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动物疫病防控机制

2022-05-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国家动物疫病防控机制

探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建设

摘要: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防控难度不断增加,动物疫病成为影响和制约畜牧业生产的最大障碍。针对目前广西玉林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就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畜牧业;防控;长效机制

广西玉林市是畜牧业大市,2010年全市年出栏生猪568万头、家禽2.18亿羽,养殖业产值达150亿元,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对于加快全市畜牧养殖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形势依然严峻,为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促进畜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必须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长效机制。现就玉林市建立长效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机制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加强防疫责任体系建设

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动物防疫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免疫工作责任制、疫情报告责任制、监督执法责任制、应急处置责任制、动物防疫责任追究制等制度,整体构建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体系。实行动物防疫工作“三轨”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即市、县、乡三级政府之间、业务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与规模养殖企业之间签订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多层次全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完善动物防疫工作业绩考核奖惩机制,实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各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领导落实不到位、机构落实不到位、人员落实不到位、经费落实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2加强强制免疫体系建设,实现常年免疫

(1)实施“常年免疫”制度。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职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要求,组织本管辖区域内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强制免疫工作,做到乡(街)不漏村、村不漏组(屯)、组(屯)不漏户、户不漏畜禽,努力确保重大动物疫病100%免疫密度。

(2)推行动物免疫公开承诺服务制度。乡镇、村要将免疫对象、免疫项目、免疫责任人,服务电话、监督电话等予以公布。村级要把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纳入村规民约,明确动物防疫的责任义务,提高动物免疫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自觉免疫意识、监督意识。

(3)做好免疫抗体监测。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辖区的免疫抗体监测,对抗体水平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及时加强免疫,努力确保应免畜禽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县(市、区)的免疫抗体水平定期抽检,以利于提高免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建立完善免疫台账和档案制度。以乡(镇)为实施主体,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健全畜禽户口档案,做到一村一册、一户一页的动态管理制度。每个村由村防疫员具体负责,对村内农户和养殖场畜禽的出栏、补栏、免疫、死亡、无害化处理等情况建立台账。规模养殖场由该场防疫人员负责建立免疫台账和档案。

(5)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选用、培训、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进一步强化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一岗三责制”,即:村级动物防疫员既承担防疫职责,又承担疫情信息报告职责,还承担养殖业信息统计职责,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确诊和早处置”。落实好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补助经费,确保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稳定。

3加强疫情监测体系建设,实现科学预警

(1)健全疫情测报网络。建立健全市、县、镇、村四级动物疫情测报网络,确定每个村由村动防疫员兼任疫情报告员,确保每个村和每个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有一名疫情报告员。

(2)坚持疫情监测制度。充分发挥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作用,加大监测频率,扩大监测范围,对县、乡镇牲畜屠宰场、活禽经营市场、中小规模养殖场等重点地区的畜禽实行定点定时监测制度。及时统计监测结果,分析疫情动态科学预警预报。

(3)掌握疫情动态。密切关注国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动态,及时消除疫情传入隐患。

4加强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实现规范执法

(1)建立动物卫生监督与检疫监管责任制。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和防疫责任告知书、签订责任状、加强监督检查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对管理者的责任管理。建立动物卫生监督与检疫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各责任主体的监管责任和工作职责,落实任务,责任到人,严格执行谁检疫谁负责,谁监督谁负责的工作纪律,对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严格按规定实行责任追究。

(2)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为。对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等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实现强制免疫监管到位,畜禽交易市场监管到位,防疫条件审核到位,饲养产地检疫到位,屠宰环节同步检疫到位,防疫证章标志管理到位以及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督到位,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为。

(3)提高监督执法整体能力。进一步完善市、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制度,加强执法人员培训,严格考核,督促执法人员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明晰执法规程,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学习。配套完善监督执法用车、执法办案取证等设施设备,保障执法经费,提高监督执法体系的整体能力。

(4)探索建立部门联合办案机制。针对行政处罚难以对违法性质恶劣、情节严重违法分子构成有效震慑的实际情况,可探索动物卫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联防联动机制,邀请公安、检察、法院以及卫生等部门进行专题研讨。对重大案件,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初步立案调查,卫生部门进行卫生学评价,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可加强自治区、市、县联动和县级间联动,强化沟通协作,提高执法效果。

5加强应急反应体系建设,实现有序应急

(1)完善应急预案。根据防疫形势发展需要,市及各县(市、区)不断完善本级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牲畜口蹄疫防治应急预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应急预案》、《人畜共患病防治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并制订好各种应急预案的具体工作方案。

(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市及各县(市、区)建立健全应急预备队,落实具体人员名单,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反应能力。

(3)提高应急效率。强化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健全应急指挥机构,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严格按照“早、快、严”的原则处置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4)做好防疫物资储备。按照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消毒药、消毒器械、防护服、动物尸体袋、应急灯、口罩、手套、水鞋、诊断试剂等防疫物资储备,落实防疫专项储备金,确保应急所需。

(5)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交流信息,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6加强防疫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全程监管

(1)抓好动物标识佩戴工作。全面推进猪、牛、羊二维码耳标佩戴工作,耳标佩戴率达到100%,开展牲畜二维码耳标信息录入、识读、传输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动物及其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防疫监管和疫病追溯。

(2)加强追溯体系建设档案管理。建立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是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疫病可追溯管理的基本手段。建立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户的畜禽防疫档案,要确保防疫档案、养殖档案和牲畜耳标信息的有效衔接,提高养殖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实现全程监管,从源头上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3)推进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做好规模养殖场信息、兽医实验室信息、疫情信息、免疫工作进展等动物防疫信息的报送、分析和管理。建立市、县、镇三级动物防疫专用网络,实现动物防疫信息的动态化、网络化管理。

7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实现能力提升

(1)加强动物防疫冷链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冷链体系,确保疫苗保存运输条件和疫苗质量。各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配备有相应的工作用车、冷库、冰箱、冰柜、冷藏包等冷链体系设施;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应配备有冷藏柜和相应的冷藏包;村防疫员要每人配一个冷藏包。

(2)加强疫情测报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疫情监测和报告网络体系,特别是要健全村一级疫情报告员队伍建设管理。建设好市、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监测实验室,更新补充仪器设备,配备专业人员,使其具备常见疫病的诊断、科研能力,能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动物疫情调查,指导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计划的实施。

(3)强化检疫监督执法装备。为真正起到以检促免和打击各种逃检行为的职能作用,市、县二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配执法装备:监督执法车、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执法取证工具,二维码耳标信息录入和识读设备,配备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消毒和人员防护设备等。

(4)推进基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继续推进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每个乡镇站应有:办公用房,配备冷藏设备(2~8℃冷藏柜、-20℃冰柜、冷藏包等)、计算机及打印设备、取证设备、传真机、普通显微镜以及必要的采样、消毒和防护等仪器设备,并建立有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

(5)建立无害化处理设施。各县(市、区)要建立一个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场,各规模养殖场要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以便切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有效防止动物疫病继续传播。

作者:覃军 卢继荣 唐海亮 梁家攀

第2篇: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对策探讨

摘要:分析了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工作机制可以从形势、预防、监测体系、监督执法、应急反应、追溯体制和基础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动物疫病;责任制;监测体系;预警

随着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防控难度逐渐增加,新的疫病又不断发生,使养殖业面临着风险,给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也成为制约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效避免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一些传播快、流行面广、危害性大的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是当前畜牧业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就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工作机制进行分析探讨。

1 分析形势,提高认识加强防疫法制责任

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动物防疫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免疫工作责任制、疫情报告责任制、监督执法责任制、应急处置责任制、动物防疫责任追究制等,整体构建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体系。实行动物防疫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市、县、乡三级政府之间、畜牧兽医监管部门之间与规模养殖企业之间签订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多层次全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完善动物防疫工作业绩考核奖惩机制。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机构落实不到位、人员落实不到位、经费落实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2 坚持预防为主,做好防控免疫管理工作

2.1 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制度

县乡镇政府应当履行职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要求,组织本管辖区域内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强制免疫工作,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禽,努力确保重大动物疫病100%免疫密度。

2.2 做好免疫抗体监测

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辖区的免疫抗体监测,对抗体水平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及时加强免疫,努力确保应免畜禽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县(市、区)的免疫抗体水平定期抽检,以利于提高免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3 建立完善免疫台账和档案制度

以乡(镇)为实施主体,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健全畜禽户口档案,做到动态管理制度。每个村由村防疫员具体负责,对养殖场(户)畜禽的出栏、补栏、免疫、死亡、无害化处理等情况建立台账。规模养殖场由该场防疫人员负责建立免疫台账和档案。

2.4 建立动物防疫电子管理系统平台,实行网络化管理

动物防疫网络化建设工作是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一件大事,是从根本上提高动物防疫管理水平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按动物防疫网络化建设工作实施进度,严格实行主管领导负责制,层层建立动物防疫网络化建设工作责任制,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 强化疫情监测体系,实行科学预警

3.1 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选用、培训、绩效考核

进一步强化村级动物防疫员责任制,即村级动物防疫员既承担防疫职责,又承担疫情信息报告职责,还承担养殖信息统计职责,真正实现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确诊、早处置”。同时,建立疫情档案,做好登记管理工作。

3.2 坚持疫情监测制度

充分发挥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作用,加大监测频率,扩大监测范围,对县、乡镇牲畜屠宰场、活禽经营市场、中小规模养殖场等重点地区的畜禽实行定时监测制度。及时统计监测结果,分析疫情科学预警预报。

3.3 信息的报送和管理

做好规模养殖场信息、兽医实验室动物免疫抗体监测信息、疫情信息、免疫工作进展等动物防疫信息的报送和管理。及时统计监测结果,分析疫情,科学预警。

4 加强监督执法体制建设,实现规范执法,落实责任

4.1 建立动物卫生监督与检疫监管责任制

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和防疫责任告知书、签订责任状、加强监督检查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对管理者的责任管理。建立动物卫生监督与检疫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各责任主体的监管责任和工作职责,落实任务,责任到人,严格执行谁检疫谁负责,谁监督谁负责的工作纪律,对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严格按规定实行责任追究。

4.2 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为

对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等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实现强制监管到位。

5 加强应急反应体制建设,实现有序应急

5.1 完善应急预案并强化责任

市及各县(市、区)不断完善本級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人畜共患病防治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并制订好各种应急预案的具体工作方案。

5.2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市及各县(市、区)建立健全应急预备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反应能力。

5.3 提高应急效率

各级政府建立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部,强化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健全应急指挥机构,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严格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置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5.4 做好防疫物资储备

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消毒药、消毒器械、防护服、动物尸体袋、应急灯、口罩、手套、胶鞋、诊断试剂等防疫物资储备,落实防疫专项储备金,确保应急所需。

5.5 建立各部门协作机制

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相互交流信息,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6 加强防疫追溯体制建设,实现全程监管

6.1 做好动物免疫标识佩戴工作

推进猪、牛、羊耳标佩戴工作,耳标佩戴率达到100%,开展牲畜耳标信息录入、识读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动物及其产品从生产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和疫病追溯。

6.2 加强追溯体系建设档案管理

建立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是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疫病可追溯管理的基本手段。建立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户的畜禽防疫档案,要确保防疫档案、养殖档案和牲畜耳标信息的有效衔接,提高养殖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实现全程监管,从源头上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7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7.1 加强动物防疫冷链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冷链体系,确保疫苗保存运输条件和疫苗质量。各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配备相应冷库、冰箱、冰柜等冷链配套设施;乡镇畜牧兽医服务站应配备有冰箱、冰柜和相应的冷藏箱。

7.2 加强疫情测报网络建设

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疫情监测和报告网络体系,特别是要健全村一级疫情测报员队伍建设管理。建设好市、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监测实验室,更新补充仪器设备,配备专业监测人员,使其具备常见疫病的诊断、科研能力,能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动物疫情调查,指导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计划的实施。

7.3 推进乡镇畜牧兽医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每个乡镇站应有办公用房、配备冷藏设备(2~8 ℃冰箱、-20 ℃冰柜等)以及必要的采样、消毒和防护等设备,并建立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

7.4 建立无害化处理设施

各县(市、区)要建立一个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并配有无害化处理设备。各规模养殖场要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以切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有效防止动物疫病继续传播。

作者:段庆伟

第3篇:动物疫病及其防控对策

摘要:浅析了目前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疾病及其防控对策,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畜牧养殖业也迎来了飞速的发展,养殖业的规模、养殖的种类、养殖数量都在不断地增加,我国畜牧养殖业正处于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不仅仅是反映在养殖数量与规模的扩大上,更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畜牧养殖动物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并且动物疫情暴发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这又为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因此,畜牧养殖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将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视为一个重点研究课题。

1 常见疫病分析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中最常见的动物疾病主要包括:传染病、普通病、寄生虫病三种。普通病主要包括的是内科、外科、产科等疾病,外科的疾病主要是指牲畜的蹄病及所受的外伤,而内科的疾病则呈现出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一般而言,动物的普通病在规范的治疗、科学的诊断基础上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痊愈,并不会影响动物的健康。牲畜的传染病主要是由微生物病原体导致的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引发传染病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这种病的传播主要依靠的是病原体,也包括那些已经患病的牲畜,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也十分广泛,它可以通过动物之间的饮水、空气、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传播的速度非常快,这给动物疾病的预防带来了困难。寄生虫病主要是指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蠕虫、原虫、节肢动物等。这些寄生虫寄生在动物的表面,以摄取动物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为食。每种寄生虫的宿主不同,主要是通过宿主之间的密切接触来进行传播的。

3 防控措施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如果一旦暴发疾病不仅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阻碍。由于畜牧养殖的动物所处的环境不同,诱发各种动物疾病的原因也不同。例如:环境因素、人为因素都是造成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爆发的主要诱因。针对不同的诱因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

3.1 加强对动物饲养过程的管理与规范

在畜牧养殖中,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动物饲料的配制与管理工作,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仅关系到动物的日常饮食与健康成长,更对疾病的防控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例如:在动物饲料的配制中必须对饲料进行检测,做好消毒工作,以确保饲料食品的安全。

3.2 加强对动物的安全检疫工作

防疫工作是养殖业的重中之重。在乡镇,畜牧业的收入占农业的比重很大,而动物的健康成长又离不开动物疾病的检疫与防控。因此,必须加强对动物疾病防控技术的推广与宣传,例如:政策的投入、资金投入、科技的投入等。只有形成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形式,在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能有效的防控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

3.3 加强对突发疫情的处理工作

不论是环境因素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一旦疫情暴发,需做好控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控制是很难实现的。因此,为了即使控制疫情,就必须严格配合相关的动物疫情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遵照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指示,加强对疫情的防控。例如:对发生瘟疫的牲畜可以采取火化、填埋的方式处理。

总之,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在实践中寻求各种创新的方式减少动物疾病的爆发,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李焯武

第4篇:全面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

加强领导

强化措施

全面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

各位领导:

近年来,我们新风村的动物防疫工作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疫,科学防控,动物防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全村牲畜口蹄疫、禽流感等强制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动物免疫户卡登记率达到100%,其他常规免疫密度全部达到98%以上,实现了全村无疫情发生。为了更好地促进全村畜牧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工作中,我们将加强领导,强化组织建设,加大基层服务设施投入,保证畜牧业安全快速发展。一是明确责任,提供组织保障。按照县、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要求,我村将进一步健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领导组织,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亲自抓,其他村委会成员包片全面抓,村级兽医官入户具体抓。同时,根据乡里制定的《全乡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和《四合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优化村级应急预备队伍,与村级兽医官签订动物防疫责任状,明确具体任务和责任,切实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促进和保障我村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日常重点来抓。二是加大投入,提供物质保障。2011年,我村将

1 从村集体积累中出资2万元对村级畜牧兽医室进行整体武装,配齐检疫器材,完善冷链系统建设。并在乡畜牧水产兽医站工作考核全部兑现村级兽医官工资的基础上,根据本村实际,进一步提高村级兽医官补助标准,充分调动防疫人员工作积极性。我村还将出资2,000元作为防疫预备金,统一购置防护服、消毒工具和消毒药品,统一制作若干防疫监督袖标供应急需要。确保专项经费、专用物资、专业人员和交通工具“四到位”,保证动物防疫工作有效开展。

二、强化措施,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扎实开展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采取“村屯两级保密度,防疫人员保质量”的双轨责任制,实现新风村全年无疫情发生,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目标。一是联防联动,从基础入手防内疫。我们把全村四个自然屯分别作为一个防疫区,集中本村的所有村级兽医官,包屯组长为免疫注射全程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牵头组织具体防疫全过程,即统一安排注射时间,统一领取疫苗,统一保管、分发和集中使用。村屯干部要一同参加到免疫注射工作中,协调各屯注射顺序、时间和适时圈好畜禽等工作。在免疫注射过程中,严格实行“一畜一针”要求,注射部位要准、剂量要足。杜绝打飞针或只发苗不打针和一针打到底的现象,要做到“村不漏屯、屯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并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做好病畜和孕畜的后期补针工作,确保免疫注射的全面和彻底。二是专人专查、狠抓外购畜禽管理防外疫。根据我村以

2 往对外购畜禽的管理经验和我村与依安县为邻,动物流转频繁极易传入外疫的现实状况,我们专设一个检查站,由村委会治保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包屯干部和村级兽医官成立检查组,轮番上岗,检查过往车辆。检查站设立警示牌,工作人员佩戴标志上岗。对贩运畜禽车辆一旦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扣留并及时上报,确保第一时间对贩运、贩卖染疫或病死动物及产品的违法行为实施依法打击。在我村主要交通路口布撒生石灰消毒带,对过往车辆及时进行消毒,严防疫畜进入我村,有效控制外疫的传入。三是监管监测,掌握疫情动态防大疫。我村坚持按乡里要求实行疫情日报制,确定村级兽医官为村级疫情监测员,每月集中开展一次地毯式疫情普查,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按照乡里的统一安排,积极协助畜牧站、派出所、工商等成员单位开展工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加大疫情监测力度。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期间值班制度,由主要领导带班,24小时专人值班,做到责任明确,人员到位,联络畅通,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及时发现并立即采取措施,将突发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逐步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变季节性防疫为全年性防疫,实现“动物防疫针有人打,外购畜禽有人管,病死畜禽有人化,动物疫情有人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形成群防群控工作局面,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能力。

三、健全机制,筑牢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网底

我们在抓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不断强化网络建设,建立健

3 全各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机制,发展安全保障型畜牧业。一是完善双轨责任制。为加强村级兽医官的技能培训,提升业务水平,达到让广大群众满意的目的,在乡主管部门与兽医官签订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书的同时,我村也与兽医官签定动物防疫工作责任状,切实让村级兽医官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二是健全防疫档案。我村针对以往重视免疫注射、轻视档案建设的现象,将对全村560户家庭的畜禽防疫情况逐户登记造册,详实填写免疫注射情况,严格履行兽医官和畜主签字手续,做到免疫耳标、免疫证明和免疫档案“三统一”。三是健全防疫监管责任制。划分监管责任区,落实监管责任人,定人、定责、定区域,确定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具体监管工作;进村、进站,调查摸底,具体负责人定期写出动物疫病防控安全报告,做到动物疫病防控监管的全覆盖。

2011年,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更好的服务于村域经济发展和“农转牧”战略的实施为目标,以整体工作争创一流为宗旨,努力拼搏,不断探索和完善新形势下的动物防疫工作机制。我们坚信有县、乡两级政府做强大后盾,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扎实开展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促进我村畜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5篇: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危害畜禽健康的各类动物疫病越来越多,动物疫病已经成为制约畜牧业经济快速增长、阻碍畜产品扩大出口和影响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影响着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更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多年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我省动物防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我省已经消灭了牛瘟、牛肺疫、马传贫等重大动物疫病,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2006年以来没有发生口蹄疫疫情,2007年以来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疫情,其他各类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均得到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发病数明显减少,有力维护了全省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抓免疫促效果,提升畜禽免疫保护水平。全省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强免疫苗实施省级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省、市、县、乡、村逐级免费供应。每年年初,省畜牧兽医局和省财政厅联合下达免疫计划和免疫方案,落实免疫资金、免疫任务和防疫队伍。不断加强免疫技术培训。每年春秋集中防疫前,各级组织对村级防疫员实施轮训。对规模饲养场、饲养大户实行程序化免疫,对农村散养畜禽采取春秋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科学防疫。逐级开展免疫效果检测,对免疫抗体达不到要求、新补栏畜禽进行及时补免,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加强强免疫苗质量监管,从2011年起,省财政每年拿出400万专项经费,用于全省中标疫苗质量跟踪监测。积极开展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免企业和养殖场自购疫苗逐级备案制度,探索实施规模养殖场自购强制免疫疫苗承诺制,认真落实强免疫苗自购饲养单位或个人的防疫责任。不断加强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和强免疫苗管理。2012年年初,省畜牧兽医局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山东省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管理暂行办法》,有效促进了强免疫苗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抓监测促预警,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风险控制水平。省里每年年初下达全省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在全省全面开展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准确掌握全省疫情动态。全省动物疫情测报网络不断健全,形成了由各级兽医实验室、国家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诊疗机构、科研机构以及村级防疫员队伍等组成的严密的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全省动物疫情预警预报体系基本建立,逐步建立了疫情预警预报机制。积极组织开展了动物疫情预警预报,为科学防控奠定了基础。开展了主要动物疫病的疫情监测,并对监测结果实行了月报、半年报和年报制度。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平台和预报机制不断健全,加强了疫情信息管理,实现了全省疫情信息网络化传输。严格了疫情报告制度和疫情确认程序,建立健全了举报疫情核查制度,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了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三、抓应急促防控,提升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水平。不断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1983年,省政府成立山东省防制牲畜口蹄疫指挥部。2004年,省政府成立了山东省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2006年3月13日,省政府在原基础上成立了山东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并设立指挥部办公室及相应办事机构。市、县各级均设立了相应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机构。目前,全省已经建立健全省、市、县、乡(镇)四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全省县级以上应急预备队达到4.8万多人,应急经费和疫苗、消毒药品、防护服、防疫车辆等应急物资储备充足。

四、抓基础促完善,提升基层兽医公共服务能力。1998年以来,我省先后进行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动物检疫监督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全省动物疫病防治、检疫监督、疫情测报和防疫屏障体系基本健全。截至2012年,全省已累计投资63083.1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8822.2万元,地方配套34260.94万元。1998年以来,国家在我省的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9个市、59个县投资建立了胶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实行了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省政府于2002年批准滨州、东营、淄博三市建设黄河三角洲无规定动物疫病区。2004年、2008年,省政府分别批准济宁、济南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2008年起,在德州市探索建立了德城区生物安全隔离区。截至目前,全省由东向西形成了以胶东半岛无疫区示范区为核心区,以日照、临沂、淄博、东营、滨州、等市为缓冲区,以及黄河三角洲、济宁无疫区、济南无疫区和非无疫区设立动物疫病监测点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总体布局。通过建设,全省设立动物疫情测报站17处,建设市、县、乡三级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1027个,全省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能力显著增强。

五、抓资金促保障,提升春防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能力。国家先后对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所需经费全部由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承担,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近年来我省各级每年投入的疫苗经费平均达到了3亿元以上。省财政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储备金制度,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扑杀预备金,并列入财政预算,对按国家规定进行扑杀的畜禽进行一定比例的补偿。加强了防控资金使用管理,先后制定了《山东省牲畜口蹄疫防治经费管理的若干规定》、《山东省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经费管理的若干规定》、《山东省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六、抓责任促落实,提升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各级政府建立健全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行属地管理,明确了各级政府对本地区的防控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制定印发了动物防疫十个方面的责任制,落实了行政和技术双轨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将防控任务落实到场到户到人。许多市县与养殖场(户)签订责任书,明确了饲养场(户)的防疫责任。制定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联系点制度和督导检查制度,对各地防控工作督查和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制定了《山东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以指挥部的名义对先进的单位表彰鼓励,对落后的通报批评,有效促进了全省防控工作开展。

第6篇:动物疫病防控

生猪 “高热病”防控明白书

猪“高热病”是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 、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猪弓形虫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单独发生或混合感染的综合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生猪养殖户应当高度重视该病的防控。

1、实施有效免疫。生猪养殖户必须依法做好生猪的免疫工作。要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疫病的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疫苗的免疫方法为肉猪21日龄或苗猪购回后注射,种猪在配种前注射,种公猪每隔6个月注射一次。在饲料中添加左旋咪唑(0.3-0.5mg/kg体重,每周用两次)或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等提高免疫机能类药物。及时测定免疫后的抗体水平,接受检疫监督。

2、规范免疫行为。必须使用贴有东台专供防伪标志的疫苗,疫苗购买后要及时使用,切忌在家中存放。疫苗注射器及针尖煮沸消毒,注射时,必须坚持每头猪更换一次针尖。

3、强化饲养管理。生猪养殖户(场)须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做好防暑、驱蚊、灭蝇、通风、饲料防霉等工作,多给予青绿饲料,并保证猪有接触土壤的机会。

4、严格消毒灭源。做好猪场的消毒工作,控制病原的传入和传播,饲料专库存放,防止病原污染,猪的排泄物和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勿任意排放到河流中,猪舍及其周围环境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5、实行封闭饲养。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不到疫区购买生猪,对新引进的猪群进行隔离观察,加强人员进出管理。

6、及时报告疫情。对病猪及时发现、诊断,治疗。一旦发生疫情,要迅速隔离病猪,做到对病死猪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及时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发现批量发病或死亡,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站报告。

7、实行举报制度。养殖户或其他知情者,有权对拒绝防疫、乱抛乱扔或出售病死猪、隐瞒疫情、销售或提供疫苗及兽药不出具凭证等不法行为,向当地动物防疫站或县兽医站举报。

8、相关法律责任。对拒绝防疫、乱抛乱扔或加工出售死猪、隐瞒疫情的,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有关条款,追究法律责任。

第7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汇报

为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根据《2011年增城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我街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公共卫生安全,至今为止已全面完成防疫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街党工委、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认真部署重大动物防疫工作,靠前指挥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深入督促各村居属地责任落实,按照上级的要求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积极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此外,为改善荔城畜牧兽医站办公条件、提升兽医站形象,今年荔城街道办事处特给予荔城畜牧兽医站6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

二、健全制度,严密组织。全面建立层级工作责任制度,与村(居)委签订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责任书,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层层落实等措施,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另外,及时组织有关村委部门召开会议,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严格落实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免疫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注射任务。

三、广泛宣传,科学预防。注射疫苗是预防禽畜疫病最有效的方法,我镇街始终坚持正面宣传、科学宣传和依法宣传的原则,广泛宣传预防知识,提高群众科学防治意识,增强养殖户主动配合免疫注射工作的积极性。

四、免费防疫,成果显著。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免费为养殖户注射重大动物疫病疫苗,全年共免疫:散养家禽406,467只、狗9,247只、牛3,220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较好地控制重大动物疫情。

第8篇:秋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县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根据省防治动物重大疫病指挥部办公室《》文件精神及我县动物防疫工作的实际,制定我县秋季防疫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明确工作要求。

X年我县秋季动物防疫工作按照省、市通知精神,严格落实秋防工作总体要求,立即着手开展秋防工作,加强技术培训,合理安排免疫程序,建立有效免疫屏障,确保按时完成秋防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持续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各部门要毫不松懈的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加强牛结节性皮肤病等外来动物疫病防范力度,强化落实养殖场户生物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试行版)》要求,持续加强非洲猪瘟排查,全面落实防控技术措施,持续做好疫情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一旦发生疫情,按照程序及时、准确、规范报告,从严、从快、从细管理,避免疫病扩散。

(二)做好全县畜禽养殖场(户)基础信息采集系统数据更新。

各乡镇要进一步摸清本辖区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户的规模、数量、分布、饲养量和免疫状况等基础信息,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及时更新数据,做到普查数据、实际数据和上报数据都相符,防止多重数据差异,保证信息准确。

(三)保证疫苗供应、严把疫苗质量关。

一是要严把疫苗质量关,要确保疫苗在储存、运输和使用等过程中安全有效,县疫控中心用疫苗冷藏车对各乡(镇)进行疫苗配送,需要各乡镇启动冷链设施,保证疫苗的储藏条件。二是不准使用过期疫苗,保证疫苗质量安全。要求各乡(镇)有出入库,疫苗、器材发放清单。

(四)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调工作。

X.结合秋防,要认真开展有效的疫情监测。县疫控中心根据省市业务部门要求负责对各乡镇的养殖场(户)及散养畜禽的免疫情况进行监测,免疫抗体合格率未达标的场户,要及时补免。

X.县疫控中心每月开展一次常规流行病学调查。重点调查对象为猪、牛、羊、禽规模养殖场(含养殖大户),及各个乡(镇)的畜禽散养户,规模养殖场(含养殖大户)每次至少调查X个以上。畜禽散养户每次调查X个乡(镇),每个乡(镇)调查X个村,每村调查X个以上散养户。

(五)完善动物防疫专员社会化服务机制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谋划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净化,完善特聘动物防疫专员的兽医社会化服务长效机制,补齐动物防疫体系短板,谋划好建设项目及相关准备工作。

(六)加强信息报送和档案管理工作。

各乡(镇)要有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工作,扎实做好本辖区内畜禽养殖场(户)规模、数量、分布、饲养量和免疫状况等基础信息采集,确保信息按时、准确上报,同时要加强档案管理,按照上级工作要求,秋防工作结束后及时、准确填写免疫档案,对工作中的计划、总结、报告等文字材料要按档案管理规定,及时归档、装订成册。

第9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一、应急指挥系统职责

全镇根据“政府总负责,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逐级建立责任制。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由镇动物防疫办公室统一指挥和组织协。

1、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做好疫情的调查,监测和上报工作,并制订防制措施及实施方案。

2、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向镇政府提出启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预案和对疫区实行封锁的建议。

3、监督指导疫点、疫区内感染疫病动物的扑杀,病死动物尸体和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饲养场所及周围环境的消毒等工作。

4、具体组织实施对受威胁区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5、对受威胁区动物的饲养、经营及动物产品的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等活动进行追踪、检疫和监督管理。

6、提出疫苗、消毒药品、检测试剂、消毒器械、防护用品、交通及运输工具等紧急物资储备方案。

7、参与组织对疫点、疫区及其周围群众的宣传工作。

8、财政所负责筹集、划拨紧急防疫储备金,并做好应急工作经费的管理与监督。

9、派出所参与做好疫区封锁和强制扑杀工作,加强疫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10、卫生院对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可能感染人群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防疫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情况。

11、加强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知识和重大动物疫病普及知识的宣传,增强全社会防范重大动物疫病的意识。

二、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信息收集、报告和通报

1、兽医站的兽医专业人员负责做好全镇范围内的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和信息收集工作。开展每月至少一次的疫病监测及信息收集和每两个月一次的免疫抗体检测工作,做到“早预防,早控制”.2、一旦发现重大动物疫情要按规定逐级上报,并同时报告镇人民政府。有关单位和个人对重大动物疫情不得瞒报、谎报、迟报,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三、控制措施

一旦发现重大动物疫病疫情,要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坚决扑杀,彻底消毒,严格隔离,强制免疫,坚决防止疫情扩散。

(一)、封锁、扑杀

疫情确认后,由镇人民政府发布封锁令,对疫区进行封锁。区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调动突发疫情处理预备队,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进行强制扑杀、紧急免疫、严格消毒等各项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和疑似染疫的动物及其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扑灭疫情的需要对出入封锁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强制性措施。

1、疫点内采取的措施

(1)、扑杀并销毁所有的染疫动物和易感染的动物及其产品。

(2)、对病死的动物、动物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3)、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消灭病源。

2、疫区内采取的措施

(1)、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车辆、人员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

(2)、扑杀并销毁染疫和疑似染疫动物及其同群动物,销毁染疫和疑似染疫的动物产品,对其他易感染的动物实行圈养或者在指定地点放养,役用动物限制在疫区内使役;

(3)、对易感染的动物进行监测,并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必要时对易感染的动物进行扑杀;

(4)、关闭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禁止动物进出疫区和动物产品运出疫区;

(5)、对动物圈舍、动物排泄物、垫料、污水和其他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场地,进行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理。

3、受威胁区采取的措施

(1)、对易感染的动物进行监测;

(2)、对易感染的动物根据需要实施紧急免疫接种;

(3)、按有关规定做好交通运输车辆的检查、消毒工作。

(二)解除封锁

疫区内所有动物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经过21天以上的监测,未出现新的传染源,由动物防疫监督人员审验合格后,由镇防疫办公室向县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

(三)处理记录

镇防疫办公室必须完整详细地记录疫情应急处理过程。

(四)非疫区采取的措施

要做好防疫的各项工作,完善疫情应急预案,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发生。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所采取的措施必须在镇动物防疫办公室的监督下实施。

上一篇:企业法治工作汇报下一篇:廉洁文化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