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

2023-03-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二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优质课教案

郭太超

课题:《泉水》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复习8个要求认读的生词不达意、正确书写要求掌握的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鼓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词

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泉水》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②出示生字卡片

我们首先复习一下上节课所认识的几个生字。

2、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

①看得出咱们同学对生字词掌握的很好。那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②你们想怎么读呢?(指名说)那就请你当一回小老师,来分配一下吧。

③谁能说一说这几个同学读得怎么样?

(2)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①谁能先说说,如果让你读这一段,你会怎么读呢?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泉水清脆的欢快的声音。

②你先自己练习一下吧。(自由读)

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简单评价。

④老师这里有一股泉水,谁能帮我贴在黑板上,其他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至五自然段

①泉水都流过哪些地方,遇见了谁,说了什么?同桌互读,把答案画在书上。谁来提示一下,答案在哪几个自然段,同学边读边画。

②不知你们读懂了没有,我这里还有一些贴图,谁来帮老师贴在黑板上。

③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④在我们读书时,有一名同学向我提出了问题。谁来读一下。

⑤谁能告诉她不明白的问题吗?

⑥读第

三、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谁来说一说:泉水流过了哪,遇见了谁,说了什么。想不起来可以看看书。

⑦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你从这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你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但是,得想办法,让大家一听就知道你喜欢这部分。

3、激趣说话

(1)欢快的泉水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什么地方?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

(2)人们说得很精彩,如果能写下来就更好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把它写一写,在展示台上展示。

第六至七自然段

(1)自己先读一读。

(2)与学生对话。泉水跑呀、跑呀,一路上遇致电了(好多同伴)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

三、指导背诵

课文读完了,你们喜欢吗?你喜欢哪部分,就请你把你喜欢的那部分背下来。

四、指导书定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1)引导学生观察字体。

(2)让学生指出每个字要注意的地方。“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

五、扩展延伸

你们喜欢泉水吗?大家想一想,我们如何向泉水学习?我们能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吗?

《泉水》说课 一.说教材

第四册第二单元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文章,它呼吁我们,和学生一起,细细品味这些充满爱的诗文,用爱心引导学生感悟爱、奉献爱.《泉水》是这组课文的第一篇,它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 二.说目标

认知目标: 复习8个要求认读的生词、正确书写要求掌握的生词。理解泉水“多、清、甜 、美”的特点。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目标:感悟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三.说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泉水“多、清、甜 、美”的特点. 四.说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感悟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五.说学法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极富童心童趣,在老师的悉心引导下,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配合有感情的朗读,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有效的说话训练,让他们发现我们成人不能发现的美,让他们纯净的心灵感受到事物的美好,享受到助人为乐的幸福感.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为第二课时,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为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上节课掌握生字词的情况,也起到复习的作用。第二环节为品析课文,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在教学中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读,指名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到齐读,先后共读了四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泉水“多、清、甜 、美”的特点. 第三环节为指导写字,在这个课时中安排了两个左右结构的字一个词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观察范字,分析其特征,再而教师范写,学生书写,教师随机指导写好字;最后一环节为拓展延伸,让他们在朗读感悟中所学会了的这篇故事中蕴含的道理,练习说话,学以致用,以便学生在第一时间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本领,从而巩固教学效果。

《画风》说课

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本课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熟读课文后,结合班级实际,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出风的。并通过读文理解句意。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际和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风的特点、作用和种类,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3)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语感目标

通过情感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体会到故事中小朋友的聪明机智。

4、德育渗透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并且学生会勤于观察生活、遇事动脑、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设重点为: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定难点为:培养学生动脑想像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勇于求知的兴趣。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议论纷纷、主动学习、书声朗朗四线并进。《画风》一课,对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的理解比较浅显,学生很容易通过朗读自己体会,重点仅在于让学生了解三个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画风的,以及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故而我在这堂课中主要选用自主学习、读书体会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小组内互相质疑,合作解疑→最后,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以及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课文;最后,让学生大胆思维:你还可以怎样画风,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参与的方式。这一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更深,效果更好。在动手、动嘴、动脑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为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领悟”是我教学这堂课文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我班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让学生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达到营造主动、互动、合作和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小学生如同棵棵春苗,需要春风细雨才能拔节竞长。课堂里应当春意盎然,可不能寒霜似剑。要消除压抑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凝固、沉郁的气氛,换回满园春色。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作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潜能很巧妙地牵引出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和氛围,让学生能动地学起来。只要学生能读懂的就不要去讲;只要学生能够自己领悟的就不要再去分析,不分析怎么办?变老师的分析为学生进行扎实的、生动的、有效的语言实践、能力体现和思维的有效发散,以此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据此,在《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强主体意识、教学法意识、训练意识,着眼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扎实有序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结构

《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结构从总体上分为四大环节:⑴猜谜语导入新课。通过猜谜语激趣从而自然的引入课题。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内容。根据修订版大纲精神,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主要区别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二年级下半学期已经掌握了一些自学方法,读书的遍数要多,要求一步步地提高,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培养了独立阅读能力。⑶自主学习,读书体会。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小组内互相质疑,合作解疑→最后,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这一设计在自学环节中学生已经能做到正确、流利。对学生小组内质疑、解疑,从课文中找相关语句的方式,学生能自己解决课文,理解到李卫、丹丹在小艺的启发下由不会画风到画风的经过,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分角色对读、老师引读)体会课文,从而为最后一个环节(即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⑷拓展。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画风,并让其将风画出来,最后上讲台将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并将其中的内容描述给大家听。这一设计体现了修订版大纲的精神,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说与画的欢乐气氛中受到教育,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重、难点的处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第

三、四个环节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创作画风的方法,自由发挥他们各自体会的情感,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展示学生劳动成果,将学生的语言积累转化为语言运用,让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思考、用心去体会、用语言来表达、用手去创造。

(三)美语体验、培养语感

朗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情感与文章的内容达到共鸣,使他们的心态化入言语特色。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的情感朗读(分角色读、引读),使学生体会到李卫、丹丹是如何在小艺的启发下由不会画风到会画风的经过,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以实现培养语感的目标。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研究课教案

郭太超

课题:《画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出示幻灯)

3、小组合作学习“宋、涛、陈、丹、赵、艺、显”生字。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自悟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课文2-8自然段具体写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你默读这几个自然段, 想想你喜欢谁?

老师把这几个自然段搬到屏幕上来了,谁来说说你喜欢谁?

(1) 喜欢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B、因为她爱动脑筋。她画出风来了吗?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她为什么要画?)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

[板: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2) 喜欢宋涛。

因为宋涛爱提问题。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板:斜斜的雨丝]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李卫画风的句子吗?[点李卫画风的句子]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3) 喜欢丹丹。

丹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板:弯弯的小树。]谁再来读一读丹丹画风的句子。[点丹丹画风的句子]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知道了宋涛、小艺、丹丹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 学来回答。[指板]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

那个小组愿意上来读?他们读得棒不棒?

2、全班交流。

①随学生回答出示相关的片子和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②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

③请学生欣赏文中的景色。

④当小诗人说一说:风来了------,风------------里,风藏在---------------里。同时指导朗读。

3、实践活动:你有更好的画法吗?风还可以藏在什么地方?(发散学生的思维)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践活动:

五、总结延伸

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六、课后作业

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把它们也画出来吗?大家下课后可以画一画,说一说。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公开课教案

郭太超

课题:《玲玲的画》

一. 教学目标 。

1、会认8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麻烦事。本来花费了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会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有一个小女孩遇到了麻烦事。她是谁呢?

玲玲小姑娘真有礼貌,我们也一起向他问好吧,玲玲,您好!

(正音“玲” 指导读轻声,生字卡)

2、看看玲会写了吗?(课件出示“玲”字)

你认识的人名字里有"玲"字吗?很多人的名字中有"玲"字,听起来悦耳动听。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生:形声字、换偏旁,王字加令„„)

3、今天我们学习25课"玲玲的画"请读课题。(补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质疑)

(二)、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想法这么多呀,那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读课文好吗?看看能否找到你想知道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第116页,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生字把它画下来,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课文的生字会念了吗?小老师带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正音)

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会认读了课文的生字。没有了拼音你还会读吗?

3、小组学习,自认生字卡。在小组里找出难读的字音,并互相考考对方。

4、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男女同学读,开火车读。

5、把课文中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把生字词放在课文里读,看谁能读得又快又好?同桌合作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问得仔细些。

(整体感知,解答前面同学提的问题。教师总结:玲玲为了参加评奖,画了《我家的一角》,不小心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画了一条小狗,并获得了奖。)

过渡:你们想看看玲玲的画吗?玲玲给我们出了几道题,她说我们做对了,才可以欣赏她的画,咱们一起来看看。

(三)、学习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读准字音,并组词。(指名读,全班读)

2、自主识记生字。

小组识记生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识记的。

3、拼苹果游戏。把部首部件拆开,同学上来黑板摆一摆,组成生字。

4、写字。

(1)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糟、 楼”,观察发现(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部件,写法却不一样,是什么?

(2)再出示“梯”与“楼”字组成一个词。说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

(3)范写。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6、展示学生的字、评价。

(四)、小结

今天们同学学习过程表现得特别棒,玲玲准备她这副得奖画送给家。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玲玲的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四、教学难点

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六、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该如何下手?思前想后,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

(二)抓朗读 、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 、 落实训练 、 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父亲的菜园》说课稿

教材分析]本文主要讲述了新修的公路占据了我家四季常翠的菜园。望着桌上总也盛不满的菜碗,父亲开辟了一片荒地。在父亲的精心侍侯下,这块原本贫瘠的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黑土地,于是,我家的菜园一年四季都是一片翠绿。全文共8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是讲我家的菜园被新修的公路占了,所以父亲要重新开辟一个菜园。第

二、三自然段讲了父亲选择了后山坡贫瘠的坡地,并撒上了豌豆种子。第

五、

六、七自然段讲第二年豌豆长成了,父亲把它翻到地里作肥料,并到处拾粪精心侍侯,贫瘠的土地变了。

课文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表现父亲的优秀品质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引导学生从描写父亲开垦菜园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的爱是是教学重点。体会父亲在荒坡上开垦菜园的艰辛。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记事写人这一类文章的感悟,进一步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从父亲坚忍不拔的品质中受到教育,培养热爱土地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文本的价值取向,按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我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懂得土地能从贫瘠变得肥沃,是由于父亲的劳动,是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从父亲的两次话体会父亲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讨论结尾一段是否多余 [设计思路]

一、抓重点句子感悟。

在阅读教学时,我特别关注父亲的两次对话。第一次,是在我对这块贫瘠的坡地产生怀疑时,父亲信心十足地告诉我撒了种子就会有收获。父亲的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一个人生哲理:有付出一定会有回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第二次是在我期盼着吃香喷喷的炒豌豆时,父亲竟然把豌豆全翻在泥土里,当我疑惑不解时,父亲告诉我不能光顾眼前,要学会保养土地,保护资源。从父亲的告诫中,不仅表现父亲是个热爱土地的老农民,有足够的种田经验,而且还看得出父亲能从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父亲种地的道理,使我感悟到人生道理:不能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父亲对土地的热爱。

二、充份调动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认真读文的好习惯。

文中写了作者看到父亲早出晚归,看到父亲辛劳一周后的成果——一片刚翻过的黄土地,并没有直接具体写父亲是怎样翻地的,我就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父亲是怎样细心翻地的呢?比如父亲把坡地上的柴草拔掉,刨除坡地里的树根、石头,把坡地的硬土翻松,把大土块砸碎,用簸箕细心筛土等。通过细致入微的想象来感悟父亲的不辞辛苦。

三、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父亲勤劳、坚韧的品质。

如决定开荒到开荒垦地,父亲每天天色未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簸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在读中感悟父亲的辛劳。另外通过父亲用豌豆肥田,拾粪肥田等动作体现了父亲的节俭和对土地的热爱。

四、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难点。

文章在讲到在父亲的辛勤劳作下,我家的菜园已经变得一年四季翠绿,像一块翡翠嵌在山坡上,文章到此并没有结束,又写了最后一段,那这一段可否不写,让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写,因为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感受到正是因为父亲的劳动使得我家一年四季蔬菜不断,是劳动创造了一切美好的生活,这段不能不写,它起到了前后呼应,升华主题的作用,表达出我对父亲的热爱,更是对劳动进行了申情地赞美。

四年级优质课教案

杨东

课题: 《父亲的菜园 》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父亲不怕辛苦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

品质。

2 懂得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

3 自学生字和新词,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 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体会它的作用。

2、 学习从课文内容理会思想的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

1、同学们都去过素质教育基地,在那里,我们很多同学都尝试了种白菜,挖红薯。也许你们认为很好玩,可是你们要知道,你们仅仅只干了十来分钟,其间的艰辛你们并没有尝到。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父亲的菜园》,体会种菜的辛劳。

2、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们喜欢的读书方法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找工具书解决;遇到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读。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通过自学,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1) 出示生字,认读、组词、注意写法。

狰 狞 炒 伺 蚯 蚓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父亲不怕艰难险阻,开垦自己的菜园,在付出艰辛劳动之后,终于使一块贫瘠的荒地变成了翡翠似的菜

园。)

板书:贫瘠的荒地 翡翠似的菜园。

三、明确目标,体会思想。

1、读阅读提示,看看有几个要求。

2、结合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内学习,要求每位同学都发表自己的意见。

3、 汇报学习情况。

(1) 学生汇报,各小组成员补充。

(2) 老师出示多媒体:(朗读下列句子)

1 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

2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3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锄头冲进了暴雨中……

4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5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从这些淳朴的言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那坚持不懈,面对困难毫不气馁的精神以及作为一位父亲的责任心是多么的强)

板书:不怕困难 坚持不懈

4、 出示多媒体:说说你对下面几个句子的理解 1) 没有了新鲜蔬菜,对一个普通的农家来说,就像婴儿断了奶。 2) 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

坡 上。

四、总结。

从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五、 作业:把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板书:

父亲的菜园 不怕困难

贫瘠的荒地 翡翠似的菜园

坚持不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第2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古诗两首》

赵瑞花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交流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伴教锦囊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阅读在线

描写秋景的诗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第3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9日月潭 公开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优秀精品

《日月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咱们祖国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万里长城;有象征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龙门石窟;有以奇松、怪石著称的黄山;还有雄伟壮观的泰山。我们的祖国可真美呀!你们不为生长在这样的国家里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吗?

2、这些景点都在我国大陆地区,我还听说台湾岛上有一处景色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个地方就叫日月潭。今天,我们一块去欣赏那儿的美景吧!(板题,读题)

二、情境体验,整体感知

1、各位小旅客们请大家观看大屏幕,听我为大家介绍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多媒体画面及音乐,师朗读)

2 、同学们,刚才听了老师的介绍,有什么感受吗?你们想亲眼去看看吗?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日月潭的美。注意把字音读准。

三、学习生字。

1、我们在旅游的路上遇到了许多生字宝宝,请大家打开课本第39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划出文中生字,词语,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完就做端正。

2、生读完就出示生字课件,带拼音读生字

(1)指名读,正音。(2)、齐读(3)、开火车读,纠正误读。(4)、谁能说说你想怎样记住这些生字?交流识字方法,互相补充。巩固多种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

3、生字读会了,放在词语里面你还会吗?生:会。(出示词语)这些词语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纠正误读)。

4、两个字的词会读了,四个字的还行吗? 生齐:行!

师:试一试! (生自读词语) 师:好!谁能读? (指名分行读)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光会读还不行,还得会用,有一个游戏叫做“看图猜词语”,下面咱们就来做这个游戏,想不想猜啊?准备好了吗?下面开始了,看谁猜得又快又准。课件出示图片猜词语。 师:猜到的请举手。 生:……

师:那你再想想。你说。 生:湖水碧绿 师:对不对? 生齐:对! 师:我们一起说。 生齐:湖水碧绿

师:下面谁再猜到,可以直接说出来。 生:树木茂盛 生:点点灯光

师:猜出来了,真会观察!

师:用点点灯光来形容很恰当。

生:群山环绕,你能说说是谁环绕着谁吗? 生:山环绕着日月潭。 师:你真会观察。 生:太阳高照 师:说得非常好。 生:蒙蒙细雨

5、认识了这些字,给咱们的游览带来了方便,其中有些字还要会写呢,下面咱们一起来书写两个字,出示生字,读一读,指导书写“展、建”。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是半包围结构。 师: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展下半部分不要加撇,建字要后写偏旁。 师:好,分析的很对,下面咱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师生一起边数笔画边写生字。 生自己练写,师巡视指导。

3 、生字词反馈。(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四、细细品读,理解课文

师:学完了生字,下面就让我们继续走进日月潭,欣赏那里的美景吧。

(一)、 品读第一段,齐读,思考:

1、日月潭在哪里?

2、它的周围景色怎样?

生读完后回答,看课件了解位置。

3、指导朗读。

(二)、 品读第二段:那么,日月潭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1、出示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4、点击课件出示示空拍日月潭图片:把你看到的美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哦,原来是这样的。大家请看,因为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原来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来命名的。

6、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因为湖中间有个美丽的小岛........,所以我们知道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征来命名的。)

7、出示比喻句让学生品读“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这是个什么句子?生:比喻句。如果把“圆圆的、弯弯的”去掉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师小结:“圆圆的、弯弯的”分别写出了日潭和月潭的形状,太阳的形状虽然不会变,月亮的形状不同时间是不同的,从形式上看,“圆圆的”和“弯弯的”相对应,读起来也有美感。比喻句的好处,小结比喻句的作用。(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8、全班交流,并指导朗读。(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日月潭形状的美。)

9、指导背诵。

师:光日月潭的样子就很美了,如果再加上天气和周围景物的衬托,就更美了。下面请同学们自

由读

三、四段,想一想日月潭再不同时间的景色一样吗?

(三)、学习第

三、四自然段。

1、下面我们再走近日月潭,看看它的景色怎么样?谁愿意读一读这一段话。 提问:谁来说说课文描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色的景色?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你能找出描写时间的词语吗?(清晨和中午)

4、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感受日月潭的美丽。

5、清晨的日月潭给你的感觉怎样呢?课件出示画面和句子,引导理解“隐隐约约”. 看课件,像这样看起来不太清楚,不很明显就叫“隐隐约约”。 清晨的日月潭美不美?该怎样读呢?(轻声、舒缓) 生自由轻声读。 师读,生闭眼想象画面。

6、指导朗读。

过渡:中午的日月潭美不美?景色是一成不变的吗? 生:有时太阳高照,有时细雨绵绵。

7、出示日月潭中午晴天的图片和句子学生朗读,个别学生向大家介绍中午晴天的日月潭。

8、指导朗读。

过渡:下雨时的日月潭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9、出示日月潭中午雨天的图片和句子学生朗读,个别学生向大家介绍中午雨天的日月潭。

10、理解“朦胧(从文中找反义词:清晰;课件对比理解)

11、指导朗读。

12、晴天的日月潭是那样的明朗清晰,雨天的日月潭又是那样的朦胧,富有诗意。齐读感受日月潭不同的美。

13、小结:日月潭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要换上不同的衣服。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把日月潭的美表达出来?(以各种形式指导朗读第

三、四自然段。)

14、指导背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谈话引导学生入情入景,正是因为日月潭不同时候的美,所以.......。(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名读。

五、再次走进课文,按黑板板书梳理课文内容。

同学们,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它不仅是台湾人民的骄傲,大陆同胞也它的奇景而自豪。让我们踏着优美的音乐再次走进日月潭的美景中,一边听一边想象日月潭美丽风景的画面。看课件视频欣赏美景。

六、总结朗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游览了日月潭,看到了清晨时那种隐隐约约的美,看到了中午晴天和雨天那种清晰和朦胧之美,这真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可惜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了,至今还没有回归。但与我们是一家人,台湾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台湾的小朋友也在向往早日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都盼望着台湾早日回归。此时,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你想不想把我们的家乡介绍给台湾小朋友呢?你知道哪些咱们曲阜的景点?生说,师放课件补充。

请同学们课后给台湾小朋友写一封欢迎信,介绍我们的家乡,好吗?

板书设计:

9、日月潭

位置: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形状:日潭 像太阳

月潭 像月亮 风光秀丽 美景:清晨 隐隐约约

中午 晴天 清晰

下雨 朦胧

吸引中外游客 许许多多

第4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教案人教版

优质课教案 一小

唐用伦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 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 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

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 指名读生字,新词。

2、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5篇:「部编版」二年级下语文《6、千人糕》优质课教学设计

《6、千人糕》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千人糕》通过爸爸的话,告诉我们:称重阳糕为“千人糕”的道理,从而使我们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教学

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积累新词。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述千人糕的来历,联系生活实际,举生活用品的例子说明都经过了很多人的劳动。

3.从千人糕的来历中,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

难点

1.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述千人糕的来历。

2.

从千人糕的来历中,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认识生字,指导书写生字。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 激趣导入,

理解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过生日的时候吃过什么?

生答:生日蛋糕。

师:请大家分享一下生日蛋糕的样子或者你吃蛋糕时的心情。

生:我的生肖属鸡,生日蛋糕上面做了个小鸡。

生:我过生日的时候,生日蛋糕有三层。除了蛋糕,还有奶油、巧克力、鸡蛋、水果,上面插着蜡烛。

师:记得真详细,很好。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千人糕”——(板书:千人糕)同学们将题目朗读一遍。(生朗读)

师:看了这题目,你觉得奇怪吗?奇怪在什么地方?

生:千人糕是不是很大?可以供一千个人吃?

生:千人糕是不是要很多人来做?

……

师:同学们发言很积极,能够把自己想到的在课堂上举手说出来,真棒!想了解“千人糕”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你想知道的东西都在课文中。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诵读。

2.学生边听边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3.检查自学情况:

(1)小老师领读生字。

(2)小组开火车读。

(3)认读生字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què tè

bié cài

zhī xiāo

shòu yīnɡ

ɡāi mǎi

dōnɡ

xi

销 售

应 该

买 东 西

láo

dònɡ rén

ɡōnɡ nónɡ

jù áo

tánɡ

ɡān

zhe

劳 动  人 工  农 具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水彩颜色把词语在文中涂出。

在句子中检查认字:

(课件出示)

①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糕嘛!您给我买过。

②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

③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④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

(5)理解词语。

销售:将货物卖出去。

特别:不一般。反义词是“一般”或“普通”。

(6)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生字记住的。

①换偏旁识字:什-亻+氵=汁

②用比较形近字的方法来识字:

汁(果汁)(菜汁)  买(买东西)(买卖) 菜(白菜)(香菜)

什(什么)(没什么) 卖(叫卖)(卖出) 采(采用)(采购)

③拆一拆:艹+采=菜

舌+甘=甜 乛+头=买

(7)同桌互相检查,读全对的给他画上一颗红星。

(8)指名读课文,正音。

朗读指导:

本文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写的,里面有爸爸和孩子的问答。在朗读的时候,尽量读出爸爸和孩子不同的语气来。爸爸的语气亲切自然,显得胸有成竹,从容。孩子的语气读出好奇,突出对为什么叫千人糕急切希望找到答案。

三 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

甘:这是个独体字,第一横长。笔顺是:(笔顺)。

味:右边上横短,下横长。

具:中间有三横,不要写错了。

买:上面是横钩(乛),不要写成横折钩。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播放古筝曲)

4.展示交流。

1.《千人糕》讲述的是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所讲的道理深刻。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弄懂课文内容,还要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由“千人糕”名字的来历讲起,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懂得做成千人糕,需要许许多多的人来共同完成,缺少哪个环节,千人糕都到不了我们的口中。

3.学生明白了千人糕的来历后,基本已经懂了完成一件事,需要共同合作才行的道理。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安排找一找自己的文具有哪些人参与了劳动,从课本内容迁移到生活之中,这样,将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一起,突出了语文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

1.

巩固所学生字、词语。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多媒体课件。

一 温习字词,导入新课

1.读一读,记一记下面的词语。

蛋糕 雪糕 糕点   甘蔗 蔗糖 蔗农

销售 出售 售票员  劳动 勤劳 疲劳

3.看谁能将下面的字扩充三个词语。

菜:    、    、

例:白菜 卷心菜 花菜 菜花

具:    、    、

例:工具 农具 家具 具体

3.千人糕名字的来历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的内容。

二 学习新课,理解课文

1.理解课文,掌握内容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千人糕里包含哪些东西?

(2)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

(3)除了包含的东西外,制成千人糕还需要哪些人的劳动?

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如果有困难,可以互相讨论。

参考参考:

①千人糕里有米粉、糖等。

②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种稻子时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农药等。糖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

③就算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师:如果缺少了这中间的哪个人,千人糕能到我们嘴里吗?

生:不能。

师:不错,千人糕不是说只有一千个人为它做出了贡献,而是很多很多的人,如果缺少其中的哪一个,这糕就无法到我们的口中。这说明做成功一件事,需要什么呢?

生:大家的团结合作。

生: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劳动。

师:不错。只有共同劳动,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也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下面,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再读一遍课文。

生朗读课文。

2.拓展创新,深入理解

师:大家知道了千人糕名字的来历,也知道了它是经过许许多多的人劳动才做成的。下面请同学们说说大家用的铅笔是怎么来的。

生:铅笔的笔杆是木制的,需要有人种树。树砍倒后,要用车子运到工厂去加工。

生:种树需要不少工具,比如锄头、水桶等,这些东西都要工人来做,有不少人参加了这项活动。

生:铅笔的笔芯是石墨。石墨要工人开采,采回来后还要加工,才能做成笔芯。工厂里有机器,机器要人操作。机器也要人制造,要不少的工人来完成这件事。

生:铅笔制作好后,还要有运输的人将它运到我们附近的商店,商店里还要有人卖铅笔,这样,我们才能用得上铅笔。

师:同学们说得很具体,也非常丰富,真是了不起。看似小小的铅笔,有多少人为它付出了劳动啊。所以,我们要爱惜铅笔,爱惜我们用的文具,因为这也是珍惜所有参与这铅笔生产、运输、销售的人的劳动成果。

三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蚂蚁搬米》这首儿歌,让我们以后做互相团结合作的好同学。(课件出示儿歌)

一只蚂蚁来搬米,

搬来搬去搬不起。

两只蚂蚁来搬米,

身体晃来又晃去。

三只蚂蚁来搬米,

轻轻抬着进洞里。

团结合作力量大,

蚂蚁搬米是道理。

在同学们的朗读声中结束这节课。

本节课我认为最好的设计就是在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丰富自身的情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拓展,不仅仅体现为知识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实现情感的接受,我发现当我打开这些传统节日时,学生眼中充满着新奇,这不是我们教学收到的最佳效果,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心的老师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情感上得到满足的学生,才能真正证明一堂课的成功。

最后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也认识到学生的表现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中间有思维敏捷的,有后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感受我的设计还应更大地面对全体学生,怎样才能把这一环设计好,是我本节课留下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好课文的前提,但我们还应面对全体学生,把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好,把具体的操作过程要把握好,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今后更要注重体现达到目标教学中过渡目标的设置,一环扣一环,一脉相承。

这篇文章基本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写的,所以,在朗读时,要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特别是课文中感叹句、问句比较多,要让学生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为以后朗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6.

千 人 糕

米糕

米粉米稻子农民

锅煤工人

布农民工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1.

看拼音写词语。

cài

zhī(菜汁) láo

dònɡ(劳动) ɡōnɡ

jù(工具) wèi

dào(味道)

ɡān

tián(甘甜) mǎi

dōnɡ

xi(买东西) nénɡ

bu

nénɡ(能不能)

2.给句子末尾打上标点符号,然后读一读,注意读出句子的语气。

①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②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③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④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3.请你说一说,我们的语文课本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至少说出五个)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示例:农民种出树、树在工厂里做成纸、纸再印刷成书(书的内容需要作者来写、编者选好课文)、书运到书店里、学校从书店里拿来再发到我们的手中……这说明了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的道理。

1.关于团结协作的谚语俗语

人心齐,泰山移。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水涨船高,柴多火旺。

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棵树木长不成林。

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根竹竿容易弯,十根竹竿难折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教学精彩片断

句子朗读指导。

师:同学们,这个像秤钩一样的符号叫问号(?),请你在书中画出带问号的句子。

生找句子。

出示课件:

①爸爸,什么是千人糕?

②……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③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④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生试读这些句子,然后老师范读。

指导:第一个句子是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千在糕,心里非常好奇,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眼睛睁得大大的,望着爸爸问;第二个句子是孩子内心的想法,他以为“千人糕”有一千个人来做,那一定是很大很大的,心里既好奇又盼望着能见到这样的糕,读的时候可以手托着下巴,边晃脑袋边读;第三个句子是反问句,这里想要突出的是它的味道,孩子内心有疑问,所以急着要亲自尝尝,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将孩子的内心表现出来;最后一个句子是爸爸的提问,朗读时可以模仿爸爸的语气和神态来读。

学生再读,老师指点。

小组选派代表在班上来读。

大家评议。

第6篇:送别秋天 二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送别秋天

教学目标:

1、通过看视频和图片的方式,感受秋天美丽和丰收这两个特征。

2、知道秋收冬藏的办法,了解小动物送别秋天的方式。

3、了解秋天已经过去,采用拍照、树叶画、树叶书签等方式留住秋天的美。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边事物变化的能力,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同时乐于付出自己的爱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激发回报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秋天即将过去,周围事物发生的变化,我们能做些什么。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欣赏自然界的美丽进而激发感恩大自然、回报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聊秋天

师:小朋友,今天是几号,你们知道吗? 生:xx月xx日。

师:那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冬天

师:上周四也就是12月7日,我们刚过了冬天的第三个节气大雪。我刚送走了哪个季节? 生:秋天

师:秋天有几个节气你知道吗?

生:6个,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师:同学们可真了解秋天。看,她就是惹人喜爱秋姐姐。秋姐姐正在和我们打招呼呢(播放音频:小朋友,我是秋姐姐,你们好!)我们也来向她打个招呼吧 生:秋姐姐,你好!

师:在之前的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秋姐姐会魔法,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天的杭州(看视频)

师: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杭州秋天好美啊。

师:秋姐姐来了,世界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来欣赏一组秋季的图片。(出书图片),看完后你想说什么?

生:秋天南瓜、菱角、马铃薯、芋艿、茭白、白菜、萝卜等蔬菜成熟了,苹果、梨子、柿子、葡萄、石榴、桂圆、柚子丰收了。 师:这就是丰收的秋天,你们喜不喜欢秋姐姐? 生:喜欢!

二、赏秋天 师:秋天是一个美丽的,丰收的季节,现在秋姐姐要走了,我们多么舍不得秋天,下面我们走进秋姐姐的课堂,看看小动物是怎么送别秋天的。

微课:大家好,我是秋姐姐,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谈小动物是怎么送别秋天的。大雁要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寻找食物,和他一起去的小伙伴还有燕子、黄鹂和杜鹃鸟,向他们这样因为天气转冷而南飞的鸟叫做候鸟,让我们祝福它们一路平安。小松鼠打了一个喷嚏,搓了搓手开始寻找松塔、榛子、橡子之类的事物,找到了还拿出来晒一晒再装进树洞里,以免食物发霉了,他还叫上了隔壁的野兔一起用草、木屑之类的垫被窝,并且换了一身厚厚的毛,这样冬天就不冷了。黑熊喜欢吃肉,但是冬天下大雪,小动物都躲在家里不出门,所以他抓不到猎物。即使抓到了猎物,黑熊家也没装冰箱,没办法储藏。所以他选择了冬眠,靠秋天囤积的脂肪来补充能量。 师:看了这个视频,你知道小动物是怎么送别秋天的吗?你还知道其他小动物是怎么做的吗?

师:这是小动物送别秋天的办法。秋天过去了,我们能为他人、为动物、植物做些什么?我们打开书本翻到50页,看看前三张图,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生:囤白菜。

师:你知道应该怎么囤白菜吗?

生:晒一下,晒掉水分后放在坛子里装起来。这样,即使在蔬菜不多的冬天,我们也能吃上好吃的白菜了。杭州名菜炒二冬的原料就是冬腌菜和冬笋。 师:蔬菜可以这么收起来,那水果和粮食又该怎么收起来呢?

生:稻子要先晒一下,把水分晒掉,不然就潮了,然后再被放在屋内,或者是粮仓。水果放进冷库。

师:农民伯伯这样送走秋天,为寒冷的冬天做准备,那小朋友,我们能为他人、为动物、植物做些什么呢?我给大家一首歌的时间,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下。讨论的差不多了,就把你们的答案写到“我会做”评价表。 生:要给小树穿衣服。 生:我要换厚衣服穿。

生:我要给小狗做一个温暖的被窝。 生:我要给小花修剪枝条。

三、留秋天

师:同学们真有爱心,做了这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秋姐姐已经走了,你们舍得吗? 生:舍不得。

师:那我们班就想办法留住秋姑娘吧。看,这是老师的办法,我写了一首秋天的诗歌,“秋姐姐,您真美丽, 片片枫叶是您金黄的头发, 层层稻田是您微笑的嘴唇, 座座高山是您挺拔的鼻子,圆圆葡萄是您深邃的眼睛。”你们想怎么留下秋姑娘的身影呢? 生:树叶画

师:这是上周小朋友们做的树叶贴画(图片) 生:树叶书签

师:秋天这么美,古时候的人也发现了,他们还特地写了诗来赞扬秋天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首古诗。

师:秋姐姐这么美,你想对秋姐姐说什么呢?请在信上写上你想对她说的话吧。 生:我爱秋天

师:秋姐姐也很爱小朋友们,秋姑娘还给我们送来了好听的歌曲呢,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轻声唱。(播放《秋天多么美》) 总结

秋姐姐在大家的不舍中离去了,但是她看了到了小朋友们的点滴爱心,让我们看到了只要有爱,人类可以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她和我们约定——明年再见!小朋友,我刚才在大家的评价表上看到很多人都想帮大树穿衣服。你们看,这是麻绳,让我们一起去给大树送温暖好不好?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