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2022-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及装备研究

摘要:介绍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主要内容,探讨我国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的重要意义及主要原则,展望其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及内容,为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均衡发展及提高水稻单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机械收获

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是指水稻从种到收以及稻谷处理全面实现机械化,其关键环节包括整地、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施肥、喷雾)、收割和烘干处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它既包括农机作业的工艺流程,又包括作物生长的农艺要求。只有把机械技术与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并合理应用于水稻生产,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主要内容

1.1 工厂化育秧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在人工控制水、肥、土、温、湿、气等条件下,为种子、秧苗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使秧苗均匀、健壮、整齐,为农户和种粮大户提供高质量秧苗,减轻“倒春寒”影响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是实现水稻生产种子良种化、育秧工厂化、供秧商品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

其主要工艺流程为:晒种→脱芒→选种→浸种→催芽→脱水→播种→覆土→增温出苗→绿化炼苗→机械抛秧。根据其工艺流程研制的育秧机具有碎土机、破胸催芽设备、联合播种设备、秧车、秧架、秧盘、秧盘网托、快速催根立苗设备和炼苗设备等。

1.2 机械化插秧技术

机插秧作业时,应合理密植,一般行距为30 cm左右,穴距12~15 cm。空穴率不超过3%,且秧苗深浅一致,基本做到无深秧,无漂秧。

按照作业行数,插秧机有4行、6行和8行3种类型;按照行走方式,插秧机有手扶式和乘座式2种类型;按照作业速度,插秧机有步进式和高速两种类型。步进式(手扶式,4行)价格便宜、小巧灵活、劳动强度大;乘座式(高速,6行、8行)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经过不断改进,这些插秧机的作业质量和机械性能都比较可靠,维修服务和配件供应也较便利,且均享受政府补贴。

1.3 机械化耕整地技术

使用水田耕整机、水田驱动耙或旋耕机等机械对水田进行耕整,要求耕透熟土层,覆盖平,无残茬,晒垡2~3 d后水整,地面高度差不得超过3 cm,且土壤柔软无僵垡。水田旋耕可一次性完成水田机翻、机耙,机械作业成本低,作业环节少,省工省时省油,而且节省泡田用水(可节水30%~50%)。其旋耕作业碎土能力强,地表平整,一次旋耕能达到一般犁耕和耙地作业几次的碎土效果,耕层透气、透水性好,有利于根系发育。

1.4 机械化深施肥技术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通常在进行土壤深耕作业时,使用化肥深施机械装置,将底肥翻到土表下6~15 cm,在农作物追肥时也可使用此项技术。

1.5 机械化植保技术

多年来,水田作业都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大技术难题。水稻田间管理中的化学除草、治虫等作业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受作业条件的限制,常规机械无法下田作业,只能靠人工作业或人机结合作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多、作业效率低、质量难保证。近年来,主要采用机动远程喷雾防治病虫草害,操作者站在稻田的纵横埂上交错喷雾,无需下到稻田中间,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作业效果。

1.6 机械化收获技术

一般情况下,在黄熟期当稻谷的含水量为18%~19%时收割。收获方式有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2种,留茬高度一般在30 cm以下。水稻联合收获机一次完成收割、脱粒、茎杆分离、谷粒清选、谷粒装袋(或随车卸粮)等工序。当水稻谷粒90%变成金黄色、穗枝也变为黄色时,就进入收获时期,应在10 d内完成机械收获。有露水或雨后作物潮湿时,不宜立即收割。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获机的损失率应小于3.5%,破碎率小于2.0%;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获机的损失率应小于2.5%,破碎率小于0.5%。

1.7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是指在水稻收获后,直接将秸秆粉碎抛撤到田中,放水泡田后补施氮肥,然后用反转旋耕灭茬机、水田旋耕埋草机、水田驱动耙等水田埋草耕整机具进行埋草整地作业。该技术适用于双季稻或多季稻产区。

1.8 其他机械化技术

另外,在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还有利用节水、节能机械排灌和田间运输等机械化技术。

2 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粮食安全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也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65%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种植面积约占谷物面积的1/3,种植范围遍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37%,居世界第一位。

2008年7月2日通过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 000亿kg以上,2020年达到5 400亿kg以上。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举措之一就是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农业关键技术研究,着力提高粮食单产,而提高我国粮食单产水平的良法之一就是大力发展生产机械化。目前,在我国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发展中,水平最低的是水稻生产机械化。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紧迫性的认识,加大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力度。

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复杂,耕作栽培工艺细致,生产环节多,季节性强,用工量大,劳动强度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不仅可以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节本增效,比人工作业平均节本增效214.1元/667 m2。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对稳定水稻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 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的原则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的选择应贯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种植制度,我国大体可分三大类稻区:双季稻主区(7个省)、中稻主区(8个省)、单季中稻区(15个省)。其中,双季稻主区可分为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和华南双季稻区;中稻主区可分为稻麦两熟区、西南稻区和其他稻区。各稻区的机械化技术路线和发展程度差异较大。选择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时,要从种植制度、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从实际情况出发。

东北稻区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高,应在进一步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基础上,提高机收和机械烘干水平,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与稻谷产业化协调发展。稻麦两熟区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全国居第二位,机械种植是其薄弱环节,因此应将此作为积极推进的重点,同时因此制宜地推广机插秧与机直播技术。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复种指数较高,抢收抢种季节性强,是我国主要的杂交稻种植区,主要采用带水作业方式。目前此区的最薄弱环节也是水稻机械种植,机插秧、机播、机浅栽这3种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还在选择竞争之中,应尽快明确技术路线和主攻方向。中稻为主的西南稻区自然条件复杂,山地丘陵较多,气候变化大,农作物种植较分散,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地区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都较低,农机化发展困难较大,发展思路是重点解决山地和小田块机械化技术装备问题,发展中小型耕整机、手扶式插秧机、割晒机和脱粒机,推广分段收获技术,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广联合收获和烘干技术装备。

4 水稻全程机械化装备的研究发展方向

若想提高我国的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集中攻克制约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制先进适用的机具与装备。

移栽和直播是我国水稻种植的2种主要形式。在插秧机械化发展中,应重点攻克的难点有:研究低成本育秧技术;研制成本低、性能高、可靠性强的插秧机械;研制具有区域特点的插秧机械;研制杂交稻、超级稻插秧机械。在直播机械化发展中,应重点研制水稻种子处理技术及设备、适用于不同类型稻种的精量排种器和直播机。

在水稻田间管理机械化方面,应将精准农业技术应用于水稻田间生产管理,主要包括稻田-水稻环境系统重要信息的快速获取与解析技术,水、肥、药的精准控制技术及变量作业机械。

在水稻干燥机械化方面,应着重解决能源消耗以及作业成本的问题,其主要研究重点包括:提高对不同稻区不同含水率稻谷的适应性,提高作业效率;采用多种热源,降低作业成本及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建设集中干燥中心,提高干燥过程的控制自动化程度。

在水稻收获机械化方面,应着重研究及解决的问题包括:全喂入联合收获机收获高湿水稻脱粒和夹带损失严重的问题;降低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的价格,并形成系列产品;提高水稻收获机对泥脚深度、高秸秆作物的适应性;提高水稻收获机的大喂入量适应性;提高水稻收获机的自动化程度,例如喂入量与损失自动监测、割台高度自动仿形控制、滚筒转速自动控制、行走速度自动控制、分离清选系统参数监测控制等。

作者:牟楠

第2篇:大洼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可行性分析

摘要:在探讨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意义基础上,从经济基础、地域条件、管理经验方面,论述在大洼县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可行性,并以育苗、插秧、收获三大作业为例,对比机械化作业与人工作业的经济效益,为推进大洼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水稻;经济效益;可行性;育苗;插秧

1 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意义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大洼县“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农机化推广项目。其主要内容是使水稻生产过程中的整地、育苗、插秧、施肥、除草、植保、收割等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操作,以机械化手段代替人工作业。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作用有:一是节省大量劳力,降低生产费用;二是抢季节不误农时,保证新粮提前上市;三是节水节肥,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减少收获损失,防止水稻田间霉变和脱谷丟粒;五是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国内外的大量试验表明,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可降低生产费用50%,提高粮食产量10%~15%,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民走向富裕、迈入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水稻是大洼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意义重大。其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粮食品质。

2 大洼县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可行性

1) 农业机械化基础扎实。近年来,在国家和各级政府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大洼县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使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基本能够满足水稻生产全程中的整地、育苗、深施肥、植保等作业要求。从整体来看,只要增加水稻插秧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的数量,就能保证该项目顺利实施。

2) 水稻机插秧和机械化管理经验丰富。从20世纪80年代起,大洼县开始进行机械插秧和机械收获试验示范,并积累了大量的栽培和管理经验,熟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

3) 大洼县水田地势平坦,土地连片,适合机械化作业。同时,全县农业经济基础好,水稻机械插秧和机械收割作业项目的农机补贴较多,因此农民购机的积极性非常高。

3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经济效益分析

与传统耕作方法相比,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省工、省时、节水、节肥。现以大洼县榆树农场示范小区为例,分析计算育苗、插秧、收割3项主要作业的经济效益。

3.1 育苗经济效益对比

3.2 插秧经济效益对比

3.2.1 机插秧经济效益 使用日本井关PC6机动水稻插秧机插秧,一名机手和一名运秧员作业15 d的各项经济指标如下:1) 工作效率。插秧机的正常工作效率为0.2~0.3 hm2/h。然而由于地块小和机手操作不熟练等原因,实际工作效率为每0.2 hm2/h,每天工作10 h,即平均每天插秧2 hm2。2) 生产费用。每天消耗燃油(97号汽油)6.8 L,按汽油价格7.80元/L计算,每天消费53.00元。加上副油消耗费用8.00元/d,合计61.00元/d。3) 机手工资。机手和运秧员的工资为400.00元/d。4) 折旧费。每台插秧机的价格为26 900.00元,扣除30%国家购机补贴和20%省购机补贴,实际购机价格为13 500.00元,插秧机的使用寿命为2 000 h,则折旧费为6.75元/h。每天工作10 h,则折旧费为67.50元/d。5) 维修费。插秧机维修费按10%计算,则每台插秧机的维修费为2 690.00元。插秧机的使用寿命按2 000 h计算,则每小时的维修费为1.35元。每天作业10 h,则维修费为13.50元/d。6) 补苗费、秧田管理、插秧机运输、伙食费、饮料费共计240.00元/d。

综上所述,插秧机每天的作业费用为:53.00+8.00+400.00+67.50+13.50+240.00=782.00(元);每天作业2 hm2,则费用为391.00元/ hm2。

3.2.2 人工插秧经济效益 人工插秧费用为2 250.00元/hm2。

3.3.3 经济效益对比 与人工插秧相比,机插秧可节省费用1 859.00元/hm2。

3.3 收割经济效益对比

3.3.1 机械收获 久保田PRO 888水稻联合收割机可一次完成收割、脱粒、装袋作业,费用为2 700.00元/hm2。水稻含水率超过24%,需要晾晒和烘干,烘干费用为600.00元/hm2,两项费用合计3 300.00元/hm2。

3.3.2 手工收获 割地费用为1 875.00元/hm2,搬运费用为975.00元/hm2,场上脱粒费用为1 650.00元/hm2,三项合计4 500.00元/hm2。

3.3.3 经济效益对比 与人工收获相比,机械收获可节省费用1 200.00元/hm2。

3.4 综合效益分析

采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可节省费用3 718.5元/hm2。若全县4.67万hm2水稻全部采用机械化技术,则每年可使农民增加收入1.7亿多元。

4 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措施

4.1 筹集资金,购买生产适用机具

大洼县的水稻种植面积为4.67万hm2,若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需要配备大量生产适用机械。近几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营机户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提供有偿服务,不仅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因此,应加大购机补贴金额,鼓励他们购买水稻生产适用机械,扩大经营。动员种田大户扩大经营范围,兴办机械化农场、合作社,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管理上给予指导,在技术上给予支持。通过家庭农场、合作社带动周边乡镇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4.2 加强技术研究,突破机械插秧技术“瓶颈”

要积极建设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开展水稻生产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示范推广。引进适用于水田土质结构的插秧机,从根本上解决机械插秧的“瓶颈”问题。

在示范园区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技术体系和技术规范。研究水稻种植机械和收获机械关键技术时,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技术示范与培训宣传相结合;二是农机和农艺相结合;三是产、学、研、推相结合。

4.3 反包土地,扶持规模化经营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在此情况下,把农民分散的土地承包给大户进行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通过签订长期承包合同,使承包大户敢于购买与承包面积相配套的农业机械,以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

4.4 强化技术服务,提高农民技术水平

农民只有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才能安全地使用水稻生产机械。为此,应在办好各种培训班的同时搞好科技服务,及时解决农民使用农业机械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4.5 跨区作业,提高机械利用率

积极组织、扶持、规范跨区作业服务,以跨区机收为突破口,积极推动水稻生产机械化服务产业化。规范机耕、机械栽植、植保、烘干、精米加工等作业服务环节,推动其提供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服务。通过跨区作业减少大洼县的农业机械保有量,以节省投资。

作者:胡义坤

第3篇:安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技术推广发展现状

摘 要:该文主要介绍了安徽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技术发展现状,推广成效和主要措施,及水稻全程的各环节机械化技术,对我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技术应用示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技术;现状推广成效;安徽省

安徽省是我国水稻主产地之一,常年种植水稻面积约200hm2以上,水稻产量占全国水稻总产量的7%,排在全国第6位。近年来,我省围绕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总要求,大力发展先进、适用、高效、节能、环保的水稻生产机械,同时适应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化经营生产需求,以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目标,着力推进耕整地、栽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以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装备及技术、扶持培育农机服务主体、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为重点内容,进一步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大力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截至2015年,安徽省水稻机械化耕整面积达到221万hm2,水稻机械收获面积达到210万hm2,水稻机械种植面积95万hm2,水稻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裝备结构不断优化。关于我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发展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介绍。

1 推广成效

1.1 水稻生产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截至201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6867万kw,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22万余台,耕整地机械保有量15万余台,水稻种植机械保有量3.01万台(水稻直播机保有量2630多台,水稻插秧机27496台,其中乘坐式5634台),增长129%,超过“十二五”预期目标值,机动喷雾机47万余台套,稻麦联合收获机15万余台,其中自走式14万余台,秸秆粉碎还田机4万余台,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1735台套,2016年烘干机保有量更是超过0.95万台套,随着科技发展,不断引进先进适用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进一步优化升级结构。

1.2 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截至2015年,全省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94.9万hm2,机械化种植率42.8%,是“十一五”末的3.2倍,超出“十二五”预期目标值2.8个百分点;2016年全省机插秧面积达到77.6万hm2,机插秧水平达到35%。水稻耕整地機械化水平90%以上,收获水平90%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5%以上。

1.3 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进一步突破 我省水田耕整地技术、收获环节机械化技术比较成熟,机械化水平较高,但水稻种植、高效植保、烘干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这些环节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更是关键环节。近年来,水稻种植机械化进入快车道发展,装备数量快速提升,作业面积大幅增加,水稻种植模式呈多元化发展,并逐步向轻简化发展。现阶段以机插秧技术为主,机直播为辅,人工插秧和撒播方式的并存状态,而且机摆栽方式也在我省部分地区试验。同时水稻生产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尤其是在技术要求最高的水稻育秧阶段取得了长足进步。育秧方式由最初的稀泥育秧、软盘育秧向硬盘育秧发展,组织方式也从散户的分散育秧向集中育秧、工厂化育秧发展。此外,我省水田高效植保呈现出以下特点:从人背机械向机械背人方向发展,小型植保机械逐渐被大中型植保机械取代,单一功能的植保机械被综合复式植保机械取代;智能化植保机械,如无人植保直升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机械得到快速发展。同时近年来安徽沿江、沿淮水稻产区,尤其是双季稻、糯稻产区,谷物烘干机械化发展速度较快,但市场上仍以10~15t的小吨位低温循环烘干机为主。

1.4 农机农艺融合进一步深入 我省高度重视农机农艺融合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201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16〕58号),对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进行了部署。同时我省各地农机部门加强与农业各部门的沟通联系,着重针对水稻生产薄弱环节和关键技术,开展了一批农机农艺配套的农业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形成了一系列地方标准。另外,充分发挥农机推广机构和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总结本区域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推动技术推广与农业经营方式融合。以两户一社一场为载体,与重点农机生产企业合作,积极探索了事企社合作推广新途径。

2 主要措施

多年来,我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工作,紧密围绕4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坚持公益性职能定位。全省农机推广部门统一思想认识,强化了对自身农机推广公益性服务的要求,公益性职能进一步明确。二是坚持多元合作推广。通过培育、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经营主体,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并鼓励他们参与农机技术推广活动,努力推进产学研推结合,构建“一主多元”新型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三是坚持试验示范先行。加大水稻栽植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力度,进一步强化了技术试验、熟化和集成示范力度,加快扩大了推广应用面。四是坚持人才为本。积极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能力提高和素质提升,推动知识更新,积极推动农机化推广专家队伍建设,引导市县技术人员到基层开展推广服务,加强基层一线的推广力量。

3 技术内容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涵盖了从耕整地、育秧、栽植、植保、收获、烘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操作内容。

3.1 耕整地技术 采用水田耕整机具按耕作规范和合理的机具配备,完成水田旱、水耕整地作业。常见的水田耕整地主要是耕、耙、平地作业。耕深一般12~15cm,耕深均匀一致;无重耕、漏耕现象。翻垡性好、无立垡、回垡现象;地面平整,不拖堆,不出沟。覆盖严密,能将杂草及肥料等翻入土层;碎土充分,表土松软,土肥混合均匀。旋、耙深度适当,一般10~15cm,深度均匀一致;覆盖、消茬、起浆好。

3.2 机械化育秧技术 目前常用的规范化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硬盘育秧。规范化育秧的显著特点是密度大、省秧田、秧龄短、秧苗成毯状。选用熟化的旱田土、稻田土或淤泥土作床土,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手段进行碎土、过筛、拌肥,形成酸碱度适宜(pH5~6)的营养土。培育1hm2大田用秧需备足营养土1500㎏,集中堆闷。同时种子需经选种、晒种、脱芒、药剂浸种、清洗、催芽、脱湿处理。采用机播的种子“破胸露白”即可。手工播种的芽长≤2mm。另外要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做秧床。按秧板田与大田1:100左右的比例准备。做好的秧板田应“实、平、光、直”。育出的秧苗要求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参考标准为:叶龄3叶1心,苗高12~20cm,茎基宽不小于2mm,根数12~15条/苗。

3.3 机械插秧技术 作业前,对插秧机作一次全面检查调试,各运行部件应转动灵活,无碰撞卡滞现象。转动部件要加注润滑油。装秧苗前须将空秧箱移动到导轨的一端,再装秧苗,防止漏插。秧块间接头处要对齐,不留间隙,必要时秧块与秧箱间要洒水润滑,使秧块下滑顺畅。按农艺要求,确定株距和每穴秧苗的株数,调节好相应的株距和取秧量,保证大田的基本苗。根据大田泥脚深度,调整插秧机插秧深度,并根据土壤软硬度,通过调节插深一致性,达到不漂不倒,深浅适宜。选择适宜的栽插行走路线,正确使用划印器和侧对行器,以保证插秧的直线度和邻接行距。漏插率≤5%;傷秧率≤4%;漂秧率≤3%;翻倒率≤4%;均匀度合格率≥85%。一般插秧深度在0~10mm(以秧苗土层上表面为基准)。

3.4 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 根据水稻生产经营规模、主要防治对象和施药方法等情况,选择适宜的机型。已形成规模的经营单位,可选用高效率、大功率的植保机械;经营规模较小的,可选用小型机具。以水田作业为主,应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作业时必须使前进速度和工作压力保持稳定,控制行走方向,避免重喷或漏喷;同时还应注意喷头是否堵塞和泄漏;注意观看药液箱液位指示,以免造成泵脱水运转;注意观察前方是否有障碍物,避免喷杆碰撞等。

3.5 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 使用收获机械在水稻成熟时对其进行收获及秸秆处理的技术,水稻机械化收获包括收割、脱粒、清选、集粮、秸秆处理等作业。水稻收获对收获机械的要求:一是能及时收获。由于作物收获期短,要求收获机械可靠性好、生产率高;二是收获质量高。收获作业要求损失小、破碎小、含杂低;三是适应性好。一般情况下采取选择具有秸秆粉碎功能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在水稻收割时一次性完成水稻收割、秸秆粉碎、均匀抛撒;在水稻产量较高情况下,可采取留高茬收割水稻,然后进行秸秆粉碎及灭茬作业。收获质量要求总损失率不大于3.5%;谷物含杂率一般要求在2%以下;谷物破碎率一般要求在2%以下,便于贮藏谷物、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割茬高度低于15cm,秸秆粉碎长度小于10cm,抛撒均匀;能适应高、矮作物和不同产量的作物。

3.6 干燥机械化技术 谷物的干燥过程是干燥介质不断带走谷物表面水分的过程。水稻谷干燥一般选用低温循环式谷物干燥机,能有效提高出米率,提升米质。进行干燥的谷物需要进行初步清选,否则会引起干燥不均匀或不必要的阻塞。长芒稻谷干燥前需进行除芒、清选,带芒率不大于15%,含杂率不大于2%,不得有长茎秆、麻袋绳、聚乙烯膜等异物。另外进行干燥前需测定稻谷的原始含水率,不同水分谷物应分别存储、分别干燥。稻谷水分16%~25%,同一批干燥的稻谷水分不均匀度不大于2%。

4 存在问题

4.1 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 伴随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我省水稻生产受劳动力制约现象依然严重。农忙季节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价格上涨问题突出。另外,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快速流转,流转费用逐年增加,育插秧环节成本也不断增加,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益。再加上水稻种植劳动强度大,近年来稻谷价格偏低,卖粮比较难,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4.2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不成熟,基层农机推广力量薄弱 目前,由于经济效益限制,散户对于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认识和認可程度不高,技术应用积极性不高。再者,育秧技术等薄弱环节工艺复杂。以机插秧为例,水稻机插秧要求育秧技术流程长、环节多,播种、施肥、软硬盘等技术工艺流程非常的繁琐,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对于书本中的标准方法难以操作,更愿意选用简单的方法处理。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基层一线缺少既懂农机又懂农艺的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缓慢,无法满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的需要。

4.3 机耕路和配套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水稻机械化种植需求不匹配 耕路建设直接影响到农业机械下田作业行路难,水利设施不配套,而影响到水稻秧苗整个生长期的薄水管理,不能及时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机耕路和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是影响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5 对策与建议

5.1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规模化经营 加强农田标准化改造,改善机耕道路、水利等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建议按照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的原则,规划农田建设,使其达到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规范农田标准;加大对丘陵山区农田的合理整治力度,改善水稻生产机械田间运输和作业环境,提高作业效率。各地应加大土地流转费的补贴力度,鼓励农民依法转让、转租、入股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等组织集中,鼓励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5.2 强化技术示范宣传,做好技术培训服务工作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平台,大力宣传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及其节本增效作用,扫除农户的思想障碍。充分利用各级农机培训机构,建立健全长期的培训机制和网格化技术服务模式,以农业企业、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民为对象,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懂农机会农艺的基层农机推广人才。另外加强农业机械售后服务与维修能力,建立基层维修服务网点。一方面引导农机生产企业直接面向机手开展技术示范指导,提高售后维修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培养一批维修服务能手,以免因机械不能及时维修而耽误农时。

5.3 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推进一主多元主体合作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发展,不但要机械设备,还要推广与之配套的农业技术。农机人员与农艺人员密切配合,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共同研究适合安徽省的水稻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重点要在两个方面结合上下功夫,一个是农机农艺技术的结合,提高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一个是农机、农业工作的结合,发挥农机化在水稻生产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努力实现由松散结合到有机结合、主动结合、密切结合。再者突出“一主多元”整体作用发挥,运用行政工作协调、市场机制引导等有效手段,努力打破部门、地域、单位界限,统筹配置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资源,推进农机推广机构、农机科研教学单位、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企业在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推进过程中联合协作,形成产学研推紧密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性服务良性互动的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云,杜茶英.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J].南方农机,2006(3):32-33.

[2]张健美,吴文革,何超波,等.安徽省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难点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58-59.

(责编:徐焕斗)

作者:李林鹤 常志强

第4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总结

我公司自2010年以来水稻生产在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就开始使用机械插秧、机械收获,不但节约成本,还提高了速度和效率,为分享经验,作如下总结:

一、 机械育秧:原来我们采用人工播种,塑料秧盘育秧,速度慢且播种不匀,从今年开始,引进了水稻播种机育秧,从撒工、喷水、播种、覆土一次完成,然后用人直接把秧盘摆入秧田中,采用机械化后播种均匀,而且速度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 机械整地(水田轮):过去插秧前整地用人、畜整地,至少用一头牲畜两个人加一耙,把地耙平,人、畜都很吃力,而今年使用水田轮整地,不但省工省力,而且整地速度快又平整,利于秧苗返青,还有好处是把插秧后的返青肥提前使用,可施肥均匀。

三、 机械插秧:使用机械插秧速度快,均匀,省工省力,大大提高了效率,过去用人工插秧,每人每天最多半亩地,而使用插秧机一台机械顶十几个劳动力并可连续作业。

四、 机械收获:机械收获的好处更多了,现在用人工收获,包括割、捆、扛、打四首工序缺一不可,需要费用300-350元/亩,使用机械收割,以上四道工序由机械一次完成,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大量开支。

五、 存在问题:

1、插秧机插秧较深,返青较慢,有漏苗现象,需插后补苗。

2、机械收获损失较多,尤其是倒伏稻田易掉粒,损失更大。

六、 解决方法:育秧时科学育秧,育壮秧,尽量把稻田整平一些,能逐步克服以上问题。

2014年10月18日

第5篇:全面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粮食生产稳定高产

杭州市农业局姚晓兵

一、总结经验,增强信心

我市自2007年正式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以来,坚持以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为重点,结合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去建设,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速度,以建设水稻育秧中心为抓手,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部门引导推动,坚持政策扶持保障,坚持农机农艺结合,坚持狠抓技术培训,坚持典型示范带动,经过四年的试验、示范、创新与推广,取得了可喜成绩,使我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一是推进速度逐年扩大。2007年正式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面积0.53万亩;2008年机插面积2.42万亩;2009年机插面积6.41万亩;2010年机插面积达到15.17万亩,年均增长率超过150%。目前,全市共建207个育秧点,机插示范点301个。2010年,举办培训班23期,现场演示会24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4220份,培训技术人员566人次,培训农民1470人次;投入插秧机365台,其中新增插秧机190台,新建育秧流水线172条,投入育秧盘121.87万只,其中新增育秧盘45万只。

二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我市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把粮食生产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把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作为

农机化重点工作,作为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杭州市农业局程春建局长多次到机插试点进行工作调研。为了加快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余杭区召开了水稻机插推进会,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同时,为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了购机补贴政策,凡购买列入中央和省补助目录内的水稻插秧机、育秧流水线、水稻机插秧盘、粮食烘干机和油菜收获机械,在中央和省补助的基础上,市财政再补给予一定额度的追加(相当于20%)。从而进一步引导农民应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工作,促进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使我市水稻机插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三是社会效益显著提高。2010年,我们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的带头作用,着力抓好粮食主产区的水稻机插育秧中心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在萧山区、余杭区、临安市、富阳市、桐庐县等地共建立了21个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其中高标准育秧中心4家。全市育秧中心建设总投入1375.8万元,已建成育秧工作间2774平方米,浸种设施575立方米,育秧温室850平方米、炼苗大棚7140平方米;配套秧盘44.63万只、播种流水线52套,插秧机88台,其它机械设备109台;秧地面积244.1亩,服务规模达38100亩,2010年完成供秧面积35950亩。

四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初期,我们重点依托种粮大户进行机插试验示范,他们自己购机、自己育秧、自己插秧。随着试验示范的成功和节本增效效果的显现,农民对机械插秧有了信心,在农机部门的引导下,一些农机大户看到了商机,开始购买插秧机为种田的农户开展

机械插秧“一条龙”服务。涌现出了一批机插专业户和机插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了机械插秧的迅速推广。典型事例:建德市王建坤、桐庐陈早德。

二、认清形势,充分认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紧迫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是与杭州市农机化“十二五”规划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是与兄弟市相比较,没有处于领先地位。

三是区、县(市)自主性的扶持政策有待加大,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少。 四是仍有部分农民对机械化插秧的认知程度不高,基层一线既掌握农机又掌握农艺技术的人员还比较少等等。

三、齐心协力,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新突破

这几年我们示范推广取得的成功经验表明,大力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已势在必行,各地农业和农机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出发,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资金扶持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坚持行政推动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农机化技术与农艺措施相结合、重点扶持和全面推动相结合的原则,量化指标、细化措施、熟化技术、强化培

训,加快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步伐,促进我市水稻生产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将水稻生产机械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争取将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纳入当地政府工作考核目标,进一步提高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责任。要根据“十二五”发展目标,研究制定本地区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规划,并将水稻机插秧和机械化收获的目标任务,分解到,落实到各地,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确保完成任务。

二是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各地要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补贴资金重点向薄弱环节倾斜,加大对收割机、插秧机、育秧播种机、秧盘、烘干设备等的补贴力度,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争取实施水稻机插秧作业补贴、机械化统防统治补贴、秸秆还田补贴,降低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成本。

三是进一步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各地农机系统和种植业系统要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合作,成立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加强技术咨询、培训和指导。要发挥有关扶持水稻生产的资金项目带动作用,将提高水稻机插秧水平作为水稻高产创建的重要措施,将发展高效植保机械作为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的重要手段,将培育适宜机插的秧苗作为实施育秧大棚补助的重要内容,形成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工作合力。

四是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各地要统筹农业和工业、流通业等行业

的力量,协调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引导农机生产企业加强对新机手的培训和新机具的维修服务,农机流通企业搞好机具和零配件供应。农机鉴定、推广、培训、监理部门要履行职能,认真开展水稻机具选型推荐、质量监督、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和安全监理等工作,构建保障有力的技术支持体系,不断加快提高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

第6篇: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总结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核心技术是水稻钵体育苗技术与机械插秧的完美结合,也是农艺和农机科学有机的相结合,更是水稻育秧技术、机插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从根本上实现水稻机插省工、节本、高产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

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为广大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2014年在尚志市河东乡南兴水稻科技示范基地进行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实施面积1000亩,种植品种为中龙香粳1号,采用448孔塑料秧盘育小、中苗,收到了较好的示范效果,现将该项技术示范效果总结如下:

一、示范方法:

钵体育苗区用人工手推式播种机进行播种,每盘播量为70克芽种,每孔平均4粒左右;对照为常规机插盘育苗,每盘150克芽种,本田采用大区对比不设重复,钵体育苗区应用五菱柳机厂生产的2z-430增产型插(摆)两用机进行摆秧,对照区用常规插秧机进行插秧。其它管理按常规管理同一标准进行。

二、示范结果调查

1、秧苗素质调查(见表1)

通过秧苗素质调查,钵体育苗区株高比对照区矮0.3cm,叶龄钵体育苗区比对照区多0.3叶,钵体育苗区和对照区均没有发病;钵体育苗区根长5.7厘米,比对照区长1.2厘米,钵体育苗区根数比对照区多3.8条,钵体育苗区秧苗茎基宽为0.18cm,对照区粗0.02cm;百株地上干重钵体育苗区为2.5g,比对照区重0.7g;钵体育苗区充实度为0.22,比对照高0.07。从各项调查指标来看,钵体育苗区长势、根部性状、茎基粗、地上百株干重及充实度看秧苗素质要明显好于对照区。

2、育苗进程调查(见表2)

项目区播种时间为4月20日,出苗期为4月23日,齐苗期为4月25日,始通风期为4月27日,大炼苗期为5月15日,插秧秧龄为32天。

3、插秧质量调查(见表3)

插秧质量调查结果显示,钵体育苗区取秧数为4.5株,比对照区多0.5株,漏插率为0.3%,比对照区低0.5%,伤秧率为0.5%,比对照区低0.5%,勾秧率为0,比对照区低1%,漂秧率为0,比对照区低2%,翻倒率为0%,比对照区低3%,比较均匀。就是说机插播体苗插秧质量要好于常规机插盘育苗。

4、群体茎蘖动态和叶龄调查(见表4和5)

从水稻茎蘖动态变化调查结果表4可以看出,钵体育苗区分蘖始期、有效分蘖终止期、分蘖高峰期、抽穗期、成熟期的穴总茎数均比对照区多。钵体育苗区分蘖始期为7.2个,比对照区多0.5个,,有效分蘖终止期为26.8个,比对照区多3.9个,分蘖高峰期为33.5个,比对照区多4个,抽穗期为27.4个,比对照区多3.1个,成熟期为26.8个,比对照区多3.9个。

从水稻各时期叶龄变化调查结果表5中可以看出,钵体育苗区除移栽期外,返青期、分蘖始期、有效分蘖终止期、分蘖高峰期、抽穗期、成熟期均比对照区小,说明钵体育苗区叶龄进程快。钵体育苗区移栽期为3.2叶,比对照区大0.3叶;返青期为3.3叶,比对照区小0.2叶;分蘖始期为4.6叶,比对照区少0.4叶,有效分蘖终止期为8.8叶,比对照区少0.4叶,分蘖高峰期为9.5叶,比对照区少0.5,抽穗期、成熟期均为13叶,与对照区相同。

5、生育时期调查结果(见表6)

钵体育苗区移栽期为5月25日,返青期为5月27日,分蘖始期为6月1日,有效分蘖终止期为6月25日,分蘖高峰期为6月30日,抽穗期为8月8日,成熟期为9月15日,对照区除分蘖始期晚4天、分蘖高峰期早2天外,其它物候期没有差异。生育进程调查结果表明,钵体育苗机械插秧区较常规盘育苗机插地块返青快、分蘖早、有效分蘖时间长。

6、抗逆性调查结果见表7

从稻瘟病发生情况,示范区发生了轻微稻瘟病,危害不重;二化螟危害程度总体上较轻,产生轻微危害;从倒伏情况看,中龙香粳1号抗倒伏性强,且钵体育苗秧苗素质号,没有倒伏现象发生。

7、考种测产结果见表8

从产量结果看,钵体育苗区株高为90厘米,与对照相同;穗长为17.7厘米,比对照长0.6厘米;平方米穗数为528穗,比对照多29.5穗;穗粒数为73.9粒,比对照多0.7粒;结实率为87.4%,比对照低4.1%;千粒重为25.5克,比对照高0.7克,亩产579.7公斤,比对照增产4.9%。

三、示范小结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技术即水稻钵育机插栽培技术具有伤根差、不漂苗、补苗用工少、返青快、分蘖早、分蘖多等优点,增产4.9%。

四、存在问题

播种时没有相配套的播种器,每孔内下种量多,一般在5-6粒种子,存在穴内过密问题,因此增产率低。

(作者单位:150601黑龙江省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第7篇: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水稻、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工作汇报

水稻和油菜是含山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近几年来的推广和技术攻关,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已基本上被我县农民所认可。2012年以来,为促进和推动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含山县农机部门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共举办了9期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班,培训学员904人,印发宣传资料3000余份,媒体宣传共计7次,在陶厂、铜闸举办油菜全程机直播现场观摩会2次,建立油菜机直播示范点10个,新增油菜直播机(武汉黄鹤2BFQ-6)17台,油菜收割机36台,共完成油菜机直播面积2.1万亩,油菜机收面积4.6万亩。今年,为促进和推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应用,,共举办了5期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培训学员500人,印发宣传资料1500余份,媒体宣传共计4次,在清溪、铜闸等地举办水稻机插秧现场观摩会2次,建立水稻机插秧示范点32个,新建育秧工厂3座,新增育秧流水线7台和插秧机22台(其中手扶式插秧机1台),目前已完成育秧200亩,预计今年可完成机插秧面积12万亩,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工作

为有效抓好水稻、油菜机械化生产工作,我县农机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组织人员到外地学习观摩,组织新建育秧工厂人员到已建育秧工厂观摩和学习,组织油菜机直播示范点人员到宣城等地观摩和学习,并进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其次,结合新型培训,开展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班,从2012年起共举办培训班14期,培训学员1404人,媒体宣传11次。

二、建立机械化生产示范点

2013年,县农机局选择在清溪、环峰等8个镇建立了32个水稻机插秧示范点,计划建立10个油菜机直播机收示范点,充分做到点、线、面相结合。一是突出抓“点”,培植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县农机局规定每年须扶持农机大户不少于10个,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倾斜,农机局和推广站负责人与农机大户实行对口帮扶,要求每月至少下基层5次以上,以便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二是突出抓“线”,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为农户提供选种、机械化育插秧、油菜机械化直播和收获、机植保等菜单式服务,由农户自己点菜。在环峰、陶厂、运漕三镇新建育秧工厂三座,每座育秧工厂可育秧2次,一次可育秧15亩,可完成机插面积3000亩,全年能完成机插面积近 1

9000亩,环峰镇的惠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清溪镇的大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林头镇的宏达、富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陶厂镇的大渔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铜闸镇的久久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等都与周边农户分别签订2000亩以上的机插秧和1000亩以上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服务合同。当地老百姓不仅省工省钱,而且合作社的服务质量好、农民效益也好,受到了广大农民的一致称赞。三是突出抓“面”,建立示范村。今年县农机局整村推进机插秧示范村由原去年6个,发展到今年18个,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村由原去年2个,发展到今年6个,完成机插秧面积和机直播面积都在2000亩以上。

三、加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开展技术指导

县农机部门着力强化农机技术培训,完善水稻机插秧和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服务,加强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为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栽植机械化推广和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根据省局文件精神,自2009年以来,县农机局成立的水稻、油菜机械化生产领导组与县农委成立的农机、农艺领导小组和栽植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专家组专家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做好软盘育秧、整地、机插秧技术指导,对薄水插秧、浅水活棵及大田管理等关键性技术的跟踪服务,积极开展油菜机直播、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机植保等技术指导,为全县农业机械化生产保驾护航,深受农民好评。

四、成立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科技专家大院

2012年7月,含山县农机推广站与安徽省农机推广总站合作建设了首个全省油菜机械化生产专家大院,该“大院”聘请省农机推广总站总工程师何超波为油菜生产首席专家,“大院”致力开展油菜新品种引进和选好油菜机械化生产主要机型,3年内主要计划选育5-10个优质油菜新品种(品系)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示范基地万亩,带动农户3000户,通过试验表明,秦油10号、宁杂

11、浙油50等油菜新品种适宜机播,同时湖北武汉黄鹤2BFQ-6油菜直播机等机型适宜作为油菜机播主要机型。

第8篇: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机具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发展前景的预测

单位:吉林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

作者:徐枫

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市水稻生产现实情况的分析,总结了在吉林市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吉林市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水稻全程机械化优势问题措施

农业部为大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已制定了《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年)》。规划明确提出,以我国水稻优势产区为重点,以育插秧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为着力点,带动耕整地、田间管理、烘干等环节机械化,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吉林市是吉林省的水稻生产第一产区。2008年省政府在我市4个县(市)确定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面积达到22万亩。这是对吉林市全面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的极大推动。为此,吉林市农委把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确定2008年重点推广示范项目。

一、目前我市水稻生产的机械化现状

吉林市现有耕地面积864.3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40.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0%,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25%,水稻常年平均产量在95万吨。是吉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地区。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决定了我市的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因此,要保证水稻作物的稳产、高产,降低生产成本,就必须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有效途径。

当前吉林市水稻生产正由传统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的过度阶段。全市实现了耕整地和水稻产品加工的机械化。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水稻收获的机械化却只占中耕作面积的6%。只有少数农机发达地区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

现阶段农民对各种水稻生产先进农业机具的需求快速提高。同时,国家、省、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的加大,提高了水稻生产者的购机能力。水稻生产机械急剧增加,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逐步发展壮大。在吉林市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条件基本成熟。

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优势效益分析

(1)水稻机械化播种、育苗方面的优势。利用“水稻种子高温破胸机”破胸催芽,能够准确地把温度控制在38℃左右,使水稻种子的生理活动在最旺盛期,破胸迅速而整齐,最大化地满足水稻种子催芽的“快、齐、匀、壮”技术要求,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产量。相反传统的破胸方法,一般是在农家的火炕上,通过烧火来增加温度,温度控制不准确,还有很高的经验要求,费时、费力,且种子破胸慢并不整齐,影响水稻发育。

利用水稻播种机播种,能够最大化的提高工作效率。以日本“久保田”水稻播种机为例,每小时可以播种540盘。铺撒的床土土层厚薄均匀,土面平整。播种量精确、均匀,节省用种量。覆土平整。整个播种过程准确、简洁、操作方便,可以大大地节省生产费用。

利用“蒸汽育苗室”高温育苗,根据水稻生长要求,精确控制温度在32℃,48小时即可以萌芽,然后再移植温室大棚,这样生产水稻秧苗不但可以节省育苗时间,而且长势均匀,苗壮增产。

(2)水稻机械化耕整地方面的优势。现阶段吉林市的水田耕整地,已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是先进的机械化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还没有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资料表明稻草、秸秆中营养含量占干物中的比例为 N=0.63% ;P=0.11% ;K=0.85% ;Ca=0.16~0.44%;S= 0.112%~0.189%。把作物秸秆进行机械还田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中国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湖北农科院等单位进行的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秸秆还田后一般都能增产10%以上①。坚持常年秸秆还田,不但在培肥阶段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且后效十分明

显,有持续的增产作用。

(3)水稻机械化插秧方面的优势。机械化插秧最大化的提高了水稻插秧的工作效率。近几年在舒兰市的水稻机械化插秧推广的效果显示,机械化插秧费用每公顷为327元,人工插秧费用为850元,每公顷水稻插秧生产减少费用支出523元② 。机械化插秧能够做到浅、直、匀、牢,水稻返青早、通风效果好、增加光照效果、不宜倒伏、增强水稻抗逆性、增加水稻分蘖,十分适应水稻作物生产的农艺要求。达到增产的目的。经过测试机械化插秧与人工插秧比较可以增产10%,增加产值近1400元/公顷。

(4)水稻机械化收获方面的优势。传统收获水稻需要收割--晾晒—将收割下来的水稻运到脱谷场—脱谷—装袋运回家5个步骤,最少需一个月时间,如果遇到秋天雨水多,还要延长很多天。如果这些工序雇人来完成,一公顷所需要的成本是:收割1200元,运输400元,脱谷650元,仅此三项就需要2250元,而且在晾晒、运输、脱谷过程中,每道工序都要损失粮食,五道工序下来,损失率要在5%以上,而且费时费力。机械化收获水稻只需要收割和运输两个过程,一公顷收割费1000元。因为直接拉稻粒,一公顷运输费只需150元。机械化收获水稻,从收割到粮食运到家,加上每公顷水稻的烘干费用400元/公顷产量,只需总费用1550元,省下了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机械化收获水稻只有3%的损失率,按吉林市2007年水稻平均产量9500公斤计算,相当于一公顷增产190公斤水稻,按吉林省政府水稻收购最低价格1.54元/公斤计算,可多收入293元/公顷,再加上收割省下的700元,一共可多收入993元/公顷。另外机械化收获水稻一小时可收0.4公顷水稻(以久保田PR0488为例),大大缩短了农时,水稻可以提前上市,这时的水稻价格要比平时高0.2-0.5元/公斤之间,利润相当可观。

(5)跨区作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我市位于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之间,黑、吉、辽三省的水稻插秧和水稻收获的时间有10-20天的差距,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水稻插秧机械和收获机械的跨区作业是很可行的。一些水稻生产机械化发达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水稻作业期的情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集中机械跨区作业。做到水稻生产机械的满负荷运营,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6)社会效益显著。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可以解放部分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村劳动力,使部分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发展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保护地种植业等行业,促进农村产业调整。同时,一部分农民可以外出打工,参加城市建设和出国劳务。改变农民靠土地吃饭的传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业机械研发和生产的发展。农机研发部门和农机生产企业将按照农民的需求必将加大研发的投入,研制出适合农民需要的先进的新技术、新机具。由于购买力的增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定会加快农机科技成果的转换速度,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稳定发展。

(7)生态效益显著。机械化育插秧将节省水稻育秧环节的农用薄膜及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白色污染,同时在育秧时药剂浸种、秧苗移栽前施用了送嫁药,减少了以后大田的农药施用,甚至达到不用农药防治,降低了粮食的农药残留,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秸秆粉碎还田后,不用焚烧,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同时又增强了土壤的透气性能。先进的管理工艺,水田组合机具的研制与推广,实现免、少、浅耕、施肥、插秧一体化作业。改善土壤环境,生态效益明显。

三、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面对的问题

(1)农民的认识不足。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在农民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在增产、增收方面又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就突显出来,要经过多年的产量对比。在机械化插秧方面虽然可以明显的体现出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在育秧方面的要求很高,需要农民部分改变育秧方式,农民主观上存在着怀疑心理。一些水稻生产机械一次性投入大,成本收回

期长,水稻机械市场上的价格混乱、信息网络不畅,使农民对购买机具怀有观望的心理。

(2)产、学、研、推紧密联系不够。目前各个农业机械生产厂家没有认识到我市水稻生产对先进的水稻生产技术和水稻生产机具渴望。农机生产厂家在水稻生产机具上的投入不足;农机研究部门研制出的先进生产机具没有及时的转换为产品;各个农业院校和农业培训组织对水稻生产机械技术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农机推广部门没有及时的把适应的、先进的水稻生产机械推广到农业生产中。产、学、研、推各个部门各自为阵,没有行成合力,制约了水稻生产机械的发展。

(3)政府扶持力度不强。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在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投入力度,但是还没有达到快速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农机推广经费严重短缺,农机技术推广举步维艰。各级政府没有真正意识到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大意义和历史责任。在购机补贴方面省、市主管部门对水稻机械的倾斜性不强,虽然加大了水稻机械的购机补贴资金份额,但是依然没有最大化的满足农民的需求,有很大一部分有购机欲望的农民没有争取到购机补贴。

四、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措施

(1)要加强推广力度。农机推广部门要及时的确定吉林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提出适宜本地实际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或标准,积极推广适应当地水稻生产的机具;大力扶持水稻机械化生产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培育新的市场主体,推广先进的典型经验,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服务向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注重农机和农艺相结合,成立农机与农艺结合的专家组,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做好技术指导,农机推广部门和农艺部门要紧密合作,使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相互适应,发挥优势,加快推动技术普及和应用。

(2)要加强宣传信息沟通。加强对水稻生产机械化优势进行宣传,提高农民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认知度和购机欲望;加强对水稻农机合作组织的典型经验进行宣传,将市场信息传递给农民,引导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开展经营生产,推动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企业化,充分发挥水稻生产机械在吉林市水稻生产中的作用;加强对水稻生产机械购置补贴和扶持政策的宣传,让农民真正的了解国家的政策,增加农民的购机信心,提高水稻生产机械的保有量。

(3)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农机推广系统的职工,要积极的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机化发展的要求,及时了解掌握农民的需求,一方面引进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增强本领。同时,也要对不断发展的农业机械技术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把适合吉林市水稻生产的农业机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做到素质高、懂技术、会传授、能示范,推动吉林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4)要加强政策扶持。在国家购机补贴不断增加的同时,各级政府也要增加对水稻生产者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让一部分水稻生产农机大户迅速壮大起来,带动当地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整体水平。各县、区及其乡镇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在水稻生产的重点乡镇要确保购机补贴资金向购置水稻生产机械倾斜,并整合其它项目资源、形成合力,集中财力,做大做实,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工作不断深入。

总之,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保障。以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和发展壮大农机专业生产合作组织为基础,通过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预测未来3年我市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将达到30%以上。能够按时乃至提前完成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目标。

第9篇:赴韩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考察报告

作者:信息中心

应韩国农林部农村振兴厅的邀请,我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组织的赴韩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考察团一行8人,于2000年6月26日至7月3日到韩国进行了考察。考察的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水稻生产机械化;二是设施农业方面的情况;三是国家对农业方面的宏观政策等。在韩方对口接待单位---韩国国家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精心安排和协助下,我们走访了科研教育部门、农机生产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民家庭农场等十四个单位,途经六个道(省)一个市(汉城特别市),行程约2250公里,对韩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水稻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农业机械化组织体系、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等情况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考察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考察结果分述如下:

一、 基本情况

韩国三面临海,年降水量达1300mm左右,丘陵山地约占国土面积的70%,水稻是韩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一年一作,种植面积240万公顷,单产在5~6吨/公顷,田块较小,农民户均土地1.35公顷(总人口4500万,农村人口约占8%),农业机械以小型为主,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单户生产规模在逐渐扩大,同时,由于不少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平田整地,田间作业机具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60年代以前,韩国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农业广泛使用人畜力劳动;进入70年代,随着5年经济计划的实施,农业机械得到初步发展;80年代,随着农业劳动力大量向工业和都市转移,农业人口妇女化和老龄化突出,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下,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全面发展,动力机械逐步代替了人畜力劳动;90年代,水稻移植和收获机械技术得到大力发展,已基本实现了以耕翻、栽插、植保、收获、烘干、加工为主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70年代末韩国实现粮食自给后,水稻生产已不再单纯追求高产,而将提高品质放在首位。近10年来,韩国也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发展,目前大约70%的耕地生产粮食(主要是水稻),30%改为生产蔬菜及其它经济价值高或可进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农业已逐步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向型产业。

二、 水稻机械化生产

(一) 主要机具及机械化作业程度

主要作业机具保有量表

机 具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8

整地机械 11884 85722 289779 588962 751236 959976

拖拉机 614 564 2664 12389 41203 157888

机动插秧机 --- 16 11061 42138 138405 325126

联合收割机 --- --- 1121 11667 43594 78099

机动喷雾机 --- 32956 108632 291945 484212 460380

水 泵 54078 65993 193943 286298 341548 344950

干燥机 --- 694 986 3526 12116 49832

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程度

年份 整地 移栽 植保 收获 干燥

1985 70% 23% 68% 17% 2.1%

1990 84% 78% 93% 72% 15%

1995 97% 97% 98% 95% 32%

1998 100% 97% 99% 94% 39%

(二) 主要作业及机具简介

耕整地机械

韩国水稻生产的耕整地主要采用耕翻---旋耕---耙平---灌水---平整的作业工艺。主要作业机械有犁(铧犁、栅条犁、双向犁、驱动圆盘犁)和旋耕机等。近年来,有些水稻产区为简化作业方式,推广使用V型梁驱动圆盘犁,而旋耕机的使用在减少。这种机械采用了后掠式V型传动机梁,能够较好地解决侧向力的平衡问题。我国也有这类整地机械,但传动梁都是一字型直梁,V型梁驱动圆盘犁值得我们借鉴。

生产该机的永晋机械、株式会社(釜山市东莱区)是生产水田耕整机具的专业厂,产品几乎囊括韩国使用的双向栅条犁、驱动圆盘犁和旋耕机等各种耕整地机械,配套动力从5马力到80马力形成系列。该社对开发中国市场有兴趣,也愿意在中国寻找合作生产伙伴。插秧机

水稻移栽在韩国水稻生产中耗工较多,约占30%,而且劳动强度大。韩国从1970年开始引进毯状苗育秧及机械化插秧技术,插秧机以四行步行机为主,近年来8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得到了推广。但步行机仍占总拥有量的60%。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在国际综合株式会社见到了一种新的水稻栽植机,该机是在四行步行插秧机底盘上改装的,结构和作业动作类似于日本的水稻钵苗摆栽机,但是用来拨插格盘大秧的,其育秧盘是在普通平盘里加塑料隔槽(格槽宽约1厘米,方向与秧盘短边平行)。作业时,将露出格底的秧根切掉,整盘上机,最大可移栽苗高25~35厘米的秧苗。据韩方介绍,该机适合在温度较低的地区使用,这种栽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分蘖特别旺盛。我们认为:

从其适应秧苗及切根的要求上看,类似我国晚稻的洗根大苗移栽,很有必要引进研究,如果可行,对解决我国南方晚稻机械化移栽的难题将有积极意义。

直播机

近年来,韩国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在较大的家庭农场推广水稻直播技术。据介绍,1999年韩国推广水稻直播面积为水稻总种植面积的7%,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经韩国京畿道农业技术院的对比试验表明,直播稻与插秧稻相比,产量相差约3%,均为6吨/公顷左右,收割期约推迟7天,播种成本可节约40%。

韩国的直播技术可分为旱直播与水直播。旱直播使用小麦播种机,一机两用;水直播一是使用弥雾机喷种撒播,二是使用专用水直播机。LG公司研制的水稻直播机,采用四轮驱动插秧机底盘,排种器为可调对插齿形槽轮式,该排种器在大播量时呈条播状,在中小播量时呈穴播状,这种排种器在日、韩及欧美播种机上大量使用,但我国尚没有,值得引进与我国广泛使用的外槽轮式排种器进行对比研究。

联合收割机

韩国从1973年开始开发生产半喂入履带式联合收割机。1980年前使用的基本都是2~3行机型,1990年后,随着国产切割器和V型皮带耐久性的提高,收割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整机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达到日本机型水平。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四行机的数量在逐步扩大,目前60%以上使用四行机,并着手进行无人操作联合收割机的研究。韩国进入中国市场的联合收割机,在结构上进行了强化和简化。如去除了割台水平装置(约3000美元)等,以降低成本。54马力四行联合收割机的售价约为23万元人民币。

干燥与加工机械

相当长的时间内,韩国采用自然干燥法,遇到收获季节下雨,不可避免会造成稻谷损失。直到70年代中期,随着联合收割机的广泛使用,谷物的烘干才得到了重视,目前韩国谷物大部分使用干燥机处理。

韩国的水稻干燥与加工可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以农协建立的从水稻的合同收购直到大米合同销售的大型粮食加工体,本次考察的平泽市安仲面(乡)五星农协会,由7500个农户组成,拥有5台套大型烘干和大米精加工设备,具有每小时处理30吨稻谷的能力。农民根据年初与农协签定的合同安排生产,当农民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后,直接将稻谷送到农协的加工厂,进行品质测试,确定价格,并于第2天直接将货款支付到农民的帐户上。农协收购的稻谷立即进行烘干和储存,再分期按合同加工成袋装免淘米销售。

另一种是农户自行烘干处理,本次考察的金堤市竹山面一位叫金祥圭的农户,种植34.4公顷水稻,拥有7台6吨循环式干燥机和10吨/小时大米精加工设备,可自行处理和对外加工处理水稻。

韩国生产谷物干燥机的企业主要有两家,我们这次考察了其中一家----新兴企业社(清州市兴德区)。该企业使用日本山本株式会社技术,主要产品有:谷物循环式干燥机、农业水产品烘干机、温室热风机、垃圾焚烧炉及小型精米加工机等。产品适合我国使用特点,特别是小型精米加工设备性能不错,价格在10000元人民币左右。我们是访问该企业的第一批中国客人,该企业对进入中国市场很有兴趣。

上一篇:弘扬和传承革命精神下一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