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2023-03-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教案中构建各部分、各环节的练习次数、练习组数、预计练习密度、预计心率和心率曲线图等,严格把握、调控运动负荷,形成适宜的运动负荷,真正提升课堂的实效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七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语文:备课资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人生寓言》 公开课

第8课《人生寓言》教案 平昌县喜神小学 程天生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理解、积累新鲜词语。 能力培养点:

1.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2.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德育培养点:

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 :

理解寓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课文类型:

课内自读课文 教学方法:

1.自读与点拨结合法。 2.延伸积累法。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白兔和月亮》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二、简介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三、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四、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六、拓展延伸:

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七、巩固练习 :第一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落难的王子》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

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二、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四、问题探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五、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 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六、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

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九、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 周国平

白兔和月亮

(主题词: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

十、教学后记: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两项创新性学习:一由同学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加深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二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内的辩论赛,辩题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学生们快速反应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心旷神怡地赏月

诸神赏赐

接着不安心痛如割 请求撤销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第2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1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导入

第三单元是名人单元。我们先认识了霍金,又认识了邓稼先,今天我们认识另一位优秀人物闻一多先生。

看视频简介。学生注意抓关于人物的重要信息。随后说出来。

二、读文探究

(一)整体探究

听读思考: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先生的说和做。找出中间衔接的语句,指出衔接语句所起到的作用

2.围绕两方面各写了几件事

3.作者如何评价闻先生(找出文中评价性语句)

学生解说。

板书展示:作为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闻先生说和做的特点及其评价。

(二)人物形象解析

A.初步探究

分别找出关于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相关语句,说出人物特点,给出读者评价。

B.深入探究

质疑:怎样理解作为诗人学者和作为民主战士,闻先生的说和做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放在同一个人身上不觉得奇怪吗?)

1 解析:我们不妨把闻先生放在时代大背景中看待人物的成长变化。

1.了解闻先生生活的时代背景

闻一多(1889-1946)身处中国近现代,外敌入侵,国内风雨变幻,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时代。

期间中国社会的大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探求闻先生成长的思想历程

观看视频:红色地图闻一多雕像

3.名人对闻先生的高度评价

教师小结:体现不同时期闻先生认识的不同,先学术救国,后革命意识,义无反顾。无论什么样的行为表现,本质上是言行一致的,核心精神在于爱国精神。

无论是潜心学术,还是民主展示,核心都出于爱国,如果生于和平时代,他是一个内心充满热情的诗人,潜心治学的学者,一个极具儒雅的文人。生逢乱世,心怀国家,民众。转身间成为一个民主战士,振臂高呼“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是一个有勇气有魄力的英雄。他做到义无反顾,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勇者姿态,令人钦佩。

三、拓展延伸:人生价值观的探讨

1.陶渊明与闻一多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这些山水田园的诗人也像闻先生一样,生活在政局多变、社会动荡的年代,他们也曾有着自己大济苍生的志向,最后却都寄情山水。

耳闻一多先生凭借自己的才识完全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也可以潜心研究学问,但最后他却不顾自身安危走出来投入到革命中去,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两种做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2 可参照:赞同后者。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先生心怀大义,没有仅仅想到自己,想到的是为国家为民众做点事,是值得钦佩的。

赞同后一种,这样的人心怀天下,并且付诸实践,中国的文人

历来讲究修身、治国、平天下。陶渊明等人只达到了修身的境界,而闻一多达到了治国平天下的境界,为自己的信仰付出生命,对于闻一多来说,他是幸福的。

2.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

中国近代,风云变幻,有许多如闻先生一样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振兴,为了民主革命,为了迎接新中国的曙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们都知道的:

鸦片战争中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敢为戊戌变法流血牺牲的谭嗣同,从倡导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与闻先生同时代和他有着相似精神品质的鲁迅先生和后来领导中国革命获得国家解放的毛泽东。

他们的语录:

谭先生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乃从容就戮。呜呼,烈矣!

孙先生说:“驱除鞑虏,振兴中华。”

习近平评价:“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鲁迅先生说:“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毛泽东评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3 闻先生《一句话》:“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些人多为文人,更是勇士,前仆后继,引领时代的潮流,终于领来了新中国的曙光。他们是国民的灵魂,是国家的骄傲。向他们致敬。

四、寄语学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少年时期的周恩来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我们当代的青少年学生要立志早日实现习主席倡导的中国梦。中国梦自少年起,少年强则国强。这样也不枉先烈的流血牺牲换来的锦绣山河。

五、推荐影视作品

爱国歌曲《霍元甲》主题曲《我的中国心》;电影《十月围城》。

不完全是史实,但革命党人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爱国之心与历史使命感尽得体现。

影视的画面视觉冲击,让我们体会什么叫抛头颅,洒热血,一往无前、前赴后继的惨烈与悲壮。

希望这种爱国心与使命感代代相传,唤起激荡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弘扬我们民族的精神。

第3篇:七年级政治公开课教案

时间:10月6日第五节

地点:七(11)班

授课人:陶文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识。 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从容面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教学重点】解青春期基本的生理知识以及由生理变化引起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悦纳青春、热爱青春。

【教学过程】

一、 展示教学目标

二、照片导入:多媒体出示不同年龄段(婴儿 幼儿 小学低年级 目前)的照片

三、课堂情境 活动设置

(一)、青春静悄悄来-------是什么

1 什么东西小时候四只脚走路,长大了三只脚走路,老了四只脚走路? 引出:人的发展阶段

2 请同学们看P35页人生发展阶段,找出人生发展的高峰期? 引出:青春期的含义

(二)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为什么

活动一:你给青春涂什么颜色?为什么?

总结:青春可以是紫色的,因为紫色温暖,最美丽;青春可以是绿色,因为绿色代表生机和活力;青春可以是鲜艳的,因为红色是鲜艳的……是的,青春期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人生的转折期,是智力和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在此,老师恭喜你们并祝福你们踏上青春期的旅程。那我们来总结下青春期生理变化的特点吧!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身体外形急剧变化、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和健全、性机能发育成熟

.青春期的心理烦恼-------为什么

活动二:请同学们听歌曲《小小少年》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写下你在青春期遇到哪些烦恼,没有烦恼的同学写快乐

(1) 痘痘的成因及对策 (2) 体味的成因及对策

(3) 变声期如何保护自己的声带

(4) 如何看待身体的不同韵律和节拍?

总结: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变化更加敏感,长痘痘、体味重,体态和声音发生变化,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应以平和心态迎接、悦纳自己的这些生理现象 活动三:让学生对照下表,看看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案例分析《一位女生的自述》(见ppt)

总结:青春期充满着矛盾,这些矛盾有时候让我们感到苦闷,但正是他们构成我们向前发展的动力。当然,如果处理不好,将会阻碍我们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会调控内心的矛盾,保持心理健康,顺利度过青春期。

(三)成长不烦恼-------怎么办

活动:争当排忧王---面对心里的这种状况,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 总结:要解决好心理矛盾,消除心理烦恼,除了可以寻求外援,还要自助。

四、小结(由学生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随堂检测(见PPT)

第4篇: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3公开课教案

一、Teaching Aims

1. words: kid, glad, seat, mother, father, doctor, parent, office worker, driver, farmer, cook, nurse , work, on, farm, hospital, drive. `

2.phrases: in an office, in a hospital, on a farm, in a school

3.sentences: what does he/ she do? He/she is a/an…

Where does he/she work? He/she works…

二、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 Get the students to make dialogues using “what does he/she do?

Where does he/ she work?

2. How to make dialogues, using them

三、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1. sing a song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2. Review words and phrases of section A and B using cards.

3. Use the picture in section A, 3a to review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hat do you do? I am a/an….

What does he/ she do? He/She is a/ an….

Step 2. Presentation

1. Ask and answer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Leading the dialogue:

①A: What do you do?

B: I am a student.

A: Where do you study?

B: I study in a school.

②A: What does he/ she do?

B: He/she is a/an…

A: Where does he/ she work?

B: He/ she works…

2. Use the pictures on the blackboard to ask the Ss to practice the dialogue.

Step 3. Practise.

1.Pair-work: Ask Ss to Make similar dialogues(Ask father, mother, sister, brother…)

2. Work in groups to practice the dialogue.

Step 4 consolidation

1. Make a survey

2. Summary the expression about jobs and work places. Step 5. Exercise

1. Discuss in pairs and finish 2. Then check the answer.

2. Listen to 3. Let Ss finish it alone, and check the answer. Step 6. Project:

1.play a game.

Step 7. Home work.

1. Go over section B

2.Do same-step exercise.

3.Pre-view section C

第5篇: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地点:八(3)课室

授课者:清水居士

时间:2014.03.05 课题:《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本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熟悉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领会作者笔下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了解他无拘无束、任性自得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1.借助本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2.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通过理解和分析、熟悉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2.了解作者无拘无束、任性自得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课前朗读课后古诗词。 二:导入新课:

1. 朗读吴均的《山中杂诗》。 2. 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 三:讲授新课。

(一)预习检查。听课文朗读录音,掌握生字词的读音。

(二)逐段朗读课文,领会文言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段意。 第一段: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

第三段: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

(三)试背诵课文。 四:小结。

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五:布置作业。

1、 以《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为题,用现代书信的格式重写课文。

2、 完成练习书基础练习和课内阅读练习。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教学流程:

组织教学

↓ 导入新课

教师点拨←学习探究课文→学生朗读、思考、领悟

↓ 小结 ↓ 布置作业

第6篇:培智一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

XXX

看图读拼音识字3——山 石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册“看图读拼音识字3——山石”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看懂图意,会读、会写这2个生字,能区分实物,会口头组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看图,联系生活,让学生逐步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山、石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形态。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什么是山,什么是石。

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山、石”2个生字。 教学准备:卡片、教科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

一、 教学常规管理

做好课前准备,整顿纪律,对到场的教师表示欢迎。

二、 复习

1、在黑板上书写出前面学习过的生字,请两位学生起来认读。 人、头、口、手、坐、立、走、大、小、上、下、土、火、木、米

2、对回答正确的学生予以口头表扬“

1、

2、3,你真棒!”对回答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予以提示与鼓励。

3、再集体跟教师认读生字。

三、新授

1、再次整顿纪律,分发课本,并把书本翻到第11页。

2、板书课题:看图读拼音识字3——山 石

3、指导看图教学。

(1) 指导学生看课本,并提出以下问题:

A、 书上有几幅图?同学们数一下。

(2幅) B、 图上画的是什么?

(分别是大山、巨石)

(2)让学生观察窗外,远处有大山,并对照课本,大山有山峰起伏,形如“山”字,借图认字,可帮助学生记忆。 (3)出示生字卡片,并板书。

shān

A、 拼音学习。 Sh—— an——shan

读准字音,注意区分平舌s与翘舌sh。先点名读,再集体读。

B、字形分析。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让学生认真观察。

2 新笔画“ ”,叫做“竖折”,“山”字的笔顺是先中间再两边,这个笔顺规则,在第一册也学过,例字是“小”。

“山”字的笔顺:

(共3画)

(4)通过口头组词,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如:

大山、小山、山上、山下、上山、下山,火山、土山 (5)生字练习。

让学生都到黑板上上来,练习书写,并及时予以纠正。 (6)巩固练习

让学生跟老师集体着认读生字词,加强记忆。

四、小结

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

把生字“山”写两行。

上一篇:警示片代价观后感下一篇:it售前菜鸟总结和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