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孩子一些阅读方法

2023-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给孩子一些阅读方法

教给孩子一些阅读方法

这学期,学校实行新教育,倡导孩子们去读书。经过前两周的观察,我发现我班学生的阅读始终是在山底下转,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大受学生青睐的一般是卡通、漫画、故事、小说;他们看书就像吃快餐,关注的是故事的情节,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便一跳而过,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情感体会更是囫囵吞枣;书读过后,吸收消化却不良,有营养的东西留下不多,就连一些平常爱看书的孩子,写起作文来也头疼„„

“读书不得法等于没读”,“只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才能让阅读深入孩子的心灵”。作为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我该给孩子们一根什么样的拐杖,才能扶着他们真正走进书中的世界?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我又该为孩子们架起一座怎样的桥梁,才能真正实现“以读促写”?我翻阅了一些杂志,还在网络上查了一些文章,我终于找到了一点答案——“批注式阅读”才是真正深入学生心灵的阅读。

“批注式阅读”是以自觉为基础,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理解为本,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方法。

教学生“批注式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莫放拦路虎”的良好习惯。为此,我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讲毛主席、周恩来等名人读书的故事;让学生也找一些名人读书故事,相互交流,学习总结他们的读书方法。而且学习新课前,我会让孩子们先自学,为了教给他们正确的自学方法,我还为他们设计了预习题,分为“难

字识记”、“词语理解”、“初读感受”、“阅读质疑”、“资料收集”等栏目,引领学生有的放矢地自学课文、阅读文章,希望能慢慢地把孩子们的自学带上了路。

课堂教学中,我教给孩子们各种批注式阅读的具体方法:遇到难字、难词,我和他们一起拿出字典翻一翻,然后标下注音,写出意思,帮助他们慢慢养成“扫除拦路虎”的习惯;遇到喜欢的语段或含义深刻的句子,我提醒他们动笔勾画出来;引导学生把一个自然段读成一个凝练的词语、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教他们“概括式批注”;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大胆质疑,并用“?”记录下来,然后带着疑问自由去读书、感悟和探究;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围绕不同的主题式问题,我指导学生从“品读优美语段”、“体会深刻含义”、“评价人物”、“谴词造句”“写作方法”等不同的方面细细地品读,反复地咀嚼,批注感受和体会;读着书中的内容,我启发学生想到书外的世界去,鼓励他们写下自己的“联想式批注”。

到了这周,我看见有些孩子只要一读书,便笔不离手,字典、词典不离左右,时而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时而又奋笔疾书。每当此时,我便静静地巡视其间,感受着孩子们心灵深处阅读的宁静与快乐。看着他们在书页空白处留下的一个个符号、一句句话语,我仿佛听到他们的心灵在与文本窃窃交流,仿佛看见孩子们徜徉于书里的世界留下了一个个真实的足迹,我希望全班孩子都能做到这一点。

孩子们,加油哦,你们是最棒的书虫。

第2篇:教给孩子完成阅读短文的方法

阅读短文并完成问答分为三步,简称“三读法”。

第一步:读文,知道写了什么?也就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关于概括主要内容也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可以围绕“谁+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和“什么+怎么样”两个问题找到答案,然后将答案有条理地组合,变成一句或几句完整的句子。这一步是回答问题的基础与前提。

第二步:带着问题读文。在读完一遍课文后,马上了解一下短文后面的练习题,然后带着问题再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问题,找到与问题有关的字、词、句、段,进行仔细的斟酌,完成练习。

这一步是回答阅读短文最重要、最关键的步骤。在这一步中,除了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外,还有一些与文章整体知识有关的题目,它们需要你透过纸面看到背后的东西。而解决这类问题联系生活是最主要的方法,把你读到的内容置于我们生活的大环境中。

第三步:边读边想验证答案。在答题结束后,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再次阅读短文,再次思考问题及答案,验证自己的回答的正确性。同时检查答题中有无不该有的错误等。如同老牛吃草,有一个反刍的过程。

技巧:

1、第一遍读书一定要认真,人有先入为主的特性,如果第一遍读得不清楚,会影响对全篇内容的把握,从而影响答题。

2、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可以揣摩它的意思,一般情况下个别字不认识不会影响对全篇文章的理解。当然遇到不理解的词也一样。

3、短文阅读中解释词语是常见的题型,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你无法解释得像字典中那样规范。

4、在解答问答题时句子中一定要出现关键词,切中要害,关键词是句子的灵魂,如同作文中要出现中心句一样。

5、审题,如果辛苦做出的答案违背了题目的意思,这是犯的低级错误,一定会很痛苦。

6、忌心浮气燥、精力分散、马虎了事、不愿花时间去读懂文章而满足于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如果你能做到以上几点,达成率85%是没问题的,还有15%看悟性了。

第3篇:教给孩子读书的方法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读书成为习惯

教给孩子读书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好的读书方法可以让孩子受益匪浅,但如果孩子读书时不用心,甚至是走马灯似地读,则会大大降低读书的质量。因此,我们要指导孩子讲究方法,有目的的去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1. 在引导孩子读书时,教给孩子把书中重要的、或者有疑问的地方,用各种符号勾划出来。

2. 孩子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教给孩子要善于使用不说话的老师——字典,可及时把拼音写上,也可以把词语的意思写在旁边,天长日久,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就会顺便认识很多字、理解很多词语。 3. 还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可写上批语,批语可以是对书中一段内容的概括,可以是自己最想说的话,也可以是对书中某一个问题不解所表示的疑问等。灵感是稍纵即逝的,当时有了灵感就赶紧写,过去了就永远没有了。所以及时记在书上是很有必要的。

4. 把一些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对自己很有启发的句子、片段或诗词抄在积累本上,有能力的孩子可以每天背一句或两句,这对孩子读书背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 孩子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自己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及时写下来。孩子的所写可长可短,家长要尽量多地鼓励,家长还可以帮孩子打下来收藏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可根据自己所读篇目的内容,选择自己想写或积累的内容。家长不要作硬性规定,让孩子根据阅读情况自己决定要写下、记下什么。这样的阅读,会更轻松、更自由,孩子会更喜欢,就会更具实效性。有目的的阅读后,家长最好能适当地检查一下,在检查的过程中,尽量多给孩子以鼓励与认可,别忘了夸孩子一下。告诉他“你真棒”“你看的书真多”“你买的书真多”“我也得像你一样多看书”等,无形中孩子得到了您的尊重和赞美,他看书的兴趣就会更浓,再有这样的情况他也就会愿意跟您交流或汇报。

第4篇:关于孩子的一些学习方法

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的恶习:

1、从现在开始,直到孩子彻底改正的那一天,拒绝孩子任何找借口的话,如“我没有足够的时间”;

2、适当奖励孩子的进步,如,当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某件事情时,可奖励一分,满十分就带他外出玩一次,这样孩子就会变得积极起来。

培养孩子勤于动笔的习惯:

1、平时在家里读课外书时,让孩子准备一支笔,摆开一个本,边读边动笔。开始时右以选择性地摘抄;熟练后,可以做批注。

2、外出时,让孩子及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简单。假以时日,就会养成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例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能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挖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吃零食,东张西望等。必要时家长可采取奖励措施来强化孩子阅读卫生习惯的养成。

开发孩子右脑潜能的方法:

1、左视野训练,即让孩子把头稍稍向右偏转着观察事物。这个训练可以随时做,如让孩子用左视野观察街上的车辆,记住其颜色、形状,然后排列在脑海里。

2、教会孩子下棋,锻炼他记住棋盘上厮杀的局面,这对孩子右脑将是很好的刺激。

利用潜意识,向目标迈进。

1、听觉刺激法。将自己近期要达到的目标,如考试成绩取得多少分,学会游泳等大声宣布出来,并进行录音,每天反复听。

2、视觉刺激法。在房间里挂一个梦想板,把自己的目标画成图片贴在梦想板上天天看,以刺激潜意识,朝目标迈进。

如何对待犯了错的孩子:

1、避一避。孩子犯错扣,家长要学会避一避。一是给孩子一个反思的空间,二是防止因冲动而言词过激,使孩子受到伤害。

2、 选一选。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来指出孩子的错误。私下里面对面地交谈,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批评,并认真改正。

学习方法,做作业的方法:

先复习后做作业。做某一本功课的作业之前,先把该门功课复习一下,熟悉该门功课当天学的定义,概念,想一想当天的作业题和课堂上所讲内容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开始做作业。如果不复习拿起作业就做,会多费时间,而且还容易出错。

中学生心理健康系列之一:

您了解孩子的兴趣吗?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比如您的孩子特别喜欢上数学课,做数学题,积极参加数学竞赛,说明您的孩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兴趣可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哟!

第5篇:家长辅导孩子学习一些方法课件

家长如何检查孩子作业

1、小学生需要老师或家长把好检查作业这—关,失去有效的检查,那么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难以提高的。家长要学会正确的检查方法,以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的做法是:孩子读—、二年级时,重点检查字迹是否写端正;做完作业时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确的地方,以改之。若孩子找出来了,就称赞孩子聪明、能干。三年级以后,重点检查孩子做题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确,而计算的结果一般不检查,由孩子自已确认。检查语文作业,发现错别字,只在下面画个小圆点,由孩子自己查字词纠正;这样就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

2、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我看见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着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错了,总是改不掉。” “说过多少遍,就是记不住,气死人的!”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他学习的兴趣和能量之门还能打开吗?这个时候,家长再怎么说教,他是听不进去的,也是改不过来的。建议做法是,首先过问一下有多少家庭作业,然后叫孩子自己去做,我们轻手轻脚地做自己的事,不轻意打扰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上述方法检查。3 、如何培养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有许多朋友向我请教,说他们的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爱拖拉,只几道题目也要做好半天,问我怎么办。

a. 利用“限时鼓励法”来纠正。这个方法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心里估计一个完成的时间,然后征询孩子,如“语文40分钟能做完吗?数学30分钟能做完吗?”通常情况下,孩子会乐意接受挑战的。

发现孩子写作业时有打野、不专心做的表现,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让他动一动好了,毕竟家里是一个歇息的地方,比学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有拖拉的行为,大人可在旁边提醒一下,如“己经做了15分钟了,加油!”这时,孩子也许会集中精力继续做下去。

提醒家长注意的是,这种“限时鼓励法”是为了首先纠正孩子做作业施拉的坏习惯,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作业写完就算达到了目的,要给予表扬,至于作业质量是否满意,是后一步的事。“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了作业,这很好,继续加油。只是这儿好象做得不对,你自己再去检查一下好吗?”我想,如果这样对待孩子,那么他一定会高兴接受的。

做家长的要有耐心,只要孩子每天有一点进步,就是值得高兴和称赞的事。培养孩子的学习好习惯要一步一步的来做,不能性急。

b. 利用“中途安抚法”来纠正。这个方法还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当发现孩子做作业打野、拖拉,家长感到必需制止时,可以走到孩子身边,用手边抚摸他的头,边说:“是不是遇到了难题,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妈妈帮你一下?”这样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通常情况下,孩子会说没有难题会做,这时大人要表现出一种平静的神情:“你很聪明,马上会做完的,妈妈等着你好吗?”这种方法,实际上首先是中止了孩子打野、拖拉的行为,然后使孩子明白:大人在关注他,希望他快一点完成作业。

对待做作业拖拉、爱玩的孩子,不能在一旁总是用责怪、数落、抱怨的语言说教他,如,“做作业总是爱打野,不专心,真是个„拖皮鬼‟。”“快做,不要玩。”“几道题,也要做半天,真没出息。”越是责骂、数落孩子,越会加重他的坏习惯。

c. 利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如果上述两种方法都不管用,那么我想只能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这种方法就是,事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然后直接提出完成的时间,如今天的语文作业不算多,用20分钟完全可以做完,数学稍为多一点,用35分钟做完。如果在规定时间没完成,到了时间,爸爸便会收起你的作业,装在书包里,不能在家继续做了。老师发现你的作业没做完,会处罚你的,由此而产生的责任完全由你自己承担。当然,你觉得时间不够,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再商定完成时间。”那么,大人说到就要做到,当然,在执行这一规定时,情绪要平静,不能发火。要让孩子明白:大人说话是算数的,不是闹着玩的。这种方法是不得己而为之,带有强迫性,要事先与老师取得联系,请老师作好配合,以免老师认为家长不检查作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老师。

4 、如何点拨孩子做习题。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家长点拨不会做的习题或“爬坡”难题,家长作出相应的辅导和点拔,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的诱导和培养。只是在辅导、点拨时要讲究技巧,其方法是:

a. 让孩子反复读题。许多题目并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会做,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总是迁就孩子这种消极心理,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算式都列好了,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想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正确的方法是:“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得出来的。”当孩子做出来以后,大人要高兴地称赞:“我说你很聪明吧,只要仔细一读题,就会做了。”这时,孩子也一定会高兴起来。

孩子不会做的题,大人坚持让他“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不轻意告诉他,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是能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

b.用例题作辅导。对于孩子经过思考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诉原题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由于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然不会做原题,那么应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经过几个来回,只要家长有耐心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原题。这种做法,虽然大人要麻烦一些,但能够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否则,孩子总是处在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

会学习的孩子,说到底就是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能够以弄懂例题为基础,去应对千变万化的习题。这就叫做“活读书”,而不是“死读书”。有的家长,似乎很疼爱孩子,生怕他多动脑,一遇到难题,就告诉其做法,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应该避开。

c. 只讲关键点。对于有些难题,家长一时也编不好例题,那么,可以就这个原题,分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找到什么条件就好解题了,让孩子根据大人的提示去思考。而不能直接解决问题,或告诉孩子第—步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如果这祥辅导孩子,那么他的解题思路永远打不开。

如何改变孩子的磨蹭

第一招:一分钟专项训练。

(1)训练孩子专心做题。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写不出一个小题。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书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我班上一个孩子的数字书写特别差,而且非常慢。这学期,数学老师让他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他给我看了最近几天的练习成绩,原来一分钟最多能写5组,现在最多可以写9组,而且还写得工整好看一些。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的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三至五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练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宜。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的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来,家长就更生气,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扬。如刚开始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分或2分钟,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这样的话。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只表扬,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

第三招: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布臵一些家族内部的作业,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师布臵的作业,家长会布臵什么读英语,孩子刚读完英语,家长又安排做奥数题。等等。总之家长给孩子安排得相当充分。孩子也看出问题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闲时间,家长就会安排任务。所以,孩子的对策是,化整为零,在写作业的时候边写边玩。这样拖很长的时间,由于老师的布臵的作业没有完成,家长也不会另外安排任务。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就玩了。

对策:把每天老师布臵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时候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家长布臵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等。就是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第四招:从生活习惯训练。

只能从生活习惯抓起啊,先给他规定时间,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儿。一位家长说,她女儿早上起床穿一双袜子要十分钟,孩子在床上把袜子理呀理,理得家长冒火。什么吃饭,穿衣,洗漱能拖时间,尽量地拖时间。

对策:通过训练缩短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间。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在比赛之间先教孩子怎么穿得快的方法,手把手地训练。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不经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快。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学习中才会快起来。 也可以用记时完成某一件事情,规定时间完成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第五招: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到晚上十点,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这时,我觉得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很多家长规定孩子九点钟上床睡觉。所以到了晚上九点,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睡觉。作业没有完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这个是狠招,家长要具体分析孩子作业的量,有时候老师布臵的作业超标了,就不能用这个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这一招。

总之,对孩子磨蹭,家长一定要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逐步改正,不要操之过急。要注意总结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孩子的速度。

第6篇:我们教给孩子什么

一节中班社会课的反思

中班的这节社会课活动重点是自我介绍,主要是能够让孩子自己按如下的格式把自己介绍给别的小朋友。我叫今年,爸爸叫,妈妈叫, 我家的电话号码是,每天是送我到幼儿园,把我从幼儿园接走。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状况却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不禁为我的孩子们所担忧,为我该如何进行以后的教学所迷茫,我们该教会孩子什么?

在进入活动之前我先向小朋友们介绍我自己,我尽量把自己的语调放慢,强调姓名、年龄、电话号码,然后告诉孩子们自我介绍就是向别人介绍你自己,让人家认识你,了解你。开始的时候好多小朋友一起举手说:老师我会自我介绍。看到一双双举起的小手,我还真是感到欣慰:孩子们太厉害了,老师一点就透。可是等把孩子找到台前的时候,我就失望了,你问一句孩子说一句,根本就不会自己连贯把自己的情况介绍出来。最另我想不到的是全班近四十个孩子,竟然只有两个孩子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半数以上的孩子不能区分开姓和名字,问及姓什么的时候总是把姓名一起说出来。

好不容易把课磕磕巴巴的上完,真是感觉到一种说不出来的担忧。我刚接手这班的时候,我也曾听说过这班的孩子数字100以内的没有不会写的,声母都学完了,我也曾为孩子那么小就会那么多的东西而自豪过,可现在我的这种自豪感不复存在,我们

把1 2 3,a o e强行灌输给孩子的时候,当时是可以见到一点成效,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了迎合家长的心里,撇开大纲的要求,扼杀孩子的天性,这种教育下的孩子最终缺失了什么东西?这种教育下出来的孩子会适合这个发展着的且千变万化的社会吗?

不可否认我们的这种教育绝对是失败的,我们所要培养的孩子应该是创新型的人才,应该具有良好的品德习惯,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使他们获得适应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的优良品质。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上一篇:对照检查材料格式要求下一篇: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