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下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ERP系统下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ERP系统管理基础, 家族企业现象较突出

管理基础包括设备和人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很多不能满足ERP系统下控制成本的复杂需求。据近年来对国有单位及县以上集体单位会计人员基本情况的调查, 具有高等学历的会计人员只有20%左右, 中等学历的不到30%, 只有初级文化水平的会计人员达到一半以上。这种情况成为实施ERP系统的严重阻碍, 很大程度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实施ERP系统的信心。另外,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状况决定,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依赖于一个家族的发展。家族企业并不必然是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 尤其是对于创业期的企业来说, “家族制”有着其他企业形式所不可替代的管控优势 (如快速缔结企业内部信任体系、节约沟通成本等) , 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些企业也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的, 如强生、福特、迪斯尼等。但是, 我国中小企业要赶上已经发展成型的成功企业却需要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所以, 处于现阶段, 如果企业内部人员管理的管理基础不够扎实, 企业就会逐渐面临倒闭。家族企业蹩脚的商业模式特别是在“转型期”或“传承期”存在严重的“治理”缺位, 致使无序的“家庭式管理”无法向有序的“职业化管理”顺利过渡。

(二) 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构成不完善增大实施ERP系统的难度

组织结构是企业资源和权力分配的载体, 由于组织结构在企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 企业所有战略意义上的变革, 都必须首先在组织结构上开始。要实施ERP系统, 企业组织结构必然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 这就要靠管理人员的技术及这个团队的力量了。调整组织结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企业的高层人员进行审查与决议, 这就要求企业高层人员对ERP系统的认识要准确到位, 才能把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到适合企业运用ERP系统的发展。产品构成有的复杂有的简单, 有的经过很多道工序, 使得ERP系统的实施在企业管理人员眼中变得复杂, 不愿意尝试新技术, 构成了ERP系统实施的难题。

(三) 对ERP认识存在盲目性

经过调查, 企业管理人员从开始选型, 到商务, 到组织实施ERP系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并且没有充分认识到ERP项目是一个管理项目, 而不仅仅是IT技术项目致使没有认真地分析企业现状和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对ERP项目产生的风险全然不知。人们通常在考虑ERP风险因素时, 一般着重实施过程中众多因素的分析, 而往往忽视项目启动前和实施完成后ERP系统潜在的风险, 缺乏风险认识, 对于ERP项目而言, 风险涵盖项目组织的整个过程, 总体规划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另外, 高估了ERP的作用, 以为系统上线运行就能为企业解决所有的问题, 结果遇到问题就怕打破原有的运作平衡。最后就是管理人员心理素质问题, 对系统启用后暂时的低潮缺乏心理准备。

二、解决ERP系统下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 解决人才需求矛盾, 提升管理基础, 预防家族企业恶性循环

设备俱全是前提, 人才是关键。培养人才是实施ERP系统前的重中之重。从宏观角度而言, 政府应加大对会计的人员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工作, 为整合ERP系统, 完善成本管理提供具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从微观而言, 我国中小企业必须不断进取, 不断培养人才, 与时俱进, 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基础, 为企业开拓一条新道路。同时, 必须在家族内部进行人才的选拔, 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的培养、选拔机制以及健全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对家族内成员同样要进行认真的培养与选拔, 摒弃企业初创期的凭经验进行管理的模式, 应代之以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最后, 引入高层管理人员, 正确对待家族企业的转型问题, 预防家族企业现象恶性循环。

(二) 完善企业组织结构, 构建产品结构明细分类, 积极融入ERP系统

企业要使ERP系统的运行达到理想的效果, 就必须做好前期工作, 适当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对企业来说未免是相得益彰的。关于产品的构成问题, 应该把这个项目交给研发部, 精确计量每道工序所需的成本, 通过ERP系统解决实际难题, 做到不畏惧, 努力往新技术发展。ERP系统是一个集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知识于一体的软件, 全体成员在刚接触时必须认真去理解并熟练操作, 在实施过程中, 遇到问题应不气馁, 迎刃而解, 企业负责人也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积极把企业的经营融入ERP系统中。

(三) 正确认识ERP系统

首先, 企业在选型时就必须做好充分的调研, 找到切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系统, 不要盲目跟从, 要全面理解ERP系统的运作及风险是每个管理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必须要清楚的, 贸然去转变, 反而适得其反;其次, 提升ERP风险意识, ERP实施不仅只是过程中存在风险, 项目启动前后的风险不可忽视, 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和对待, 切忌随便忽悠过去, 最终酿成恶果, 覆水难收。所以, 企业负责人必须深思熟虑, 当打破原有的运作平衡时, 是否要继续还是放弃, 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每个管理人员必须要有的, 只有心理素质良好的管理层才有给企业带来前进的可能。

上一篇:适应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策略及技术应对——以崇义县为例下一篇: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