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2-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字表达形式,直接体现着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教案是教师落实教育思想、实施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计划的总体方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编写思路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由6个单元组成。除科学知识目标外,在科学探究目标方面,在一年级上、下册重点落实和强化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4个探究要素。二年级上册把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作为教材的主要探究要素进行落实和重点培养,以完成这两个要素的科学探究学段目标,同时兼顾科学态度、STSE等学段目标的达成。

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

“双主线+双辅线”的结构编排是本套教材编写的最大特色,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思想。“双主线”即以科学知识目标的学习内容为经线,以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的培养为纬线,围绕科学知识的学习内容,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来循环落实、逐一强化各探究要素的培养。“双辅线”即教材在适合的探究活动中渗透相应的科学态度目标和STSE目标,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本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重视探究过程和能力发展的逻辑关系,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合理地布设在探究活动中,有步骤、有层次地安排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教材把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确定为二年级上学期的主要探究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

本册教材本着上述编写思路,以能力和知识为双主线,以科学态度目标和STSE目标为双辅线,围绕承担的探究要素目标、知识目标、科学态度目标和STSE目标设计了1个准备单元、4个综合探究单元和1个反思单元。

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这是谁的脚》是一个准备单元,主要培养的科学探究要素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本单元以电视台答题需要场外求助的情境为引入点,提出“这是什么动物的脚”的问题,借助5个层层递进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验制订计划、观察和记录、用语言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得出结论的过程,为后面运用这些探究要素作铺垫。落实的科学探究目标是“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尝试用语言描述信息,初步体验得出简单的探究结论的过程”,为本册后续的科学探究起到初步体验、铺垫和准备的作用。

《变幻的天气》《小小游乐园》《磁针与南北》《动物的生活》是本册的4个综合探究单元,主要落实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探究要素培养目标。作为本册教材的主体,这4个单元将在具体科学知识目标的指引下,带领学生在观察、实验、调查的基础上,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在简单的比较与分类活动中,了解学习方法,发展科学思维。

《竺可桢爷爷的故事》是本册的反思单元。本单元以大科学家竺可桢在物候研究中如何对信息进行处理、如何借助比较与分类的方法得出結论的故事,启发学生对自己本学期多次经历的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回顾与反思,总结经验,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提高认知水平,增强探究意识,积累探究经验。

以上三种类型的单元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规律编排,同时体现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反思的教学特点,有利于探究目标的有效达成。

本册教材科学探究目标的确定与落实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来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教材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规律,分低年段、中年段和高年段三个学段,循环落实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学段目标的要求。在每个学段的两个年级、4册教材中,每册教材重点落实和强化培养8个科学探究要素中的两个要素,这两个探究要素称为本册教材的主要探究要素。当然,因为教材每个单元都是由若干个相对完整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因此教材在落实和重点培养这两个主要探究要素的同时并不排斥其他探究要素的学习和应用。

1.本册教材主要探究要素的确定

我们知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其目的是寻求自然界及其发生发展的因果联系,形成科学认识。观察实验是获得科学认识的基础,科学认识是否与客观现实一致,证实的手段也是观察。若想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应有的科学认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是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科学课教学,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借助观察(自然观察或实验观察),将客观事实转化成科学事实,在此基础上,经过逻辑思维(包括但不限于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推理等)作出逻辑判断与解释,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

依据本套教材每学段两个年级、4册教材中,每册教材重点落实和强化培养8个科学探究要素中的两个要素的学段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已经在一年级共2册教材中分别进行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4个主要探究要素的培养和训练,能初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猜想,初步了解了科学探究中制订计划的重要性,初步利用感官或简单工具进行观察并获取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有了初步的证据意识。但是,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观察具有不全面性、针对性不强的特点,那么,怎样让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初步用自己的语言全面、准确地描述出来,达到相互描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目的,从而形成科学事实?怎样在教师的引领下将搜集获取的数据正确处理?怎样运用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从而证实自己猜想的正确或错误,继而形成科学认识?很显然,从低年段开始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信息,训练他们借助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一年级两学期4个探究要素能力的积累也为本学期学生继续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因此,二年级上学期将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确定为主要探究要素目标,符合科学活动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具有必要性和可实施性。

2.本册教材主要探究要素的学段培养目标的单元分解

从低年段儿童的认知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同等重要,都需要进行培养与训练。

尽管课程标准对处理信息的要求只有“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这样较低层面的要求,但是基于低年段小学生观察的随意性、情绪性、笼统性、不全面性的特点与要形成科学认识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很有必要对学生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在语言描述中,将观察到的信息全面准确地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为科学结论的形成做好准备,也为中高年段利用较科学的词汇或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做好扎实的铺垫。因此,本册教材用了《变幻的天气》《小小游乐园》两个单元来落实和强化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同样,本册教材也用了《磁针与南北》《动物的生活》两个单元进行得出结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为中高年段利用更多的思维方法如分析、推理、概括等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的能力的形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册教材将“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的处理信息目标又分解成2个分解目标,作为单元目标落实到两个单元中去达成。如在《变幻的天气》单元中,教材设定的科学探究单元目标为“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描述”;在《小小游乐园》单元中,教材设定的科学探究单元目标为“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常见材料的观察,描述对材料挑选与利用的理由”。

同样的,本册教材还将得出结论目标分解成2个分解目标落实到两个单元中去达成。如在《磁针与南北》单元中,教材设定的科学探究单元目标为“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在《动物的生活》单元中,教材设定的科学探究单元目标为“在教师指导下,有利用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3.本册教材科学探究目标的落实途径

本册教材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和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相应的能力。教材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训练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将生活与学习进行关联,在真实可感的多个探究活动中,悄然达到训练相应能力的目的。

如《变幻的天气》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准备出游为切入点,利用描述天气现象、猜天气、观察对比照片中的信息、认识天气符号等活动,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的特征,以及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进行口头描述和文字、符号、肢体语言描述,使初次接触处理信息的学生感知、体验到多种信息处理的方法。

又如《动物的生活》单元,以学生参与过的参观动物园、喂养动物、动物招聘会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引领他们经历各种有趣的观察、比较、分类、辨别等探究性或体验性活动,亲历描述和思维的过程,亲身感知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方法和意义。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借助描述、比较与分类的方法,将数据转化成证据,形成动物具有能生长、能繁殖、会运动、会应激等共同特征的科学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整个探究过程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重引领和反思,三种类型的单元相辅相成,协同培养各种能力。本册教材体现了本套教材三种类型的单元相结合的结构特色,即首尾分别有1个准备单元和1个反思单元,加上中间的4个综合探究单元。其中,准备单元是对本册主要探究要素的初步认识和体验。本册设计的准备单元《这是誰的脚》,通过电视台答题需要场外求助的情境为引入点,通过制订计划—观察—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等步骤来开展教学,激发学生探究“这是什么动物的脚”的问题的兴趣。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以及与同学互相表述和交流,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带来的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的能力和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交流、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间的4个综合探究单元是探究活动的实战单元,让学生在真实的探究活动中去观察、去描述、去比较、去分类,以实际经历来提升探究能力。反思单元《竺可桢爷爷的故事》是在前面几个单元学生经历了多次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等活动的基础上,对这两项要素培养活动进行回顾和反思,并以制作科学探究剪贴报活动,来驱动学生对自己一学期来的科学学习过程进行整理和展示。这样,不仅让学生再次经历处理信息的过程,也以此引导他们体验到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并且获得更强烈的科学学习的成就感。可以说,这样的探究方法、能力培养的教材编写结构,可以大大提高本册教材主要探究要素的学段目标的达成概率。

本册教材科学知识目标的确定与落实

1.本册教材科学知识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分别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工程与技术等领域选取了18个主要概念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知识目标,并强调“应帮助学生形成这些主要概念”。因此,我们在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的同时,还把科学知识目标的布设和达成作为本套教材的另一条主线。根据课程标准对科学知识目标的学段划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科学概念之间的结构特点,本册教材精心选择了二年级学生应该知道的基本核心知识,引领他们学习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工程与技术等领域的相关知识,使其逐步、有序地走进神奇的科学世界。如《磁针与南北》单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再如《小小游乐园》单元,引导学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描述用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2.科学知识目标的落实方法和途径

(1)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和思维进阶,引导他们基于科学探究建构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的建立与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达成并不矛盾。根据皮亚杰同化顺应的建构主义理论,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我们知道学生的科学概念并不是老师所能教授的,而是需要他们通过探究实现自我建构,或者借助同伴交流互动等进行社会建构。课程标准也再次明确“倡导探究式学习”,指出“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基于科学探究,帮助学生建构相关科学概念是今后小学科学教育的主流方向。

本册教材在概念建构方面积极践行上述教学理念,通过引领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来实现科学概念的自主建构。

一是通过激发和唤醒,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如《变幻的天气》单元中的出游计划、《小小游乐园》单元中对材料的选择、《磁针与南北》单元中的指南针为什么总能指示南北方向的问题,都能自然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新概念的建立找到准确的起点。

二是通过搭建脚手架,设计探究活动,了解学生的思维进程,搜集可靠的证据。如《动物的生活》单元中,学生通过3个小实验的设计,搜集猫可以通过不同的器官找到不同食物的证据;再如《磁针与南北》单元中设计的水浮、悬挂、旋转架旋转条形磁铁等方法,证实了磁铁静止后能指南北,进而实证出指南针里的小磁针就是磁铁。

三是注重指导学生描述与比较,在分析中纠正错误概念,形成正确认知。如《磁针与南北》单元中“条形磁铁的哪个位置吸的曲别针多”的研究中,在设计并实施了对条形磁铁不同位置吸引曲别针个数不同的吸引法、悬挂法、距离法等证明方法并获取、描述了所观察到的现象后,在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过程中,学生认识到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越向中间磁性越弱的性质,修正了他们原有的磁铁只有两端有磁性、中间没有磁性的错误认知。

四是通过巩固和应用,让学生的概念形成得到进一步深化。如《磁针与南北》单元结尾处的迁移:摔断的磁铁、其他形状的磁铁也有两个磁极吗?又如,《这是谁的脚》单元结尾处的“你说我猜”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更多动物的特征,从而全面巩固并适当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和思路。

(2)围绕科学概念的建立,搭建多元“脚手架”。

教材注重围绕科学概念的建立,搭建了多个有意义的“脚手架”。

一是利用有结构的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材料脚手架”,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帮助他们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来构建科学概念。如《磁针与南北》单元中材料的組成与呈现具有结构性,从普通的最常见的条形磁铁,到不同形状的磁铁磁性强弱的研究,从正常的好磁铁到摔坏的磁铁是否还有两极的研究,这样的材料结构和活动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全面建构科学概念。

二是利用有价值的提问,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问题脚手架”。

三是利用不同形式的记录单,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证据脚手架”。

四是利用教学内容的趣味化,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兴趣脚手架”。

五是利用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应用脚手架”。

这种多元脚手架的搭建,为学生科学有效地掌握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册教材科学态度目标及STSE目标的渗透与落实

本册教材还注重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遇到的科学问题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意义,初步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如在《小小游乐园》单元中,既有让学生如实讲述事实,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的培养;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又如《磁针与南北》单元既考虑到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又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像指南针这样的科技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落实了科学态度目标和STSE目标。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100028)?

作者:王素英

第2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阅读和口语交际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摘要: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关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应注意了解学生具备良好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作用以及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同时学会创新并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们的口语水平,不仅要求学生们读懂文章,学会做题,还要会说、能说、敢说,从而切实培养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年级;阅读和口语交际解读;教学策略

引言

教育的创新以及文化的交流是社会进步的前提,阅读与口语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是真正学习语言文化的第一阶段,而口语是日常交往中自然的交流方式,它没有书面用语那般刻板,反而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口语交际是一门艺术,如何说好口语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阅读和口语交际教材解读

从小学语文教材排版上看,其分解并细化了课程中提出的学习目标。其阅读和口语交际板块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呈现。小学一年级阶段的学生的识字水平不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同时也便于教师引入口语交际教育。有效的将文字内容变得更加直观与形象,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内容不仅是对交流态度、习惯礼仪等方面的持续培训,同时还重视学生的口头交流的表达和思维逻辑水平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分析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之时,都是以教材为依托,根据教材中规定的阅读和口语交际主题和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过度依赖教材,忽视了小学生的口语交际学习需求和意愿,导致部分小学生对于教材安排的主题并不感兴趣。此外,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语文教学当中并未认真执行新课改的相关内容,而且对于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没有开展系统性的探究,未将阅读和口语交际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一直处于多次重复训练的一种状态下,教学模式单一性严重,从根本上不能满足目前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需求。

三、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应对策略

(一)拓展交际形式,激发互动热情

有效激发小学生交流热情,是更好开展训练活动的基础。教师为解决学生参与兴致不高、整体互动内容单调的问题,可以与班级学生认真沟通,了解其学习规律、交际兴趣与知识应用能力,通过有趣环境的建立,使学生在多样的交际课堂中,感受参与学习活动的快乐。教师需要改变按照课本内容设计交际方案的理念,结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发挥口语交际课堂的教育意义。例如,进行"小兔运南瓜"口语交际活动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交际兴趣,选择与其认知规律相符的精彩片段改编成剧本,鼓励学生在挖掘不同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可以通过语言的张力与肢体语言的辅助,更好演绎出优秀的作品。教师首先,可以引入绘本故事《小兔运南瓜》改编为剧本,然后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话剧片段,请学生在认真观看中,探讨演员动作、语言以及神情的成功。当表演热情被快速激发后,教师以抽签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根据教师发放的剧本内容,结合思辨意识与语言习惯,对其中的内容进行适当增减,使学生表演过程中呈现出的状态更加与人物贴合。

(二)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参与意识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将“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落到实处,结合小学生交际特点及发展需求,避免在教学中融入过多的成人思想。另外,一个富有趣味的课堂情境,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条件。教师要结合各种实际需求,设计教学方案,利用各种交流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教师在制订情境方案时,应选择符合小学生的生活情境,使交际内容更贴近生活。与此同时,教师在选择主题时,还要注重学生兴趣及交际内容的教育价值,保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例如,在进行"用多大的声音"口语交际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在日常的生活中,所处不同的场合应该“用多大的声音”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学生之间用口语表达的形式探讨这一问题,激发参与意识,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日常交往礼仪,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三)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思维训练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切实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鼠找花生》这一课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就可以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不断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自由地朗诵,并让学生积极思考小松鼠可以在哪里将找到花生,组织學生进行讨论,最后将得出意见:原来花生是长在地底下。此外,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思考,让学生自己来组织语言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就能构建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特别是学生在课堂讨论的时候,要做到思维活跃,踊跃发言,激烈与学生讨论有关问题,从而提升口语表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深入挖掘教学内涵,在以生为本理念帮助下,构建高质量交际课堂,才能强化交际能力、锻炼思维意识以及掌握交际技巧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既可以快速明确交际准则,也能为顺利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兰鑫,王海福.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南疆地区Q小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1).72-74.

作者:陈洁

第3篇:“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提前识字”的编写新意与教学策略

先识常用字,后学汉语拼音,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编排的一大亮点。在语文学习起步阶段,教材安排了充满童趣的三字文识字、韵语识字、看图识字、象形识字、对对子识字等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内容丰富,意蕴深厚,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蒙以养正”的教学理念。

一、“提前识字”的编写新内涵

遵从母语学习的要求,“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相对简单、儿童熟识度高的识字内容,凸显语文学习向儿童生活延伸的理念;编排了高频常用字,为学生提早阅读做铺垫;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加强幼小衔接,开启语文学习大门

在拼音学习前安排了一个识字单元,打破了以往学生刚入学就学汉语拼音的传统。一方面,体现了对儿童学习规律的尊重。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汉字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要用。诸如,学生的姓名、玩具的名称、动画片中人物的称呼等。学生喜欢汉字,觉得认识更多的字就可以自己看书、读故事,对学习汉字有着莫大的期待,可见,第一单元安排识字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学习的帮助作用。学生可以借助常用词语,根据汉字的读音,尝试逆向拼读,有效突破拼读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则,经过一个单元的识字,学生逐渐适应了小学课堂学习的方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地促进接下来相对枯燥的拼音学习。

(二)优先编排高频字,做好提前阅读铺垫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共要求认识300个字,书写100个字。其中要认的300个生字,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生活、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语文教材中,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在字形方面,先安排独体字,再安排合体字,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认识的40个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常用独体字。在字义方面,选择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最易理解的汉字,如“口、耳、目、手、足”等字,结构简单,在童书中使用频率高,而且易与其他汉字组合,构字能力强;再如“你、我、他、坐、站”等合体字,都是儿童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与学生交往、学习、生活密切联系,也是儿童阅读的故事中出现的高频字。通过对此类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例如“喝、吃、叫、唱”等,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做好铺垫。

(三)增加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增加蒙学内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又一个特点。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的识字课:三字文识字《天地人》,引导学生认识世界;韵语识字《金木水火土》,引领学生亲近万物;看图识字《口耳目》,带领学生了解自己;象形识字《日月水火》,借象形图文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发展历史;对对子识字《对韵歌》,借对比诵读感受中华文化的韵味。五篇课文,文化气息浓厚,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此外,还借助中国传统元素,凸显汉字文化的意蕴。如开篇第一课六个大字“天、地、人、你、我、他”,充满了浓郁的中华书法元素。又如课文插图采用窗花、水墨画、国画、京剧脸谱等形式,较好地将中华古典文化的意境和韵味融入文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提前识字”的教学新策略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针对文本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重视在语境中识字,在运用中识字,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一)凸显听读学习,在跟读中纠正“乡音”

音、形、义是汉字的三要素。读准字音,能说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对于学龄儿童尤为重要。但学生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乡音各不相同。面对第一单元的40个生字,学生中普遍存在发音混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读不准,发音读不到位的问题。由于这个单元识字在拼音学习之前,因此,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要靠多种形式的范读、听读和纠读。

新知学习伊始,教师范读非常重要,重点要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发音口型,听完整的发音,再进行跟读。范读和跟读的关键是要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倾听与模仿,学生倾听的清晰度与完整度,直接影响认读的质量。在学生集体跟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倾听每个学生的发音,及时纠正。纠正读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追求一天学会,但要持续跟踪,落实个别化听读。

在学习过程中,可多开展同桌之间的相互听读,纠正各自读音。相互听读时,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别人发音的优势,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发音,相互帮助,相互纠偏。还可以借助微课、录音进行听读,学习吐字清晰、铿锵有力地朗读生字,从读准字音到读得掷地有声。

(二)注重整体识记。在语境中学习巩固

儿童认识事物具有整体性,识字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各种语境,帮助学生借助生活场景、生活经验进行反复认读,使识字向学生生活延伸。

提供直观图片,复现生活图景,在唤醒体验中整体识记。如第一课“天”字学习时,让学生看图片中的天气变化,读读词语“晴天、阴天、雨天”;教学合体字“地”时,出示图片,认认“草地”,找找“沙地”,看看“田地”,辨辨“山地”,通过各种语境,引导学生看图认读“地”,从而实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的目标。

借助生活情景,开展口语游戏,在反复运用中整体识记。如在学习“你、我、他”时,将认识新朋友与识记“你、我、他”相结合。第一步,师生谈话交流,再现交友场景,激发学习兴趣:“你叫什么名字?(出示字牌:你)他是你的同桌(出示字牌:他),他叫什么名字?我是你们的老师,我叫××。”第二步,三人一组情景演绎,选用字牌交友说话:“我是××,特别喜欢踢足球,你呢?”“我叫××,我也喜欢踢足球。他是我的好朋友,是踢球高手!”使学生在交友情景中运用生字,在运用中巩固识字。第三步,听唱儿歌《你我他》,屏幕中出现歌词,学生尝试跟唱,在歌曲语境中巩固识记“你、我、他”。

(三)重视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感受

《天地人》一课虽然只有6个汉字,却包括组成世界最基本的三要素“天、地、人”。它源于《周易》,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人为贵,天地人之和谐,表达了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人文思想。《金木水火土》中出现了包含万物的“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理解难度非常大。因此,在教学时要通过多形式的诵读,以读代讲,在读中加深理解,感悟内涵,培养语感。

跟读。学生跟着录音读。如《天地人》《日月水火》,可以让学生跟着录音,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课文。学生通过跟读,學习词语连读,模仿课文朗读,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就行。

对读。师生根据韵文的含义进行配对读。如《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可以教师读上半句,学生读下半句。教师读上面一个词,学生对下面一个词,促进熟读背诵。通过朗读背诵,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与句子、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表演读。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诵读。如《口耳目》两句诗,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上动作,有表情地进行诵读。表演中包含着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使诗句生活化。

“部编本”教材的编排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需要我们更新教学理念,遵循儿童发展规律,选用恰当的方式,让教学更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走好学习语文的第一步。

作者:娄屹兰

第4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语文上册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区、尤、其”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区”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4.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朗读指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想象感悟法、圈点批注法、读写结合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黄山的视频介绍、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黄山奇石的照片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

【教学过程】

激情生趣,初始黄山

视频展示

1.教师播放有关黄山介绍的视频。(其中有黄山奇石)

2.学生观看视频,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感受。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课前通过大家搜集的资料,我们已经知道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黄山的奇石。

二.揭示课题

1.师生一起板书。

2.全班美美地读读课题。

3.释义“奇”: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特、奇怪、神奇)

三、初读课文,感知黄山

(一)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度的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2.用“______”划出文中写了几种黄山奇石。

(二)生字学习

出示生词:

1.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2.教师打乱生字卡片,小火车读。

3.巧记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加点的字?

1.自由读。

2.小老师领读,教师相机正音。

3.巧记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加点字的?

4.读读原句:你能找出原文中的句子读读吗?

四、整体感知

1.课文一共写了几种黄山奇石?

【归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这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1)指名读。

2)提醒笔画“尤”、“其”:这两个字的哪些笔画需要相互提醒?(提醒“尤”字没有撇)

3)书写生字“尤”、“其”: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齐读。

五、教师小结是啊,多么秀丽神奇的怪石啊,那么作者又是怎么描写这些石头的呢?让我们继续跟课文进行交流。

细品课文,欣赏奇石

细品要求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2至第5自然段。

2.边读边想:如果我们全班都去了黄山,你会在哪块石头前面给自己留影。

第二课时

一.观摩黄山奇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腾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1.齐读,说一说这句话哪里写得最有

趣?

2.释义双引号:出示双引号的有关作

用解释,说一说这两处的双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第一处表示特殊含义,第二处表示特定称谓)

3.表演读:学一学猴子的样子,上台表演。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1.同桌之间相互读读。

2.情景表演:一生表演游客,一生当仙人,想象仙人会说些什么?

3.读出感叹号:能用你的朗读声读出感叹号的语气

吗?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1.学习“比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手法)

2.出示课文插图,男女生赛读。

二.想象黄山奇石

1.学习比喻和拟人写法:这么美的奇石,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刻画出来的?

2.学习谋篇布局:

出示三处黄山奇石的句子,进行对比:

如果把这三个句子都放在每一

段的第一句话,这样好吗?为什么?

就说“仙桃石”吧。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3.仿写奇石:选择“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的一种进行仿写。

三.教师小结是啊,作者独具匠心的写法,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奇石的千姿百态,也让我们在欣赏中看到了语文独特的语言。

拓展延伸,回首奇石

当当导游

现在如果你是导游,看到这些美丽的奇石,你会怎么跟游客介绍呢?

第5篇:二年级品德上册教案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和教材特点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本册教材特点:

1.体现儿童文化,创造真实、鲜活的活动情境,凸显品德教育的核心地位和价值导向。

2.综合构建主题,凸显新的学习方式,开放学习过程。 3.教材突现西部教育特色,强调校本开发。

4.力求加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两套教材的有机联系。

5、创造新的教材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能在生活中运用学到身体保健知识和安全知识;自觉养成护眼、护耳、护牙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

2.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团结合作的喜悦;在生活中体验友爱和温暖,诚实不说谎;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同时,对二年级学习和生活有新的打算和期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温暖,初步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的人们的劳动;并对劳动者充满尊重和感激之情,向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习;愿意为他人,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爱护自己生活的地方,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对人体、植物以及身边的各种科学现象有积极地探索兴趣,能用小试验、调查、作比较的方法学习知识;并能与老师、同学一起对探索的结果进行初步的总结。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体验健康,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的乐趣,感受与同学生活的快乐。

2.了解社区和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美。

3.引导学生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 1

1.走进我们 生活的地方

2.爱护我们的地方

3.我的家乡真好

八周----十周

第三单元 吃的学问

1.我们的食物

2.食物从哪里来

3.良好的饮食习惯

十一周----十四周 第四单元

和水交朋友

1.水的秘密

2.我们能离开水吗

3.水生气了

十五周----十八周 第五单元 科学就在我身边

1.科学家的故事

2.我们来试一试

第十九周

复习检测

第一课 多彩的课间生活

教学目标:

1.认识我们的课余生活,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 2.用多种方式表现课余生活,增强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多种方式表现课余生活,增强保护意识。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开课:同学们好!这学期我是同学们的品德与生活课老师。品德与生活这门课很有意思。这里,我们先来整体感知一下本学期所学内容。(老师先带学生把课本从头到尾认真看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把课本看一遍;最后同桌俩互相讨论讲讲自己最喜欢哪部分内容。)

2.老师讲本学期具体要求。

老师:既然有这么多同学喜欢的内容,我们就要努力学好这门课。这里,老师提几点要求:

- 3

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并懂得做事情应该持之以恒。 课前准备:

了解本地区儿童在假期中可能有的实际生活,并与家长联系,了解家长在假期中怎样安排孩子的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以前的假期生活是怎样过得吗?你打算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二、活动一:我的假期愿望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各自以前的假期生活,再说一说现在自己的假期愿望。 目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假期。

2.全班范围内交流: 3.全班同学讨论。

4.教师小结:有意义的假期生活,应该是学玩结合、动静结合、劳逸结合。

三、活动二:学习制定计划表

1.引导学生想一想:

(1)教材中的举例包括哪些内容? (2)还可以添加哪些内容? (3)修改哪些内容? (4)哪些内容是每天都要做的? (5)哪些内容可能不能实现? 2.学生自己制定计划,并与小组同学交流,作些补充、调整。 3.教师小结:

(1)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计划,并持之以恒地实施,就会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有意义。

(2)如果自己任务完成得好,就为自己画个笑脸,以资鼓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懂得双休日的意义,愿意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双休日生活,学习订生活计划。

- 5

3.懂得放假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并懂得做事情应该持之以恒。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制定计划表

1.引导学生想一想:

(1)教材中的举例包括哪些内容? (2)还可以添加哪些内容? (3)修改哪些内容? (4)哪些内容是每天都要做的? (5)哪些内容可能不能实现? 2.学生自己制定计划,并与小组同学交流,作些补充、调整。 3.教师小结:

(1)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计划,并持之以恒地实施,就会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有意义。

(2)如果自己任务完成得好,就为自己画个笑脸,以资鼓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合理、节约地使用零用钱。 2. 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3. 在消费实践中自觉积累、总结消费经验。 4. 文明购物,做文明的消费者。 教学重难点; 学习合理,节约地使用零用钱. 教学过程:

一、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

活动时间:放学后或双休日。 要求:完成一份购物清单。

二、购物交流

- 7

2.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戏曲,并介绍戏曲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总结

听了家乡的故事、看了家乡的歌舞剧,你有什么感想?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护我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2.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准备

搜集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图片、音像、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空闲时间你会不会和家人一起到湖边走走,到公园去逛逛呢?呼吸湖边新鲜的空气,欣赏公园的美丽景色,这是件多么令人神往,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2.生活当中除了咱们这有这么优美的地方,其它的城市也有。世界各地都一样,因为我们拥有同一个地球。

小结:阳光、空气、水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三元素,我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

- 9

我的家乡真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比较中了解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2.调查了解家乡的社会概况,建设成就、名人、名胜古迹与名产,感受家乡的美好。体会做家乡人的美好。

3.经历社区调查的全过程,感受调查途径及表现方式的多样和创意。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做家乡人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家乡的事情,感受家乡的美好,体会做家乡的自豪。

2.引导学生从自然、人文、历史、现实等方面,为 家乡骄傲,并体会做家乡人的自豪。

二、活动

1.家乡的现在

首先围绕“我对家乡哪些方面有兴趣”展开讨论,兴趣相同或相似的学生自由分组,并自主确立自己的调查项目。

2.寻访家乡名人,可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了解,重点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和业绩。

3.游览家乡的名胜古迹对家乡的名胜古迹的了解,是从自然风貌和人文地理与传说等方面认识家乡的重要手段。

三、小结

通过学习,学生对自己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感受 到家乡的美好,体会到家乡的自豪。

我的家乡真好 第二课时

- 11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

(1)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

(2)根据问题搜集资料(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哪些?)

2.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全班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认识食物、了解食物

(1)拿出你制作的食物卡片,在小组内交流你昨天吃的食物情况,然后老师找几个同学向全班汇报昨天所吃的食物情况,并说说你对食物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

(2)给你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看谁分的方法多?(用学生自制的卡片分类、摆在桌子上)。

(3)汇报你的分类情况,并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对学生的分类结果,只要合理应给与肯定)。

(4)师:大家一天中吃了这么多种食物,吸收了很多人体所需的营养,你知道人体主要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吗?这些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你能说出几种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的食物吗?

小组讨论,将自己搜集来的资料相互交流。 (5) 汇报讨论的结果,并简要板书。

(6)请你按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为标准给你吃的食物重新分类,并想一想哪些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又不能吃得太多?哪些食物让我们保持健康?

(7)汇报你分类的结果,并说说这些食物对我们人体的作用。(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将卡片贴在黑板上,重复的食物卡片只贴一个)

(8)你能找到一种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的食物吗? (9)讨论并汇报:只吃一种或少数几种食物好吗?为什么? 2. 统计、评价全班一天所吃的食物情况

(1)教师按照黑板上食物的分类情况统计全班所吃的每种食物的人数。(老师将人数标在食物卡片下面)

- 13

小组讨论制作以“爱惜粮食、杜绝浪费”为主题的警示语和宣传画。

5、活动延伸

(1)鼓励学生画一张贴宣传画,在学校宣传栏里或村里进行宣传。 (2)制定一份爱惜粮食的计划书。

(3)与家长合作,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表现,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爱惜粮食。

第三课 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2、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的好处,保证健康,减少疾病。

3、不偏食、不挑食,做一个有良好饮食习惯的健康人。 教学重点: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在生活中最喜欢吃些什么呢?

2、最不喜欢吃的又是什么?

3、你有偏食的习惯吗?

4、你的身体健康吗?

(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什么好处?

1、看课文划出来: (1)有利于 „„ (2)保证„„

(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有那些?

1、一日三餐„„

2、饮食前后„„

3、饮食多样化„„

4、不吃马路边小食„„

(四)、小结。

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不偏食、不挑食。 课后反思:

- 1516 -

第6篇:二年级品德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的课余生活 第一课 多彩的课间生活

教学目标:

1、认识我们的课余生活,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

2、用多种方式表现课余生活,增强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用多种方式表现课余生活,增强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设计课间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游戏道具。 活动过程:

1、开课:同学们好!品德与生活这门课很有意思。这里,我们先来整体感知一下本学期所学内容。(老师先带学生把课本从头到尾认真看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把课本看一遍;最后同桌俩互相讨论讲讲自己最喜欢哪部分内容。)

2、老师讲本学期具体要求。

老师:既然有这么多同学喜欢的内容,我们就要努力学好这门课。这里,老师提几点要求:

(1)每节课要按时带书来。

(2)做好成长记录袋,学期末检查。

(3)学期考评方法:数数谁的五角星最多得分。 (4)每节课根据纪律情况奖励小故事。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让学生爱上学校,学会怎样利用课间时间去安排自己的活动。

第二课 快乐的双休日

教学目标:

1、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进步,从而懂得做事情应该持之以恒。

2、懂得放假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

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并懂得做事情应该持之以恒。 教学难点:

学会写双休日计划。 课前准备:

了解本地区儿童在假期中可能有的实际生活,并与家长联系,了解家长在假期中怎样安排孩子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还记得以前的假期生活是怎样过得吗?你打算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二、活动一:我的假期愿望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各自以前的假期生活,再说一说现在自己的假期愿望。

目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假期。

2、全班范围内交流:

3、全班同学讨论。

4、教师小结:有意义的假期生活,应该是学玩结合、动静结合、劳逸结合。

三、活动二:学习制定计划表

1、引导学生想一想:

(1)教材中的举例包括哪些内容? (2)还可以添加哪些内容? (3)修改哪些内容? (4)哪些内容是每天都要做的? (5)哪些内容可能不能实现?

2、学生自己制定计划,并与小组同学交流,作些补充、调整。

3、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让孩子学会了写自己的假期活动计划,能体会到假期带给自己的快乐。

第三课 巧安排,会节约

教学目标:

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进步,从而懂得做事情应该持之以恒。

能够在成人的指导下合理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 教学重点:

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并懂得做事情应该持之以恒。 教学难点:

学习制定计划表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想一想:

(1)教材中的举例包括哪些内容? (2)还可以添加哪些内容? (3)修改哪些内容? (4)哪些内容是每天都要做的? (5)哪些内容可能不能实现?

2、学生自己制定计划,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老师巡视,作些补充、调整。

教学延伸:

1、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计划,并持之以恒地实施,就会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有意义。

2、如果自己任务完成得好,就为自己画个笑脸,以资鼓励。

第二单元 我可爱的家乡 第一课 走进我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重难点:

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教学延伸:

听了家乡的故事、看了家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想?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课 爱护我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2.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准备:

搜集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图片、音像、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空闲时间你会不会和家人一起到河边走走,到公园去逛逛呢?呼吸河边新鲜的空气,欣赏公园的美丽景色,这是件多么令人神往,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2.生活当中除了咱们这有这么优美的地方,其它的城市也有。世界各地都一样,因为我们拥有同一个地球。

3.小结:阳光、空气、水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三元素,我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它们。动物、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富有趣味。

二、讲授:留住美好的家园。

1、在同学们的眼中,世界是美妙的,家园是美好的。那咱们就用画笔把大自然的美景画下来;用相机把大自然的美景拍下来;用录音机把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录下来;用美好的语言把大自然的美描述出来。

2、现在我们就商讨一下,我们周围的环境吧。 (1) 咱们周围的水清吗?

(2)你每天呼吸时觉得困难,空气新鲜吗: (3)看看周围,你觉得干净吗?

3、刚才同学们评论的结果,大家都看到很清楚了,那老师请大家好好的想一想,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是我们造成的?我们能为美化环境做些什么呢?

(1) 在实际生活当中,你有没有乱扔垃圾。 (2)有没有向水里扔垃圾。

(3)是不是经常放鞭炮,这对环境有很大的污染。

三、讨论我们如何来爱护我们的家乡。 教学延伸:

通过学习让大家懂得了要爱护我们生活的地方,要做爱护大自然的小主人。

第三单元 吃的学问 第一课 我们的食物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 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 激发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全班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 认识食物、了解食物

(1)在小组内交流你昨天吃的食物情况,然后老师找几个同学向全班汇报昨天所吃的食物情况,并说说你对食物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

(2)给你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看谁分的方法多? (3)汇报你的分类情况,并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 (4)师:大家一天中吃了这么多种食物,吸收了很多人体所需的营养,你知道人体主要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吗?这些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你能说出几种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的食物吗?

小组讨论,将自己搜集来的资料相互交流。 (5)汇报讨论的结果,并简要板书。

(6)请你按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为标准给你吃的食物重新分类,并想一想哪些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又不能吃得太多?哪些食物让我们保持健康?

2. 统计、评价全班一天所吃的食物情况

(1)教师按照黑板上食物的分类情况统计全班所吃的每种食物的人数。(老师将人数标在食物卡片下面)

(2)分组讨论:从统计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3) 汇报你的发现。

3.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教学延伸:

老师给大家提出一个课下思考的问题:同样一日三餐,可是有的人吃出了健康,有的人吃出了疾病,为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吗?

食物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有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有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猜谜语 (黄袍加身,金屋藏娇,粒粒皆辛苦,颗颗宝中宝。稻谷)

(2)表演《一粒米的自述》

我是一粒米,别把我看不起,农民伯伯冒着风雨来种我,忙呀,忙呀忙,费了多少力。我呀来得不呀不容易。

(3)结合小表演引导学生讨论粮食的生产过程。 (翻地、打垄、播种、浇水、锄草、施肥、除害虫、收割、脱粒、晾晒)

(4)朗读古诗《悯农》

(5)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和思考浪费粮食的现象

2、交流、汇报调查结果

(1)小组内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调查结果,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3)学生边说边展示自己的画,或老师出示图片。

3、讨论如何爱惜粮食

(1)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爱惜粮食。

(2)全班交流

(3)读儿歌《爱惜粮食》

(喷香的米饭哪里来?白白的大米煮出来。白白的大米哪里来、金黄的谷子碾出来。金黄的谷子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一粒大米一滴汗,爱惜粮食理应该。)

4、设计警示语、制作宣传画

小组讨论如何制作以“爱惜粮食、杜绝浪费”为主题的警示语和宣传画。

5、唱一唱:歌曲《我是一粒米》 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画一画并张贴宣传画,在学校宣传栏里或村里进行宣传。

(2)制定一份爱惜粮食的计划书。

(3)与家长合作,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表现,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爱惜粮食。

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2、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的好处,保证健康,减少疾病。

3、不偏食、不挑食,做一个有良好饮食习惯的健康人。 教学重难点: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在生活中最喜欢吃些什么呢?

2、最不喜欢吃的又是什么?

3、你有偏食的习惯吗?

4、你的身体健康吗?

(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什么好处?

1、看课文划出来:

(1)有利于 …… (2)保证 ……

(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有那些?

1、一日三餐……

2、饮食前后……

3、饮食多样化……

4、不吃马路边小食……

(四)、小结。

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不偏食、不挑食。 教学延伸:

制定一份营养餐表格。

第四单元 和水交朋友

《水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

2、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感知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规律。

3、增强对水的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

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儿童的探索兴趣并进行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提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积极情绪的体验、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1、课件:小水滴的旅行

2、有关下雪、冰、霜、依山傍水的美景、洪水泛滥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以谜语:“猜猜我是谁”引入

1) (师)水姑娘说:“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2) 指名猜

3) 那在生活当中,你什么时候用到水呢?

1、学生齐读谜面

2、学生猜

3、学生说在日常生活中用水的情况 教师做到:

1、及时表扬学生的智慧。

2、及时肯定学生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过渡:水的用途可真大啊!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有什么特点吗?结合你们的日常生活,说说我的特点吧!

二、说一说

1、指名说水的特点。

2、师小结水的特点:水姑娘说它本来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3、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说说水可以为人类作出什么巨大的贡献?

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水的特点。水对人类的作用。 学生知道水的污染是人的所为轻轻渗透环保意识。 过渡:噢!原来水的用途这么大的,我们的日常生活根本就离不开它。可是在地球上,可以供我们人类饮用的水已经不多了,所以,我们平时就要注意节约用水,不要浪费。行吗?接着下来我们一起进入水的乐园去探索水的秘密好吗?

三、小实验

1、下面让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

2、指名汇报:板书:水蒸气、水

3、小结板书:水遇到热就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东西就会变成水。

过渡:水的秘密真是太神奇了,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下雨了吧?那你们想知道天为什么会下雨吗?下面我们到水乐园的下一站,跟着水姑娘去旅行,看看它有什么变化好吗?

四、猜一猜

1、水除了能变出我们上面所说的东西外,你知道它还会变成什么吗?

2、师(板书:水——冰、霜、雪)

3、师:那你们知道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这些东西呢? 1)指名说

2)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水的神奇吧!教师出示下雪、结冰、霜景,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课后延伸:

1、让学生说一说水还会变成什么?

2、学生回答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这些东西。表扬学生的课外知识丰富,和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欣赏画面,使学生对生活中水的神奇的变化更感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我们能离开水吗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初步了解水在自然界里的分布和水的用途

(二)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水的用途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准备:

挂图或投影片,内容包括自然界里的水、水的用途、节约用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提问:水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哪些地方有水。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问: ①天空中有水吗? ②地下有水吗? ③土壤里有水吗?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结合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有水?小结:自然界里的水。天上年年有下不完的雨水和雪水,江、河、湖、海里有水,地下有水,井里有水,土壤里有水等。

2.指导学生认识水的用途谈话:现在我们知道了,江河湖海里有水,天上、地下都有水,谁知道哪些地方要用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分别出示牲畜饮水、灌溉农田、水上运输、水力发电等挂图或投影片,并一一给予讲解。

小结: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洗脸、刷牙、洗澡要用水,洗菜、做饭、洗衣要用水,离开了水,人类就无法生活下去。动物也要喝水、用水,离开了水就不能生存。植物离开了水,就不能生长,最后干死。海上运输离不开水,水力发电离不开水。工厂生产离不开水,总之,人类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离开水,人类就不能生存下去。

3.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讲述:虽然天空中、江河里、海洋里、地下都有水,但供给我们喝、洗衣、做饭、灌溉农田、发电、工业生产用的水却并不很多。我们平时用的自来水,是工人叔叔花费了很多劳动,把江河、湖、水库里的水加工净化得来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一人端着洗完的菜离去,自来水管未关严)提问:同学们看看画中的阿姨做到节约用水了吗?如果我们看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2)出示挂图或幻灯片。(一个小朋友用手堵住水龙头,让水喷到另一个小朋友身上。)提问:同学看看能做这样的游戏吗?为什么?如果你看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3)提问:你们平时有哪些浪费水的行为?今后应该怎样做才对?

三、巩固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水的用途一课。(板书:课题)我们知道了在天空、江河、海洋、地下都有水。同时还知道了水有很多的用途,无论是我们生活、工业生产、水上运输、水力发电、还是灌溉农田等都要用到水,离开了水人类就无法生存。水这么重要,而自来水又来之不易,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节约用水。 板书设计:

我们要节约用水 课后反思:

你怎样做到节约用水?板书:我们要节约用水

第7篇:二年级语文上册三维目标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读61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神奇。

3、 学写偏旁给熟字分类,让学生在识字、阅读中积累词汇。

4、 策划秋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过程与方法:

把观察、想象与读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让学生中感悟和积累。

感悟就要多读,在读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神奇;积累就要多识记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让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学生的头脑中扎下根,为说话和写作奠定基础。

教学课时:12课时

识 字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培养积累词语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像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

2、用多种方法复现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探究识记生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和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过了炎热的夏天,就是凉爽的秋天。秋天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让我们一同来欣赏秋天的美景吧!

二、读中识字,读准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四人一小组,练习读词语。

3、指名读课文,开火车读词语。

三、读中感悟,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1、师范读词语,学生想象画面。

2、游戏“找朋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找出相对应的词语,初步感知词语意思。

3、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出语气。

四、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1、小组自主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

2、全班汇报。

五、指导学生书写。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

六、小组竞赛。

1、读词语,看谁读得正确?

2、汇报。

3、小组竞赛,比一比谁收集的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多。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会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有关秋天的词语。回家后,可以画一画秋天。

八、作业布置: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

九、板书设计:

识字1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金秋时节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景色宜人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秋收冬藏 春华秋实

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会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并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2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挂图: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课文,看看秋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借助“苹果”里的拼音。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说说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游戏“说字找字”

3、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指导书写。

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3、齐读,思考: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六、全班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和想进一步了解的内容。

第二课时(总第3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

二、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秋天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3、点拨读:体会“挂、露、翻、举”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美?

5、读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6、对照画面,试着背诵课文。

三、讨论交流:为什么说是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四、课堂总结:学了课文,你想对秋天说什么?

五、作业: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1、秋天的图画 梨树 挂 金黄的灯笼

苹果 露 红红的脸颊 勤劳的人们所创造

稻海 翻 金色的波浪

高粱 举 燃烧的火炬

……

2 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把看图、读文与想象结合起来,体会黄山奇石的“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4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看了五岳不看山,看了黄山不看五岳。”意思是没有比黄山更美的山了。可见黄山的确是一座神奇、美丽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跟作者一起,去看看黄山的奇石吧!(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小组合作学习。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4、初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尤其、陡峭、翻滚。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黄山的哪几个景点?

四、学生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第二课时(总第5课时)

一、 导入谈话。

黄山的石头为什么是特殊的稀罕的,不常见的?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

2、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你们喜欢哪种石头?选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学习:图上画的是哪个景点?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对照图片读一读,读出你们的喜爱之情。再结合图展开想象,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全班汇报。

3、小结

4、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自然段。并试着背下来。

四、课堂总结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你最喜欢的黄山奇石画下来,并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2、黄山奇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奇特有趣

金鸡叫天都

……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理解每个小节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6课时)

一、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这是一首诗。

二、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这首诗一共有几节。 学生默读、小声读,指名读。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老师指导学习难字。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四、指导书写。要把字写端正,注意笔画笔顺。

五、初读课文。

1、默读、小声读、指名读。

2、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总第7课时)

一、导入新课。

植物妈妈传播种子有什么办法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朗读感悟

1、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自由读。

3、指名读,评议。

三、学习第一节。

1、“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2、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四、学习2—4节。

1、小组合作学习:选一种你喜欢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在小组里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

4、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5、读一读,试着背下来。

五、学习第五节 这节告诉我们什么?

六、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课书,我们知道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大自然当中的知识很多很多,你要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

七、作业:背诵比赛。

八、板书设计:

3、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苍耳 豌豆 ……

(风吹) (动物带) (太阳晒)

仔细观察 探索植物奥秘

4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个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8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课题)

二、识字写字,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小组汇报,检查读书效果。

4、小组合作学习,记忆汉字。

5、指导学生书写汉字。

三、初读课文。

1、作者简介。

2、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诗的情感。

3、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读、制名读、全班齐读。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总第9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

2、互读。

二、学习《赠刘景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看图: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图画理解诗意,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画下来。

3、小组汇报。

4、配乐范读,学生模仿,小组互读

5、想象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教师小结。

7、小组朗读比赛。

三、小组合作学习《山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根据学习《赠刘景文》的方法。

2、小组自学。

3、汇报,师生合作解疑。

4、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说说感受。

5、教师小结。

6、背诵古诗。

四、扩展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

五、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荷尽 菊残

赠刘景文{ 橙黄 } 好景

橘绿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运用方法认字、写字。

2、积累词汇、诗歌。

3、口语交际。

4、展示作品。

5、通过认、读、说、写,做识字、积词、交际,完成作业。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方法认字、写字。

2、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10课时)

我的发现

我会认

1、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5、出示“我会认”中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6、扩词练习。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扩词。

7、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我会写: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家、定

第二课时(总第11课时)

日积月累

我会读:

1、学生分小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后全班进行读词训练。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交流词语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记住词语的好方法,全班交流,互相促进。

读读背背:

1、教师示范读。

2、轻声读儿歌,不认识的字,看看音节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品读,比一比谁读得有味道。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2、拓展

将收集的秋天的儿歌读给同学听或自己写一写儿歌展示给同学。

(朗读时需注意:轻声:庄稼高粱葡萄一声:黄澄澄红彤彤)

展示台

一、出示一些简易的手工作品:

1、看、欣赏、评。

2、导语:

这些作品都是用卡纸、树叶、花、塑料瓶壳做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

二、动手做作品:

可以写、画、剪、贴等。

三、展示作品,评作品。

四、作业:

为自己的作品写几句话。

第三课时(总第12课时)

口语交际

一、

1、创设情境、走进秋天。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秋天的美丽景色。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秋妈妈已来到了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美景,带来丰收,带来乐趣。我们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去秋游那有多好呀!可不去什么地方,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小组汇报,组内讨论。

引导学生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的路线资料,结合资料向小组的伙伴说说自己的打算,其他人要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谁的计划好,达成共识,进行补充完善本组的秋游计划。

3、全班交流,统一计划。

各组陈述本组的计划和理由,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用商量的语气进行讨论,集中大家的意见,确定秋天计划。

4、讨论具体事宜。

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秋游的分工。

5、总结评议,提出建议。

教师总结秋天的计划研究情况,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展示台

二、出示一些简易的手工作品:

1、看、欣赏、评。

2、导语:

这些作品都是用卡纸、树叶、花、塑料瓶壳做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

三、动手做作品:

可以写、画、剪、贴等。

四、展示作品,评作品。

五、作业:

为自己的作品写几句话。

第一单元测试(总第13课时) 第一单元测试讲评(总第14课时)

第8篇:二年级语文上册2单元教案

第2单元 单元备课

单元分析:

学校生活是多姿多彩、充满情趣的。在教室里读书、画画、做作业,在操场上奔跑、呐喊、做游戏,在音乐室唱歌、跳舞、练乐器,在植物园赏花、浇水、追蝴蝶„„这一切都充满着勃勃地生机,令人感到快乐,令人向往。

《识字2》以“动宾”结构的三字词组方式描绘出学生在课堂内外所经历的学习、生活之事。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栽花种草、观察气象„„本就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儿,用三字经的形式概括表述出来,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方式,初步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这些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就在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中,他们学会了审美,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创造,学会了做人。

《一株紫丁香》老师护学生,学生爱老师;老师教学生,学生敬老师是校园生活的经典主题之一。这首诗中的学生以“种下紫丁香”为间接表达情意的方式,一个“踮”一个“走”一个“栽”就将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如何一步步实施,再到老师的院子来的心理与情态给精妙地表达出来。在“踮起脚尖儿”的意象里,有忐忑,有兴奋,有热忱,有希望,更有一份浓浓的敬师爱师之情。比起大张旗鼓地送,比起送一个小礼物,种紫丁香的意义更为特殊。丁香花,性格温柔,素淡而内秀,常寓意勤奋、谦逊。这和公众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是很相似的。送紫丁香不仅承载学生的心意,而且本身就具有赞美老师的特定内涵。

《我选我》这篇课文中,我们平时更多关注的是王宁毛遂自荐的精神,较少关注语言。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通过教材,让学生掌握和运用汉语,提升语文素养。这篇课文,语言简洁、通俗易懂。但是,细读,就能发现藏在语言背后的魅力。比如:课文第二自然段“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一个“选谁呢?”孩子的犹豫不决、忐忑不安就活灵活现地表露出来。而“我选我”的坚定、自信,在静悄悄的氛围中仿若天外来音,激荡着学生的心灵。通过朗读,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两者表达语气的不同,所显现的对比。

《一分钟》多睡一分钟,只不过是放松了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两次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可以让学生加上语气词“唉!”反复读,体会出元元后悔、懊恼、着急、无奈的心理。读完《一分钟》,再适当拓展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警句,那“分秒必争”的想法能初步植入学生的心灵。对于新学年开始的低段学生来说,学习这样的文章,不仅习得语言,也能悟得语言所表达出来的事理、精神。

《难忘的一天》这篇文章的出现,从表达形式上,值得学生学习的是心理变化的句子。虽然,“心理描写”这一名词不用太早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但是在写人与写事中,加入心理描写,就能让事让人变化可亲可感,可触可解。从“又紧张又激动”到“平静”到“沉着”到“兴奋”,作者将自己的感觉清楚地表达出来,让人看到一个可爱的、天真的、能干的、用心的十岁小男孩形象。

识字2 导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导学重点:

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导学难点:

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1.学生观看校园生活的图,议一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已的学校生活经及自已的感受。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的词语,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读音,重点读准“琴”和多音字模。

4.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

2.哪些词语是图画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3.再次练读词语,展示: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胡:左高右低,左右宽乍基本相等。

戏: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又的捺变点。

钢;金字旁的起笔不要超过第二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自已读词语,如有不会的可以向同学请教。

2.指名读词语,看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

3、检查学生认读词语的情况。

二、诵读词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评说老师的范读,教师提示从以下两个方面:要边读边想象,读每个词语都要读出一个画面来。要读出词语的韵律来。

3.学生有滋有味地练读词语。指名读第一行词语,相机评议,最后齐读。

4.自主读后三行词语,边读边做动作体会。指名读,喜欢读哪行就读哪行,学生读后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词语?为什么要这样读?

5.男女生比赛读。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观;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左边又字捺变点,右边见字的“撇”不宜太长,竖弯钩要舒展开。

弹:左窄右宽,左右相等长。

琴:上边的两个王字要扁一点,下面的人字要舒展开。

养:中间的竖撇要一笔写成。

四、读读说说

学生先读一读课后的题目的意思,再来个生字开花。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多,从理解词语中积累词语。

五、实践拓展学校还有哪些活动?把知道的说给同学听。 教学反思:

5 一株紫丁香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写三个生字。

3.体会小学生赞美和感激老师辛勤奋劳动的真挚情感,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理。

导学重难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检查预学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ū xi yîu xiāng yîu tián shēn jìn xiǎo yuàn ( ) ( ) ( ) ( ) qiān guà chàng gē xiāo chú nín hǎo ( ) ( ) ( ) ( )

二、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木( )( ) 申( )( ) 甘( )( ) 余( )( ) 完( )( ) 你( )( ) 自( )( ) 哥( )( ) 导学案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教师节那天,老师收到很多贺卡,你们知道是谁送给老师的吗?(学生说)对,是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送的。有他们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有自己买的。老师特别喜欢同学们自己设计制作的贺卡。那天你们是怎样向老师祝贺的?

2.你们真是尊师爱师的好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她是谁?(学生说)这位老师在干什么呀?(学生说)同学们真好!老师为了培育学生,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熬了多少个夜晚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看看诗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尊师爱师的。(板书:

6、一株紫丁香)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3.看了图,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为什么种?)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快点拿起书来读读吧。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快的同学可以多读几遍。(生读)

2.大家读得可真认真,那老师先来检查一下,词语有没有读正确了。谁来领着大家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读得真棒。一组开开小火车读给大家听听。这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准。

这儿还有几个儿化音的词,我们要把它读好了。(绿叶儿、脚尖儿)

3.读通课文:

还有同学想读吗?这么多!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求,我们再来读课文,这一次我们默读,用笔标好节序,不懂的地方学着老师的样子标上“?”,好吗?

才过了读准词语关,现在看看大家能不能过读通课文关,课文有五个小节,我们请五位同学来试试,其他小朋友也不能闲着,你们可是小评委,看看这五位同学能不能读得正确流利。

4.现在,你们书上又多了哪几个小问号?有什么不懂的词吗?

三、细读课文

1.要解决这些疑问呀,还得细细读课文。谁来读第1小节?

现在,你们知道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了吧?你能用书上的句子说说吗?(板书:我们)

刚才有同学说不懂“浓绿”的意思,那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小节,边读边想象,“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子的?

(浓绿的小院也许种着一些蔬菜,有韭菜、白菜和香菜„„)

2.小朋友们是怎样走进浓绿的小院的呀?(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谁来做做踮起脚尖儿的动作?(学生做动作)你为什么要踮着脚尖呢?(不能打扰老师)原来是这样,真是个好孩子。请你把这一节读一读。

评、读:能不能再轻一点,谁再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试试。

3.现在,你们就是课文中的小朋友,你们的老师正在窗前备课呢,你们是怎样走进小院,怎样种这株紫丁香的呀?看着图,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

(学生自由发言)

4.你们真能干!老师的小院浓绿浓绿的,又有紫丁香的衬托,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飘进老师的屋子,你们说这小院美不美?

那我们就做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读一读第一小节

5.大家都把小院的美给读出来了,我们希望栽下这株紫丁香,好让绿色的枝叶伸进老师的窗口和老师作伴,大家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应该怎样读好第二节呀?谁来试试?

(1)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你的窗口,夜夜和你做伴。(板书:夜夜做伴)

(2)谁知道夜夜是什么意思啊?(每天晚上)

谁知道老师每天晚上都要做哪些工作啊?

(是啊,老师每天晚上都在备课,学习,多辛苦啊!谁再来读读这一节,读好“夜夜”这个词,把这个意思读出来。)

谁也来读读这几句话。

我们一起来试试。

6.现在有紫丁香和老师作伴了,真好,你们希望紫丁香为老师做些什么呀?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

(1)交流:你听,你听,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那是我们给你唱歌,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老师的一天要做哪些工作呀?(学生自由说)

老师一天要做这么多工作,真是非常吃力,非常疲倦)

你听,你听,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这是紫丁香在为老师唱歌呢。这种声音,非常动听,可能春蚕吃桑叶的声音,小朋友,你们觉得可能还像什么?(学生自由说)

你们的想象真丰富,如果你是绿叶儿,你的声音这么动听,你要为老师唱些什么呀?(指名说)

那就请你来读读这一节?谁能读得更美?一起来试试。

7.唱得多好听啊!你看,你看,“满树盛开的小花”美不美?有多美?你能告诉我吗?

(你看,你看,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

小朋友,假如你围在老师身边微笑着说话,会说些什么? (板书:盛开笑脸)

小朋友刚才说不理解挂牵的意思,其实啊,只要给它个词就能明白了?想想,可以换成什么词呀?(牵挂,关心)

是啊,放寒假后开学了,我们班的张清影小朋友生病了没来,老师就很挂念你们,开学了就帮你们把拉下的课补上。这就是一种――挂牵。你还能举举这样的例子吗?

老师每时每刻都把小朋友牵挂在心,从课文中我们能体会到吗?

小朋友,你们心里对老师有怎样的感情呢?谁来读读这一节,表达出你对老师的感谢。

8.赛读:

其他小朋友想读吗?先自己在下面练习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加上动作也可以,你认为坐着读不起劲,你就站着读,同座位比着读都可以,好吗? (学生活动) 听到同学们读的这么投入,边读边做动作,老师也想读一读,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吗?(老师范读,再指名读) 那就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咱们可以同座位一起读,一人读一节,好吗? 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指名一生读) 读的真亲切呀!这一次老师叫一个人到前面作动作读,其他同学轻声读,也可以作动作好吗? 9.大家读得多么有激情呀。夜深了,连那星星困得都眨眼睛,可我们的老师还在那灯下工作着,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工作的?(出示课件) 大家来想像一下,老师是怎样工作的?(想象说话) 10.你们说老师辛苦不辛苦?你能劝劝老师,让她早点休息吗?

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话。(老师,快放下手中的教案吧,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板书:飘进梦里)

谁也来读读这一小节,劝我们的老师快快休息。

11.现在谁来告诉大家,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会给老师带来什么呢?(想象说话)

(小朋友们看到老师太辛苦了,一工作就大半夜,所以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好让老师解除疲劳,更有精神地工作。

因为小朋友们看到老师太不容易了,想报答老师,关心老师,所以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好让老师累了看看花,还能闻到花的香味,就有好心情备课,就不觉得累了。)你们真是一个想象家,老师真是太佩服你们了!

三、小结课文,指导背诵全文。

1.读完课文,你再来看看这株紫丁香,觉得它怎么样?(觉得更美,更香了)(板书:美)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连起来读好这篇课文。(齐读课文)你们说这篇散文诗写得好不好?你们想记住它吗?你喜欢哪一节,就记住哪一节,自己先同桌练练背诵。现在,谁来背给大家听听?你的背诵真让大家觉得是美的享受。

2.结合练习,课外延伸:

书上的小朋友用这首美的诗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赞美老师的诗句?(学生交流)课后,大家可以赞美老师的写的自己做的卡片上,送给老师,还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话对老师说说,好吗?

四、写字

其实,老师最高兴的,就是看到小朋友的进步,书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字也要一天比一天写得好,今天,我们来学写三个字。

株:木字旁,右边是个朱。注意:中间一竖要写得挺拔,这株紫丁香才站得稳。

浓:左右结构,三点水。注意:右边的浓字一撇短,一捺长,但不能超过竖提。

困:谁来说笔顺,指挥老师写。注意,四四方方一个框,木字一捺变成点。

板书设计:

5一株紫丁香 我们 夜夜做伴

沙沙唱歌

盛开笑脸

教学反思:

《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诗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这株紫丁香不仅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整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

6、我选我

导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导学重难点: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2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预习学案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掌、室”和后鼻音“宁、楞” 导学过程:

一、紧扣题目,导入全文。

课文的题目“我选我”是王宁同学美好心灵的展示,也是课文内容的概括,可这样入:

1.先出示课题“我选我”,要求把课题读好。

2.出示阅读要求:

(1)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反馈。

(1)检查生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在读“今、林、名、让”等生字时区别出前鼻音和后鼻音。

(2)说说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二、分步导读,加深体验。

王宁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呢?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我们还要再认真地读课文:

1.请同学来读课文。(课文有4段,可以请4个同学来读。)

2.集体评价。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把课文读通顺。

3.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三、重点引读,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的学习,可分以下3个练习板块进行。

练习之一: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练习步骤:

1.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一句话?

(“选谁呢”是每个同学都在思考的问题,大家都在想,此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因此,这一句话既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声音又不能太重;“我选我”反映了王宁为同学服务的愿望,但这种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读的时候语气要真诚、坦率。)

2.我们再来读读下面的两句话,想想他们的意思:

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选谁呢?

教室里静悄悄的,选谁呢?大家都在想。

(引导学生比较、体会这两个句子,不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还使学生初步学会捕捉句子中的语气信息,并知道对于同样的意思,可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来表达。)

练习之二:林老师亲切地说:“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要选自己?”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练习步骤:

1.我们怎样来读林老师的话呢?(读对话要注意提示语,留心这些词语,就能帮我们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王宁的话该怎么读呢?我们先学着给他说的话加上提示语。

(在学生说出“王宁认真地说”“王宁诚恳地说”“王宁笑着说”“王宁回答说”等以后,可加以评价:提示语可以是表示神态的,也可以是表示动作的,运用恰当,就能把话说得更明白。)

练习三: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练习步骤:

1.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同学们对王宁的举动由“愣”到喜的变化,感受同学们对王宁“我选我”大胆举动的鼓励、赞赏和钦佩之情。 2.指导学生用“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大家说”的句式表达各自对“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所含的意思的理解。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内容展现了王宁同学的美好心灵,以及充满自信、关心班级、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内容比较简单,优美词句也不多。这样的课文很容易上出思品课的感觉。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突出语文的特点,我在备课时尽量挖掘课文中“语文”的东西。

比如“朗读”,虽然对话很少也很简单,但是如果放过也就过去了,其实在这里可以渗透对话朗读的方法,即:注意提示语,按照提示语读。学生的朗读一下子有了着力点,林老师说的话这段的朗读得到了提高。给没有提示语的句子加一加提示语,这时就融合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出现了“王宁认真地说”、“王宁诚恳地说”“王宁自信地说”、“王宁毛遂自荐说”等,既训练了语言,又体现了朗读的多元性。同时老师可以发现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及时引导纠正。

再如表演课文,在活动中学习。教师引导同学用课文中的词语、内容来评价同学的表演。这时候就可以避免走过场,也促使学生再一次地解读文本。比如对于“ 亲切”一词,用语言表达那就是“态度很好”,但是在表演中,学生就可以表现出林老师的神态、语气,从而对“亲切”一词理解更到位。

7、一分钟

导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2、认识本课“钟零”等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导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导学过程 检查预学案: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1.背(bâi bēi)着书包。 2.打了个哈欠(qian qiâ) 3.丁零零(līng līng líng líng)闹钟响了。

二、比一比,再组词

已( ) 叹( ) 迟( ) 元( ) 己( ) 吹( ) 尽( ) 无(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早—— 好—— 后—— 快—— 长—— 深—— 简单—— 容易—— 反——

导学案

(一)活动激趣,导入新课

1、做游戏:全体同这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坚持一分钟。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很长)

2、小结: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但有时也觉得很长,就象刚才,我们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我们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让学生切身体验一分钟的时间是不算短的。既可以增强课堂情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时间概念,便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主识字。向大家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共同讨论。

3、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识字中,我让学生课前制作好生字卡片,促进了预习。并将好的记忆方法介绍给大家。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对生字记忆也会更深刻。)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提出问题。(自由发言)

2、分组讨论:元元只是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二十分钟呢? 学生活动:

①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

②几名学生模仿着演一演。

3、集中汇报,边演边读。让几名学生到前面表演。(很形象)其他学生欣赏。师提问:在你看的过程当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师追问: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呢?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一读呢?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并配合着表演有感情地读一读。

4、元元最后“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他想些什么呢?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自由发言,领悟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我让学生在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的时候,穿插着表演来进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外,他们边读边演,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自然地促进了朗读水平的提高。)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外延伸:

回家后每人用一分钟做一件事情,明天全班交流,评出“与时间赛跑的人”。(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

8 难忘的一天

导学目标:

1 初步认识“计,算”等13个字,会写5个字。 2 正确,较流利的朗读课文。

3 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导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课前准备:小黑板 检查预学案 1 认读生字词

计算机 展览馆 紧张 怦怦的 握手 笑语 普及 兴奋 灿烂 A 学生自读

B 读词语中的生字,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导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有谁知道邓爷爷的故事?(指名说一说)

2 概括介绍邓小平的生平。

3 揭题

(二)初读感知

1.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看拼音或问问同学认一认

2. 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3. 检查是否读通顺,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表现读。

读后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三)自读自悟

1. 自读课文

2. 指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一段知道的。

(1)知道朗读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一段看出邓爷爷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看出邓爷爷是怎样的人?邓爷爷的话该怎样读?

(3)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我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我会想些什么?怎样读?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你们对邓爷爷有种怎样的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堂检测巩固生字词。

A 卡片抽读,开火车轮流读

B 给生字组词。

C 开火车读出生字,并组词

(五)书写指导

积累运用

读课后词语,并选择词语说话。 教学反思:

《我们的儿童诗》——主题学习汇报

导学目标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积累好词。 导学重点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歌的魅力。 导学准备

主题学习丛书、笔记本 预习学案

背诵学过的诗歌 。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继续朗读诗歌感悟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读诗的感受。 4.积累好词。

5.背诵喜欢的诗歌。

三、全班交流: 1.指名读诗歌。 2.交流读诗感受。 3.采用多种方式读诗。

4.齐读、分组读、赛读,读后评价。 5.背诵自己喜欢的诗。

四、小结下课: 检测反馈

交流读诗感受,背诵诗歌。 课后拓展

在积累本上搜集自己喜欢的诗歌。

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识字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

3、认识“柏、纪”等8个生字。 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教学重点:运用识字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汉字的构字特点。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课本“语文园地二”投影片。

2、“我会认”里的生字卡片。

导学案设计:

一、我会认

1、学生读一读。

2、找找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这是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 4、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记住这几个字吗? 5、给你喜欢的字另组词。 6、开火车检查。

二、我会读

1、说说加点的字有什么相同点?

2、读读词语,提手旁的字和什么有关? 3、你还能说出其他类似的字吗? 课外拓展:

说说课外知道的带提手旁的字和姓氏。 教学反思:

第9篇: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教案

《二十年后回故乡》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能写简单的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4.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5.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6.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能写简单的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来写二十年后的故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我又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2.提出习作要求,明确想象重点和习作重点。

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习作。尽情发挥你的想象 ,可以写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回忆,可以写与亲人或同学见面的情景,也可以写你想写的其他内容。

二.

1、今天,我们要写二十年后的故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德化会发生变化?我们又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或者你和亲人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指导想象的方法:剪辑法(以别处的同类型的景物为鉴,把它们的优点复制、粘贴、拼凑在一起)预测法(以现有的科技水平,预测二十年后的发展)

2、构思一分钟

3、小组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变化

4、汇报交流(通过“追问”“补充”的形式,让学生围绕情节想具体,使自己的想象更丰满。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具体”的想象。)

5、师小结:注意想象要合理,不能不着边际地空想与幻想,看谁是最准确的“预言家”,20年后的事我们可都看得到,看谁的设想二十年后能实现。想象不但要新奇还要合理。 .举例一:

1、写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开头:思乡想家回家

中间: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家及家人 结尾:赞美家乡的巨变并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 写法指导:

1、要点面结合,要有详有略,确定有代表性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写具体,其他景物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性介绍。

2、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a、可以思乡的诗句开头 b、以引发思乡的歌曲开头

c、以接到同学或亲友打来的电话开头

d、以接到同学或开公司或搬新家的邀请,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开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3.出示范文: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离开家乡二十年了,今天,终于有了回国的机会!我和几位同学一起坐上小型飞机,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长兴岛

“故乡的风,故乡的云……”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让我再一次想起了自己故乡。是啊,一转眼离开家乡已有二十年了,是该回去看看了! b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我已经成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发明家。这二十年来,我一直居住在美国,没有回过故乡。这阵子终于有空了,我打算回故乡看望父母。

四、激情写作,表述“变化”。 a回忆儿时的往事

1、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 。

2、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冲到远方 。

3、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 b景色描写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 ,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五.出示范文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在这个广场上和同学们追逐、嬉戏、打闹……是多么的天真,多么的快乐!如今,却不知昔日的伙伴都到哪儿忙碌去了。唉!真该去找找他们。现在,这里新建了很多新型娱乐设施,有水上溜冰场、水中冲浪、海盗船、弹力蹦极跳床等等,已经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天堂。

我在街上闲逛,抬头仰望,哇,原来的普通楼房如今都被雄伟壮观的智能高楼大厦所代替。工作人员带我参观了房屋,房间宽敞明亮,空气清新。主人只要坐在沙发上,动手按一下按钮,想要什么就有机器保姆呈上什么,方便极了。想不到我的家乡变化得如此神速,真是令人骄傲啊!

没想到在短短的20年里,家乡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在很多字眼里,我只觉得“家乡”这个词最亲切,最暖人心了。不管是以前的家乡,还是现在的家乡。只要回到这里,都会让我觉得有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 六.学生习作,点评

上一篇:体育部室简介下一篇:科室作风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