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易有感

2022-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读周易有感

读木心的著作有感

木心在内地出版的一些著作,可见他常常在思考着一些似乎“无意義”的东西,那就是诗意与哲理。

早期他就写有像《哈姆雷特泛论》《伽米克里斯兄弟们》(九篇集)、《非商籁体的十四行诗》(100首集)等装订成20册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各种文体著作(手稿),但都在“文革”时候被销毁了。虽然听说后来他居住欧美后,为了补偿过往文学作品的丢失,日复一日笔耕至深夜,每天要写下万字左右文章;他也曾与朋友巫鸿谈到他要编写的《巴比伦语言学》《瓷国回忆录》等众多巨著,但我们至今也没有看到这些著作。

目前在内地出版的著作,能读到的《文学回忆录》(两卷本)这本算是大的著作,木心在纽约开设“世界文学史”讲课五年的笔记记录集,是一本关于中西文学艺术历史的大纲性质著作,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其他的都是他个人的一些“诗意和哲理”的记录,看起来都是小书儿,类似散文集的《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看随想录》《即兴判断》等,更多像是随想录的《素履之往》《哥伦比亚的倒影》这样的,这就像是意识流手法记录的语录体,或许像是诗集《我纷纷的情欲》《西班牙的三棵树》《云雀叫了一整天》等,也都是诗意哲理句子段落的“诗化”。

如他谈关于人生的箴言: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死前的一段过程。”“只有机智透顶的人才可望重显憨厚。”“有人说,时间是最妙的疗伤药。此话没说对,反正时间不是药,药在时间里。”

“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如他谈艺术:

“艺术品如果不是艺术,就什么也不是。岂止是艺术家孤独,艺术品更孤独。”“所有伟大的文艺,记录的都不是幸福,而是不安与骚乱。”

“艺术本来也只是一个梦,不过比权势的梦、财富的梦、情欲的梦,更美一些,更持久一些,艺术,是个最好的梦。”“哲学非但不能解释艺术,而且不配解释艺术。世界上什么最伟大,艺术最伟大,可是艺术一直被弄成小丫头。”

如他谈爱情:

“爱情,亦三种境界耳。少年出乎好奇,青年在与审美,中年归向求知。老之将至,义无反顾。”

“一个爱我的人,如果爱得讲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我就知道他爱我。”“一流的情人永远不必殉陨,永远不会失恋,因为‘我爱你,与你何涉’。”

“轻浮,随遇而爱,谓之滥情。多方向,无主次地泛恋,谓之滥情。言过其实,炫耀伎俩,谓之滥情。没条件的痴心忠于某一人,亦谓之滥情。”

“爱一个人,没有机会表白,后来决计绝念。再后来,消息时有所闻,偶尔也见面……幸亏那时未曾说出口,幸亏究竟不能算真的爱上。又爱了另一个人,表白的机会不少,想想,懒下来,懒成朋友,至今还朋友着……光阴荏苒,在电话里有说有笑,心中兀自庆幸,还好……否则苦了。”

木心无论是谈文学艺术,还是谈人生悲欢,或是爱情的温柔与无奈,他也在这些零碎的、又像是自言自语的诗意与哲理思考中,从而获得了关于生命的另一种慰抚,以及人生经历遗憾的一种补偿。文学艺术在大多的时候,是人生遗憾的一种补偿,因为经历的坎坷与得不到,最后都会寄托于文学艺术的创作与思考,并在创作与思考过程,得到了一种安慰。84年的岁月,从乌镇到上海,从上海到纽约,再从纽约重回故乡乌镇,历尽坎坷波折,以画以文,记录他在文学艺术上的风采,并成了乌镇的代言人,成为华人文艺导师,他长期在人文领域中进行着诗意又有哲理的思考,他也早已超脱了这种“孤独”。不同时期阅读木心,又有不同的体会,这也是人文艺术的真谛所在。文学或艺术学,归根结底还是人学。

作者单位:中国歌剧舞剧院

作者:刘桐

第2篇:读丹纳《艺术哲学》有感

摘要:艺术作为不同学科中的一个门类,有着极其独特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内涵,艺术遍布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画家画的一幅画,一件好看的雕塑作品,一首动听的音乐歌曲等,都可以称作为艺术作品。《艺术哲学》是由19世纪法国的思想家、文艺评论家丹纳的代表作。通过阅读丹纳的《艺术哲学》,从中对影响艺术的三要素:种族、时代、环境、中的时代入手论述时代对于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艺术、时代、环境、宫崎骏

一、丹纳的时代精神

丹纳是法国的历史学家、文艺理论家, 自然主义文学的倡导者,丹纳深受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影响,尤其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论是物质方面的或者是精神方面的都可以解释;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演变、消灭,都有规律可循在他看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 在《艺术哲学》一书中,从三要素出发,丹纳阐述了艺术的本质,以及对于艺术的欣赏。

丹纳的时代内容包含了精神意识、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等因素, 丹纳将其称为“精神的气候”。丹纳认为艺术品所形成的艺术特色必然会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精神。

在书中丹纳指出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丹纳通过列举希腊悲剧:埃斯库鲁斯、索福克勒斯、以及欧里庇德斯的作品的诞生时代,正是希腊人战胜波斯人的时间,以及荷兰绘画的兴起正是荷兰凭借顽强与勇敢推翻西班牙的统治,与英国势均力敌的作战,在欧洲成为最自由、最繁荣、最发达的国家的时候。

二、艺术与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在一定的时期决定着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上,唐朝时期是国发展的较为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开放的一个繁荣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艺术形式,例如唐诗、青花瓷的出现。这些艺术形式的出现都与时代精神相关的。在唐朝时期我国与其他国家交流,对于思想不再是一味的禁锢,在诗歌上出现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出现了李白这样的伟大的诗人。正是处在一个较为繁荣开放的环境中,才能造就经典艺术。

正如书中所说:“艺术是短暂的,艺术在同一时代开始,也在同一时代结束。”艺术所产生的时代是短暂的,艺术本身在时间的长河中冲刷后所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内涵,更多的是艺术作品背后的时代精神,和当时大环境对于艺术的产生的影响。丹纳列举了希腊人的希腊文明的另一个朴素的特点,指出希腊人的“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精神境界是简单的,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是复杂的。因此他们的艺术比我们朴素;他们对于人的心灵与肉体所抱的观念,给他们的作品提供了材料;但我们的文明已经不允许这一类作品产生了。”书中描述到:“古希腊的男人只需要一件没有袖子的背心,妇女只要一件没有袖子的长到脚背的单衫,从肩膀到腰部是双层的,这是服饰的主要部分;”通过描述希腊人的穿着上可以看出希腊人的衣着是非常朴素,没有像英国人或者其他国家的人们一样穿着繁重的礼服;环境的复杂或朴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艺术。希腊人处于一个简约、朴素的这样一个穿着方式对于艺术的产生是来说是更加纯净,没有过多的欲望或者杂质夹杂其中。

丹纳指出艺术的本质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习俗。古希腊执行的是民主制,没有过多官职和社会阶层,普通人能够担任一切公共职务,社会并不分成官吏和平民。在这样一个朴素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习俗都是朴素的。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思想对艺术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朴素的社会环境中所产生的艺术是更加质朴的更加贴近人心的。相比之下在复杂或者社会动荡的一个环境中,艺术是难以发展下去的。在人们生存都是一个问题的时期,温饱难以解决的状态,艺术是难以发展下去的。社会环境对于艺术的创作,以及社会环境对于艺术家们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三、以宫崎骏动画作品为例

宫崎骏是日本著名的动画大师,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表现纯真的爱情,表现少女的成长等。在他的动画作品中都会有一些描写战争的场景或着以战争为时代背景所发生的一些故事,例如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描述了哈尔是一个无情的战斗机器,被女巫施了魔法,在不同的国家中穿梭,服务于女巫的命令。而苏菲也是一个中了魔法的少女,从少女变成了老奶奶,最后因为爱的力量解开了魔法。在最后的镜头中,哈尔在枪林弹雨中化身一只巨大的鸟,冲向战争的最前线,画面中表现出的是无尽的绝望和勇于面对战争的勇气;苏菲面对战争失败的船只时,说道“我不喜欢这些”;在影片无论是在台詞的设计还是战争场景的设计中,都可以看出宫崎骏对于战争的一个反对。

宫崎骏的出生在二战时期,由于他父亲是从事军火方便的生意,他的童年生活并没有因战争受到影响,依然过得比许多普通人家的孩子要好。因此也目睹了因为军火利益而来的人性背后的丑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宫崎骏反战观点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幼年经历所造成的阴影,另一方面也与二战后日本的大环境有关。在《天空之城》《风之谷》等影片中所描绘的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最终都在战争的催化下毁于一旦,被大自然所占领。这种毁灭式的战争所带来的的影响一直在宫崎骏的影片中呈现,其中蕴含着对反战争的意味以及对人类的警示。

深处在动荡环境中的长大的宫崎骏,在他进行艺术创作时,把他儿童时期的生长环境,以及成年后国家的时代大环境的影响,都深深的带入到他的艺术作品中,对他创作的动画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中都有着体现。时代产生了艺术家, 艺术家又是最能洞察社会的人。丹纳认为艺术是影子, 才能是本体, 艺术始终跟着才能的诞生, 成长, 衰落。而决定艺术家才能的是时代。一方面, 艺术家在时代的环境背景下学会了基本的技能。另一方面, 时代又赋予了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灵感。

四、理想与现实

艺术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也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丹纳把社会生态,自然环境、文化生态等都归类为时代。就时代而论我们不能单独的论述时代的为某一社会现象。正如书中所说:“无论什么时代,理想的作品必然是现实生活的缩影。”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理解在战乱年代人民的水深火热的这样的环境中,无法理解因为生活所迫而流离失所的痛苦。我们只从一幅幅画作中,一部部电影中尝试着了解曾经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或者是艺术家本身的痛苦。例如梵高的绘画作品《向日葵》,整体画面呈现出一种热烈而奔放的情感,明黄色的向日葵在画面中绽放,似火一样明亮的黄色,同时画面中还有枯萎的向日葵代表生命走向了终点,生命在新和旧之间交替轮回。梵高用向日葵来形容自己,像向日葵般的热烈,却又短暂。梵高在世时,他的画作并没有受到世人的欣赏,一生贫穷,自我矛盾和怀疑。最后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艺术家如果在一个相对痛苦、穷困的环境中,在一个转乱的年代中,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总会有他痛苦的情感的表达,艺术家不会逃离环境,而去创作环境之外的一些作品。无论是自然环境,或者是宗教信仰、精神文明都对艺术家的带来影响,就如丹纳所说:“一个观念好比一颗种子———种子的发芽, 生长,开花,要从水分、空气、阳光、泥土中吸取养料;观念的成熟与成形也需要周围的人在精神上予以补充”,藝术家某种观念的形成和周围的人文环境是分不开的, 就像水分、空气、阳光、泥土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与种子的生长达到和谐状态,种子才可以发芽;同样的道理,周围的人文、社会环境也同样影响艺术家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好的作品的背后一定能反映其背后所蕴藏的现实生活,正如艺术来源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此不同的社会环境,时代因素会造就不同方式的艺术,也会形成不同的思想观念。

五、结语

在我们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艺术正在被一种处于宽泛且中立状态的文化所包容,我们面对越来越多的艺术形式,也更加容易去接触到艺术。在书中我们了解到艺术的创作,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最后以不同的艺术方式呈现出来。对于我们创作者启示,要用发展、包容的眼光去看待艺术;不要用孤立的眼光去看待艺术,每一件艺术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当然作为艺术创作的我们也应该从打开我们的思维,思维不应该被固定;同时积极接触新事物,开拓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文化内涵,保持思想的进步,才能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陈薇羽.品评丹纳的《艺术哲学》——解读种族、环境、时代对艺术的影响.[J]科技风.2012年24期

(2)贾小蓉.从丹纳《艺术哲学》看民族性格对艺术创作的影响.[J].参花(上).2015年08

(3)陈峰.时光流逝中的艺术典型——关于丹纳《艺术哲学》中谈到的典型问题的思考.[J]美与时代.2014年06期.

作者简介:高家欣(1995年 11月——)女,汉族,籍贯皖,职务学生,学历硕,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动画艺术

作者:高家欣

第3篇:读《庚子勤王和晚清政局》有感

【摘要】戊戌维新失败之后,以慈溪太后为首清廷企图废掉光绪皇帝另立他人。流亡海外的康梁等人得知消息后,采取各种措施来保皇,并与清廷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桑兵先生的《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是研究这段历史的经典之作,本文是笔者阅读此书后的一些领悟和思考。

【关键词】庚子勤王;革命;绅士;政局

一、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建立和发展

1、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建立

道德,即“善”的理念,道德文化便是关于善的文化理解。国外早在古希腊时期就由柏拉图这样一些哲学家提出并引发思考,而在中国也经历了漫长的建立和发展时期,可以说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同时也是承载了中国五千年满满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发展。从先秦时期到现在的道德文化发展来看,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主要是在儒家的基础上建立而来,这个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认同感,中国传统这个话题离不开儒家道德发展的基本元素:仁爱、好礼、尚中、修身、见利思义、忠恕、知耻。最初这种思想的提出也许是统治者为了维护一个相对稳定的统治环境而大肆发展形成的,但不管出于什么缘由,我们的道德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个相对的稳定的认同——传统儒家道德文化。这些“忠孝礼义廉耻”的词汇构成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即中华美德的基本框架。

2、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发展

儒家文化从建立到形成完整的体系,经历了春秋到战国变革的短短几十年历史,也可以说是经历了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的几代师徒的传承而形成,但是秦始皇的一把大火烧尽了他们的心血,近乎干涸了他们的思想,直到汉代的大一统出现了一个“天人合一”的董仲舒,才使得儒家重新回到了我们正统的地位,也在而后一直成为我们正统思想。在我看来,中国儒家的发展和中国人的性格一样不温不慍,也许正是儒家在中国发展中经历了种种的不幸,在思想上相比其他流派略显得温和,而造就了中国人的这种性格,这正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在发展中的精妙的地方,也是它之所以能过成为正统思想,并影响我们至今的原因。

二、现代社会的面临的新的困境

1、社會问题的凸显的表现

在现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发展中片面的理解了个人得失和集体利益之间的这种功利理论,似乎淡化了儒家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者亦施于人”的“仁”的理念,而出现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商业不良行为,“学术造假”的诚信缺失等等社会问题,经济发展使得中国的重新再回到大国行列,但是文化发展出现了严重滞后甚至退步的情况。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如何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培育具有时代精神、自尊自信、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是一个值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普遍的问题和碰撞,我们应认真反思,寻找根源,努力解决。例如:

(1)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骤然进入了城市生活,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伦理形成碰撞。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不同于以前的农民城镇化模式:城镇化分为两个阶段,我们所理解的城镇化是传统的简单的“点到面”的人口增长造成的本地域间的城镇化,而就湖北而言,我们的城镇化已经朝着第二个阶段“面到点”的发展方向发展了,我们先来看看这种“面到点”的发展特征是:完成了第一阶段传统的城镇化进程,各个城市农村人口增加,为第二个阶段人口迁徙做了准备,最终形成人口迁徙的城镇化,便形成了城市人口变多,城市减少,迁徙人口基数大,城市承载能力短期无法适应人口的增加的速度,便引起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伦理的碰撞。

湖北以武汉为例,每年的毕业大学生留在武汉工作人员,外地务工人员迁入武汉,就造成了以上问题。他们不仅需要在经济能力上,还要在地域文化上对武汉适应,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在现代经济伦理上出现问题,我们传统道德文化要实施调节作用来解决。

(2)同为城市里的市民,人的素质也有差异。根据社会分工的不同,加之受道德文化理解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理解角度和生活方式,造就出城市人口在素质方面的差异,以广场舞为例,现在这问题俨然成为扰民的重要问题,在广场舞参与群众的角度看来,他们用娱乐健身的方式来放松自己的生活,并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没有异议。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也影响了部分人的休息和安静的生活环境,我们要在不同的素质差异和不同视角中提出调解的道德文化指引,来缓解这以亟待解决的矛盾,比如限制地点,限制音量,限制时间等。

(3)家庭伦理与社会经济之间也存在矛盾。上面我们所讲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并日趋完善,人口迁徙是一个问题,他们多是本省地级市人口为了赚钱到外地打工,将子女留给家里的父母,造成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这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追求经济基础的同时,却忽略了亲人和家庭,最终会形成赚钱为了养家,养家却没有时间,无法做到精神上的家庭慰藉这样的怪圈。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践行问题,这些务工人员是拥有一定的家庭伦理知识的,他们所理解的生活好一点,家庭幸福一点不能说全部有悖于家庭伦理,毕竟他们是在去维护家庭的基础上做出的努力,结果也受到了想要的一部分成效,但却忽视了家庭伦理体系中精神的重要性。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在道德文化上做出正确的指引,用来平衡家庭伦理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2、社会问题出现的危害

“诚信问题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去留问题”、“不道德学术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国外的学者说中国的一个缺少信仰的民族,国内的社会学家也认为我国的年轻人没有一个正确的“三观”为指引。事实也许不是这样,我们缺少信仰吗?不是,我们有自己既定的发展方向和个人目标,为之奋斗着。我们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吗?不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儒学社会,我们从小接受的都是儒家教育方式,我们的儒家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在周围的环境中已经深入我们的思想中。那为什么还会出现以上的不良事件呢?很简单,我们明白是一回事,践行又是另一回事。在道理都明白,只是怎样去做?举个例子,社会上热议的“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我们知道应该伸出援手,也许我们不会去做,但是我们有正确的认同,出于道德理念上我们应该扶,这能说明我们没有正确的“三观”吗?关于践行,为什么没有实施,是因为监管机制和调节机制的不够明确,而造成“扶,被讹钱”的不良后果,所以,在遇到同种情况会望而却步,这不仅仅是道德文化的缺失问题,只是说少数的人群在追求所谓的个人功利效益伤害了实施道德的人群。这里插一句题外话,中国的个人价值观形成的方式与国外的文化不同,中国人主要是通过历史实例来判断来形成属于自己的心理方式和行为方式,而外国人的思想中是不迷信历史的,他们相信的是现行的改造成功形成的价值理念,这点是必须要提的。

所以在这些社会危害形成的同时,我们不及时合理解决前期社会稳产生的危害,后面的同样的事情发生,中国人第一反应不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要我们做什么,而是逃避这种问题构成的个人危害,在这种选择行为形成一种习惯了后,才是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最大的挑战。这才是我们最急迫需要解决的事情。

三、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反思与发展方向

1、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反思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和生活环境中已经潜移默化的学会了,也就是说这种过程中,我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民族传统道德的心理认同,难题在于践行时遇到了挫折,遇到了难以实施的地方,这是一个瓶颈。我们在实施中缺少保护机制和对少数道德文化行为人的处罚问题。

道德不是强制的约束方式,只能以一种稍微和缓的方式化解,比如,道德机制中的舆论工具,现在我们所要做的是用舆论的方式来传播和宣传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发展,使这种民族道德文化的认同感更加强烈,“正能量”的宣传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在道德践行实例中总结出相应人群划分;在道德文化冲突的范围进行统计:经济道德问题,政治道德问题,相悖道德问题解析。

传统道德文化在现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我们对于这种问题要已一种应对的态度引导,正确的引导实施,使传统道德文化在发展中拥有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这样及时处理道德实践中不文明现象产生的不良的后果,让道德践行有一个更好的实施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对传统道德文化“滑坡”现象的统计才能更加准确。

2、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发展方向

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何让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理念进入人们的实践,成为人们的行为指南,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传统道德文化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必须世俗化,按照世俗化的方式传播,才可能被现代化,进入人们的生活实践。针对我国当前道德文化传统理念的践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的传统道德文化可以向这几个方向发展:

首先,传播问题。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基本要素的传播,弘扬“忠孝礼义廉耻”的基本思想构架。这种传播与以往的传播不同,在整体思想的传播是基础,要在传播的同时,对于相悖的行为有相应的舆论谴责甚至法律制裁,让在传统道德文化在实施过程中拥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这样一来践行者会越来越多,这样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便有了切实的用处和发展。

其次,引导问题,形成规范化道德。政府和领导集团的正确的引导,将传统道德文化的从理念到实施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环境;引导传统道德文化在现今社会的发展和实施方式,让践行者有一条完整和安全的实施流程;让践行者知道如何应对传统道德文化在现今社会的新的表现形式,让他们知道怎么去做,怎样更好的实施。

再次,法律机制和道德机制的协调,形成新的道德评价系统。社会群体中践行者大部分是一般人民,他们的践行过程需要保障,如果不能合理的利用法律机制对其实施保护,以后的践行者有一个效仿实例,这也是出于对中国人群特殊的思考心理的考虑。

最后,我们践行者需要学习足够的社会和法律知识,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对自己形成保护,这样的实例的发生,不仅保护了自己,也给构成良好的践行范例,对传统道德文化在现代社会规范化提供基础。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也有着聚到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参考文献】

[1] 李宝艳.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探索[J]. 党史文苑, 2005(06).

[2] 叶光林. 重构现在中国道德文化体系的理性思考[J]. 理論与现代化, 2002(04).

[3] “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 伦理学研究, 2010(01).

作者:冯鹏远

第4篇:读《周易》有感

论气运

华夏文明传承至今,朝代更迭,战火纷飞,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个朝代接着一个朝代,虽然有过盛世,但终究逃不过覆灭的下场。

一个王朝有一个王朝的气运,无论是皇帝还是臣子,都有王朝气运加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富大贵命。一个人的出身就决定了他的命运,虽然道家讲究人定胜天,但也终究逃不过天道这把大的枷锁,一个人可以逆天改命,但是却抵不过大势的变化。正如朝代的更迭,无论皇帝是多么英明,天要你亡则必亡。

《周易》讲究捕捉天地变化,寻找万物规律,来推算未来大势,这就产生了所谓的“观星象,知天意”。未来在我们眼中也许不可知,但是却又有一种道不明言不清的关系,有时候我们离预测未来只有一步之遥,但是我们也只是将其认作我们的一种猜测而已,并未当真,哪怕真的预测到了,也只认为是运气,孰不知,这一分运气可能是堪破未来的契机。大衍之数五十,而天用四十九,遁其一,遁去的“一”既是破绽也是契机,如果人能把握好,说不定就能堪破天道神机。 大周朝八百年,是最为久远的朝代,大周的气运可以说是恢弘磅礴,誓不可挡。凡皇族气运,皆为紫色气茫,紫者,贵气也,无人可无皇族比肩,而大富大贵之人则为红色精茫,人生之途虽有坎坷,却因气运加身,逃不过福寿之命。

王朝气运是一个朝代的根本,所以皇者重视皇城的选址,各方面都要按照天意行事,顺天道,做人事,才能使一个朝代延续下去。皇族

重视龙脉,死后所葬也要看尽风水,选利于后代,利于王朝的地方安生。

纵观历史,王朝百年而亡,很难有超过千年,这告诉我们不管是再好的气运,哪怕是像王朝的气运也有终结的一天。我们此刻所做的不过是小范围的改变自身的命,但是终究逃不过大势的变化。 观青史,凡史册留名者,无不是皇者或臣者,皆有王朝气运加身。驰骋沙场的历史名将,哪一个不是福泽深厚,让万人景仰的英雄,能被王朝气运加身的哪一个不是天命所归。

人自出生,便带了一份气运,有些人大富大贵,有些人只能碌碌无为。历史上很多人修武道,道家更是闭关潜修,太极张三丰便是最好的例证,张三丰活至三百岁而终,于是他所创的太极拳便流传了下来。人的气运来自人的命星,也就是天上星辰对应人的命运,“观星象,知天意”的由来也许正是源自于此。大千星辰,谁又能找到冥冥之中与自己对应的那一颗命星呢。有人追求武道巅峰,企图以一人之力堪破未来,打破自己的命星,破除自我命运与天道的那一丝联系,超脱于世俗之外,成为得道高人。还有人自然是钻研自然之道,想要以一破万,通过自然中的小事,推演天机变化,由此产生了农历、节气,以及各种农家谚语。天道运转,遮掩天机,致使我们无法堪破自身命运,尽管如此,我们依旧在与命运奋斗不是吗!

气运只是人的一部分,有些人生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尽管他的生活很富有,但是他的性格总是会有缺陷,虽然有气运加持,但是在别人命运中的小劫可能就是他命中的大劫,也许一个小的挫折就可能

会是致命伤害。相反,气运差的人,哪怕他霉运加身,只要他的意志够坚定,就能逃过万劫,经历磨难,也许最后超脱命星,成就自我也不一定。气运的产生无从追溯,也不是人为就能控制。在《周易》中也只是阐述了这么一个观点。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但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正如一个王朝的兴盛其实正是它要灭亡的前兆,没有人可以看破命运,福祸也不是人能所控制的。

我们现在做的只不过是观前人所为,得出经验教训,不再重复罢了,现在的我们看不透自身命运,只能在大的天道里无力挣扎,哪怕是未来的人,也只能是翻看前人的历史,得出前车之鉴而已,人依然活在当前的命运枷锁之中。

有人钻研《周易》,想要以此为突破,堪破未来,也许真的有人能做到,但毕竟是逆天道而行事,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凡能看破天机的人注定不能长久于世。

命运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人人都想着与天斗,搏出一个未来。可是谁又能堪破命运呢,冥冥之中一切早有定论,我们只需顺其自然,无为即可。也许福至心灵,也未可知。

我对《周易》中的推测未来也是极为推崇。如果一切都是设定好的,那么未来一定按照一定的轨迹运行,也许真的就能看到未来,从而改变已有的命运。

我不相信命运,现实中我们还是认为事在人为,因为主观思想的影响,我们作出下一步的决定,也就是说未来的发展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可能是我们太局限,如果跳出这个世界去看,也许就是另一副模样。 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看世界的样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命运的联系存在于冥冥之中,不被我们感知,我们无法打破自身的桎梏,就注定不能看破命运的趋势。

《周易》的推演只是将未来最有可能的情况推演出来,事实是否如此,完全要看个人所为。

第5篇:读《周易》有感

《周易》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的,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道,大道之源”。宋代的大哲学家朱熹在《周易本义》中写到“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意思就是说《周易》这套象数系统,把天地万物之情都表现出来了。一部《周易》就是世界宇宙的一个图式,反映了整个宇宙和人生。

《周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个智慧是什么呢?就是“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像是一个大海绵体,能够把各种不同的东西整合为一个整体,早在尧的时代就开始这种整合了,经过了夏商周,一直到春秋战国,华夏就正式形成了。春秋战国,虽然是百家争鸣,互相之间也斗不可开交,可是到了汉代又整合了。这就是《周易》说的:“一致百虑,殊途同归。”

《周易》崇尚和谐,《乾·彖》明确提出了“太和”的理念,“太和”就是最高的和谐,它是古人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从发掘传统资源的现代价值角度,汤一介先生曾提出:要解决21 世纪人类所面临的由人类自身所造成的一系列困境,就必须重视和谐问题。必须重视“太和”观念,对它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诠释,并落实于操作层面,那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太和”包涵着“普遍和谐”的意义,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及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等方面,“普遍和谐”的观念对今天社会有正面的价值,能匡 正社会弊病。下文即依此观点对《周易》中的和谐伦理思想进行梳理。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首先,《周易》认为宇宙大化流行,是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其中乾坤( 天地) 是宇宙变化的根本。《系辞上》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是认为天地定位之后,化生万物,万物各归其类,各属其群,天上有日月星辰按照一定的轨道的运行,地上有春夏秋冬寒暑节气、风雨雷霆之变化,山川草木百物都各有形体,并按照一定的规律生长、消亡,万物和谐自如。其次,《周易》认为自然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律运行,并非杂乱无序。宇宙变化不已,在变化中达到和谐。乾坤的相互作用而生成万物,乾元主创生,而坤元配合乾元来创生。

《周易》把自然在阴阳规律的作用下达成的永恒和谐状态称为“太和”。《乾·彖》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在推天道明人事的“天人合一”思维价值取向上,“太和”不仅是古人对自然井然有序状态的根本看法,而且是人类社会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及追求的理想生存状态,人要遵循这一规律来运作一切,在此种意义上说,“太和”具有宇宙本体和方法论的意义。再次,《周易》认为人应当遵循自然规律,“裁成辅相”,“参赞化育”,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周易》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以天、地、人三才之道来表达的。 “三才之道”是古人对“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另一种解读,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和谐思维。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基本的要求是人要遵循自然规律。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立在古人预设自然具有和谐美好的秩序与美善的德性的思想基础上的,人所要作的就是效法与促成其“生生之德”。它内在地具有两个方面的的含义:“一方面天地之道内在于人,丰富了人的德业内涵;另一方面则是人的德业客观化于天地万物,丰富了天地万物的价值意义。”这种价值预设虽然不能从理性上去进一步追问与求证,但《周易》所强调的人要遵循自然规律,达到天人和谐的思想对今天生态危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二、人与人及社会关系的和谐

社会是由不同关系的人组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对于如何达到人际间的和谐,《周易》首先从同人卦与睽卦的相互发明来说明与人和谐相处的道理。《同人》卦象为上乾为天,下离为火,火性炎上,与天相亲和,所以《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君子看到这个卦象要分群体类别,辨别各种事物,以审异求同。因人与物各有所异,各有所性,所以要以类来区分辨别,从异中来求同。卦辞是“同人于野,亨”,即在社会上要与众多的人和谐共处,这样就能亨通吉利。六爻卦辞分别揭示出“同人”的不同情景,《初九》说:“同人于门,无咎。”即出门与人和同,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内部的“亲亲”;《六二》说:“同人于宗,吝。”仅在宗族内部和同,这是狭隘的宗派主义,这也是不好的倾向;九

三、九

四、九五反映的是以争竞乃至战争手段与人求同,都不是正确的方法;上九“同人于郊”,反映的是与和同的对象距离远,难于实现和同目的。这些论述从侧面反映了要与邻人和团队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周易》还强调了当权者与老百姓一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要求统治者要以德治国,德主刑辅,要以民生利益为重。如《剥·象》曰:“剥,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益·彖》曰:“‘益’,损益下,民说无疆。”要减损统治者的利益来增厚百姓的利益,只有老百姓生活安定,社会才会和谐,统治才能稳定。要明罚敕法,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以维护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如《噬嗑·彖》:“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但是要严刑有度,以德化人为主,《中孚·象》曰:“君子以议狱缓死”等。还要求统治者能和人民真诚相感,才能使天下和谐太平,《咸·彖》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利益分配问题,《周易》强调要以“利物和义”的道德原则来协调各方的利益。《乾·文言》:“利者,义之和也,„„利物足以和义。”利要和谐于义,使万物各得其利各得其宜。人们要用“利物和义”来规范社会生活中的物质利益的分配,从而达到社会公平正义。总之,《周易》关于如何达到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的观点,对于化解今天人际关系疏离,调解家庭纠纷,优化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人与自身的和谐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解决好身与心、灵与肉二元分裂的矛盾。《周易》特别强调人要修养德性,要尚中和、中正之道,这是达到人与自身和谐的最基本的方法。《周易》尚中,特别强调中爻地位的重要,《辞下》说:“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这段话论述了六爻各位的性质特点。第二爻和第五爻分别处下卦和上卦的中位,处于重要的地位,用来象征人事的守持中道,行为不偏。“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的原因在于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就有迥然不同的结果。这样以

二、五爻的中位来象征人事的行中道,表达了尚中的思想。

在《周易》中,“中”有中正、中和、中道、中行等多种含义,虽然各有侧重,但总的来说“中”既是和谐的应然状态,又是使人达于和谐目标的方法,这与孔子“执两用中”的方法论是一个意思。《易传》多以“中”来解释

二、五爻辞,要求人要效法持守中正之道,而对于不符合中正之道的爻辞则多有警示的话语,如《文言》释《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句话说“龙德而中正者也”。释《九三》爻辞是“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释《九四》爻辞是“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这都是典型的以是否符合中正之德来作为判断吉凶的标准,类似的例子很多。

《乾·文言》:“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这是解释《乾·九二》爻辞的,九二处中正之位,是德性和谐圆满的象征,所以爻辞说利于见大人君子。这个德性的修养是靠不同的方法获得的,也就是以不同达到和谐,是“和而不同”的另一种表述。

综上所述,《周易》中包含了丰富的和谐伦理思想,而其所提出的“太和”理念是中国古人对宇宙状态的根本看法,也是中国古人一直追求的理想目标。“太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的统一,是通贯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整体和谐,是最高的伦理境界与价值追求。这几个方面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太和”理念的价值,有助于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作为一个学生,我只能读懂《周易》中浅显的表层思想,要真正读懂这本书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第6篇:读《周易》有感

《周易》本书包罗万象,天文,历史,军事,哲学等等都有涉及,就象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在研究《红楼梦》一样,世界观不同,造成研究结果的不同。

我看过别人的说法: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为将相,这话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纵观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几个谋略家,象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包括近代伟人---毛主席,这些人对《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如果有人把《周易》单纯的看成算命的书,我认为就是大错特错了。不错,《周易》涉及了算命,但算命或预测,对于这本书来讲,它只是一个极小的方面。我不反对算命,但做人不能全部信命。现在有时我也算着玩,那是在对某件事情,举棋不定或很迷茫的时候,我自己就算一下,当卦上说的很时,我会信心百倍的去把事情作完,当算的不好时,我就要冷静的考虑事情的过程与结果,理智的还是要去把事情办完。不要认为算得不好时,就不办事情了,那样是不对的。有很多的事情,我们是“贵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学到很多的东西。 还有很多,很多,在此就不一一的例举了。总之,《周易》能位于我国的五经之首,一定有它的道理。

世事万物,纷繁复杂,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类”中之物,“群”中之人,各不相同,正是这世间万物组成了一个多维立体空间。人们追求的目标,不外乎为财、名、权、势等而已,我们将其归结为“目标点”,如果把每一个人作为起点,与各不等值的目标点“目标点”相连的话,便构成了一条条直线,按数学上“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原理,从任何一个人的起点达到目标点,在理论上都是具有必然性的,此即常言的“殊途同归也”,所以说,世界虽是这么复杂,却又总是包含极其简单的道理,如何在这个复杂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那条“两点之间的直线”才是也应该是我们孜孜孜以求的真理。

时代发展至今,虽说是日新月异,却也并没有发现什么东西是绝对的真理,正如世上万物皆有其自身存在的理由一样,所谓“科学”也只不过是与各种“非科学”的战争中显胜的一方而已,也正是那场战争之中的“王”者而已,其实,世事人物,有正有邪,很多时候,是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的,无所谓对,也无所谓错的,所以说“盗亦有道”也。

孔子曾言:“一贯三为王也”,而其所言的“三”乃是指“天、地、人”也,所谓参通天、地、人者而为王也;《周易》亦云:“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又何事不能成呢?其实,这三个条件肯定是不等值的,一个人是很难做到同时与天、地、人相合的。因此孟子又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谓“天时”,便是泛指促成成功的一些外在条件,比如自然环境、社会氛围,甚或是某种机遇。一个人能做到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这大概就是古典意义所说的“天时”了,其实,这便是最高的一种境界了。当然,这种境界不是人人或者说不是随便就能找到的,因此,“天时”是这几个条件中最为容易成功,也最为难得的一个,如果有“天”助我也,又何愁事业不成呢。其实,我认为 “地利”才是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条件,地利的重要性已在古往今来的诸多事件中得以印证,两军交战,争必争之地,两国交兵,寸土相争,就是为了抢占地利,经济发展要控制资源产地和能源产地,当今的太空之战,石油之争,莫不如此。地利虽然重要,却不是人人都具备的。地处蛮荒之地,人处尴尬之境,又如何出其类呢?真正的任何人可以把握的可以自己依赖的只有“人和”。“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之中,只有“人和”才是最容易把握的了,因为“人和”是最具有能动性的一个因素,简言之,“人和”包括自身的不断努力更新和对“民心”的酝酿与把握两个方面,所谓“人和”,对自身应当“必求自强不息”,它是一种对内在要素的统筹运用,对外在条件的正确应对,是一种“德”的境界。昔日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一呼万应,敲响亡秦的丧种;水浒英雄,惩强扶弱,替天行道,贪官污吏莫不缩首;太平天国,也曾席卷大半个中国,却闹个群龙相争,天京内讧,一次次均有首无终,虽可言顺应“天时”,也占有“地利”,然失却“人和”也。

我们成就一件事,实现一个目标,或者说欲成为一个王者,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总是要经过一定的过程,一种仿若生命周期的过程。其实我们的古典——《周易》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周易》初九云:“潜龙勿用”。卦之初,爻之初,乃是人之初,力之必弱,犹如雏鹰之嫩翅无力远翔,犹如潜龙之蜷于深渊不能有所枉动,犹如幼蚕之尚需不断摄食桑叶,此时,当野蛮其肌肤,锻炼其体魄,韬光养晦,隐忍待发。龙之处于潜,德之处于隐,事之处于忍,是大量噬取营养的时候,是打造自己的最佳时机。此时,因为自己尚且力弱,也不会招致过多的外物妨碍,应当摆出一幅“返婴寻天籁”与世无争的态势,这时候倘若要去做一个初生之牛犊与虎相斗,勇气固然可佳,却只会徒增笑尔。

《周易》乾九二云:“见龙在田”,九三云:“君子终日乾乾”,九四云:“或跃在渊”,其实这些都是是告诫我们在前进在奋斗的路上应当“慎慎焉”,慎对周围的人与事,因为此时上不在天,中不在人,下不在地,经过“潜龙”的广积,已如“易”之所云“见龙在田”了,锋芒稍露,力之外争,必招致外力的反击,也许原先视你为无物之人会迅速将你列为潜在的敌人,造成在某些方面“政见不相同也”。人常言,“枪打出头鸟”就是这这个道理。中共红军的湘江之殁,便是所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气概固然可佳,非万不得已,应当是不可取的。此时应当“慎”对周围人事,正如前文所言,纵然你是千里马,如果没有得遇伯乐,没有得遇明主,你便只能“泯然众人矣”;倘若此时事事必争,处处力争,甚或揭竿而起,欲为王者,一来会有众异的镇压,难成大器也,二来即使取得暂时的胜果,一旦霜雪逼袭,势必败北。席卷神州的太平天王洪秀全、过关斩将进驻京城的李自成等酿成的败局正是如此,历史上诸多农民起义的结局、诸多王朝的改革变法往往功亏一篑,就是例证。究其原因,便是因为,其既不能知已,也不能知彼,未能看清形势也,简言之,不能与于、地、人相合也。适者,只能生存,强者,才能发展,只有在前进中不断进德修业,修身而习性,文明其精神,不断拓展自己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增益其所不能,充分利用各种合理的手段,战胜对手,自己才能出于人头之上。

“周易”九五云:“飞龙在天”,这也正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或者说是实现目标的时候了。如果有了前面所说的广积薄发,成为王者也就自然是水到渠成了,成为王者,固然是可钦可贺,不过,很多人只是注重成为王者的过程和“称王”之后的喜悦,而一旦为王,多懒其心志,惰其体肤,居庙堂之高不忧其民,更不思进取,空养其躯,空守其位,长此以往,其势必弱,其势必衰。秦皇赢政,一统中华,却也只能历经二世即衰,汉武唐王,大明满清,虽达举世之强盛,却无不是盛极而衰,难逃历史的更替。缘何盛而衰,衰而亡,正如“易”用九所云:“群龙无首”了,究其原因,乃是因为“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失”也,自以为王,远离臣民,年久势衰,酝酿出几个新的王者,新的王者便就形成了“群龙”,而一旦群龙既出,当然“无首”也。汉时的“藩王之乱”,宋时的牛朋李党,明初的燕王逼宫,清朝的鳌拜党徒,而一旦群龙既出,你是羸弱之王还是强盛之王,如何应对,如何操控,或是激流勇退,或是被逼下野,或是力挽狂澜,全然在于王者之力。不妨再回首太平天国的一段历史,天王无德,众位亲王,拥兵自重,继以内讧,乃至生灵涂炭,“祸国殃民”。人们常常归结为“时位之移人”也,其实,那只不过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已,这也便是许多人终不能成就大业的原因。

道理说起来却总是比较复杂,其本质往往简单,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尽快地出人头地,成为胜者、王者呢?

首先,应具备极强的自信心,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同的起点,不管这个人的性别、年龄、学识、职位、现有资产、社会关系等等综合条件如何地存在差别,也不管这个目标点是指钱、权,还是名、利等,不管我们已具有天时、地利,也不管是仅仅具有人和而已,抑或是一无所有,只要我们具有王者的精神,我们坚信它与一个目标点之间总是具有一条直线,总是有一条必然的途径,而这条路径的差别也仅仅在于它的长短距离不同而已,从一个简单的时间公式可以得出,距离既定,时间与速度总是成反比关系的,也就是说我们实现目标的时间取决于我们自身的速度而已。既然如此,我们何愁不能达到目的,我们又何尝不应具有充分的自信心呢?

其次,我们应当赖得寂寞,学习一种昆虫——蚕的精神,蚕不断地吃食桑叶,摄取营养,再把自己裹覆起来,在不经意间,咬破茧壳,长出翅膀。其实,裹覆自己不是目的,是手段,是策略,有朝一日,长出翅膀,能够飞起来,展示自己才是目标,作为一只昆虫,能够适应环境,赖得寂寞,不惜“作茧自缚”,以求有朝一日能够飞起来,这必须要有赖得寂寞的精神。中国古代吴越之战,越王勾践之所以能够做到十年间卧薪尝胆,重振国威,张良能够承受胯下之辱,成为将才,也是必须要有赖得寂寞的精神的。只有先赖得寂寞的人,然后才能不寂寞。

再次,我们应当正确分析前进道路上个人的差异性,个人之差异性导致起点的差异性,各自起点和目标点的距离总是不相同的,很显然,由于起点的不相同,我们与各自目标点的直线又是符合“直线方程”的。起点高的,稍加努力便能马到功成,起点低的,就需要加倍努力,当然勤之所至,笨鸟也可先飞了。所以说,我们需要考虑的重心便是如何提高速度的问题,速度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自身的能动力,一是如何减少环境的摩擦阻力,因此,如何增强内动力,如何不断调整与环境的适应性,与外围空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把握并借助环境的力量,能借雾,借风,借箭,能将“喷气式”改造成“超音速”,从而缩短到达目标的距离。

最后,我们在前进中尚需不断改变和调整目标的方向性,尚需不断调整处于治人之位还要受治于人的境地,世上没有绝对的权力,它总是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而进退,不能只知进而不知退,只想赢利而不愿亏损,世上也没有绝对化的利益,它总是在斗争与妥协中趋近,我们也因此应当作不断地调整,古人言: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取其下,无所得也。不能求其上,尚可得其中,不能求其中,退而求其下也,只要我们具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哪怕无所得也,也是实现自己的一种追求,我们要有一种不以成败论英雄,看谁笑到最后的自信与风度,只有做到这一点,也就真正是一位王者之心了,我们的目标才会显得更有意义。

道理论起来总是比较复杂,其本质却比较简单,正如“易者,易也”。生活中,我们其实不必需要知道多少豪华的道理,所谓“无招胜有招”便是这个道理,其实无招才是最高的境界,正如道家所推崇的“无为”其实是有为的最高境界一样。而世人多沽名钓誉、争权夺利,自以为王,其实真正的王者是不争的王者,

诚然,世上之人,各不相同,人之不同,又唯在于精神,可同样一个道理,也许横看成岭侧成峰,世上总没有一个绝对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只要我们朝着目标不断努力,自强不息,终会有所得也。

第7篇: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叙述周易、卦理等基本概 论, 并介绍梅花易数. 下篇则主要阐述金钱卦(纳甲筮法)的 论断方法. 笔者对金钱卦较有兴趣, 仅对此书的下篇舒发感 言.

我们写文章, 不免要「参考」其他文献, 但是此书看起 来好像一本剪贴簿, 这一段剪自「卜筮正宗」, 那一段来自 「增删卜易」, 有的又取自「断易天机」... 似乎「参考」 得太过度了. 然而, 此书首页却印: 「邵伟华 著」, 颇有 剽窃古书之嫌. 我想, 在文章中, 应该标明各参考段落的出 处. .

这本书最大的问题是「动爻、静爻分不清」, 每个卦例只要有动 爻, 就把所有的变卦之爻都排出来, 在论卦时, 有时候把静爻视为动 爻, 有时候又当做静爻... 这个问题以後再讲, 现在先依页次顺序讲 书上的小错误, 读者趁机把书看熟, 比较好讲. hm... 开始了... (1) p. 180, 此书引用<<增删卜易>>的话:

舍其休囚, 而用旺相; 舍其静爻, 而用动爻; 舍其月破, 而用

不破; 舍其旬空, 而用不空; 舍其破(应为"被")伤, 而用不伤.

此「占法」也, 「预得验者多有应乎」.

此「占法」也, 「预得验者多有应乎」.

邵先生这里断句实在没学问. <<增删卜易>>原文为: (卷

二、两 现章第三十二)

舍其休囚而用旺相舍其静爻而用动爻舍其月破而用不破舍其旬 空而用不空舍其被伤而用不伤此古法也余得验者多有应乎旬空

.............. 月破舍其不空而用旬空舍其不破而用月破 ..

打点上面的文字就是邵搞错的地方. 应该断句为「此古法也. 余得验 者多有应乎旬空、月破. 」所以<<增删卜易>>结论是主张: 用旬空月 破, 而非用不空不破, 邵先生把意思搞反了, 还在 p. 180 下面举例 说明如何用不伤之爻... 他弄错引用的资料.

邵先生显然不懂旬空、月破在<<增删卜易>>或<<卜筮正宗>>这个 论卦体系所代表的意义. <<卜筮正宗>>之十八论的第九与第十论说:

凡卦中月破之爻, 乃关因之所现也. 以及

凡卦中爻遇旬空, 乃神机发现于此也. 「关键因素」与「神妙玄机」怎可舍之不用呢? ***** lindo: (84, 11, 30)

以书上页码 p73 ..

辰月戊申日, 占父近病 .. 得乾之小畜 空寅卯

世 --- 戌土父

--- 申金兄

--- 午火官 - - 未土父

应 --- 辰土父

--- 寅木妻

--- 子水子

〔解〕近病逢冲则愈。愈於何时?

卦中三重父母爻, 辰、戌、未土。今辰土父母爻临月建, 即用辰土当用神。

目下病重者, 因忌神寅木暗动克辰土。但元神午火发动, 本应元忌二动,

得两生。无奈午火化出未土, 贪合忘生。得待丑日冲未土, 午火方无合可

贪, 得有所用? 〔问〕

1. 这里戌土父母月破耶 ... 关因之现 ... 为何不管? 只因辰土父爻临月建?

2. 寅木值旬空又休囚, 日冲 ... 不是该说日破? 书上说求卦者曰: 其

父之病甚重 ... 就算日破算动啦 ... 其力有那么大? ... 还是书太夸张

了?

3. 变卦中未土可以当用神吗? 假如今日是未月得卦 ... 以书的说法,

那是不是以他当用神了? 若是 ... 变卦之爻不是u有日、月能生

、克、冲、合吗? 本卦之爻不能去动他不是吗? 那还有元

忌神吗?? ***** solder: (84, 12, 3)

1.

野鹤的书也不见得都是正确的... 其实也不能说他这里自相矛盾, 他在增删卜易 是说:「余得验者『多』有应乎旬空、月破」, 只说大部份的case应验在月破, 可没

说全部都应验在月破喔! 所以他有时候不用月破来断, 也不能讲他自相矛盾... :P

这个卦例, 野鹤的论法我也不满意. 我还是认为用月破的戌爻比较对. 因为书上 讲:「予父之病甚重」, 用戌的月破正好可以表现出父病甚重的现象, 寅木暗动来克, 不像重病. 因为辰坐月建及长生日, 又得午爻来生, 单单寅木来克, 不像得重病的样

子. 您认为呢?

所以, 辰坐月建, 已经够旺了, 休囚的午爻来生扶, 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没那么

重要, 不应该把判断应期的重心放在午爻上... 辰爻安静, 应在逢值逢冲日比较合理, 而非丑冲未之合午日, 您认为呢?

如果这个卦以月破为用, 论断就比较顺: 戌逢月破, 所以现在病重. 然其得长生

日及午爻帮扶, 又是近病逢六冲, 当能病癒. 然午爻贪合忘生, 故须待丑日冲去午未

之合而癒... 这样论断你同意吗? ...... 所以...... 还是用月破. :) 2.

照野鹤「四时旺相」章的定义, 三月建辰, 木虽不旺, 犹有余气, 不算休囚喔!

如果采用我上述论法, 寅可视为不动, 就不用扯到寅了. 3.

hm... 好像很少看人舍本卦之爻不用, 而用变卦之爻... 有待研究...

变卦之爻只受日月影响的说法是野鹤创的, 卜筮正宗的六亲变化歌:「父母... 兄弟为泄气... 」本卦之爻可以生变卦之爻, 称为「泄气」. 野鹤的定义使论断单纯

化, 或许是他的经验累积, 本卦之爻对变卦之爻的影响力很小, 忽略它不会差很多, 论断可以单纯化... ***** lindo: (84, 12, 1) 还有一个, p.83, 丑月戊子日, 母占子之病, 得离之大有。空午未

--- 巳火兄 - - 未土子 --- 酉金妻 --- 亥水官

- - 丑土子 - - 寅木父 --- 卯木父

[解] 母占子, 以子孙为用神。丑土子孙虽逢月建, 不宜动化寅木, 回头之克。

目下无妨, 交春木旺土衰, 必死。..... <後面不提, 因他是两卦一并断>

後果卒于交春之日。

[问] 他用二爻丑土, 大概是因他动且临月建吧?(如上例), 但五爻未土, 月破

且落旬空, 关因与神机俱现, 且不说他是用神? 不过这卦 ... 好像分谁

是用神没大差, 只是无聊鸡蛋里挑骨头 :)

只是 ... 不知他病多久了 ... 此卦为六冲 ...

我在想, 子孙不是也可表医药? 那这可否说丑土动来扶未土, 我是将未土

当用神, 故以吃药可暂苟延残喘, 一至木旺时, 就 ... ***** solder: (84, 12, 4)

这个卦例, 我觉得病人先前自占的「同人之旅」比较有趣. 我觉得野鹤解同人之

旅的讲法很扯, 照他的论断, 自己觉得是「不死之症」, 怎么又扯到申金墓於丑月? 你可以去翻翻「生旺墓绝」章, 野鹤只取「日墓」、「动墓」、「化墓」, 没有「月

墓」... 扯出「月墓」是勉强凑理由啦! 从文字来看, 我猜, 病人得了绝症, 但是卦

象显示是不死之症, 和实况差异甚大, 野鹤很怀疑, 不敢断他不死, 只好掰申金墓於

丑月, 再卜一卦看看... 看这种书要小心, 有时符合卦理, 有时是硬掰的, 不要全盘 接受.

「同人之旅」卦例中, 申金生世对世爻的衰旺影响, 并不是那么重要. 世爻亥水

在丑月得余气, 又得日辰生扶, 就算申金墓於丑月, 不能生之, 世爻也不算弱呀!所

以, 月墓是掰的啦!

其实论断「自占病」有点麻烦, 不是只看世爻衰旺而已. 「同人之旅」乃鬼持世, 应了「鬼持世, 病虽轻而难癒」诀, 照野鹤在疾病章的解释, 病很难治好. 鬼持世而

不休囚, 又没子孙来克, 黄金策:「身上鬼, 不去不安. 」, 代表病又严重又难治去

的意思, 而非病人精髓尚健... 不能只看世爻强弱. 所以, 野鹤对同人之旅的断法有 误.

还没讲到正题... 这里, 丑是动爻, 未是静爻, 野鹤可能认为动爻比较有「玄机

」... :) 在月破章说:「神兆机於动, 事之无吉无凶, 则不动矣... 」动爻比静爻

有「神机」喔! :P

代占和自占的论法不同啦! 母占子病, 子孙很明显就是孩子, 不是医药啦! 不要

想得太复杂... 自占才是医药啦!

丑未冲, 不是扶啦! ***** 标题: 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 (3) (2) p. 181 的困卦卦例也举得不好. 书上讲:

卦中父母爻两现, 但辰土父母临月日动爻克伤, 故用

未土父母为用神. 此话无理, 未土也是被月日动爻克伤呀! 还不是一样?

(3) pp. 181-182 的屯之观卦, 在 p. 182 说:

... 上六子水虽动, 离世爻远, 是远水不解近渴, 又

被官爻戌土克制. 问题出在「又被官爻戌土克制」上, 戌爻在卦上为静爻, 子 爻为动爻, 在此书 p.198 说道:

卦有动爻, 能克静爻. 即使静爻旺相, 亦不能克动爻. 静爻戌怎能克动爻子呢? 此处自相矛盾也!

(4) p. 183 复之震卦, 在 p. 184 论卦时取兄弟为用神,

所以问卜事不是「测儿犯罪有救否? 」, 非以子孙为用

也. 标题: 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 (4) (5) p. 185 有个「遯之姤」卦例. 这个卦例说来话长, 是有历史的...

此卦例在<<增删卜易>>、<<卜筮正宗>>与本书都有出现, 比较三处 的写法, 发现一件蛮好玩的事. <<增删卜易>> 卷一日辰章第十七:

申月戊午日占病, 得天山遯卦变天风姤卦: (请自行排卦) 世爻午火临日辰, 本主旺相, 不宜申金月建生亥水回头克世, 卒 於亥月. ..

<<卜筮正宗>> 十八问之第二问:

申月戊午日, 一人占自久病, 问过得今年否? 得遁(遯)之姤卦: (请自行排卦) 断曰: 世爻临日辰, 可称旺相. 但不宜申月建生助亥水回头一克, 此人至亥月戌日而故. 应亥月者, 午火乃日辰之火, 彼时亥水不

....

..... 得令, 不敢克也. 戌日者, 火库在戌也. .......

<<周易与预测学>> p. 185:

申月戊午日某人测自病, 欲知病之发展及结果, 得遯之姤卦: (请自行排卦) 世爻午火临日建为旺相, 但不宜申月建生助亥水回头克世. 此人 必至亥月戌日病故. 果如此. 应亥月者, 忌神临旺地, 戌是火之

....

.......... 墓, 此为忌神无制又化回头之克而致.

就成书的时间而言, <<增删卜易>>是三书中之最早, 我记得武陵版 的<<野鹤老人占卜全书>>(类似<<增删卜易>>, 李穆堂手抄版)是康熙年 间的书(手边无书, 待查). <<卜筮正宗>>成於光绪年间, <<周易与预测 学>>再版於 1993 年.

这三处记载, 都是申月戊午日, 都是问自病, 都得到遯之姤卦. 而 且论断的话又很类似, 所以我认为是<<卜筮正宗>>抄自<<增删卜易>>, 然後<<周易与预测学>>抄自<<卜筮正宗>>.

既然如此, 有个好玩的问题就出现了: 为什么<<卜筮正宗>>王洪绪 知道此人死於亥月「戌日」呢? 这又不是王亲自经历的卦例, 是他抄<< 增删卜易>>的, 然而<<增删卜易>>上只记载死於亥月, 王怎知他死於戌 日??? 所以, 我认为戌日是王洪绪自己掰上去的, 伪造卦例也.

<<卜筮正宗>>论亥月为应期的理由也很逊: 「彼时亥水不得令, 不 敢克也. 」, 占於申月, 何谓亥水不得令? 此言差矣!

<<周易与预测学>>也不晓得错, 一股脑儿全抄下去, 应亥月的原因 也说是「忌神临旺地」. 申月忌神就临旺地了, 何需等到亥月? 其实就 说亥月是亥爻「逢值」之时, 不就得了!

卦例用辞遣字是越来越夸张. 问卜者在<<增删卜易>>里是「卒於亥 月」, 到了<<卜筮正宗>>变成了「此人至亥月戌日而故」, 邵伟华更神 准, 看到此卦竟能事先直断「必至亥月戌日病故」, 後来「验证」还「

^^^^ 果如此」呢! 多神呀! ^^^^^^ *****

(6) pp. 185-186, 比之观卦例.

这个卦是这样子:

财 子 x 应

官 卯 . 兄 戌 . 孙 申 .. 官 卯 .. 世 父 巳 .. 兄 未 ..

邵论:

此子水本动来克巳火, 但化出卯木, 而水贪生卯木, 不克

巳火之用神. 我看这种论调, 觉得好怪异. 随便翻其他地方看, 就发现矛盾处: p. 199:

变出之爻生克冲合本位之动爻, 不能克他爻, 而他爻与本

.... 位之动爻, 亦不能生克变爻. ............

上面邵说: 水贪生卯木, 就是本位动爻子生变爻卯, 明显与199 页的规则矛盾. 所以, 邵在185 页的卦例有误. *****

标题: 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 (6) (7)

p. 188 这边有个「离之旅」卦例. 它和<<增删 卜易>>卷一六合章第十九的一例「很像」. 原问卜者 是「悔婚」, 邵改成「离婚」, 两者的文字意境不太 相同吧!

这是小事. 邵在此页的第 13 列讲的话, 和<<增 删卜易>>的「原文」意思就差太多了, 邵说:

诸合, 皆以用神旺相者为主, 看六冲变六合, 不看用神是不对的. 测婚姻... 测风水巧处 ........ 「可」逢... <<增>>原文为:

诸合皆以用神旺者为言, 独此六冲卦变六合者,

|

|==> solder 按: 此字应

该是"吉", 非"言".

不看用神, 竟以吉断. 占婚姻... 占风水巧处

.........

「奇」逢... 邵先生读古文的能力, 吾人不敢恭维. 「不看用神, 竟以吉断」怎么会翻译成「不看用神是不对的」? 意 思正好相反啦! 原文第一句的意思是说看到卦有六合 的时候, 还是要看用神衰旺, 用神旺才是吉. 第一句 话的意思已经有暗示强调不要看到卦有六合就说吉. 後一句的「独」字用得很「传神」, 与第一句的意思 就衔接起来, 意思是「唯独六冲卦变六合卦」的情况 例外, 不用看用神衰旺, 看到这种情况直接就可以吉 断... 意思正好和邵说「不看用神是不对的」相反.

在此, 我想起南怀瑾先生在「易经系辞传别讲( 上)」强调的: 文言文是不好念的, 每个字都可能包 含很多意思... 我想上一段是个例子. 再看原文的「 占风水巧处奇逢」, 这个「奇」字用得真好, 可以形 容「六冲化六合」的意境, 被邵改成「巧处可逢」, 实在是差多了...

(8) p.192. 这里的第六节讲爻之三合化局, 书上第一条

三合化局的规则说:

一卦内有一爻动而合局.

一爻动怎么三合? 我觉得大概是作者笔误, 後来看<<增 删卜易>>六合章第十九, 也是写一爻动而合局. 其实观 察一下前後文, 应该很容易知道「一」是笔误, 例如: 「若两爻动一爻不动亦成合局者二也」, 「三爻若两爻 动不成其局, 须待後之补凑合成其局」... 增删卜易一 直以「三」爻动而合局为基础定义.

「周易与预测学」也跟著错了... 不只是笔误, 邵 先生还能举出一爻动的卦例: p.194 的「乾之大有」卦 只有一个动爻, 邵先生说:「卦中申金动, 申子辰化成 水... 」真鲜, 一爻动怎么三合化局???

「局」字有「党多成群」的意思, 一个动爻怎么「 党多成群」? 如果一个动爻和日、月支三合化局, 我都 还可以接受这种定义, 但是 p.194 的卦例, 一个动爻( 申)与两个静爻(子、辰), 怎么三合呢???

卜筮正宗十八问之第四问对三合的定义讲得蛮清楚 的: 「成局者『结党』也, 卦中动爻谁敢制之? ... 」 文言文实在很优美, 「党」有「多数」的意思, 「结」 是「动」词, 大家都要有动作, 才能「结」在一起, 所 以一定是多个动爻才能结党. 两个动爻与一个静爻的情 况, 像两个人要办活动, 去拉另外一个赖著不动的人, 所以要等... 野鹤称之为「虚一以待」. 一个动爻与两 个静爻在一起, 就像一个人, 怎么拉得起两个不动的人?

这本书三合的规矩还有个问题: p.193, 邵先生说 「多一字不能成三合」, 明显与规则

三、四矛盾, 因为 规则

三、四一定会多出一字, 例如此页的离之坤卦, 四 、上爻三合成局, 有巳、酉、酉、丑四字, 多了一字. 怎么论它三合? 这本书到处抄, 很不注意不同书的各别 差异的统合... 野鹤的书很少这样, 所以我认为这是判 断一本古书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题: 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 (8)

(9) p.196: 「比之谦」卦例

这个卦例解得很奇怪. 我觉得应以凶断, 验证结果是其妻病癒, 很怪.

我不能认同邵以「子卯相刑」为主的论法. 此卦的重点应该是 「日生月克, 兼看生扶」, 戌动来克子比较严重, 我是觉得「子卯 相刑」没那么重要啦!

但是不论怎么看, 应该都是凶论. 「戌动克子」或「子卯相刑 」受「卯戌六合」的牵制都是暂时的, 逢冲破的月日为凶之应期. 而且月建冲卯戌之合, 卯戌合的力量很弱, 要是我论, 是本月病死, 而非病癒. 但是与结果不符... 不符就不符, 不要扭曲卦理强去解 释结果, 怎么知道不是卦画错了? 或日期搞错?

邵先生说: 「应酉日者, 妻化子孙回头生之」, 这点我也不认 同. 子爻安静, 我不认为它「化」子孙之回头生, 化者变也, 只有 动爻才有「变化」, 静爻不可能化.

*****

标题: 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 (9)

(10) p. 200, 坤之师卦例.

这是第十章第四节中用来讲解「暗动」的卦例, 也是取自<增删卜易>卷一暗动 章第二十二. 本节首句「静爻旺相, 日辰冲之为暗动; 静爻休囚, 日辰冲之为日破 . 」, 也是野鹤老人所定义的.

坤之师卦例的论断犯了一个错误, 即把「日破」当做「暗动」来解释. 书上记 载: 「幸未冲丑土暗动」, 这里丑土在寅月为「死」, 为休囚逢日冲, 乃「日破」 而非「暗动」.

其实此例酉金逢日生巳克, 黄金策曰: 「日辰为六爻之主宰」, 日生动爻克, 可以吉论, 不必再扯出丑土暗动来. <增删卜易>的一些卦例, 皆把「日破」试为 「暗动」, 读者宜留意.

这一节的编排次序, 又显示「周易与预测学」实在不适合初学者阅读. 怎么 说呢? 暗动节摆在四时旺相章(第十一章)之前, 首句以静爻「旺相」、「休囚」 来定义「暗动」、「日破」, 没看过第十一章的初学者, 怎知道「旺相」、「休 囚」是什么东西? 观<增删卜易>, 四时旺相章摆在暗动章之前,就比较有条理... 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实在是很不用心, 套电脑术语来讥讽, 这本书里有很多data(datum), 却甚少information, 怎么卖得那么好? 真是奇怪!

ps. 几天前与 j5 聊天, 提到占问出版书籍会不会卖座, 是以父母爻(文书)为用神,

或以妻财爻为用? 我认为父母看文采, 看书写得好不好, 卖得好不好则看妻财.

但是回头想想, 妻财克父母, 若妻财旺相, 则父母通常休囚无气, 这表示卖座

的书通常写得不好? 为此心中困惑不已, 直到看了「周易与预测学」, 心中疑

惑才豁然开朗!

*****

标题: 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 (10)

(11) p. 203, 第十一章第二节生旺墓绝.

这节是讲金钱卦的生旺墓绝的用法, 文字也很「类似」<增删卜易> 卷一生旺墓绝章第又二十六. 比较不同的是, 邵先生认为月建亦可取生 旺墓绝, 如书上说: 「若用神爻属木, 则临『亥月』或亥日, 为用神长 生在亥... 」, 是以月建取长生也.

前面几篇文章也提到<增删卜易>以月建取入墓的卦例. 我认为以月 建取长生十二神煞, 会让金钱卦的解卦方式变得很紊乱. 就以 p.203 页下面这段话为例: 「土爻绝於巳, 必须休囚无气则为绝. 」如果说土 爻绝於巳月, 土爻在巳月又是旺相, 自然不是休囚无气, 又不为绝... 到底土爻在巳月是绝或不绝? 月建的四时旺相和生旺墓绝搞在一起, 会 产生许多定义上的冲突问题有待解决, 但是「周易与预测学」对此却只 字未提.

关於月建取生旺墓绝, 手边比较早的资料是<易冒>的记载. 读金钱 卦这几本书, 应该要有先後次序的观念. 从清朝康熙以来, 比较早的是 张星元的<易林补遗>, 其次是张星元的徒弟程元如的<易冒>, 再来是野 鹤老人的<增删卜易>, 然後是王洪绪的<卜筮正宗>.

集文有出版<易林补遗>, 定价很贵, 我实在买不下手. 其他这几本 书, 我觉得<易冒>最难念懂, 程元如的野心不小, 企图解释金钱卦的基 本「元件」(甲子, 成卦、爻, 纳甲,... )的原理, 这一点我很欣赏,很

少看到古书写这些基础理论, 虽然有些东西他交代得很模糊, 但是不少 内容能给我一些启发.

野鹤的<增删卜易>也常有对<易冒>的评论, 我读<增删卜易>, 觉得 野鹤也接受<易冒>的一些观念. 月建取生旺墓绝应该是得自<易冒>, <易冒>长生章第三十一:

天地万物, 始於无明, 绝後而胎也. 三位而生, 七位而旺, 十位

而死, 十二位而终始焉. 又:

盖用爻生绝於日辰之上者特重, 生绝於月建之上者有分. 夫月「

令」也, 日「天」也, 轻重缓急不侔矣.

月将章第二十二:

夫天地变化, 阴阳消长, 往来寒暑, 各有其时, 谓之曰「令」.

则五行万物, 皆从令而生杀, 月将得无权乎?

日主章第二十三:

夫周天包四时之成, 立二至二分之节, 荡磨六气之消长, 非独赤

道如是焉. 盖日行黄道, 昼夜之内亦一周「天」, 日主得无权欤? 又:

故与日月配爻象, 月将则先五法而後十二法, 日主则专务长生沐

浴之法. 是以日惟散, 月惟破; 日重绝, 月重克; 日有随墓, 月

无助伤. 占者宁不以日主为先也.

我觉得程元如的意思是这样啦:

(1) 月建的主要意义是代表季节寒暑, 从月建主要可以看出五行的衰旺,

例如看到午月就知道火很旺, 子月则水很旺, 万物好像被月建所号

令, 随季节而变化. 所以说: 「月令也」.

(2) 日辰就是一天, 一昼夜, 有阴阳消长的循环性. 「日天也」的「天

」是「周天」、「一个循环」的意思.

(3) 长生十二神煞是一种循环的观念, 「始於无明」, 经过生、旺、死

而「终始」於十二位, 有阴阳消长的循环性.

(4) 从以上三点来看, 日辰具有阴阳消长的循环性, 与长生十二神煞的

的性质很类似, 所以长生十二神煞在日辰的表现性较强烈; 月建为

三十日, 本身并没有一体的循环性, 主要象徵五行在季节改变中的

强弱变化, 所以重在生克(旺相死囚休).

以上掰得有点勉强, 不知是否符合<易冒>意旨? 姑妄听之. :)

标题: 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 (11)

(12) p. 206, 卦例: 鼎之未济.

这个卦例的解释似乎掺入八字的论法. 首句话说: 「官鬼亥水 为用神, 因得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相继而生, 实为财多官旺 而不小. 」这句话是指上爻巳火生五爻未土, 五爻未土生

三、四爻 酉金, 酉金又生二爻亥水, 以此相继而生的现象论为财多官旺, 颇 有<滴天髓>的「源流论」的意味: 「何处起根源, 流向何方住, 机 括此中求, 知来亦知去. 」此卦午月辰日, 火土最旺为根源, 流至 用神亥水而止, 所以富贵.

不过我认为此处不能这么论. 巳火、未土皆静爻, 何有相生之 意? 再看本书下一句话说: 「但今酉金财爻处死地, 又化兄弟午火 回头之克, 官爻亥水『无生』. 」邵先生自己也讲酉金不生亥水. 所以前说火土金水相继而生, 实在不通.

从这个卦例, 我不认为可以看出「财多官旺」.

(13) pp. 214-215, 卦例: 比之井.

此例取自<增删卜易>卷一反伏章第二十五. p. 215 说: 「後 去因事而返, 去而不去. 但当知『官府是肥缺』时, 随即赴任. 」 「官府是肥缺」? 实在很好笑, <增删卜易>是这个意思吗? 原文为:

... 後因「官府」掣签得缺近於贼营, 辞而不去, 及至「官

府」去後, 忽又因他故而随行去矣...

「官府」是指占者的主官, 占者问「随官上任」, 是问会不会跟其 主官一起到新地点任职, 因为新职接近盗贼窝, 他辞而不去. 後来 主官前去就任後, 他忽然又因为其他缘故而前往... 这跟肥缺有什 么关系? 邵先生搞错啦! 把「官府」当作「职缺」就错啦!

如果读者还有疑问, 可翻阅<增删卜易>卷四谒贵求财章第六十 九, 占出行见贵的同人卦: 「官星持世而空, 出空亥日得见『官府 』, 财利如心. 」得见官府就是「谒贵」, 所以「官府」是「官贵 之人」, 不是「肥缺」啦!

<增删卜易>以官鬼爻代表官贵之人, 所以比之井卦首句便断: 「世临官鬼, 值月建而旺, 随去必成. 」世为占卜者, 与官鬼同爻, 代表会和官贵者在一起, 所以「随去必成」... 邵先生根本没搞懂 就乱抄, 写书的态度真是草率!

标题: 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 (12)

(14) pp. 210-212, 第十一章第七节爻之旬空.

这节讲旬空. 在 p. 211 内邵先生又提到野鹤: 「清朝 易学家、八卦师圣野鹤对旬空也有精辟论述, 经实验检验, 极为准确. 他说: 『旺不为空... 』」本来我看到前面几句, 还以为会引用什么好东西, 结果居然是引「旺不为空... 」 这段, 我只能叹息: 引这段, 真没眼光呀!

「旺不为空... 」怎么会是野鹤「对旬空的精辟论述」 呢? <增删卜易>卷一旬空章第二十六:

旬空之法, 诸书之论太烦, 有真空、假空、... 余初

学卜, 凡遇旬空, 无法而断. 欲以之为到底全空, 却

又应乎填实之日而不空; 以之为不空, 却又到底全空.

後得多占之法, 凡遇旬空, 命之再占, 卦吉者许之出

旬而不疾, 卦得凶者, 许之空矣.

「旺不为空... 」是诸书之论(可参阅<易冒>), 野鹤嫌它太 烦, 每遇旬空而无法论断, 怎么可能会「实验检验, 极为准 确」?

金钱卦的一些理论定义不仔细, 会有互相矛盾的情况产 生(参见旬空章卦例家人之贲、睽之损、大畜、明夷之丰), 遇到这种状况, 野鹤通常不去深究如何去改变这些理论定义, 往往以多占几卦综合研判之. 但是多占之法, 违背传统「一 事不二卜」的精神, 到底可不可行呢? 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以前我在清大思想史研究室讲这章时, 张老师说野鹤提 出多占之法, 有其思想史的背景, 应该受到阳明学说「心即 理」与清朝实证训诂学风所影响. 因为「心即理」, 只要心 诚则多占之卦亦灵. 为什么会想要多占? 因为多占则证据更 多, 更能正确研判事情的真伪, 是清朝治学之风... 讲到这 里, 回想到在清大讲卜卦的往事, 我教他们卜卦, 他们教我 如何从史学或人文观点去看待事物, 觉得蛮有收获. 所以我 常鼓励学弟教别人术数, 往往能有收获, 不要敝帚自珍, 才 会有进步. 所以诸位道友, 有意见欢迎加入讨论, 不要让我 唱独角戏! 唱累了, 我也就不玩, 大家抱烂扫把算了!

<增删卜易>这章, 李我平欣赏其中的多占之法, 清大张 老师欣赏: 「空亡之说, 鬼神不测之妙, 似有又无, 似无又 有. 」我欣赏: 「天地之理, 皆从空而生, 谓之悬空以待. 凡占遇空, 不可即以为空, 须视所占之事或近或远. 如在旬 内, 则为空也, 然亦有冲空之日, 实空之时; 事在一旬之外, 许其出空之日而应之; 若占远大之事, 尚无定期, 非出旬可 以成者, 大象不吉, 乃可谓到底空也; 大象若吉, 太岁、月 建亦可填之. 」邵伟华则看上「旺不为空... 」, 一样米养 百种人, 每个人的差异性真大.

标题: 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 (13)

前面十二篇文章所评论的范围, 是属於金钱卦的「基本功 」, 以後的章节则属於金钱卦的应用部份... 在前面部份能找 出一堆错误, 後面更少不了, 不晓得何时才能讲完, 有点乏味 了...

(15) pp. 223-225, 第十三章第一节测来意.

「测来意」我没研究, 一向对猜测问卜者来意的兴趣不浓, 所以, 其实也没立场批评. 但是邵伟华这样写, 实在看不下去, 出来讲几句话...

本节拿<卜筮正宗>的「何知章」(其实「何知章」不是出自 <卜筮正宗>, <断易大全>、<古今图书集成卜筮部>亦有记载)来 测来意, 行得通吗? 我认为「何知章」是古人编歌诀, 目的是 让人好背诵而已, 例如 p. 225:

何知人家病要死, 「用神」无救又入墓;

「用神」是知道问卜事後才能确定, 所以这条规则一定是用在 知道问卜事之後, 而非用於知道问卜事之前, 所以无法以此规 则去「测来意」.

再者, 「何知章」的内容过於落伍, 来者会想问: 锅破漏 、灶破损、鸡乱窜、犬乱吠、多梦寐、人投水、有吊颈、失了 牛、失了鸡、无猪牛、无鸡犬... 吗? 呵... 蛮好笑的, 邵先 生应该考虑时代背景, 改写一下嘛!

对「测来意」有兴趣的网友, 不妨参考<断易大全>(竹林) 卷一

28、

31、32页, <断易天机>应该也有...

标题: 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 (14)

(16) pp. 230-239, 第十四章第一节, 预测天气.

这一节涉及到"天时占"及"遇时"观念.

(16.1) pp. 233-234, 噬嗑之震卦例.

这里日辰临财, 怎可以财衰论? 子化财, 财衰则有大 雾, 讲得太牵强了啦!

(16.2) pp. 234-235, 古例: 升之恒卦.

此例取自<增删卜易>卷二天时章第三十五. 卦中亥水 旺相, 逢日冲暗动, 野鹤没考虑的亥水暗动的结果.

(16.3) p. 238.

第四列的<洞林秘诀>应改为<海底眼>. 但是最後两句 「若临金水雨大而未止, 若临火土雨小而不久」据<增删 卜易>的讲法, 是取自<黄金策>. 邵先生把<海底眼>与<黄 金策>的两段话, 接成<洞林秘诀>的东西, 功力实在深厚.

<海底眼>与<黄金策>的这段话是以爻的五行来判断天 候, 邵在 p. 238 中却把它应用於以卦的五行来判断, 就 变得有点怪了. 例如: 乾兑属金, 金生水应该主「雨大」, 但是梅花易数乾象主晴, 兑为泽为阴或雨, 邵的结论是:

乾兑为金, 虽有生水之义, 但必须是动而生父母爻.

不晓得他在讲什么? 到底是乾兑皆雨? 抑或皆晴? 或乾晴 兑雨? 何谓动而生父母爻? 真想当面问问邵先生.

(16.4) pp. 238-239, 卦例涣之讼.

在<增删卜易>的「天时占」中曾有对「更详四季, 推 详须配五行参决」的评论, 邵先生此处也犯了类似的毛病. 邵说:

... 内卦为坎虽主雨, 但月未土, 日建丑土, 日月

克水, 无雨, 土主阴晦, 故这一天是阴天...

这种说法如果成立, 凡是土月土日不必占卜, 即知不雨, 因为纵使出现坎卦, 也会被土月土日克去. 同理, 水月水 日必雨而不晴, 因为离象纵在卦中, 亦被日月克去... 故 知邵先生之法差矣!

(16.6) p. 232, 倒数第四行, 邵说:

子孙爻为阳, 为日; 为月, 为明. 旺相者, 光明无瑕,

衰则黯淡, 墓绝暗晦, 空伏蒙蔽.

子孙爻为阳? 不知道讲什么东东. 这段文字应该是参考自黄金 策「子孙管九天之日月」的注解. <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卜筮 部汇考与<卜筮正宗>的讲法比较清楚, 大家可自行比较看看:

<古今>:

阳宫子孙为日, 阴宫子孙为月. 旺则皎洁, 衰则暗淡.

空伏则虽晴而被蒙蔽. 子化子日照霞明, 属阴则月明星

灿. 化出墓绝, 始虽明朗, 终成暗晦也.

<正宗>:

阳象子孙为日, 阴象为月. 旺则皎洁, 衰则暗淡. 空伏

蒙蔽, 墓绝暗晦. 墓宜逢冲, 绝宜逢生.

(16.7) p. 236 第十行的那一段.

邵说官鬼为官(管? )人之君, 可「号令天下」, 如雷霆震 耳, 所以官鬼有雷鸣之象. 这种讲法不算错误啦! 只是不太精 确、不太清楚而已. 在周易里面, 震卦表示雷, 代表只能「号 令百里」的诸侯, 就像高雄打雷, 全市的人听得到雷声就不错 了, 住台南市的人应该是听不见的, 所以只能「号令百里」. 乾卦才代表君王, 因为乾为天, 万物莫不覆盖於天下, 比较广 啦!

这是最近从「易学哲学史」中看到的, 为王肃与郑玄对震 卦卦辞的解释. 抄给大家参考:

郑玄: (<周易集解>)

雷发声於百里, 古都诸侯之象.

王肃: (<太平御览>)

在有灵而尊者莫若於天, 有灵而贵者莫若於王, 有声而

威者莫若於雷, 有政而严者莫若於侯. 是以天子当乾,

诸侯用震, 地不过一同, 雷不过百里, 行政百里, 则匕

鬯亦不丧.

*****

标题: 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 (16)

(17) pp. 239-247, <周易与预测学>第十四章第二节, 预测年时.

(17.1) 测地震:

这节大部份篇幅在讲「测地震」, 主要根据为<黄金策>注解: 「螣蛇、鬼在坤宫动者, 主有地震, 逢金则有声, 带刑则崩裂.」 (p. 241) 这样的注解是合理的, 因为「螣蛇主虚惊怪异之事」 (p. 170); 官鬼爻是年时占的忌神, 代表灾祸; 坤象为地, 综合 三者, 象徵「发生在地面之怪异、不寻常的灾祸」, 有地震的现 象.

书上 p. 242 (大壮之恒卦例), 邵对此断诀做以下之扩大解 释:

按古法「蛇鬼在坤宫动有地震」, 今卦蛇不临鬼, 而且蛇

鬼安静, 应断无地震之患. 我认为, 蛇、小龙也, 虽未临

鬼而动, 但龙是大蛇, 大蛇力更大, 又临水在坤宫动( 大

壮属坤宫之卦 ), 必有地震.

这种说法完全扭曲古法的意思. 如前所述, 古法取「螣蛇」意在 其代表「虚惊怪异之事」, 而不是真的有一条蛇在地下动而产生 地震. 所以不能说龙是大蛇, 会产生更大的地震, 因为青龙乃「 吉庆之事」(p. 170).

如果翻到<古今图书集成.卜筮部汇考>之卜筮全书的黄金策 的天时占, 查阅原注便知分晓:

宋殄异多因螣蛇之御世

注: 螣蛇乃妖怪之神, 在六爻上动, 虽非鬼必主有大变异,

鬼在六爻上动, 虽非螣蛇亦主大变. 在乾宫或化入乾

卦者亦然, 不在六爻, 不落乾宫, 而鬼带螣蛇发动,

^^^^^^^^^^^^

则是世间有变异奇怪, 如下文之所云也.

^^^^^^^^^^^^^^^^^^ ^^^^^^^^^^^^^^

....

坤为地震, 带刑则怀仁有二所之崩

注: 螣蛇鬼在坤宫动者, 其年必主地震....

「螣蛇鬼在坤宫动」的注解就是「宋殄... 」注解中所谓的「 下文」, 所以原意「鬼带螣蛇发动」是表示「世间有变异奇怪 」, 青龙发动则不然, 所以知邵说之谬也!

*****

标题: 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 (17)

(17.2) 第十四章第二节的三个测地震卦例(pp. 242-247 之例一至三)

p. 242, 邵说: 「我为了摸索预测地震的规律, 积累经验, 不管 是有人来问也好, 或者听到「地震风」时, 或者看到与地震有关的异 常现象, 都立即起卦预测, 预测时以地震为主, 兼测年运. 」所以本 节例

一、例二皆预测地震且兼测年运.

我无法接受「预测地震、兼测年运」的说法, 卜卦重一「念」字, 问卜时心念在地震上, 显示的卦象就是对地震问题的解答, 怎能看出 年运? 像例一问卜事为: 「见地震云而摇卦, 测近期有地震否? 」, 例二为: 「闻传西安有地震, 故摇得复之明夷卦. 」皆是见闻地震徵 兆而问卜, 心中何曾有测年运之念?

关於卜卦「念」的问题, 有兴趣者可参考<增删卜易>卷二「增删 黄金策千金赋第三十四」的最後几段文字, 即「筮必诚心, 子日不忌 」、「占勿二念, 早晚何妨」、「我事不可命人」、「他具诚心特欲 问神, 让我先占恐神不许」、「他事由他动念, 慎勿提他」、「我占 必以直告, 切莫昧己」、「占远应近, 务必留心」、「占此应彼, 必 须详察」这几段, 论述颇佳.

从<增删卜易>的观点来看, 如果心念在测地震, 卦象浮现年运的 徵兆, 可视为「占此应彼」, 是因为「神舍小事而报大事」, 「乃旦 夕祸福将至」. 但是看例一所测的年运内容, 美国和伊朗在地中海打 战, 跟邵伟华有何关系? 这种事会显示在卦象上吗?

所以例一与例二的测年运部份, 解释得很牵强, 逻辑也不对. p. 243 之(1), 官鬼安静不做乱, 上卦且得动爻生又怎样? (2) 也错, 父母爻安静, 怎么说是「父母化父母」? (3) 把静爻当动爻, 也不对. (4) 说子爻代表水灾, 又代表北方, 子爻旺则论北方有水灾, 那么南 方有水灾的卦象应该如何? (5) 乾兑金主西或西北, 金又主干戈, 西 或西北部就这么倒楣, 每逢乾兑金动就有干戈, 别处就不会有干戈? (6) 的子孙爻根本没动, 化什么化!

标题: 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 (18.1)

范围: 第十五章终身运气, pp. 248-253.

第十五章主要讲述如何以金钱卦判断一生命运, 即一般古书所谓 的「身命占」. 对於这章的内容, 本人有下列意见:

(18.1) 「爻旺不如卦旺」?

本书 p. 250 说道:

预测终生运气, 卦成之後, 首观卦象, 细观卦爻. <断易天机>

云「卦旺不如爻旺」, 非也. 卦为大象, 大象吉, 则吉; 大象

^^^^^^^^^^^^

^^^^ ^^^^^^^^

凶, 则凶. 故卦象吉者, 犹如中流砥柱; 卦象凶者, 遇克更凶.

卦旺又得吉爻旺相更是好上加好.

上述文字颇有「爻旺不如卦旺」的意味. 然而, 却存在下列疑点:

一、本章除了这段文字强调「卦旺」外, 其余绝大部份篇幅则著重在

爻之影响的描述. 如果「卦旺」不亚於「爻旺」, 为何讲述「卦

旺」的篇幅那么少?

二、上述文字中, 解释「卦旺」的重要性的理由为「卦为大象」, 含

糊笼统, 不具有「独特性」, 看不出「卦旺」对於「身命占」有

何特别的重要性. 如果「卦为大象」可以当作理由, 这个理由可

以套用在任何其他占卜事的论断上, 例如, 套在学业事业占:

预测学业事业, 卦成之後, 首观卦象, 细观卦爻. 若说「卦旺

^^^^^^^^

不如爻旺」, 则非也. 卦为大象, 大象吉, 则吉; 大象凶, 则

凶. 故卦象吉者, 犹如中流砥柱; 卦象凶者, 遇克更凶. 卦旺

又得吉爻旺相更是好上加好.

在学业事业占, 卦仍是大象, 但本书第十六章讲的学业事业论法

及卦例对於「卦旺」则只字未提, 何以此时大象吉则不见得吉,

大象凶亦不尽然凶?

事实上, 金钱卦对於各种问卜事的论法, 很少考虑「卦旺」, 却 屡见强调「爻的衰旺」. 「卦的衰旺」的意义究竟为何? 以下就针对 这个问题加以探讨, 首先从<断易天机>开始研究.

<断易天机>说「卦旺不如爻旺」的文字, 是取自<天玄赋>身命章 的注解, 亦见於<古今图书集成, 卜筮部汇考>的<卜筮全书>中, 原文 如下: (分别以 A, B 加以标示)

(A)

兴衰动静, 决三限之荣枯.

注: 有大象旺衰, 有爻象旺衰. 凡卜身命得大象旺, 亦是好处,

称是壮实根基. 更得爻象吉利, 乃十全之造化. 大抵「卦

旺不如爻旺」, 人之根源系於卦, 不系於爻; 命之吉凶在

乎爻, 不在乎象. 更看动静吉凶, 三限荣枯实决於此.

类似的注解亦出现在<卜筮全书>的黄金策身命占:

(B)

卦宫衰弱根基浅, 爻象丰隆命运高.

注: 卦有大象旺衰, 有爻象旺衰. 如占身命得大象旺亦好, 许

他根基壮实. 更得六爻中身世在吉地, 乃是十全造化. 然

「卦宫旺相不如爻象旺相」, 盖人之根源系於卦, 命之吉

凶系於爻, 故卦宫无气根基薄, 爻象得时有气命运必高...

由上可知, 「卦宫」的意义为「根基」, 代表「基础」. 本人可以认 同「卦宫」代表「根基」的讲法, 因为就装卦过程来看, 先有卦宫之 五行, 然後一一比较六爻五行之生克以定六亲, 六亲又是取用神的根 据, 所以「卦宫」有「基础」的意思. 但是讲的仍旧很模糊, 卦宫究 竟是什么东西的基础? 再查其他资料:

<易隐>卷一身命占:

游南子曰: 占身命者, 其要有八: 祖业看「大象」...

又说:

大象为生时之基本, 大象旺相, 生时家道荣昌; 大象休囚, 此

际资囊萧索.

<古今图书集成, 星命部汇考> 三命通会五 论年月日时篇:

年为太岁, 主人一生祸福, 如当生太岁是金是木, 要日月时相

生相应, 造化和顺则「根基」牢固, 一生卓立成就; 若支干五

行不顺, 反克冲破为伤本, 主无寿, 被刑带煞及生月日时者,

主损本气, 破伤「祖业」, 六亲冷淡蹇滞之命也.

张神峰<命理正宗>卷一, 六亲说: (武陵版)

年看祖宗兴废事, 月推父母定留存... 若岁月无财官, 俱主「

根基浅薄, 白手成家」...

从这些资料来看, 在身命占或命理当中, 「根基」有「祖业」的意思, 所以上面引述的资料(A)与(B), 皆强调「卦旺不如爻旺」, 因为卦旺 代表祖业兴旺, 爻旺代表命运高强, 卦衰爻旺可白手起家, 卦旺爻衰 为败家之子, 孰重孰轻, 一目了然.

在命理上, 「根基」有另外的意思:

三命通会六 论大运:

夫运者, 人生之传舍, 探命之说先以三元四柱五行生死格局致

合以定「根基」, 然後考覆运气协而从之, 以定平生之凶吉也.

且「根基」如木, 运气如春, 春无木而不著, 木无春而不荣.

赋以「根基浅薄」者如蒿莱之微, 春风潜发亦能敷茂, 岂能久

耶! 「根基厚壮」者如松柏之实, 不为岁寒所变. 此所谓先论

「根基」後言运气者 与欠 !

这是命与运对比时, 以命为「根基」也. 上面引述的资料 (A), 即为 命与运(三限)的对比, 赋文说的「兴衰」不是「卦旺」所代表的祖业, 而是指「爻旺」所代表的命格高低. 很明显地, 注解强调「卦旺不如 爻旺」与资料 (B)之黄金策赋文「爻象丰隆命运高」也表示「兴衰」 是指「爻」而非「卦」. 但是注解中提到「大象旺为壮实根基」的用 字不好, 会使人误会「卦宫」代表的命与运对比时的「根基」, 因此 有邵伟华说「卦象吉者犹如中流砥柱」之非.

我在此留下一些值得注意的观点, 做为本篇文章的结语:

一、卦宫不是内卦或外卦, 例如风地观卦, 卦宫属乾, 内卦为坤, 外

卦为巽. 卦宫的意思在本书 p. 241 曾强调, 在<卜筮全书>亦有

记载.

二、内、外卦衰旺与卦宫衰旺的意义也不同, 读者可参考<易冒>墓绝

章第十

八、类总章第四十

一、卦候章第十

九、国事章第四十

二、

卜居章第四十八, <易隐>卷五朝廷占大象篇、卷三家宅占、卷四

征战占方向篇、卷六婚姻占门第篇、卷七开店占本利等篇以推敲

内外卦衰旺的意义.

三、<增删卜易>身命章第三十六, 野鹤老人注解「卦宫衰弱根基浅,

爻象丰隆命运高」说道: 「爻象兴隆, 占身命最重... 惟卦宫之

衰弱者不验, 常见根基浅薄者, 卦宫极旺, 不可为法. 」野鹤此

处当指卦衰看祖业浅薄, 其实验结果并不佳.

四、诸书所谓的「卦旺」判断法则是采用「旺相胎没死休囚废」法,

不是邵伟华用卦宫五行对月令的「旺相死囚休」法(p. 249), 孰

是孰非, 有待研究.

五、<策天十八飞星紫微斗数全集>与<紫微斗数全书>, 在骨髓赋中说:

「安身即知根基, 立命便晓贵贱」(手边无书, 赋文彷佛如此),

此处指身宫是看「根基」, 类似「卦宫」含意, 代表祖业? 命宫

看「贵贱」, 类似「爻象」含意? 如果是对, 身宫应该重在 30

岁以前, 因为祖业在 30 以前较有影响力; 命宫重在 30 岁以後,

象徵後天努力及命运对成就的影响. 如此解释, 正好与现在通行

命宫重 30 岁前, 身宫重 30 岁後的说法相反. 不知道现行说法

根据为何? 对「根基」与「贵贱」意思是否了解? 很想听听玩斗

数者对这个观点的意见.

六、<易隐>的身命占是古书中资料最完备丰富者, 我在卷二发现<易

隐>把紫微斗数的十二宫结合入金钱卦的身命占中, 且此书前面

所列的参考资料居然看到「陈希夷紫微数」, 这是我看到最早引

用到紫微斗数的古书, 易隐约成於明末清初, 对卦命合参有兴趣

的读者可以参阅.

标题: 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 (18.2)

(18.2) pp. 248-250 中孚之益卦例.

这个卦画出来如下:

丑月辛未日

--- 官 卯 蛇

--- 父 巳 勾

兄 丑 龙

O 官 卯 玄

--- 官 寅

--- 父 巳 虎 应

此卦我会断他世爻月破日坐, 原本官鬼动来克世, 幸好官鬼入墓, 虽不主一生悔吝, 但亦成就有限. 邵伟华真能掰, 这个卦怎么能 说是「身旺」?

再者, 用此书的论法, 身命占是无法细批流年的, 因为书上 的论卦法不重天干, 根本看不出流年年干. 以 p. 249 为例, 说 此人 1965 乙巳年有文上之喜, 但是只知卦中父母爻地支为巳, 怎知不是 1977 丁巳年有文上之喜? 1970 庚戌年有牢狱之灾, 怎知不是 1958 戊戌年? 流年天干是自何处而来? 书上没交代清 楚.

这个卦的其他错误为: 巳为静爻, 无法生身; 兄弟亦静爻, 不会「兄弟化兄弟」; 「五爻生世, 平步青云」的使用条件是五 爻需发动, 此处并不适用.

其实古书里面, 身命占论流年的方法不是这样, 黄金策说一 爻管五年, 有类似八字大运的观念. 虽然每十二年地支皆重复出 现, 但是大运不同, 仍可以区分出来流年的差异. 不用大运, 只 凭卦是怎能算出流年? 大概他用人相、八字辅助著看吧! 所以在 p. 250 强调人相、四柱、卜卦各有所长.

以前用「身命占」试验过一个例子, 即文章编於 1995. 2. 9-

---

---

---

---

- 、损的卦画亦有上述性质, 皆是「卦包」. 坎卦的三画卦为 ---,

---

-, 亦是一类在外围包另一类, 也算是「卦包」.

---

<易隐>、<易冒>与<增删卜易>皆主张第二类定义, 但略有不同:

<易隐>卷六胎产占:

先取子孙动变之爻断之, ...

如子孙安静者, 则取大象阴阳相包者断之, 如天泽履卦乃阳

包阴, 生女也. 雷地豫卦乃阴包阳, 生男也.

如阴阳不相包者...

文中所谓「大象」类似明朝来知德的说法, 即杭辛斋<学易笔谈>的 <易楔>所说的「像卦」:

合六爻之奇偶观之, 像三画之一卦也.

如上述大过卦, 将卦画九

二、九

三、九

四、九五视为一个阳爻, 合 初

六、上六为三画的坎卦, <易隐>认为六画卦取大象後, 为阴阳相 包的三画卦(即坎、离), 就是「卦包」. 读者可以自行观察履、豫 两卦.

<易冒>胎产章第五十二, 则有不同见解:

如定男女, 先以卦之阴包阳者为男, 阳包阴者为女, 坎离自

包同焉. 其次以动爻阴变阳者为男, 阳变阴者为女...

注: 欲定男女, 其法有三: 一曰卦包, 二曰动变, 三曰子属.

如坎、大过、小过、咸、恒, 谓之阴包阳; 离、颐、中

孚、益、损, 谓之阳包阴. 谦、豫、履、小畜、升、萃

、无妄、大畜则非卦包.

<易冒>注解条列所有的卦包, 并驳斥<易隐>的履、豫为卦包之说, 但是没提出原因.

<增删卜易>胎孕章第八十七, 继承<易冒>之说:

阳变阴男女可辨.

注: 六爻静先看卦包, 阴包阳生女, 阳包阴生男. 包阳坎卦

、大过、小过、咸、恒卦是也; 阳包阴离卦、中孚、颐

、损卦是也, 其余非也.

这里「阴包阳生女、阳包阴生男」是笔误, 应改为「阴包阳生男、 阳包阴生女」, 读者可参阅此章的小过之豫卦例, 便知此处为笔误.

<易冒>与<增删卜易>皆未说明履、豫等卦为何不是卦包的原因. 我在<学易笔谈>之<易楔>卷三卦别第五中, 查到关於「包卦」的记 载:

宋儒言易, 又有包卦之名, 包卦者, 六画之卦, 以上下三画,

中包三画, 如咸、恒为坤包乾, 损、益为乾包坤之类, 亦由

互卦推衍而得者也. 包卦之名, 始於林黄中氏, 谓由一卦分

两卦, 一正一反, 又得四卦, 是即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也. 因朱晦庵力驳之, 故其说不行. 然言之成理,

亦不可谓毫无意义也. 後儒如纪大奎等, 颇采其说, 略举其

例, 如下图:

--- ---

- ---

--- -

--- -

- ---

--

乾包坤 坤包乾

六十四卦皆可以此类推, 但咸、恒坤包乾也, 而咸亦可谓之

坎包巽, 恒亦可谓之坎包兑; 损、益乾包坤也, 损亦可谓离

包震, 益亦可谓离包艮.

「包卦」的定义强调六画卦可视为一个三画卦包住一个三画卦, 包与被包者皆须是三画卦, 若以乾为阳、坤为阴, 阳包阴的包卦只 有损、益两卦, 阴包阳的包卦只有咸、恒两卦, 其余非也.

做个结论: 「包卦」或「卦包」的定义随著时代变迁而渐趋模 糊, 较早的定义应该只有损、益、咸、恒四卦为阳包阴或阴包阳之 卦, 天玄赋注解将「包卦」与子孙爻扯上关系, <易隐>将「包卦」 与「像卦」混淆一体, <易冒>与<增删卜易>又说不出「包卦」的道 理, <周易与预测学>私自更改定义, 造成自我矛盾的窘境.

「包卦」的後续研究可以从林黄中、纪大奎等人著作下手, 宋 元学案等书籍或许会记载相关资料, 尚待研究.

*****

标题: 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21.3)

(21.3)

<周易与预测学>书中某些错误, 往往是由於不能明辨古书 之错误而照抄所致. 在金钱卦的古籍里, <断易天机>(或<断易 大全>)与<卜筮正宗>是两本剪贴书, 东抄西凑, 错误率较高, 如不明察, 容易被其误导. 在此建议读者, 看<断易天机>内的 <天玄赋>、<碎金赋>等文章不妨参阅<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卜 筮部汇考之<卜筮全书>; 看<卜筮正宗>的黄金策注解时, 也宜 参阅<卜筮全书>; 看<卜筮正宗>的十八问答时, 可参考 <增删 卜易> 或<野鹤老人占卜全书>, 比较不会被误导. 於下列举数 例以明之:

1. <周易与预测学>292 页:

「卦遇游魂, 官鬼值空, 若非『遇月』, 定主其夫外出而 产, 谓之背生... 」此乃抄自<卜筮正宗>产育章「游魂卦官鬼 空亡, 乃背爹落地. 」赋文注解. 何谓「遇月」? 在 <卜筮正 宗> 内记为「过月」, 但又何谓「过月」? 吾人百思不得其解.

在<卜筮全书>原注中, 根本没有「过月」或「遇月」两词, 原注语意清晰, 读者可以自行比较三书的注解便知.

2. <周易与预测学>293 页:

「<断天机>: 『若杀临子孙爻, 则子孙受祸, 安能出胎也. 』」<断天机>乃<断易天机>之笔误. 此段亦为<断易大全>卷四 占生产第九之陈希夷论产歌的注解. 此处之「杀」字代表什么? 应该是「阴杀」, 在<断易大全>中有其起例, <周易与预测学> 对此没交代清楚.

但是<断易大全>这段注解本身却不太合宜. 其前後文如下:

陈希夷论产歌

兄弟交重带杀来,

注: 杀即暗金杀也. 鬼谷例云: 正月巳...

须忧产妇有衰灾; 煞临父母交重恶,

注: 煞即阴杀也. 鬼谷例云: 正、七月寅... 此杀若临

父母动, 产妇有惊.

子祸那能得出胎.

注: 若杀临子孙爻, 则子受祸, 岂能得出胎?

这种注解方式很奇怪, 其实原赋文应断句为两对仗句: 「兄弟 交重带杀来, 须忧产妇有衰灾. 」及「煞临父母交重恶, 子祸 那能得出胎? 」, 怎可将後句又拆成两句, 分别注解以不同的 意思? 「子祸那能得出胎」岂是「杀临子孙」之意!

注者的程度有限, 不免有误. 邵书再抄一遍, 以讹传讹.

3. <周易与预测学>293 页:

「占者皆以白虎为凶神, 不知各有所用. 虎为血神, 凡胎 不免见血, 若得辅『子与』庚申、辛酉爻上, 产便快, ... 」 何谓「辅子与」? 此段是邵抄自<断易大全>卷四占生产第九之 天玄赋注解, 此处原写为「辅子」, 意义模糊. 邵改之为「辅 子与」, 语意是「白虎辅於子孙爻(或子水爻)与庚申、辛酉爻 上」.

查阅<卜筮全书>天玄赋注解为:

交重白虎, 乃知坐草无虞.

注: 白虎为血刃, 他事不宜, 唯临产最喜. 若辅於庚申

、辛酉爻上发动更快, 缘白虎为破胎、为催生故也.

便可知<断易大全>之「辅子」乃「辅於(于)」之笔误, 原注语 意是「白虎辅於庚申、辛酉爻上发动更快」, 与邵文已不同矣!

何者有理? 白虎属金, 附於金爻之上更有力, 子水爻泄气, 较无道理. 白虎为血刃, 天玄赋赋文强调「白虎交重」, 注解 「发动更快」比「辅於子孙爻」更贴切, 重点在白虎血刃发动, 不在是否附於子孙爻上. -- 占远应近, 务必留心; 占此应彼, 必须详察.

标题: 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21.4)

(21.4)

4. <周易与预测学>294 页, 剥之观卦例:

「寅月戊子日, 测生孩安否, 得剥之观卦. 子孙子水 变鬼变绝, 今日巳时落草而亡. 果应之. 子化鬼, 鬼化子, 百无一活. 」这段文章源自<卜筮正宗>十八问答之第十二 问:

寅月戊子日, 占生产, 得剥之观卦.

断曰: 子水子孙化巳火, 水绝在巳, 本日巳时落草

而亡. 旁有知易者曰: 青龙临子孙, 如何此断? 予

曰: 且看验否? 後果验! 此人又问予曰: 子孙值日,

青龙附之, 如何神断? 答曰: 日辰子孙今日也, 巳

时者今时也, 落草而亡者, 吉神化绝化鬼也.

王洪绪这段文章, 一问一答, 煞有其事, 但再翻阅比 <卜 筮正宗> 更早出书的<增删卜易>卷一六神章第十八( 由< 卜筮正宗> 之「辟增删卜易之谬」文与凡例中可知 <增删 卜易> 更早出书) , 赫然发现下面记载:

如戊子日占生产, 得山地剥变风地观卦, 子水子孙

化绝化鬼, 本日落草而亡, 却是青龙临子孙, 亦可

谓之喜呵?

记得在本人的「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 (4)」中, 曾记述一个<卜筮正宗>抄袭窜改自<增删卜易>的卦例, 现 在又发现一例! 同日、同卦、同问卜事、以及两者解说类 似, 可以确定<卜筮正宗>抄袭<增删卜易>, 不但如此, 王 洪绪还伪造事实: 占卜於寅月、子死於巳时, 一问一答, 像是亲身经历, 还好意思说自己是「神断」! 真是无耻呀!

我每次看到<卜筮正宗>的凡例, 就觉得恶心, 想把它 撕掉. 王洪绪说:

... 是书十三十四卷有十八问, 皆吾师所授及余所

占验, 学者熟此, 始知启蒙节要之法. 与十八论及

辟诸书之谬, 一理融贯, 天地间秘密深藏尽泄于是

矣!

真是恶心! 十八问许多卦例, 明明是抄自<增删卜易>, 十 八论与辟诸书之谬, 主要也是野鹤老人的断卦理论, 剽窃 抄袭, 据为己有, 还敢骄其妻妾!

写书要有道德呀! 这次<周易与预测学>又抄一劣例!

(22.1) 周易与预测学第十九章 财运, pp. 297-307.

第十八章剩下一些小错误还没评, 不太重要, 省 略之.

这章谈求财, 错误较少. 本书 299页有段文字是 诸书争议焦点: 「兄多入墓财到手: 兄弟为劫财之神, 古有一兄动劫财, 兄弟爻多动不劫财. <增删卜易>: 『兄弟爻多者, 待兄弟爻入墓之日, 及克损兄弟之日 必劫其财. 』此说非也. 实际经验是: 兄弟爻多而入 墓, 犹如被关进墓库, 无法劫财, 故兄弟入墓之日, 正是得财之时. 兄弟爻被官鬼克制, 也是如此. 」

先看看原注, <卜筮全书>黄金策求财篇:

兄如太过, 反不克财.

注: 兄弟乃占财忌杀, 若有一位旺动最为不利.

若月日动变俱带兄弟, 重叠太过则不专一,

反不克劫, 至财爻生旺日可得.

黄金策「总断千金赋」中曾提及「太过」的论法, <卜 筮全书> 黄金策总断千金赋:

夫人有贤不肖之殊, 卦有过不及之异. 太过者

损之斯成, 不及者益之则利.

注: ... 人以中庸之德为至, 卦以中和之象为

美. 德至中庸则无往而不善, 象至中和则

何求而不遂哉! ... 今人但知不及者不成, 不知太过者亦不能成也. 何谓太过? 主事 爻重叠是太多, 太多则不专一, 所以不成 福, 故宜损之... 损益之道, 生扶拱合及

克害刑冲是也. 且如土为主事爻, 有三五

重太过, 须得寅卯月或寅卯日或卦有寅卯

爻动克之, 然後成事, 所谓损之也... 太

过者, 吉不能成其吉, 凶不能成其凶.

「太过」的论法基於致中和的道理, 原注的逻辑 很清楚, 所谓「太过」定义为「日月动变俱带某六亲 爻」, 论法为「吉不能成其吉, 凶不能成其凶. 」, 以求财为例, 兄弟太过则不能成其凶, 此时财爻必然 休囚, 故曰: 财爻生旺日可得.

野鹤老人对此有不同看法, <野鹤老人占卜全书> 卷十二求财章:

兄如太过, 反不克财.

注: 旧注卦中一位兄动最忌, 若兄弟多动者,

反不劫财.

觉子曰: 予以为兄爻多者, 待兄爻入墓之

日, 及损克兄爻之日, 必劫其财. 谓之太

旺者, 损之斯成. 如:

巳月丙辰日,

孙 戌

占放印子钱, 得未济之归妹. 兄 巳 ---o 孙 未-

孙 辰 ---

兄 巳

父 寅 - -o

此卦月建、世爻、动、变之爻俱是兄弟,

占时顺遂, 至九月兄爻入墓, 因奸破耗.

岂可谓之兄爻太过, 反不劫其财耶!

这卦例的问题在於兄弟爻是否「太过」. 野鹤太简化 原注的叙述, 原注是说「日月动变俱带兄弟」, 野鹤 简化为「兄弟多动」, 意思差很多. 以野鹤所举卦例 来说, 因为辰日占卜, 并非「日月动变俱带兄弟」, 不算太过, 自然不能当做反例. 此卦以忌神旺动来论, 「兄父爻动, 无殊缘木以求鱼. 」, 放高利贷的结局 自然是不好的. 为何应於戌月? 因为辰日合起财爻酉, 逢戌冲去其合, 是为应期, 非因兄弟入墓也!

标题: 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22.2)

(22.2) 再谈「太过」.

太过的判断标准是很模糊的, 类似判断八字是否为专旺格, 界 定很模糊, 君不见吕家恂先生的<八字发微>, 类似八字时以专旺论, 时以正格论? 旺到什么程度才算太过?

我认为爻的旺度太过应有下列特徵:

1. 日月皆同我者. 2. 动变爻同我者多, 不逢克损. 3. 同我之动变爻逢生旺, 不逢墓绝.

这种定义比较严苛, 不容易遇见. 若放宽标准, 下列模糊情况比较 容易出现:

a. 日月一同我、一生我或我生或我克, 动变同我多, 不逢克损. b. 日月皆同我, 动变爻只有一位同我, 不逢克损. c. 日月皆同我, 动变爻恰有两位同我, 但该变爻为该动爻所化. d. 日月皆同我, 动变爻同我多, 但逢其他动变爻克损或墓绝.

这些情况在<野鹤老人占卜全书>中都有类似卦例, 不易处理.

在<黄金策>中, 日月动变爻同我者多现, 称为「重叠」, 但是 有些赋文用「重叠」代表「太过」, 有些只形容其多现, 如:

总断千金赋:

用爻重叠, 喜墓库之收藏. ( solder按: 此处重叠为太过, 即用爻太过, 以墓库亦可损之斯成, 兼为有情 )

总断千金赋:

卦身重叠, 须知事体两交关. ( solder按: 此处原注解为卦身两爻出现, 为鸳鸯求事, 不以太过 解释 )

身命篇:

至若爻逢重叠, 须现在以推详. ( solder按: 此处原注以推断兄弟数目为例, 重叠意谓兄弟多现, 以其数充当兄弟人数, 不以太过解释, 若太过, 则无兄弟也 )

婚姻篇:

财官叠见, 重为一度之新人. ( solder按: 此处原注以女占两官鬼或男占两妻财为例, 解释重叠 会有多婚的现象, 重叠形容多现, 无太过意 )

种作篇:

卦象叠财爻, 多壅争如少壅. ( solder按: 「壅」为植物底部的堆肥, 「争如」有「怎如」之意. 此赋文以叠字形容财爻太过, 再怎么努力去堆肥耕作, 收成仍不好 )

由上可知, 赋文之重叠有两义: 太过或多现, 野鹤将两者视为 一义, 定义「太过」为多现, 在这种定义下, 验证发现「太过」并 不会使「凶不能成其凶」, 遂修改「兄如太过, 反不克财」为「待 兄爻入墓之日, 及克损兄爻之日, 必劫其财」, 这是混淆太过与多 现的结果.

究竟如何才是太过? 上述之a, b, c, d四种情况是不是太过? 我在<野鹤老人占卜全书>中找到二十多个相关卦例, 需花很长时间 去探讨, 有人想看吗? 如果没人reply 要看, 就省略.

总之, 「兄如太过, 反不克财」不是邵书的意思: 「兄多入墓 财到手」, 太过不等於多, 入墓便非太过, 兄多而入墓是凶非吉, 财不会到手.

标题: 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 (22.3)

评论邵伟华先生的<周易与预测学>已逾一年, 颇感疲惫. 但是做事总要有始有终, 现在接著上次的第十九章财运继续 评.

(22.3) 标题: 鬼化财克世为吉, 财化鬼克世为凶?

今天到中山大学时, 因一时匆忙, 漏带<周易与预测学>, 请读者翻阅第十九章, 自可找到上述标题文句... 连书都会 忘了带, 可见已经志不在评此书, 而在藉此书整理并评论其 他古书.

邵先生这段话语出何处? 我认为应该是改自<天玄赋>求 财章: (详如<古今图书集成>卜筮部汇考七)

鬼化为财克世, 须云大吉; 财爻化鬼逢空, 可谓全凶.

注: 鬼化财, 从空而至, 且来克世, 是利追我而走,

故云大吉; 财化鬼, 自有化无, 又落空亡, 是消

磨殆尽, 故曰全凶.

与前者标题相比, 邵先生应是修改赋文「逢空」为「克世」 而已. 这段的问题在哪里? 我认为天玄赋的注解太死, 赋文 「鬼化为财克世」意思不清楚, 据我看, 应该是「鬼化为财 或财克世」, 这两者都是求财吉兆, 注者认为是「鬼化为财 且克世」, 句子被看死了, 而且「克世」到底是「鬼克世」 或「财克世」也没讲清楚, 如果认为是「财克世」, 就是注 者认为变爻可克本卦卦上之爻, 这个观点曾被野鹤反驳过, 我认同野鹤说法... 同理, 後句赋文应是针对「财爻化鬼或 财爻逢空」而言, 不是原注说法.

我这么说, 也要提出依据来: 我认为<天玄赋>这段赋文 承袭自更早的<阐奥歌章>的求财买卖章: (详如<古今图书集 成>卜筮部汇考六)

财爻化鬼成凶象, 鬼化为财定吉神, 财落空亡难把捉,

若逢二煞贼相侵, 难求外怕财爻动, 易觅财时在内兴,

世若克财休启齿, 财来克世得千金.

<天玄赋>原文应是这八句诗的浓缩, 原先这八句是分述求财 占的吉或凶兆, 不是要求同时成立, 是注者注死了, 往前看 看就知道孰是孰非.

<天玄赋>那段不清不楚的赋文, 亦造成後来诸书作者的 困扰: 如果是「鬼化为财且鬼克世」, 称做「助鬼伤身」( 参阅<古今>卜筮部汇考五 ), 何来大吉! 所以<黄金策>求财 篇(参阅<古今>卜筮部汇考十四)不提鬼化财, 只说「财化鬼 防耗折而惊忧」; <野鹤老人占卜全书>根本就不提财化鬼或 鬼化财; <易隐>卷七出行占六财利篇说道: 「若财爻动克世 身, 或财化鬼, 鬼化财来刑伤身世, 俱主贪财受祸也. 」, 则是完全否定鬼化财克世的吉处. <易隐>卷七求财占则说: 「鬼化财生合世, 从空而得也. 」改克为生合, 也是受到天 玄赋模糊之说的影响, 虽将之修正, 但也不免人云亦云, 拼 命想解释「鬼化为财且克世」为何「大吉」了.

中山快关门了, 其实天玄赋对鬼化财, 有其他理论上的 贡献, 下次再谈.

标题: 读邵著「周易与预测学」有感 (22.4)

(22.4)

上次已将<天玄赋>求财章有关鬼化财的赋文做一厘清, 今 再研讨古注的其他问题, <天玄赋>求财章有云:

将本求财, 妻位偏宜旺相; 空拳问利, 官爻喜遇兴隆.

注: ... 空手求财者, 不过是百工技艺之人, 以鬼爻

为用, 鬼旺则财丰富.

鬼化为财克世, 须云大吉; 财爻化鬼逢空, 可谓全凶.

注: 鬼化财, 从空而至... 财化鬼, 自有化无...

如前所述, <易隐>亦受此注影响, 而有「鬼化财生合世, 从空 而得也」的说法, 比较令人好奇的是: 何以得知鬼化财代表从 空得财? 注者并未明说其因, 本人推测如下:

1. 从注解来看, 注者似乎认定: 财为「有」, 鬼为「无」,

所以鬼化财是由无到有, 财化鬼是由有而无. 又为何会想

到财为有、鬼为无? 因为前句赋文强调将本求财看妻财,

空拳问利看官鬼, 分别代表一有一无.

2. 另种看法是来自传统民俗之「五鬼运财」说, 鬼化财象徵

鬼变出财来, 将财运来, 所以钱从无中生有、从天而降,

有「从空而至」的现象.

第8篇:读名人传有感 读名人传有感

内容摘要:读名人传有感 读名人传有感: 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名人传》,这本书主要写了三个人物: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

读名人传有感 读名人传有感: 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名人传》,这本书主要写了三个人物: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

米开朗琪罗传主要写了:米开朗琪罗出生于加森汀省的卡普雷塞镇,后来米开朗琪罗开始学习绘画和雕塑,一生雕塑了许多作品,并且大量创作了作品。1536年米开朗琪罗回到了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六年的时间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末日的审判》。米开朗琪罗三次被命为大教堂建筑总监,1556年9月,米开朗琪罗又出逃了,1556年10月又被召回,大约在下午5点,正是日落时分,米开朗琪罗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他终于休息了。

列夫托尔斯泰传主要写了: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图拉省的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1849年11月在图拉省办公厅挂名任职。1850年开始构思《茨生活的故事》。1851年3月写作了《昨天的故事》这本书,之后,列夫?托尔斯泰又写了许多作品。1910年10月,列夫托尔斯泰彻底摆脱了老爷式的生活,10月31日在出走的途中患了肺炎,在阿斯塔波车站停留。在11月7日列夫托尔斯泰去逝了,11月9日被安葬在雅斯纳雅波良纳。

这就是我在读《名人传》后所写的感受。

第9篇:读矛盾论有感-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在1937年继《实践论》之后哲学代表作,是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下面是答案网 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矛盾论有感,供大家参阅!

最近拜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

的复杂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读矛盾论有感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现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

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内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

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

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着的事物和矛盾着的概念,都是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对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

是绝对的一样。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对立的斗争性是不受条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阶段,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一定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别。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终点,必然要用外部冲突的方法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主要经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与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读矛盾论有感正确分析和判断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至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上一篇:文化体育活动方案下一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