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第三只眼看差生

2023-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请用第三只眼看差生

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班级: 汉语言121学号:201250515123姓名:王超 “爸爸,放高一点,再放高一点······”一个肥嘟嘟的小男孩三步并两步地跟着一个高大的男人,虽说我看得不大真切,但他确乎是穿着一袭白色的运动服,有着古铜色的诱人的肌肤。我略微侧过脸去,随意地倚着一卷嫩绿色的柳叶,想象起他穿起西装的模样,不由地笑出声来······

空气中弥漫着湿漉漉的味道,像是春天的味道,不远处偶尔传来“扑哧扑哧”的声响,如同刚长毛的小鸭子偶然间萌发了一种想要表达的冲动。不知怎么的,我却觉得胸口有点儿发闷,便偷偷地,怯怯地坐下,只是那大理石板凳,冰凉冰凉,我窃听着春天的鸟语,偷偷嗅着那一抹花香······

“爸爸,好高哦,好高哦······”小男孩“咚咚”地落在草坪上,树叶儿笑了,鸟儿笑了,他咧开嘴,也笑了,可我的眼眶却在不知不觉中湿润了······

“周末,我们全家去游乐场了,那旋转木马可好玩了,我骑的是唐僧的白龙马,小马儿颠儿颠的,转儿转的,可好玩了······你们有玩过儿么?”

“我爸爸带我去动物园了,那老虎,全身都是金黄色的皮毛,黑色的条纹,可威武了,那斑马,长的可真得跟斑马线一模一样,还有那蟒蛇,好粗好粗的,比扫帚好要粗好多呢的,不过它脾气不大好,听爸爸说它还会咬人的呢······”

“哎,珠珠,这个周末你去哪儿玩了呢?跟我们说说嘛······”

我耸了耸肩,将两只手紧紧地贴在后面,两根手指不停地打着结,小心翼翼地抿了抿嘴唇,说:“我······”便再也忍不住我眼中流转的泪水,跑开了。我不知道我跑了多久多久,,也不知道我跑了多远多远,我只记得那一抹灰色的墙角,我只记得那儿没有形形色色的人流······

“爸爸,把风筝线给我嘛,快给我嘛······”小男孩“咚咚”地落在草坪上,我仿佛觉得大地的心脏在猛烈地跳动,仿佛就要从口中颠出来一样······、

“明明,你们班的小朋友周末都去哪儿玩了啊?”

“有的去了电影院,有的去了动物园,有的去了商场,只有珠珠什么地方都没有去呢······”

“哦,这样啊······”

······

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感,觉得自己仿佛真的只是吴玄先生笔下的边缘人中的一个,有流浪者地气质,又有学生的单纯,好像觉得自己很有个性,可是实际上是最没有身份的,可不同的是,他们至少还有自己在学术上的追求,在文学创作的路途上,不可避免的需要那一些孤单,可我只是个孩子,一个近乎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我什么都没有,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到最后竟贫穷到连那拥有最纯真的童年的资格都没有了·······大理石板凳好凉好凉。

我迷上了电视,因为只有在电视里我才能勉强找到那一个自我,我才能感受到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那是我从未感受过的,或许说,是前所未有的,是新鲜的。在那儿,没有人关心我究竟是谁,我的父母是谁,我的家乡是哪儿,我的家里有什么人,我也不必因为不想回答这些问题,抑或是仅仅想要保持缄默而被冠以不礼貌甚至是没有家教的罪名;在那儿,我可以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景,可以攀上神圣的珠穆朗玛峰,可以捧起富士山上的那一抹浓烈樱花香味,我也可以捕捉巴黎街头那一幕幕动情的画面,去倾听华尔街头人们对平等的深切期盼;在那儿,我可以倾听大山深处孩子们动情的呼喊,可以感受福利院中老人孤独的呼唤,可以目睹残疾人们内心深处坚毅的果敢······我内心深处那种空虚感得到了前所未有

的满足。

湿润的春风调皮地抖动了一下睫毛,轻轻翻动着我柔软的发梢,薄如蝉翼的柳絮安分地停在了我的肩上,像一只蝴蝶找到了它的归宿,我睁开双眼,吸了一口,浓烈的花香挤满了我的呼吸······

“妈妈,珠珠知道的可多了,她就像一个小大人,几乎什么都知道······她上次还跟我们说了鲨鱼,鲸鱼,还有黑白相间的大熊猫,妈妈,下次带我去看,好吗?”

“明明,我以后不许你跟珠珠玩,她爸爸妈妈不过是从乡下来的农民工,一股子泥土气,会把你带坏的,你听到没有······”

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一个我崇拜得跟女神一样的阿姨,竟会说出这样的话,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世上还要分什么是贵族,什么是平民,为什么他们觉得生来就比我们高贵,我不明白,为什么,她连我想交友的机会都不肯给我,她否定了我,只因为农民这两个字眼,就将天地分在了两边,为什么,只因为那一个莫须有的出生地吗。

曾经的那种满足感,于我,不再是快乐,更多的,反而是痛苦,是煎熬。可我又何尝希望自己挚爱的电视竟只是一张张流动的画面,我何尝希望自己挚爱的影片只是一张张老死的胶片,我也希望自己能够牵起的是爸爸妈妈温暖的双手,不管走多远,不管走到哪儿。可我清楚地明白,这不过是一个梦,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因为他们每日每日只有不停地工作,因为他们永远永远都将被称作“农民”,因为他们在社会的最底层,拿最少的工资,做最多的工作,因为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说他们付出的体力劳动不及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多。我不知道他们究竟乞求些什么,或许只为了那一座低矮的砖房,那一碗没有多少油脂的肉片,还是一本生硬的教科书,还是我从来不曾想到的什么······

一阵春风拂过,空气中隐约飘过来一片片放肆的笑声,我大略是感觉到些许的冷了,牛毛针似的寒气,一阵阵的,扎得我生疼·····

那一夜,我忘了自己跑了多远多远,我似乎是忘了偌大的霓虹灯下是否依旧有一盏老旧而昏黄的灯通向我的家门,那个声称自己是可以遮风避雨的家,我忘了密布的柏油路中是否有一段破碎而泛青的石子路通向我的家门,那个声称自己可以遮风避雨的家,我只记得那一抹昏黄将我瘦削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我只记得那一路磕绊将浅浅的千层底磕得好疼好疼。

我的睫毛紧紧地贴在我的脸上,它就贴在那儿,没有一丝前兆,浓密的棕榈丛中,缓缓地渗出水来······

“牛牛,你的牛可真膘,让我骑骑呗。”我随意放下手中的包裹,高高地挥动着双手,如果不是那头曾经熟悉的牛犊,如果是哪一天我们在街头偶然相遇,我不知道自己的嘴里会不会蹦出“农民工”着三个阴毒而恐怖的字眼,我永远也不会认出眼前的这个熟悉的陌生人竟是自己儿时的玩伴,黑黝黝的皮肤,老练而敏捷的动作,但眼神中却始终透露着那似乎只存在于我记忆中的单纯。

“你好啊,珠珠,你终于从城里回来了,快来一起玩啊······”牛牛大声向我呼喊,挥挥手,似乎是想为我拂去那一抹阴霾,那头黄牛也长“牟”一声,仿佛在高兴地笑着。

“珠珠,快回家吧,爷爷奶奶都在等我们呢······”爸爸背着红白相间的麻布袋,弯着他的身躯,转过来对我喊道,我看不真切他是否皱着枯黄的皮肤,是否绷着枯黄的脸,是否挤过那粗黑的眉毛。

“好。”我轻轻地应了一声,爸爸只顾着往前走了,可我流转的目光始终无法离落,那失落的牛棚,那苍老的田野,那满脸皱纹的老黄牛,还有牛牛那种若即若离的眼神。

在大山里,我感受到了那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或许是那种失落让我的那种温暖更加强烈,或许仅仅是因为那是生我的地方,就像人们,就像中国的人们,即使不是出生在黄河,依然会产生那种思源的感觉,那种感觉就叫做母亲,内心深处最深沉的那一声呼唤,不管究竟是出于什么的,它存在着,默默地存在着。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就连那种归属感我也

不能再保有了。大山里所有的大叔大婶都称我为“城里人”,我所涌动的不是那种优越感,反而是内心深处那种强烈的厌恶,感到那种强烈的无所适从让我郁郁寡欢,特别是当我听到这几个字从我儿时的玩伴的嘴中蹦出来的时候,我好想逃荏,就像晋时的陶潜,唐诗的王维,选择了隐居,但他们至少是幸运的,因为至少可以退隐山林,仍然可以各得其所,就像宋时的秦观,天大地大,却无他容身之所,而酒乡只是太虚仙境,却只有此处可以容身,但他依然是幸运的,因为他至少还可以解酒浇愁,可是我什么都没有,我没得选择。

我伸出双手,想要触摸柳枝那内心深处涌动着的生命,想要细数那一瓣瓣的柳叶究竟在来年又能给大地平添上多少新泥,可是,却总是失落落地抓了一把空气回来······空气中隐隐吹来风筝翻飞的声响。

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因为,我知道,自己的眼泪是在是太廉价,因为,我知道,自己的眼神没有人能读懂。没有,真的没有······

“爸爸,爸爸,风筝掉在地上了,你再让它飞得高高的,好不好······”小男孩像一头温顺的小牛犊,扯了扯爸爸的裤子,爸爸俯下身来,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

“英子,啥时候生个男孩,给我们家传宗接代,珠珠一个丫头片子干不了什么大

事······”奶奶意味深长地对妈妈说。

“好······”妈妈转过头来,眼角轻轻瞥了我一眼,嘴角缓缓抽动了一下······ 火车的汽笛声拉得好响好响,小伙伴们动情地呼喊我为“城里人”,动情地将那一声“再见”,拉得比《月光曲》还长,我看着斑驳的车窗外小伙伴黑黝黝的健康的皮肤变成一个个黑色的聚点,就如同我们在地球上仰头瞻望着太阳上的黑子一般,火车的汽笛声又拉得好长好长,就像爷爷奶奶走过的路那样,一头银白,皱纹密布,佝偻的身影终于消散在远方的远方的青山白云。妈妈象征性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嘴角微微抽动,但终究那已在嘴边的话语,还是飘落在了那很远很远的我所终究无法探知的地方。

我坐在那儿,轻轻地,没有一丝声响,长长的睫毛浅浅地搭在脸上,湿漉漉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弥漫着那一抹抹淡淡的不为人知的花香,弥漫着那一抹抹不为人知的目光,弥漫着那一抹抹动情的呼喊,是我内心的挣扎,是我心灵的呐喊,还是我内心深处那我不应该有过的彷徨。我坐在那儿,静静地,没有一缕阳光,长长的睫毛浅浅地搭在脸上,湿漉漉的风筝在空气中飞过,飞过那一片片淡淡的远在天边的云彩,飞过那一片片高贵的人群,飞过那一片片深情的呼唤,是我内心的纠结,是我心灵的呼喊,还是我内心深处那我不应该遇过的悲伤。

我坐在那儿,哒哒的马蹄声渐行渐远,木棉花的花香已然消散,我缓缓地睁开双眼,那对父子已经不见了······

第2篇:用第三只眼睛看我(转)

在作文书里面看到一篇自己感觉很新颖的文章,把它转下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撇、横、竖钩、提、斜钩、撇点”——小时候老师告诉我,“我”字应该这样写。长大后,我重新认识“我”字——这七种笔画构成的“我”,每一笔都是我真实的写照。

——题记

风吹。草动。

风扬起发丝,亦牵动我脑海中杂乱的思维,猛然醒来,有一丝伤感,有一丝顿悟。走过一段泥泞的路,经过一些混乱的日子,虽不能像鲁迅一样自嘲,但至少也应该自省了吧。

撇 :“我”的第一笔是“撇”,表现了我的性格特点——倾斜。

面对生活,我总有太多抉择。面对抉择,我总有太多犹豫。犹豫总是使我辗转反侧,徘徊不定,徘徊中躁动不安的心难免会动摇,无法理智地面对一切,感情用事使我心中的天平一度倾斜。

心倾斜了,路迷失了。重心和方向也偏移了,执拗的我曾迷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横 :有这样一种自信:认为自己是对的,即使错了,也倔强地一错到底。面对这一“横”,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固执,固执得有悖情理,缺乏变通。生活中与人交往,这一“横”如一把无形的刀,往往在刺痛了自己的同时地刺伤了别人。固执导致伤害。

竖钩:一支秃笔在纸上由上到下一掴到底,却在临近终点处突然转弯,这便是“竖钩”的脉络。

如一泉细流奔突向下,突然遇到礁石,如一根长竹直插云霄。突然遇到疾风,我的人生转了个弯,命运转了个弯——人生之路总在最关键的时刻调转了方向。这是懦弱吗?

提:从最下端毫不犹豫地向上攀,从最底处毫无悔意地向前行,从最卑微处毫不畏惧地向“高高在上”靠近,从“小我”向“大我”靠近。

攀登书山,只求向上。荆棘刺破肌肤,割伤足腕,苦难在饱经忧患后的肉体上烙上深深的痕迹,风雨无情地洗礼着残有的破布衣衫。

这样一路攀缘,只顾着急速向前,却忘了自己早已筋疲力尽,以至于在途中倒下,在最不情愿的时候无奈的停息。

“提”是以奋力之笔向上,却在力尽之时默然渐止。我常在鸿鹄鹏程的情境中开始,却又在急于求成中轰然倒下而结束。总以为自己可以绝处缝生,到达理想的彼岸。我太过于看重生活的目标,却忽视了生命的过程 忙于奔波急于求成,结果获得的只是徒劳。蓦然回首,我生命里的这一“堤”警醒了我。它使我明白:在忙碌的一生中,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把握生命的过程,拓展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厚度。

斜钩:人生路上总有些斜坡,平坦之中不乏陡峭,舒适安逸中伴着潜在危险,飞跃升腾中会有急速跌倒的可能。有时候面对“我”中的这一“斜钩”面对这一急速跌倒的生命状态,我无可奈何。

在人生斜坡的顶端,在生命的顿挫处,明知走下去会滑到谷底,遍体鳞作,却任凭自己一路下滑,无可救药的堕落,直到感觉到身体的疼痛,心灵的苦涩才突然想到上进。在将到

坡底时突然站起,将近绝望时萌生希望。然后告诉自己:在人生路上,即使倒下,也应该在前行的路上,而决不在后退的阴影里。这一“斜钩”启示我:在人生路上,不管是坦然大道,还是崎岖小路,都要用坚强战胜脆弱,用上升和前进,代替跌倒和后退。

这一“斜钩”让我摒弃曾经的脆弱和自甘堕落,勾画出一个坚强上进而不认输的我。

撇:夜深人静,我独自比画着“我”字的笔画,面对心灵的镜子,回顾着自己的人生,重新认识它。此时,我再次凝望这一撇,回首走过的路。一撇转弯,一撇斜行,一撇将人生的重心转移。一撇蜿蜓。一撇将人生的长路转向。

点:我的自我审视以“点”结尾,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点”之后,会生错觉,有时会让人生的答卷打上红叉,有时也会在这一“点”落笔时自我审视,自我警醒。在人生关键时刻慎思而后行。“我”中的这一“点”,让我能够谨慎地添上得意的一笔。

我要用第三只眼看清“我,”自我审视——重新认识自己,让人生的路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多一些前进,少一些羁绊;多一些稳重,少一些草率。

用第三只眼看“我”,回顾过去,审视自然。

风又吹过,思绪随风飞扬……

点评:

文章把对人生的感悟浓缩在一个“我”字里,向读者展示了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尤其对“我”的每一笔进行了形象描写,并丰富了每一笔的内涵,从而使“我”内心更丰富,形象更美好。作者具有可贵的创新思维,实在是了不起。(龚赤清)

柏松海发

第3篇:第三只眼看网络

作者 王 强

来自中国文化报文章:庄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能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网络文化就如同“能攻坚强”的水一样,已经渗透到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思想和情感之中。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一种意识形态。

网络:“感受经济”

早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就断言:传统的市场工业资本主义即将结束,以感受和文化作为新的资本与市场的“感受经济”已经开始。换句话说,里夫金认为,市场工业资本主义即将被文化资本主义取代。里夫金的论断基于当今社会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在当代社会,“文化经济学”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尽管经济需求和发展有时也能改变文化,但文化往往压倒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网络文化是内容为王的一门产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的一个根本特点就在于:它能为客户提供完全个性化、全面化、作用于人的“感受”的服务。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这门产业在中国还只是一门“烧钱”的产业,无论有多少概念和创意,由于没有解决收费瓶颈,都无法真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20世纪90年代末期,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而产生的移动互联为互联网经济带来了新希望。因为,移动互联已经打通了服务与收费的梗阻环节,找到了宝贵的赢利模式。正是在庞大的电信平台上,中国网络文化才迅速壮大成为一门新兴产业。

网络文化经济大潮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浪潮有两支,一是网络游戏,一是手机短信。当前,中国网络游戏业的发展规模已经超过中国电影业。现有的8000多万中国网民中,经常上网玩游戏的约有1500万人,这个数字还在呈快速发展之势。2002年,我国网络游戏业收入达10.2亿元人民币,而同期电影的总票房收入不到9亿元,预计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将会继续保持迅猛增长态势,到2005年将达到80亿元。据IDC(国际数据公司)统计,未来5年,全球市场这一产业将保持年均50%以上的增长速度;而一些专家预测,我国3年内网络游戏产业将以年均115%左右的速度增长。

手机短信业务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而突飞猛进。手机已经远远超出点对点的语音通讯功能,而具有了媒体传播的性质,被人们称为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短信价格便宜,适应大众消费,而且方便、快捷、自由、时尚,在传递信息、沟通感情、游戏娱乐等诸多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而手机短信业务已经成为通信领域一个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被称为“拇指经济”。2000年,中国手机短信息不到10亿条,只占全世界总量的1%;2001年就达到189亿条,占全世界总量的7%;2002年翻了四倍多,达到900亿条,占到全世界总量的20%。

其他网络文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网络广告、远程教育、网络动画、网络音乐等等,也发展得非常快。总而言之,网络文化经济已经成为经济生长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渗透、影响、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网络:新型文化

应当说,互联网络也好,移动网络也好,都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一种媒介,它本身一般不直

接创造某种文化,但当其他各种文化形式与之相融合,就产生了新型样态的网络文化。与网络文化相关的,还有几个经常被使用的关键词。比如: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文化内容产业、网络文化产业、网络内容产业、信息文化产业等等。这些概念往往相互交叉使用,体现出文化与最新科技手段的深度融合。

当代中国的网络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在新世纪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上看,它关系着社会稳定、民心向背,是意识形态领域最为活跃、争夺最为激烈的媒体或者说阵地;从文化上看,它是传统文化的新型载体,也是新时代民族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从经济上看,它是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交相融合的新型产业,是正在蓬勃发展的一门朝阳产业。

网络文化开始成为影响我国新闻报道、政府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一两年来,许多重要政治事件、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都会引发网民们自发地组织网上大规模签名、贴文等活动,有的一个主题下面有上万条贴文。反过来,这些网上签名、贴文活动又影响着传统媒体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度关注和多角度报道,如“孙志刚事件”“日本毒气弹事件”。透过网络文化反映出来的民情民意,也已经成为重要舆情,影响着有关政府部门政策的制定和相关措施的实施。

网络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建构了一种新型的虚拟社区文化。在互联网上,QQ聊天室、各类专题论坛、文化艺术网站、博客文化等构成了一种新型社群文化——虚拟社区文化。由网络人际交往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其活动范围由网络向现实延伸。虚拟社区组织往往有着比较明确的宗旨,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这些网络群体对人们思想观念及社会行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网络中的不良信息

当前,网络文化内容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伦理的、政治的、艺术的、法律的等等。比如,数字鸿沟问题——掌握互联网络技术的人与不会上网的人在信息享有程度、兴趣爱好、社会地位、个人收入上的差距越来越大。科技与人文的割裂——互联网络等高新科技产品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而人文精神的失落越来越严重。知识产权问题——互联网上的侵权行为非常普遍,近几年国内出现很多网络侵权案。暴力与色情的泛滥——个别游戏网站充斥着暴力血腥的内容,一些商业网站打着交友、“性教育”“人体艺术”、商品广告的幌子散布色情信息。还有一部分色情信息借助网上互动式栏目传播,利用各种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等发布。有些网站把不良信息内容归为专题,比如“情色新闻”“美女走光专集”等。

手机短信中的不良信息,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诸多类型信息中,存在着攻讦类、淫秽类、欺诈类、泄密类、造谣类、官场类等多种内容不健康甚至有害的信息。这些不良短信要么具有直接危害性,给手机用户造成经济损失,要么引起家庭不和,甚至引发犯罪行为;要么具有潜在危害性,对用户的消费行为产生误导。黄色信息和其他不良信息更可能影响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2003年网络文化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两个人物,一是王吉鹏,一是木子美。2003年中,辽宁渤海大学青年教师王吉鹏针对网络色情的泛滥,先后发表了《网站CEO的下一个称呼——老鸨》等许多文章,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使王吉鹏这一名字已经成为反网络色情的代名词。木子美的《遗情书》自从2003年10月、11月在互联网上连载以来,引发了网民和海内外媒体的很大争议,形成了所谓“木子美冲击波”现象。《遗情书》以所谓“性爱日记”的方式,记录了作者本人与多位男子从2003年6月到2003年11月性交往的经过。这些文字,夹杂着部分色情描写,充满了性暗示、性心理的内容。从社会反应看,批评和指责的声音远远大过认同的声音。有媒体认为这一类文字有关部门应当坚决予以“封杀”。

随着手机彩信、宽带多媒体等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传播手段更加先进,有害信息包括谣言、色情信息也必然利用这些新渠道进行传播,造成负面社会影响。如何加强管理,成为网络文化自身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管理进行时

加强网络文化内容管理,并非一日之功。首先,网络文化内容芜杂繁多,在管理上存在着多方面的困难。一是有害信息、不良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二是传播者身份具有隐蔽性;三是传播时间地点具有不确定性;四是传播者往往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五是互联网跨国传播、越境传播的特性为司法管辖带来极大挑战。

其次,我国网络文化管理的政策法规严重滞后。如网络游戏私服外挂现象严重影响网络游戏产业发展,但打击私服外挂无法可依。

第三,我国网络文化的管理体制十分滞后。从当前管理体制上看,中国互联网的内容管理归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安全归公安部,网吧管理归文化部,通信和硬件设备归信息产业部。这种多头管理的体制,极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当前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需要着力加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加大对拥有优秀网络文化内容网站的扶持力度,用健康有益的主流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要把更多的优秀文化资料、信息放在网上,使互联网站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二是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快调研,尽早立法,切实加大依法管理网络文化内容的力度。要积极研究和借鉴国外管理经验,依法有效加强对手机短信的管理。

三是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开发有中国特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加快发展网络游戏产业,改变目前国外网络游戏占据国内主导地位的局面。

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的作用。如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近年来为网络文化健康繁荣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各互联网协会和社会团体组织,要通过理论研讨、行业评优、政策调研等措施,切实加强行业自律,完善行业规范制度。(作者系中宣部文艺局影视处副处长)

(编辑/艾欣)

第4篇:第三只眼看时尚职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第三只眼看时尚职业

作者:阿 俊

来源:《职业》2006年第02期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光怪陆离的时尚风潮散发出的无限诱惑,催生出许多新新职业,如户外教练、美食专家、经纪人……天天美景、美食、美女相伴左右,羡煞旁人。先别急着眼红,听听从业者的心里话,你会发现无限风光的背后,有想象不到的艰辛付出。“甜点”职业:美食记者

羡慕理由:每天被酒楼商家请去品尝天下美食又不用花钱,老板还陪着笑脸,还有比这个职业更“爽”的吗?

薪酬指数:直接与所在机构绩效挂钩,正常情况下,年薪在6 ~8 万元之间,资深美食记者年薪10 万元以上。从业者说:吃喝也有无奈时。

代言人:阿金,南京某报资深美食记者。我很热爱这个职业,有很多快乐,可以交很多朋友,但当吃喝成为一种职业时,就并不只有一个“爽”字可以言表得了,还有很多无奈。与家人、朋友进餐或者独自吃饭,整个过程都有不同的快乐,可以自己选择,完全是享受;为工作而吃就是一种应酬、应付。共同进餐的人、要吃进去的菜,只要是工作需要,无论你是否有食欲都要接受;有时候给客户写稿件,餐饮老板会有一点“强迫”性质的推荐。此外,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红油火锅的专题,按要求我们要在4 天之内吃完6 家左右的火锅。开始一两家吃得还很爽,后来就麻木了。一个专题做下来,感觉自己浑身都是涮锅味,半年不想沾火锅了。

有很多人认为我们的工作很轻松,不就是吃吃饭、写写稿子嘛。其实,为写稿子、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吃也有很大的精神负担。因为工作效果是体现在版面上和读者反馈上的,版面专题受完成时间限制和一些人文因素的影响,你可能需要把你并不喜欢的东西用非常诱人的文字体现在版面上。而且经常在外边吃吃喝喝容易发胖,自然增加了我们的身心负担,说这些话让你觉得矫情,可这的确是事实,一不小心一个月就会胖好几斤。所以平时多约束自己、多参加体育锻炼也是美食记者的当务之急。

“过瘾”职业:游戏玩家

羡慕理由:一般人平时喜欢玩游戏,不仅被家人“唾弃”,还每天被人说成不务正业、不求上进,充满罪恶感;现在成了职业玩家,收入不菲,玩得有理,对于酷爱游戏的玩家来说实在完美。

薪酬指数:按业务绩效拿提成,通常年薪在7 万元左右。

从业者说:玩家就像“挂机”机器。

代言人:李刚,22 岁,做过职业玩家,现就读于上海游戏学院。

做职业玩家的作息时间和别人不一样,白天休息,晚上工作。我参加过国际游戏比赛,也在市级游戏比赛中拿过第二名,在一些小竞赛中经常拿第

一、第二名,这是一种成绩,也是动力。参加国际比赛对职业玩家来说,不仅有成就感,而且收入非常可观。玩竞赛需要很强的综合素质,要天天训练,有时为了一个动作要重复好几天,能顺利进入决赛的人特别少。所以,要达到这一步非常难,需要更刻苦地努力。很多人只是在做游戏玩家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信心和协调能力而已,要以此为职业养活自己是很难的。

职业游戏玩家的收入包括参加各种竞技游戏和网络游戏比赛的奖金、卖游戏账号、出售网上虚拟财产赚钱等。如果没有人给你赞助竞赛,自己贴钱也是正常的。“代练”是职业玩家的一个主要收入,也叫雇佣玩家,就是玩雇主指定的游戏,包括升级和打装备。一天要在电脑前工作8~12 个小时,吃饭也在电脑前,就像战斗机器一样和对方拼体力,赚血汗钱。我曾经想揽一个月拿4000 元收入的活儿,那要和老板签约,承诺一个月后要进入前十名,失败的雇佣玩家只能拿到千元左右的月薪。

做游戏玩家的职业病比较多,生活没有规律、严重透支是这个职业的明显问题。有人形象地说雇佣玩家就是挂机机器。胃病、头昏脑胀、腰背疼、手腕酸痛都是职业玩家的职业病症状。我现在开始学习游戏编程设计,为将来转行做准备。

“名贵”职业:珠宝鉴定师

羡慕理由:可以每天接触常人无法触及的价值不菲、款式各异的顶级珠宝,接触的客户都是富人,对于提高自己的品位、形成高档次的朋友圈有好处,职业魅力指数很高。

薪酬指数:刚入行的珠宝鉴定师年薪在7 万元左右,资深鉴定师按业务拿提成,年薪可达百万元以上。

从业者说:费心、费时、费积累。

代言人:石磊,中港国际珠宝交易中心珠宝首饰鉴定师。

做珠宝首饰鉴定师,面对顾客拿来的千奇百怪的珠宝首饰,要准确地鉴别其真伪和品质,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一行养眼也伤眼,因为总要坐着集中精力盯着小小的珠宝首饰看,所以很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和颈椎病。

现在很多首饰都经过精心处理,给鉴别带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谨慎细致的心态。如果失误把A 货鉴定为B 货,那么给顾客和商品产家带来的麻烦非同小

可。所以现场鉴定,我们都特别谨慎细心,哪怕有一丁点疑问,都不能轻易下定论,当然也不能放弃,再费力气也要鉴别明白,这是基本的工作职责。

这个职业看重经验积累,同时知识的更新和学习也极为重要。珠宝首饰变化多,要永远有充电学习的状态,不能依靠吃老本。这个行业除了要经过相关培训考核外,每3 年要接受一次新的培训考核。

“漂亮”职业:演员经纪人

羡慕理由:他们不仅每天跟帅哥、美女混在一起,还可以和明星们到世界各地游走,见多识广,那些平时高傲的明星有什么话都会向他们倾诉,实在是太风光了。

薪酬指数:薪酬直接与业绩挂钩,运气好的话,年薪上百万在业内实属正常现象。从业者说:变数最多的超级家长。

代言人:王燕,是姜文、姜武、于小慧、张丰毅、许亚军等演员的经纪人。

我的演员中很多人叫我家长,比较形象。经纪人要做的事情确实很多,内勤、外政都要参与。做演员经纪人,需要很高的综合修养,要干练、头脑清晰敏锐、考虑问题全面细致,人格魅力最重要。

演员的工作是有周期的,我们的工作没有,一忙起来就没有自己的时间。演员上戏的时候,我要看、选他们的下一部戏,要去剧组探班;剧组中的琐碎事情要找经纪人协调;演员休息的时候,我还要去谈戏、作宣传计划、看他们拍完的剧本。大事包括定剧本、谈酬金等,小事涉及演员的吃、住、航班安排。我经常是从中午开始接电话洽谈签约事宜,一直谈到晚上,两部手机不停地响,让你应接不暇,以至后来有段时间我一听手机响就作呕。

我带的10 个演员都比较有名,找上门的戏较多,一个演员一年通常演两三部戏,但也可能有10 部戏找来。如果口头答应了一个剧组,即使没有签约,有更好的剧组出现了,也不能与上家毁约,这是我坚持的合作原则。选剧本时要分析角色,如果觉得不合适、题材不好就可以放弃;如果觉得可以,就要全面分析,考察剧组的班底,看戏中对手是谁等等。一部戏通常是20 集左右,最忙的时候,我在10 天内看了200 多集剧本,给五六个演员选剧本。而且看剧本只能晚上看,白天得联系合作事宜,每天凌晨四五点睡觉是常事。

我有一个旅行箱,里面装的化妆品等一些用品是不需要动的,随时都可能加上几件衣服就拉走了。有时候也会突然闲下来,接连几天没有一个人找你,但这些都不由我控制。

第5篇:第三只眼看莫言获奖

中国作家莫言,因其作品很好地将现实主义与魔幻色彩结合在一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人们都为其获奖而欢呼雀跃的时候,大都觉得他能够获奖是因为努力练习写作。而我是因为他内心的单纯。

莫言获奖后,人们问他将如何庆祝,他微笑着回答说:“回家包一顿饺子。只是得一个奖而已,没有必要过多的庆祝。”人们评论他低调,像陶渊明那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倒认为那是一种单纯。他的心中没有过多的功名利禄,没有被社会上拜金等不良因素所影响。家具坏了,修一修继续用;衣服破了,打个补丁,缝一缝,继续穿。这种心境,也许是大多数人在幼时,朴素的母亲在身边时才有的。所以在我看来,他是单纯的。

莫言的童年是在饥饿中度过的。同小伙伴看到开进学校的煤车,一跃而上,一人拿一块煤,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到后来听到有人说,当了作者出了一本书,就可以一天三顿饭吃肉馅的大饺子,然后就下定决心当一名作家,日后坚持写作,坚持投稿。为了吃上肉饺子而有了的理想,如果可以坚持一时,大可定义其为童年趣事。然而莫言他坚持了一生,爱上了写作,在有了工作之后仍旧继续写作。我认为那是他的单纯。

幼时的莫言常常因为自己多嘴多舌而给家里带来麻烦。母亲教导他,让他日后学会少说话,多做事。他听从母亲的教导,将自己的名字“管谟业”中的“谟”字拆为“讠”和“莫”整理为“莫言”,作为自己的笔名。以此来勉励自己,提醒自己,时刻把母亲的教导放在心上。从此他便下定决心,少说话,把自己要说的话都用文字写成故事。他没有年轻的我们那样对母亲的叛逆、不从。他的乖巧、知错就改,在我看来是因为他善良,他有一颗单纯的内心。

因为莫言的单纯,他开始写作;正是因为他的单纯,他为了肉馅大饺子而爱上写作;而正是因为他的单纯,他处事不惊,一路坚持书写;就是他的单纯,让他有资格获得中国第一个诺内尔文学奖。

用第三只眼看到的莫言那颗单纯的心,会引领着我,伴随着我,使自己的内心也变得更加美丽。

第6篇:努力睁开第三只眼看花开

——“赴上海培训学习”有感

初秋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我怀着寻梦的心来到了“秋似洛阳春”的上海。在这里,我每一天都可以聆听到教育专家的报告,听取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冲击。他们以自身的经验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

我想,对于几位老师的精神,只用只字片语是无法表达完的,那么我就谈谈令我印象深刻的几点吧。

一、80后班任达哥的智慧人生

他虽然有着稚嫩的面孔,却是一位有智慧的老师,一直以来都在享受着快乐教育的每一秒,他怀揣着教师梦在教育的长廊里徜徉。他内心迸发着热情,他有着智慧的思维,他还有着老师难有的坚持。 感悟一:给学生极高的定位。

他在与学生第一次见面就建立“愿憬”——愿望与憧憬,给教授的学生都做规划纲要,让学生经营自己的幸福生活。孔子教育学生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我想这个小达哥老师真正领悟了孔圣者的意图。在与学生第一次接触就在学生内心种下了美好的种子,在班级建立学规,所以他所教育的学生在老师潜移默化的期待中成长、成人、成材。

感悟二:关于“温和”的持守。

小达哥老师在教育学生的生活中,他始终坚守着用宽容,反对用专制、暴力的方法,他认为暴力对于解决问题往往无济于事。只有温和、宽容地对待学生和一切事情,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把事情办好。他在学生上课说话犯错时讲“破窗子理论”,用故事告诉学生以道理。就如我们都知道的故事一样,“在极寒冷的冬天,为了把人的棉衣脱下来,冬风狂暴地刮起来,但却只是使人把棉衣裹得更紧;而当太阳出来照着他的时候,那人便自动脱下了棉衣。“故事的寓意是极其明白的,作为班主任,我们在教育学生时,绝不能简单地压制他们,用纪律制度去逼迫他们就范,用“冬风剥棉衣”的办法是难以达到目的的。

二、黄静华妈妈老师爱每一个孩子的伟大人生 感悟一:教育的水就是情,就是爱。

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而实际上我们的教师很难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因为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生,他们自上小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面对这些学生,老师们逐渐丧失了所有的耐心和信心。而我们的黄妈妈老师用一个转变坏女孩的故事验证了教育的水就是情,就是爱。她用真诚,以心灵来赢得心灵。她用“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换位思考教育着每一个学生,拥有花苞心态去期待学生花的开放。她说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这样做也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

感悟二:真正的起跑线是培养好习惯。

她说成功的教育是从习惯的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但是说实在的,坏习惯很容易养成,好习惯却得之不易,如果不加以坚持,还有可能丧失。所以,她最后说改进坏习惯就要老师付出几十倍的时间,她就是这样教育了一批批优秀人才的。

三、周增为书记“培育大写人”的责任人生。 感悟一:热情和创造力是优秀教师的共同点

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忠于职守,对本职工作极度负责,刻苦钻研,对本职业务精益求精。每个教师都要让自己朝两大领域发展:厚重的人格魅力,深邃学问底蕴。从而追求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教育的热情给我们的动力是如此之大的,会促使我们不断地进修,不断学习,享受着和学生在一起的日子,珍惜所有的教学机会。 感悟二:寻求有效的教学。

她提到要在“准备考试和传授知识之间寻求平衡”。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培训学习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我想,我这个不完整的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一定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探索钻研,带着一群群不完整的人把每一步尽我所能的走好!努力睁开第三只眼看花开!

努力睁开第三只眼看花开

——“赴上海培训学习”有感

单位;第九中学

姓名:刘丽君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