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转化差生

2022-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怎样转化差生

尊重学生是转化差生的良药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小学 学科:语文

【摘要】在每个班上,都存在差生。每一位老师都在想方设法转化差生。差生也是有自尊的孩子,差生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本论文阐述了尊重学生是转化差生的前提,教师该如何尊重学生。

【关键词】农村小学;转化差生;尊重学生

“唉,李俊这个学生太气人了,一点上进心也没有,自己不想学习,无论我怎么“灌”他知识,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每次考试他都不及格,也不见他难过。不知他脑袋里装的脑髓还是豆腐渣,真不想管他了!”“我们班的张宏还要气人些,不但没上进心,还没自尊心,无论老师怎么批评他,甚至骂他,他都无所谓,反正对学习不感兴趣,每次考三四十分,也不感到羞耻,真是无药可救!”“我们班的李川不但不爱学习,还惹是生非,今天说脏话,明天打人,认错快,改错慢,是个十足的老油条,我才倒霉哟,摊上这样的学生!“

办公室里,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令老师难过而又无奈的差生几乎每个班都有。负责的很多老师也想了各种办法来转化差生,可收效甚微。这些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社会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学校或老师的。老师们,无论这些差生他们怎么形成的,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我们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关心他们,教育他们,尊重他们。

教师该如何尊重学生呢?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

心理学上认为: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而尊重孩子,就是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他符合儿童的情感,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儿童的需要。要培养儿童的成就感,教师首先让儿童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尊重。教师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才能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才能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

一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虽然角色不同,但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校中,有的老师特别受学生欢迎,因为他们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能耐心地、细心地循循善诱地启发诱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探究的世界。面对差生,他们也不歧视,不用语言去侮辱,不会让差生产生恐惧感,自卑感。在学校,有的老师工作兢兢业业,责任感非常强,可班上的某些学生却不喜欢他,甚至有时和老师唱反调,这让一些老师郁闷,百思不得其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认为有些老师就是在尊重学生人格上有时做得不够好。面对学生,他们有时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特别是当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大声呵斥,用语言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面对成绩差的学生,有的老师出言不逊:“你怎么这么笨吗,简直是头猪。”“你脑袋进水了,被雷劈了,滚回家去让你妈教!”其实很多老师说这些话时,本意是希望学生爱学习,守纪律,当一个好学生,有时恨铁不成钢,气急了才说出这些话。殊不知,这些话却深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打击了学生的自信,有些学生就破罐子破摔,一发不可收拾。

二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

承认学生存在差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就是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不偏爱优生,不歧视差生。教师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信心。

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见解,学生说得对就鼓励,说得不好要给他解释,帮助他找到错误的原因。如我班有一个成绩稍差的学生汤友,平时沉默寡言,上课从不举手。每次老师请他回答问题,他的反应很慢,说话慢吞吞的,一点自信都没有,有点急人。有的学生都听得不耐烦,经常打断他的回答。汤友每次回答问题,我都耐心听他说完,并且鼓励他。渐渐地,有时上课他能主动举手了,回答问题也流畅多了。慢慢的,他对语文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绩竟然有了进步。

三 尊重学生,还要保护学生的缺陷和隐私

每个人都有隐私,个别人还有缺陷,小学生也不例外。每个人都不想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自己的隐私,都不愿缺陷受到嘲笑,否则会难堪。而作为小学生,喜欢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喜欢议论别人的隐私。有一次,我班的调皮大王蒋川和非常内向老实的潘红打起架来,让我很震惊。因为潘红从不`骂人、从不打架。后来,我调查了事情的真相,才弄明白,蒋川在教室当着很多同学喊潘红瘸子,还学潘红走路,让潘红很难堪。因为潘红小时侯得过小儿麻痹症,流下了后遗症。潘红忍无可忍,就和蒋川打了起来。我把蒋川很狠批评了一顿,并且在班上立下班规:严禁嘲笑别人的缺陷,不准打探、议论别人的隐私,否则受到惩罚。为此,潘红特别尊敬我,学习也更努力。

尊重不仅能使人愉悦,而且能使人聪明。转化差生,让我们从尊重学生开始吧!

完全错误的,切不可把学校的教育管理职责扩大到监护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政府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释义及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2]陈远清.《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释义及应用指南》[M].吉林: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2.

[3]杨安定 吴志宏.《中小学生伤亡事故案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4]劳凯声.《学校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王庆,刘建云,庞蓉,陈赛杰.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认定探究[J].《中国卫生法制》,2011年(4).

[6]文铭,张欢.试论大学生伤害事故中高校责任的归责原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第9期.

贵州省教育厅学校安全管理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刘秋雯

第2篇:农村初中差生成因及转化措施

在知识暴炸的今天,党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行政部门已实施了普九、普实教育,目的是提高全人类素质,这是可歌可颂的;可是在落后的山区,由于教师不足、家长或监护人对教育不够重视、教育管理不够完善等因素,导致差生太多。

我校每年要有600多新生进校,一摸底测验,语文、数学两科加起来上100分的不足100人,在班上摸底,默写拼音和乘法口诀,每班竟有8-9人写不了。

研其原因如下:

一、村级小学老师普遍不足

8、9个班,只有8、9个教师,若有领导开会或个别老师请假,有的班的就无人上课。特别是个别教师请长病假、产假,学生就更遭殃了。

二、家长对教育不重视

我镇是少数民族集居地,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大部分是文盲、半文盲,有部分还不会说汉话,只知道送孩子到学校,孩子学得怎么样一点不知,更谈不上辅导孩子学习。一个村组若有红白喜事,家长或监护人就喊着孩子一同去吃酒席。有的家长是国家公务员、知识分子,一有空只知道自己玩得快乐,不知与孩子沟通,不关心、了解孩子学习。有的家长只知道自己会找钱,不顾孩子的学习,开车到校门口等孩子出来,喊上车就拉往县城去玩几天,不与班主任或科任教师请假。有的家长只知道要孩子孝敬父母,却不知孩子的任务是学习。一位长期在外县务工的家长把手桡骨搞骨折了,当天在外县已拍片,第二天到家还放了两天牛,第五天到校来要求2个孩子请假,陪家长去县医院做手术,另一只手还提着一大包东西。我劝他在镇医院做手术,最多耽务半天课,早晚可以送饭给他吃,就是不听。另一老师的母亲说:“我们安龙那里有一个学生的父亲病死了,孩子忙复习高考,家里人怕耽误他的学习,不打电话通知,等高考回来,他父亲已上山埋了。他哭着埋怨不通知他,寨老们说:“人死了不能复生,你来最多是磕几个头,耽误你考大学才是最大的不孝。”此家长像牛一样听不进去,非要让两个孩子陪他去县医院,不顾孩子的学习。

三、教师的责任心不强

由于山区小学交通不便,远离市场,生活不便,再加上教师太缺,县城超编教师来支教,一来就请假走了,聪明的在县医院要一个传染病证明书,就请两学期的病假。原校老师一人一天要上一个班的七节课,怎么受得了?干脆只上语文、数学,更谈不上备课了。再有校与校之间明是搞教学交流,其实是赛球、赛酒。

四、教育管理不善

我们的学校是全民所有制,是家长制学校,应由教育主管部门、行政、家长共同监督管理。交通方便的学校有上级领导过路检查,交通不便的学校几年难有一个领导下去看看。村领导想说,但待遇低,怕别人挖苦。不管教学任务完不完成,几年才搞一次县统考,考得好的老师也没什么奖励。

由于以上原因,对差生的转化工作只能力所能及,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夯实基础知识

开学初用两周的课外活动和晚自习补汉语拼音、查字词典,要求学生在两月内复习完1-6年级语文,加固基础知识。

2、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利用字词典对不懂的字词注音、注释,对每篇课文提前预习,课堂上利用“参与式”教学法对课文思考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探究。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利用双休日每周写一次作文,写熟悉的人、事、景,利用晚自习和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共同批改,共同探讨如何开头、选材、结尾,让学生学会写作、乐于写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

农村初中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家长,难免会产生低落情绪,如果得不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那么厌学情绪就会增加。所以,我们必须一视同仁,做到公平、公正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常与他们谈谈学习、生活、情绪、疾苦等,让他们在亲热和睦的环境下学习、生活。

4、教育管理应加强

希望基层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把点上学校的督查工作承包到个人,不定时、不通知,每学期到每个点上学校督查,听课不少于2次,了解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情况。老师有事请假,必须实事求是,若有弄虚作假者,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给予处分。要及时解决教师紧缺问题。村级领导和家长有权监督村级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每学期可举行一次县统考统改,对考得好的学校和教师给予奖励,以调动每个老师的工作学习积极性。

如果每个人都把国家的事业当作个人的事业来做,我相信中国的教育不出20年定赶上发达国家。

作者:王遵善 胡世国

第3篇:应用“分组学习”教学法转化差生 

“分组学习”的特征是把本班的学生按好、中、差一定比例搭配,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定2个组长,课堂和课后的教学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老师监督小组长的学习,小组长监督组员的学习,并在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应用学生互教互帮的方式来拉动差生的学习,从而实现转化的目的。“分组学习”的实施过程如下。

1. 按学生实际情况分组

初三化学刚开始的第一、二、三单元,学生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这时所有的学生会积极的求知,往往无太多的差生出现。但到第四单元时,由于教学内容较抽象,记忆的东西多,这时学生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每年到这里便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不愿意学习了。怎么办?要在刚接手时对所有学生进行调查摸底,查看初二时学生的各科成绩,对学生的发展有较准确的预测。到第四单元有些学生出现分化现象时,及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以6至8人为宜,每个小组安排2至3个差生,2至3个中等生,2个优生。每个小组的整体实力和平均水平要尽量相当。并且哪个差生安排在哪个小组必须先征求差生本人的意愿,因为只有他们能主动融入小组中,才能较好地发挥小组的力量。这样每个教学班一般会分成6个学习小组。同小组内的学生上课座位也安排在临近的位置,以便讨论和监督学习。

2. 制定切实可行的小组学习制度

学习制度的制定必须以尊重学生意愿为原则。初三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很好强,很注重同学对他/她的看法。所以有些事情老师说的他们不一定能听进去,但是同学安排的事情他们一定会做好。基于这一点,小组内的学习形式,组间的竞争机制,老师必须跟同学们一道来制定,这样执行和实施难度会减轻很多。一般能达成以下共识:每组选2个组长,组员服从组长的管理,答问题时,以差生为主,其他同学补充,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赢的整组加分、输的整组扣分,定期给排名靠前的小组成员奖励。对有一段时间较落后的组进行额外辅导,以增强他们的竞争力。这样又能给胜利的组员压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 “分组学习”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分组学习”在教学中分为课前预习环节、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后反馈环节三个模块来实施。

预习环节分为几个步骤:首先是师生共同明确预习目标,然后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和方法,最后是学生分组收集各种信息完成预习任务。比如在化合价的教学中,教师布置每个小组学生要预习记忆的化合价以及化合价在书写化学式中的应用,指导他们可采用一对一互问的形式来进行。这时小组长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是考查中等生有无预习,然后再发动中等生和优生一起来监督差生,逐个过关。这些都要求学生找课余时间来完成,所以教师要跟家长多沟通联系,争取改变家长的观念,争取家长的支持,以便安排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又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中,教师布置每个小组学生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优生便带着整组的学生走进实验室,跟着差生一起研究制取的装置,甚至是在课前先制取气体。上课时可由差生来演示实验。

课堂环节中坚持培优在课外,辅差在课堂,师生共学的原则。预习时教师对优生已有辅导,所以上课内容一般来说对优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可是差生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较差,肯定有不懂的地方,上课时根据教学的中心知识,分组过关。这时提问的对象要找组内的差生来回答,其他的同学可作补充。这样教师就能对差生作较全面的了解,适时调控。一节课45分钟采用15+10+15+5的模式分配时间。前15分钟是小组展示预习情况,中间10分钟教师答疑,后15分钟是小组内消化知识,最后5分钟是学习效果检测。比如在化学反应类型的复习中,教师在课前布置“化学反应类型有哪些”的作业,要求学生每个反应类型用2至3个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各个小组都能整理出四个反应类型,并且能按要求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课堂上各个组都能展示出来。但教师要举出一些特殊的反应提醒差生也要及时归纳。上课时还发现学生举例的化学方程式不够全面,并且差生的化学方程式多数都从书上抄来的,他们自己还写不出来。这时就要有足够时间让优生去监督差生理解、记忆和归纳整理。在课堂上如果哪个组有学生分心或不学习,则整个组的学生都要受一定的惩罚。相反,做得好的,则整个组受到一定的奖励。迫于面子和好胜心的因素,整个课堂学生都表现得比较主动。差生在组员的带动和监督下也不例外,慢慢地就跟上来了或是不至于太差。

责任编辑 潘孟良

作者:范珍芹

第4篇:怎样转化差生

怎样才能更好的转化学困生

在中专教学中,每个班都会有较多的学困生,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是教师最为头痛的事。这些学困生很少是因为智力原因造成的,他们学习差大部分是由于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学困生的转化需我们老师付出很多的艰辛。因此,了解和研究学困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现代中专教师的必备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转化学困生呢?转化学困生首先要分清学困生的类型,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不想学他们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往往视学习为一种负担,认为家长、老师逼迫自己学习,在内心形成消极对抗心理,学习态度不端正。

2) 不会学有些学困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多,却往往事倍功半,这是受到了不当的学习方法或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影响。在学习方法上,有的学困生学习毫无计划;有的学困生对知识不求甚解,死记硬背;有的学困生不能形成知识结构,这样的学生往往每天的表现还可以,但一到关键就不行了;有的学困生抓不住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结果分散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有的学困生不能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他们动手能力差,不关心现实生活,往往只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不是有效的学有的学困生主观上有进步的愿望,也表示在行动上会付出努力,但只要一学习,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就充斥着他们的大脑,无法真正投入到有效的学习中。这与学困生消极的学习焦虑和自我效能感低有关。

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一、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学困生不但学习成绩不好,他们的学习习惯也非常差。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大多数都不能认真、按时地完成;课堂上也不能认真听讲,喜欢讲话、做小动作等。我认为他们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最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不好造成的,所以要提高学困生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一要谈.要经常和他们谈心,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成绩不好是因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了解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同时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多么的关心他、爱护他,老师对他的严格要求都是为他好。还要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这样他也会很喜欢你这个老师,你对他再严厉的批评他都能接受,还能认识到你这是在关心他。从中专一年级起,我就经常对我们班的每一个学生说:“你们都很可爱,老师喜欢你们!”因为学生感觉到你喜欢他,他们的心就会和你拉近距离,有时那些因学习习惯

1不好的学困生被我批评了,他们私下都会说“老师是为我好!” 二要盯。班中的那些学困生的自觉性不是很好,即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学习习惯不好,想改正,但总是三分钟热度,这就要我们老师盯着他,来帮他改正。在课堂上要时刻盯着他们,保证课堂40分钟他们能认真听讲;作业要盯紧,保证布置的作业他们都能按时完成。 三要和家长保持联系。有的学困生在学校在我们老师的监督下各个方面都表现很好,但一回到家就又放任自由,这样即使我们教师再努力效果都不会很好,所以我让家长在家中也能在学习习惯方面上督促他们,让他们时刻都能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这样不用很长时间他们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发掘学困生“闪光点”, 给予学困生特别关注,提供优先参与机会,树立学困生自信心。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股强烈的胜利欲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认可。有时一个嘉许的目光,一个鼓励的微笑,往往能激励其奋发向上,甚至改变他的一生。尤其是学困生,他们的缺点较多,经常给学校、老师或同学带来麻烦,故此常常会受到学校的处罚、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歧视,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对问题较偏激,所以适当的赞许、鼓励和特别关注对他们就显得优为重要。其实后进生也有其各自的“闪光点”,只要我们留心他们的言行,用心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他们,让他们尝试和体验成功,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

1、学困生课堂发言优先多数学困生不喜欢举手发言,其实有时也是没有机会轮到他们发言,久而久之,对上课所学的内容毫无兴趣,成为课堂学习的看客与游客。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让学困生发言,比如:新课开始复习旧知时的发言机会,例题讲完后巩固练习的发言机会,我都会优先留给学困生。开始他们不举手或很少举手,回答时吞吞吐吐,声音很低,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他们就逐渐会比较自觉地举手,而且发言时越来越爽快,声音也越来越响亮。

2、学困生课堂板演优先学困生一般都会害怕到黑板上板演。而我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偏偏选一些学困生到黑板上演练。主要是一些难度不高的题,开始几次他们往往会因为胆怯而处处出错,甚至会心慌意乱而不能板演。到后来就会慢慢习惯,甚至抢着板演。让学困生优先发言和板演,首先能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教师有时还可以收集一些“反面材料”;其次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也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同时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变学习无动力为有压力、有动力。

3、学困生巡视指导优先当学生独立解题和课堂练习时,我总会有目的地巡视,我的主要巡视对象就是那些学困生。开始,我一站到他们身旁,他们会紧张地做不出来,或者用假写的动作掩饰,我与他们交流,让他们知道我的善意,然后学困生就会慢慢习惯,

这样,我及时发现了问题,及时指出,及时辅导,这也是帮助学困生当堂掌握知识的方法之一。除了课堂教学中给予学困生优先参与机会外,还要进行适当的课外辅导。

三、正确运用班集体的影响力,引导学困生自省上进。

转化学困生,集体的力量不可忽视。转化学困生,除了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细心发掘“闪光点”,及时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之外,还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帮助学困生共同进步。为此,第一创建一个班风良好,民主,融洽的班集体,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里就像生活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彻底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和学习。二是建立各种互助小组,开展“集体带个人,以优带差”等活动,培养学困生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我们班我都是把好生和学困生调坐在一起,一个好生带一个学困生,让好生监督学困生,辅导学困生,影响学困生。

四、对学困生的转化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我们班有个叫杨佳明的学生,以前上课时经常讲话,睡觉,不认真听讲,成绩不理想。但是这个孩子很聪明,反应快,接受能力强。只要他稍微认真听讲总是第一个举手,于是我经常表扬他,给予他表现自己的机会,现在的杨佳明上课时再也不做小动作了,课堂上都能认真听讲,所以他现在的学习与表现都很棒!

转化学困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反复的现象。对此教师要有宽容的态度,教师除了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外,还要耐心地教育和期待他们,最终使学困生转化为一位合格的学生,甚至是优秀的学生。

学困生的转化方法还有很多,这只是我平时工作中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努力寻找、探究更好的教育方法,争取把班中的学困生都转化成合格的学生,甚至是优秀的学生。

第5篇:班主任怎样对待差生-后进生转化

班主任怎样对待差生

一、班主任应对“难教学生”的涵义进行研究:

所谓“难教学生”,在小学里,是指那些表现出不良行为和成绩特别差的儿童。“难教”的内涵不在于学生本身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在于下面两种意义:一是常规的教育方法对他们不起作用;二是这些学生进步过程中反复性特别大。

小学“难教”学生表现为不同的类型:在低年级大多数是顽皮、任性、执拗、懒惰和好打架;中年级则表现为粗暴无礼、不守纪律、恶作剧、说谎和小霸王作风等;到了少年期,“难教”的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般已属道德品质上的问题,例如撒谎、偷窃、损人利己等各种不良品质。“难教”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都较差,这不是智力差而主要是学习动机不正确造成的。

二、班主任应明白“难教学生”对群体的影响: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注意到,也是同行教育工作者的深深体会,每个班总有一些学生比较难教,这些学生一般占全班人数的4%--6%,如果一个班的“难教学生”超过10%,班主任的工作就很困难了。难教学生问题为严重性,不仅是他本人不能健康成长,更严重的是他们对班集体的破坏作用。人数虽不多,但能量却不小:第一,他们扰乱课堂,影响教学秩序;第二,他们牵制班主任的工作,有不少班主任的业余时间被处理这些孩子的问题占去了,没有精力考虑整个班集体的建设;第三,“难教学生”有很大的“传染力”,他们容易带坏其他同学,有的班主任不得力的班级,“难教学生”控制了局面,有的孩子怕他们,有的孩子学他们,很快就成了乱班。

根据有关调查发现,不少孩子违法的始犯年龄是11-12岁,他们在学校几乎都属于“难教学生”,后来就逃学,成了“流失生”,结识了社会上的流氓、盗窃分子后便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难教生→流失生→少年违法者,这就是某些少年堕落的三部曲。因此,教育与改造难教学生也是保证社会安全团结的因素之一。

三、班主任应剖析“难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对“难教学生”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真正转变“难教学生”

我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此,没有一个万能的“难教学生”教育模式。我们应该剖析他们的心理特点,针对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转变思想。

在小学低年级,“难教学生”体现在注意力不稳定,认识兴趣低。这些学生上课总是分心,搞小动作,即使是非常新异和有趣的内容,他们也坚持不了多久。其次,对学习没有社会义务感,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来上课。(班主任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教师应特别关心他们,不可以随便批评他们,更不可以看不起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多提问他们,有意无意地让他们参加到自觉学习中来。与家长较好地联系,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通过学习,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美和自然的美。

小学中、高年级“难教学生”体现在任性、执拗、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应该做什么而不应该做什么,但是总控制不住自己。有时害怕困难,就会抄作业等。还有由于缺乏坚持性就会导致功课未完就去玩,言行不

一、撒谎等。针对这些特点,教师的首要责任是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确要做该做的事情,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想办法让他们感受到取得成绩,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其次,教师应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生活,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是在乎的。有了教师父母般的爱,学生就会改变自己的态度,想得到教师的表扬。

另外,学生的人际关系也是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师对学习任务完成得好的学生给予的是表扬和奖励。但对于“难教学生”,他们是很难很好地完成任务的。可他们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关怀,同学的友谊。如果这些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他们对教师就会由畏惧、冷谈到敌对;对家长由亲密、疏远到阳奉阴违;对同学的态度是讨厌、仇视,甚至想报复,搞恶作剧等。面对以上这些,教师不能只给表现好、成绩突出的学生表扬,应该变着法子给“难教学生”表扬,但教师的表扬应是诚心诚意的。学生得到了表扬,学习就有兴趣,他们就会进步。由此也可以得到家长的关怀。教师还应该多组织集体活动,教育表现好的学生要多帮助“难教学生”,让他们一起进步,共同为班级争光。

总之,人是会转变的,但是变坏变好都是有条件限制的,对于学生,如果教师只在乎表现好的学生,而讨厌“难教学生”。编着法儿整他们,如变相体罚、疲劳战术、讽刺挖苦、秋后算帐甚至赶出教室,那再有能力的教师也无法教好学生。要知道,学坏容易学好难,“难教学生”多了对班级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认为,作为教师,其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教书是理所当然的,育人则比教书困难。如果教师育好了人,那书就不难教了。所以,对待“难教学生”,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一个态度问题,就是对学生由衷地关怀与爱护。没有爱作为基础,不管采取什么教育方法,都不能成为一种教育力量。

第6篇:班主任怎样对待差生-后进生转化

班主任怎样对待差生

差生和优秀生是相比较而言的。差生通常是那些在品行或学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人数虽然很少,但能量不小,有一定的破坏性。那么,如何来做好差生教育与转化工作呢?我认为应注重启发式教育,采取他们内心乐于接受的方式,寓教于乐,具体来说,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平等原则

我想,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平等原则是指老师对差生实施教育时,淡化教师的权威,尊重被教育者,也就是尊重差生的人格,激发其自尊、自爱和心灵感应。一般来说,差生有较重的自卑心理,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但同时又有较强的自尊心,对老师的当面批评或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所以,当老师初次与差生谈心时,一定要放下架子,否则,会使师生关系陷入僵局。因此,对差生教育时,必须坚持平等原则,使他们时时感到老师可亲、老师可敬。从而缩短师生心理差距,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真诚原则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真诚”二字,做差生思想教育工作就更离不开“真诚”二字了。真诚是一门爱的艺术,它的基础是给予、关心、尊重和理解,对于一个差生来说,他需要的就是给予、关心、尊重和理解。有的教师对差生很讨厌,看不起差生,他们给予差生的帮助实在太少了,其实应该多尊重差生,多给他们一点关心,多去了解他们。所以,真诚原则是对差生教育与转化工作取得实效的一个关键。实践表明:最难教育的差生也能在老师真诚的语言下被感化、被融化。

三、激励原则

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即使是废铁,也有可熔炼成钢的成分;即使是木屑,也可燃起熊熊的火焰,差生身上自然也有闪光点。激励原则是指在差生教育和转化过程中,要注意以激发和鼓励的方法,促进差生的自我转化,差生的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依据,只是使差生受到激励,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与差生谈心时,老师要多给予鼓励,坚持正面引导,不说伤害差生自尊心的话,更不可体罚差生,特别注意抓住差生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从而使差生既看到成绩,又找出不足,增强其奋进的信心。

四、合力原则

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要形成合力。合力原则是指在差生教育过程中,把与差生教育有关的人员纳入到转化差生的工作轨道上来,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与集体感化作用,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德育渗透功能,充分发挥家长的影响作用。协调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渠道广泛,弥补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陷,所以,也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其中发挥家长的作用尤为重要。(后进生转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实施合力原则应注意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和教育方法的多样性,不可同吹一把号,各吹各的调,无法形成合力。因此,合力原则是对差生教育与转化工作取得实效的又一个关键。

由此可见,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坚持以上四个原则,那么,他们在对差生教育与转化工作中,肯定能够取得成功。

第7篇:差生转化

(一)寻找心理根源

后进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不得法,缺乏学习动力,面临问题常常会产生紧张、自卑、畏惧、逃避等心理。他们把学习看成是件苦差事,并抱以厌倦、懈怠的消极态度。听一听他们不参与课堂讨论的原因:“我实在提不出不同的意见。”“反正老师不会让我发表不同的意见,倒不如听别人发言,正好可以不动脑筋。”“我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担心自己说错,怕老师批评、同学嘲笑。”„„有这些心态在作祟,因此,他们在讨论时漠不关心,该想的不想,该说的不说,该做的不做,甘心作听众。面对如此消极的现象,我觉得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

(二)消除心理障碍、强化参与意识

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参与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采用录像欣赏、运用实物演示、图片讲述、故事引导、表演操作等来激发学生讨论学习的兴趣。

其次,营造氛围,创造参与条件。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的必要条件。这种氛围能使学生轻松,愉快,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大胆发言。在讨论学习中,老师应以长辈,朋友的身份去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更要与人他们多接触,多淡心,交朋友,还要善于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传递给他们亲切、鼓励、信任的情感。在小组讨论中,要教育学生特别是优等生要尊重同学,无论后进生说出多么离奇的设想和多么低水平的发问,所得到的都应该是真诚的帮助和鼓励。答错了可以再答,不完整可以补充,没想好可以再想,不明白允许发问。为后进生创设这样的氛围,消除了他们怕人取笑的苦恼,怕老师批评的顾虑。

再次,提供成功机会,诱导参与讨论。学习成功是促使后进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给后进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参与课堂讨论的自信和勇气。

第四,优化组合,确保参与学习。课前或课上,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常见的分组有以几种形式。

一、师生组合。把后进学生并为一组,教师参与其中,对学习中的难点重点可用提示、暗示的方法,巧妙地给后进生铺垫成功的台阶,使他们发表的意见完整、语句通顺。但老师要注意平易近人,让后进生接受你,而且要有耐心,等待后进生先做出反应,并多用鼓励的语言,赞扬的目光,商量的口气。

二、差异组合。即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四人一组成,其中一个为优等生,两个为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他们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已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和后进生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

三、自由搭配。由学生自由组合学习(讨论)小组,这样后进生也能找到自己爱好相投,感情相融的学习伙伴。这样灵活的分组,使后进生获取得了与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同学交往的机会,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向他学习的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总之,只有千方百计地寻找激励后进生参与学习的方法,让他们畅所欲言、敢干去做,历史学习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课堂气氛才会生机勃勃。

第8篇:转化差生

转化差生(后进生)工作总结

王兴泉

“差生”的心理特征常表现为:既傲慢骄横,又胆怯自卑;既想奋起前进,又信心不足。在班内受到同学的歧视,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在家中受到家长的批评,没有家庭“温暖”,而倍感孤单。所以差生常常就会产生 “破罐子破摔”的自暴自弃的落后想法。在实际工作中,要转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成优秀的学生,并非是一朝一夕或只言片语所能凑效的。所以差生的转变需要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耐心地说服教育。可见,差生转化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差生”亦即人们常说的“后进生”。后进者,后来进步也。可见,“差生”也并非是绝对的差,只是他们在思想品德和学习方面,暂时都达不到教育培养目标提出的阶段性基本要求而已。所以,“差生”除非是天生弱智或大脑有问题,大多数的“差生”并非“不可雕”,而是“孺子可教”。因此,我们应该有信心,相信“差生”转化是有可能的,并且是能够取得丰硕成绩的。

一. 用“爱心”滋润差生,用真情叩开他们的心扉

失去尊重的人最需要尊重,失去信任的人最需要信任。后进生最大的心理障碍是长期缺少爱。因此处于特殊境遇的差生特别需要同学的友爱,老师的关爱。

爱有着巨大的力量,它是牵连师生关系的一条割不断的红线,也是后进生转化的内动力。因此,我在平时,总是用“爱心”去滋润差生:有意或无意地去接近他们、关怀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理解他们的心情,用实际行动感召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觉得老师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们、挽救他们,而并不嫌弃他们。比如有些同学,由于家庭环境不好(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在家无人管教)而热衷于“网上游戏”。一段时间内,他思想退步,成绩下降,由原来的上中等而转为双差生。我发现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主动与其接近,作深入细致的谈心:讲明上网并不是坏事,从中我们还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但迷恋上网就会影响我们的学业和健康成长,就变成了坏事。听了我一番充满爱心的话语,他深有感触。并决心痛改前非。事实上,这样做远比一般的说教,频繁的批评,粗暴的训斥效果要好得多。

二. “细心”捕捉闪光点,用其长避其短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样,差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只要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身上的确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若能及时“点化”,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我总是较善于细心观察后进生的“闪光点”,并充分使他们的“闪光点”发光、增光。我的做法是:对他们立足于争,着手于拉;极积创造条件,给他们一表现自我的机会。以便克服消极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或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或利用他们的长处让他们上讲台演讲、上黑板做练习、或让他们发本子、去拿粉笔等等。使他们感到老师信任自己,并引以自豪,从而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际上,对差生来说,用其长的过程,也就是避其短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心理上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是有利于促进后进生的转化的。

第9篇:差生转化

关爱“后进生”给他们一片蓝天

后进生作为现代“教育病理”的最明显的征兆之一,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问题。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育是一种艰巨的事业,它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而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则是一项更艰巨,更能体现艺术的工作。

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后进生,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后进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在于他们普遍存在着一种失败者心态,自信不足。导致学习动力丧失的原因在于学习进程中反复经历失败,产生了消极心理状态。所以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全体发展。

针对后进生的特点,转化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以爱心感化后进生

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学生做错了事,老师在批评或处理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能粗暴;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能用冷漠的态度、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待他们,这样既损害教师的崇高形象,又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教师要从思想上树立起“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的观念。

对于后进生,最忌讳的莫过于“歧视”。要平等的对待他们。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用爱心精心呵护他们。许多后进生恰恰是缺乏“爱”造成的。因此,在他们身上倾注满腔关爱之情,无异于“久旱逢甘雨”,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人都是有感情的。在给学生以思想、学习上的关心和教育的同时,在生活上多多过问,有时利用周末、节假日去家访、沟通,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

的教育效果。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学校的温暖;另一方面让他们觉得老师并不因其后进而置之不理,照顾了他的自尊心。

二、要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爱默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是后进生转化的基石,只有帮助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算找到了起点。后进生如果丧失了自信心,各方面的表现和成绩就会跟不上,导致自暴自弃,进而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抗老师的教育。

那么,如何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呢?

首先,教师要改变“朽木不可雕”的观念,对后进生满怀期待。帮助后进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我能学好”的信心,增强“我要学好”的决心。因为后进生既落后又能进步。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经常鼓励那些后进生要相信自己,不要放弃自己。后进生在老师的鼓励下,自信心会不断增强。

其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机会,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和褒奖,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我班有一位同学,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底,学业成绩不理想;但是他有很多优点,如人缘好,乐于助人,特别是劳动观念强,打扫卫生不怕脏,不怕累,任劳任怨。所以,我在班级常常表扬他,号召同学向他学习。老师适时的鼓励,加上学生自身的不断努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进步的自信心。虽然他的学习成绩暂时还不好,但是经过努力,相信他也会提高学业成绩的。

同时,教师要注意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来抑制和克服自身的缺点。教师如果只是一味的指责后进生的缺点和错误,看不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甚至认为后进生一无是处,那么,无论你怎样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点缺点都没有的好学生和一点优点都没有的坏学生均是不存在的。后进生身上也有优点,只不过由于他们的缺点多且易见,而优点和长处则少而隐蔽,他们上进的心理因素,又常常是“闪电式”的。因此,教师要一分为二的对待后进生,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优点,加以充分肯定和积极引导,做到长善救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其成为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转折点,从而使我们的教育能够良性循环。

三、要善于抓住适当的时机,教育后进生

帮助后进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是非观念。研究表明:学生第一次犯错误时要求改正的心理愿望和决心最大,而第一次受批评时的心理承受力最小。因此,在学生刚入班时,就要特别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第一次”违纪,并给予批评教育和适当的处理,使其能下决心立刻改正,以求事半功倍。同时让其对学校班级的管理要有“严厉”的深刻印象,从而不敢违抗。这一阶段,绝不可对学生“宽宏大量”。一而再、再而三的原谅,形成坏习惯之后的批评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效果较差。比如,刚入班不久有两

位同学大家,班长通知我后,我及时赶到,看他们气已经消了,我就装出十分生气的样子让他们继续打,一边告诉他们相聚是一种缘分,这样做不仅伤害了你们之间的友谊影响了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还给整个班级抹黑。最后经过教育,他两人和好如初,并自愿在班级做出公开检讨。经过这一次让他刻骨铭心的教育后,以后他们没有再发生矛盾,表现明显进步了。

当然,首次违纪的处理亦不宜过重,不要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以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使学生背上过于沉重的包袱,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四、要以良好的环境影响、熏陶后进生

环境,会影响一个人,改变一个人。这里讲的环境,包括学校、班级和家庭。整个学校要形成关心后进生、不歧视后进生的大环境。

班主任要注意营造有利于后进生成长的班级气氛。一是在各种班级活动中,不能人为排挤后进生,应发动他们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表现自己某方面的特长,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回自信心;并以此为支点,增强战胜自己的勇气。二是可以采用结对子的形式,先进的帮扶后进的,形成强大的教育优势。比如,在班级中,我有意识地把后进生与优秀生编为同桌,让优秀生从思想上、学习上帮助他们,并做为“好人好事”记录下来。三是与各科任老师密切配合,共同转化后进生。比如,语文老师在批改周记时,可以用无声的、鼓励性的或中肯的语言来教育;物理老师利用下班辅导的时机,勉励他们;还可以通过分数的“提高”来激励后进生,等等。这样,

让后进生感到老师是相信他们会进步的。无疑,整个班级就会形成团结互助、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后进生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习、生活,一定会心情愉快,愿意接受教育;当因为自己违纪或成绩差,而影响班集体的荣誉时,也会感到惭愧,从而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提高自己。

家庭也是转化后进生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学生从小在家庭中成长,家庭是他们的物质来源和精神归属之一,所以势必对家庭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家庭在后进生的转化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是学校教育所替代不了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哪一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进步呢?班主任应该多与家庭取得联系,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家长深入交换意见,共同努力来转化后进生。这样,对后进生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良好环境的熏陶,也才能巩固转化的成果,真正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认识,并将其“内化”为道德品质,从而达到“转化”的最终目的。

总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冰冷的态度,空洞的说教,严厉的批评,都会关闭学生的心灵,甚至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针对后进生我们要用和蔼可亲的语言,亲人般的关怀,与学生间心灵的交流和融合,既需要有“弹钢琴”似的巧妙,又需要春雨润物般的无声,对症下药,不断激励,才能药到病除,取得最后的成功。

上一篇:口语交际介绍教案下一篇:完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