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水稻生产总结

2023-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是我们反思自身、了解自身、明确目标的重要方式,通过编写的总结报告,我们可以在工作回顾中,寻找出自身的工作难点,掌握自身的工作优势,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县水稻生产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县水稻生产总结

县水稻生产总结

水稻是**县粮食生产主要作物之一,是我县农民主要口粮来源,虽不能完全自给自足,但我们任把水稻生产作为科技兴粮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为保证水稻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年水稻生产中,我们坚持做到高产与优质并重、数量和效益统一,强化了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关键环节,突出抓主推优质高产品种、主推技术培训和操作技术要领到位等工作,以全面提

高科技对水稻生产的贡献率。现总结如下:

一、水稻生产的基本情况

我县水稻生产和其它地区一样,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曾一度抛荒严重,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面临严重的挑战。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发出了“一号文件”,文件明确要求,要集中力量促进农民增收。随着一系列种粮优惠政策的出台和执行,我县广大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出现了恢复性双增。全县共完成水稻栽插面积5.5万亩,实收面积5.5万亩,比上年实收面积5.3万亩增加0.2万亩;平均亩产417公斤,比上年平均亩产407公斤增10公斤;总产实现2293.5万公斤,比上年总产2157.1万公斤增136.4万公斤,增6.3%。其中旱育秧2.5万亩,平均亩产422公斤,总产1055万公斤;其它育秧方式3万亩,平均亩产412.8公斤,总产1238.5万公斤。优质稻面积3.5万亩,平均亩产422公斤,总产实现1477万公斤。

二、狠抓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

1、选用优质高产良种。优良的杂交组合进行合理的布局是夺取水稻稳产高产的基础。为此,根据不同的海拔位置及水源条件,合理布局品种。在海拔700米以下水源有保证的田块,主要选用金优1

17、金优18

8、川香优6号、t优300、国香5号等高产优质组合;海拔700-900米地区及相对缺水田块选用国丰1号、国丰2号等组合。

2、适时早播,培育壮秧。

在我县水稻生长期间,前期低温阴雨,抽穗扬花期的高温伏旱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在栽培上注重适时早播,强化苗期管理,培育壮秧。播期安排上,针对不同的育秧方式,结合不同的海拔位置,分类进行指导。采用温室两段育秧的播种时间为,海拔600米以下地区在三月底;600以上地区在四月上旬;旱育秧的播期比当地温室两段秧的适宜播期提早3--5天; 在水田进行旱育秧的强调苗床质量:一律做成标准式湿润苗床后才播种育苗。播种期始于3月底至4月10日,15日前结束。在育秧技术上,狠抓培育壮秧这一关键环节。一是抓好种子播种前的晒种、药浸、催芽等事宜。二是做好秧床的选择与制作,认真进行土壤消毒、灭菌及调酸。三是严格掌握播种技术,旱育秧按照育中苗的要求,每平方米的苗床播露嘴谷种130—150克,分厢定量,均匀撒种,薄土盖种不露籽,盖双层膜保温保湿。四是加强苗床温度、水份、施肥及防治病虫草害的管理。

3、适时早栽、合理密植。掌握适宜的秧龄和叶龄是进行适时早栽的基础。旱育秧35—40天,5—6叶栽插,今年水稻始栽于5月3日,集中栽插在5月10—20日。在栽插规格及方式上,采用宽窄行、等行栽插,每窝栽2粒谷秧苗。旱育秧一般田亩植1.8—2万蔸左右,较肥田亩植1.4—1.6万蔸,海拔较高及干磅田亩植2.0—2.1万蔸。秧苗栽入大田前,用20%三环唑750倍液浸(喷)秧苗,防治苗期叶稻瘟的发生流行。

4、施足大田底肥,配方施肥,科学管理。大田施肥,采取“以底肥为主,农家肥为主,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为主”的方针。即底肥亩用农家肥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草木灰(或氯化钾15公斤)150—200公斤、尿素(或相应含量的其它氮肥)15—20公斤,冷浸田增施0.5—1公斤锌肥。施肥方法采用“前促、中控、后补”,对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尿素作全层一次性施用,对保水保肥力差的沙田,则留5—6公斤尿素在栽后7—10天追施促分蘖。在田间管理上,切实抓好四项主要工作:一是实行科学的水浆管理,采取“浅水过

六、深水迎伏、干湿养谷”的原则。二是早施追肥及时除草,于栽后7—10天,亩施尿素5—6公斤加除草剂一包拌匀撒施,达到促分孽除杂草。三是对拔节期落黄过头的田块,亩用尿素3—4公斤酌情施用花粒肥。四是狠抓了对水稻分蘖期的螟虫、分蘖盛期的叶稻瘟,7月上旬的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8月上旬褐飞虱及穗颈瘟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此外,在水稻的抽穗初期,喷施“九二o”等结合根外追肥,促进抽穗整齐、提高结实率,为水稻增粒、增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领导,狠抓科技到位工作

1、加强领导,部门重视。全县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把今年水稻生产工作,提高到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了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

第2篇:县2008年水稻生产总结(小编推荐)

水稻是**县粮食生产主要作物之一,是我县农民主要口粮来源,虽不能完全自给自足,但我们任把水稻生产作为科技兴粮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为保证水稻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年水稻生产中,我们坚持做到高产与优质并重、数量和效益统一,强化了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关键环节,突出抓主推优质高产品种、主推技术培训和操作技术要领到位等工作,以

全面提高科技对水稻生产的贡献率。现总结如下:

一、水稻生产的基本情况

我县水稻生产和其它地区一样,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曾一度抛荒严重,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面临严重的挑战。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发出了“一号文件”,文件明确要求,要集中力量促进农民增收。随着一系列种粮优惠政策的出台和执行,我县广大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出现了恢复性双增。全县共完成水稻栽插面积5.5万亩,实收面积5.5万亩,比上年实收面积5.3万亩增加0.2万亩;平均亩产417公斤,比上年平均亩产407公斤增10公斤;总产实现2293.5万公斤,比上年总产2157.1万公斤增136.4万公斤,增6.3%。其中旱育秧2.5万亩,平均亩产422公斤,总产1055万公斤;其它育秧方式3万亩,平均亩产412.8公斤,总产1238.5万公斤。优质稻面积3.5万亩,平均亩产422公斤,总产实现1477万公斤。

二、狠抓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

1、选用优质高产良种。优良的杂交组合进行合理的布局是夺取水稻稳产高产的基础。为此,根据不同的海拔位置及水源条件,合理布局品种。在海拔700米以下水源有保证的田块,主要选用金优1

17、金优18

8、川香优6号、T优300、国香5号等高产优质组合;海拔700-900米地区及相对缺水田块选用国丰1号、国丰2号等组合。

2、适时早播,培育壮秧。

在我县水稻生长期间,前期低温阴雨,抽穗扬花期的高温伏旱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在栽培上注重适时早播,强化苗期管理,培育壮秧。播期安排上,针对不同的育秧方式,结合不同的海拔位置,分类进行指导。采用温室两段育秧的播种时间为,海拔600米以下地区在三月底;600以上地区在四月上旬;旱育秧的播期比当地温室两段秧的适宜播期提早3--5天;在水田进行旱育秧的强调苗床质量:一律做成标准式湿润苗床后才播种育苗。播种期始于3月底至4月10日,15日前结束。在育秧技术上,狠抓培育壮秧这一关键环节。一是抓好种子播种前的晒种、药浸、催芽等事宜。二是做好秧床的选择与制作,认真进行土壤消毒、灭菌及调酸。三是严格掌握播种技术,旱育秧按照育中苗的要求,每平方米的苗床播露嘴谷种130—150克,分厢定量,均匀撒种,薄土盖种不露籽,盖双层膜保温保湿。四是加强苗床温度、水份、施肥及防治病虫草害的管理。

3、适时早栽、合理密植。掌握适宜的秧龄和叶龄是进行适时早栽的基础。旱育秧35—40天,5—6叶栽插,今年水稻始栽于5月3日,集中栽插在5月10—20日。在栽插规格及方式上,采用宽窄行、等行栽插,每窝栽2粒谷秧苗。旱育秧一般田亩植1.8—2万蔸左右,较肥田亩植1.4—1.6万蔸,海拔较高及干磅田亩植2.0—2.1万蔸。秧苗栽入大田前,用20%三环唑750倍液浸(喷)秧苗,防治苗期叶稻瘟的发生流行。

4、施足大田底肥,配方施肥,科学管理。大田施肥,采取“以底肥为主,农家肥为主,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为主”的方针。即底肥亩用农家肥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草木灰(或氯化钾15公斤)150—200公斤、尿素(或相应含量的其它氮肥)15—20公斤,冷浸田增施0.5—1公斤锌肥。施肥方法采用“前促、中控、后补”,对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尿素作全层一次性施用,对保水保肥力差的沙田,则留5—6公斤尿素在栽后7—10天追施促分蘖。在田间管理上,切实抓好四项主要工作:一是实行科学的水浆管理,采取“浅水过

六、深水迎伏、干湿养谷”的原则。二是早施追肥及时除草,于栽后7—10天,亩施尿素5—6公斤加除草剂一包拌匀撒施,达到促分孽除杂草。三是对拔节期落黄过头的田块,亩用尿素3—4公斤酌情施用花粒肥。四是狠抓了对水稻分蘖期的螟虫、分蘖盛期的叶稻瘟,7月上旬的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8月上旬褐飞虱及穗颈瘟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此外,在水稻的抽穗初期,喷施“九二O”等结合根外追肥,促进抽穗整齐、提高结实率,为水稻增粒、增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领导,狠抓科技到位工作

1、加强领导,部门重视。全县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把今年水稻生产工作,提高到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了农民增收工作的

紧迫感和主动性。各级均建立健全粮食生产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各乡镇及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加强了对水稻生产工作的领导。县农业局及各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有关物资的调集、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关键抓好包括优良杂交种子销售、技物配套、育苗移栽、病虫综合防治等工作的监督指导,及时并妥善地解决了生产工作中

出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确保了整个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2、强化技术培训,落实技物配套。二月下旬,县政府就及时召开了全县粮食生产工作会和大春生产春耕春播动员大会,参会人员有政府相关部门、县农业局相关股室、各乡镇分管农业的领导、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和技术骨干,共计100多人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县政府主要领导对今年的粮食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布署,着重强调了抓好水稻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由县政府召开的与水稻生产密切相关的大型会议4次,共计参训人数300多人次。会上,参训人员认真学习了优质稻高产栽培、病虫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特别是对一些刚引进推广的优质良种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学习。会后,农业局又对乡镇农技中心技术干部及科技示范户进行了培训,利用现场会、墙报、印发技术资料到户等形式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并及时配套供应杂交良种、壮秧剂、肥料、农膜、农药等各项物资,让利销售给广大农民群众,使技物结合落到了实处。

3、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实现优质高产

今年我县水稻品种主推金优1

17、金优18

8、T优300、川香优6号、宜香优7

25、国丰1号、国丰2号等10个品种。其中国丰系列、金优系列占水稻销售总量的57.8%,比去年42.8%上升15个百分点,增加种植面积0.7万亩。优质稻面积达到了3.5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63.6%。

4、典行示范,促平衡增产。县农业局及乡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农户,重抓典型。在交通方便及影响面广的乡镇、村组创办水稻高产示范田块,认真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做到了乡镇有高产示范片,村组有高产示范户、示范田,从而形成以点带片,以片带面,推动整体平衡发展。据统计,全县共创办县级高产示范片2510亩,平均亩产达517.85公斤;乡镇级丰产示范8200多亩,平均亩产502.1公斤。

四、明年我县水稻生产工作的打算

一是继续抓好科技示范。计划在我县的店垭、马良、歇马、马桥、寺坪、城关等10个水稻重点生产乡镇,培育和造就100户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水稻种植农户科技种粮,同时,在重点乡镇办好科技示范片5000亩,使水稻生产主要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0%以上。

二是继续抓好高产优质品种的推广。进一步推动国丰系列、金优系列等适宜我县种植优质稻的推广应用。明年计划国丰系列、金优系列等种植面积4.5万亩以上。

三是加强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旱育秧面积3万亩以上;病虫害综合防治达98%以上。

第3篇:XX县XX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邱发[2020]1号)文件和好“X农工组办[2020]X号”文件精神,现将XX县XX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品牌经营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实行良种良法集成、农艺农机配套和节本增效、优质高效同步,主攻单产,提升品质,优化布局,创建品牌,提高基地建设水平,推进基地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我乡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

(二)实施目标

2020年在XX村、XX村、XX村、XX村4村建立4万亩XX县XX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单产较全乡平均单产水平增产5%以上、稻米品质提高一个等级(达到二级以上)、卫生质量安全达到优质“绿色食品”标准、实行优质粮食订单生产,产业化经营,创建名牌农产品。实现亩均效益净增120元以上,新增加经济效益480万元。

二、面积规模

总面积4万亩。在XX村建设一个2000亩的核心示范区。

三、建设内容

1、选择优质高产品种

选择具有二级米质以上,经国审或X审或省引种批准的适合在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合法品种。

2、推广先进生产模式

主推模式:优质中籼稻——优质弱筋小麦、优质中籼稻——优质双低油菜、龙虾——优质中籼稻、优质中籼稻——绿肥。

3、主推先进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秸秆粉碎全量还田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机无机协同与化肥减量增效配合使用技术等。

四、实施步骤

1、完善到户清册

有关村根据分解的任务,加强宣传,引导农户尤其是种田大户参与示范基地建设,划定示范基地范围,落实示范基地面积,完善到户清册备案。充分征求农户与订单企业的意愿选择优质高产示范品种,原则上要求一村一品,核心示范区统一一个品种;与企业签订订单生产合同(一式四份),企业、农户、乡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各执一份。

2、加强投入品专供点建设

为了加强投入品使用控制,依据有关文件精神,我乡建立2个农业生产投入品专供点,实行市场化运作,专供点内对绿色食品生产用投入品销售实行台账登记管理,确保“原料基地”内种植户使用安全的农药、肥料。

3、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农户在签订订单生产合同时,同时发放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明白纸,指导农户按标准化技术规程要求进行农事操作。

五、加强组织领导

乡政府成立了XX县XX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领导组,加强对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农综站负责基地建设工作的专业指导,培训示范区农户,指导解决生产中的建设难题。

六、资金使用

示范区内按8元/亩标准物化补贴统防统治农药,核心示范区优质良种再补贴35.7元/亩。

附件:XX县XX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领导组名单

附件:

XX县XX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领导组名单

长:XX

(副乡长)

副组长:XX

(农综站站长)

XX

(财政所所长)

员:XX

(农艺师)

XX

(助理农艺师)

XX

(XX村书记、主任)

XX

(XX村主任)

XX

(XX村主任)

XX

(XX村主任)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农综站,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第4篇:2013年水稻生产工作总结

2013年,是我县水稻生产大发展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农业局与各乡镇积极谋划,明确方向,认真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强化工作落实,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实现了全面兴水兴稻的发展目标,多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提高和新突破。全县共落实水稻种植面积13538亩,比2012年增加6818亩,增幅101.5%。据农业局组织人员测产调查,全县水稻平均单产达到585.7公斤,高产田块达到678.9公斤,低产田达到501公斤,比去年的557公斤,增28.7公斤,增加了5.2%。

一、主要特点

主要是强力推广三种发展模式。

一是“以水兴稻,兴水兴稻”的倒逼水利建设模式。 水稻产业,前年谋划,去年恢复发展,今年跨越发展,实现了“持之以恒,稳扎稳打,连续倍增”的目标。两年时间,投资2000多万元,在湍河上新建截潜流工程四处,清淤硬化渠系近3.3万米,自流灌溉面积达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扩大了3万多亩。调动了乡村组三级和私营企业老板、

1

在外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二是“两头工厂化,中间专业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产前,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节约了土地,缩短了工时,降低了费用,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插秧,人工一人一天一亩100—120元,机械一机二人一天40亩一亩30元。今年第一年,就建起了2000亩的育苗中心,推广机械插秧2000亩。产中,统一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组建了两个专业合作社,全程跟踪服务。产后,动员县内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老总谢国定,投资1.5亿元,占地70亩,建设车间及配套设施5.3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12万吨的优质大米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产品包装、商标注册已经完成。解决了农民的售后服务、加工增值问题。

三是大乡、大村、大户、大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 2013年通过强力推进,全县共形成3000亩以上乡镇2个(赤眉镇、七里坪乡),种植大村10个(赤眉镇的朱陈村、夹道村、四坪村,七里坪乡的三道河村、后坪村,马山口镇的岳岗村、庵北村,夏馆镇的吴岗村,赵店乡的岗堤村,湍东镇的北符营村),千亩大方1个,百亩示范方20

2

个,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大户2个,流转土地2000多亩。在大方大户的带动下,高产栽培技术得以普及,提高了关键技术的到位率。推行规模经营,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生产,解决了水稻的种植难题。

二、具体做法和成效

内乡县有种植水稻的传统,但由于近年来河道采砂,河床下降,水利失修,品种不优,种植技术落后,没有专业化服务,投工投劳多,比较效益低等多种因素,导致群众没水种稻,不愿种稻。面对诸多问题与困难,2013年县农业局和各乡镇把服务发展水稻产业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积极谋划,针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认真分析,调查论证,查找症结,摸着石头过河,全程用心服务,使水稻生产成为传统产业的升级版,推动了水稻产业的跨越发展。

——行政推动促发展。首先县委全书记高度重视水稻生产。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等会议上多次强调发展水稻的重要性;在水稻发展过程中,多次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调研和视察水稻生产;先后多次主持召开了水稻生产座谈会,对发展水稻生产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对职能部门上报的水稻生产工作汇报等材料做了多次重要批示。其次县政府党组成员於景银身体力行,亲自带队学习考察,亲临一线调研指导,

3

经常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调研和视察水稻生产,在生产的关键时期,多次组织召开水稻生产座谈汇报会,时刻关注水稻的发展进程;三是赤眉、七里坪、马山、赵店等八乡镇都把发展水稻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排上工作日程,主要领导亲自上前,亲自进行安排部署,划定种植大方,出台奖补政策,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根据工作进展,先后于2月19日、2月21日、3月15日、3月29日、4月2日、4月16日、6月6日,分别召开了水稻发展汇报座谈会、全县水稻生产工作会、全县水利建设观摩会、全县水稻专题汇报会、水稻旱育秧现场会和全县水稻插秧现场会,加压鼓劲促发展。五是强化督查,加压紧逼促发展。县农业局多次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深入各乡村和水利工程现场,听取主要领导汇报,实地现场察看,督导工作落实,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狠抓水利建设夯基础。要想兴稻,必先兴水。上至县委书记,下至村组干部,都在搞调研,查水源。2013年首先分层次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进行全面调研。先后组织召开了有关植稻乡镇主抓领导、部分村组干部和种植大户座谈会,了解当前水源建设现状,做好水利建设规划。其次是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督导与协调。针对每一个工程,每个坝的每个堰门的位臵和高度都进行了认真的规划,时刻关注着工程的进度,确保能满足今年水稻生产用水。赤眉镇的福

4

山坝修建后,其龙泉堰虽在赤眉镇境内,但效益却在下游的赵店乡。赵店乡的张庄坝修建后,其双河堰在赵店乡境内,但效益在湍东镇。为此农业局积极协调三乡镇,要从全局出发,做好本乡镇境内堰渠的修复疏通,确保下游正常用水。其三是分别于3月29日、4月2日,组织召开全县水利建设观摩会和水利建设专题汇报会。同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全书记和於县长多次深入施工现场调研指导,推动了水利建设的顺利开展。2013年在赵店乡、赤眉镇、七里坪乡的积极努力下,全县开工新建了赵店乡张庄村、赤眉镇福山村、七里坪后坪村3个截潜流工程,修复加固了赤眉镇夹道村截潜流工程,进行渠系清淤及修复硬化项目11个,新修硬边渠及清淤渠系32760米,全县水利建设总投资达1300多万元,有效灌溉面积扩大了3万多亩,水稻面积扩大到13000余亩。

——优化品种结构抓关键。多年来我县水稻生产,由于面积小,效益低,生产处于无序状态,品种多由乡镇经销商盲目引进,品质不优且多乱杂。为切实做好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工作,农业局一是积极外出考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先后到河北省农科院,到我市植稻大县南召、唐河、桐柏,以及信阳市农科院、种子管理站、光山县、息县实地考察学习水稻新品种、新技术,重点引进试种了国稻6号、丰两优1号、丰两优4号、准两优60

8、川香优6号、太和香糯等籼稻品种和9优

418、宛粳09

6、徐68优20

1、69优8号等

5

粳稻品种,分别在七里坪后坪村、赤眉镇朱陈村进行示范展示。二是积极做群众工作,改变群众认识,推广优质稻。新品种9优418为优质杂交粳稻,产量高品质优,但生育期长,比群众习惯种植的籼稻晚熟一星期,收割较晚。群众担心新品种产量不高,零星种植收割晚,没有收割机收割,同时怕优质卖不出好价钱,而不愿种植。农业局组织人员深入乡村,为群众联系收购企业,算好效益帐,并规划大方种植,确保统一机收。三是县财政和各植稻乡镇加大了对9优418的推广补贴力度,全县良种补贴达40余万元。通过多方努力,2013年9优418成为我县的主导当家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县水稻面积的40%以上,这在全市的其他成熟稻区都是少见的。

——推广旱育秧技术育壮苗。水稻旱育秧具有秧龄弹性大、秧苗矮壮、分蘖多、白根多,移栽后返青快,节水、无需寄栽、管理方便、减轻劳动强度等优势。但我县的七里坪乡、夏馆镇等乡镇的稻农多年来一直习惯用两段育秧和水育秧,由于农技推广网络线断网破人散,乡镇农技干部也没接触过旱育秧,怕推广旱育秧失败,没法给百姓交待,新技术推广困难重重。为此,农业局一是成立水稻技术服务小组,明确了分包乡镇的技术专干,具体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二是编写水稻旱育秧技术明白纸2万余份,发放到各植稻乡村。三是进行实地现场指导,开展技术培训80余场次。手把手

6

地指导群众如何进行播前晒种和药剂浸种,如何选择与制作育苗床,如何均匀播种、薄土盖种,如何播后化除等。四是积极组织召开水稻旱育秧现场会。4月16日在赤眉镇朱陈村成功召开了全县水稻旱育秧现场会。2013年旱育秧技术已在全县全面推广,育秧成功率达100%。

——加快土地流转扩规模。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必由之路,是水稻产业化发展的必备条件。土地流转,对于不愿种地的年轻人来说,无所谓,而对于目前在家种地的老人来说,却有难以割舍的情结,特别是把自家仅有的几分亩把水浇地流转出去,更是难以割舍。农业局一是通过各乡镇积极协调,做好各乡村工作,力争整片流转。二是做好合作社工作,逐年按5%的比例增加土地流转价格。至目前,七里坪乡后坪村、马山口镇庵北村、赤眉镇四坪村、湍东镇北符营村四乡村与菊乡粮油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共签订流转合同800余亩,流转年限10年。赵店乡岗堤、红堰、花洼三个村,集中连片600亩水稻,统一承包给天宝恩商水稻专业合作社种植,由合作社进行统一旋耕整地,统一机插秧,统一放水等田间管理,解决了农户分散种植的难题。土地的成功流转和承包种植,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生产,解决了水稻发展的难题,带动了种植面积的落实。

——引进工厂化育秧出精品。工厂化育秧是实现水稻生

7

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节省秧田、育秧成本低、秧苗质量好、节种省工等优点。工厂化育秧在我县是个新生事物,不仅农民没见过,农业局的技术人员也没见过。工厂化育秧的成本有多高,我县的土壤质地、气候条件是否适合,怎样进行工厂化育秧,一切都是未知数。为此农业局一是认真组织水稻办及合作社人员到信阳潢川县实地考察学习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技术,考察其厂房建设、仪器设备,学习他的管理经验。在潢川就动员两个合作社,做工作至深夜,连夜起草了工厂化育秧技术服务合同,并与潢川兴豫合作社成功签订。二是先后多次聘请信阳潢川县兴豫合作社技术员,来我县进行实地指导和技术培训。针对潢川技术员认为我县土质粘重,不适宜工厂化育秧时,农业局组织人员分别在全县选取了三种粘性小的土样,通过物流发送至潢川进行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县工厂化育秧的育秧土。三是与烟叶育苗基地嫁接,打造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利用赵店乡岗堤村烟叶育苗基地烟叶移栽后的空闲时间,进行工厂化育秧,节约了育秧成本。四是对合作社进行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予以奖补,每个合作社奖补20万元,调动合作社的积极性。2013年在赵店乡岗堤村成功建立了1个能够满足机插秧2000亩的工厂化育秧基地,成为全市的典型。

——推广机械化插秧节成本。工厂化育秧基地的建成,只是机插秧技术推广的第一步。机插秧的秧苗需多大,机插

8

秧什么品种好,什么时候育苗,什么时候插,什么时候收割,机插秧一亩的费用需多少,老百姓能否接受,太多的问题都需要一个一个解决。就拿品种选择来说,9优418晚熟,群众不愿种,机插秧育秧比手插秧育秧晚1个月,所以9优418机插秧更晚熟,到底何时能收割,潢川技术员说没种过,没经验,那就只好选择早熟生育期短的杂交籼稻国稻6号。品种选定了,还是不放心,就到有种植经验的桐柏县、正阳县考察学习。一考察一学习,技术人员吓一跳,品种选择差点出了大问题。用桐柏县农业局胡局长的原话说“机插秧选用籼稻,失败是必然的,成功只是偶然的。机插秧选用粳稻品种,是当前最新的重大科技推广项目,是河南省豫南籼改粳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中推广的一项主推技术”。解决了技术问题,谁来育插秧成为棘手的问题。建一个1000亩的育插秧基地,大约需50万元,8年收回投资成本。两个合作社一算账,撒手不干了。“谁知以后是啥形势,合作社投资那么大,以后赔了谁管你”。为此局领导千言万语做工作,算投资收益帐,算社会效益帐,亲自为合作社规划基地建设,亲自跑农机局帮合作社选购插秧机。付出终有回报,2013年两个合作社购臵了目前最先进的日本久保田高速水稻插秧机和稻田旋耕机等机插秧设备7台(套),建立育秧基地1个,一次性推广机插秧2000余亩,并全部取得成功,在全南阳遥遥领先,也是全省少见的。

9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增效益。我县水稻生产全部是自流灌溉,群众习惯大水漫灌,水往稻田内一放,不再管了,因为水是河水不花钱,不再管水,省工还省心。如何推广节水灌溉,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温,来实现水稻优质高产。农业局一是编写印发水稻全生育期浅湿晒技术材料1万余份。二是组织包乡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实地开展技术指导100余场次。全县浅湿晒节水灌溉技术应用面积达80%以上。尤其今年正值大旱年份,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不仅使水稻生产用水科学化,而且节约了水源,扩大了玉米的灌溉面积,实现了水利建设的效益最大化。

——开展专业化服务上水平。水稻生产投工投劳较多,与农村劳力较少存在着矛盾,建立专业化服务组织,解决农户发展水稻的具体困难,是保证水稻生产快速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2013年通过多方积极努力,一是分别成立了菊乡粮油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天宝恩商水稻专业合作社。两个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或土地托管,实行统一机耕,统一施肥,统一育苗,统一机插,统一管理的五统一模式,实现了由一家一户经营向统一服务的转变。二是成立了两个机防队,对全县水稻开展免费专业化统防统治。在统防统治现场,对机防人员进行了现场培训,做到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三是争取水稻病虫害防治专项经费26万元,减轻了稻农病虫害防治的负担,有效控制了病虫害发生,杜绝了高毒、高残

10

效和禁用农药的使用,保障了水稻生产安全,提高了水稻品质。

——加大投入助发展。一是加大了对水稻良种推广补贴力度。县财政对9优418种子,每亩补贴25元。各植稻乡镇也对选购优质稻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补贴;二是加大对水利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全县共开工新建了赵店乡张庄村、赤眉镇福山村、七里坪后坪村3个截潜流工程,总投资1050万元。修复加固截潜流工程1个,新修硬边渠及清淤渠系项目11个32760米,总投资达252.5万元,累计总投资达1302.5万元;三是搞好育秧和种植补贴。赵店、七里坪等乡镇对育秧和统一机耕进行了补贴;四是对合作社进行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予以奖补。每个合作社奖补20万元,两个合作社共奖补40万元;五是对农户统一机插秧进行补贴。七里坪、夏馆、马山等乡镇对统一机插秧的农户进行了奖补。

——培育龙头企业创品牌。推进水稻产业化发展的核心是抓龙头加工企业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为进一步做好稻米精深加工,提高质量档次,农业局反复做菊龙公司老总谢国定的工作,先后赴湖北、东北等地考察加工设备。目前投资1.2亿元,占地70亩,建设车间和配套设施5.3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12万吨的优质稻米精深加工厂已开工建设。产品包装、商标注册已经完成。内乡县终于创立了自己的稻米品牌。龙头企业的培育,使水稻生产真正成为

11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农业局党委的强力推动下,通过农业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2013年水稻产业全面落实了全书记提出的连年倍增的发展目标,实现了水稻种植历史上的九大转变。

——水利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由以水兴稻向以稻兴水转变。

——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取得新突破,实现了由人工种植向机械化种植转变。

——成立两个水稻生产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由单兵突进向统一服务转变。

——土地流转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了由分散种植向大户流转转变。

——品种得到优化和集中,实现了由随意选种向推广优质稻种转变。

——水稻旱育秧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实现了由水育秧、两段育秧向旱育秧转变。

——实行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实现了由粗放耕作向标准化精细作业转变。

——大力发展优质粳稻,实行优质优价,实现了由注重生产向注重经营转变。

——创建稻米精深加工厂,实现了由产品意识向品牌意

12

识转变。

稻花飘香溢四方。2013年的水稻发展,使内乡县的水变多了,处处流水潺潺;景变美了,放眼绿意盎然;人变精细了,体现在各级领导的精细领导上,体现在农业技术人员的精细服务上,体现在农民生产生活的精细变化上。

三、存在问题

在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跟踪指导和浅湿晒节水灌溉技术普及和落实上,还需进一步细化强化,以进一步改变农民的传统习惯,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稻农收入。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5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总结

我公司自2010年以来水稻生产在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就开始使用机械插秧、机械收获,不但节约成本,还提高了速度和效率,为分享经验,作如下总结:

一、 机械育秧:原来我们采用人工播种,塑料秧盘育秧,速度慢且播种不匀,从今年开始,引进了水稻播种机育秧,从撒工、喷水、播种、覆土一次完成,然后用人直接把秧盘摆入秧田中,采用机械化后播种均匀,而且速度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 机械整地(水田轮):过去插秧前整地用人、畜整地,至少用一头牲畜两个人加一耙,把地耙平,人、畜都很吃力,而今年使用水田轮整地,不但省工省力,而且整地速度快又平整,利于秧苗返青,还有好处是把插秧后的返青肥提前使用,可施肥均匀。

三、 机械插秧:使用机械插秧速度快,均匀,省工省力,大大提高了效率,过去用人工插秧,每人每天最多半亩地,而使用插秧机一台机械顶十几个劳动力并可连续作业。

四、 机械收获:机械收获的好处更多了,现在用人工收获,包括割、捆、扛、打四首工序缺一不可,需要费用300-350元/亩,使用机械收割,以上四道工序由机械一次完成,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大量开支。

五、 存在问题:

1、插秧机插秧较深,返青较慢,有漏苗现象,需插后补苗。

2、机械收获损失较多,尤其是倒伏稻田易掉粒,损失更大。

六、 解决方法:育秧时科学育秧,育壮秧,尽量把稻田整平一些,能逐步克服以上问题。

2014年10月18日

第6篇:HG县水稻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强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行现代农业植保技术,协调应用多种防治方法,将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安全;提高重大病虫防治组织化程度,增强应急防控能力;充分发挥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防治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具体目标:水稻二化螟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内,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内;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1000头以内,穗期控制在1500头以内;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内,孕穗期控制在10%以内;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5%以内。通过推广病虫总体防治技术,改变对单个病虫进行单一防治的做法,使总体防治实施区水稻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大大降低病虫防治成本。

三、主要防控技术

(一)防治策略

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预报;大力推行预防控害和生态控害技术,促进稻田生态系统平衡;坚持“预防秧田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稻田管理策略。

(二)主推技术

1、生态控害技术

选用抗性品种;科学管理肥水;栽培避螟技术;天敌保护利用技术等。

2、总体防治技术

种子处理及秧田期病虫害预防技术、穗期总体防治技术。

3、主要病虫抗药性治理技术

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等病虫害选择用药、控制用药及交替轮换用药技术。

(三)具体技术措施

1、稻飞虱

(1)科学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促控结合,防止后期贪青晚熟和倒伏。实行浅水勤灌,适时烤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恶化稻飞虱食料和生存环境。

(2)保护利用天敌。一季稻7月初前尽量减少或不用化学农药,营造稻田天敌繁衍有利条件,使稻田天敌建立强大的控害种群。

(3)抓好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期、穗期分别为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1500头。防治适期: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药剂选用噻嗪酮、毒死蜱、锐劲特、啶虫脒、敌敌畏等农药。虫态复杂的田块,宜选择两种对路药剂混用。施药技术:用足药量、对足水量(每亩60公斤)、喷准部位(稻株中、下部)、保持水层(寸深水层5天),无水田块加大用水量或用敌敌畏熏蒸,穗期防治宜采用手动喷雾器施药。

2、稻纵卷叶螟

(1)实施健身栽培。前期促进早发,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控制氮肥使用,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稻株的抗虫性。

(2)保护利用天敌。水稻生长前期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为稻田蜘蛛及卷叶螟绒茧蜂等天敌群落的建立营造适宜环境,充分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

(3)科学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防治适期:大发生年份,防治时期为卵孵高峰期,7天后再补治一次;中等发生年份,防治适期为低龄幼虫高峰期。防治药剂:四(2)代防治可选用杀虫单(双)、Bt等药剂(选用生物农药Bt时,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高峰期)。五(3)代防治可选用锐劲特、毒死蜱等。

3、二化螟

(1)农业措施。4月下旬冬闲田及时翻耕并灌深水保持一周以上,杀灭二化螟幼虫及蛹,压低越冬基数。适当推迟水稻播期,避开和减轻主害代的为害。

(2)生态控螟。合理用药,减少药剂对稻螟赤眼蜂、黑卵蜂等天敌的杀伤,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

(3)药剂防治。一代以一季稻秧田为重点保护对象,在卵孵高峰期选用Bt及其复配剂或在1、2龄幼虫高峰期选用杀虫单防治;二代防治适期在卵孵高峰期,重发区域7到10天后再补治一次,药剂选用锐劲特、阿维菌素复配剂。防治时注意不同类型农药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施药时田间要尽量保持浅水层,对无水田块,必须加大用水量,确保防治效果。

4、稻瘟病

(1)做好种子处理。水稻品种连续种植4-5年后,要及时更换。种子播种前用25%咪鲜胺或5.5%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2500-3000倍液浸种灭菌。

(2)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施,切忌偏施、迟施氮肥,适时适度烤田。

(3)大田药剂防治。防治苗瘟、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10%时施药防治1-2次;防治穗瘟,老病区感病品种要严格做到破口前3-5天喷药预防,一周后再补治,药剂可选用75%三环唑、40%稻瘟灵等。

5、稻曲病

(1)选用抗病品种,如协优系列、D优527等。

(2)及时开展药剂防治。于水稻破口前7-10天第一次施药,破口期再补治一次,药剂以选用井·蜡芽(10%真灵悬浮剂等)、井·烯唑(12%曲纹星可湿粉等)为主。

6、稻纹枯病

(1)科学肥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基肥,避免偏施迟施氮肥。合理密植,浅水勤灌,适期晒田,降低田间湿度,以增强水稻抗倒、抗病能力。

(2)开展药剂防治:在分蘖期和孕穗期达到防治指标即要用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或20%粉剂。

(四)总体防治技术

1、水稻播种至秧田期:重点防治恶苗病、苗稻瘟、立枯病;旱育苗床蝼蛄、蛴螬等。一是抓好种子处理环节;二是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准药剂,在移栽前3-5天用药,带药下田。

2、水稻破口期: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穗瘟、稻曲病、稻纹枯病等病虫害。根据水稻品种特性、主要病虫种类、发生程度,因地制宜确定主治对象,合理混配药剂,治“主”兼“次”,达到“一治多效”的效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要加强对重大病虫防治工作的领导,加强督查和指导。要建立病虫发生防治定期汇报和重大病虫防控工作通报制度。

(二)加强病虫监测

我县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种类多、周期长,突发性、暴发性特点明显。要建立健全乡镇测报网络,确保有技术人员在岗,认真按测报规范开展调查,大力推行病虫监测预报工作。

(三)加强防治技术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短信、农网、明白纸、防治现场会、农民田间学校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重大病虫防治技术。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提高病虫防治质量和效果。

(四)积极推进重大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

针对目前农村青壮劳力大量转移、农作物重大病虫暴发为害性强及防治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各乡(镇)要大力推进重大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努力提高植保公共服务水平和重大病虫害的应急防控能力,切实解决农村千家万户治虫防病难问题。

(五)提供经费保障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列出经费用于农作物防灾减灾,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防治等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上一篇:真的爱你歌词粤语谐音下一篇:四年级语文难忘八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