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遗传学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引领学科,关系着人类的素质,长久以来在人类的文化习俗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也包含一些遗传元素,因此,遗传学在实现与人文教育融合这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第一篇:遗传学论文

《动物遗传学》课程双语教学初探

双语教学是培养与国际接轨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结合《动物遗传学》的发展特点,分析了《动物遗传学》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我国双语教学的目的提出了《动物遗传学》实施双语教学的目标。就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及建构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展开讨论。

动物遗传学 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体系

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是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 的一种具体体现。国家非常重视在高校本科教育中实施双语教学。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2003年,教育部在提出加强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中明确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2005年1月,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教育部再次明确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数量的要求。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提出要积极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紧接着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启动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通知指出为了培养一批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水平高的双语教学师资,发挥项目的示范辐射作用,提高高等学校双语教学水平,启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各地高校双语教学工作纷纷展开。

《动物遗传学》作为动物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对《动物遗传学》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入,很多新知识在不断涌现,其中涵盖了大量与遗传学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掌握遗传学相关的专业英语,才能进一步加深对《动物遗传学》知识的理解,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因此,《动物遗传学》双语教学的实施已势在必行。

一、《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动物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个分支,主要讲述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及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孟德尔遗传,基因突变,基因的本质及其表达与调控,遗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群体遗传与进化等内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方向,如动物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等,《动物遗传学》已成为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国际间的合作交流不断加强,培养能够熟练应用外语学习《动物遗传学》专业相关知识的学生迫在眉睫。

笔者所在学院非常重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日本、德国等多所国外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做研究报告。《动物遗传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与动物科学专业很多的专业课有紧密联系。没有熟练的专业英语背景,很难理解代表着学科研究前沿的专业知识。开展《动物遗传学》双语教学,对跟踪国际遗传学的发展前沿,使教学内容和水平与国际接轨,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

二、《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双语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因素是教师,而教师的英语水平是《动物遗传学》双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笔者所在学院自《动物遗传学》课程的设立起,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笔者目前为《动物遗传学》课程负责人,该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组建的师资团队均为学院青年骨干教师,承担来源于国家级和省级的科研项目,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另外,所有老师均有国外留学经历,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够保障《动物遗传学》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动物遗传学》课程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学者研究认为,应尽量使用英语原版教材,其理论更系统、研究更前沿。但也有学者认为原版教材语言难度较大,内容庞杂、重点分散、价格昂贵,而且与现行的教学计划不能完全融合,不太适合地方高校的学生。为了双语教学能够更好地实施,可对原版教材适当地选择和改编,以学生素质和教师水平为基础,在对国内教材研究体系的内容充分领悟的基础上,适当参考国外同类教材。因此认为双语教材要自主编写,适应中国教学实际与教学大纲。笔者作为主编组织课程组教师编写过十一五规划教材《动物遗传学》和配套的实验教材,目前有十二家农业院校在使用,受到同行业的好评。目前,正尝试将部分章节改编为全英文教材,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使用。

三、《动物遗传学》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

加拿大、美国和新加坡是实行双语教学比较成功的国家。加拿大是在英语地区用法语授课的教学形式,成功地保存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美国早期主要用西班牙语进行的学科教学,帮助移民学生尽快地适应当地的学校和教学,同化移民,塑造“真正的美国人”。新加坡则是以英语作为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第一语言,同时学习自己的母语,主要目的是提高人才素质,增强国力,在飞速发展的世界经济中保持竞争能力。中国高校的双语教学目的类似于新加坡,不同的是中国以汉语作为母语,双语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学生既掌握汉语,也掌握英语,成为具有汉英双语能力的人才。

通过《动物遗传学》双语教学的实施,使学生了解遗传学的发展趋势;了解遗传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系统掌握经典遗,细胞遗传,数量遗传,分子遗传,微生物遗传,群体遗传,基因工程,基因组等相关理论与技术,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同时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专业外语的能力,从而能够查阅相关专业的外文图书、专业杂志,专业网站,获悉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跟踪科技前沿信息。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及辅助教学平台

《动物遗传学》知识发展迅速,许多新概念、新知识不断的涌现,使得这门课程成为生命科学中较难的课程之一。遗传学的知识相对抽象,完全采用教师口头讲授的形式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难以理解授课内容。必须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多采用图形、图像、动画,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笔者前期制作的多媒体中文课件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授课后学生普遍反应教学效果较好。采用双语教学时,将多媒体课件做成全英文,重点部分突出强调,用形象的图片来解释抽象的概念,能够使学生减轻专业英语学习的压力。

美国和加拿大在实行双语教学时都意识到仅凭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利用。制作辅助教学平台,将学校有利的外文图书资源进行整合,并提供专业的外文网站网址,使学生尽可能的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原版教材,有助于学生掌握最前沿的知识,提高英语水平。

2.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在本课程授课以前,学生大都选修过专业英语,但所学的专业词汇远远不够。而本院学生大都来自农村,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相对较差,学生自身英语水平不高,在思想认识上不能意识到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该课程的讲授过程注重中文和英语的结合使用,在教学中制定的是中文和英语紧密融合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自编的全英语教材,中文教材作为课后辅助教学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英文多媒体课件,运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比较难的和学科前沿的知识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如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对重点的名词及规律以英文方式讲授,具体的案例采用中文方式讲授。对于一些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如遗传规律、遗传物质等知识,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已学习过,尝试用全英文授课,难点部分在多媒体课件上提供中文对照注释。利用辅助教学平台,将每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提前提供给学生,布置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课上鼓励学生以英文回答问题。教师作业采用英文回答的模式。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专业外文文献阅读并写出报告或英语口述。并及时加强师生交流,反馈师生心声。并以任务为导向,建立学习小组,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在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及其他任务中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

3.实施多层次考核体系

目前,高校课程的考核普遍采用以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方式。《动物遗传学》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会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实施双语教学后,要求学生尽可能的以英文来回答作业,并增加了作业在本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另外,加大了学生课堂表现的成绩,对于学生能够用英文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程讨论的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建构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有学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建立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是双语教学各主要教学环境质量标准和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二是监控体系的建立。双语教学的评价体系应不同于汉语教学的课程,在学生和校教学督导组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同行评价和教师自评。重视学生评价的结果,强调学生对双语教学的作用、效果和对英文教材和授课教师的评价。邀请具有多年海外教学经历进行同行评价,包括双语教学对学生学习学习效果的提高与促进作用,教师授课方式、发音以及教学内容是否适宜学生,教学内容是否反映学科发展的新进展、及教材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结合教学督导组在教学体系是否合理的评价,教师对教学的方式、内容等进行及时的调整,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我国的双语教学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高等院校虽然开展了不同专业的双语教学,但尚无系统的教学模式可供参考,各专业都在多层次、多角度地尝试双语教学。笔者开展《动物遗传学》的双语教学也处于起步阶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存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高佳.国外双语教学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内江科技,2013,(1):36-37.

[2]李钢.地方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13,(239):37-38.

[3]罗立彬.国内双语教学研究现状:对近五年相关文献的一个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1-4.

[4]蒋钦杨,郭亚芬,兰干球.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分析[J].教育观察,2013,(1):46-48.

[5]王翀,陈瑶生,张细权,杨关福.动物遗传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和效果[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148-152.

[6]王金柱,刘艳芳.建立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华章,2013,(4):154.

[7]谢清.美国沉浸式教学及其对中国双语教学的启示[J].丽水学院学报,2013,(1):107-113.

[8]杨月莹,孟军,刘振忠,张战国,李放歌.农业院校数学建模实验课双语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6):143-146.

作者:李碧春 王宵燕 张亚妮 徐琪

第二篇:中职学校遗传学教学思考

[摘 要] 遗传学作为中职学校的重点专业,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广泛,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遗传学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主要针对中职学校遗传学的教学方法进行简要分析和探究,充分结合遗传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基本要求,依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进而激发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学校遗传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遗传学;教学思考

[

遗传学作为中职学校农林牧渔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学教学的开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对实验的操作与分析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对中职学校遗传学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和实验操作教学方法,不断丰富与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而提高遗传学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依据职业岗位要求,优化与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为适应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中职学校需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及社会对遗传学相关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对遗传学相关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与完善,既要包括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与遗传学分析基本方法的相关知识点,还需要包含现代遗传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遗传学的相关内容及规律,建立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明确遗传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及自己未来的职业前景。理论教学是中职遗传学教学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课程教学范围相对模糊及学生难以进一步进行深入理解与分析的章节进行精简化处理,整合课程内容,删除一些不具备较强实用性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在“数量性状遗传”一章中,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一节内容太难,学生无法理解,可将其去掉不讲。教学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减数分裂基本原理意义上,并在教学中与实验教学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强化对三大遗传规律方面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实际教学中要加强课程体系中各章节内容的联系与整合,避免课程内容相脱节,如遗传学的三大经典定律的教学,分离定律作为基础,只能先讲解分离定律,后讲解连锁交换定律,不能自由发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把三大定律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成果带入课堂讲解,可使学生对遗传学发展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清晰的认识,提高对遗传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艺术与实践能力,在遗传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有效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视频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并在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以这样的方式深化学生对课程重难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的能力。教师在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时要依据学生实际的能力、水平,确保预习任务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要注重突出重难点,并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丰富课程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的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还可以将问题授课法应用在遗传教学中,依据课程内容设置问题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计的问题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同时又能够包涵课程的重难点,并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例如,在对细胞质遗传特征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细胞核遗传知识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通过与相关定律的知识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三、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遗传学中的实验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结果进行验证,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原理,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实验过程中,对试剂的配比和对实验条件的设置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效果,因此,教师通过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对实验涉及的步骤与环节进行优化与调整,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并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自主创新,进而激发学生对遗传学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遗传学实验教学需要具备较强的开放性与拓展性,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准备好实验试剂和相关仪器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与探究开展实验活動。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查找相关文献资料,科学合理地制订实验方案,并对相关试剂进行配比。在实验活动结束后,根据每组实验的结果及教师对各小组活动过程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评比,进而有效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与创新实践能力。以往中职遗传学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教学大部分为验证性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好实验步骤和环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与实验报告也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学生缺乏自主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实验报告中缺少学生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的实验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难以提高遗传学教学的效率和水平。因此,为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系统性与综合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与环节,并对实验过程进行研究与分析,最终得出实验结果,形成实验报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进而保证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提高。

四、更新与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职遗传学相关课程内容通常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及兴趣特点,不断更新与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讨论法、演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先进的教学技术与手段被广泛应用在中职遗传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直观、生动、形象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研究与分析的兴趣。同时,采用板书的形式呈现出知识结构的主线、教学思路及相关结论,帮助学生进行记录和课后的巩固与复习。此外,教师可以借助相关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遗传学教学案例、相关文献资料,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在线教学答疑和对疑难案例进行交流与讨论的相关活动,还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课件、教案、试题库与文献库,且便于教师全面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教学反馈与教学研究工作。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并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创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

五、强化校企、校校合作,为学生创建社会实践平台

在学生对遗传学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进行全面的学习与理解后,为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学校需要为学生创建丰富的实践平台,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自身职业岗位的认识与了解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可以与当地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学校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专业型实习生,将其培养成社会所需的人才,有助于推动遗传学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场所,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大量的实践经验,进而有效地培养与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由于中职学校的实训资源有限,中职学校可以与其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到其他院校开展实训实践,一方面,充分利用其他院校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为这些院校输送优质生源。学校与企业、高职院校要针对各自的实际需要制订合作方案,保证学生至少拥有两周以上时间来参加见习活动。在学生参与见习活动的过程中,企业及高职院校的领导管理人员需要为学生选择资历较高且拥有大量经验的人员对其开展实训工作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更多实践技能与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六、完善教学考核制度,创建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中职学校在对学生遗传学学习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通常以分数和实验结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学生在实验过程及日常学习中的表现,难以保证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与合理性。因此,学校需要完善教学考核制度,创建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体系,结合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验结果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情况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分别提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帮助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发挥、弥补,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七、结语

中职遗传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遗传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师需要在保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后,通过开展丰富的实验操作,进一步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研究与分析,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因此,教师需要抓住遗传学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科学設计遗传学教学方案,创新与完善教学内容与手段,从而有效提高遗传学教学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尹锐.《遗传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5):93,97.

[2]高小宽.师范专业遗传学教学方法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0(5):90-91.

[3]孔宇,侯宪斌,关勇,等.遗传学实例分析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化农业,2020(1):29-30.

[4]刘满清,聂庆华,张细权,等.“动物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2):194-196.

◎编辑 郑晓燕

作者:康文霞

第三篇:科学与人文融合的遗传学教学实践

[摘 要]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引领学科,关系着人类的素质,长久以来在人类的文化习俗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也包含一些遗传元素,因此,遗传学在实现与人文教育融合这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剖析文学作品中的相关遗传元素,将理性的遗传学知识糅合在感性的文学作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牢固掌握遗传学知识,同时,特殊遗传病例的人生经历也能强化学生的健康生命意识,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关键词] 科学;人文;遗传学;文学作品;健康生命意识

[基金项目] 2014年度苏州大学3I工程课程改革项目“人类遗传和健康生活”(325)

[作者简介] 成中芹(1976—),女,江苏建湖人,医学博士,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遗传学与生命教育研究;吴 萍(1972—),女,江苏苏州人,博士,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水生生物遗传与发育研究。

[

科學和人文作为文化的两个方面,从19世纪开始走向分离,而后逐渐呈相互对立之势[1]。但是,作为整体中的两个部分,分离或对立其中任何一方,都会对文化整体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一方面,没有科学技术发展作为支撑,社会就会回到原始混沌的状态;另一方面,没有良性的人文文化,社会发展就会陷于无序化[2]。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科学与人文的互动和融合,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遵循这样的规律[2]。过分强调科技教育,忽视人文教育,最终培养出来的只会是社会需要的工具,而不是人格健全的人[3]。试想,如果学校培养的只是具有一技之长,但无人文情怀且又自以为是的专家,那么这样的人在解决各类问题时,肯定难以纵观全局,考虑周全。

对理工科高等教育来说,实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促进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已成必然,目前对这方面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的研究越来越多[4-6]。不过,以遗传学为载体,实施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学实践较少[7-9],特别是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融合遗传学知识点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还未开展。

遗传学是以基因为中心,围绕生物体的性状,研究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它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较复杂的基础理论学科,内容涉及人类、动植物、微生物、病毒等多种生物体,涵盖生物进化、生物群落、生物形态性状、细胞染色体水平、DNA分子水平等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常常被认为是诸多生命科学类课程中较难掌握的课程之一。因而,在遗传学教学中可实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探索和实践。一方面在课堂中通过剖析文学元素背后的遗传学内涵,将学生读过的文学故事与遗传学知识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掌握遗传学深奥的知识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遗传学案例,拓展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升华他们对生命的认知。

一、应用名著中人物间的遗传关系,提高学生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兴趣

近婚系数是群体遗传学的重要知识点,是量化个体间近亲婚配风险的一个参数。虽然关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计算并不复杂,但是课堂中常规的教学方法是应用理论的解析和数据的推理,这样就会略显枯燥;而借用经典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来解析知识点,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红楼梦》是妇孺皆知的小说,贾宝玉的婚事是贯穿整个小说的主要线索。结婚对象选林黛玉还是薛宝钗,拥有相当决定权的贾母和王夫人一直在迂回斗争,僵持不下。其实,抛却宝、黛之间的感情,利用近婚系数的知识,也可轻易地解答这个问题,做出科学的选择。贾宝玉与薛宝钗是姨表兄妹关系,与林黛玉是姑表兄妹关系,均属于三级亲属。他们在常染色体上基因的近婚系数相同,而在X染色体上的近婚系数则差别很大,分别为3/16(宝玉和宝钗)和0(宝玉和黛玉)。也就是说相比宝钗,黛玉和宝玉的婚配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更低,因而从科学的角度看,宝玉和黛玉的婚配更为合理。小说中宝玉和黛玉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且有前世的木石之盟,读者内心都希冀贾宝玉和林黛玉能再续前缘,然而如小说所述,他们错过良缘,结局使人心存遗憾。在课堂上利用近婚系数科学论证,学生普遍欣然认可。课堂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计算宝玉和其他几位金陵十二钗的近婚系数,强化这一知识点。对经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人物关系的遗传学解析,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

二、借助典型文学形象强化遗传病性状特点,促使学生牢记遗传学知识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具有特殊容颜或嗜好的丑陋形象,往往是遗传病患者。在介绍单基因遗传病章节时,可以结合这些文学形象,将他们古怪的容颜、嗜好与遗传性状的发生机理相结合,逐一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电影《暮光之城》描绘了一个英俊帅气,但面容苍白,靠吸人和动物的血为生,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典型的吸血鬼形象。其实,吸血鬼的原型来自一种遗传病——急性间歇性卟啉症。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因血红素合成过程受阻引起。在血红素的合成代谢中,关键酶——卟胆原合成酶缺乏,使代谢中间产物卟啉不能转化成血红素,从而在体内大量累积,造成细胞损伤,引发疾病。小说所描写的吸血鬼形象的一些特征,可以根据卟啉症的发病机理,得到科学的解释。阳光下“闪闪发光”是由于患者体内积累的卟啉对光很敏感,一旦见光,被紫外线激活后就会发出荧光。又因为卟啉多聚集于人体的皮肤、骨骼和牙齿中,所以阳光下整个人自然就亮了起来。同时,在太阳紫外光的激活下,卟啉能转化为一种“嗜肉”毒素,这种毒素会腐蚀人的皮肤及牙龈,造成皮肤大面积溃烂,严重时牙龈腐烂致使牙根暴露,牙齿会因为卟啉的沉积变成紫褐色,因此吸血鬼的形象多是“獠牙”。而“青面”是由于血红素的缺乏而呈现的贫血症状。“只在夜间出行”,因为卟啉症患者暴露在阳光下,会使皮肤起水泡,感到疼痛和灼热。所以他们惧怕阳光,往往在夜间出行。“嗜血”,血红素是比较稳定的化合物,可以抵抗住各种消化液,最终抵达小肠被重新吸收。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血红素能缓解卟啉症患者的一系列症状,这就是早期卟啉症患者嗜血的重要原因。课堂上将吸血鬼形象的典型特征与发病的生理机制一一结合起来分析,学生学习后会恍然大悟,提升了他们学习遗传学知识的乐趣。

又如童话故事《红舞鞋》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亨廷顿舞蹈症之间的关联。亨廷顿舞蹈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属于发病率比较高的遗传病。这个病的发病机制在于致病Htt基因发生动态突变,引发了患者纹状体和大脑皮层中的神经细胞退化,诱导了他们不自觉的肌肉运动和认知障碍。舞蹈样的不自主运动是本病的重要特征。《红舞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贪婪、虚荣又不孝顺的女孩受到天使惩罚而一直跳舞直至死亡的故事。故事中这个舞而不停的女孩的多种行为表现能够在亨廷顿舞蹈症患者身上看到。《红舞鞋》中,女孩的运动症状表现为她穿上红舞鞋之后就开始不由自主地跳舞,而且从早到晚无法自控,在这里,“跳舞”疑似一种美化手法。舞蹈症本身表现为进行性的、不规则的运动症状,四肢、面部、躯干突然快速地跳动或抽动,没有美感而言。童话中还描述了小女孩无法停止跳舞后,她产生了看到天使的幻觉;在她被砍掉双脚之后,每次去教堂仍然看到被砍掉的脚穿着鞋在跳舞……这些都是典型的认知障碍,也是亨廷顿舞蹈症的特征之一。女孩发病的年龄是另一个佐证。童话中女孩是在成年前后患病的,亨廷顿舞蹈症与一般遗传病的一个主要差别就是通常在成年后才发病。因为亨廷顿舞蹈症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Htt(亨廷顿)基因的动态突变,具有延迟的显性特点,患病表型并不是从小就发作,往往是在中青年时期发作。以上种种剖析让学生对亨廷顿舞蹈症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有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例子,如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的七个小矮人,其原型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软骨发育不全患者及其家族,这个病的发病率在安徒生的祖国丹麦地区高达1/10000。

近几年的课堂实践表明,在分析这些文学形象时,学生均会积极参与,饶有兴致。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既能让学生牢牢掌握相关的遗传学知识,又能让他们认识到这些文学形象的来源,启发他们在生活中去探索文学形象和科学之间的关联。

三、通过纪实文学展示遗传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动力

纪实文学是以非虚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或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与真实事件的文学作品。历史上曾有很多政治事件或著名人物命运的变迁与遗传密切关联,他们均被记录在各种文体的纪实文学作品中。如欧洲王室的“皇家”血友病、俄国末代沙皇一家遗骸确认(DNA检测技术);美国总统林肯的马方综合征等,这些史实在一些遗传史的纪实作品中会有记录和描述。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对这些史实加以利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讲人类基因组章节时,人类遗传标记STR(串联重复序列)和线粒体基因组均是重要的知识点。在讲解这两个知识点时,引用科学界花了近30年时间才完成的俄国末代沙皇一家遗骸确认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原理。人类DNA上STR序列都是成对存在的,一个来自父亲,另一个来自母亲,这些STR序列在不同的人群或家族中具有特异性,利用这一特点可以鉴定亲子关系。研究人员正是通过对所发现遗骸中常染色体上STR序列的鉴定确认他们之间部分具有亲子关系,来自同一家庭。另一方面,在确认这一家庭是否是末代沙皇一家这个问题上,则应用了线粒体基因组母系遗传的规律。母系遗传意味着同一个母亲的孩子的线粒体DNA基因组,与她的女儿所生的孩子中的线粒体DNA基因组是相同的。根据这一规律,科学家们找到皇后亚历山德拉及沙皇两者的母系亲属,利用他们的线粒体DNA进行测序比对,进而认定了遗骸确是沙皇一家。另外,对于民间传说仍然活着的末代公主安娜·安德森,也是通过基因组的测序和比对来区别真伪的(好莱坞电影《真假公主》原型)。在讲解Y染色体遗传时,可以结合美国前总统杰斐逊私生子确认的史实。杰弗逊总统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虽然建立了卓世功勋,但也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两个世纪以来,有关他与黑人女佣的恋情及私生子的传闻,众说纷纭。最终,这一历史悬案依赖于Y-DNA基因分析技术才画上了句号。我们知道只有男性个体才拥有Y染色体,而且Y染色体会在一个家族中,毫无变化地世代相传(突变除外)。遗传学中Y染色体因此被形象地描述为“家系遗传标记”。科学家们将杰斐逊叔叔的5名后代和女佣海明斯5个儿子的Y染色体进行了测序比对分析,结果表明Y染色体上显示父系遗传方面的特异基因序列完全相同。这一实验结果的公布,立即引起不小的震动,有关杰斐逊私生子女的传说基本上可以定案了。课堂上详细分析了案例中如何应用STR遗传标记和线粒体母系遗传以及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对特异保守序列选择、测序、比对,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展示了遗传学技术的奇妙精湛,激发了学生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动力,引导他们学以致用。

四、引用典型的遗传病病例,升华学生的健康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是近些年讨论较多的话题,推行生命教育有助于提醒当代大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遗传学类属于生命科学,研究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传承的规律。学习遗传学能让年轻的大学生意识到他们一方面已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健康的基因,另一方面也有责任将健康的基因传承下去。课程中涉及多种特殊的、病态的生命形式及现象,可以利用这些素材提升课程教育的深度,例如突出生命教育。

相对于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活而言,相当一部分遗传病人的日常生活是異常艰辛的,但这一点青春年少的大学生是无法体会的。在课程进展过程中,通过教学视频有序展示了杜氏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症患者、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患者及软骨发育不全患者等多种遗传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视频中,杜氏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患儿艰难地不停变换姿势,花了近15分钟的时间,才完成从平躺到站立的过程。在课堂中,通常会要求学生比较一下自己从平躺到站立的过程,突出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重要性。同时,有面容清秀但患有肝豆状核变性的小姑娘,总是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片刻不得安宁,内心充满痛苦;软骨发育不全患者很难从事正常工作,被迫寻找特殊的就业机会,比如马戏团里的丑角、特别的门童,他们的生活相对艰辛一些。这些真实存在的事例能够拓展年轻大学生的认知,既能让他们明白所谓的“生而不同”,又能让他们明白自己拥有一个健康体魄是多么的幸运。希望他们能够珍惜自己健康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畏人生中的任何挑战。

五、反思與展望

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采用的是专才教育的模式,注重科学知识的积累和推广。大多数理科生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中,习惯以科学的理性思维为主,缺乏人文感性的思考。而缺乏人文情怀的人,在解决各类问题时,难以纵观全局,考虑周全。因而,推进各类基础课程教学中科学和人文的融合,培养综合性人才,势在必行。遗传现象妇孺皆知,也呈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遗传学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既可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又可以作为改善目前理性至极教育的示范。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思考应用每一个知识点及其蕴含的人文信息,并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与学生一起直面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和问题,实现“遗传学”课程中的人文融合,进而启发他们在个人的发展中,既要注重科学素养,又要注重人文内涵,使自身的人格趋于完善,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放.略论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的分化与融合——兼谈人文教育的意义及内容[J].学术交流,2006(6):175-179.

[2]任晓彤.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视野下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J].求知导刊,2016(7):57-58.

[3]张真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J].神州,2017(18):37.

[4]张金波,宋汉君,张玉萍,等.构建融合医学人文教育的新型医学遗传学教学模式[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8):3574-3576.

[5]张静,吴守伟,胡明洁.融人文教育于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9):1460-1461.

[6]高武军,苏俊祥,邓传良,等.遗传学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生物学通报,2011,46(11):27-29.

[7]娄菲菲.当前我国理工类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审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6(12):117-118.

[8]李婧.融合人文与科学教育 改革计算机基础实验及实践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2(26):178.

[9]杨传顶.物理教学:科学创新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学子:理论版,2017(18):4.

Teaching Practice in Genetic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Humanities

CHENG Zhong-qin, ZHU Yu-fang, WU Ping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and Biology Sciences in Department of Medicine,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23, China)

Key words: science; humanities; Genetics; literary works; awareness of health and life

作者:成中芹 朱玉芳 吴萍

第四篇:浅谈编写《动物遗传学》教材的体会

【摘 要】编写优质的《动物遗传学》教材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需要明确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即在课程教材体系、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有所革新。其次,在坚持适用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编写思路的探索和创新实践,包括确定专业目标、把握课程内涵、读者背景,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关系。再次,要组织教学一线的教授参编,并注意发挥其各自在分支学科研究的专长。最后,主编对全书要严格把关,统领全书,保证教材的先进性、系统性和特色。

【关键词】遗传学 教材建设 编写经验 创新思路

《动物遗传学》是研究动物遗传和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动物遗传学》作为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类专业的主要试用教材,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们连续申请了教育部、农业部的教材编写资助。在组织编写的过程中,笔者主讲的《动物遗传学》课程分别被评为江苏省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成为我校精品课程教育的一个窗口,这对本教材的编写质量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由于目前农业院校新编的《动物遗传学》版本较多,如“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精品教材”等,使此次编写任务面临巨大的挑战。要在众多的优秀教材中突出特色,编出水平,必须明确教材编写的学术特色、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创新思路,制订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一 指导思想

本教材自编写之初,就着重强调要密切联系生产实践,编写的内容都围绕这一特色展开。新增的拓展知识也都是近期遗传学科的一些热点,以此作为素材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同学以更多的施展空间。本教材的学术思想是 :(1)传承遗传学领域的学术成就,实事求是地记述遗传学发展中的经典分析与重大发现。(2)客观陈述遗传学理论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保持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多方面、多视角地展示遗传学各分支领域的新成果和前言动态。(4)全面追踪研究国外有关遗传学的知名教科书,分析其编写理念并吸取其精华。

二 目标定位和要求

我们此次编书的目标是:定位准确、适应发展、特色明显、结构合理、质量上乘。因此,编写的基本内容是全国大多数院校的学生在规定的课内外学时能真正学到为基本出发点。精选内容要少而精。由于学时有限,教的内容过多就会导致“消化不良”,甚至会连最基本的东西也学不到。因此,我们在编写这本书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削枝强干,详略恰当。删去可有可无的次要内容,尽量线索清楚。例如,在编写遗传的分子学基础一章时,删去“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这一内容,而是简明扼要地讲述了中心法则。此外,我们还兼顾与前后课程的联系及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三 基本原则

1.教材中考虑了学生的层次性

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中尽可能地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避开抽象枯燥的术语,充分运用图示。我们认为要编出精品教材,必须首先贯彻适用性和特色两个原则。如果编写的教材不被接受,就失去了编写教材的根本意义。编写内容应为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未来所从事的有关工作打基础,也是为其自学、深造、拓宽和创新打基础。此外,还应有少量拓宽性和普及性内容,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适用性是指教材的定位,《动物遗传学》教材适用于农科高等院校中对遗传学知识要求较多的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类专业,教材加重介绍了与农业院校的学生和将来生产实践中将需要着重了解的部分。

2.教材中新旧内容的选择

随着遗传学领域新技术的发展,陈旧的知识体系将不断被淘汰。因此,要求编者总结过去,着眼当前,预测未来,正确处理传承与更新的关系。要分析研究理顺教学内容,主要从四部分进行考虑:保留必须继承的,删去或精简不准确的,加强需要强化理解的,增加最新发展的。当然,传统的基础性内容大部分是要坚决继承的,而小部分属于过时的内容则要坚决删去。

四 编写思路的创新

从适用性和特色两方面综合考虑,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了编写思路和实践机制的探索与创新。

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如下:(1)了解学生特点。尽管学生的情况因人而异,但农学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有一定特点。只有掌握这些特点后,才能准确地编写教材,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2)确定专业目标。明确专业的发展方向,把握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即什么样的专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3)把握课程内涵。淡化动物遗传学的数学化倾向,省略或减少需要采用复杂的生物统计学推倒和计算的过程。(4)强化创新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化学理论知识在相关专业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2.处理好六个关系

具体关系为:(1)深度与广度的关系。要对经典的教学内容加以精选,抓住课程的精华。一方面要消除本门课程内的重复、烦琐和简单罗列的现象;另一方面要删掉一些与相关课程重复的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减少教学时数,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课程的精华,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2)理论与应用的关系。编写内容以理论阐述为主,但要有实际例证。(3)难度与易度的关系。首先考虑简洁性,并追求理论性、系统性、学科性。(4)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在介绍成熟理论的同时,反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5)利教与利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利于学生自学为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6)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关系。以传授知识为主,培养技能的实验课为辅,体现能力本位的高教思想。

3.组织教学一线的教师参与编写

创新教材的编写应包含一支编撰精品教材的学术队伍,队伍中编者既需要有教学经历又要有科研经历;既熟悉本学科的前沿与发展方向,又要有编撰教材的经验。此次教材的编写包括了全国10余所高等学校,如南京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这些大学代表了我国东南西北各个区域,组成人员均为教学第一线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大多数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使教材既具有系统性,又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

4.保证教材的先进性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各学科提供了更完备的实验手段,发现了不少新效应、新现象,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又推动了理论的发展,或对经典理论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因此,新编教材一定要反映这些新内容。一般来说,由于应用和理论之间的矛盾会产生新分支;而经典内容的高度综合、概括和抽象赋予原有概念新的含义而导致教材体系的更新。在我们编写教材中增加了拓展知识这一部分,如在编写中我们应用最新并且得到公认的概念、提法及基本理论(如遗传学的概念、基因组学等),介绍与所学基础知识有联系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进展以开阔视野,明确方向。

5.内容系统性

尽量做到教材结构清楚和便于查阅。基本内容要有系统性,各部分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应该紧密结合、前呼后应,避免在教材系统上突然出现一个前面未做任何说明的结论,否则会给学生自学和教师备课造成困难。尽量做到以下两点,使教材好教好学:(1)教材内容要富有启发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能平铺直叙。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分析结论、存在问题、如何进一步解决等步骤,启发学生的认识和思考能力。我们编写的教材每节后都有练习与思考,所列的多半是概念性的和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2)编写的教材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编写本教材时,我们注意教给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同一类问题,只重点写清楚1~2个,其余让学生自行分析,达到触类旁通的培养目的。此外,教材编写要详略恰当,便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向阳、谭笑.精品课程建设中教材编写的创新思路探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S1):106~108

[2]秦曾煌.浅谈编写电工学教材的体会[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1998(2):33~35

[3]戴灼华、王亚馥、粟翼玟等.遗传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刘志文、王英.提高遗传学教学效果的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23):141~142

〔责任编辑:李锦雯〕

作者:李碧春 张亚妮 徐琪

第五篇:关于高中生物遗传学解题技巧分析

摘 要:作为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生物学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奇妙。在生物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中,高中阶段的生物遗传学知识最为复杂,其难度较大,且属于高考生物的必考题型之一。本文以高中生物遗传学题目的解题技巧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生物遗传学题目,以期高中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及其解题技巧。

关键词:高中 生物 遗传学 解题技巧

与初中阶段的生物基础知识相比,高中生物知识的难度和深度明显有所提高。在高中生物基础知识体系中,生物遗传学与生物进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一部分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在生物遗传学的相关题目当中,由于其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所以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求高中生具有完善的基础知识体系,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灵活地应用各种解题技巧,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

1 遗传图谱题目类型的解题技巧

作为高中生物遗传学中最为典型的题目类型之一,遗传图谱题目的解题过程较为繁琐,需要结合已知条件,根据遗传学的相关知识,明确图谱中与求解相关的基因组成,从而进行解题。为简化解题的步骤,提高解题的准确度,学生还需要掌握多种解题技巧。

例1:观察遗传图谱1,试分析遗传图谱1中某遗传病的遗传规律。

解析:首先,由图1可以看出,其中10和11均患有该遗传病,在其子代中却出现儿子无病的情况,因此,可以判定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其次,在3与4的遗传过程中,仅有儿子存在该遗传病,因此,可以判定该遗传病不属于伴X显性遗传病,而应当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所以,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我们并未分析遗传图谱中所有家庭成员的基因情况,仅仅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家庭成员来进行分析,进而简化了解题步骤,提高了解题效率。

2 关于遗传学知识的实践应用题的图解法

生物遗传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生物遗传学题目经常与生活中的实践应用相关联。对于此类题目,学生需要掌握灵活的解题技巧,其中就包括图解法。

例2:某兔子饲养场进行了一次种兔筛选实验,已知实验对象为毛色分别为黑色、白色的兔子。其中,黑色与白色为兔子毛色的相对性状,实验选取A、B、C、D四只兔子,其中A和B分为雌兔,C和D为公兔,A、B、C的毛色均为黑色,只有D的毛色為白色。A、D交配后的子代毛色均为黑色,在B、C交配后的子代中存在两种毛色。

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求兔子毛色的形状关系,并用X、x进行表示;

(2)分别使用X、x表示A、B、C兔子的毛色基因型;

(3)请选用合适的方法判定C兔是否为纯种兔。

解析: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绘制遗传图谱的方式进行解题。由于在子代中没有提及公、母问题,因此,该形状的控制基因基本可以确定为常染色体性状基因,绘制的遗传图谱如下(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A、D两只毛色为黑色的兔子交配后所得子代均为黑色,所以,我们可以判定黑色为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白色为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中,A兔为纯种兔,D为纯隐性兔,(1)(2)两问题均可回答。

对于题目(3)中C兔是否为纯种兔,需要设计新的实验才能解答。为此,可以按照以下图谱进行设计(见图3)。

如果B兔与C兔交配的子代满足假设一的情况,则意味着C兔的基因为XX型,属于纯种兔;如果满足假设二的情况,则C兔的基因为Xx形,属于杂种兔。

3 结语

高中生物遗传学题目的类型众多,在选择解题方法时,我们需要结合题目的实际情况。为熟练解题技巧,我们不仅需要不断完善遗传学相关的基础知识体系,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悉不同的解题技巧,尤其是遗传图谱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其能够使解题的过程更加直观,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胡静宜.高中生物解题技巧的总结与分享[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2):36.

[2] 贾莉.解析高中生物的遗传学习题[J].山西青年,2013(8):78.

[3] 唐春明.浅谈遗传学习题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2(32):76.

作者:史棋月

上一篇:医师论文下一篇:医学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