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体育目标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班体育目标

小班化语文课堂优化教学目标初探

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者充分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它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因此,注重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是实现教学优化的前提。基于上述原因,我在小班化教育的背景下,立足课标和中考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制定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1.全面落实与重点突出结合 课堂上教学的全面,一是要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二是要兼顾各个年段的目标和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在不同的年段和不同的板块中有不同的学习重点,如初一年段主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或成长历程,体验不同的人生感受;而初三年段则需了解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并将初中三年的学习内容贯穿起来,以应对中考。而在每一单元、每一堂课的学习内容中,也有轻重、主次之分。

2.重视基础与拓宽视野结合 对语文学科来说,从基础抓起就是抓听说读写,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是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

同时,语文教学中又要联系现实生活,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以引领学生开阔知识视野。既服务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是必要的补充。如教《湖心亭看雪》时,根据对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我设置的教学目标是:(1)识记和理解文中重要字词的音形义;(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3)结合作者经历和写作背景,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条就是对学生学习的拓展性目标。

3.强调预设与重视生成结合 老师课前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不能把预设的目标、内容及教学程序变成教条。在课堂操作过程中学情复杂,变数很多,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预设要留有“生成”的余地、调整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又要根据学情实时调整、灵活应对。

二、优化教学目标在课堂上的运用

小班化教学为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创造了最优条件,因此课堂上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分层教学,启发引导以及和谐渗透成为可能。

1.以知识目标为主线,分层落实 课堂教学以知识目标为主线,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因材施教,分层落实很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要求不能完全统一,应针对学生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区别对待。如教《紫藤萝瀑布》时,有的同学很快就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人生态度,而有的学生却很懵懂,对这部分学生只能小步走,分段要求,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尽力走向文本。当然,分层落实,还要把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辅导结合起来,以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

2.以能力目标为核心,启发引导 以人为本是小班化教学的重要特征。在教学中要以能力目标为核心,注重启发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教《台阶》时,我除了把理解父亲的形象作为目标外,教学中还启发学生反思:文中的父亲在造成高台阶生活的很充实快活,但在台阶建成后,生活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从生存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层面来理解。

3.以情感目标为动力,以情动人 课堂教学除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外,还有一条情感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师除了充满乐观和具备耐心之外,还要采取一些有助于更好地与学生交往的措施。小班化课堂人数较少,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了条件,老师在课堂上树立人格平等观念,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情感打动学生,尤其对一些不同观点,教师应持开放态度,不要轻易否定,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尝到学习的成果,产生愉悦的课堂情绪。

三、教学目标的矫正与再优化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确立的,往往预设性较强,根据课堂检测和作业来矫正和再优化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如初一年级的小班语文助学提纲,主要用于学生的预习和拓展练习。当老师批改完这些作业时,往往会发现有些目标并未达成,于是会在学习同类课文时分解这一目标,降低学生的达成难度,也为今后学习铺设了台阶。

如教《谈生命》时,确立的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当学生完成助学提纲的课内部分时,老师发现要达成这两个目标,必须有铺垫学生才明白。于是在教同一单元《那树》时,老师将目标确立为(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品味优美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3)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刻的人生哲理。目标矫正与再优化,可以帮助老师深刻反思自己课堂的教学行为,并认真做到真正符合学情。

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正确处理的首要问题。在小班化的课堂上,小步走,设台阶,将教学目标优化为切合学生实际的达成度较高的目标是课堂教学更优化的起点和关键。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

作者:张晓愉

第2篇:小班化背景下群文阅读教学更应凸显三维目标

摘要:小班化背景下的群文阅读教学可通过读写结合、有序分工,将“知识与技能”落到实处;通过合作探究、个个参与,使“过程和方法”更加精细;通过立足文本、分层阅读,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渗透,从而使群文阅读教学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有序展开。

关键词:小班化;群文阅读;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號:G424.1 文献标志码:A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教学新形式,是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师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在阅读中提炼信息、总结观点的过程。[1]这一模式伴随语文教改的步伐逐渐走进了课堂,它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导学生对多篇主题相同或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小班化背景下的群文主题教学则更显优势,因为班小人少,有利于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的阅读现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个性。另外,在小组合作阅读活动中,学生的协作、探究、互助等阅读品质也得以慢慢养成。当然,要使语文课沿着正确的方向行进,就必须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设计。

那么,在小班化背景下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如何更好地凸显三维目标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潜心探索,现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整合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收获,望能抛砖引玉。

一、读写结合、有序分工,将“知识与技能”落到实处

“知识与技能”列为三个维度之首,说明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科特点,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为首要任务。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观全局,力图整体设计,使语文知识产生联系。如把单元主题和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贯穿始终;或者以重组的教材为抓手,进行说话、写作等课堂练习。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三篇课文《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都是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情节虽然比较简单,但有些语言沿用了古人说话的习惯,学生读起来有难度。所以,解决朗读问题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而朗读中的拦路虎——生字新词该如何扫除呢?对本单元生字新词的学习,我主要采取了提前预习、反复认读、打包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单元导读课上,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时,学生针对预习时圈出的易错字音进行交流,负责教会同伴,有困难的可以查字典或请教老师。至此,学生对生字新词已有初步的印象,认读基本没有问题;接着在结合单元主题整理关键词串和梳理结构的环节中,会反复出现这些生字,可用红颜色标注出来;然后在单元阅读分析课上,学生又能在具体的语境中再次认读生字,此时的学习已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起来就更加简单;最后集中识记字形,此时可利用识字卡片、字理识字、游戏情境等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生字新词。这样学习生字的过程,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也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自学、互学的技能。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的主题都是赞颂古代英贤之士,但写作方法却不一样,尤其是《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出独幕剧。在单元阅读分析课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单元写法上的特点,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进行拓展练笔。这样的训练在小班化课堂上尤显优势,具体做法是小组内以《公仪休拒收礼物》为例文,仔细学习、研究剧本的写作特点和方法,然后选择其他两篇中的一篇进行改编,可以是独幕剧,也可以是多幕剧。小组内组员可以分工合作,各负其责,然后再进行整合,拿出一套最佳方案,最后在班上分组表演。由于班级人数较少,这个课型只需两课时就能完成。这样的教学环节体现了一明一暗两条思路:明的思路是通过改写练习,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印象;暗的思路是学生在解决了课文写什么的问题之后,进行关于“怎么写”的思考,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与写作技能。

在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牢固掌握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又要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并坚持到底。

二、合作探究、个个参与,使“过程和方法”更加精细

“过程和方法”强调的是学生要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之后能掌握一些学习的规律或方法,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并时刻告诫自己要用过程性评价去评估和激励学生。在小班化课堂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课堂上人人都可以发言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大胆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请同伴思考解答,让自己和同伴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也可以小组之间互相提问,全班交流,一起寻求答案。整个寻知之路是一个完整有序的过程,从中也能总结经验和觅得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会学习方法,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这样两篇课文:《沙漠中的绿洲》和《云雀的心愿》。它们用不同的文学样式表达了同一个主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群文主题教学之前的预习很关键,它能让学生带着课前的质疑走进课堂,这样才能激发学习主动性。在该单元的预习手册上学生提出了各种质疑:为什么选云雀,而不选麻雀或其他鸟儿?为什么不把两篇文章都写成童话故事?既然都是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两篇可以合成一篇吗?等等。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有些真是始料不及的,但细细思量,却可以清楚地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群文阅读训练,学生已掌握一些基本方法。他们既能关注单篇文章所涉及的学习要点,也在慢慢学习用统揽全局、整合文本的观点去发现和思考问题。这正说明他们的阅读格局在不断提高,群文阅读的能力也大大加强了,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跳跃性空间,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不断提升。[2]既然学生带着问题来到了课堂,教师就要在教学时逐一解答。但绝不能陷于简单的一问一答,更不是包办代替。我根据班级人数,将其分成5组,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疑问,和同伴展开讨论,希望结合他们的智慧找到答案。最后我针对本单元的主题,将问题集中化,并创造学习情境,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一次或更多的参与思辨的机会。就本单元而言,我借机抛出一个生成性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既然都是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两篇可以合成一篇吗?我让学生分成两大阵营展开辩论,明确提出每个学生都必须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再次得以显现。于是,学生在汇报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如:

生1:我认为两篇可以合为一篇,题目就叫《云雀旅行记》。先写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到沙漠、大河的上空,看到恶劣的自然环境后感觉到森林的重要性。再写小云雀和妈妈一起飞往迪拜,看看阿联酋人民是如何将沙漠变绿洲的。最后写小云雀下决心向阿联酋人民学习努力改变沙漠环境。

生2:我们组觉得这样做不好。两篇文章虽然都是告诉人们森林很重要,要坚持植树造林,但写法不一样。《沙漠中的绿洲》作者是用一種参观访问的语气来写的,而《云雀的心愿》是个童话故事。这样可以让读者学到不同的表达方法。

师:那么,童话故事和参观访问又是怎样把森林的作用以及改造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写清楚的呢?带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再回头看看能不能合二为一,好吗?

上课伊始,教师以学生自己产生的疑惑作为起点,“学什么”让他们自己决定,探索知识的热情必然高涨。教师因势利导,打开一条学习通道,让孩子们主动去挖掘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自己寻找突破口。在后续的阅读交流中,他们的想法还将不停地与伙伴、教师及文本进行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利用小班化教学的特殊背景,将课堂营造成学生自己的主阵地,一条条情感渠道、一次次学习体验、一轮轮观点交锋,每个孩子都是主角,他们参与到学习的每个细小过程中。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使学习行为真正产生,三维目标之“过程和方法”也更好地得以落实。正如有的专家指出:“群文阅读是鼓励‘发现至上’的探索性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3]

三、立足文本、分层阅读,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渗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向的是精神价值,相对其他两个维度而言,渗透人文性的教育目的更加明显和集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落实该目标,渐渐使学生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即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持续发展的观念。

群文阅读教学将多篇同一主题的文章整合在一起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他们需要提取、筛选并整合几个文本的信息,必须具备高效的方法和技能。然而,学生由于知识、经验、能力等的差异,学习进程和收获也各不相同,于是分层阅读教学应运而生。“小班化”的适性教育理念刚好满足了学生的个性教育,教师从单元主题出发集中提取某一个议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组成学习小组,以发展的眼光去观察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变化。这种激励与评价的方法本身就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向上向善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共有三篇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人类的“老师”》),属“发现、创造”这一主题。本单元的整合教学完全可以围绕“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这个话题展开。在阅读交流课前,将学生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组,再给出三个不同层次的作业,希望他们在组内合理分工,以便课上展开有效交流。其任务为:1. 搜集有关创新精神的名言或故事,认真读一读,体会打破常规思维方式的重要意义;2.回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新发现或小发明,谈谈过程和收获;3.有人说:“发明创造太难了,我才不要大伤脑筋的去想那些问题呢?”你赞成这样的观点吗?说说理由。这三个问题均是围绕主题所问,难度层层递进,便于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使每个孩子都动起来。而当问题呈现于课堂上时,我又带领学生行走在文本情境与生活现状之间,紧紧围绕“发现、创造”这个主题,深入浅出地进行探究活动。于是,每个孩子对探索自然、发明创造有了较为强烈的愿望,对这组文章的主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需在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开发衍生。

主题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展开的系列活动,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本着语文育人的态度,以文本作为学生情感的触发器,过程中加以渗透和驱动,逐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目标。如本册第四单元4篇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我不是最弱小的》以“奉献、关爱”为主题。每篇文章都真挚感人,合在一起就是一部动人心弦的爱之交响曲。我们的学生其实也每天身处爱的海洋,父母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但不可否认他们有时会对这些视而不见,甚至无动于衷。如何利用本单元的语言文字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呢?我特地创设了一个教学环节:以“奉献、关爱”为话题在小组内倾诉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然后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参加全班交流,针对该同学的发言,其他同学思考:“对于他(她)的这种爱的体验,你有何感想?你觉得这件事值得永远铭记吗?”因为是一个只有20个人的小班,我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发表一次与主题有关的感慨。这样的教学设计并不新颖,但却实实在在,学生的语言或质朴、或激情,无不是启迪心灵的佳音。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主旨就是在儿童的生活与生命之中灌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如爱国、诚信、友爱、亲情、平等……于是,小班化群文阅读教学要反复让学生以心换心、以情激情,在提高他们文学素养的同时,促成精神生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许睿.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语文知识,2017(3下).

[2]刘大伟,蒋军晶.群文阅读教学:概念、价值及实践路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6(1).

[3]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 2012(12).

责任编辑:颜莹

Three Dimensional Goals of Grouped Texts Reading Instruc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Small Class

LIU Hua

(Nanjing Tao Xingzhi Primary School, Nanjing 210036, China)

Key words: small class; grouped texts reading; three dimensional goals

作者:刘华

第3篇:体育活动目标-小班

幼儿体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小班:

1、能上体正直、自然地走和跑;能向指定方向走和跑;能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追逐跑;能步行1公里,连续跑约半分钟;能一个跟着一个走,走成一个圆;能较轻松地双脚交替跳着走。

2、能较轻松自然地双脚同时向前跳、向上跳;能从25厘米高处自然地跳下。

3、能双手用力将球向前、上、后方抛;能单手自然地将沙包等轻物投向前方。

4、能在平行线(或窄道)中间走;能在宽25厘米、高(或斜高)20厘米的平衡木(或斜坡)上走。

5、能在65-70厘米高的障碍物(如绳子、皮筋、拱形门等)下钻来钻去;能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能倒退爬;能钻爬过低矮的障碍物;能在攀登架上爬上爬下,或从网的一侧爬越至另一侧(必要时教师可以帮助)。

6、初步学会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并做出相应动作;能边念儿歌或边听音乐做模仿操或简单的徒手操。

7、会玩滑梯、攀登架、转椅等大型体育活动器械并注意安全;会骑小三轮自行车;会推拉独轮车;会滚球、传球、抛接球和原地拍皮球;会利用球、绳、棒、圈等小型多样的体育器材进行身体锻炼。

8、喜欢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初步掌握体育活动的有关知识和规则,团结合作,爱护公物;能合作收拾某些小型体育器材。

第4篇:小班幼儿体育活动目标

一、走:

1、自然走:

小小班:双脚交替自然地走

指导要点:步子稳健向前走动,目视前方,两臂自然摆动。

小班:上体正直、双脚交替自然地走

指导要点:挺胸,躯干正直,使颈、背在同一垂直而上,眼看正前方,步幅大而均匀,落地轻柔,两臂自然前后摆动。

2、变化走; 小班;向指定方向走

指导要点:设定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标志物。

二、跑:

1、自然跑:

小小班:双脚交替自然地跑

指导要点:可以从原地踏步的基础上引入原地跑的教学,使之体会走与跑的根本区别——腾空。摆臂为握拳屈肘前后自然摆动。

小班;上体正直、双脚交替自然地跑

指导要点:步子迈开,落地轻柔,躯干正直稍前倾,两臂握拳屈肘前后自然摆动。

2、变化跑:

小班:向指定方向跑

指导要点:设定标志物,在跑动中,要目视相去无几物,身体向前倾向前跑进,体会腾空感,两臂自然前后摆动。

3、走、跑交替:

小班:走、跑交替100米 指导要点:(1)走—跑,听到跑的指令,下肢迅速蹬摆做出跑的动作,同时两臂迅速由直臂变屈臂前后摆动,身体稍向前倾。(2) 跑—走 听到走的指令,迅速由跑转变为走,并调节呼吸。

4、追逐跑;

小班:在指定范围四散跑、追逐跑

指导要点:强调限制条件——指定范围。追者要求其讲究方法,逃者要求其有躲闪能力。

三、跳:

1、纵跳:

小班:轻松自然地双脚同时向上跳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蹬伸充分,落地缓冲。

2、行进跳:

小班:轻松自然地双脚同时向前跳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身体前倾,两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

3、从高处往下跳:

小班:从25厘米高处自然跳下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身体稍前倾,落地缓冲,注意身体平衡。

四、投掷:

1、投远;

小班:单手自然地将沙包投向前方 指导要点:屈臂肩上投掷,沙包出手方向为前上方。

五、爬

小小班:手、膝着地向前爬

指导要点:依靠腕撑、腿蹬伸力量和异侧(或同侧)臂推撑力量推动身体前进,爬时仰头前看。

小班: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向前爬

指导要点:同上。侧重点在两手、两膝的离地顺序上。

六、钻

小班:能在65—70厘米高的障碍物下钻来钻去。 指导要点:低头、弯腰、屈膝。

七、滚

小班:能团身滚

指导要点:由蹲立开始,两手抱小腿,低头、团身后倒,经臀、腰、背、肩、头后部依次触垫向后滚动,当头后部触垫时,两手压小腿往回向前滚至蹲撑。

第5篇: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目标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动作目标及指导要点

一、走

1、自然走:

上体正直、双脚交替白然地走

指导要点:梃,干正直,使顶、背在同一直而上,限看正前方,步幅大而均匀,落地轻柔,两臂自然前后摆动。

2、变化走

小班:向指定方问走

指导要点:设定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标志物。

二、跑

1、自然跑

上体正直,双脚交替自燃地跑

指导要点:步了迈开,落地轻柔,躯干正直稍前倾。两臂握拳屈时前后白然摆动。

2、变化跑: 小班:向指定方向跑

指导要点:设定标志物,在跑动中,要目视相去无几物,身体向前向前跑进,体会腾空感,两臂自然前后摆动

3、走、跑交替: 小班:走、胞交替100米

指导要点:(1)走——跑,听到跑的指令,下肢迅速蹬摆做出跑的动作,同时两臂迅速由直臂变屈前后摆动,身体稍问前倾。(2)跑——走,听到走的指令,迅速由跑转变为走,并调节呼吸。 追跑

小班:在指定范四散跑,追逐跑

指导要点:强调限制条件一一指定范国。追者要求其讲究方法,逃者要求其有躲闪能力。

三、

1、跳:

小班:轻松自然地双脚同时向上跳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蹬伸充分,落地缓冲。

2、行进跳:

小班:轻松白然地双脚同时向前跳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身体前倾,两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

3、从高处往下跳

小班:从25厘米高处自然跳下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身体稍前倾,落地缓冲,注意身体平衡。

四、投掷

1、投远;

小班:单手自然地将沙包投向前方

指导要点:屈臂肩上投掷,沙包出手方向为前上方。

五、爬

小班:手、膝着地白然协调向前爬

指导要点:依靠腕撑、脚蹬伸力量和异侧(或同侧)臂推撑力量推动身体前进,爬时仰头向前看。侧重点在两手、两膝的离地顺序上

六、钻

小班:能在65-70厘米高的障物下来钻去。 指导要点:低头、弯腰、屈膝。

七、队列

小班:一个跟着一个走,走成一个大回

口令及指导要点:先设定一个范围,按顺时针或逆时针走。

八、综合:球

小班:原地拍球

指与要点:指放松,五指自然分开、用伸肘屈腕、屈指力量拍打球的的上部。

小班体育活动的目标

(1)能上体正直、自然地走和跑:能向指定方向走和跑:能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追逐跑;能步行一公里,连续跑约半分钟;能一个跟着一个走,走成一个圆;能较轻松地双脚交替跳着走

(2)能较轻松自然地双脚同时向前跳、向上跳;能从25厘米高处自然地跳下 (3)能双手用力将球向前、上、后方抛;能单手自然地将沙包等轻物投向前方。 (4)能在平行线(或扎窄道)中间走:能在宽25厘米、高(或斜高)20厘米的平衡木(或斜坡)上走

(5)能在65~70厘米高的障得物(如绳子、皮筋、拱型门等)下钻来钻去:能手膝着地(垫)自然协调地向前爬;能倒退爬;能钻爬过低矮障碍物;能在攀登架上爬上爬下,或从网的一侧爬越至另一侧(必要时教师可以帮助)。

(6)初步学会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并做出相应动作;能边念儿歌或边听音乐做模仿操或简单的徒手操。

(7)会玩滑梯、攀登架、转椅等大型体育活动器械并注意安全;会骑小三轮自行车;会推拉独轮车;会滚球、传球、抛接球和原地拍皮球;会利用球、绳、棒、圈等小型多样的体育器材进行身体锻炼。

(8)喜欢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初步掌握体育活动的有关知识和规则,团结合作,爱护公物;能合作收拾某些小型体育器材

第6篇:小班体育游戏教案:小手拍拍 目标:

1、初步学习拍皮球,知道拍球时手臂要上下动起来。

2、在拍球的过程中,感受手的力量和球的关系,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2、能够自己找空地方拍皮球,不与同伴发生争抢。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个皮球,场地上有一个大圆圈。

《小手拍拍》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手拍拍

教师:我们的小手可以做哪些事情呢?(引导幼儿说出点、指、摸、抓、拍等各种动作,幼儿跟着音乐《小手拍拍》边唱边做动作)

二、初步学习拍球。

——教师讲解并示范拍球的方法:两脚分开,两腿稍微弯曲,五指自然分开,拍球时手臂要上下动起来,一下一下地拍。

——幼儿徒手跟着教师的口令一下一下的拍球动作,教师要提醒幼儿手臂上下动起来。

三、幼儿集体练习拍皮球。

——教师:每个小朋友自己找空地方练习拍皮球。教师巡回指导。

—— 个别幼儿示范:全体幼儿在圆圈上站立,教师请拍的好的幼儿示范并讲解他的动作:身体要稍微向前弯曲,眼睛要看好球,球到哪里,人要跟到哪里,拍球时手臂要动起来。

四、幼儿再次集体练习,教师巡回知道。

五、游戏:看谁拍的多。

——教师:我们来比一比谁拍的多,预备——开始。(鼓励幼儿不断的拍)

——评价:表扬练习拍球认真的幼儿和拍得好的幼儿。

六、放松活动:山上有个木头人。

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游戏,儿歌说完,幼儿即刻做一个姿势并保持身体不动,比一比、看一看谁坚持的时间长。游戏可连续多遍。

第7篇: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动作目标及指导要点

一、走:

1、自然走:

小班:双脚交替自然地走

指导要点:步子稳健向前走动,目视前方,两臂自然摆动。 小班:上体正直、双脚交替自然地走

指导要点:挺胸,躯干正直,使颈、背在同一垂直而上,眼看正前方,步幅大而均匀,落地轻柔,两臂自然前后摆动。

2、变化走; 小班;向指定方向走

指导要点:设定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标志物。

二、跑:

1、自然跑:

小班:双脚交替自然地跑

指导要点:可以从原地踏步的基础上引入原地跑的教学,使之体会走与跑的根本区别——腾空。摆臂为握拳屈肘前后自然摆动。

小班;上体正直、双脚交替自然地跑

指导要点:步子迈开,落地轻柔,躯干正直稍前倾,两臂握拳屈肘前后自然摆动。

2、变化跑: 小班:向指定方向跑

指导要点:设定标志物,在跑动中,要目视相去无几物,身体向前倾向前跑进,体会腾空感,两臂自然前后摆动。

3、走、跑交替:

小班:走、跑交替100米

指导要点:

(1)走—跑,听到跑的指令,下肢迅速蹬摆做出跑的动作,同时两臂迅速由直臂变屈臂前后摆动,身体稍向前倾。

(2) 跑—走 听到走的指令,迅速由跑转变为走,并调节呼吸。

4、追逐跑;

小班:在指定范围四散跑、追逐跑

指导要点:强调限制条件——指定范围。追者要求其讲究方法,逃者要求其有躲闪能力。

三、跳:

1、纵跳:

小班:轻松自然地双脚同时向上跳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蹬伸充分,落地缓冲。

2、行进跳:

小班:轻松自然地双脚同时向前跳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身体前倾,两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

3、从高处往下跳:

小班:从25厘米高处自然跳下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身体稍前倾,落地缓冲,注意身体平衡。

四、投掷:

1、投远; 小班:单手自然地将沙包投向前方

指导要点:屈臂肩上投掷,沙包出手方向为前上方。

五、爬

小小班:手、膝着地向前爬

指导要点:依靠腕撑、腿蹬伸力量和异侧(或同侧)臂推撑力量推动 身体前进,爬时仰头前看。

小班: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向前爬

指导要点:同上。侧重点在两手、两膝的离地顺序上。

六、钻

小班:能在65—70厘米高的障碍物下钻来钻去。 指导要点:低头、弯腰、屈膝。

七、队列;

小班:一个跟着一个走,走成一个大圆

口令及指导要点:先设定一个范围,按顺时针或逆时针走。

八、综合:球 小班:原地拍球

指导要点:腕指放松,五指自然分开,用伸肘屈腕、屈指力量拍打球的的上部。

目标1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3~4岁

1.能沿地面直线或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走一段距离。 2. 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 3. 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 4.四散跑时能躲避他 人的碰撞。

5.能双手向上抛球。

【教育建议】

1. 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如: 走平衡木,或沿着地面直线、田埂行走。

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等游戏活动。

2. 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以及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 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

目标2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3~4岁

1.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0秒左右。 2.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2米左右。 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 4.能快跑15米左右。 5.能行走1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歇歇、停停)。

【教育建议】

1. 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 2. 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多走路、少坐车;自己上下楼梯,自己背包。

第8篇:小班目标解读

3——6岁幼儿发展目标解读

一、健康领域目标的分析

(一)我国幼儿园 健康教育 的总目标及价值取向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既是幼儿教育的根本日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 2001 年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提出四条幼儿园健康领域总目标,即(教学活动设计)

上述目标可以视为当前我国幼儿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它表明了这样的价值取向:第一,身心和谐。幼儿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主要方面,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发育健全、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特征;幼儿的心理健康以情绪愉快、适应集体生活为主要特征。由于幼儿的身体健康与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因此有的目标如“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既包含日常生活中的盥洗排泄等生理意义的卫生习惯,也包含没有吮吸手指等心理意义的问题行为,只有身心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既保证身体的健康又保证心理的健康。第

二、保护与锻炼并重 ,既重视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提高保护自身的能力,又强调通过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其中与安全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点。我们认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日标如此表述,实际上还隐含了幼儿园健康教育包含幼儿园体育这一思想,这与许多相关的教育或体育专著中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之中有所不同,与目前基础教育相关科目的界定也不完全—样,但无论学术界如何看待健康教育与体育的关系.幼教工作者都应遵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保护与锻炼并重。第三,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探讨幼儿健康行为建立、改变和巩固的—般规律是幼儿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虽然提高幼儿的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都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但幼儿健康行为的形成是幼儿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

鉴于幼儿园体育的实施特点和规律与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其他内容(如生活习惯教育、饮食营养教育、安全教育等)的实施特点和规律有着明显的区别,本书将以专门的章节论述幼儿园体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而在论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相应内容时不再包含幼儿园体育。

(二)幼儿园健康 教育目标 的层级结构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一般有: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有时从领域内容角度分出内容分块目标。

1、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对幼儿的身心保健起到规范作用,也是确定相应的年龄阶段目标及具体活动目标的依据。幼儿园健康教育(不含体育)的总目标具体表述为:

1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2、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以 3 ~ 6 周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而确定的教育目标,它对 3 ~ 6 岁的幼儿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也是针对同年龄幼儿的一般要求,为具体活动目标的制订指明了方向。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体育目标另述)具体表述如下(具体看教学活动设计)

3、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

每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在实施前一般都有确定的目标,即使是生成性的活动,教师心中也有设想好的目标,尽管活动开展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反应随时调整目标。教育活动目标在内容上—般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需要在上述三个方面确定目标。

4、幼儿园健康教育各层次日标的相互关系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确定其他层面目标的依据,是幼儿健康教育的屉终日的。年龄 H 标是对总目标的细化,又是制定具体活动目标的直接依据。总目标和年龄目标都必须转化为一个个具体活动的目标,才能落实到幼儿的发展中,真正得到实现。从理论上讲,若干个活动目标的积累,便构成了年龄目标和终极目标,每一个活动目标的实现,都是向年龄日标和总目标迈进一步。

(三)幼儿园健康教育目标的表述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需要通过一定的表述方式加以展示,一般而言有三种表述方式,即: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

所谓行为目标,就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教学目标,它指向教育教学过程结束后儿童所发生的行为变化。泰勒认为,行为目标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教育实践中.行为目标使教师更加清楚教学任务,更容易准确判断日标是否达成。行为目标的表述一般有如下句式:“知道„„”,“理解„„”,“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区分„„”,“把„„配对”,“对„„

进行分类”,等等。但有时儿童对于健康的态度和情感很难在短时间内以可观察的行为预先确定。

所谓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山教师们常常发现,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和得到的进步往往出乎预料,因此很难预先规定其发展变化的结果,表现性目标追求的不是儿童反应的同质性,而是反应的多元性。譬如,大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欣赏诗歌《微笑》,讨论愿为别人做什么(让别人高兴)。”中班营养教育的目标之一:“参观农贸市场,说说喜欢吃的菜。”表现性目标对儿童活动及结果的评价是一种鉴赏式的批评,它不同于行为目标,无法追求结果与预期目标的一一对应关系。

所谓生成性目标是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牛成的教育教学目标,它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生成性目标的本质是过程性,儿童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人地探究,因而产生对结果的新的设计,“尝试„„”是生成性日标较为典型的表达方式之一。但生成性日标在实践中是较难确定的,因为有时无论教师还是幼儿都不知道学习什么是最好的或是最合适的。

二、语言领域目标的分析

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是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特殊要求。因此,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在本质上与幼儿园教育总目标是一致的,一般可以分解为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三个不同的层次。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

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与幼儿园教育总目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幼儿园教育总目标是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在这个教育时期的具体体现,它是使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较长时期的具体培养方向。当幼儿园教育总目标制定出来时,一般所说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任务便转换为对幼儿认知、语言、动作、社会性和道德、艺术审美以及创造性、个性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要求,而对幼儿语言方面的发展要求就可以转化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因此可以认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是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一个部分,它与总目标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与此同时,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又是对这一较长时期幼儿语言发展的任务要求,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独立性。正如幼儿语言在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在幼儿园教育总目标

中也具有其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在新的《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主要有这样一些要求: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关注的是: 1.能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从教育环境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交流的范围及与不同团体交往的特点等方面思考,幼儿口头语言发展需要幼儿对语言交流感兴趣,真正理解交流的功能,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和自然的交流的愿望、态度和能力。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就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良好倾听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学前期开始的。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因而在学前期,培养儿童倾听行为是十分重要的。我国现有的幼儿语言教育的研究表明,在以往的幼儿语言教育实践中,有关倾听行为的培养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有些儿童不善于倾听,这就影响了他们在人际交往时对语言的理解水平,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其他语言能力的发展。这一情况必须引起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并在语言教育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将幼儿倾听行为培养置于重要的位置。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来说,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地与人进行语言交际。因而,表述行为培养是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需要学习在不同的情景场合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成为流畅的语言使用者。

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样的要求需要我们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学习童话、故事、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等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引导他们想象文学作品创设的丰富的情景,感受理解作品里各种人物的个性和情感特征,并且能够运用叙事性的语言进行表达。

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感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这种要求决不等同于一般的认字和写字。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的是,不能将识字作为这个阶段早期阅读的终极目的。早期阅读的主要要求是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和前期书写准备。其中包括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阅读图书和辨认汉字,掌握一定的阅读和书写的准备技能,等等。尽管在学前阶段,儿童尚不需要具备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但在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时期,他们有必要认识口语与文字的对应关系,有必要掌握看懂图画书的基本技能,有必要初步辨认例如自己的名字等常见文字,有必要作好进入小学的书写姿势、书写技能的准备。

6.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普通话是中国各个不同方言区通用的语言,在早期发展关键期让幼儿学好普通话,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很好的影响。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早期让幼儿在学习本民族语言的同时,从口语学习的角度接触普通话,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第二个层次的语言教育目标是年龄阶段目标,即幼儿某一年龄(班)的教育目标。对幼儿所要达到的语言培养总目标总是需要一步一步地落实到不同年龄儿童的身上,所以总目标中的内容,在不同年龄的幼儿身上应当有不同的体现,这样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例如:幼儿倾听行为的培养,着重点应放在对语音语调的感知和对语义内容的理解上,应当通过教育逐步帮助他们建立起以下几种倾听技能:(1)有意识倾听,能够集中注意地倾听;(2)辨析性倾听,能够分辨听到的不同内容;(3)理解性倾听,能够掌握听到的主要内容,能够连接上下文的意思。在不同年龄,其具体目标要求是有一定差异的:有意识倾听(小班),辨析性倾听(中班),理解性倾听(大班)。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阶段目标用活动类型的方式进

行分类表述,以便教育工作者在计划某一学期的教育工作时有参照指标。下述的阶段目标是从不同类型语言教育内容的角度,将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年龄阶段:(看教学活动设计)

将语言教育目标分解为不同的要求,形成对每一年龄阶段儿童逐步提高要求的具体目标,这是年龄阶段目标的一个特点。年龄阶段目标的另一个特点,是儿童语言发展指标和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这就促使我们将语言教育目标贯彻到儿童所学的学科知识中去。换言之,语言教育目标为儿童语言方面的发展规定了具体的发展方向,在每一年龄阶段的目标中,对幼儿掌握知识、获得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期望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使他们在语言方面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制定。例如:一些国家或地方以法律条文制定了统一标准。但是,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一般由教师自己制定,它是指在某一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有时候,具体活动目标是一次活动中要完成的任务,但也有可能是一组相近的活动或一个主题系列活动的目标,它们使具体的教育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无论哪一种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要求并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和教育实践得以体现。教师如何根据一定的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来策划设计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以学习散文《秋天的雨》为例,这个教育活动内容适合于5~6岁幼儿,因此我们根据这个年龄阶段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目标,要求幼儿: 1.熟悉理解这篇散文的内容,感受艺术语言的美; 2.调动个人经验去进行丰富的想象,体会秋天丰收季节的愉悦情绪; 3.初步掌握散文的结构方式,用口语进行创造性地仿编散文的尝试。

具体活动目标与语言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应是一致的。应当说,具体活动目标是为年龄阶段目标、语言教育目标服务的,是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最终分解和具体化,语言教育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因此,具体活动目标的积累便构成了年龄阶段目标,乃至语言教育目标。每一次具体活动目标的实现,都向完成年龄阶段目标和语言教育目标迈进了一步。

从目标的层次分析中,我们应当认识到,在幼儿语言教育目标落实到每个幼儿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问题是必须注意的。

1.如何将一个高层次目标准确地转化为多个低层次目标。

2.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如何把握各个层次教育目标的内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3.教师如何根据目标来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确定恰当的教育方法,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

在以往的幼儿语言教育工作中,曾存在着不同层次教育目标相互脱节的问题,也曾经出现过忽略教育目标而随意选择教育内容、方法的弊端。上述问题必须引起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们有必要加深对教育目标的理解,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社会领域目标的分析

(一)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是幼儿园教育的指导性文件。《纲要》对社会教育目标的规定包括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1〕五个方面涵盖了幼儿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换言之,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个性也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3〕个性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心理活动倾向性的形成、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及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4〕其中,作为幼儿个性形成的最外显的标志是其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即幼儿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行为的跨时间和跨情境的稳定性。例如,有研究表明,4~6岁幼儿的坚持性特征已趋于稳定,〔5〕3~5岁幼儿的独立性特征也基本稳定等。〔6〕《纲要》把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作为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根本目标,既符合幼儿心理发展和教育的本质规律,也抓住了幼儿园教育的本质。

(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个性特征具体包括两大方面,即认知特征(智力因素)和社会性特征(非智力因素)。社会性是指由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特征,即符合社会规范的典型行为方式。〔7〕社会性主要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同伴交往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及情绪情感的发展等。对照《纲要》对社会教育目标的规定可以发现,

两者具有极强的对应性。可见,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是围绕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确定的,即社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我的意识,特别是对自我与他人间关系的意识。〔8〕自我意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自我是整个人格的核心,人的心理活动是由自我构建的。〔9〕幼儿期正是儿童的自我意识特别是自我控制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儿童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自我意识教育理应成为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伴交往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相互交往。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和动因,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伴交往是近年来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许多学者对同伴交往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概括来说,同伴交往既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的同伴交往类型在5~6岁时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加强同伴交往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还可以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道德是社会为其成员所规定的一些行为规范。具体落实到个体身上,就成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幼儿期是个体规则意识和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社会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各种生活场所的具体行为规范,学习按照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养成是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儿童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具有重要影响。

情绪情感是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独特作用。例如,陈帼眉认为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10〕《纲要》也将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作为社会教育的目标之一加以强调。

四、科学领域目标的分析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科学领域目标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具体规定了“科学”领域目标是:

(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教育目标分析

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体现着新的教育理念:科学启蒙教育重在为幼儿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对周围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操

作,幼儿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1、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突出儿童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与愉快的情绪体验相联系。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愉快地、不知疲倦地去做,直到成功。古往今来,凡是成就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浓厚的兴趣。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酷爱大自然,热衷于收集生物标本和到野外进行观察。在《自传》中,他说:“我愿举一个例子证明我的热心:一天,我剥开一片老树皮,发现两只没见过的甲虫,便用两手各抓一只,随后又发现了第三只新的甲虫,我舍不得放它走,便把抓在右手里的那只放到嘴里。甲虫分泌出极端辛辣的液汁,把我的舌头烫得发热,我只好把它吐出来。”兴趣是成才的萌芽,它给人以学习和工作的巨大力量,但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培养的结果。爱因斯坦在幼年被看成呆笨儿童,是他叔叔通过数学游戏激发了他对数学的兴趣,使他“大器晚成”。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正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教育的特殊意义所在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年幼儿童有很强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表现在幼儿喜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这是什么”、“用什么做的”、“从哪里来的”、“为什么”等等。对这些问题,有时成人都不知如何回答。好奇心还表现在幼儿好动,喜欢探索,对任何东西都愿意看一看,摸一摸,甚至用嘴尝一尝。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动力,是幼儿求知欲的生长点。因此,教师对幼儿的好奇心要加以爱护,认真对待儿童的每一个问题;教育活动内容要适合幼儿认知水平,符合幼儿的兴趣,多给幼儿操作和探索的机会,使幼儿的好奇心逐渐转变为求知欲,使幼儿对自然偶然的、不稳定的兴趣逐渐变为持久的、稳定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的幼儿对自然认识兴趣,会成为幼儿以后学习科学、追求真理的动力。

2、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强调幼儿主动探究科学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两个方面的统一过程,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何教育都必须经过幼儿自身的转化和吸收,才能见成效。所以在教学中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针对幼儿学习的特点,组织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多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探索和思考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科学发现包括结果和过程两部分。科学发现的结果是科学的定理、定律等知识。科学发现的过程是指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所进行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过

程。幼儿园科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引导幼儿象科学家一样,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观察和思考中发展能力。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在重演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的,它是科学发现过程的简约化和典型化。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发生在幼儿与环境中的人和物相互作用之中。因此,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幼儿,而是创设幼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条件,让幼儿在操作和探索中学习。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亲密的伙伴。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在此过程中幼儿发展了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在不断形成对自然、科学的正确态度。教师要给幼儿机会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给幼儿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以多种形式科学教育,如散步、小实验、小制作、参观等等。评价科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准是儿童是否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总之,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引导必须建立在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之上

例如,认识“物体的沉浮”,教师为幼儿准备水盆,还有能浮在水面和沉在水底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观察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什么东西沉在水底,再让幼儿动脑思考,怎么才能让浮在水面的空塑料盒沉在水底,怎么让玻璃瓶立在水底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展着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让幼儿在游戏中用塑料口袋装上空气,把吹满气的气球慢慢松开口,在脸上感受空气的存在。作小实验,观察扣上玻璃瓶,瓶里的蜡烛熄灭了。这些活动比教师仅仅告诉幼儿“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生物离不开空气”的效果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大得多。因为前者让幼儿自己观察、比较,自己动手尝试,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而且使幼儿感受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欲望。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智力好比一把钥匙,幼儿获得了它,就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3、幼儿园科学教育为形成幼儿对待周围环境的正确态度打下基础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具体认识到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是相互联系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为以后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打下了基础。幼儿在科学教育中获得许多愉快的体验,它会转化为幼儿对大自然的亲近感。在科学教育中,幼儿获得了初步的“环境”概念,幼儿逐渐学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总之,教师要把形成幼儿对环境的正确态度和积极性作为重要目标和基础。

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及特点决定了幼儿易于理解和认识具体的、真实的、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的物体和现象,大自然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最好课堂。如果把幼儿园教学局限在课堂这个狭小天地,就大大限制了幼儿科学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幼儿得到的知识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有时甚至是不正确的。同时,也不利于发展幼儿对自然的亲近感,不能有效地形成幼儿对世界的正确态度

五、艺术领域目标的分析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

今天,我着重阅读了“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的文章,文章第一段就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新《纲要》在艺术领域中的重要精神:传统的艺术教育与新纲要中幼儿艺术教育的新取向 ,要在全国范围内建树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并要求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新型的、科学型的艺术教育。

审视幼儿园艺术教育,我们清晰的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传统的艺术教育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技能的模仿和训练,忽视创造力培养

2、重视灌输知识技能,忽视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3、重视教师对艺术活动的评价,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性

3、重视教师对艺术活动的评价,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性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教育者经常以同一个主题要求每一位,不考虑幼儿现有水平,不知道怎样去接纳和赏识,在评价中把幼儿作品作横向比较,挫伤了幼儿自信心,增加幼儿自卑感,最终使幼儿逃离艺术。《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严格区分幼儿艺术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的界限,艺术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发挥所有的机会,它不会让幼儿做“陪读生”而浪费时间和智力资源。

三、幼儿艺术教育中该如何体现《新纲要》理念

新纲要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教育范畴内,强调对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新纲要把艺术教育放在普通教育的范畴内,强调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个性

的培养,首先从文章的基本思想及原则的三方面可看出:要达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发展幼儿的艺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像催化剂一样,激发幼儿不断去实践,去探索。对幼儿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兴趣培养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前提。

由于幼儿的兴趣具有偶然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他们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从而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孩子的兴趣还来自教师积极的评价,每个孩子都有被老师肯定的心理需要。如:在艺术教育中我常用赏识、赞扬的口气肯定幼儿独特的构思,奇异的想象抓住作品中某一闪光点加以肯定、表扬,常以“你进步了”“要是你„„,那会更棒”的口气来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

(二)通过艺术活动体验审美愉悦。

1)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 , 幼儿艺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在教室里有意识设置艺术角,提供油画棒、颜料等绘画材料,提供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文学作品、故事书等,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度,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和环境让他们自由思索、大胆想象。

另外,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也为幼儿提供了自由空间,所以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要创设游戏化的练习,创设愉快积极的情绪,要尊重不同寻常的提问,尊重不同寻常的想法,要向孩子表明他的想法,为自发的学习提供机会并给予肯定,给实践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

(三)创造适合我国国情的幼儿艺术教育途径——艺术教育要走向幼儿生活 《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表现美化自己的生活。这既符合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向-----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又体现了教育走近幼儿的生活世界。

幼儿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艺术教育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首先,教师带领幼儿到大自然 和社会生活中积累感性经验,寻找艺术要素,培养艺术感

知能力,如寻找自然中的审美教育资源(春天的绿芽、各种花卉)。其次,在幼儿各领域活动中渗透艺术教育。艺术的个方面内容都能给幼儿愉悦,音乐相当于兴奋的语言,它对幼儿的预约功能有时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比能与只相比的,绘画可以感受美,事抒发情感,也能发泄情感,因此,艺术于幼儿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同时,科学中有美,语言中有韵味,健康可以帮助幼儿发泄不愉快情绪,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可供探求的新领域,充满了更多的希望和机遇,所以,艺术是幼儿教育不同领域交叉的地带。

(四)幼儿个性化的活动取向

《纲要》非常鲜明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艺术部分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活动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幼儿的差异性,为幼儿提供符合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内容和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探究、操作、探索和交往中学习,要接受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更多地提供选择性的活动机会,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不追求所有幼儿一刀切的发展,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独特价值,形成个性的审美情绪。 在美术教育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专心致志地画画,有的却拿着笔在纸上瞎涂,没有象样的东西,究其原因,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统一的绘画工具,没注重个体差异,使幼儿感到操作困难而失去信心,如何使幼儿大胆、不拘一格的活动呢?如在绘画“春天的柳树”时,我采用了分组教学,提供了难易不同的绘画工具,如美工纸、蜡笔、水粉、毛笔,让能力差的幼儿用手指蘸颜料进行作画,能力中等的幼儿用蜡笔构图、涂色或用美工纸撕出形状粘贴,能力强的幼儿直接用毛笔蘸上水粉进行作画,多种材料满足了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结果孩子们兴致盎然,都体验到满足和成功感,能力差的幼儿对自己有了信心,开始喜欢画画了。

总之,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纲要》中以幼儿为本的理念,让每个幼儿在其艺术天性的引领下,按他们自己的能力水平,在艺术

活动中大胆、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体验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从而实现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形成健全人格的美育功能。

上一篇:严肃监督执纪问责方面下一篇:可再生能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