形成D、大庆油田建成

3、今年我们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知道我国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 ()

A、1949年~1953年 B、1952年~1956年 C、1953年~1957年 D、1950年~1954年

4、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老工

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新中国成立时期B、解放前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5、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B、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C、“一五”计划的完成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该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

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B、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D、颁布了《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

四、课堂小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回顾本节内容,和其他同学一起归纳本节各具特色的要点。

五、课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和困惑;教师进行二次备课)

第6篇: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9课导学案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教学目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

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重点: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难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思考回答

(1)、年,党和政府参照的建设经验,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制订一五计划。

(2)、实施时间:年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和国防的初步基础;促进、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的改造。

(3)、成就: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交通运输成就:制造厂、大桥

建成、1954年、、公路建成等。)

2、阅读“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思考回答

(1)、年9月,大会在北京召开。

(2)、制定宪法: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

法,宪法贯穿着原则和原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和的基础。)

(3)、一届人大选举为国家主席、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经毛泽东提名,决定任命为国务院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3、阅读“三大改造”思考回答

(1)、年,党和国家开始对业、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通过合作社走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到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初级阶段。

二、合作探究:

1、请你用简明的语言归纳出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的要点。

2、你还了解历史上哪些具有宪法性质的文献呢?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在此机关设立之前,中国最高权力的行使情况怎样?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训练: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

A农业B商业C轻工业D重工业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3、知识闯关:基础训练1-10题

4、材料分析:基础训练第11-12题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

第6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教学目标: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

述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教学重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发动、危害。纠“左”措施。

教学难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为什么未能全面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

的严重失误和某些成就。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思考回答

⑴、“大跃进”:

目标:中心:口号:

结果:大批不具备条件的土法炼钢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盲目追求“高速度”导致比例严重失调。

⑵、人民公社:

目的:特点:

结果:人民公社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

(3)、危害:造成了1959年—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4)、国民经济的调整:

时间:方针:“、、、”

恢复:从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复苏。

2、阅读“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思考回答

(1)、时间:1957年——1966年。

(2)、成就:

(3)、英雄模范人物:“铁人”:解放军好战士:党的好干部:

二、合作探究:

1、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内容是什么?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为什么未能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2、什么是“大跃进”运动?它有何危害?给我们什么教训?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训练:

1.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出现了()和()等急躁冒进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有: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解放军好战士(),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3、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在()

A1959年B1960年C1961年D1962年

4、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 ()

A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B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破坏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D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5、知识闯关:基础训练第1-10题。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

第7课全国大**

教学目标: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

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重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

难点:“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其性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思考回答

(1)、原因:对国内形势作了错误判断,认为党内存在“走资派”;、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企图乱中夺权。

(2)、导火线:姚文元发表《》。

(3)、 发动: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五一六通知》,号召开展“”;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2、阅读“全国大**和二月抗争”思考回答

(1)、1967年,上海“,”“文革”进入全面夺权阶段。

(2)、“二月抗争”:1967年2月,、、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等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面对面的斗争。

(3)、党史上最大冤案:被错误地开除出党和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3、阅读“民主法制的严重破”思考回答

(1)、中国共产党的原则遭到破坏。地方各级党委被______________取代。

(2)、形同虚设。

二、合作探究:

1、“二月抗争”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谈谈你对这场抗争的看法。

2、“二月抗争”中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斗争的老干部主要是哪几位?你知道他们有哪些历史功绩?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训练:

1、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要是他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

A.美国的威胁B.国民党要反攻大陆

C.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D.地主等反动派的破坏

2、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A.“大跃进”时期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土地改革时期

3、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含冤而死,这一事件突出地反映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C.民主与法制被践踏D.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4、知识闯关:基础训练1-10题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第8课

**中的国民经济

教学目标:简述“文化大革命”中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重点:**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难点:林彪集团的形成及其阴谋。江青集团的形成及其篡权活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经济形势的恶化”思考回答:

原因:1967—1968年,在全国**、“全面内战”的局面中,形势迅速恶化。

表现:经济工作机构瘫痪,经济管理处于状态、工人干部离开岗位闹“”、交通阻塞、市场紧张等。

2、阅读“周恩来调整经济邓小平全面整顿”思考回答:

(1)、1971年“”事件后粉碎了集团。

(2)、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

(3)、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实行,经济再度回升。

3、阅读“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某些成就”思考回答:

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损失约元。由于、的努力,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经济建设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4、 阅读“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思考回答:

(1)、1976年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2)、1976年9月9日,逝世。

(3)、1976年10月粉碎“”,标志着“文革”结束。

二、合作探究:

1、“抓革命,促生产”是“文革”时期一个流行的口号,想一想,这样的“革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吗?

2、1967——1968年,国民经济形势迅速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1973年和1975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回升局面,其原因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训练:

1、“文化大革命”导火线:起止时间:

结束标志:性质:

冤案:党的历史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受害者:。

2、“文革”中与周恩来一起为扭转经济下滑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A.朱德B.邓小平C.华国锋D.叶剑英

3、1976年9月9日逝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A.周恩来B.刘少奇C.朱德D.毛泽东

4、知识闯关:基础训练1-11题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第9

课 “文革”经历访谈(活动课)

一、释题

1、什么是历史问题访谈活动?

历史问题访谈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访谈内容主要是历史学习中的重点、疑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访谈的对象是对所访谈的问题有深切了解、独到见解或亲身经历的人。

2、“文革”经历访谈:时间是“文革”时期。

二、活动目标:

1、访问长辈,了解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进一步掌握有关“文革”的历史知识,加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2、听取长辈对“文革”的看法,了解“文革”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另深对“文革”性质的认识,从中吸取有关的历史教训。

3、通过访谈活动,提高对历史上的是非功过的分辨能力,同时学会整理口述史料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

1、拟定访谈专题。

就“文革”中某一时期,或某一事件的情况进行访谈。

2、确定访谈对象。

以专题定对象,所访问的人应对这个专题有亲身经历、较多了解和见解;善于言谈,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对访谈活动热心,乐于谈自己在“文革”中的经历和看法。

3、学习速记方法。

四、活动过程及要求:

1、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到该小组某位同学家访问其长辈。

2、各小组进家访谈要求:

一是要讲礼貌,

二是要事先拟好提问提纲,

三是要认真作好记录。

3、各小组对访谈的资料,要及时进行整理。

4、各小组要写出访谈心得体会。

五、活动评价:

用一节课的时间,各小组选派几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心得体会,同时,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找出不足这处。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