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产社会调查报告

2022-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根据自身的需求,编写出格式正确、逻辑合理的报告,已经成为生活与学习的常见流程。该怎么样写出适合自身工作实际的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稻生产社会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水稻生产社会调查报告

望奎县水稻生产调查及高产栽培途径的探讨

摘要:目前望奎县水稻生产较为迅猛,产量质量逐年攀升。但是,制约其发展的因子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文章针对望奎县水稻发展的现状,结合省市水稻种植经验,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几点建议,以期为今后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帮助。

关键词:水稻;制约因子;发展途径;施肥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随着社会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粮食产量也需持续增长,这就要了解粮食作物生产中的制约因子,制定相应的优化栽培途径,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发展。

1 望奎县水稻发展现状

望奎县地处松嫩平原腹地,是全省产粮大县,水稻生产是我县农村的特色产业,水稻栽培已有几十年历史,从原始的直播到旱育稀植,经历了质的飞跃。水稻面积也逐年增加,已经由1990年的12.5万亩,增加到目前18万亩,产量也逐年提升,农民增收效益显著,由1990年亩产550kg左右增加到现在的600kg左右,小面积甚至突破630kg,但经调查发现,望奎县水稻生产仍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诸如:种子选择、苗床管理、插秧规格、田间管理等。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些矛盾,是摆在我们农业科技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

2 目前望奎县水稻发展的制约因子

2.1 种子问题

目前水稻栽培品种(包括品系)有20多种,有些品种未经审定即大面积种植,有的甚至越区种植,增加了水稻发展的风险系数。有的农户因盲目引进跨区品种、互调自繁种最终减产,甚至有颗粒无收现象。部分农户抱着有钱买籽,没钱买苗的心理,始终下种量大,导致密度过高,秧苗体弱,致使插秧后缓苗,延迟返青,拖后分蘖。影响品质和产量。

2.2 育苗及苗床管理

望奎县水稻育苗虽多采取了大棚育苗、钵体育苗,但在技术环节上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育苗拖后,育5月苗;放风不合理(放风不及时,放底风,放穿堂风,不顺风向放风等);炼苗不够;不带药下地。

2.3 插秧

插6月秧,穴株数较多,有的6-7株,甚至10株以上;插秧规格林林总总,7×3;8×3;9×4;(12+6)×4等,不一而足。

2.4 除草剂

严重影响根系发育的“丁草胺”等药物仍不同程度地用于苗床,造成秧苗根系不良,质量下降。

2.5 施肥

水稻生产中,施肥技术尤为重要,对品质和产量影响很大。目前虽然对施肥技术大大改进,也有个别农民不按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肥规律施肥,有的只施返青肥,不施穗肥、粒肥,前重后轻;有的氮肥用量过大,秧苗弱,易感病;有的只一次性投入底肥,不追肥;有的使用小肥料厂生产的复合肥、复混肥较多。

2.6 其他因素

由于品种选择不当及氮肥施用过多导致的稻瘟病等病害较重;草荒问题在个别地块较为严重,尤其地边池埂较为明显;农田水利设施仍不完善,间歇灌水难以做到。

3 望奎县水稻高产栽培途径探讨

根据上述水稻发展的制约因子,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避免和解决,具体如下:

3.1 品种选择

对种子市场加大管理力度,选择比较适应北纬46°左右的生育期128天左右的品种、诸如绥梗12、垦稻10、超北2等审定品种,避免种植越区品种或过早熟品种,避免种植在本地表现劣势的空育131、北稻1等品种 。制止跨区引进种子,杜绝使用未经审定的品种。实现优良化选种,区域化种植。

3.2 育苗

严格控制播种量,每平方米种播量要控制在9两以内,最好6-7两;80%出苗时要放风、要“围裙子”放风、不放低风和过堂风、栽苗前7天内逐渐加大风量,直至揭去覆盖;秧苗下地前一天要喷施氧化乐果,做到带药下地。

3.3 插秧规格

经多年试验发现,8×4规格有利于群体产量的提高;穴株数要控制在5株以内,最好2、3株;不育5月苗,不插6月秧。

3.4 除草剂的使用

最好选择对水稻根系影响较弱的扑单净等品种。

3.5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灌溉沟渠配套设施,达到排灌自如、防渗、防旱涝的标准;在最佳插秧期内结束插秧,实现插秧全面积机械化;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重视恶性杂草,对连年草荒地块周边要用百草枯,农达等除草。

3.6 施肥

施肥要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注意N、P、K的合理使用,N肥要选用硫酸铵等生理酸性肥料。不要过多施用N肥,有效避免病害的发生。

由此可见,望奎县水稻发展制约因子是受种子选择、苗床管理、插秧规格、药害、施肥规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影响,因此,必须增加科技含量,采取综合手段,从而达到最佳水平,使望奎县水稻生产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简介:张会清(1971-),女,汉族,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作者:张会清

第2篇: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实践与探索

摘要为了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新型农业规模经营模式。2014年南京市浦口区探索开展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取得成功。示范区明确以创新农业社会化服模式,促进水稻规模化增产增效为目标。选定专业服务组织全程推广“十统一”,开展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化管理;农技推广部门、专业服务组织和水稻种植户三方签订“双层合同”,约定技术推广、管理服务、生产成本、产量和质量标准。示范区比周边农户水稻平均增产14.2%、节本增收5 013元/hm2,水稻种植水平、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均明显趋好。

关键词水稻生产;“十统一”;全程社会化服务;实践;成效

1形势要求与现状

1.1形势要求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的重要内容。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的要求。

1.2现状

从现状看,浦口区粮食生产以分散、小规模、兼业化经营方式为主,全区粮食种植面积16 400 hm2,其中规模经营面积1 933 hm2(3.3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122户、种植面积1 100 hm2)占11.8%。从事于农业生产者懂技术、强劳力少,生产措施难落实,技术推广难到位,产量、效益难提高。生产上的“小而散”与现代农业要求的“大而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属的前提下,如何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创新,探索改变浦口区粮食生产的分散、小规模、兼业化经营格局,提升水稻生产整体水平和持续增产。

在系统梳理浦口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现状,学习借鉴湖南的“六代一包”、安徽的“土地托管”、射阳的“联耕联种”和浦口区本地“代种代收”的做法和经验,尤其是在全面总结2014年开展水稻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种植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省市区农业技术推广专家等各方面意见后,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探索开展水稻生产全程“十统一”社会化服务工作。

2创新思路与对策

2.1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选定技术过硬、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值得当地农民信赖,且生产装备先进、齐全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为主体,承担水稻生产全过程的生产管理——探索解决今后谁来种田的问题。

2.2推行水稻生产“十统一”整合水稻机插、机收等单一社会化服务,从选购良种、育秧、栽插、施肥、病虫防治到收割、销售等做到“十统一”,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水稻生产标准化水平,实现水稻规模化平衡增产——探索解决今后如何种田的问题。

2.3建立新型农业技术推广途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专业服务组织建立技术指导服务关系,重点培育职业农民、制定生产技术方案和关键环节的现场指导——探索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主要措施与经验

3.1遴选服务组织服务组织是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本着“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服务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重要环节,决定着社会化服务工作成败。通过扶持整合区域内现有服务组织,改变以往单一性服务为综合性服务,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摸索总结经验,为大面积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奠定基础。通过综合比较,最终选定南京汤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南京马涛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南京浦口艾津植保专业合作社3家服务组织,开展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示范工作。

3.2培育服务体系农业服务组织成立时间短,资金积累少,抵抗风险能力差,经营服务利润率低,发展壮大周期长。一方面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和资金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2013年浦口区引进了艾青农化公司开展全程承包统防统治服务,运行效果良好;另一方面从政策上扶持,让服务组织能快速发展,扩大服务面,让更多农民受益。

3.3确定服务内容示范区全面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和现代化装备,以机插秧、病虫害大机统防统治等为重点,实行统一供种(省主推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统一育秧(集中塑盘育秧、培育壮苗)、统一耕旋(深旋灭茬、田面平实)、统一机插(定量裁插、合理密植)、统一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统一管水(合理灌排、促壮苗稳长)、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防统治、提高防效)、统一收割(择优机械、适期收割)、统一销售(加价收购、增加收益)、统一秸秆综合利用(直接还田、田头堆肥)等“十统一”的种植规程开展服务。

3.4制定服务标准实现示范区水稻平均单产比大面积常规种植增产10%左右(邻田比谷),病虫为害损失率低于3%,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化肥使用量减少15%,秸秆综合利用率100%,产品质量达标率100%,农民满意度90%以上。以上数据表明,示范区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3.5明确工作职责为强化项目的实施工作,区农业局成立了“浦口区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农业科、装备科、产业化科、财审科、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相关街道(场)农服中心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协调、工作落实、监督检查等。还成立了“浦口区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包括推广站、植保站、土肥站、农广校、能源办及桥林街道农服中心、汤泉农场农服中心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制定技术指导方案,并对供种、育秧、栽插、病虫防治、肥料运筹、水浆管理、秸杆综合利用等环节现场技术指导。相关专业化服务组织负责具体实施,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到位,效果显著。

3.6强化合同管理实行双层合同管理,一是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专业服务组织签订水稻生产全程技术服务责任合同,明确服务范围、服务责任、服务内容、服务标准、财政奖补标准及兑现办法等权利义务关系。二是由专业服务组织与服务对象(农户)签订水稻生产全程承包服务合同,明确服务内容、质量保证、收费标准、结算方式等权利义务关系。通过以上措施做到管理规范、责任明确、有据可依、避免纠纷。

4“十个统一”与做法

2015年浦口区实施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示范区2个,总签约面积223.7 hm2。其中汤泉农场示范区涉及农户28户、面积129.1 hm2;桥林街道林东社区示范区涉及农户31户、面积94.7 hm2。

4.1统一供种统一选择省主推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其中汤农示范区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3和南粳5055,面积分别为80.3 hm2和48.8 hm2,供种量分别为6 020 kg和3 660 kg;桥林示范区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4和武运粳30,面积分别为601 hm2和34.6 hm2,供种量分别为4 500 kg和2 600 kg。

4.2统一育秧全部采用塑盘半基质无纺布覆盖育秧,科学开展苗床管理,减轻病虫危害,确保壮苗移栽。播种期分别为,汤农示范区5月26~31日,秧池面积1.5 hm2,桥林示范区5月25~6月2日,秧池面积1.1 hm2。

4.3统一整地采用大型机械深旋灭茬,翻埋秸秆,上水浸泡后精细整地,做到田面平实,利于水稻秧苗机械栽插。

4.4统一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全面推广麦茬秸秆全量还田。同时,在桥林街道林东村黄庄组马涛承包的两块面积分别为0.33 hm2和0.53 hm2的田头挖了2口利用池,容积分别为27 m3和37 m3,试验秸秆田头就近集中堆沤制有机肥取得成功。此方法简单易行实用,既有利于收集,又方便利用。

4.5统一机插合理密植,定量栽插。采用六行高速机裁插,减少漏苗断行,做到适龄移栽,确保机插质量。根据品种特性和播栽期等确定适宜基本苗,行距30 cm,株距13~14 cm,每穴4~5苗,基本苗97.5万~112.5万/hm2。移裁时间,汤农示范区6月13~20日,桥林示范区6月14~23日。

4.6统一配方施肥根据目标产量(650~700 kg)、土壤供肥能力(土壤化验结果)和品种需肥特点等制定配方施肥方案,合理控制总氮量,协调氮、磷、钾肥配比,并对特殊田块、特殊苗情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局部疆苗田块配合水浆管理补施速效化肥、喷施叶面肥,促苗情转化。全生育期施纯氮300~330 kg/hm2,五氧化二磷75~105 kg/hm2,氧化钾105~135 kg/hm2。具体施肥情况是:汤农示范区基肥为施45%复合肥450~525 kg/hm2,栽后4~5 d第一次蘖肥施尿素150~225 kg/hm2,栽后13~15 d第二次蘖肥施尿素225~230 kg/hm2,8月8~13日拔节孕穗肥施尿素150~187.5 kg/hm2、45%复合肥120~150 kg/hm2;桥林示范区基肥施45%复合肥450~525 kg/hm2,栽后4~6 d第一次蘖肥施尿素150~180 kg/hm2,栽后14~16 d第二次蘖肥亩施尿素180~225 kg/hm2,8月10~15日拔节孕穗肥施尿素150~187.5 kg/hm2、45%复合肥75~150 kg/hm2。

4.7统一管水两个示范区均配备专职管水员,根据水稻需水特性、秸秆还田后对水浆管理的要求、水稻群体动态及防病治虫等农事活动操作需要,合理灌排,适时适度露田,促进群体与个体协调生长。

4.8统一病虫草害防治

示范区全面做到统一药剂配方、统一防治时间、统一施药方法,科学开展防治工作。田间杂草化除于栽后2~4 d用40%丙草胺1 500~1 800 ml/hm2封闭,栽后12~15 d用36%丙·卞1 500~1 800 ml/hm2第二次封闭,栽后30~35 d用氰氟草酯补除,见草打草;病虫防治,移栽前3~5 d施送嫁药,主治灰飞虱、螟虫、苗稻瘟等,药剂配方,1 hm2用20%康宽375 ml+吡虫啉有效成分90 g+吡蚜酮有效成分112.5 g+安泰生制剂750 g;7月底开展大田第一次总体防治,主治纹枯病、纵卷叶螟、稻瘟病,兼治白背飞虱、稻蓟马、大螟等等,药剂配方为1 hm2用25%吡蚜酮375 g加50%塞嗪酮600 g加12.5%氟环唑900 g加20%康宽75 ml;8月18~20日开展了大田第二次总体防治,主治纹枯病、稻曲病、纵卷叶螟、白背飞虱,兼治二化螟、褐飞虱等,药剂配方为1 hm2用25%吡蚜酮300 g加12.5%氟环唑675 g加75%三环唑300 g加50%井粉750 g加5.7%甲维盐450 g;8月底至9月初开展了水稻穗期病虫害总体防治,主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褐飞虱、螟虫、纵卷叶螟,兼治白背飞虱、灰飞虱、大青叶蝉等,药剂配方为1 hm2用25%咪鲜胺600 ml加20%井粉750 g加75%三环唑300 g加50%噻嗪酮600 g加24%甲氧虫酰胺375 g加5.7%甲维盐225 g加40%杀虫双1 500 g加60%烯啶虫胺75 g;9月上旬针对穗期稻瘟病防治不佳田块开展了第二次防治,有效控制了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螟虫等发生与危害。

4.9统一收割示范区水稻成熟后,由服务组织安排“久保田588”和“久保田688”机械收割,汤泉农场示范区收割期集中在11月14~24日,桥林街道示范区收割期集中在11月9~26日。水稻收获后,用秸秆还田机粉碎秸秆全量还田。

4.10统一销售和加工示范区稻谷收获后由服务组织统一销售。汤泉农场示范区由服务组织作种子或优质米收购,单价3.12元/kg,比市场价高0.24元/kg;桥林街道示范区由服务组织统一销售,平均单价2.87元/kg,比周边散户销售价高0.1元/kg。

5初步成效与推广

5.1初步成效

5.1.1实现增产、节本和农民增收。示范区整体长势平衡,平均产量10 008 kg/hm2比示范区周边农民自己种植的稻田增产14.2%,节本增收5 013元/hm2。服务对象、服务组织、农技推广部门及地方政府,四个方面总体认可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十个统一”取得的成效。

5.1.2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全程社会化服务变常规农民培训为职业农民培训,变农技部门到户指导为到片指导,变定性指导为定量指导,变阶段指导为全程指导。由于承担水稻全程生产管理的专业服务组织能全面客观掌握水稻生长发育情况,因而技术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更直接、更具体、更及时和更有效。

5.1.3提升水稻种植整体水平。示范区有效地推广应用了麦茬秸秆全量还田肥水调控技术、机插秧农机农艺融合配套技术和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大型自走式植保施药机械和示范小型飞行器施药,提高防效和工效。摸索积累了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及农业技术有针对性的快速推广应用等方面经验。

5.1.4利于稻谷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保。全程绿色生产,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和精准使用,农药包装物集中回收等,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据调查,示范区化肥使用量减少15%,肥料成本下降12.1%;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1%,农药成本下降8.5%,防效提高13个百分点。秸秆全量还田和因地制宜就地、就近处理利用,简单易行,实现了全量利用和全面禁烧。

5.1.5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方面农村劳力通过培训,成为服务组织的专业成员,就地打工;另一方面,水稻种、管、收等农忙时节,农村劳力也能安心在外面打工。两个示范区共转移农村劳动力61人,共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约100万元。

5.2风险困难

5.2.1统一供种和统一育秧的风险比较大,种子质量、育秧技术和天气条件是决定全程社会化服务成败的关键之一。

5.2.2病虫害统防统治的技术水平要求高,水稻品种、栽插质量、水肥管理、天气等都会影响到病虫害防治效果,是决定全程社会化服务成败的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5.2.3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现有机械装备水平难以满足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发展要求,而且严重缺少机械装备、生产资料和粮食贮存所需的库容。

5.2.4生产管理人员缺乏。水稻生产管理关键时期缺乏固定的、爱岗敬业、懂技术和年富力强的机防手等专业服务人员。

5.2.5参加全程社会化服务的稻田集中连片程度和田块平整度不高,影响机械作业的质量和功效。

5.3意见建议

5.3.1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生产单元不能过大。南京地区社会化服务单元应控制在200 hm2以内,有利于生产组织管理,有利于降低生产运输成本。

5.3.2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责任风险大,特别是统一供种和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这两个环节受多重因素影响,难以把控。应加大对社会化服务示范区的种子质量监督管理、确保稻种质量,同时支持服务组织建设育秧中心;加强对社会化服务示范区农作物病虫草害测报工作,提高测报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现有农业保险基础上,增设农业社会化服务险种,或设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专项风险基金。

5.3.3由于植保、插秧等大型农业机械一次性投资大、季节性强、使用率低,投资回报期长。建议加大对规模化生产所需的大马力高性能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比例。

5.3.4加强农业专业服务组织和职业农民的培育,提升农业专业服务能力。有针对性地重点扶持有基础、想干事的农业专业服务组织,许可具备履约资格的农业专业服务组织优先开展社会化服务;加大对从事农业生产管理的农民开展职业培训,统一发证,持证上岗。

5.3.5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成方连片高标准配套沟、渠、路、桥、涵、闸,培肥地力,提高农田高产稳产能力,适应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经营。

5.3.6建议稳步推进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工作。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的实力、装备能力、事业心、责任心、担当能力,以及农户的认可接受程度和农田连片规模化程度等多重因素,影响着全程社会化服务的成败。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确保成功。有条件的先试、先推,没条件的创造条件,待条件具备,再逐步开展。

5.4推广应用

5.4.19月25日南京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刘以安等领导亲临浦口区汤泉农场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示范区现场视察,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评价,建议在南京全市推广。

5.4.210月16日浦口区政府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要求各街道扩大示范,有条件的地区快速推广。

5.4.310月31日浦口区农业局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研究制定明年推广计划和近三年发展规划。

5.4.412月16日浦口区政府王磊区长看了农业局的工作报告后批示:农业局积极作为,取得成效,应稳步推进,为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据意向性调查,2015年浦口区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将推广到533.3 hm2。其中,汤泉农场增加10户以上,汤农种植合作社服务面积能扩大到200 hm2,增50%;桥林街道增加2个组,马涛种植合作社服务面积能扩大到133.3 hm2,增30%;永宁、星甸等街道明年计划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光康.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能增产增收[J].农村经济导刊,2001(2):45.

作者:檀时龙等

第3篇: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 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是指由农业社会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基于此,主要对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中的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健全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问题;对策

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农业内部分工细化的必然产物,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1]。

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作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水稻生产中的机械化耕作土地、集中育秧、机械化插秧、统测统配施肥、机械化病虫防治、机械化收割和产品加工7个作业环节。2015年,重庆市首次实施了水稻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示范推广,仅江津区的示范推广就达666.67 hm2,成效显著。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试点是党和国家实施的一项新的惠农政策,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示范推广中,尚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还需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逐步完善,建全管理。

1 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1.1 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资金缺少,硬件设施不完善

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由于缺少资金支持,使合作社在规范发展上处于被动局面。对新式农机具购置较少且不齐全,合作社整体装备提升受到资金限制,不能形成有效的“一条龙”作业服务方式,社会服务方面的群众认同性、服务整体性、作业协同性方面明显不足。特别是收割环节,由于收割机械价格高,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买力普遍不足,造成收割机械严重缺乏,必须外地引进,增加服务组织的运营成本。

1.2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还不满足大面积实施条件

近几年,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扶持下,江津区的乡村公路建设迅速、分布合理,各村社均有公路可以抵达,但重庆是邱陵地区,地势高低不平,落差较大,许多农田农业机械要到达还是有非常大的困难,特别是水稻收割机械。因此,还需要建设必要的农业生产便道,才能满足大面积机械生产操作的条件。

1.3 服务价格问题

2015年,重庆实施水稻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的收费标准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2015,年重庆市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费用达到670元/667 m2,其中种子每667 m2大约120元(1 kg种子),肥料每667 m2大约175元(50 kg复合肥)的费用尚未包含在服务项目中。这样算下来农民自筹实际在563元/667 m2,财政补贴402元/667 m2,这项政策农民还是热烈拥护和支持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终将推向市场,在财政补贴政策取消之后,农民是否还会接受总计成本为965元/667 m2的服务价格。同时,在有的作业环节的价格超出市场价格太多,如机械化插秧当地现价约在100元/667 m2,机械化收割约在150元/667 m2。

1.4 集中育秧存在的问题

在江津区,机械化插秧技术的育秧采取的是旱地秧盘育秧,在实施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育秧集中,便于管理。每667 m2稻田用秧量约为16个秧盘,每个秧盘需用营养土3~3.5 kg,这就造成了集中育秧时营养土使用量大,秧地的土壤损失严重,几年下来。秧地的耕作层将会全部丧失,完全失去耕作能力。长此以往,育秧所用土地流转到服务组织都会很困难,甚至会造成农民与服务组织之间的矛盾纠纷。

2 对策分析

2.1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一,建议继续加大对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财政扶持力度,特别是农业机械购置的补贴,应根据农业机械品种和价格,适当提高扶持百分比;对越适应当地的农业机械品种、价格越高的,扶持百分比应当越大,以减轻服务组织购置中资金负担,达到完善服务组织硬件配置,提高社会化服务质量,实现高效农业的目的。

第二,建立以县乡农技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农村合作组织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为水稻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体系。

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操作培训,提高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各类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素质,保障全程社会化服务有效、及时的顺利实施。

2.2 完善基础设施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业机械进出的生产便道建设和灌溉设施建设,大力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逐步推进水稻生产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道路,加快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进程。

2.3 细化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补助资金的作业环节

第一,建议试点资金连续加大投入,形成作业补贴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农民投入、财政补贴”的长效投入机制,使党和国家实施的这项新的惠农政策,惠及千家万户。

第二,深入细化水稻生产的各个作业环节,进一步科学测定各作业环节的作业价格标准,制定出符合市场的作业价格和补助标准。同时,将水稻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全部纳入服务环节中,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更好的统一推广良种良法,更准确的把握农时农事,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产出率,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使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得以规范化、细致化、透明化。

2.4 建议加快专业育秧服务组织的建设

将育秧环节交由育秧服务组织实施,或者加育秧营养土生产企业的建设,将营养土的需求推向市场,这样既防止了育秧地块土壤的损失,又能保证水稻秧苗高品质、高效率的生产。

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是稳定我国水稻生产的先进做法,保证了我国的粮食生产面积,有力保障了我国的粮食产量。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完善服务条款,使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殷秀萍,王洋,郭翔宇.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J].学术交流,2013(5).

(责任编辑:刘昀)

作者:郑洪彬

第4篇:黑河地区水稻水稻生产技术总结报告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水稻研究室)

黑龙江省黑河市属于高纬度寒冷稻作区。这里是目前我国和世界上水稻种植的纬度最高限。黑河地区横跨

四、

五、六共三个积温带。近年来,随着早熟、极早熟耐寒水稻品种选育创新和稻作栽培技术水平的进步,实现了喜温作物水稻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高产与稳产。黑河地区的水稻生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面积由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的接近40万亩。黑河分院水稻室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试验数据积累和整理,并与与种植大户、农业推广部门等生产经验相结合,形成黑河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一、黑河地区水稻生产农时标准

(一)大棚扣膜期:大棚扣膜于3月20日前全面完成。

(二)浸种催芽期:浸种始于3月24-25日,结束于4月4-5日;催芽始于4月5-6日,结束于4月15-16日;集中浸种、催芽4-5批次。

(三)秧田播种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棚内置床温度(有地膜)稳定通过12℃以上时即可开始播种,适播期旱育机插中苗4月8日-20日。

(四)泡田整地期:上年秋季或4月上旬旱整地,4月10-15日开始放水泡田,4月15-20日开始水整地,5月5日前结束。

(五)移栽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3℃,泥温稳定通过15℃时为移栽始期,机械插秧5月10日开始,5月25日结束。

(六)晾田控蘖壮根期:水稻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位,10叶品种7叶,预计田间茎数达计划茎数80%左右时,在6.5叶期开始晾田,控制8叶的同伸分蘖发生。

(七)稻瘟病防治期:10叶品种在水稻8.1-8.5叶期防治水稻叶瘟;水稻孕穗末期-始穗前期防治水稻穗颈瘟;水稻齐穗期后15~20天防治枝梗瘟、粒瘟。

(八)安全成熟期:水稻在9月8日前安全成熟,安全成熟的标志为全田水稻穗部黄化完熟率95%以上。

(九)收获期:商品粮收获10月16日前结束。

二、黑河地区水稻生产用种标准

(一)种子标准:水稻种子发芽率85%、纯度>98%、净度>98%以上、水分<14.5%以下。

(二)芽种标准:芽种标准为芽长2毫米以内,根、芽长一致,呈“双山型”。

(三)种植比例: 第三积温带下限以10叶品种为主,11叶品种占30%;第四积温带生以10叶品种为主,11叶品种占10%;第五积温带以9叶品种为主,10叶品种占20%。

(四)主栽品种:北安主星、海星等三积温带下限四积温带上限地区以龙粳

31、龙粳

36、龙粳

37、龙粳

24、龙粳27等为主,五大连池、嫩江、逊克等地以龙粳

24、龙庆稻2号、龙粳

27、龙粳

31、黑交06-213为主;五积温带以黒交970

9、为主,搭配种植龙粳

24、龙庆稻2号等。

三、黑河地区水稻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一)旱育壮苗量化标准:旱育中苗叶龄3.1-3.5叶,秧龄35天左右,生产上要求旱育中苗具有10条以上根系,地上百株干重3克以上。

(二)水稻旱育壮苗外部形态标准:

1、根白而旺。

2、扁蒲粗壮。

3、苗挺叶绿。

4、秧龄适当。

5、均匀整齐。

四、黑河地区水稻培育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一)旱育秧田标准

1、规范化秧田。规范化秧田置床高度20-30厘米,置床宽度7-8米,棚间距13米,秧田布局合理,井(水源)、池(晒水池)、床(苗床)、路(道路)、沟(排水沟)、场(床土、有机肥堆放场)、林(防风林)综合配套。

2、二秋三常年。秧田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备床土、有机肥、培肥地力。

3、钢骨架大棚。钢骨架大棚高2.5-2.7米,宽6-6.7米,长60-63米。大棚燕尾槽开闭式肩部通风和卷帘器肩部通风技术,加强防风建设,培育壮苗。

4、扣棚。早扣棚、早化冻,保证种子播在暖床上,早生根、早发苗。

5、大棚增温。采用大棚三膜覆盖、两膜覆盖增温技术。

(二)置床处理技术标准

1、做床。要求旱整地旱做床,秋季粗做床使床土平整细碎、床面平整、土质疏松,有利于部分根系通过盘孔,扎入置床吸收养分和水分。

2、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 。每100平方米用壮秧剂30公斤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如测定置床pH值达不到4.5-5.5之间,再用77.2%固体硫酸补调到标准pH值。

3、床土配制。将过筛的床土3份与1份腐熟有机肥或4-5份床土与1份炭化稻壳混拌均匀,然后,按照种衣剂配套肥使用说明将床土与配套肥充分混拌均匀后堆放待用,要堆好盖严,防止遭雨和挥发。

4、机插秧苗摆盘。在播种前5-7天进行摆盘,普通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厘米,高性能机插盘和钵形毯式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5厘米,盘土厚薄一致,误差不超过1毫米。

5、浇水。摆盘后采用微喷浇水要一次浇透底水。

6、覆土。摆好盘浇透底水后,当气温达到秧苗生育低限温度指标(气温5℃,置床温度12℃)时即可播种,播种器匀速作业。覆土要求厚薄一致、到边到角、覆盖严密。

7、保温增温。水稻播种后采用三膜增温时先覆地膜,然后再扣小棚,或覆上防寒膜,或采用炭火炉、液化气炉等增温。4月15日前播种的秧田采用三膜增温技术。

(三)播种技术标准

1、播期。采用三膜覆盖或具备增温措施的大棚机插苗最佳播期为4月10-18日。

2、播量。常规机插中苗播芽种4400粒/盘(种子发芽率90%,机插中苗田间成苗率90%),即每100平方厘米播芽种275粒)播种时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秧盘边缘无聚堆和压摞现象。 (四)秧田管理技术标准

1、温度计监测棚内温度。种子根发育期主要是指播种后到不完全叶抽出的时间,约需7-9天时间,要求棚内温度不超过32℃,超过此温度时即打开大棚两头开始通风,下午4-5时关闭通风口;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从第1完全叶露尖到叶枕露出,叶片完全展开,约需5-7天时间,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及时通风练苗,离乳期控制温度和水分,棚温控制在2叶期22-25℃,最高不超过25℃;3叶期20-22℃之间,最高温度不超过25℃,最低温度不低于10℃。

2、防病:离乳期应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

3、秧田追肥:为了保证秧苗健壮生长,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秧苗1.5叶期、2.5叶期各追肥一次,每次追纯氮1克/盘,即硫酸铵5克/盘(尿素2克/盘)。

4、做好插前三带工作:移栽前一天带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克,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药:70%艾美乐6-8克/百平方米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兑水3公斤喷洒预防潜叶蝇;带生物肥:0.15%天然芸苔素1克/棚,或生物肥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五、黑河地区水稻田间作业技术标准

(一)生产全程机械化

1、秧田机械化。最好实现集中浸种、集中催芽和精密秧田播种器播种,秧田播种以精密播种器为主,人工播种器为辅。

2、移栽机械化。以机械插秧为主,以洋马、久保田等高速插秧机为主。

3、整地机械化。水田旱整地以翻地机械为主,旋耕、深松机械为辅,水整地以搅浆机整地为主,手扶拖拉机找平为辅。

4、收获机械化

水稻收获在枯霜前以机械割晒、机割机拾、半喂入式收获为主,枯霜后以机械直收为主、,充分发挥半喂入式收获机的作用。

5、植保机械化

在充分发挥飞机航化作业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弥雾机的作用,每户一台弥雾机,本田防病防虫要坚决淘汰喷雾效果差、防效差、效率低的人工背负式喷雾器。

(二)耕作技术标准

1、本田规划。实行单排单灌,灌水渠地上渠,排水渠地下渠。

2、泡田。本田实行花达水泡田、花达水整地,即泡田水深为垡片高的2/3为宜。

3、整地。在水田放水泡田之前先进行旱整地(旋耕或平地),放水泡田3~5天垡片泡透后即可进行水整地,水整地要求达到早、平、透、净、大、齐、深、匀 。

4、沉淀。水整地沉淀后,田面指划成沟慢慢恢复是最佳沉淀状态,此期正是插秧适期。

(三)移栽技术标准

1、移栽秧苗类型。机械插秧旱育中苗3.1-3.5叶适龄秧苗。

2、插秧水深。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

3、插秧时田面硬度。插秧时田面硬度检查方法是食指(或木棍)入田面一节(2厘米左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

4、移栽深度。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1.5厘米。

5、移栽密度。①原则:移栽密度总的原则是地力条件好、秧苗素质好的地号宜稀植,地力条件差,秧苗素质差的地号移栽宜密植。②密度:根据黑河高纬高寒气候特点,四积温带插秧规格在30×10厘米,30×12厘米为主,每穴4-6颗,五积温带插秧规格26.4×10厘米,30×10厘米为主,每穴5-7颗。

(四)施肥技术标准

2、施肥量与比例

①施肥量: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条件好的地号少施,尤其是氮肥;地号瘠薄、肥力较差的多施。如计划产量在600公斤/亩时,建议施用化肥商品量25~30公斤/亩,其中,旱改水5年以内的稻田施用氮磷钾总量在25公斤,生物硅肥5公斤/亩;建议使用钙肥、镁肥、锌肥等提高品质,增加优质率的肥料和使用配方肥。

②施肥比例:常规生产田亩施肥26公斤时,尿素(46%N)10公斤,磷酸二铵(18%N、46%P2O5)6公斤,硫酸钾(33%K2SO4)10公斤;N:P:K比例为2:1:1.2,要提高钾肥用量,使氮:钾达到1:1。如果使用50%硫酸钾(K2SO4)10公斤或60%氯化钾(K2CL)10公斤,则N:P:K比为2:1:1.8或2:1:2.2,常规生产田可以减少50%硫酸钾或60%氯化钾3-4公斤。

4、肥料种类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氯化钾)、生物硅肥为主。

5、施肥时期

①基肥:氮肥总量40%、磷肥100%、钾肥60%、硅肥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人工全田施入或用撒肥器施入,随着搅浆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

②蘖肥:氮肥总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4叶期)立即施入或在插秧后3~4天及时施入。蘖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田施入,其余20%哪黄哪弱施哪。蘖肥在施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施用3-4公斤硫酸铵。

③穗肥:在水稻倒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用氮肥总量的30%,钾肥总量的40%。

④粒肥:生产田以叶面追肥代替粒肥。

(五)浅湿灌溉技术标准

水稻浅湿灌溉除返青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实行浅水灌溉以外,其他各生育期均实行间歇灌溉,土壤水分调节要点如下:

A、水稻返青期:水稻返青成活后,分蘖始盛期高肥田采取强度的间歇灌溉,中肥田采取轻度的间歇灌溉。也可视苗情在分蘖始期浅灌,分蘖盛期间歇灌溉。 B、水稻分蘖末期:水稻进入分蘖末期落干晒田。晒田适宜时期在有效分蘖临界期,最晚不超过穗分化前期,对分蘖力强的品种,当分蘖达到计划茎数的80%时就应开始晾田;分蘖力弱的品种可在达到计划茎数时开始晾田。通过晾田,稻株形态上应是叶片耸立,茎杆老健,叶色清淡,出现所谓“拔节黄”。

C、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从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灌水保持3-5cm水层,期间晾田1-2次。

D、乳熟至黄熟期:从乳熟到黄熟期,实行浅湿交替的间歇灌溉,干干湿湿,前期以湿为主,后期以干为主,到黄熟期停水。

(六)化除技术标准

1、旱育秧田杂草防治技术。水稻1.5-2.5叶期,稗草2-3叶期,千金与排草丹,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

2、本田杂草防治技术。第一次插秧前5-7天阿罗津乳油或瑞飞特或马歇特,第二次插秧后15-20天马歇特与草克星甩施。严禁水整地后立即施药,防治药剂局部富集产生药害,同时,防止两次用药间隔时间过长,二次用药时杂草已经出土,灭草效果不佳。

3、池埂化除技术。74.7%草甘膦100-150毫升/亩,或41%农达200-300毫升/亩,兑水喷雾。

(七)防病技术标准

1、寒地水稻旱育秧田病害防治技术

①水稻立枯病:真菌病害。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数量及置床、床土调酸、消毒的基础上,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时,药剂防治立枯病在水稻1.5-2.5叶期,30%瑞苗青水剂1-1.5ml/㎡,兑水5升喷雾。严格做到边喷药边喷水洗苗,严防烧苗现象发生。

②水稻恶苗病:真菌病害防治,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的基础上,进行药剂浸种或种衣剂包衣防治水稻恶苗病(详见水稻药剂浸种或种子包衣部分)。

2、移栽田稻瘟病害防治技术

(1)农业措施防病: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培育壮苗,全面提高秧苗素质,提高其抗逆、抗病性能;合理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增施钾肥、硅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严防深水淹灌,采取井水综合增温措施,保证温水入田;按照水稻条件叶龄生育进程,及时晾田壮根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增强水稻抗逆性和抗病性;合理密植,严防生育后期田间郁蔽和湿度过大,以降低病原菌浸染机率,提高水稻抗病性。

(2)穗颈瘟药剂防治:水稻孕穗末期-抽穗期2%加收米80毫升/亩+20%好米多100毫升/亩,或25%施保克(咪酰胺)10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

(3)粒瘟、枝梗瘟药剂防治:在水稻抽穗后15-20天防治粒瘟、枝梗瘟,药剂配方及防治方法同上。

(八)防潜叶蝇技术标准

(1)农业措施:培育壮苗、带蘖移栽。本田保持浅水灌溉,保持叶片直立,可减轻潜叶蝇危害。(2)药剂防治:水稻移栽一周左右做好田间调查,在幼虫初发期,40%乐果100毫升/亩或70%艾美乐6-8克/亩+2.5%敌杀死20-30毫升/亩或25%阿克泰6-8克/亩,兑水5升弥雾机喷雾防治。

(九)收获技术标准。

(1)直收时期:水稻黄化完熟率达到90%以上。(2)割茬高度:15-30 cm。(3)技术要求:不掉穗、脱谷干净、谷草分离彻底、不裹粮。(4)收获水分:籽粒含水量16%以下。(5)收获损失:直收综合损失3%以下。(6)糙米率:小于2%。

第5篇:关于市水稻生产调查报告

××是全国商品粮重点县市。当前粮食生产情况到底怎样?粮食安全会不会出现问题?××市委、市政府对此非常关心。最近,我结合“五同”活动下乡就此进行了调研。

农田没有抛荒

两种人在种田

二是种田大户即规模经营者在种田。按农业部门的统计口径,种田50亩以上为规模经营。照此标准,××市现有规模经营户650户。但××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农田只有1亩左右,50亩相当于10个以上家庭的责任田总数,要求农村十分之九的家庭退出农田让位于规模经营,目前还不大现实。如果把规模经营的标准定为30亩以上,则××全市规模经营的农田面积已达10万亩,约占农田总面积的10%。种田大户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百亩以上的种田大户,如秀市镇一种田大户种了1700亩,荣塘镇一种田大户种了500亩,目前这种大户的数量还不多。二是百亩以下的种田大户,多为一对夫妇耕种三五十亩,不另雇工。百亩以下种田大户主要是一些村组干部、有种粮技术的中年农民和家庭情况特殊外出打工不便的农民。(责任编辑:范文之家)

第6篇:关于市水稻生产调查报告

××是全国商品粮重点县市。当前粮食生产情况到底怎样?粮食安全会不会出现问题?××市委、市政府对此非常关心。最近,我结合“五同”活动下乡就此进行了调研。

农田没有抛荒

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国南方有的地方有的农田被抛荒,各界对此非常关注。通过田间现场调查并走访乡村干部和农户发现,××市并没有出现大家所担心的抛荒现象。××市有农田104万亩,其中一季农田10万亩,常年水稻播种面积200万亩。近年来全市稻谷年总产量一直稳定在16—16.5亿斤之间,单季平均亩产820斤左右。从目前情况看,××市的粮食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在调研过程中,据山区乡镇的村组干部介绍,极少数灌溉条件差的零星田块两季被改种一季的情况偶有存在,但数量极少,还不到百分之一。尽管如此这种情况仍需引起重视。

两种人在种田

一是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和妇女在种田,这是当前水稻生产的主力。××市与其他中西部县市一样,田少人多,土地远远容纳不了现有劳力,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小孩和少量中年以上妇女。对大多数农户来说,务工经商收入是其主要经济来源,种粮收入只是农家经济的补充。张巷镇何家村乌桕组共有32户农户,劳力58 人,目前常年在外打工经商的有51人,占劳力总数的88%,其中有3户全家在外,春节都未回家。该组共有水田118.5亩,其中101亩由留守老人、妇女自耕自种,占农田总面积的85.2%。乌桕村的情况在××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80%以上的劳力已经离开农田,近90%以上的农田仍为各家各户散耕散种。

二是种田大户即规模经营者在种田。按农业部门的统计口径,种田50亩以上为规模经营。照此标准,××市现有规模经营户650户。但××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农田只有1亩左右,50亩相当于10个以上家庭的责任田总数,要求农村十分之九的家庭退出农田让位于规模经营,目前还不大现实。如果把规模经营的标准定为30亩以上,则××全市规模经营的农田面积已达10万亩,约占农田总面积的10%。种田大户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百亩以上的种田大户,如秀市镇一种田大户种了1700亩,荣塘镇一种田大户种了500亩,目前这种大户的数量还不多。二是百亩以下的种田大户,多为一对夫妇耕种三五十亩,不另雇工。百亩以下种田大户主要是一些村组干部、有种粮技术的中年农民和家庭情况特殊外出打工不便的农民。

先看售粮收入和种田成本。

1、XX年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售粮收入:双季为1394元,单季为810元。其中早稻产量820斤,百斤价80元,计656元;晚稻产量820斤,百斤价90元,计738元,双季合计1394元。种单季的产量900斤,百斤价90元,售粮收入为810元。另有国家政策性补贴每亩79元,不管转租与否,此款一般归责任田承包者领取,承租者无此项收入。

2、XX年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农资、种子、水费三项支出:双季为440元,单季为240元。其中早稻化肥100元,晚稻化肥100元,早稻农药40元,晚稻农药60元,早稻种子40元,晚稻种子40元,早稻水费20元,晚稻水费40元。

3、XX年年平均每亩机耕、机播、机割三项支出:双季为280元,其中每季机耕费各50元、每季机割费各50元、每季机播(插)费各40元。种单季的一般不()用机械作业。

4、XX年年劳动力平均日工价为50元,妇女、老年人可略作下调计算。

那么种田效益如何呢?

1、XX年年自耕自种散户每亩(双季)的效益情况:又分两种,即完全自耕自种的散户和农忙时请人帮工且使用农机具的散户。完全自耕自种的散户平均每亩效益为954元,即售粮收入1394元,扣除农资、种子、水费等项成本440元,尚余954元。按平均每亩用工25个计算,这种散户种田没有利润,但每日赚到了约38元工资。请人帮工且使用农机具的散户效益为674元,即售粮收入1394元,扣除农资、种子、水费、机耕、机割、机插等6项成本720元,尚余674元。按平均每亩用工8个计算,除赚取300来元工资外,每亩利润350元左右。

2、XX年年种田大户平均每亩可获利润404元。即每亩售粮收入1394元,扣除以下成本:①农资、水费、种子等440元;②机耕、机播、机收等280元;③租田费120元;④雇工工资150元,尚有利润404元。

第7篇:水稻生产农事记录

时间:2月

生长阶段:备种→播种

农事活动:

上、中旬主要农事活动是:备足稻种、肥料、地膜、农药等农用物质,选好、培肥、整平、整细育秧苗床。

下旬主要农事活动是:海拔400米以下地区旬末开始播种。

管理目标:选用良种,做好合格苗床,适时播种。

时间:3月

生长阶段:播种→苗期

农事活动:

上旬主要农事活动是:海拔400米以下地区旬末播种结束,400~600米地区开始播种。进入苗床管理。

中旬主要农事活动是:海拔400~600米地区旬末播种结束,600米以上地区开始播种。进入苗床管理。

下旬主要农事活动是:海拔600米以上地区旬中播种结束。进入苗床管理。管理目标:防止烂种死苗,防鼠、除草,培育壮秧。

技术要点:

二、三月农事活动中关键技术是:

1、选用良种。选用优质高产杂交良种,每亩大田备足种子1.5公斤。

2、备足物质。按栽1亩大田,需壮秧剂1公斤、地膜12~15米要求备足物质(抛秧每亩还应备足561孔塑料软盘35~40个)。

3、培肥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土壤疏松、粘砂适中、管理方便的菜园地或旱田作苗床地,按栽1亩大田需12~15平方米的苗床备足床地,整平整细培肥苗床。抛秧应在播种前30天,按每40个软盘备足80公斤过筛的中壤菜园土作营养土。

4、适时早播。抢“暖尾冷头”播干种子。旱育秧播前每12~15平方米苗床用1公斤壮秧剂均匀撒施并翻欠整平,泼足底水,均匀播种,喷湿盖种土,起拱盖双膜。旱育秧播种盖土后,亩用20%丁苄100~150克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杂草。抛秧播种时,先将软盘摆入泼湿的苗床上,然后将1公斤壮秧剂均匀混入60公斤营养土并装入40个盘内,再播种;播后细土盖种,清水喷湿,起拱盖双膜。苗床四周投放毒饵防治鼠害。

5、苗床管理:1~2叶期膜内温度控制在20~25℃,1叶平展后揭走内膜,3叶期后白天揭膜炼苗,晚上盖膜护苗;床土不发白不喷水,齐苗后让床土水份逐渐散失。秧苗2叶1心时用移栽灵1支兑水15公斤喷施秧苗,防止青、黄枯死苗。寒潮期间不能施用化肥。

时间:4月

生长阶段:移栽→分蘖

农事活动:

上旬主要农事活动是:海拔400米以下地区冬水田开始栽秧。

中旬主要农事活动是:海拔400~600米地区冬水田开始栽秧。

下旬主要农事活动是:海拔600米以上地区冬水田开始栽秧。

管理目标:及时返青,促进分蘖,防治杂草、病虫。

技术要点:

四月农事活动中关键技术是:

1、施足底肥。栽秧前,抢时犁耙本田,每亩本田施用高效复合肥(氮=

15、五氧化二磷=

15、氧化钾=15)40-50公斤(或者碳铵40~50公斤、过磷酸钙35~40公斤)、硫酸锌1.5公斤作底肥。

2、适栽叶龄。抛秧最适抛栽叶龄为3~4叶;旱育秧最适栽插叶龄为小苗3~4叶,中苗4~5叶,大苗5~6叶。

3、栽抛规格:旱育秧宽窄行条栽,宽行40~50厘米,窄行23厘米,退窝15~17厘米,亩栽1.2~1.4万窝。抛秧要增加10%的窝数,分次分厢定量均匀抛撒。

4、加强田管:一是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二是抛秧3天后下田匀密补稀;三是栽、抛秧后7~10天,亩用53%苯苄40~50克加15公斤湿沙撒施除草;四是小春田等肥力差的田块,返青后亩用5-7公斤尿素作追肥。发生叶稻瘟的田块,亩用20%富士一号乳剂100克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

时间:5月

生长阶段:移栽→分蘖

农事活动:

上旬主要农事活动是:全县冬水田栽插结束。抢收抢栽油菜田。

中旬主要农事活动是:抢收抢栽小麦田。进入栽后田间管理。

下旬主要农事活动是:25日前全县水稻栽插结束。海拔400米以下地区防止坐蔸。管理目标:促进分蘖,防治杂草、叶稻瘟和一代螟虫。

技术要点:

五月农事活动中关键技术是:

1、促进分蘖。加强小春田、迟栽田水肥管理,促进分蘖。

2、苗足晒田。月末对苗足的早栽田、大肥田进行排水晒(露)田控苗。

3、防治杂草。亩用53%苯苄45克加15公斤湿沙拌匀后撒施防治杂草。

4、防治病虫。亩用20%富士一号乳剂100克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叶稻瘟。下旬,亩用3.6%杀虫双颗粒剂1公斤撒施或18%杀虫双水剂200~300毫升或45.8%绿色稻保50克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一代螟虫。

时间:6月

生长阶段:拔节→孕穗

农事活动:

上、中旬主要农事活动是:防止坐蔸,晒(露)田控苗壮杆。

下旬主要农事活动是:防治病虫。旬末适当深(蓄)水防伏旱。

管理目标:控苗壮蘖,促进幼穗分化,控制病虫为害。

技术要点:

六月农事活动中关键技术是:

1、防止坐蔸。深脚冷浸坐蔸田要排水露田和增施草木灰;因缺素造成的坐蔸,每亩本田用硫酸锌1.5~2公斤、磷酸二氢钾1公斤混湿细土15公斤均匀撒施。

2、蓄水防旱。下旬加高加宽田缺,抢蓄伏前雨,适当深蓄防伏旱。

3、防治病虫。亩用10%吡虫啉(必啉)10~20克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赤斑黑沫

蝉和稻飞虱。亩用20%富士一号乳剂100克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叶稻瘟。亩用20%井冈霉素25克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纹枯病。

时间:7月

生长阶段:抽穗→灌浆

农事活动:

上、中旬主要农事活动是:防治病虫,巧施穗粒肥。

下旬主要农事活动是:再生稻地区施用促芽肥。

管理目标:防治稻飞虱、二代螟虫、纵卷叶螟,预防穗颈瘟,防止早衰。技术要点:

七月农事活动中关键技术是:

1、防治病虫。破口期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喷雾预防穗颈瘟。亩用10%吡虫啉(必啉)10~20克喷雾防治稻飞虱。亩用18%杀虫双水剂200~300毫升喷雾防治纵卷叶螟、二代螟虫。

2、巧施粒肥。齐穗前15~17天对肥力低或苗架差的稻田,亩施3~5公斤尿素加3-5公氯化钾作穗粒肥。

3、施促芽肥。再生稻地区头季稻齐穗后15天左右及时追施促芽肥,一般亩施15~20公斤尿素加1~2公斤磷酸二氢钾作促芽肥。

时间:8月

生长阶段:灌浆→成熟

农事活动:防治病虫,适时收获。再生稻地区追施发苗肥。

管理目标:头季稻活熟到老,再生稻早发苗多发苗发壮苗。

技术要点:

八月农事活动中关键技术是:

1、防治病虫。再生稻地区下旬防治三代螟虫,有水田亩用3.6%杀虫双颗粒剂1公斤撒施,无水田用18%杀虫双水剂200~300毫升喷雾。

2、追施发苗肥。再生稻地区头季稻收获前3天内亩施5公斤尿素作发苗肥。

第8篇:县水稻生产总结

水稻是**县粮食生产主要作物之一,是我县农民主要口粮来源,虽不能完全自给自足,但我们任把水稻生产作为科技兴粮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为保证水稻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年水稻生产中,我们坚持做到高产与优质并重、数量和效益统一,强化了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关键环节,突出抓主推优质高产品种、主推技术培训和操作技术要领到位等工作,以全面提

高科技对水稻生产的贡献率。现总结如下:

一、水稻生产的基本情况

我县水稻生产和其它地区一样,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曾一度抛荒严重,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面临严重的挑战。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发出了“一号文件”,文件明确要求,要集中力量促进农民增收。随着一系列种粮优惠政策的出台和执行,我县广大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出现了恢复性双增。全县共完成水稻栽插面积5.5万亩,实收面积5.5万亩,比上年实收面积5.3万亩增加0.2万亩;平均亩产417公斤,比上年平均亩产407公斤增10公斤;总产实现2293.5万公斤,比上年总产2157.1万公斤增136.4万公斤,增6.3%。其中旱育秧2.5万亩,平均亩产422公斤,总产1055万公斤;其它育秧方式3万亩,平均亩产412.8公斤,总产1238.5万公斤。优质稻面积3.5万亩,平均亩产422公斤,总产实现1477万公斤。

二、狠抓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

1、选用优质高产良种。优良的杂交组合进行合理的布局是夺取水稻稳产高产的基础。为此,根据不同的海拔位置及水源条件,合理布局品种。在海拔700米以下水源有保证的田块,主要选用金优1

17、金优18

8、川香优6号、t优300、国香5号等高产优质组合;海拔700-900米地区及相对缺水田块选用国丰1号、国丰2号等组合。

2、适时早播,培育壮秧。

在我县水稻生长期间,前期低温阴雨,抽穗扬花期的高温伏旱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在栽培上注重适时早播,强化苗期管理,培育壮秧。播期安排上,针对不同的育秧方式,结合不同的海拔位置,分类进行指导。采用温室两段育秧的播种时间为,海拔600米以下地区在三月底;600以上地区在四月上旬;旱育秧的播期比当地温室两段秧的适宜播期提早3--5天; 在水田进行旱育秧的强调苗床质量:一律做成标准式湿润苗床后才播种育苗。播种期始于3月底至4月10日,15日前结束。在育秧技术上,狠抓培育壮秧这一关键环节。一是抓好种子播种前的晒种、药浸、催芽等事宜。二是做好秧床的选择与制作,认真进行土壤消毒、灭菌及调酸。三是严格掌握播种技术,旱育秧按照育中苗的要求,每平方米的苗床播露嘴谷种130—150克,分厢定量,均匀撒种,薄土盖种不露籽,盖双层膜保温保湿。四是加强苗床温度、水份、施肥及防治病虫草害的管理。

3、适时早栽、合理密植。掌握适宜的秧龄和叶龄是进行适时早栽的基础。旱育秧35—40天,5—6叶栽插,今年水稻始栽于5月3日,集中栽插在5月10—20日。在栽插规格及方式上,采用宽窄行、等行栽插,每窝栽2粒谷秧苗。旱育秧一般田亩植1.8—2万蔸左右,较肥田亩植1.4—1.6万蔸,海拔较高及干磅田亩植2.0—2.1万蔸。秧苗栽入大田前,用20%三环唑750倍液浸(喷)秧苗,防治苗期叶稻瘟的发生流行。

4、施足大田底肥,配方施肥,科学管理。大田施肥,采取“以底肥为主,农家肥为主,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为主”的方针。即底肥亩用农家肥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草木灰(或氯化钾15公斤)150—200公斤、尿素(或相应含量的其它氮肥)15—20公斤,冷浸田增施0.5—1公斤锌肥。施肥方法采用“前促、中控、后补”,对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尿素作全层一次性施用,对保水保肥力差的沙田,则留5—6公斤尿素在栽后7—10天追施促分蘖。在田间管理上,切实抓好四项主要工作:一是实行科学的水浆管理,采取“浅水过

六、深水迎伏、干湿养谷”的原则。二是早施追肥及时除草,于栽后7—10天,亩施尿素5—6公斤加除草剂一包拌匀撒施,达到促分孽除杂草。三是对拔节期落黄过头的田块,亩用尿素3—4公斤酌情施用花粒肥。四是狠抓了对水稻分蘖期的螟虫、分蘖盛期的叶稻瘟,7月上旬的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8月上旬褐飞虱及穗颈瘟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此外,在水稻的抽穗初期,喷施“九二o”等结合根外追肥,促进抽穗整齐、提高结实率,为水稻增粒、增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领导,狠抓科技到位工作

1、加强领导,部门重视。全县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把今年水稻生产工作,提高到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了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

第9篇:2013年水稻生产工作总结

2013年,是我县水稻生产大发展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农业局与各乡镇积极谋划,明确方向,认真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强化工作落实,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实现了全面兴水兴稻的发展目标,多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提高和新突破。全县共落实水稻种植面积13538亩,比2012年增加6818亩,增幅101.5%。据农业局组织人员测产调查,全县水稻平均单产达到585.7公斤,高产田块达到678.9公斤,低产田达到501公斤,比去年的557公斤,增28.7公斤,增加了5.2%。

一、主要特点

主要是强力推广三种发展模式。

一是“以水兴稻,兴水兴稻”的倒逼水利建设模式。 水稻产业,前年谋划,去年恢复发展,今年跨越发展,实现了“持之以恒,稳扎稳打,连续倍增”的目标。两年时间,投资2000多万元,在湍河上新建截潜流工程四处,清淤硬化渠系近3.3万米,自流灌溉面积达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扩大了3万多亩。调动了乡村组三级和私营企业老板、

1

在外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二是“两头工厂化,中间专业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产前,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节约了土地,缩短了工时,降低了费用,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插秧,人工一人一天一亩100—120元,机械一机二人一天40亩一亩30元。今年第一年,就建起了2000亩的育苗中心,推广机械插秧2000亩。产中,统一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组建了两个专业合作社,全程跟踪服务。产后,动员县内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老总谢国定,投资1.5亿元,占地70亩,建设车间及配套设施5.3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12万吨的优质大米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产品包装、商标注册已经完成。解决了农民的售后服务、加工增值问题。

三是大乡、大村、大户、大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 2013年通过强力推进,全县共形成3000亩以上乡镇2个(赤眉镇、七里坪乡),种植大村10个(赤眉镇的朱陈村、夹道村、四坪村,七里坪乡的三道河村、后坪村,马山口镇的岳岗村、庵北村,夏馆镇的吴岗村,赵店乡的岗堤村,湍东镇的北符营村),千亩大方1个,百亩示范方20

2

个,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大户2个,流转土地2000多亩。在大方大户的带动下,高产栽培技术得以普及,提高了关键技术的到位率。推行规模经营,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生产,解决了水稻的种植难题。

二、具体做法和成效

内乡县有种植水稻的传统,但由于近年来河道采砂,河床下降,水利失修,品种不优,种植技术落后,没有专业化服务,投工投劳多,比较效益低等多种因素,导致群众没水种稻,不愿种稻。面对诸多问题与困难,2013年县农业局和各乡镇把服务发展水稻产业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积极谋划,针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认真分析,调查论证,查找症结,摸着石头过河,全程用心服务,使水稻生产成为传统产业的升级版,推动了水稻产业的跨越发展。

——行政推动促发展。首先县委全书记高度重视水稻生产。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等会议上多次强调发展水稻的重要性;在水稻发展过程中,多次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调研和视察水稻生产;先后多次主持召开了水稻生产座谈会,对发展水稻生产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对职能部门上报的水稻生产工作汇报等材料做了多次重要批示。其次县政府党组成员於景银身体力行,亲自带队学习考察,亲临一线调研指导,

3

经常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调研和视察水稻生产,在生产的关键时期,多次组织召开水稻生产座谈汇报会,时刻关注水稻的发展进程;三是赤眉、七里坪、马山、赵店等八乡镇都把发展水稻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排上工作日程,主要领导亲自上前,亲自进行安排部署,划定种植大方,出台奖补政策,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根据工作进展,先后于2月19日、2月21日、3月15日、3月29日、4月2日、4月16日、6月6日,分别召开了水稻发展汇报座谈会、全县水稻生产工作会、全县水利建设观摩会、全县水稻专题汇报会、水稻旱育秧现场会和全县水稻插秧现场会,加压鼓劲促发展。五是强化督查,加压紧逼促发展。县农业局多次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深入各乡村和水利工程现场,听取主要领导汇报,实地现场察看,督导工作落实,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狠抓水利建设夯基础。要想兴稻,必先兴水。上至县委书记,下至村组干部,都在搞调研,查水源。2013年首先分层次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进行全面调研。先后组织召开了有关植稻乡镇主抓领导、部分村组干部和种植大户座谈会,了解当前水源建设现状,做好水利建设规划。其次是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督导与协调。针对每一个工程,每个坝的每个堰门的位臵和高度都进行了认真的规划,时刻关注着工程的进度,确保能满足今年水稻生产用水。赤眉镇的福

4

山坝修建后,其龙泉堰虽在赤眉镇境内,但效益却在下游的赵店乡。赵店乡的张庄坝修建后,其双河堰在赵店乡境内,但效益在湍东镇。为此农业局积极协调三乡镇,要从全局出发,做好本乡镇境内堰渠的修复疏通,确保下游正常用水。其三是分别于3月29日、4月2日,组织召开全县水利建设观摩会和水利建设专题汇报会。同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全书记和於县长多次深入施工现场调研指导,推动了水利建设的顺利开展。2013年在赵店乡、赤眉镇、七里坪乡的积极努力下,全县开工新建了赵店乡张庄村、赤眉镇福山村、七里坪后坪村3个截潜流工程,修复加固了赤眉镇夹道村截潜流工程,进行渠系清淤及修复硬化项目11个,新修硬边渠及清淤渠系32760米,全县水利建设总投资达1300多万元,有效灌溉面积扩大了3万多亩,水稻面积扩大到13000余亩。

——优化品种结构抓关键。多年来我县水稻生产,由于面积小,效益低,生产处于无序状态,品种多由乡镇经销商盲目引进,品质不优且多乱杂。为切实做好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工作,农业局一是积极外出考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先后到河北省农科院,到我市植稻大县南召、唐河、桐柏,以及信阳市农科院、种子管理站、光山县、息县实地考察学习水稻新品种、新技术,重点引进试种了国稻6号、丰两优1号、丰两优4号、准两优60

8、川香优6号、太和香糯等籼稻品种和9优

418、宛粳09

6、徐68优20

1、69优8号等

5

粳稻品种,分别在七里坪后坪村、赤眉镇朱陈村进行示范展示。二是积极做群众工作,改变群众认识,推广优质稻。新品种9优418为优质杂交粳稻,产量高品质优,但生育期长,比群众习惯种植的籼稻晚熟一星期,收割较晚。群众担心新品种产量不高,零星种植收割晚,没有收割机收割,同时怕优质卖不出好价钱,而不愿种植。农业局组织人员深入乡村,为群众联系收购企业,算好效益帐,并规划大方种植,确保统一机收。三是县财政和各植稻乡镇加大了对9优418的推广补贴力度,全县良种补贴达40余万元。通过多方努力,2013年9优418成为我县的主导当家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县水稻面积的40%以上,这在全市的其他成熟稻区都是少见的。

——推广旱育秧技术育壮苗。水稻旱育秧具有秧龄弹性大、秧苗矮壮、分蘖多、白根多,移栽后返青快,节水、无需寄栽、管理方便、减轻劳动强度等优势。但我县的七里坪乡、夏馆镇等乡镇的稻农多年来一直习惯用两段育秧和水育秧,由于农技推广网络线断网破人散,乡镇农技干部也没接触过旱育秧,怕推广旱育秧失败,没法给百姓交待,新技术推广困难重重。为此,农业局一是成立水稻技术服务小组,明确了分包乡镇的技术专干,具体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二是编写水稻旱育秧技术明白纸2万余份,发放到各植稻乡村。三是进行实地现场指导,开展技术培训80余场次。手把手

6

地指导群众如何进行播前晒种和药剂浸种,如何选择与制作育苗床,如何均匀播种、薄土盖种,如何播后化除等。四是积极组织召开水稻旱育秧现场会。4月16日在赤眉镇朱陈村成功召开了全县水稻旱育秧现场会。2013年旱育秧技术已在全县全面推广,育秧成功率达100%。

——加快土地流转扩规模。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必由之路,是水稻产业化发展的必备条件。土地流转,对于不愿种地的年轻人来说,无所谓,而对于目前在家种地的老人来说,却有难以割舍的情结,特别是把自家仅有的几分亩把水浇地流转出去,更是难以割舍。农业局一是通过各乡镇积极协调,做好各乡村工作,力争整片流转。二是做好合作社工作,逐年按5%的比例增加土地流转价格。至目前,七里坪乡后坪村、马山口镇庵北村、赤眉镇四坪村、湍东镇北符营村四乡村与菊乡粮油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共签订流转合同800余亩,流转年限10年。赵店乡岗堤、红堰、花洼三个村,集中连片600亩水稻,统一承包给天宝恩商水稻专业合作社种植,由合作社进行统一旋耕整地,统一机插秧,统一放水等田间管理,解决了农户分散种植的难题。土地的成功流转和承包种植,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生产,解决了水稻发展的难题,带动了种植面积的落实。

——引进工厂化育秧出精品。工厂化育秧是实现水稻生

7

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节省秧田、育秧成本低、秧苗质量好、节种省工等优点。工厂化育秧在我县是个新生事物,不仅农民没见过,农业局的技术人员也没见过。工厂化育秧的成本有多高,我县的土壤质地、气候条件是否适合,怎样进行工厂化育秧,一切都是未知数。为此农业局一是认真组织水稻办及合作社人员到信阳潢川县实地考察学习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技术,考察其厂房建设、仪器设备,学习他的管理经验。在潢川就动员两个合作社,做工作至深夜,连夜起草了工厂化育秧技术服务合同,并与潢川兴豫合作社成功签订。二是先后多次聘请信阳潢川县兴豫合作社技术员,来我县进行实地指导和技术培训。针对潢川技术员认为我县土质粘重,不适宜工厂化育秧时,农业局组织人员分别在全县选取了三种粘性小的土样,通过物流发送至潢川进行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县工厂化育秧的育秧土。三是与烟叶育苗基地嫁接,打造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利用赵店乡岗堤村烟叶育苗基地烟叶移栽后的空闲时间,进行工厂化育秧,节约了育秧成本。四是对合作社进行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予以奖补,每个合作社奖补20万元,调动合作社的积极性。2013年在赵店乡岗堤村成功建立了1个能够满足机插秧2000亩的工厂化育秧基地,成为全市的典型。

——推广机械化插秧节成本。工厂化育秧基地的建成,只是机插秧技术推广的第一步。机插秧的秧苗需多大,机插

8

秧什么品种好,什么时候育苗,什么时候插,什么时候收割,机插秧一亩的费用需多少,老百姓能否接受,太多的问题都需要一个一个解决。就拿品种选择来说,9优418晚熟,群众不愿种,机插秧育秧比手插秧育秧晚1个月,所以9优418机插秧更晚熟,到底何时能收割,潢川技术员说没种过,没经验,那就只好选择早熟生育期短的杂交籼稻国稻6号。品种选定了,还是不放心,就到有种植经验的桐柏县、正阳县考察学习。一考察一学习,技术人员吓一跳,品种选择差点出了大问题。用桐柏县农业局胡局长的原话说“机插秧选用籼稻,失败是必然的,成功只是偶然的。机插秧选用粳稻品种,是当前最新的重大科技推广项目,是河南省豫南籼改粳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中推广的一项主推技术”。解决了技术问题,谁来育插秧成为棘手的问题。建一个1000亩的育插秧基地,大约需50万元,8年收回投资成本。两个合作社一算账,撒手不干了。“谁知以后是啥形势,合作社投资那么大,以后赔了谁管你”。为此局领导千言万语做工作,算投资收益帐,算社会效益帐,亲自为合作社规划基地建设,亲自跑农机局帮合作社选购插秧机。付出终有回报,2013年两个合作社购臵了目前最先进的日本久保田高速水稻插秧机和稻田旋耕机等机插秧设备7台(套),建立育秧基地1个,一次性推广机插秧2000余亩,并全部取得成功,在全南阳遥遥领先,也是全省少见的。

9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增效益。我县水稻生产全部是自流灌溉,群众习惯大水漫灌,水往稻田内一放,不再管了,因为水是河水不花钱,不再管水,省工还省心。如何推广节水灌溉,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温,来实现水稻优质高产。农业局一是编写印发水稻全生育期浅湿晒技术材料1万余份。二是组织包乡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实地开展技术指导100余场次。全县浅湿晒节水灌溉技术应用面积达80%以上。尤其今年正值大旱年份,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不仅使水稻生产用水科学化,而且节约了水源,扩大了玉米的灌溉面积,实现了水利建设的效益最大化。

——开展专业化服务上水平。水稻生产投工投劳较多,与农村劳力较少存在着矛盾,建立专业化服务组织,解决农户发展水稻的具体困难,是保证水稻生产快速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2013年通过多方积极努力,一是分别成立了菊乡粮油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天宝恩商水稻专业合作社。两个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或土地托管,实行统一机耕,统一施肥,统一育苗,统一机插,统一管理的五统一模式,实现了由一家一户经营向统一服务的转变。二是成立了两个机防队,对全县水稻开展免费专业化统防统治。在统防统治现场,对机防人员进行了现场培训,做到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三是争取水稻病虫害防治专项经费26万元,减轻了稻农病虫害防治的负担,有效控制了病虫害发生,杜绝了高毒、高残

10

效和禁用农药的使用,保障了水稻生产安全,提高了水稻品质。

——加大投入助发展。一是加大了对水稻良种推广补贴力度。县财政对9优418种子,每亩补贴25元。各植稻乡镇也对选购优质稻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补贴;二是加大对水利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全县共开工新建了赵店乡张庄村、赤眉镇福山村、七里坪后坪村3个截潜流工程,总投资1050万元。修复加固截潜流工程1个,新修硬边渠及清淤渠系项目11个32760米,总投资达252.5万元,累计总投资达1302.5万元;三是搞好育秧和种植补贴。赵店、七里坪等乡镇对育秧和统一机耕进行了补贴;四是对合作社进行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予以奖补。每个合作社奖补20万元,两个合作社共奖补40万元;五是对农户统一机插秧进行补贴。七里坪、夏馆、马山等乡镇对统一机插秧的农户进行了奖补。

——培育龙头企业创品牌。推进水稻产业化发展的核心是抓龙头加工企业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为进一步做好稻米精深加工,提高质量档次,农业局反复做菊龙公司老总谢国定的工作,先后赴湖北、东北等地考察加工设备。目前投资1.2亿元,占地70亩,建设车间和配套设施5.3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12万吨的优质稻米精深加工厂已开工建设。产品包装、商标注册已经完成。内乡县终于创立了自己的稻米品牌。龙头企业的培育,使水稻生产真正成为

11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农业局党委的强力推动下,通过农业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2013年水稻产业全面落实了全书记提出的连年倍增的发展目标,实现了水稻种植历史上的九大转变。

——水利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由以水兴稻向以稻兴水转变。

——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取得新突破,实现了由人工种植向机械化种植转变。

——成立两个水稻生产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由单兵突进向统一服务转变。

——土地流转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了由分散种植向大户流转转变。

——品种得到优化和集中,实现了由随意选种向推广优质稻种转变。

——水稻旱育秧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实现了由水育秧、两段育秧向旱育秧转变。

——实行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实现了由粗放耕作向标准化精细作业转变。

——大力发展优质粳稻,实行优质优价,实现了由注重生产向注重经营转变。

——创建稻米精深加工厂,实现了由产品意识向品牌意

12

识转变。

稻花飘香溢四方。2013年的水稻发展,使内乡县的水变多了,处处流水潺潺;景变美了,放眼绿意盎然;人变精细了,体现在各级领导的精细领导上,体现在农业技术人员的精细服务上,体现在农民生产生活的精细变化上。

三、存在问题

在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跟踪指导和浅湿晒节水灌溉技术普及和落实上,还需进一步细化强化,以进一步改变农民的传统习惯,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稻农收入。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六日

上一篇:高速公路免费利弊下一篇:河南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