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

2022-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是一种技术手段,既应用于教师的教,又适用于学生的学;既是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又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整合要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综合应用传统媒体与信息媒体,使二者各扬其长、相互补充。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之间的联系,通过相互的结合、渗透,整体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使系统各要素都能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会带动信息技术学科的飞速发展。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 信息技术有助于语文学科中主题化教学的开展

主题化语文教学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学习工具,以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学生通过使用探索法、发现法去探索、发现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提出、验证假设;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尽量与已经习得的知识相联系,并对此联系认真思考。学生通过彼此交流、讨论、协作学习,高质量、高效率地获取新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在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和研究的方法、过程和手段,形成新技能。现代信息技术不但给学校提供了先进的教学工具,而且开拓了学科教学内容,对新形势下校本课程的开发起到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2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开发信息化手段能力。在培养内容上,提倡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培养方法上,要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主要侧重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也就是说教师要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教师还要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教师要组织好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未来社会呼唤既具有个性又富有合作精神的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尝试学习机会,以使他们的个性在尝试中得到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相互合作的机会,以使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改变了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为学生的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合作者,其次才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网上互发信息,交流学习经验,或进行讨论,或争论课文中的问题……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学习环境,把学生个体自我反馈信息、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信息,与师生间的反馈、交流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教师还可以通过屏幕监控,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对学得好的学生则让他来示范。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入。这个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协同合作的精神得到培养,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2)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看重的不再是知识的传授,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也不是学习的结果。教师应该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教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时,从学习目的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应该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3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带来的优势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语文学科历来是学生最头疼的一门课程,因为它枯燥无味,同时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见效比较慢。学生对学习往往缺乏很大的兴趣,缺乏动机,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使这一现象大为改观。信息技术使知识活化、具体化,同时还能创设一些文字无法表现的情境,实现多方的人际与信息互动。信息技术条件下,资源具有无限丰富性,如果能够提供给学生合适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将会大大提高。

3.2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信息技术条件下,知识丰富多样,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表现得灵活多样,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需灵活地进行选择,发展自己的特长,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使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升。如平时在现实生活中不爱说话的学生,提供网络情境进行创作、交流,这可能让他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弥补现实缺陷,让自己找到自足感,树立自信。

3.3 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真正的体现

语文是最具有人文性的课程,最能体现人文关怀。在一个倡导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时代,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促进个性发展和学习的环境。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可谓为学生提供了这一契机,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真正的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一直处于活动的主体地位,处在协作、会话、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提供信息,自由交流思想,表达情感。

总之,多媒体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它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要有效地借助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革新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要切实做到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的整合、与学生学习的整合、与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教学管理的整合,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终极目标,实现教育信息化。

(作者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乡初级中学)

作者:白立文

第2篇: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刍议

摘 要:如何在课程中将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是我们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的重要的因素,对二者的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隨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且让二者可以形成最有利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进行培养,是现在需要语文教师进行积极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合理运用课件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主要是以教学课件的方式,而教学课件是在教学中的各环节进行应用的重要的教学工具,我们可以使用它进行新课的导入,并且可以以更生动的方式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进行《回声》这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应用山谷回音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与此同时将课程导入。在进行生字的教学时,可以利用词带字的方式,利用课件动态的将词卡片进行出示,学生认真的认读以后,在将卡片中学生熟悉的字进行去掉。在引领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理解过程中,可以将水波与青蛙结合在课件中,这样让学生可以有效的理解回声的意思。在风景图片地朗读训练时,可以将相关的课程内容动画进行播放,让学生各自扮演其内的角色,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其中。我们进行口语的教学时,多使用一些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主动的对其中的知识进行获取,也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意识。

二、创设有效情境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理想的学生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课堂上老师将创建一个虚拟的环境,让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让学生作为带动人,配合以多媒体的课件,将学生带入到圆明园的历史当中,将圆明园从辉煌到衰落的过程进行介绍。然后,让学生们以不同的身份,提出各种问题,比如可以以建筑家、历史家、收藏家等各种角度。利用这种虚拟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氛围,将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刺激,对学习所产生的氛围进行优化,让学习以更加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以一种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积极的进行学习,将学习的效果进行扩大。但是我们在教学的情景创设时,不能只是单一的只满足教,而是应该更大的程度上的对学进行促进。

三、提供丰富材料

(一)网络教学维持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网络教学这种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习惯还有方法等多种因素进行结合,刺激学生主动的参加到网络的教学环境当中,并且在网络教学中还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网络阅读的资源,而且在网络上许多的知识点都是图文并茂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小学生的学习阅读的兴趣进行激发。例如,在六年级的《匆匆》一文的上课时,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匆匆》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中听、读、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也满足了学生的书写要求,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被调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主就被网络教学给带动起来。

(二)网络教学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会成为学生一生中的很重要财富,并且可以终身的受用。例如我们在进行《桂林山水》的教学时,我们为了让学生可以对桂林的了解更加的深入,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资料的收集,让学生从各种渠道进行与桂林相关的资料收集,可以是图片形式的也可以是文字形式的,在课堂上我们对学生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利用,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带动,并且学生也会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被资料中的景色所吸引。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桂林的兴趣正浓时,将桂林中的传说、故事、概况等让学生进行阅读,阅读的过程中其内的丰富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的阅读习惯慢慢的养成。所以可以证明,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上的相关的知识,自由的进行汲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的能力,更可以培养其阅读的良好的习惯。

(三)网络教学促使了学生自得自悟

在进行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教材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师在其中带领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的思考,多学、多问、多读等。学习可以通过多读文章的方式,进行自我的启发式思考方式的养成,对于知识量进行积累,这样可以让学生达到自悟,由此可以知道,网络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读中感,让学生在其中进行悟中学的过程。

综上所述,网络教学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阅读与学习的兴趣进行带动,让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自学自悟,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生的生活范围较小,而且因其年龄较小也没有一定的审美观念,所以在进行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常常是无词可用,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更加的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习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并且在这其中,教学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软件,以一种真实的情境创建,让学生的观察兴趣被调动,利用信息技术中所提供的图像、动画、影像等资料,替代课本上静止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的课堂生活更加的丰富,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激发,并且实现资料的共享,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采用资料的查看与分享的方式,更好的寻找适合自身学习的方法。进行作文的评议时,教师可以采用网络信息传递方式,让学生的主动性更加的被带动,这样让学生彼此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添加与修改,增加学生间的交流。

綜上所述,我们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以情境的创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网络教学的优势进行发挥,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文章的阅读,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网络教学对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随着网络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不断的融合,学习进行学习时的内容将更加的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多方式的内容融合。

参考文献:

[1]温景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4(1):185-185.

[2]范云贵.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2):186-187.

[3]刘金凤.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J].科技信息,2010(21):349.

[4]李玉芹.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管理[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10):56-56.

作者:张林

第3篇: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和发展重点。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地整合起来,使之与教师已经掌握的传统教学工具融合到一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相融

(1)把准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元素,每一堂课学生通过学习都应该达到一定的目的,这些目的通过明确、具体的表述就是学习目标。在信息化的网络环境下,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呈现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这一目标。如我在教学《桥之美》时,首先,展示出各种桥的美丽,激起学生了解桥品读桥的愿望。

(2)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自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本人作为信息源的优势已不再突出,学习者还可以从网络课件中获取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还能够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全员参与学习的效果,真正让孩子们动起来。操作过程可分为这么几个步骤:分组合作,共同搜集资料,可根据班内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差异,语文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分组,并让各小组自己选举组长,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下载有关的资料。组内分工,分类整理资料,由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分类整理:充分利用信息处理技术对搜集下载的资料进行分类、整序、编码、建立索引,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资料的剪切、移动、复制、引用等文字处理方法。小组自学,理解、积累、质疑,由组长主持,组里成员共同探讨,将获取的资料与课文结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可以用任何你自己想采用的学习方法:可以是将你找到的图片、影像和文章相应的段落联系起来自读自悟;可以是用你找到的资料为文章中的段落,语句作批注;可以是利用编辑图片,语音的各类软件为你喜欢的文章配图配音,进行图文声音的编辑;最后组内整理好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各组汇报、交流、解疑,老师适当运用课件解决重难点,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每组间进行语言的交流、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交流、信息交流、疑问的交流解答……,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出教学积件,更好地解决文章中的重、难点。这种“交互性”的学习还将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跨班级、跨学校、跨地区、甚至是跨国家的沟通交流。

(3)作业活动延伸,体现整合优势:传统的课外作业设计往往是学生被动的完成,内容也是一些机械的抄抄写写。可是当信息技术技术与语文教育整合以后,作业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巨大的变革。实践活动也更精彩、生动、丰富。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識地选择、鉴别、处理、运用信息,结合实验等传统方法开展活动。如我曾看过一堂“网络中的赤壁”课外活动:学生学了《火烧赤壁》后意犹未尽,于是布置学生回家后打开新浪、雅虎、艘狐等网站,输入关键词“赤壁”,“火烧赤壁”,“三国志”等,选择相关内容打印,写成小故事或小知识,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

(4)整体综合评价,优化评价平台:现在语文课程的评价,应不再是单单教师个人所给予的评价。我们完全可以依托网络这个平台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的评定。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老师、小组、自我共同打分,计算综合成绩。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成长记录的方式,凡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都将一一分类贮存,这将更切实地进行形成性评价。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材的整合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下,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完全可以不拘于教材的束缚,进行合理的组合,补充或删减教材,更好地组织语文教学。

(1)利用校园网络,对比阅读类文:中小学教材往往以单元编排课文,有些课文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如:初三上册教材中的《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网络把这几篇文章结合起来,作为一组内容进行教学,并可以有意识的安排“古典名著”系列的信息搜集活动。这样老师就不必单独一篇一篇地教,既节省了时间又加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

(2)利用互联网络,选择趣味教材:教材由于编排的时间,不同的地区等原因,有些课文以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或者课文内容不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要求。这时教师完全可以舍去这样的课文不教,而是利用互联网,选择更新、更生动、更有趣味的文章下载到计算机中作为课文教学。

(3)利用网络资源,拓宽教材外延:教材中通常在每个“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后都有作文要求,有了网络的优势,也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不受局限。如教材要求写一篇主题作文,就会有一些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可以让他们自己下载资料,丰富话题材料。教师还应随时随地根据不同的情况,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丰富增添作文的内容,拓宽教材的外延。

作者:刘永华

第4篇: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西宁市育才学校 冶妍霞

语文本来是门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但应试教育却使学生感到语文索然寡味。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录像、投影、幻灯、计算机软件等信息媒体,能再现课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屡见不鲜。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的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有何意义,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基础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所专注的.

一、整合的意义

语文学科的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这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资源的不断完善,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学生不但可以借助计算机阅读图、文、声、像并茂的电子读物,而且可以上网浏览丰富的百科知识,可以与各地的同学们进行广泛的交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再现课文中的场景,可以展示事件的经过,可以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比如在教学抗日战争题材的文章时,由于学生离那个时代较为久远,光凭借老师的叙述是无法让他们体会到日寇的疯狂与残暴的,此时,给学生来一段故事的实录,用课件的形式播放,就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既让学生领会了文章内容,也激发了他们的爱憎情感。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往往渗透着许多自然科学知识,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向学生介绍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学生对种子的传播感性经验很少,如果借助多媒体课件,学生就能够直观地看到植物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向学生头脑中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情感信息、语文信息,形象具体,学生能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从而身不由己地被吸引并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渠道。与传统阅读 相比,网络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载体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具有信息多、内容新和阅读速度快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求知的需要,使学生在一堂课中收益匪浅,久久难忘。而且,现行教科书由于媒介的局限性,提供的知识信息较少。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融合多媒体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知识信息。

二、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可以说,直观性教学是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在我们原有的教学中,老师的板书、教具的演示和教学挂图的张贴等等,往往占用了一节课中不少的时间。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和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在“超文本”状态下,只要操作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容易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的构建。我们发现通过课件的教学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几何问题,并且教学的时间也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节省了许多,从而使课堂中更多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运用信息技术,扩容知识。

利用多媒体网络和自制的虚拟网进行语文教学,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使学生开阔视野,知识得以扩展。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中大量的信息帮助他们阅读理解,进行课外延伸。如:在教学人教版课程标准第二册中的识字课中,这篇识字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夏天一些有趣的情景。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课文趣味盎然、色彩丰富,很受学生喜爱。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我便向学生介绍一个有关动物的网站。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后,了解更多有关文中小动物的知识,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缺点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后,虽然激发了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但限制了小学生抽象和发散思维。文学的具大魅力就在于它有广阔无垠的想象空间。然而,当我们在利用课件教学时,小学生便会先入为主,就像我们看了电视剧《红楼梦》一样,林黛玉的形象就定格化了。对于这个问题,我经过探索,找到如下途径,仅供大家参考:

(一)、课件制作不可尽善尽美,在课件中至少要保留30%的空间供学生自由展开想象,充分发挥思维的有效途径,为自己的读写寻找更多的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其抽象思维。例如:在教学《陶罐与铁罐》时,我用FLASH动画制作陶罐与铁罐对话的表情时,将铁罐的表情故意空白出几个,让学生在电脑前以简笔画的方式描绘出来,展示其各自独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陶罐和铁罐两个对比形象性格特征的理解,学生更容易理解本文的中心。

(二)、在利用小学语文课件教学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让其动手参与制作一部分课件内容,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对学生加以引导,激发其抽象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向更远、更广、更深的层面发展。例如:在教学《秋思》这首诗时,为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心情,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在我制作的课件上增加一些表达作者思乡之情内容,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不应过分强调中看不中用的、形式上的东西。如一些不恰当的动画等,在使用中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

2.不应重机器、轻教师,不能不分课程内容,过分依赖媒体技术。不应僵化地使用现代化媒体,忽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甚至教师成为现代媒体课件的播放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应丧失的。

3.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本身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白天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教室环境较暗,学生做课堂笔记记录困难;课堂信息量大、速度快,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吃力;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会感觉单调、视觉疲劳等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积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第5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个部分。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容量增大了、色彩丰富了,生动性增强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有利于完成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整合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和语文教学相整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什么优势呢?

(一)有利于理清教学思路。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思路清晰时,课就上得很顺畅,整节课显得张弛有度,详略得当;当思路不清晰时,就会觉得重难点把握不了。有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运用,我们制作好课件再去上课,就能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因为我们是按照备课教案做好课件,所以就能把无所适从的情况消灭在准备阶段。 (二) 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在课件的使用中,利用演示效果解决教学难点,教学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素材库中现存的资料(有影片、音乐、录音、动画、图片等),帮助我们解决教学难点。

(三)有利于发挥教学个性。我们要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活动,就必须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可以根据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情况,或者教材具有的特殊内容制作出有个性的教学课件。如有的班的学生好动,坐不住,我们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一些特殊的的音响效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既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这么大的优势,那么我们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呢?那就要谈一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问题了,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机整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鸟的天堂》一课,写的是广东省新会县天马公社的一棵大榕树,这对于学生来说,从未见过,很难想象,我就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作者巴金爷爷一同到“鸟的天堂”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鸟的天堂”那幽静的环境所陶醉,时而为船桨那有节奏的划水声而欣喜,时而为榕树的繁茂和姿态的独特而惊叹,时而为鸟儿的繁多而称奇。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南国,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 1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牛》这篇课文,就“应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铁牛究竟是怎样‘捞’起来的”,让学生感受创新的过程,激发创新的兴趣。可是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我们没有条件去重复这些事件,使得这种教学假设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我们一厢情愿的美好假设。但是计算机进入课堂后,这一切就变得十分容易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课件来进行演示,学生就能直观地感觉当时的情境,使思维活跃起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思维得到很好地锻炼。 主要文献:《四川省信息技术教育》

- 3 -

第6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奉节县朱衣镇万胜小学彭书杰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已成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所在,最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而教学内容也主要是靠一些描述性文字和补充说明的板书、图片、图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而信息技术的介入,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语文课堂焕发着生命活力。下面就我个人最近几年利用信息技术对语文学科进行优化整合的探索研究谈几点体会: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 - 1 -

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在教学“日、月、火、田” 等这些象形字时,单靠教师的讲解会显得索然无味儿,如果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应的实物让学生进行比较、总结,变抽象为形象,学生就会容易理解识字。再通过课件一笔一笔地展示每个汉字的笔顺与间架结构,学生跟着书空,整个汉字就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讲授《夜莺之歌》一课时,通过多媒体3次播放夜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每一次出现各有作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难懂的内容生动形象化。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如教学《桂水山水》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有什么奇异的地方?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和欲,我在教学时播放制作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欣赏桂林的水“静、清、

而使学生真切领略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如画美景。又如《草原》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如果单靠纯粹的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儿,为此我制作了“秀美草原”“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惜别”动画,把一碧千里的草原美景以及蒙古人的热情好客形象直观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感同身受。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3、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internet上发布的信息包罗万象、充满时代气息。在教育网站上还存储了大量的学习信息、习题讲解、疑难解答和优秀教案等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随之改变。教师不只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教师的功能更应集中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如何把“信息”化为“知识”,把“智能”化为“智慧”。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比如我在讲《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时,让学生首先查阅了“中国航天大事记”、“中国三大航天发射中心”以及“中国首位太空人的非常太空生活”等资料和照片,这样学生在查阅过程中已经了解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深刻体会到了我们的祖先千年梦想终于变为现实的激动与兴奋,无形中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讲动物说明文《鲸》时,引导学生查阅鲸的图片及相关资料,了解鲸的大

小、生活习性、种类等,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也大大拓展了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

4.运用信息技术,但不过分依赖

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景,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摩、体味、联想、想像,进而对文本信息进行概括、筛选、整理、迁移,这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的方式,用多媒体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学生对文本的涵咏玩索,正如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原著一样,如果一味地以图像直觉取代语言形象,势必会淡化语言训练,弱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因而背离语文教学。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个语文教师讲《花钟》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各种花的形状、颜色以及开放的时间,老师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几乎整堂课都在看各种各样的花儿的图片。学生也确实兴趣盎然,不停地发出赞叹。然而却忽略了对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缺少了对文本的诵读、品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文第一段最大的语言特色就是写每一种花开放,使用的语言却不一样。如“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你看,多美的语言呀!要让学生自己感悟到丰富而有变化的

表达,只有通过反复地“品读”。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习第一段应该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去发现课文第一段写得好在哪儿;在总体感受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再具体研读描写花开的句子,让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欣赏、评价每一句话的好处、每一种花的情趣;大量的图片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了教和学的重点,把语文课上成了花儿欣赏课。所以,语文学科既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优化课堂作用,又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

总之,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拥有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直观形象的特点,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和内在感染力。只要我们正确、恰当、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一定能发挥出它的教学优势,从而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将会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资料: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 余胜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策略》

[3] 章剑卫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第7篇: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摘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广泛运用于学校教育,促进了教学的变革,怎样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研究课题,结合我的工作实践,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从运用信息技术备课、上课、课堂情境的创设、学生情感的陶冶、以及新媒体出现后,在新领域的学科整合,等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整合、运用、高效课堂

【正文】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育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改变了传统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率,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怎样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促成高效课堂,成为当今课堂改革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一个主题。笔者就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整合漫谈拙见。

信息技术凭借自身动态、立体、有声有色、全方位展示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教具单调呆板的不足,为课堂注入新活力,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且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语文素养,促成高效语文课堂。

一、利用信息技术,备好课,上好课。

语文课教师都知道,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得在备课上花很多功夫。传统的备课,教师总是从课本、教学参考书、配套教案上去获得有限的文本知识,然后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去设计教法,至于课文需要拓展的知识,及相关知识难点更是无从查阅或难以查阅,于是有的教师在课堂实践中,重要的知识也轻描淡写地带过,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方法便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教师的教学就越教越死板,毫无生气。有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备课就不限于书本,教师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多元化了,许多之前无从获取的信息也变得轻而易举了。

笔者曾多次教学《开国大典》一文,以前每次都是自己激动不已,而学生却不为所动,这样的课是失败的。又一次上这一课时,我找出前几次的教案反思,推敲,同时利用信息设备,下载远程教育资源,认真观摩“名师小班课堂实录”,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由于这篇文章无论是时间还是内容上都离孩子远,他们感到陌生,没有感情基础,要上好这一课,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把自己融入那一个时代,而这一点光听老师讲是不够的,得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学生才会走进历史,产生情感共鸣。网上很容易就找到有关那一历史时刻的图片和视频,下载整理后,制作成课件,通过网络资源的学习,领悟文本,备课变得深入了。由于备充分,课堂上,随着多媒体播放电影《开国大典》中的片断,将学生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通过旧社会的一些图片展示,使学生对祖国历史有了一些了解,从情感上知道了开国大典的来之不易,体会“全场三十万人一起欢呼„„”等当时在场人们的心情就容易得多了。课堂上,我让学生描绘天安门广场的分布图,学生们也画得很好,运用投影仪将优秀学生作品展示使广大学生受到启发,进一步了解了天安门广场的分布。学生融入情境,孩子们学得很认真,朗读很有感情,特别是朗读到“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段时,读得很激动,很有感情。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情导入课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离不开一个精彩的导入,在语文教学中精彩的导入尤为重要。有的新课导入,需要教师引经据典,精彩的演说,而有些课文导入时,学生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光凭演说是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比如在教学《鲸》时,很多孩子,没见过大海,关于鲸的认识,也仅仅是《动物世界》偶尔看到过的画面,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单凭讲述,学生是很难产生感性认识的,也就很难将学生融入情境,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达到情境导入的目的。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鲸的录像(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教师再辅以演说,创设情境,拨动孩子们的心弦,他们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鲸的学习中来,导入的目的就轻松达到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要看教师是否能抓住教学重点,精心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找准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尤其是一些年轻的语文教师,讲课抓不住重点,讲起课来,天马行空,到最后,也没搞清楚这一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更无从谈及难点的突破。

比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课程资源中告诉我们,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如果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让学生去理解各种玻璃的特点与作用,未免太抽象了,学生理解不了,比如说像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许多孩子,理解起来还是挺困难的。此时教师适时应用Flash课件进行演示,学生通过动画很直观地看到了各种玻璃的构成原理,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各种玻璃的特点与作用。再如,教学《蝙蝠和雷达》时,课文的难点是让学生弄清“飞机夜航与蝙蝠飞行”的关系,教学中运用Flash课件,学生轻松地了解了三次试验的过程,在突破难点时,教师运用Flash课件演示,稍作讲解,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了“飞机夜航与蝙蝠飞行”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视听陶冶,融入情境。

语文教学,一向重视情境的熏陶,在适当的音乐中,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变得投入,更加自主了。听过王崧舟老师的《去年的树》的老师,相信一定记得王老师通过音乐和FLASH动画,给孩子们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那只信守诺言小鸟„„

五、运用信息资源,拓展学生视界。

崔峦教授说过:“语文教学应以教科书为主,用好教科书,紧扣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同时又不能视教科书为主宰,应适当地拓展和引领。”教学完成后,为了能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教师一般会安排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比如教学完《景阳冈》,教师会让学生读一读《水浒传》;学了《赤壁之战》也可以让学生读一读《三国演义》,《三克镭》教学后,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居里夫人的事迹。这一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利用网络轻松实现语文知识的巩固与拓展。

六、交互式白板为高效课堂提速。

之前,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上课时,双手在粉笔和鼠标间来回奔忙,脚步在黑板与电脑之间奔走,两眼在屏幕与学生脸上交替,„„对于操作技术稍逊的老师来讲,累且不说,有时甚至无暇顾及学生的互动。交互式白板的出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它打破了使用多媒体课件过程中鼠标的限制,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实现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将多媒体优势和传统的黑板书写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并具有更多优于传统多媒体设备的功能,有助于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难点的突破,对促成高效课堂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诸葛亮用二十条小船连在一起,教师可以手绘一艘小船,也可以到网上找一个小船的PNG图片,运用拖动克隆功能,复制出一排借箭船队,到船队掉头受箭时更妙,只需用旋转手柄,便可动画一样再现小船转身受箭,返回等场面。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小鸟飞到大树上,飞到门先生身上,飞到灯火旁都能通过白板自由移动功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翠鸟》一文时,有一段介绍翠鸟的外貌:“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去年省小语教师素养大赛上,我曾见过一位教师让学生将一张张涂有颜色的纸片拼成一只颜色鲜艳的翠鸟,这样的课很有趣,教学很成功。回来后,我就用白板更轻松地实现了这一教学情境,先绘制一张翠鸟的空白图,在学生的朗读中,运用笔盒工具里的填充色进行填充,绘制出一只颜色鲜艳的翠鸟,然后还可以自由放大,以便所有学生看清楚。

通过上述课堂教学的实践,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不断整合优化,促进了教师的观念更新,教学方法革新,帮助学生理解与突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对课堂知识巩固与拓展,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结构,为课堂注入新活力,培养优秀教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成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作者:倪华

张文杰

《有感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徐邦桃

第8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思考

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运用

叙永县分水中心校:李 勤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的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依据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认识。

经过学习探索,我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去整合学科课程,二是信息技术既是整合的手段,也是“整合”好的课程的有机要素。整合在它的初级阶段,可能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似,但实质上是有区别的。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阅读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阅读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语文阅读教学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简单“拼合”,或勉强“贴”上去的负担。所谓“整合”,就是必须有所“整”,而后才有二者的紧密融合。

语文阅读教学面对的既是未来的挑战,也是信息时代的空前机遇,更是对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探索;语文教材面对的是空前广袤的视野,是空前扩展的丰富资源,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所获得的空前便利的条件;语文教师面对的是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都将在极大程度上被突破,是师生互动将在过去难于想象的同步、异步等多种方式下实现空前的优化。这一改革,不会割断语文教

学自身发展的历史,它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起步;但只有充分看到改革的目标、条件、方法都与以往的语文教改迥乎不同,步子才能真正迈出去,迈得高远。

二、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体会。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因此,许多专家都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第一,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站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比如我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这篇文章时,由于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我就采用了让学生默读的方法,在默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文章的段落层次划分出来。学生快速的就完成了任务,在交流活动中,学生充分利用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对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行了正确的概括。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了自己的发现,最终完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从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总结这样的教学方法,把他用在了我所下载的一篇文章的教学中,学生带着短文后面的问题,快速默读短文,在短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第二,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

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比如我在教学《伯牙绝弦》时,就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语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句学生很感兴趣,而且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句子,我就让学生说上这样的句子。有的学生说:当伯牙旨在清风时,钟子期曰:“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旨在月光时,钟子期曰:“皎皎兮若月光”,像这样让学生说句子,不仅让他们理解了排比句的形式,对文章的理解也更进了一层。这样的说句子,还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学生入情入境,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课文中去,从而对文章的主要人物、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写得感人的语句要让学生多读、多体会,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融入其中,让学生亲临课文的现场。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在网上搜集相关的文章或句子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阅读见识。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故事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比如教材中安排的《少年闰土》一文,就是让学生“初识鲁迅”,在教学这篇文章是就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在教学时除了教学这篇文章中的这些重点地方外,我还利用在网上搜集的与之相对应的文章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这样不但巩固了知识,还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时,我们可以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结合单元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

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

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

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第四,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探索和实践仅是初步的,今后,我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开拓进取,不断前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将会在网络环境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第9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论文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构建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课程整合”是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国家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初中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然性。

教育技术通过对所有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的系统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便于学生学习。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不但促进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改革,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材等也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各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电脑已经非常自然地融合其中,形成了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所有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里,一般都配备了能直接上Internet的电脑,作为师生查询资料、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必要工具。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里也配置了一定数量的电脑。学生的实验过程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演示,实验中获得的实验数据随时用电脑进行处理,让学生在非常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接受了有关的知识。几乎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使用了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工具。教学中由教师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探索,并随时使用电脑等工具,展示教学内容,探索知识奥秘。

由此可以预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因为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

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体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并且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它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广阔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像力插上翅膀,从而培养想像、激发想像、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指导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成分和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有机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将逐步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

二、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使它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呢?

(一)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比如,以往的作文指导课,教师总是拟好题目,指导学生审题,明确写作的重点和详略,而后学生冥思苦想,挤牙膏似地写作文。能不能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创新呢?有位老师在一次说明小制作的作文练习中,利用多媒体介绍了有关的小制作介绍,有洋娃娃,驳壳枪,小航模,等等。学生们专心致志的观察着,仔细的听着。接下来二十几分钟,学生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人人写就了五六百字的说明文。只有课堂上充满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搭建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实现心灵对话

“对话”是一种以沟通与交流为基本特征的动态行为。它将以往教学中常常存在的“课堂权威”“话语霸权”转变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配备声音,创设良好语音氛围,学生积极思维,在思考中获取知识,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对话教学”不仅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培育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在传播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着情感,进行着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和共鸣。

(三)创设开放的语文课堂,放飞奇思妙想

开放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求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和互动,还强调师生对课程、教材、教法的意义重建;不仅要植根现实,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还应密切关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以推进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通过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让学生入情入境,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开课伊始就播放了一段春天美景的视频,让学生领略美好的春景,感受明媚的春光,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春季,感受时代的春天„„整堂课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投身于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和探究中去,认真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让我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独特优势,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吧!。

上一篇:大学团支书工作计划下一篇:游台湾攻略