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真情萦绕笔尖

2023-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怎样让真情萦绕笔尖

让真情流淌于笔尖

【摘 要】

一个人的情感体验越丰富,他的精神世界就越高尚,作文中表现的情感也就越浓烈。要使学生作文情感丰富、格调高尚、内容健康,作者就必须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高尚健康的人格力量和正确高雅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

初中作文 情感 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但是,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写不出真情实感,文章读起来干瘪无味。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情感教学,使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呢?这是初中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巧妙的命题能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

作文只有真正地抒发情感,真正地表达内心的真切感受才有可能打动人。在前几年的中考作文中,以话题作文最为流行,命题的本意是体现学生的思想。但有很多题目,如果不是文思泉涌或者功底深厚的人确实很难写出来。何况初中生社会阅历少,加上考场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写起来确实感到有些困难。近几年的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在审题方面要简单一些,但因为中考是属于选拔性考试,因此这些作文题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如《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寻》等。这些题目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并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情感,所以学生写起来就不会下笔千言。所以,作文命题就要由易到难,强调要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教学实践证明,初中生写想象类的或童话类的文章效果要好得多。例如: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续写黑色的夜幕笼罩着大地,一个人站在河边,看着那飘飞的雨丝,这才发现原来是迷路了。班上很多同学写了篇幅很长的作文。有的写自己一个人时的孤独,在痛苦和挣扎的情形,有的写泥泞道路的艰难,有的写自己一个人在山洞过夜。从这些作文中看出,他们似乎人人都经历过野外生存的生活经历。

二、培养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力与表达力

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塑造生动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阐述生活感受的过程。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情感引导点拨也是十分重要的。课本中的范文正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好材料。我们教学对象是青少年,他们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带领孩子们在作文的感情世界里遨游,是一件惬意的事。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学生就能写得主动,写得愉快,这也是作文教学得到成功的保证。例如: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峡》中描写了祖国壮丽的山河,表现了作者的自豪与喜悦,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描写了祖国遭到敌人的蹂躏和侵犯,表现了作者的愤怒与忧虑。两篇课文反映了同样的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学完后,启发学生相应的情感,把作家倾注在作品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课后让学生练习《我的家乡》《我家乡的风景》 《我家乡的那条河》《我印象中的家乡》,学生们就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鉴赏作品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如果我们带着情感去认识事物,那么平凡的就会变得神奇、抽象的就会变得具体、呆板的就会变得活跃。我们总会感叹名家名作感情至真,意想至丰,其实这都是作家长期观察、思考与积累的结果。但有时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暇甚至无条件去投身社会,这时鉴赏作品,就可以为他们提供认识社会,体悟生活的途径。需要指出的是,那些名著名篇是中学语文课本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品”,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的生命力,除了内容涉及历史、人文、处世之外,还有那高尚的格调和那一份对生命坚守的丰富情感。初中阶段学生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名著的阅读,更要利用好我们身边的语文教材这个不容忽士的平台,以情品文,通过阅读、鉴赏作品来培养学生对人类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和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达到提高修养、激发情感、品悟情感和积累情感的目的。

四、在评改作文时升华学生的情感

在作文批改中,尽量以激励与表扬性语言为主,这样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写作的积极性,这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大有好处。让学生树立作文的信心,领会老师殷切的期望。例如:在写《我们的生活充满光阳》一文时,要求写三件事表现一种情。但有的作文较差的同学只写了一件事,并且索然无味。对此要提出批评,但要做到通过批评而取得激励的作用。于是在他的评语中写道:你能表达一件事就容易了,希望你今后继续努力。学生看了后很高兴。后来写《忘不了的一个人》,他选用了好几个个事例,虽然是没有人物肖像的描写,语言也略显得有些生硬,但语句通顺流畅。这次作文进步很大,于是继续给予鼓励:你的作文比上次进步多了,老师非常高兴,希望能继续努力。虽然文章人物形象较突出,语言比以前通顺了,但却不看不出主人公是什么样子,如果能把主人公的肖像描写得更清楚些就好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爱上写作,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更是一种发展性学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丰富写作知识,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感受事物的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去思维。更重要的是在情感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学会做人,感悟生活的真谛。

参考文献:

[1]程红兵. 中学生作文本质的探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6).

[2]张小林.也谈中学生“作文生活化”[J].中学语文,2007(24).

[3]杨万元.中学生作文个性缺失原因及对策[J].优秀作文选评,2010(8).

第2篇: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盖洋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小学作文教学离不开生活,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小学作文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快乐语文,激发写作。

二、贴近生活,捕捉材料。

三、抓住感受,引导表达。

四、唤起记忆,体味情感。

【关键词】小学作文 情感体验 表达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有这样一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需要源头活水,习作也需要贴近生活。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的习作就是描绘生活,离开生活的充实,学生习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快乐语文,激发写作。

游戏是学生乐此不疲的活动。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感情是容易受感染的,当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激发出相应的感情。因此可在作文前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里积极参与。做完游戏后,让学生以此为内容进行写作,调动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教学“记一次活动”时,我组织大家玩“画鼻子游戏”。首先,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缺鼻子的头像,然后让学生蒙上眼睛画鼻子。学生画鼻子时,有的没有经过仔细观察,顺手一画,就把鼻子画到眼睛上、耳朵边、嘴巴下„„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较细心,通过动脑筋思考,准确地画出了鼻子的位置,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兴致勃勃地做完游戏后,老师乘机引导学生:“刚才的游戏非常有趣,请大家把你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更多的人分享我们的快乐,好吗?”学生一边沉浸在刚才轻松快乐的游戏中,一边不停笔的写,不再为该写什么和怎么写而苦恼。

二、贴近生活,捕捉材料。

学生作文,常感到没东西写,写起来空洞、干瘪,对作文有一种惧怕心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那丰富的生活内容及其表象,往往像一颗颗散乱的珍珠,没有串连起来。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引导,帮助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加以积累、整理,就会成为他们作文的好材料。

1、 在家访中,我了解到一个学生很爱养鹅,便启发他写一篇养鹅的作文。他写刚买来的小鹅“嫩黄的绒毛,小巧的嘴巴,走路一摇一摆的,步子还不稳”。第一次把小鹅放到园子里的时候,“只见它们高兴地你碰我,

我推你,又用小嘴轻啄松软的泥土。我把嫩菜叶撕碎给小鹅吃,它们先用小嘴和脚翻来弄去并不忙着吃,尝尝又跑开了”。这个平时作文常咬笔头的学生,这篇《养鹅》的作文不少地方描写得真切细致。另一个学生在谈话中告诉我,他很喜欢钓青蛙。我让他说说怎么个钓法,又教育他应该保护青蛙,然后以《钓青蛙》为题让他写作文。他在文中写道:“钓青蛙十分简单,只要拿一根小竹竿,上端系一根线,再把蚯蚓拴住吊在线头上做钓饵,这样就成了钓竿。拿到池塘边,把钓饵放在草丛里上下抖动,便引来许多青蛙。”“傻乎乎的青蛙一口吞了蚯蚓,你把它吊到半空中,它也不放掉。伸手抓住青蛙,拔出钓饵,一只肥墩墩的青蛙便到手了。”后来“老师告诉我,一只青蛙一年就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我便再也不钓青蛙了。”因为写的是他自己的生活内容,他感到有意思,有兴趣,文章就写得比较具体、生动。

2、在和学生交往中,老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诸如捕田鼠,捉蝈蝈、逮蜜蜂的乐趣;学插秧、拔猪草的感受;钻山洞、抓俘虏、打野仗的游戏,都被挖掘出来。学生不但有材料写,而且乐意写,渐渐地培养起了他们的写作文的兴趣,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搜集较典型的写作材料,习作时就“有米可炊”了。如一天下午我走进教室时,发现同学们个个汗流浃背,有的拿着书本一边不停地扇风;一边不时地吐着舌头;有的干脆脱了外衣,“呼哧呼哧”地喘气„„原来上一节是体育课,看到同学们狼狈的样子,我暗自好笑,立马决定不上新课,让学生观察这精彩的一幕,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很快进入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境地。

三、抓住感受,引导表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他们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在学校的学习中,在家庭的中生活,总会产生各种情绪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心灵体验的一种类型。教师要抓住这种变化,引导学生关注这种变化带来的种种感受,创设语境让学生真情流露从说到写,这是写作文最真实的好材料。于是,我给学生出了个题目:老师,我很 (伤心、烦恼、幸福、委屈、苦恼、快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选词补充题目,并鼓励大家:“同学们一定有很多心里话要对老师说,借这次作文机会,尽量表

达出来,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想写啥就写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盎然,因为他们早有许多心里话要对老师说,只是不敢面对老师。批改作文时,我被学生的真诚、坦然所感动。有的写道:“老师,我有一点小小的要求,请您不要在同学前公布分数,每次公布成绩都让我惭愧得无地自容„„”有的写道:“老师,我很苦恼。在家里,爸爸妈妈经常为了买彩票的事吵架,我伤心极了„„”同学们一个个畅所欲言,一篇篇感人肺腑的作文一下子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同学们也在这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开始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四、唤起记忆,体味情感。

作文课《家庭生活》,已经过去十几分钟了,学生仍未动笔,见此我给出几个分题目:(1)爸爸,妈妈吵架了;(2)爸爸,您不该„„(3)那天我当家;(4)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等等。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一学生写道:“虽然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我不愿意承认这铁一样的事实,我不想有个脾气暴躁,经常欺负妈妈的爸爸,不想有个充满火药味的家庭。我需要的是性格温和,关心家人的好爸爸,需要的是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你们也想要一个幸福的家庭,为什么不把遐想改变成现实呢?其实创造一个幸福的家庭并不困难,只要你们各自都退让一步,都学会体贴、原谅、理解对方。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就会摆在你们的面前„„”学生积蓄已久的情感,在这一刻淋漓尽致地倾泻出来。

在教学习作《我的母亲》之前,我组织了一次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母亲。话题始终围绕着母亲展开,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关母亲的话题都说了。整个班级如同浸在母亲的乳汁中,学生身处其中,被深深的感染了。所有与此有关的记忆和情感体验积聚心头,情感得到了激发,伴随情感的抒发,一个个生活的景象相继跳跃出来,让学生文思如泉涌。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是作文的灵魂。引导学生留心生活,采集材料,用真实的笔触述我情,表我心,让情感的潜流在笔间汩汩涌动,让个性化作文爬满枝头。

【参考文献】《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第3篇:让阅读与思绪碰撞 让真情与笔尖共舞

让阅读与思绪碰撞

让真情与笔尖共舞

摘要:培养一个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对这个孩子来说影响一生、意义重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孩子爱上阅读。重在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因为孩子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的时期,所以我们要从小就激活他们的思想,做出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越来越高的阅读水平,提升他们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阅读

写作

习惯

真情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处于求知的初步阶段,阅读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也就决定了阅读教学是小学老师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一个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对这个孩子来说影响一生、意义重大。

小学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孩子自读两三遍,90%以上也都能懂。但是,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是个核心问题。课文的阅读与日常的阅读,区别在于剩下那些弄不懂的,究竟是什么让孩子们百思不得其解。是文字以外的“深意”吗?在我看来,这些内容就算语文老师反复讲了、引导了,学生也不一定懂,因为它们需要背景知识、人生阅历、情感经历的支撑。我们常见的是,为了在考试中让孩子们得到高分有些课文内容,老师一层层地讲透了,学生也点头了,却很快成为了他们的“死”知识,只有到了考试,才拿出来“对付”一下;更多的学生考试时也拿不出来,老师只能整理出知识点让学生背。对学生来说,这些东西可能是阅读中的“揠苗助长”,讲得越多,学生对课文越来越不感兴趣。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们对课外读物的兴趣,常常跟孩子们讲讲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将一些古今中外读书成材的故事,激发阅读兴趣;在班级开读书汇报会,让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给大家讲自己的读书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孩子爱上阅读。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读童话故事,对他们接触到的事物和亲身体验到的生活容易理解,富于想象和幻想。而到了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则对有意境、有感情、有哲理的内容更加感兴趣。我们大多数人就是从小学课本开始才以阅读的方式来认识世界,也是从这时开始用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阅读,是模拟写作的行为。对内容的理解是对写法理解的基础,没有对内容的基本把握,“写法”的理解也会似是而非,一知半解。然而对内容的理解一定要简化,我们不能花太多气力去死“抠”课文。

不能排斥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要直指阅读理解的核心能力,每节课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不应求多,一两点即可,剩下的教学时间,都可以指导写作。常有老师说,小学这么简单的课文有什么好教的,但是,如果阅读教学指向了写作,再“简单”的课文,也有不简单的一面。以小学二年级课文《狐假虎威》为例:

这篇文章有3种说话句的形式: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很多学生不会使用多种形式的说话句,为什么?

因为我们在平常的阅读教学很少将这个内容作为重难点来教给学生。你看,第二个说话句的提示语“老虎一愣”,用老虎的神情作为提示语,不直接带“说”字,多么精彩!

很多习题抓住“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这句话,让学生联系下文猜一猜“狐狸想了什么”。这个题目设计得很好,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自由写作,但是再细细思考,狐狸想了很多,作者为什么一字不写?而我们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常在类似的“眼珠子骨碌一转”的后面,把心中的想法全带出来了。课文没写,这不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吗?不写,为的是慢慢铺开狐狸的计划,这才叫引人人胜!

我们学校六年级语文老师在他们班也上了《狐假虎威》这篇课文,同样的教材,而且还是低年级的课文,他在上课前我就忍不住要笑:这是一节怎样可笑的语文课?但是这位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他就是抓住对话教学,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一句提示语在前,一句提示语在后,一个没有提示语;说话句又独立为一节,很多学生不会使用多种形式的说话句,为什么?是呀,我没有哪一节课特意为孩子们讲过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课后,我脸红。除了这一亮点,老师还讲小鹿、兔子看见狐狸的反常行为,相互间肯定有“话”要说;他们见到老虎来了,也肯定有“话”要说。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出小鹿、小兔的对话呢?因为文章要突出的是狐狸和老虎,小鹿、小兔只是配角。我想,听过这样的一节课,不光是我,所有听课老师,在座的每一位学生,无论何时都会记住这样秘笈:人物的对话要有选择。

再如“狡猾”一词,课文中出现了一次,即“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如果把句中的“狡猾”改为“聪明”一词,那么整个故事的意蕴就全变了。你看,一篇作文,用错了一个词,便会造成基调的完全不同——一个词可以改变一篇作文,一句话也可以改变一篇作文。直指向“写作”,任何一篇课文都有很多可学的地方。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能激发我们对祖国的崇拜,对人的崇拜,对书的崇拜和对祖国语言的崇拜。”因为孩子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的时期,所以我们要从小就激活他们的思想,做出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越来越高的阅读水平,提升他们的价值取向。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写话)“要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是重在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第二学段(习作)“要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其侧重点是减少束缚,让学生自由表达。第三学段(习作)则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这重在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个性表达。

课标强调的是让小学生“乐于写”、“敢于写”,“说真话”、“表真情”,降低了行文要求。但在现实的习作教学中,最普遍的问题是教师忽视了课标强调的重点,习作目标错位、越位相当严重。例如:写人的习作,中年级和高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同年级的上、下学期的训练要求都是有一定区分度的。忽略了学段、年级、上下学期的不同要求,尤其在指导同一年级两篇习作时的要求几乎一样。有老师在三年级初就明确要求学生习作不少于350字。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没解读准课标中的习作目标及每篇习作的具体目标;另一方面是教师为了让自己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在短时间内高于同轨班级,以取得更优异的考试成绩。有谁知道,教师的一个“解读不准”,一个“急功见利”,竟使习作教学与课标背道而驰,当小学生纠结于老师那“再跳也够不着”的过高要求时,从何去谈“乐于写”、“敢于写”?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把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培养孩子多读、引导孩子多写,养成习惯,自然就能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同时也要让孩子大胆质疑,让他们从阅读到生活形成一种反思的生活方式,言由心生,自然就会有很多话要说、要写,让孩子在原生态习作的大地上快乐地播种、收获!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2】 施晓岚

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议 【3】 管建刚

教给学生更有价值的“1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