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实践课教案

2022-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实践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二年级语文实践课教案

二年级语文实践活动展示课教案

语文实践活动《四季的脚步》

随着冬姑娘的来临,披着金色轻纱的秋婆婆走了.冬姑娘,伴着刺骨的寒风,呼吼地走进了我们的身边.

马路上,行人寥寥无几,大家都把自己的裹的严严实实,在凛冽的寒风中匆匆行走.只有那光秃秃的树木迎着呼啸的北风,尽情的摇摆,冬姑娘在这儿留下了脚步.

田野里,曾经生机勃勃的庄稼,几经风霜, 田野里一片庄稼都黯然失色,只有那田地中的稻草人孤零零站在那里,等着春姑娘的来临, 冬姑娘在这儿留下了脚步.

小河里,已结起了厚厚的冰层.河面上的冰层,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就像那水晶漂亮美丽,大自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在那万物的大自然中雕刻出许多妖娆,多姿的冰花,这千姿百态的冰花.有的像傲霜斗雪的梅花,有的像亭亭玉立的荷花,有的像花中君子,有的像坚强不屈钢铁卫士,宛如一幅“百鸟朝凤”图,冬姑娘在这里装扮洁白的冬景,冬姑娘在这儿留下了脚步.

下雪了,洁白的雪花如柳絮一样纷纷挂在白茫茫的大自然中像通天雪帘,万物如在云中,格外的好看,冬姑娘在这儿留下了脚步.……

冬,她银装素裹的白雪世界,随着她一步步的向我们走来,留下了她一步步的足迹。

一、词语接龙

一、反义词

二、背古诗

三、四字成语

第2篇: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家庭环保》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作为一门新的课程体系,首先应明确其基本指导思想,既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走进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局限在书本里、课堂里、学校里。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学会和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他人合作、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并通过实践活动在政治思想、社会公德意识与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培养。

我认为应让学生在自主的实践中进行探究和直接体验,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让学生自己确定主题,自己研究方案,于是,我组织同学们商讨,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北京将申办2008年奥运会,环境保护是个重要的问题。那么,如何还北京一片蓝天,办一个绿色奥运呢?作为小学生力所能及的是从家庭环保出发,于是同学们设计的主题为《家庭环保》。

一、 确定行动纲领。

大主题确定好了,就要研究这个主题涉及到的内容有哪些,我让全体同学思考,大家共同讨论,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同学负责记录,本组人员一同研究家庭环境都包括哪些内容,最后,把各小组讨论出的问题做一汇总,共有如下七个问题:

1、想办法节约每一滴水;

2、尽力节约用电;

3、节约纸张,使用再生纸;

4、多生产绿色食品,多使用绿色产品;

5、少用一次性制品;

6、进行垃圾分类回收;

7、参加植树护林活动。问题确定下来了,接着让同学们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各小组讨论出来后,让每名同学把问题和解决的行动方案带回家,和自己的父母一同完成。

二、 研究解决的方案。

这个主题的第二步是分小组汇报本组人员的实施情况,这时各组的同学都各抒己见,有的问题大家的做法近乎相同。比如:第一个问题,节约每一滴水,大部分同学认为:先用水洗脸,然后再用来洗衣服,擦地,最后用它来冲厕所;看见没关紧的水龙头,赶快把它关紧;洗手擦肥皂时,要关上水龙头„„又如:第五个问题:少用一次性制品,同学们说:外出需在外用餐时,少用一次性饭盒和木筷,若要用就自带;在商店买东西时,少要塑料袋,同时要劝爸爸妈妈上街购物时带上一个购物袋;少用纸杯和塑料保鲜膜等。

对于以上七个问题,大家讨论完以后,基本上能达成共识,每个问题都研究出了一套好的解决方案。这时我给同学们一个表,让他们和家长一起做一个记录,表如下:表1,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填写。一个月以后,把记录结果带来,进行评比。 项目 数量/月 节水 (吨) 节电 (度) 回收废纸 (斤) 回收废电池 (只) 少用一次性制品 (次) 其它

三、进行评价、表彰。

经过一个月的活动,同学们把各自记好的记录带回来,大部分同学的记录很符合实际,有的同学的家长还做了简要的说明,大部分同学把自己收集的废纸和废电池都带到了学校。我和同学们一起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了表扬。共评出了八个优秀的个人和家庭,我给他们分别发了小红花和奖状。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的家庭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对于在家中环保方面能做哪些事情,应该养成哪些好的习惯都十分清楚。有的同学感受颇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老师,以前我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好的,能够再利用,所以扔掉了很多,现在觉得真浪费,以后我一定把它们好好收集起来„„”。

所有的同学在课上几乎都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决心,并表示要用自己的小手拉起大手,让自己的父母和他们一起行动起来,让环保走进我们每一个家庭,大家共同托起新世纪的太阳,迎接绿色奥运。

第3篇: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执 教 人:朱金花

指教内容:2 《蚕姑娘》

执教时间:2014年3月3日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认识不写。理解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诵读课文。

2、 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一、导入新课,解题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反馈

3、同桌之间互读课文,互读互评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合作交流:蚕的生长阶段经历了几个阶段?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卵——蚕——茧——蛾

3、小组合作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抽读词语

2、指名说说:蚕的一生一共要经历几个生长阶段,分别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蚕的第一阶段——蚕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说:蚕卵是在什么情况下孵化出蚕姑娘的?

2、暖洋洋是什么意思?你能说出相类似的词语吗?

3、师小结,学生齐读。

(二)学习蚕的第二阶段——蚕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余学生思考: (1)“蚕床”是什么意思?“黑衣裳”指什么?

(2)蚕姑娘吃了几天的桑叶后,她做了什么?用笔圈出表示蚕姑娘动作的字词。 (3)蚕姑娘在睡之前长什么样子?睡醒之后又长什么样子? (4)、指名说,全班交流 (5)、指导朗读

2、蚕姑娘经过了这次蚕眠后,还睡了几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发现的? 比较认识句子,理解“又”的含义

3、过渡:是的,蚕姑娘还进行了三次蚕眠,在这三次中她又有哪些变化呢? 学生自读课文第3——5自然段,完成表格的填写,再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4、学生齐读课文第2——5自然段

5、师小结:正是因为有了这四次的蚕眠过程,蚕才能不断生长,并最终向着蚕茧的阶段演变。男生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三)学习蚕的第三阶段——蚕茧

1、交流:这里“新的房”指什么?“蚕山”又指什么?

2、看图,指名说说:蚕茧漂亮吗?

3、师小结:如此好看的蚕茧,是蚕姑娘不断吐丝的结果。那么在朗读时我们

要怎么读呢?师范读指导,学生齐读。

(四)学习蚕的第四阶段——蛾姑娘

师过渡:漂亮的蚕茧结成了,那么可爱的蚕姑娘去哪了呢?

1、女生齐读第七自然段。指名回答,师补充认识:此时的蚕姑娘称为蚕蛹。

2、“茧子开了天窗”是什么意思?想一想是谁做的呢?

3、从小小的蚕姑娘,变成蛾姑娘,你感到惊奇吗?指导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

三、总结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完成填空

2、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你记住了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四、布置作业

1、将蚕姑娘的生长变化过程说给家长听。

2、完成同步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2、蚕姑娘

生长阶段:卵——蚕——茧——蛾

生长过程:吃——睡——脱——醒——变

样子变化: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一—天天发亮

第三课时(略)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2、学生齐读课文

3、指名说说蚕姑娘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

二、课堂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2、比较句子变化

三、指导课文背诵

1、出示背诵提纲

2、学生自由练背

3、指名背,齐背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第4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优质课教案

郭太超

课题:《泉水》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复习8个要求认读的生词不达意、正确书写要求掌握的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鼓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词

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泉水》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②出示生字卡片

我们首先复习一下上节课所认识的几个生字。

2、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

①看得出咱们同学对生字词掌握的很好。那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②你们想怎么读呢?(指名说)那就请你当一回小老师,来分配一下吧。

③谁能说一说这几个同学读得怎么样?

(2)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①谁能先说说,如果让你读这一段,你会怎么读呢?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泉水清脆的欢快的声音。

②你先自己练习一下吧。(自由读)

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简单评价。

④老师这里有一股泉水,谁能帮我贴在黑板上,其他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至五自然段

①泉水都流过哪些地方,遇见了谁,说了什么?同桌互读,把答案画在书上。谁来提示一下,答案在哪几个自然段,同学边读边画。

②不知你们读懂了没有,我这里还有一些贴图,谁来帮老师贴在黑板上。

③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④在我们读书时,有一名同学向我提出了问题。谁来读一下。

⑤谁能告诉她不明白的问题吗?

⑥读第

三、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谁来说一说:泉水流过了哪,遇见了谁,说了什么。想不起来可以看看书。

⑦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你从这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你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但是,得想办法,让大家一听就知道你喜欢这部分。

3、激趣说话

(1)欢快的泉水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什么地方?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

(2)人们说得很精彩,如果能写下来就更好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把它写一写,在展示台上展示。

第六至七自然段

(1)自己先读一读。

(2)与学生对话。泉水跑呀、跑呀,一路上遇致电了(好多同伴)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

三、指导背诵

课文读完了,你们喜欢吗?你喜欢哪部分,就请你把你喜欢的那部分背下来。

四、指导书定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1)引导学生观察字体。

(2)让学生指出每个字要注意的地方。“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

五、扩展延伸

你们喜欢泉水吗?大家想一想,我们如何向泉水学习?我们能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吗?

《泉水》说课 一.说教材

第四册第二单元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文章,它呼吁我们,和学生一起,细细品味这些充满爱的诗文,用爱心引导学生感悟爱、奉献爱.《泉水》是这组课文的第一篇,它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 二.说目标

认知目标: 复习8个要求认读的生词、正确书写要求掌握的生词。理解泉水“多、清、甜 、美”的特点。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目标:感悟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三.说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泉水“多、清、甜 、美”的特点. 四.说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感悟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五.说学法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极富童心童趣,在老师的悉心引导下,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配合有感情的朗读,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有效的说话训练,让他们发现我们成人不能发现的美,让他们纯净的心灵感受到事物的美好,享受到助人为乐的幸福感.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为第二课时,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为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上节课掌握生字词的情况,也起到复习的作用。第二环节为品析课文,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在教学中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读,指名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到齐读,先后共读了四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泉水“多、清、甜 、美”的特点. 第三环节为指导写字,在这个课时中安排了两个左右结构的字一个词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观察范字,分析其特征,再而教师范写,学生书写,教师随机指导写好字;最后一环节为拓展延伸,让他们在朗读感悟中所学会了的这篇故事中蕴含的道理,练习说话,学以致用,以便学生在第一时间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本领,从而巩固教学效果。

《画风》说课

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本课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熟读课文后,结合班级实际,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出风的。并通过读文理解句意。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际和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风的特点、作用和种类,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3)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语感目标

通过情感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体会到故事中小朋友的聪明机智。

4、德育渗透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并且学生会勤于观察生活、遇事动脑、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设重点为: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定难点为:培养学生动脑想像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勇于求知的兴趣。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议论纷纷、主动学习、书声朗朗四线并进。《画风》一课,对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的理解比较浅显,学生很容易通过朗读自己体会,重点仅在于让学生了解三个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画风的,以及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故而我在这堂课中主要选用自主学习、读书体会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小组内互相质疑,合作解疑→最后,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以及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课文;最后,让学生大胆思维:你还可以怎样画风,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参与的方式。这一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更深,效果更好。在动手、动嘴、动脑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为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领悟”是我教学这堂课文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我班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让学生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达到营造主动、互动、合作和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小学生如同棵棵春苗,需要春风细雨才能拔节竞长。课堂里应当春意盎然,可不能寒霜似剑。要消除压抑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凝固、沉郁的气氛,换回满园春色。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作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潜能很巧妙地牵引出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和氛围,让学生能动地学起来。只要学生能读懂的就不要去讲;只要学生能够自己领悟的就不要再去分析,不分析怎么办?变老师的分析为学生进行扎实的、生动的、有效的语言实践、能力体现和思维的有效发散,以此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据此,在《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强主体意识、教学法意识、训练意识,着眼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扎实有序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结构

《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结构从总体上分为四大环节:⑴猜谜语导入新课。通过猜谜语激趣从而自然的引入课题。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内容。根据修订版大纲精神,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主要区别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二年级下半学期已经掌握了一些自学方法,读书的遍数要多,要求一步步地提高,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培养了独立阅读能力。⑶自主学习,读书体会。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小组内互相质疑,合作解疑→最后,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这一设计在自学环节中学生已经能做到正确、流利。对学生小组内质疑、解疑,从课文中找相关语句的方式,学生能自己解决课文,理解到李卫、丹丹在小艺的启发下由不会画风到画风的经过,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分角色对读、老师引读)体会课文,从而为最后一个环节(即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⑷拓展。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画风,并让其将风画出来,最后上讲台将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并将其中的内容描述给大家听。这一设计体现了修订版大纲的精神,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说与画的欢乐气氛中受到教育,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重、难点的处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第

三、四个环节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创作画风的方法,自由发挥他们各自体会的情感,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展示学生劳动成果,将学生的语言积累转化为语言运用,让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思考、用心去体会、用语言来表达、用手去创造。

(三)美语体验、培养语感

朗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情感与文章的内容达到共鸣,使他们的心态化入言语特色。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的情感朗读(分角色读、引读),使学生体会到李卫、丹丹是如何在小艺的启发下由不会画风到会画风的经过,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以实现培养语感的目标。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研究课教案

郭太超

课题:《画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出示幻灯)

3、小组合作学习“宋、涛、陈、丹、赵、艺、显”生字。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自悟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课文2-8自然段具体写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你默读这几个自然段, 想想你喜欢谁?

老师把这几个自然段搬到屏幕上来了,谁来说说你喜欢谁?

(1) 喜欢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B、因为她爱动脑筋。她画出风来了吗?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她为什么要画?)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

[板: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2) 喜欢宋涛。

因为宋涛爱提问题。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板:斜斜的雨丝]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李卫画风的句子吗?[点李卫画风的句子]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3) 喜欢丹丹。

丹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板:弯弯的小树。]谁再来读一读丹丹画风的句子。[点丹丹画风的句子]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知道了宋涛、小艺、丹丹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 学来回答。[指板]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

那个小组愿意上来读?他们读得棒不棒?

2、全班交流。

①随学生回答出示相关的片子和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②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

③请学生欣赏文中的景色。

④当小诗人说一说:风来了------,风------------里,风藏在---------------里。同时指导朗读。

3、实践活动:你有更好的画法吗?风还可以藏在什么地方?(发散学生的思维)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践活动:

五、总结延伸

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六、课后作业

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把它们也画出来吗?大家下课后可以画一画,说一说。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公开课教案

郭太超

课题:《玲玲的画》

一. 教学目标 。

1、会认8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麻烦事。本来花费了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会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有一个小女孩遇到了麻烦事。她是谁呢?

玲玲小姑娘真有礼貌,我们也一起向他问好吧,玲玲,您好!

(正音“玲” 指导读轻声,生字卡)

2、看看玲会写了吗?(课件出示“玲”字)

你认识的人名字里有"玲"字吗?很多人的名字中有"玲"字,听起来悦耳动听。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生:形声字、换偏旁,王字加令„„)

3、今天我们学习25课"玲玲的画"请读课题。(补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质疑)

(二)、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想法这么多呀,那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读课文好吗?看看能否找到你想知道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第116页,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生字把它画下来,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课文的生字会念了吗?小老师带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正音)

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会认读了课文的生字。没有了拼音你还会读吗?

3、小组学习,自认生字卡。在小组里找出难读的字音,并互相考考对方。

4、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男女同学读,开火车读。

5、把课文中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把生字词放在课文里读,看谁能读得又快又好?同桌合作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问得仔细些。

(整体感知,解答前面同学提的问题。教师总结:玲玲为了参加评奖,画了《我家的一角》,不小心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画了一条小狗,并获得了奖。)

过渡:你们想看看玲玲的画吗?玲玲给我们出了几道题,她说我们做对了,才可以欣赏她的画,咱们一起来看看。

(三)、学习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读准字音,并组词。(指名读,全班读)

2、自主识记生字。

小组识记生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识记的。

3、拼苹果游戏。把部首部件拆开,同学上来黑板摆一摆,组成生字。

4、写字。

(1)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糟、 楼”,观察发现(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部件,写法却不一样,是什么?

(2)再出示“梯”与“楼”字组成一个词。说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

(3)范写。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6、展示学生的字、评价。

(四)、小结

今天们同学学习过程表现得特别棒,玲玲准备她这副得奖画送给家。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玲玲的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四、教学难点

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六、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该如何下手?思前想后,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

(二)抓朗读 、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 、 落实训练 、 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父亲的菜园》说课稿

教材分析]本文主要讲述了新修的公路占据了我家四季常翠的菜园。望着桌上总也盛不满的菜碗,父亲开辟了一片荒地。在父亲的精心侍侯下,这块原本贫瘠的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黑土地,于是,我家的菜园一年四季都是一片翠绿。全文共8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是讲我家的菜园被新修的公路占了,所以父亲要重新开辟一个菜园。第

二、三自然段讲了父亲选择了后山坡贫瘠的坡地,并撒上了豌豆种子。第

五、

六、七自然段讲第二年豌豆长成了,父亲把它翻到地里作肥料,并到处拾粪精心侍侯,贫瘠的土地变了。

课文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表现父亲的优秀品质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引导学生从描写父亲开垦菜园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的爱是是教学重点。体会父亲在荒坡上开垦菜园的艰辛。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记事写人这一类文章的感悟,进一步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从父亲坚忍不拔的品质中受到教育,培养热爱土地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文本的价值取向,按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我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懂得土地能从贫瘠变得肥沃,是由于父亲的劳动,是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从父亲的两次话体会父亲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讨论结尾一段是否多余 [设计思路]

一、抓重点句子感悟。

在阅读教学时,我特别关注父亲的两次对话。第一次,是在我对这块贫瘠的坡地产生怀疑时,父亲信心十足地告诉我撒了种子就会有收获。父亲的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一个人生哲理:有付出一定会有回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第二次是在我期盼着吃香喷喷的炒豌豆时,父亲竟然把豌豆全翻在泥土里,当我疑惑不解时,父亲告诉我不能光顾眼前,要学会保养土地,保护资源。从父亲的告诫中,不仅表现父亲是个热爱土地的老农民,有足够的种田经验,而且还看得出父亲能从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父亲种地的道理,使我感悟到人生道理:不能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父亲对土地的热爱。

二、充份调动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认真读文的好习惯。

文中写了作者看到父亲早出晚归,看到父亲辛劳一周后的成果——一片刚翻过的黄土地,并没有直接具体写父亲是怎样翻地的,我就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父亲是怎样细心翻地的呢?比如父亲把坡地上的柴草拔掉,刨除坡地里的树根、石头,把坡地的硬土翻松,把大土块砸碎,用簸箕细心筛土等。通过细致入微的想象来感悟父亲的不辞辛苦。

三、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父亲勤劳、坚韧的品质。

如决定开荒到开荒垦地,父亲每天天色未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簸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在读中感悟父亲的辛劳。另外通过父亲用豌豆肥田,拾粪肥田等动作体现了父亲的节俭和对土地的热爱。

四、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难点。

文章在讲到在父亲的辛勤劳作下,我家的菜园已经变得一年四季翠绿,像一块翡翠嵌在山坡上,文章到此并没有结束,又写了最后一段,那这一段可否不写,让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写,因为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感受到正是因为父亲的劳动使得我家一年四季蔬菜不断,是劳动创造了一切美好的生活,这段不能不写,它起到了前后呼应,升华主题的作用,表达出我对父亲的热爱,更是对劳动进行了申情地赞美。

四年级优质课教案

杨东

课题: 《父亲的菜园 》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父亲不怕辛苦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

品质。

2 懂得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

3 自学生字和新词,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 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体会它的作用。

2、 学习从课文内容理会思想的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

1、同学们都去过素质教育基地,在那里,我们很多同学都尝试了种白菜,挖红薯。也许你们认为很好玩,可是你们要知道,你们仅仅只干了十来分钟,其间的艰辛你们并没有尝到。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父亲的菜园》,体会种菜的辛劳。

2、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们喜欢的读书方法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找工具书解决;遇到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读。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通过自学,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1) 出示生字,认读、组词、注意写法。

狰 狞 炒 伺 蚯 蚓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父亲不怕艰难险阻,开垦自己的菜园,在付出艰辛劳动之后,终于使一块贫瘠的荒地变成了翡翠似的菜

园。)

板书:贫瘠的荒地 翡翠似的菜园。

三、明确目标,体会思想。

1、读阅读提示,看看有几个要求。

2、结合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内学习,要求每位同学都发表自己的意见。

3、 汇报学习情况。

(1) 学生汇报,各小组成员补充。

(2) 老师出示多媒体:(朗读下列句子)

1 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

2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3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锄头冲进了暴雨中……

4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5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从这些淳朴的言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那坚持不懈,面对困难毫不气馁的精神以及作为一位父亲的责任心是多么的强)

板书:不怕困难 坚持不懈

4、 出示多媒体:说说你对下面几个句子的理解 1) 没有了新鲜蔬菜,对一个普通的农家来说,就像婴儿断了奶。 2) 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

坡 上。

四、总结。

从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五、 作业:把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板书:

父亲的菜园 不怕困难

贫瘠的荒地 翡翠似的菜园

坚持不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第5篇: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7-12课

7、海中救援

执教日期: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2个,描写其中5个,积累词语7个。

2. 抓住文中感人的场面,重点体验、感悟汉斯的舍己救人,勇敢无私;体验遇到困难时,村民们其心协力。

3.

想象汉斯母亲等儿归来时的表现,用几句话说一说。

4. 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教材分析】

本文描写了一群善良的村民冒着生命危险救援困于海上船员的感人故事,重点刻画了年仅16岁的汉斯的形象,赞扬他在生死关头不顾母亲的极力挽留,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课文第1节描写了船员们海上遇险的情景,交代了事情的起因。2-6节主要通过汉斯与母亲的对话,介绍了汉斯为了不让受困于海上船员无助地死去,不顾自己的安危,说服了母亲,参加救援行动,最后终于救出船员。本文中最感人至深的地方是那深切的母子之情。 【学情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例如在识字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谈识字的好方法,如:“抵”和“低”可以比较着记,可以看实物理解“筒状”的意思。在理解课文中令人感动的部分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村民们援救遇险船员的感人场面。 【教学难点】理解汉斯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课文的板书、田字格小黑板; 2.学生准备:预习时标上小节号、为生字注音,并且组词。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2个,积累词语7个。

2.了解课文内容,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3.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汉斯的话的含义。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师出示图片,叙述:这样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上的暴风掀翻了一条渔船。在紧急关头……船员们发出了求救信号。

2、 师:于是,一场感人至深的海上救援开始了。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

7、海上救援

学习生字:援

3、从课题中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

学生交流

二、整体感知

1、 过渡:当人们收到了警报,是怎样开展营救的,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你们按照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 学习字词。

(1)读新词,要求读准字音。 媒体出示:

救援、警报、营救、搏斗、聚集、汉字、唯

一、依靠、气喘吁吁、精疲力竭

4、 交流: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板书:汉斯 汉斯母亲

村民们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找一找这一节描写险情的词语。

越黑风高

渔船被掀翻

2、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

2、3节,了解第一次救援过程。

1、(板书:村民们)课文哪几小节写了村民第一次出海营救的过程?

(出示课文

2、3节)自己读读课文

2、3节,说说你是怎么读好的。

重点指导读好队长说话的语气。

(三)重点学习课文

4、

5、6小节,体会汉斯加入第二次救援的感人之处。 媒体出示:

4、5小节:

1、 师:在救援中,16岁的汉斯挺身而出,给许多小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先来学习这两节。

2、 指名分节读。其余同学听一听,他们有没有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3、 学习生字:汉、唯、依、靠 “唯”扩词

2 “依靠”理解词义

4、生自读

4、5节,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媒体出示:

要求:(1)圈圈划划印象深刻的词、句。 (2)读出汉斯和汉斯母亲的不同语气。

5、交流

(1)指导学生体会母亲爱子,不忍心再一次失去亲人的心情。

媒体出示: “求求你不要去!你父亲十年前在海难中丧身,你哥哥三个星期前出海,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哇”! 师范读,生听听,想象一下:此时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2)引导学生体会汉斯的勇敢、坚定。

媒体出示:“ 妈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妈,我们不能让那些留在海里的人无助地死去。” 指名读,体会汉斯的心里在想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汉斯什么品质? 板书:挺身而出

6、分角色读

4、5节,读出母子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7、想象说话。

(1)师述:母亲望着汉斯消失在黑暗中的坚定的背影,进入漫长的等待。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这一个小时,比永久还永久。 (2)一个小时怎么会比永久还永久呢?

(3)她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请小朋友展开想象来说一说。 媒体出示:母亲望着汉斯消失在黑暗中的背影,她

。 说话练习,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自由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师小结: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汉斯要去的地方又是那样危险,可能连性命都保不住,母亲只能在心底默默地祝福。 板书:默默祝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4个,积累词语3个。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 3.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和难点】朗读感悟村民们援救遇险船员的感人场面。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

2、3节。

1、 师过渡:在这次海上的救援中,还有许多的村民和汉斯一样带着亲人的牵挂和祝福,与大海搏斗,亲人们也都默默支持着他们,请大家来读一读

2、3节。

2、 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警、营、搏、集

3、教师出示新词,学生边读,边找找它们的近义词。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营救—(援救)

抵达—(到达) 懈怠—(松懈)

精疲力竭—(精疲力尽)

4、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两段话,说说你有什么感受?板书:齐心协力

教师总结:这些可爱可敬的人,在困难面前,舍己为人,齐心协力终于让死神也退缩了。当母子团聚,亲人重逢时,那一番情景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二、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 板书:

7、海上救援

汉斯

挺身而出

汉斯母亲

默默祝福

爱,无声

8.九色鹿

执教日期: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0个,正确临摹5个生字,积累词语8个。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忘恩负义”的意思。

2. 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尝试读出不同的语气。联系课文,发挥想象,练习说话。

3. 懂得做人要守信用,不能忘恩负义,见利忘义。 【教材分析】

《九色鹿》是一篇神话故事。故事记叙了一头美丽善良的九色鹿不顾危险将一个掉进湖里快要淹死了的人救上了岸,并要求他回去以后不要跟任何人提起看见过它。而那个人回去后却在金钱的引诱下,不讲信用,出卖了九色鹿,并带国王去捉九色鹿,最后被国王扔进了湖里。文中对九色鹿及其被救人心里活动、神态、语言描写得生动、具体。 【学情分析】

神话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易懂,低年级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也比较喜欢阅读。《九色鹿》这个神话故事学生了解得不多,课堂教学中估计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理解 “忘恩负义”一词上可能有困难。 【教学重、难点】

1. 联系课文,理解“忘恩负义”的意思。 2.懂得做人要守信用,不能忘恩负义,见利忘义。 【教学准备】九色鹿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课文的板书、田字格小黑板; 2.学生准备:预习时标上小节号、为生字注音,并且组词。 【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九色鹿图片 介绍九色鹿。

媒体出示句子:九色鹿的毛有九种颜色,它的角像雪一样白。

2、 揭题:

8、九色鹿 学习:鹿

二、整体感知

1、 根据要求,初读课文。 学生根据自学要求分组学习: 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有一天,九色鹿不顾危险救了一个人的性命,那人 。九色鹿希望 ,那个人答应了。可当王宫贴出黄榜悬赏捉鹿人时,那个人却 ,结果 。

2、 学习新词:

媒体出示:九色鹿、颜色、湖边、感激、性命、王宫、气愤、危险 (1) 读准字音。

(2) 重点学习生字:愤、宫 找朋友:

(白宫) (后宫) (皇宫) 宫 (宫庭) (宫殿) (宫女)

3、交流填空。

4、师归纳并板书:九色鹿不顾危险救了那个人,而那个人却带着国王去捕捉九色鹿,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理解“忘恩负义”的意思:师出示“负”、“义”的意思,说说“忘恩负义”的意思,你还知道还有哪些词语也能表达这个意思?(背信弃义、见利忘义) 根据板书说说这个故事。

三、研读课文

1、 学习第2节:

(1)那个人忘记的是九色鹿对他的什么恩情呢?自读第二小节,交流。 (2)指导朗读九色鹿和被救人的对话。 媒体出示:

那个人感激地跪在地上,朝九色鹿磕头说:“恩人啊,谢谢你救了我的性命!” 那个人说:“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告诉别人的。” 重点体会跪、磕头。

“无论如何”可能指哪些情况? (1) 分角色朗读第二节。

过渡:事后,那个人又做了什么对不起九色鹿的事呢?

2、 学习3——6节

(1) 自由读3——6节:用

一、两句话说说那个人做了什么。

6 (2) 学习生字“危”,指导书写。

(3) 师引读第四节。那个人想……但是他又想……于是……。 媒体出示:国王悬赏那么多金子,我为什么不讲呢? ①读句子。

②“我为什么不讲呢?”的意思就是……(我完全应该说出来……)。 (4) 指导朗读九色鹿说的话。

媒体出示:九色鹿一眼就认出了那个人,气愤极了,大叫:“啊!原来是你,原来是你!我不顾危险,把你从湖里救上来,可是你却忘恩负义……” 媒体出示句子: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不会有朋友,更不会有好下场。 教师引读,生个别读。

(5) 想象说话:如果你是九色鹿,你会对这个忘恩负义的人说什么? (6) 小结、朗读最后一节:忘恩负义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文中的“下场”具体指什么,请读读课文最后一节想一想。

四、复习巩固

1、 词语复习。 (开火车读词语)

2、 积累词语:看谁写得多?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3、 齐读课文。

4、 写字指导:

“感”上下结构,“激”左中右结构。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救

8 九色鹿—————————那个人 捉 (忘恩负义) (背信弃义)

(见利忘义)

9医生的心思

执教日期: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9个,积累词语7个。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描写生字 “医、况、检、查、仅”。

2. 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思、络绎不绝、审视、笑容可掬”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尝试读出语气。联系课文的前后内容,合理想象医生给女病人处理伤口的经过。

4.理解威廉·格里辛格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材分析】

《医生的心思》通过德国著名医学家威廉·格里辛格与一位女病人看病时的简短的对话,写出了医生的心思:珍惜时间为更多的病人看病。突出了医生高尚的医德。

全文共有十四个小节,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一小节介绍了本文的主人公威廉·格里辛格的心思,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想病人所想的好医生的形象。课文的第二部分(2-14小节)具体介绍了威廉·格里辛格与一位女病人看病时的简短的对话,这其中没有过多的动作描写,一方面突出了医生利索、简练的做事风格,是崇高医德的表现;另一方面,在医生和女病人交流的背后他们的语气、神态、动作都没有直接写出来,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契机。从对话中我们看到了女病人的表现符合医生的心思,是让医生难忘的原因所在,也正和其他的病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课文最后医生的话,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贮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对识字的方法也有了解。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并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同样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已初步形成,学生已经可以依据自己丰富的想象来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想象医生给女病人处理伤口的经过。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教时

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9个,积累词语10个。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描写生字 “费、况、检、查、仅”。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思、络绎不绝、审视、笑容可掬”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理解威廉·格里辛格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心思”

1、借助字典理解“心思”。

2、补充完整课题:医生的心思 齐读课题

3、过渡: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题目是“医生的心思”,那么,这个医生是谁?他的心思是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机正音。

三、研读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医生的心思是什么?用“——”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 媒体出示句子:

他极不愿意浪费他人的宝贵时间,看病时只想知道那些最重要的情况。 (1)指名读,齐读。 (2)理解:极不愿意 ①非常非常不愿意。

②再读读句子,从哪里看出极不愿意?(只想,最重要) (3)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极、只想、最重要。 (4)想象:在医生眼里“最重要的情况”是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威廉格里辛格医生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思? 媒体出示句子:

由于他医术高明,前来就医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挤满了诊所,有的甚至要等上大半天才能见着他。

9 指导朗读第一句,感受威廉格里辛格医生的医术高明。 (1)联系上下文理解“络绎不绝”。(“络绎不绝”变红。) (2)学习生字:德 费 况

(3)还能从哪些词语看出病人很多?(挤满、等上半天)

指导朗读第二句,感受病人的罗嗦。(读好:总是、反反复复)(“描述” 变红。) 媒体出示句子:

有许多病人不能体会医生的心思,他们总是反反复复地描述自己的病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尝试读出语气。联系课文的前后内容,合理想象医生给女病人处理伤口的经过。

2.理解威廉·格里辛格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想象医生给女病人处理伤口的经过。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2——14节:用“——”划出医生的话,用“~~~~” 划出病人的话。

1、深入学习医生和女病人的对话。 随机出示生字: 碎 检 查 仅 付 钱

(1)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从对话的形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完成课后选词填空练习。 简短 简练 简洁

为了能给更多的病人看病,格里辛格养成了做事利索、说话(简练)的习惯。 “玻璃碎片。”女病人(简洁)地答道。

您(简短)的叙述,使我今天能有时间多看几个病人。 (3)想象一下医生和女病人说话时的神情是怎么样的? ①同桌表演医生给女病人处理伤口的经过。

②联系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表演,理解“审视”“笑容可拘”。 (4)学习格里辛格医生怎么做的?感受医术高明。 仔细检查、迅速包扎、花时几分钟

2、完成填空,学习最后一个小节。

师:医生的心思是极不愿意浪费他人的宝贵时间,看病时只想知道那些最重要的情况,女病人简洁的叙述正好使他有时间多看几个病人,所以不用女病人付钱。

10 (6)教师小结:罗嗦的病人缠着医生反反复复地述说病情,浪费了医生很多的时间,而对这位说话简洁的女病人的治疗只用了几分钟,这正符合医生的心思。女病人节省了时间,时间就是金钱。

板书: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时间为更多病人看病。 指名读,感受医生高尚的医德。

二、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9、医生的心思

看病时,只想知道那些最重要的情况。 简洁的叙述,能有时间多看几个病人。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时间为更多病人看病。

三、复习巩固

1、复习词语:络绎不绝、审视、笑容可拘、德国、浪费、情况、碎片、检查、仅仅、付钱

2、指导写字:费 况 检 查 仅 田字格中的位置:费

3、照样子把句子说清楚。

例:医生检查了她的伤口,进行包扎。

医生(仔细地)检查了她的伤口,(迅速地)进行包扎。 我做完数学题,又检查了一遍。

我( )做完数学题,又( )检查了一遍。

板书:

9 医生的心思

(

)的医生

(

)的女病人

10 迷人的蝴蝶谷

执教日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10个。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山谷、翩翩起舞、色彩斑谰、独一无二”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描写5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蝴蝶多、蝴蝶美的句子。能运用文中的词句,用

一、二句话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蝴蝶。

3.了解蝴蝶谷得名的原因,感受到台湾蝴蝶谷的迷人。 【教材分析】

《迷人的蝴蝶谷》是一篇文字非常优美的文章,课文告诉我们:蝴蝶谷得名的原因,感受到台湾蝴蝶谷的迷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册教材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读儿歌、背儿歌方面基本没有难度,而在识字方面,也掌握了不少识字的方法:联系生活、编顺口溜、想象……因此,在记字形上也没有太大困难。到了二年级,要开始逐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对语言的关注,思维的训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识字上。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10个。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山谷”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运用文中的词句,用

一、二句话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蝴蝶。 3.了解蝴蝶谷得名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台湾地图

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雨水充足,草木繁多,鲜花盛开,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1)读准生字字音:“湾”。 (2)齐读句子。

2、揭示课题:10 迷人的蝴蝶谷

二、整体感知

1、为什么叫它蝴蝶谷呢?轻声读课文,找到句子划下来。

出示: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每年春季,一群群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 (1) 交流。个别读句子。

(2)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蝴蝶谷得名的原因。 板书:山多、山谷多 “蝴蝶谷” (3) 齐读句子。

三、研读课文

师: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蝴蝶谷迷人在什么地方?

(一)品读第二节——蝴蝶品种多、各有特点。

1、师引读:台湾的蝴蝶品种多,大约有……四百多种,他们各有各的特点,课文介绍了其中的两种,他们是……蛇头蝶和黄裙凤蝶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文中的词概括

2、观察两张图片:蛇头蝶、黄裙凤蝶。 媒体出示句子:

蛇头蝶的翅膀上,有像蛇头一样的图案,两翅一张,足有脸盆那么大。

黄裙凤蝶后翅有金黄色的花纹,在逆光下会发出珍珠般的光辉。这种色彩在蝴蝶世界里是独一无二的。

3、学习生字“案 纹 珠 辉 翩 批”

4、指导书写“辉”。师演示,理解“逆光”。

说说每种蝴蝶的特点:看图介绍(为画面配上解说词)

5、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翩翩起舞、色彩斑谰、独一无二”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描写5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蝴蝶多、蝴蝶美的句子。 3.感受到台湾蝴蝶谷的迷人。 教学过程:

一、品读第四节——蝴蝶谷的迷人景象。

1、读了这一小节,蝴蝶谷的蝴蝶给你什么印象?(数量多、姿态美)

2、指导朗读第一句。 媒体出示句子:

每天,太阳一出来,数不清的蝴蝶在树林花丛间、山石溪水边翩翩起舞,真像仙女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创设情景:老师可以把五颜六色的彩纸片撒向天空,感受彩纸像蝴蝶般缓缓飘落。重点感悟“翩翩起舞”、“真像仙女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

3、指导朗读第二句。

出示图片:你看,山谷里的花多,蝴蝶也多,乍一看,真分不清哪是鲜花,哪是蝴蝶?

二、引读全文——再次感受迷人的蝴蝶谷。

1、小结:蝴蝶谷的迷人不仅体现在蝴蝶品种多,数量多,而且外形独特,色彩斑斓,形成一种独特的美。

2、师生配合朗读全文。

三、复习巩固

1、 借助板书介绍台湾迷人的蝴蝶谷,用“大家好,欢迎来到蝴蝶谷”做开头介绍。 (1) 小组内交流。 (2) 全班交流汇报。

3、复习词语:台湾 充足 图案 脸盆 逆光 花蕊 花纹 光辉 吮吸大批 独一无二 五颜六色 色彩斑斓

板书设计:

10、迷人的蝴蝶谷

山多、山谷多 “蝴蝶谷”

品种多 各有特色

合适的气候 数量多 数不清 颜色美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色彩斑斓

11美丽的西双版纳

执教日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认识本课8个生字。正确描写“等、壶、悠、甩、楼”5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诵。

3.了解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分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册教材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识字方面,掌握了不少识字的方法:联系生活、编顺口溜、想象……因此,在记字形上也没有太大困难。到了二年级,要开始逐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对词语的理解,语言的关注,思维的训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识字上,要慢慢向三年级过渡。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西双版纳风景图片和那里植物和动物的有关资料。 2.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认识本课8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 3.了解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图片:

2、师: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生活着14个少数民族,那里彩云飘荡,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优美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西双版纳

3、出示课题:

11、美丽的西双版纳

4、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纳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西双版纳在我国的 ,在这里生活着 ,这里不仅是 ,还是 。走进村子,你会看到 ,还会看到 。 交流填空。

2、 分小节读课文,及时正音

3、 交流填空题,学习:等 楼

三、研读课文

过渡:西双版纳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呢?

(一)学习“植物王国”。

1、默读课文

2、3节,想想西双版纳为什么会被称为“植物王国”?

2、学生交流。 媒体出示句子:

这里的原始森林无边无际:有耸立云霄的望天树,有“见血封喉”的箭毒木,有1700年前的古茶树,有会跳舞的草,有会吃蚊虫的花……

(1)学习生字:等 壶 砍 扁 悠 甩 楼,看图理解:“耸立云霄”。

(2)媒体出示句子中提到的各种植物:望天树、箭毒木、古茶树、会跳舞的草、会吃蚊虫的花。

(3)交流自己的感受(板书:奇特 多)

(4)师出示其它的植物,引出省略号的作用: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还有很多,所以课文中用了省略号。 (5)指导朗读。

过渡:课文向我们具体描写了其中两种奇特的植物,那就是:—— 媒体出示句子:

走在林间,如果你觉得口渴,这里有“天然水壶”。砍下一根叫“扁担藤”的植物,藤的断口处,清甜可口的水就像泉水一样喷流出来。

下雨了也不用愁,这里有“天然雨伞”。砍下一张海芋叶,宽大的叶子足够你遮雨。 (1)选择你感兴趣的植物读一读,说说奇特在哪里。 (2)学生交流。

(3)向你的伙伴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种植物。 (4)引读第

2、3节。

1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描写“等、壶、悠、甩、楼”5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知道是动物的王国,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诵。 3.了解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动物王国”

1、小组学习课文第四节:说说为什么西双版纳被称为“动物王国”?

2、大组交流动物的名称,学习生字:悠 羽 甩

3、师小结:西双版纳的动物珍贵而又多。(板书:珍贵 多)西双版纳既有丰厚的植物资源,又有丰富的动物资源,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二、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过渡:引读课文

2、

3、

4、节,走进西双版纳的村子,你会看见……还会看见…… 这么多别具风情的竹楼,竹凉亭、尖顶佛塔都是这里的人民建造的,他们与动物和平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他们的确是这块土地上最美的风景。

三、复习巩固

1、朗读全文。

2、复习生字新词。 (开火车读一读。)

媒体出示词语:水壶、等候、扁担藤、砍树、悠然自得、甩鼻子、竹楼、 悠然自得、西双版纳、耸立云霄、别有情趣、五彩缤纷

3、指导书写: 等 壶 悠 甩 楼 重点指导:悠

4、选你喜欢的课文内容背熟。

板书设计:

11、美丽的西双版纳

植物王国 (奇特 多) 动物王国 (珍贵 多) 别具风情的竹楼,竹凉亭、尖顶佛塔

12 西湖名堤

执教日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叠、峦、优、硕、掠、苏、凡、犯、锦、绽” ;理解“层层叠叠、硕大、锦带”词意。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优、掠、苏、凡、犯”。 2.能正确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描写苏堤和白堤的句子,体会描写同一种景色的不3.了解白堤和苏堤的来历,感受西湖不仅有秀丽的山水,而且有美丽的传说,一物一景都富有情趣,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 【教材分析】

《西湖名堤》是二年级第二学期中的一篇课文。本课介绍了位于杭州的著名旅游胜地西湖的两道名堤……白堤、苏堤。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情趣。第

1、2节介绍了西湖的美景,运用了三个比喻将西湖的婀娜多姿和宁静的水景展现在我们眼前。第

3、

4、5节介绍有关白堤和苏堤的传说。美丽的传说赋予美丽景色无限的生气和情趣,令人难忘。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逐渐能够适应开篇阅读,对阅读渐渐产生了兴趣,一些基础好的同学在进行阅读的同时,希望得到一些阅读方法,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在朗读中加入自己的感受,虽然无法用言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但还是有阅读的欲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提问,启发想象,并在课堂中进行语言知识的的训练,加强词句的的理解和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描写苏堤和白堤的句子,体会描写同一种景色的不同写法。 2.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2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西湖、苏堤和白堤景色录象。 学生准备: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两遍课文。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叠、峦、优、硕、掠、苏、凡、犯、锦、绽” ;理解“层层叠叠、硕大”的词意。

18 同写法。背诵课文第2节。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节。 【教学重点、难点】

1.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2节。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图片上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杭州西湖。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二课《西湖名堤》,走进这美丽的人间仙境。 板书课题,“堤”注音,解释:沿湖的防水建筑。 齐读课题。

2、出示句子: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指名读。

(2)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就是指“杭州,因此课文里说: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素有”就是——一直有,向来有。而杭州最有名的景点就是西湖。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认为西湖什么景色最美?

2、学生交流。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节。

1、自己读读第二节,圈出描写西湖景物的词语。

2、交流板书:山

湖面

白鸥

3、再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喜欢的理由。

4、交流板书:层层叠叠

连绵起伏

一山……一山……

硕大

眼镜

掠过

一闪一闪

5、穿插学习生字:绵 伏 浓 优 掠

理解重点词语:层层叠叠

连绵起伏(用两幅不同的画理解这两个词语) 硕大近义词巨大

掠过(媒体演示鸟儿掠过湖面,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课后练习:

站在西湖边,只见远处的山峦,一山(

),一山(

),一山(

),

19 一山(

),真像一幅(

)。

6、指导朗读。

(1)、师生合作读,理清第二节结构。

(2)、师范读第二节第一句话,强调读出远的感觉,让学生评析并学读。 (3)、看着画面说,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锦带”的词意。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优、掠、苏、凡、犯”。 2.能正确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描写苏堤和白堤的句子,体会描写同一种景色的不同写法。 3.了解白堤和苏堤的来历,感受西湖不仅有秀丽的山水,而且有美丽的传说,一物一景都富有情趣,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描写苏堤和白堤的句子,体会描写同一种景色的不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三——五节。

师:美丽的西湖古往今来,不知引来了多少文人墨客,苏轼就曾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著名佳句。在西湖上还有两道堤,这可是我们西湖上十分有名的两道堤。

媒体在两道堤图下出示:白堤

苏堤

1、这两道堤叫什么名字呢,带上问题轻声读课文三到五小节。

2、交流板书

3、他们为什么那么有名呢?

(1)、默读课文三到五小节,口头完成填空。 (2)、出示填空:(在二堤图下)。

湖上有两道长堤,一道叫(

),是为了纪念唐朝诗人(

);另一道叫(

),是为了纪念宋朝诗人(

)。春天,两堤上(

),景色十分迷人,所以被称为名堤。

(3)、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学习:念 宋

4、西湖不仅有秀丽的山水,而且有美丽的传说。两位诗人为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造福万代,更令人难忘!那么,苏堤和白堤的景色如何呢?用直线划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

20 媒体出示图和句子:

一到春天,堤上花红柳绿,如同一条锦带。

苏堤上也种满了桃树和柳树,尤其是春天的早晨,在苏堤上漫步,看晨雾像一道轻纱笼罩着水面,堤上杨柳在春风中轻轻地摇摆,真是美妙极了!

5、指导朗读句子。

6、今天,西湖上来了一批游客,小朋友,你愿意做个小导游,给他们介绍一下两道名堤吗?

7、交流,点评。

板书:

层层叠叠湖面

硕大

白鸥

掠过

白堤

花红柳绿苏堤

美妙

12、西湖名堤

连绵起伏

一山……一山…… 银镜 一闪一闪

21

第6篇:二年级语文第17课画风教案学案

荣成市实验小学

二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课型新授课课题

15、画风课时2课时设计人教学目标设计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学方法设计

1、“读——悟——说——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2、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

3、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画风》一课的导入可采用猜谜的方法“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学生兴致勃勃地猜出谜底是:风。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猜谜导入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风看不见,摸不着,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却是《画风》。(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指名质疑。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5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一、激趣

、猜谜: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时会抖动树枝,有时会推倒房子。

2、是啊,风看不见摸不着,有三个小朋友却能画风,是谁呢?(出示)请同学们赶快把他们的名字拼一拼吧。

拼音去掉,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也出现了。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显”字呢?(加一加、减一减等)

二、读文

、他们这三位小朋友是怎么来风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们身边的小老师。

2、学生自由读文。

3、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来吧。

4、交流。

5、出示三幅画,现在同学们看这三幅画,你们知道这都是谁的画呢?请你找出课文里的句子把它配在每一幅画上吧。

指导朗读

6、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7、你们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4、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我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弄清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画风的,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5、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6、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三、复习旧知,巩固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如果喊对了,小伙伴就会回应。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五、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三、识字

、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3、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4、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四、指导写字。

、出示书写的4个生字,指名读一读,组词。

2、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

3、老师范写,学生跟写,并评议。

五、再读课文,看看书中怎么说的画风的方法,假如你是书中人,你会怎么说?试一试,看你会不会这样说:

出示:刘聪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生活中看似很难办的事情,只要认真观察,不断实践,一定会有所发现。板书设计画风

飘舞的旗子

弯弯的小树

斜斜的雨丝课后反思《画风》这篇课文,直接让学生感悟到“风,看不见,摸不找,很难画。”这对于平时生活经验缺乏的少年儿童来说是很难的。于是我让学生进行体验,利用电风扇这一直观的形式,学生很容易便理解了风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突出了重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销售年终总结述职下一篇:经济与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