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起名

2023-03-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周易起名

根据《周易》起名的名句

《周易》简介

《周易》也称《易》、《易经》,在我国在天下的影响都极为深远,但倒是秦汉后直至本日无人真正懂得的上古文籍。《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以前的人们对自然与人生变幻规律的认识模式,从没有超越阴阳八卦的思维框架。相传龙马驮“河图”出现在黄河,上古圣人伏羲始作八卦;《史记》又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一说伏羲重卦,有说神农),并作爻辞(或谓周公);后至春秋,又有孔圣作“十翼”之说,世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

《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应的卦名、卦辞、爻名、爻辞等组成,(《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因而相应的也有六十四则卦辞和三百八十四则爻辞。由于《乾》《坤》两卦各有"用九"和"用六"的文辞,故将其并入爻辞之中,即总计三百八十六则爻辞)。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榜样象义的透露和相应休咎的判别,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因其阐明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十翼",后代统称《易传》。是孔门高足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效等方面的阐明。

根据《周易》取名的名人举例

周易,被称为五经之首。以易经取名字,不仅大气,而且有趋吉避凶之意义。以下稍微举几例。

1、尉健行,健行二字出于《易经》的<乾卦>,原句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尉健行简介:曾经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北京市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2003年以72岁高龄退休。

2、蒋中正,字介石。中正与介石出自《易经》的<豫卦>的六二爻,原句为:“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3、王安石,字介甫。字中一个“介”字,名中一个“石”字,出自《易经》的<豫卦>的六二爻,原句为:“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王安石名字出自《易经》为经史学界所考证! 王安石简历:二十六岁担任鄞县知县(县长),三十一岁升任舒州知州(市长),三十七岁升任常州知州(市长),四十七岁担任江宁府知府(南京市长),四十九岁摄宰相政务,五十岁起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国务院总理)。

4、吕蒙正,字圣功。名字出自《易经》之<蒙卦>,原句为:“蒙以养正,圣功也”。

吕蒙正简历:北宋时考中状元,先后担任升州通判(副市长),参知政事(副总理),户部尚书(财政部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总理)。一生三次担任宰相。

5、陈诚,字辞修。名字出自《易经》之<文言>,原句为:“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陈诚简介:陆军一级上将、台湾省主席、行政院长(相当于总理)、中华民国副总统。

6、莫文蔚,莫文蔚名字的来历,根据莫文蔚的父亲莫天赐说:“我引经据典,文蔚两字可追溯至《易经》的<革卦>:君子豹变,其文蔚也。莫文蔚人如其名,明白艺人必须顺应潮流,不断更新自身的形象,一如花豹的斑纹,随着时间,愈变愈美。”

7、王十朋,名字出处:《易经》之<损卦>,原句为:“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王十朋简介:状元出身,先后出任:饶州知州(相当于今日之市长)、夔州知州、湖州知州、泉州知州,官声清廉,南宋一代名臣。

8、黄裳,名字出处:《易经》之<坤卦>,原句为:“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黄裳简介:状元出身,官至礼部尚书(教育部长兼文化部长)。

9、章含之,名字出处《易经》之<坤卦>,原句为:“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

章含之简介:章士钊之女,担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前外交部长乔冠华之妻。

10、陆羽,字鸿渐。名字出自《易经》之<渐卦>,原句为:“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陆羽,被后世奉为茶圣。

11、高行健,名字出处:《易经》的<乾卦>,原句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高行健简介:当代剧作家、作家、翻译家、导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籍华人。

12、日本最有作为的天皇,明治天皇,明治二字出自《易经》的<说卦传>,原句为:“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含义为向着光明治理天下,故称明治天皇。

13、大正天皇,明治天皇之子,大正二字出自《易经》之<临卦>,原句为:“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根据《周易》起名的名句

家长在用《周易》给小孩起名时,可以从以下名句中找出单个的字,词组以及提炼以下名句的主要内容找到适合的名字。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巽卦) 渐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震卦) 善如水,君子以作事谋始(坎卦) 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离卦) 步泽履,君子以辨民安志(兑卦) 艮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艮卦)

2、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文言》

3、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乾·文言》

4、《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系辞下》

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乾·文言》

6、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乾·文言》

7、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相》

8、隐恶扬善,顺天休命。

9、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坤·文言》

10、括囊无咎无誉,盖言慎也。《坤·文言》

11、蒙以正养,圣功也。《蒙·彖》

12、君子以果行育德。《蒙·象》

13、慎言语,节饮食。

14、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谦·彖》

15、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谦·象》

16、君子以向晦入宴息。《随·象》

17、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蛊·上九》

18、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大畜·彖》

19、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大畜·象》

21、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大过·象》

22、君子以虚受人。

23、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恒·彖》

24、君子以立不易方。《恒·象》

25、君子以非礼弗履。《大壮·象》

26、君子以自昭明德。《晋·象》

27、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家人·象》

28、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家人·象》

29、君子以同而异。《睽·象》 30、君子以反身修德。《蹇·象》

31、见险而能止,智矣哉。《蹇·彖》

32、君子以惩忿窒欲。《损·象》

33、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益·象》

34、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升·象》

35、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困·彖》

36、君子以致命遂志。《困·象》

37、君子以正位凝命。《鼎·象》

38、君子以恐惧修省。《震·象》

39、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彖》 40、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艮·象》

41、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丰·彖》

42、君子以朋友讲习。《兑·象》

43、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小过·象》

44、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既济·象》

45、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系辞上》

46、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47、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系辞上》

48、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系辞上》

49、劳尔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系辞上》 50、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系辞上》

51、慢藏诲盗,冶容诲淫。《系辞上》

52、几事不密则害成。《系辞上》

53、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系辞上》

54、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系辞上》

55、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系辞上》

56、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系辞上》

57、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系辞上》

58、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系辞下》

5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系辞下》

60、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以恶小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最大而不可解。《系辞下》 6

1、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系辞下》 6

2、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系辞下》

63、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系辞下》 6

4、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65、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6

6、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其他《周易》名句

以下《周易》的名言,也可以作为起名的参考。

1.潜龙勿用。《乾·初九》

2.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九三》

3.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乾·彖》 4.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5.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6.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乾·文言》 7.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乾·文言》 8.庸言之行,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乾·文言》 9.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乾·文言》 10.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乾·文言》 11.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乾·文言》

12.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乾·文言》 13.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乾·文言》 14.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乾·文言》

15.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乾·文言》 16.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乾·文言》 17.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乾·文言》

18.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乾·文言》

19.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乾·文言》 20.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乾·文言》 21.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坤·彖》 22.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坤·彖》 23.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坤·文言》

24.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坤·文言》 25.能经众正,可以王矣。

26.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坤·文言》 27.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小畜·象》

28.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履·象》 29.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泰·彖》 30.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否·象》 31.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同人·彖》 32.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大有·象》 33.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大有·上九》

34.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谦·彖》 35.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36.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蛊·上九》

37.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彖》 38.不远复,无祗悔,元吉。《复·初九》

39.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大畜·象》

40.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咸·彖》

41.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恒·彖》 42.君子以立不易方。《恒·象》

43.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恒·九三》 44.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遁·象》 45.君子好遁,小人否也。《遁·象》 46.损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决。 47.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48.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家人·彖》 49.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家人·象》

50.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彖》 51.君子以懿文德。

52.君子以反身修德。《蹇·象》 53.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解·六三》 54.君子以惩忿窒欲。《损·象》

55.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益·彖》

56.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57.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夬·象》

58.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夬·象》 59.君子以慎德,积小以高大。《升·象》

60.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困·彖》 61.君子以致命遂志。《困·象》 62.君子以劳民劝相。《井·象》

63.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彖》 64.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革·象》 65.君子豹变,小人革面。《革·上六》 66.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67.君子以居贤德俗。《渐·象》

68.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丰·彖》 69.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旅·象》 71.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说卦》

70.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兑·彖》 72.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节·彖》 73.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节·象》

74.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中孚·九二》 75.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既济·象》 76.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未济·象》 77.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系辞上》

78.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系辞上》 79.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系辞上》 80.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系辞上》 81.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系辞上》 82.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系辞上》

83.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系辞上》 84.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85.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系辞上》

86.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而应之,况其迩者乎。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而违之,况其迩者乎。《系辞上》

87.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系辞上》

88.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系辞上》

89.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系辞上》

90.德言盛,礼言恭。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系辞上》

91.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系辞下》

92.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系辞上》 93.惧以终始,其要无咎。《系辞下》

94.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系辞上》

95.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其利,鼓之舞之以尽其神。《系辞上》

96.形而上者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系辞上》

97.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系辞上》

98. 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系辞下》

99.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系辞下》

100.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序卦》 101.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系辞下》

102.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系辞下》

10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系辞下》 104.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说卦》 105.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系辞下》 106.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107.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系辞下》 108.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系辞下》

109.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系辞下》 110.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系辞下》 111.天地絪縕,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系辞下》

112.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系辞下》

113.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系辞下》 114.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系辞下》

115.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系辞下》

116.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自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系辞下》

117.《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系辞下》 118.苟非其人,道不虚行。《系辞下》

119.《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系辞下》

120.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系辞下》

第2篇:周易起名:2018年《周易》中的男宝宝最新取名大全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我国古代汉民族的思想,智慧的结晶。对我国的思想、文化、经济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文论语,武周易”,更是古代人取名的借鉴,男生大多从《周易》中取名,有寓意、有气势、大气磅礴,一听就是将相之才!那么,小编就来帮大家盘点,哪些藏在《周易》中好听的男宝宝名字吧!

一:夕厉:“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二:雨施:“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三:御天:“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四:行健:“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五:其诚:“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 六:世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七:乾元:“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八:天德:“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九:则天:“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十:势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十一:章贞:“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十二:惟林:“六三:既鹿无虞,惟入于林中” 十三:班如:“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十四:水蒙:“山水蒙 艮上坎下”

十五:无攸:“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十六:用恒:“需于郊。 利用恒,无咎。” 十七:以乐:“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十八:子夏:“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十九:国承:“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二十:用邦:“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二十一:文德:“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二十二:如邻:“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二十三:尚德:“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 二十:天泽“天泽履 乾上兑下”

二十五:志刚:“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二十六:维之:“拘系之,乃从维之。 王用亨于西山。”。 二十七:思容:“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二十八:敦临:“敦临,吉无咎。。”

二十九:童观:“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三十:志平:“观其生,志未平也。”

三十一:翰如“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三十二:休复:“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三十三:泽风:“大过 泽风大过 兑上巽下” 三十四:栋桡:“栋桡,本末弱也。” 三十五:泽木:“象曰:泽灭木,大过;” 三十六:白茅:“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三十七:憧憧“贞吉悔亡,憧憧往来” 三十八:尔思“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三十九:泰坤:“泰 天地泰 坤上乾下” 四十:相宜“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四十一:茅茹“拔茅茹,以其夤,征吉。” 四十二:以孚“以其邻,不戒以孚。” 四十三:天佑“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四十四:谦济“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 四十五:君谦“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四十六:以明“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四十七:于嘉“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四十八:风恒:“雷风,恒”

四十九:易方“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五十:振恒:“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五十一:明德:“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五十二:晋如:“晋如,摧如,贞吉。” 五十三:晦明:“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五十四:明夷:“明夷于飞,垂其翼。”

五十五:有恒:“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五十六:修德:“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五十七:来硕:“往蹇来硕,志在内也。 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五十八:闻言:“博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五十八:含章:“九五含章,中正也。 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五十九:南征:“勿恤,南征吉。”

六十:株木:“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见。” 六十一:明幽:“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六十一:有嘉:“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六十二:文蔚:“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六十三:玉铉:“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六十四:丰沛:“丰其沛,日中见昧,折其右肱,无咎。” 六十五:以涣:“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六十六:润之:“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如果觉得以上名字不够好听,打开美名宝app,输入孩子的姓氏、性别、出生年月,就可以获得海量好名了。

(张姓宝宝取名)

第3篇:2018周易宝宝起名大全宝典取名

我国人口共约有14亿,就需要众多的名字,而我国宝宝起名能用在取名上的文字也就区区几百个。很多取名大全是根据好听的字,把用字用意好的汉字进行随机排列组合,就成了取名大全,也没有分析其中的寓意搭不搭。

吉祥的名字追求五行命理的搭配,也要好听且有寓意。下面是为大家准备,2018狗年手工打造宝宝起名大全: 清晰脱俗男孩名:

气质涵养女孩名:

有没有看到你喜欢的名字呢?没有的话美名宝根据宝宝姓氏、性别与生辰取名字大全,挑选一个你喜欢的。也可以进行姓名测试打分,看看有没有取名字尴尬或寓意不好的情况。

第4篇:2018年宝宝起名大全 周易五行取名的100分名字

生一个可爱的宝宝,就要取一个大气又不失优雅的好名字。一般广东人取名最讲究五行、周易、八字喜用神来取名字,为了起名字寓意吉祥吉运,名满天下。下面取名大全是最新纯手工打造,让宝宝吉祥好运的好名字!

才华横溢的男孩名:

涵养气质的女孩名:

名字选好以后,搭配上姓,适不适合,我们可以用美名宝http:///进行姓名测试打分。也可关注VX:周易起名专家

第5篇:周易与人生

等待 破茧 重生

以《需》卦为例谈等待

中华文化博大精神,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更是蕴含着许许多多智慧。在“四书五经”之一的《周易》中有这样一卦,“需”,卦辞是“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大概意思是,善于等待,诚信待人,走征途,就会吉利,必获成功。的确,等待,在等待中蓄势,在等待中成长,在等待中寻找机会,就一定会成功。

汉武帝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是一位民族英雄。他在位期间击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摆出百家独尊儒术,可谓功勋卓著。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汉景帝驾崩,十六岁的刘彻即位。汉武帝是一位有着雄心壮志的帝王,刚刚登基的他就用赵绾、王臧开始新政,推行自己推崇的儒术。但是这侵犯了以黄老之学为治国之道而且当时实际掌权的窦太后的利益,新政失败,赵绾王臧下狱自杀。汉武帝开始把自己的奶奶当成自己宏图霸业的绊脚石。在一次窦太后到汤泉宫养病的时候,汉武帝决定架空自己的奶奶,夺取权力,但是由于消息走漏,没有成功,反而差点被废除皇位。从那以后,汉武帝认清了自己决定韬光养晦。从那以后,整天在上林苑打猎游玩。即,“需于郊,利用恒,无疾。”表面上是放纵自由无所事事,实际上汉武帝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名为打猎实为琢磨战术,以备日后破匈。他将朝中所有实权交给了自己的奶奶,但是虽远离朝政,他无时无刻不注视着朝中的一举一动。因为他知道,窦太后是活不过自己的与其现在争权不如现在充实自己,让奶奶放心。就这样,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病死,二十二岁的刘彻正式执政。汉武帝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时代,他在上林苑时培养的卫青和八百精骑,在日后对匈奴作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凡是看过香港喜剧电影的人,想必对他都不会陌生。当然,他长得不帅,更不能用风流倜傥来形容,而他演的角色一般也都是配角,比如一个赌棍,一个弱智,一个乞丐,一个落魄的教师,一个不务正业的老爸,一个颓废的警察„„踏入影坛20多年,他从未主演过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全以陪衬身份出现,几乎演遍市井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可是,他以丝丝入扣、不留痕迹的表演方式把这些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记忆深刻。他叫吴孟达,一个甘当绿叶的人,一直为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周星驰等大牌明星做绿叶,全以陪衬的身份出现,成为为数不多的靠演配角而红遍港台和内地的明星。作为无线电视台第三期艺员训练班毕业的演员,吴孟达与周润发、任达华同届同班,但他由于长相老气,身材发福,很难成为导演眼中的主角。毕业后的吴孟达拍戏从来不认真,也不守时,私生活更是不羁,花天酒地,豪赌狂输,债台高筑,最后在1981年因为欠银行30多万港币而想过自杀。后来他痛定思痛,决定从跌下的地方爬起,他用3年把债务还清。之后吴孟达远离了演艺圈,花4年读遍各表演大师的书。即“需于血,出自穴。”在这期间他提高自己的修养,总结出自己的演绎线路,开始了他传奇的黄金配角之路。

毛毛虫的世界在头顶上,蝴蝶的世界在翅膀下,每个人都会经历破茧成蝶的痛苦的过程。破茧的瞬间是美好的,但是破茧之前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的过程,积蓄力量,最终冲出束缚拥抱美好蓝天,自由飞翔。我觉得一个人想要成功,等待是必要的,我们在等待中充实自己,在等待中观察世界,在等待中寻找机会,在等待中成功。

第6篇:周易琐语

《周易》琐语

——浅谈《周易》的命名、作者、年代及现状

20世纪以来,现代易学发展的几次热潮,往往都和《周易》的作者、成书年代等问题相关。如,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属于“新史学”的古史辨派学者发起的,学术界关于《周易》作者和成书年代问题的讨论;上世纪60年代初,大陆学术界对《周易》的形成年代、性质、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等问题的讨论,等等。

一、《周易》的命名

《周易》一词,最早记载于《左传》。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左传·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左传·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都可证明在春秋时代,或者更早,已有《周易》的书名了。①那么,这部书为何叫做《周易》呢?古代对此就做过不少讨论。 早在汉唐时代,仅《周易》的“周”字就有两种代表性的解释。

一种是汉代的郑玄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郑玄解《周易》的“周”字为“易道周普无所不备”。这与《系辞》之“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及《韩非子·解老》所说“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相一致。

另一种是唐代的孔颖达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代的代称。他在《周易正义》序文里说:“郑玄虽有此释,更无所据之文„„案《世谱》等群书,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既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则《周易》称‘周’,取岐阳地名,《毛诗》云‘周原膴膴’是也。”

对“易”字的解释古今不一。

《易纬·乾坤凿度》:“易名有四义,本日月相衔。”

郑玄:“易者,日月也。”

《说文》:“秘书说曰‘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参同契·乾坤设位章》:“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经典释文》:“《易》,经名也。虞翻注《参同契》云‘字从日下月’。”

现代《周易》大家刘大钧先生通过对各种经典原著的研究、剖析,基本认同“周”字“遍也,备也,今古书,义取周普”和“日月为易”的说法。

二、《周易》的作者及成书年代

《周易》的成书年代与作者是《周易》研究中的一个争论不休的难题,从古至今有种种异说。

要搞清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断定“重卦”即六十四卦始于何时,在古代已有伏羲、神农、夏禹、文王几说。《汉书·艺文志》说:“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子为之《彖》、《象》、《系辞》、《文言》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是一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但对于孔子作《易传》之说,后来受到了北宋欧阳修的怀疑和清代姚际恒、康有为的批驳。②

20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在《周易》本经的成书年代上,有以下见解:陈梦家、李镜池、宋祚胤以为他作于西周末年;廖平、皮锡瑞、陆侃如、梅应运以为它成于春秋;本田成之、郭沫若则认为它作于战国初年;近年来陈玉森、陈宪遒更发高论,认为先秦无《周易》,《易①

②刘大钧著:《周易概论》,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版,第1页。 胡道静 戚文编著:《周易十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经》成于西汉昭、宣间。①

关于《周易》的作者问题也有相当多的争议。郭沫若在《周易之制作年代》中提出《易经》作者为孔子的再传弟子馯臂子弓,并推测《易传》的作者大部分是荀子的门徒。陈梦家在《〈周易〉哲学时代及其性质》中主张:《周易》是殷亡后的遗民所写的。李镜池在《周易探源》中认为“《易经》卦辞、爻辞是编纂而成的”,“可能是周王室的一位太卜与筮人。”而《易传》作者“不是一个人,姓名不可靠。”当代易学家金景芳则力主《周易》是孔子所作(见《周易讲座》)。②

个人比较赞同清华大学廖名春教授的观点,他在《〈周易〉经传十五讲》中指出,“讨论《周易》的作者问题,第一是要从《周易》本经出发,第二是尊重而又合理地吸收先秦、两汉文献的记载。”在研究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他认为,“先秦文献关于周文王与《周易》有密切关系的记载是信而有征的;汉代文献关于文王、周公作《易》的观点是可以成立的;孔颖达的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说虽为主观,但其“父统子业”说以文王为其父子的代表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解释。从《周易》本经和先秦、两汉的文献记录看,周文王囚于羑里时,可能对六十四卦的卦序作了一定的编排,以至形成了今天通行的卦序,这是所谓‘演’;文王又将六十四卦系以一定的卦辞和爻辞,这是所谓‘增’;文王所系之卦、爻辞,后来又经过周公的改编、加工,以致最后形成《周易》本经。《周易》形成后,掌于祝卜之手。周公作为祝卜系统的首脑,不但改编和加工过《周易》的卦爻辞,而且为解释《周易》的创作背景、思想内涵也作了一定的工作,于是就产生了《易象》一书。《易象》藏于鲁太史之处,既与周公父子的职掌有关,也表明了周公与《周易》本经的特殊关系。”③

三、《周易》研究现状

20世纪以来的易学,较之古代任何一个时期,研究方法更为科学多样,领域更为广泛,标新立异者更为繁多,成果更为突出。这一时期的易学流派,按治《易》方法,可大致分为三派。一是义理派。现代易学中的义理派,虽然不乏囿于传统者,但主流是用欧风东渐以来的新思想、新学说为工具去阐发《易》理,因而在《周易》哲理的探讨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二是象数派。这一时期的象数派,既有同于传统象数学者,更有以新的自然科学知识治《易》,即所谓“科学易”者,而且后者时下愈演愈烈,由海外、台湾而大陆,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三是考据派。这一时期的易学考据派,既有同于乾嘉学派用训诂、考订的朴学方法治《易》者,更有用现代考古学的方法研究《周易》者,从而在易卦的起源、传本等问题上有了重大的突破。总之,现代易学中的义理、象数、考据,较之古代易学,无一不具有崭新的内容,呈现出鲜明的现代色彩。④

第一、国外周易研究

《周易》作为儒家的主要经典,不仅在中国备受历代学人的重视,而且在国际上也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作,在古代就已经流传到与中国相邻的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从17世纪起,《周易》的内容和思想,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到欧洲,受到西方读者的关注与喜爱。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周易》在许多国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

《周易》西传是以来华传教士的翻译为肇端的。在传教士的传播过程中,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出现了“易学”史上令人振奋的重要事件,即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根据法国传教士白晋(Bouvet)寄给他的《易》图资料,发现了六十四卦的二进制奥秘,使《周易》在世界科学史上显示出了诱人的魅力。

《周易》的最早英译本是由英国传教士卖格基(Meclatchie)在上海翻译的,其书名为《〈易经〉之译——附注解与附录》。《周易》的最早法译本是由法国军官霍道生(P.L.F ①

②廖名春著:《〈周易〉经传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7页。 胡道静 戚文编著:《周易十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7页。

③廖名春著:《〈周易〉经传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7页。

④廖名春著,《〈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齐鲁书社,2001年版,第259—260页。

Phisatre)完成的,译稿名称为《周易是此法译本——附程子和朱熹的全部传统的注释及主要注释家的注释摘要》。而在西方较有影响的《周易》译本则是德文版的《易经,或变化之书》,1924年出版,由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作序,曾被转译为英文本出版。《周易》的其他译本还有俄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荷兰文、南斯拉夫文等语种。

进入近代,外国学者在进行《周易》翻译的同时,掀起了一股《周易》研究热,出版了一大批各种语言的论著,并建立了“易学”研究组织。仅在美国就有国际《易经》学会、美国《易经》考古学会,还有一份《周易网络报》„„。随着国外《周易》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周易》热”正以方兴未艾之势成为具有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变化莫测的《周易》已被人们视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辉典范。

第二、港澳台地区研究现状

近40年来,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周易》研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在数量众多的《易》类出版物中,既有《周易》白话翻译的通俗读物和各具特色的研究性专著,也有五花八门,内容驳杂的所谓《易》理运用读物。目前,台湾的主要“易学”学术团体有“易经学会”、“河图洛书学会”等,并出版了《中华易学月刊》等刊物。总的来说,台湾的“易学”研究除了具有强调传统性的特点外,还注重吸收西方学术、博采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理论,有较强烈的“易学”现代化和世界化的意识。台湾的《周易》研究人员主要来自大学、文教团体和社会上的易术人士。虽然前者是“易学”研究的主流,但它对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力却小于后两者。

台湾学者对“易学”文献资料做了许多整理工作,推出了《易经集成》(195册)、《大易类聚初集》(20巨册),还有《皇清经解易类汇编》、《续皇清经解易类汇编》、《清儒易经汇解》等专题丛书,并在《中国历代艺文总志(经部)》和《经学研究论著目录》这两部书目工具书中,将古今各种“易学”资料一一胪列在册。这些基础工作为学者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有力地推动了“《周易》热”的发展。在台湾众多的《易》类著作中,高明、徐芹庭合编的《六十年来之易学》和陈立夫、周鼎衍主编的《易学应用之研究》较有代表性,前者全面评价和总结了民国以来中国“易学”的发展,后者为论文集,共有三辑,其作者均是台湾“易学”界的代表人物,集中反映了台湾“易学”研究的主要成果。①

第三、大陆地区研究现状

20世纪以来,中国的易学研究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发展历程。按照刘大钧先生的看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20世纪初叶至40年代,易学研究的转型期。这一阶段,具有深远影响的是古史辨派的学术创新。20年代至30年代,以顾颉刚、余永梁、钱穆、李镜池、郭沫若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冲破传统学术的藩篱,以大胆的疑古精神,对《周易》的作者和著作年代问题,进行了全新的探讨,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古史辨派的易学观点和易学研究方法论。同时,此一时期,易学史研究也达到了新的成就,尚秉和的《焦氏易诂》、《焦氏易林注》,徐昂的《京氏易传笺》、《周易虞氏学》,李翊灼的《周易虞氏义笺订》,是继清代乾嘉朴学大师的汉易研究之后的最为重要的汉易研究力作。此外,这一时期,随着西方近现代科技的传入,杭辛斋、沈仲涛、薛学潜、丁超五等人,从科技的角度切入研究易学,也成了新的时尚。

(二)1949年至60年代初,易学研究的短暂辉煌期。新中国建立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成为各门学科的指导思想,学界开始以此学术视野研究《周易》,对《周易》的作者、成书年代、学说性质以及研究的方法论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李景春、高亨、李镜池等人的相关著述,是这一时期的突出成果。此一时期,还产生了一部不朽的高度哲学性的易学著作,即当代新儒家大师熊十力的《乾坤衍》。此书的某些观点虽颇值商榷,但其所阐发的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卓异慧见,则是一致认可的。 ①胡道静 戚文编著:《周易十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三)60年代中叶至1977年,徘徊期。由于发生了十年“文革”,易学研究一直处于徘徊乃至倒退状态。

(四)1978年至80年代初,易学研究的恢复期。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正常的易学研究开始逐渐恢复。此一时期,高亨修订再版了《周易古经今注》,出版了《周易大传今注》,李镜池的《周易探源》与《周易通义》、尚秉和的《周易尚氏学》得以出版。尤其是这一时期,在考古学领域有了重大发现,即张政烺根据对商周之际所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及占卜甲骨上的奇特数字符号的研究,提出了筮数或数字卦假说,为八卦起源和《周易》成书乃至三《易》问题的深入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五)80年代中叶至今,易学研究的空前繁荣发展期。

这一时期,考古学领域又有新的奉献。《文物》杂志继1978年发表《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内有《周易》的卦画和卦爻辞)之后,又于1984年发表了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所出土的帛书《周易》六十四卦的释文,揭开了新一轮易卦起源、三《易》问题、《周易》作者及成书年代以及卦序问题深入探讨的序幕。其后,帛书《周易》的传文,包括《系辞》、《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缪和》与《昭力》,陆续发表;后来,郭店楚墓竹简又整理面世,等等,为《周易》经传的研究提供了全新、可贵的资料。

1984年在武汉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首届国内周易学术讨论会,之后,1987年12月,在济南召开了首次“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将国内的易学研究推进到空前繁荣发展的阶段。济南会后,1988年,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同年,国内首份唯一公开发行的《周易研究》学刊创刊,对易学研究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80年代中叶,国内兴起“传统文化热”,“周易热”也随之兴起。但在学术界兴起“周易热”的同时,伴随着又产生了“科学易热”及民间的“算卦热”。“科学易热”在很大程度上进人了牵强比附的误区,“算卦热”则导人了将《易》视为纯然的算卦之书。其后,“周易热”的偏差,慢慢得到矫正。

在“周易热”中,国内地区性的、全国性的乃至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不断举行,各级易学学会也相继成立,有力推动了易学研究的深入开展。1989年中国哲学史学会所属的二级学会中国周易研究会成立,并在此基础上,经民政部批准于1996年成立了一级学会中国周易学会。1993年 “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后来,由原台湾中华易经学会理事长邵崇龄先生热情倡议,经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积极促成,自1993年始,每两年一届,在海峡两岸交互举行易学学术讨论会。可以说,两岸之间像这样持续开展的双向交流活动在国内学术界是仅有的,这一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有力促进了两岸的学术交流和两岸学人的相互友情,对弘扬中华文化,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此一时期,逐步突破了建国后易学研究基本局限于《周易》经传及哲学史上少数几位有影响人物的易学思想的局面,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易学史研究。在《周易》经传、易学哲学与文化、以及科学易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从哲学、文化学、人类学、诊释学、社会学、美学、文学、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计算数学、生物学、医学、天文学等相关学科的学术视野和方法出发,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地综合交叉研究易学,已成为一股强劲的学术风尚;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力求在更高的层次上全面激活易学研究,赋予易学以全新的学术生命,使其真正融入现代学术和现代生活,找到各种合宜的学术生长点,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这一时期研究的突出特点。

我们相信在实现21世纪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周易》这部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将继续为人类的文明贡献智慧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刘大钧著,《周易概论》,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版

2、袁庭栋著,《周易初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版

3、胡道静 戚文编著,《周易十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廖名春著,《〈周易〉经传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廖名春著,《〈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齐鲁书社,2001年版

6、牟宗三著,《周易哲学演讲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干春松,《周易:中国文化之源——访刘大钧教授》,《哲学动态》,1997年第11期

8、刘大钧,《百年易学研究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辞》,《周易研究》,2001年第1期

上一篇:周记中秋快乐100字下一篇:浆砌片石基础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